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 managed by the modified transanal opening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space via the inter-sphincteric approach:A case report
1
作者 Ya-Qun Wang Yan Wang +2 位作者 Xiao-Feng Jia Qiao-Jing Yan Xue-Ping Zheng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2024年第10期552-560,共9页
BACKGROUND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s are epithelialized tunnels,with the main fistula piercing above the deep external sphincter and the internal opening approaching the dentate line.Conventional surgical procedures ... BACKGROUND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s are epithelialized tunnels,with the main fistula piercing above the deep external sphincter and the internal opening approaching the dentate line.Conventional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s remove most of the external sphincter and damage the anorectal ring.Postoperative loss of anal function can cause physical and mental damage.Transanal opening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space(TROPIS)is an effective procedure that completely preserves the external anal sphincter.However,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limited by challenges in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internal opening of a fistula and the high risk of complications.On the basis of our clinical experience,we modified the TROPIS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treating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s.CASE SUMMARY A patient with a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 located above the anorectal ring underwent modified TROPIS,which involved sepsis drainage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internal opening in the intersphincteric space.The patient with the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 recovered well postoperatively,without an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r anal dysfunction.Anal function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17 months of follow-up.CONCLUSION The modified TROPIS procedure is the most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anal fistulas that minimally impairs anal function.It allows the complete removal of infected anal glands and reduces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Modified TROPIS via the intersphincteric approach is an alternative sphincter-preserving treatment for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 Inter-sphincteric infection Trans-anal opening of inter-sphincteric space PERIanal Pelv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al function protection Case re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HIV/AIDS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研究
2
作者 陈翔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评价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9例合并HIV/AIDS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27例行改良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2例行高位旷置引流+负压吸引术,术后采用复方黄柏涂剂坐浴... 目的评价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9例合并HIV/AIDS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27例行改良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2例行高位旷置引流+负压吸引术,术后采用复方黄柏涂剂坐浴联合百克瑞纱布敷料外用。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复发情况、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29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21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0.41±3.24)d,平均愈合时间为(35.69±12.56)d,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Williams肛门功能分级:29例患者术前Williams分级均为A级,至随访结束,29例患者Williams分级仍为A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肛门失禁情况。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80.9±5.6)分,术后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对合并HIV/AIDS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改良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或高位旷置+负压吸引术治疗可有效保护肛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要注意术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及对围手术期合并症的预防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 复方黄柏涂剂 百克瑞纱布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老年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
3
作者 田磊 秦澎湃 +1 位作者 何毅 穆世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607-610,共4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FSD)与传统切开挂线术(TSF)治疗老年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肛肠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SD组117例,TSF组103例,采用1∶...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FSD)与传统切开挂线术(TSF)治疗老年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肛肠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SD组117例,TSF组103例,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出82对匹配队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恢复、疼痛程度、肛肠动力学、肛管功能及复发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倾向性评分,近邻匹配法进行1∶1匹配。结果匹配后FSD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TSF组[(4.21±1.18)和(5.04±1.36)分],临床总有效率高于TSF组[96.34%(79/82)和87.80%(72/82)],创面愈合时间短于TSF组[(12.34±2.45)和(14.67±2.8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FSD组肛管功能长度、最大耐受量及初始感觉阈值均大于TSF组[(2.86±0.34)和(2.31±0.46)cm;(135.21±19.87)和(119.52±20.13)ml;(25.16±2.57)和(22.89±2.9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FSD组Wexner评分低于TSF组[(0.92±0.27)和(1.17±0.35)分];复发率低于TSF组[3.66%(3/82)和12.20%(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D治疗老年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术后创面愈合快、对肛管功能损伤小,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梁旭 董倩倩 +2 位作者 崔永欣 智会 连加玉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969-970,共2页
目的探讨传统切开挂线术和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效果。方法8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疼痛程... 目的探讨传统切开挂线术和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效果。方法8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肛门功能、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7d的VAS评分、术后6个月的Wexner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效果更好,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肛门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 传统切开挂线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生肌散联合地奥司明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高晓楠 彭彪 +5 位作者 鲍虎豹 王卫娜 周立茹 吴剑箫 杨乾 吴春晓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散联合地奥司明对高位复杂性肛瘘(HCAF)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期为HCAF患者术后恢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石家庄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HCAF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散联合地奥司明对高位复杂性肛瘘(HCAF)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期为HCAF患者术后恢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石家庄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HCAF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地奥司明,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外用祛瘀生肌散,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创面渗液量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面症状评分、肛门括约肌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5,P=0.031)。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9,P<0.001)。2组患者治疗前创面渗液量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渗液量和VA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瘙痒、水肿、渗出和疼痛4项创面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瘙痒、水肿、渗出和疼痛4项创面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及直肠静息压(R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ALCT均长于治疗前,ARP和RR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CT长于对照组,ARP和R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血清b F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AF术后患者应用祛瘀生肌散联合地奥司明治疗,有助于加快创面愈合,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生肌散 地奥司明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创面愈合 肛门括约肌功能 细胞因子 疼痛程度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肖肖 郭珍 +1 位作者 吴晓晗 李景慧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9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FTS理念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舒适度、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第1、3、5天,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克利夫兰总体生活质量量表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而言,基于FTS理念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提升其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中西医结合护理 疼痛程度 创面愈合时间 舒适度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对切松紧高挂术治疗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IL-6 IL-17 水平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
7
作者 谢永俊 穆永保 +1 位作者 张雁 张明金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2011-2016,共6页
目的:探究对切松紧高挂术治疗对高位复杂性肛瘘(complex anal fistula,CAF)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30例高位CAF患... 目的:探究对切松紧高挂术治疗对高位复杂性肛瘘(complex anal fistula,CAF)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30例高位CA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将研究对象分为对切组(行对切松紧高挂术治疗,n=68)和传统组(行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n=62)。比较对切组和传统组治疗效果,术后创面愈合情况,手术前与手术1周后创面症状评分、IL-6与IL-17水平,手术前与手术后3个月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肛门括约肌功能指标[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水平,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切组和传统组治疗总有效率(98.53%vs9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切组术后创面愈合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创面症状评分均降低,且对切组降低幅度大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IL-6与IL-17水平均降低,且对切组降低幅度均大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AMCP、ARP均下降,且对切组下降幅度均大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切组和传统组尿潴留发生率(1.47%vs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切松紧高挂术同传统术式都具备良好的治疗高位CAF效果,两种术式均具备较高安全性,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对肛门括约肌的影响。但与传统术式相比,对切松紧高挂术可显著性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快创面相关症状恢复,下调机体炎症水平,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可为治疗高位CAF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切松紧高挂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传统切开挂线术 创面愈合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等压引流术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强 谢彦春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175-178,共4页
目的比较双向等压引流术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榆林市榆阳区中医医院治疗的7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术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试验组采取双向... 目的比较双向等压引流术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榆林市榆阳区中医医院治疗的7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术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试验组采取双向等压引流术治疗,常规组采取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 d、3 d、7 d肛门疼痛情况、术前及术后5 d、1月、3月肛门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长及创面愈合时长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逐渐下降,试验组各时间点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Wexner评分均上升,术后1月、3月随时间推移评分逐渐下降,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术后5 d、1月、3月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等压引流术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相当,但双向等压引流术造成疼痛更低,愈合时间更短,且会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防止肛门失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等压引流术 低位切开高位挂线 复杂性肛瘘 Wexner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ks松挂线术与分次紧线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李朋桧 冯聪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945-946,共2页
目的对比Parks松挂线术与分次紧线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12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Parks松挂线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分次紧线挂线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伤口愈合时间以及肛门功能。结... 目的对比Parks松挂线术与分次紧线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12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Parks松挂线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分次紧线挂线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伤口愈合时间以及肛门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Wexner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rks松挂线术与分次紧线挂线法均能有效改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肛门功能;相较于Parks松挂线术,分次紧线挂线法的疗效更好,但患者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s松挂线术 分次紧线挂线法 高位复杂性肛瘘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蔹莓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雪平 王业皇 +3 位作者 樊志敏 戴功建 徐俊华 韩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4534-4536,共3页
目的:观察乌蔹莓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拟行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清洗创面,给予凡士林油纱条外敷创面... 目的:观察乌蔹莓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拟行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清洗创面,给予凡士林油纱条外敷创面,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术后清洗创面,给予乌蔹莓膏外敷创面,再敷凡士林油纱条,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用药至创面愈合为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p H值、创面分泌物量(以浸透纱布总数计)和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创面二次感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和创面分泌物p 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浸透纱布总数、VAS评分和创面二次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乌蔹莓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疗效较好,并能改善创面微环境,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乌蔹莓膏 复发率 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及对肛管直肠压力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梁宏涛 姚一博 陆金根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6期844-848,共5页
目的评价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对患者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将7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拖线置管术,对照组38例采用切开挂线术。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愈合时间,分析患者距肛门20 mm、30 m... 目的评价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对患者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将7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拖线置管术,对照组38例采用切开挂线术。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愈合时间,分析患者距肛门20 mm、30 mm处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的肛管直肠压力指标,并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后3个月时治疗组在20 mm后侧、左侧,30 mm后侧的收缩压及静息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愈合后3个月时组内收缩压比较显示治疗组在20mm后侧有降低;对照组在20 mm四个方位,及30 mm前侧、后侧、左侧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治愈时间短,肛管直肠压力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线置管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肛管直肠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梁宏涛 姚一博 +3 位作者 沈晓 陶晓春 曹永清 陆金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347-1350,共4页
目的:评价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以切开挂线术为对照,以愈合天数及内、外括约肌缺损长度为主要疗效指标,以治愈率、复发率、疼痛为次要疗效指标,以Wexner量表评估结合... 目的:评价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以切开挂线术为对照,以愈合天数及内、外括约肌缺损长度为主要疗效指标,以治愈率、复发率、疼痛为次要疗效指标,以Wexner量表评估结合不良事件为安全性指标。结果:本研究入组76例病例,有效7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内、外括约肌缺损长度治疗组短于对照组;术后第10 d疼痛治疗组轻于对照组(P<0.05)。2组治愈率、复发率,及治疗组、对照组的愈合时、愈合后3月时Wexner量表评估与自身术前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治愈时间短,内、外括约肌损伤少,痛苦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线置管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功能评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40
13
作者 丁义江 丁曙晴 +2 位作者 孙明明 王静 倪敏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肛门功能评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肛门功能评估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2例,根据行肛瘘手术次数分别纳入0组、1组、2组、3组和4组。回顾性分析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所得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舒张压、括约... 目的探讨肛门功能评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肛门功能评估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2例,根据行肛瘘手术次数分别纳入0组、1组、2组、3组和4组。回顾性分析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所得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舒张压、括约肌功能长度、直肠肛门收缩反射、抑制反射和排便弛缓反射、直肠初始阈值及最大耐受量等指标,其中43例通过电话和门诊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4±7.5)个月,比较术前和术后远期肛门失禁评分(Wexner法)。结果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各项指标需要综合分析。四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提示上述指标的降低及差异与手术次数有关。直肠肛管收缩反射和弛缓反射异常率及直肠感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获得随访的患者Wexner评分入院时0~6分,平均(2.4±0.2)分;随访时0~10分,平均(4.9±1.2)分(P〈0.005)。结论应重视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肛门功能评估,尤其是术前肛管直肠测压评估应得到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功能评估 肛管直肠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志云 高爽 +3 位作者 朱云婴 付文洪 张凤琼 陈康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用于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术,观察组行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前1 d、术后1个月两组肛... 目的:探讨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用于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术,观察组行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前1 d、术后1个月两组肛管压力,术前1 d、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两组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记录术后漏气、漏液、尿潴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SF-36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漏气、漏液、尿潴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OPIS可有效改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效果优于切开挂线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 切开挂线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肛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口切除旷置结合垫棉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邢云丽 杨巍 郑德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对口切除旷置结合垫棉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对口切除旷置结合垫棉法,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法。结果治疗组的术后症状(疼痛、渗液、发热... 目的观察对口切除旷置结合垫棉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对口切除旷置结合垫棉法,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法。结果治疗组的术后症状(疼痛、渗液、发热等)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前后肛管压力改变以及术后肛门功能改变(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痊愈时间平均为16.36d,对照组为24.18d;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患者。结论对口切除旷置结合垫棉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切除旷置法 垫棉法 切开挂线法 高位复杂性肛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口切开旷置结合垫棉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德 汪庆明 +7 位作者 何铮 马志康 张平生 张巍 陆宏 芦亚峰 张志君 杨巍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5期65-67,共3页
目的评价对口切开旷置结合垫棉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对口切开旷置结合垫棉法,对照组30例采用切开挂线法;记录术后当天、术后第2、7、14天的疼痛、渗液和... 目的评价对口切开旷置结合垫棉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对口切开旷置结合垫棉法,对照组30例采用切开挂线法;记录术后当天、术后第2、7、14天的疼痛、渗液和发热情况并予评分;同时进行肛门压力检测。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发热、渗液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平均治愈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随访直肠静息压和肛管静息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口切开旷置结合垫棉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疗程,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对口切开旷置术 垫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挂线疗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盆底肌电参数和肛管直肠测压数据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高献明 吴才贤 +3 位作者 黄璇 张岱虎 高海花 叶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挂线疗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盆底肌电参数和肛管直肠测压数据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者10例作为对照组。肛瘘患者均予以中医挂线疗法,对... 目的探讨中医挂线疗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盆底肌电参数和肛管直肠测压数据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者10例作为对照组。肛瘘患者均予以中医挂线疗法,对照组不予以干预措施。治疗前、治疗1月、治疗3月后,评估两组盆底肌电参数(波幅、中值频率、变异系数、收缩反应时间)、3D肛管直肠测压情况(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排便压)。结果①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前基线肌电波幅、持续收缩中值频率、持续收缩肌电变异系数、快速收缩反应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前基线肌电波幅、持续收缩中值频率、持续收缩肌电变异系数、快速收缩反应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肛管静息压、收缩压、排便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肛管静息压、收缩压、排便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排便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效果良好,但对患者肛管直肠测压仍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中医挂线疗法 盆底肌电参数 肛管直肠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慧敏 王业皇 郑雪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入院的4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内镜下潜行切除闭... 目的:观察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入院的4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果:46例患者全部治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指数、肛管压力测定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微创、痛苦小、疗程短、最大限度维护肛门功能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内镜下潜行切除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挂线引流加高位挂线切割术对复杂性高位肛瘘病人的治疗作用及对病人术后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陈宁 刘思义 耿彪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60-162,共3页
为探究低位挂线引流加高位挂线切割术对复杂性高位肛瘘病人的治疗作用及对病人术后复发率的影响,采用回顾性分析98例复杂性高位肛瘘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切开挂线术,观察组患者采取低位挂线引流加高位... 为探究低位挂线引流加高位挂线切割术对复杂性高位肛瘘病人的治疗作用及对病人术后复发率的影响,采用回顾性分析98例复杂性高位肛瘘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切开挂线术,观察组患者采取低位挂线引流加高位挂线切割术,由此可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因此,采取低位挂线引流加高位挂线切割术式进行治疗复杂性高位肛瘘,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挂线引流 高位挂线切割术 复杂性高位肛瘘 治疗效果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疏导联合健康宣教对高位复杂肛瘘术后患者换药时切口疼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7
20
作者 易娜 庄娟如 +5 位作者 朱文英 王志伟 吴印爱 刘献棠 吴秋兰 黄桂清 《海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536-539,570,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健康宣教对高位复杂肛瘘术后患者换药时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将77例行肛肠外科手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根据其术后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疏...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健康宣教对高位复杂肛瘘术后患者换药时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将77例行肛肠外科手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根据其术后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疏导联合健康宣教。比较2组患者换药时及换药后10 min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换药后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1)2组患者换药后10 min VAS评分与换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从术后第2天开始,观察组患者换药后10 min VAS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换药后10 min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94.84%,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6.84%,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换药后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89.74%)高于对照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健康宣教可有效缓解高位复杂肛瘘术后患者换药时切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肛瘘 换药 VAS评分 SF-36评分 心理疏导 健康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