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4
1
作者 王爱民 韩光明 +4 位作者 封功能 杨文平 郭家豪 王恬 徐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7,共8页
为探讨吉富罗非鱼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将630尾[(2.63±0.16)g]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6个脂肪组的饲料组(1.73%、3.71%、5.69%、7.67%、9.64%和16.55%),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含脂肪1.73%),另外5组... 为探讨吉富罗非鱼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将630尾[(2.63±0.16)g]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6个脂肪组的饲料组(1.73%、3.71%、5.69%、7.67%、9.64%和16.55%),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含脂肪1.73%),另外5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6%、8%、15%的鱼油,饲养90d后测定生长、饵料系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常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脂肪水平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蛋白质效率极显著地提高(P<0.01),饵料系数极显著地下降(P<0.01)。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显示,吉富罗非鱼获得最高增长所需饲料的最佳脂肪水平为9.34%。饲料脂肪水平对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和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显著提高了粗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未添加鱼油的1.73%组血液中白蛋白和白球比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胆固醇的浓度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极显著地上升(P<0.01)。饲料脂肪水平对血糖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甘油三酯浓度、谷丙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的脂肪水平可以促进吉富罗非鱼对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但是脂肪水平过高会对鱼体增重及血液生化参数产生负作用,从生产上来说吉富罗非鱼鱼种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7.67%—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脂肪水平 生产性能 表观消化率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控制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56
2
作者 蔚东晓 贾霞彦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06年第6期4-7,共4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模糊控制的概念和特点,并对模糊控制的原理作了说明,较详细的介绍了模糊控制的现状,包括模糊PID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神经模糊控制、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专家模糊控制等,还介绍了一些模糊控制的软硬件产品,对模糊... 文章简要介绍了模糊控制的概念和特点,并对模糊控制的原理作了说明,较详细的介绍了模糊控制的现状,包括模糊PID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神经模糊控制、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专家模糊控制等,还介绍了一些模糊控制的软硬件产品,对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作了简单介绍,最后对模糊控制的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模糊PID控制 遗传算法 神经模糊控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3K1及LS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绝经前妇女乳腺癌风险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昊 姜永冬 庞达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探讨MAP3K1及LS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绝经前妇女乳腺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Snapshot)分析方法,检测280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287例绝经前正常对照者MAP3K1基因rs889312和LSP1基... 目的:探讨MAP3K1及LS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绝经前妇女乳腺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Snapshot)分析方法,检测280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287例绝经前正常对照者MAP3K1基因rs889312和LSP1基因rs3817198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结果:MAP3K1基因rs889312和LSP1基因rs3817198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和对照样本之间未存在显著差异(P=0.937、P=0.3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MAP3K1的rs889312位点,与AA携带者相比,AC携带者、CC携带者和AC+CC基因型携带者与乳腺癌的患病危险无关(OR=0.814,95%CI=0.537-1.236,P=0.335;OR=0.999,95%CI=0.627-1.594,P=0.998;OR=0.876,95%CI=0.591-1.298,P=0.509);对于LSP1的rs3817198位点,与TT携带者相比,CT携带者、CC携带者和CT+CC基因型携带者与乳腺癌的患病危险无关(OR=0.832,95%CI=0.565-1.223,P=0.349;OR=0.651,95%CI=0.108-3.936,P=0.640;OR=0.839,95%CI=0.573-1.229,P=0.369)。结论:上述两个基因MAP3K1和LSP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绝经前妇女乳腺癌易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AP3K1基因 LSP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