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通过扫黑除恶的社会治理——以贯彻落实《反有组织犯罪法》为视角 |
莫洪宪
罗建武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2
|
团伙犯罪中基于PageRank的嫌疑人犯罪影响力分析 |
张俊豪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多模态批评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视角——以“扫黑除恶”漫画为例 |
张鑫
Frank Hang XU
|
《巢湖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黑恶势力犯罪的治理模式构建 |
曾亚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3
|
|
5
|
我国恶势力犯罪的基本特点及量刑与法律控制——以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实证分析 |
潘金贵
李国华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7
|
|
6
|
催收非法债务罪研究 |
吴情树
|
《法治现代化研究》
|
2021 |
14
|
|
7
|
强奸罪中“轮奸”情节的司法认定 |
吴情树
苏宏伟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09 |
14
|
|
8
|
现阶段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及打击对策研究 |
李蕤
|
《犯罪研究》
|
2010 |
11
|
|
9
|
有组织犯罪中的胁迫研究——对一个“黑帮”成长历程的入圈考察 |
赵军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0
|
公安机关应对扫黑除恶负面网络舆论策略研究--以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为例 |
陈永峰
康家豪
|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
2023 |
8
|
|
11
|
台湾地区反黑刑事“立法”及其启示 |
黄华生
|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
2008 |
10
|
|
12
|
广东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成因研究 |
盛清才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
2009 |
1
|
|
13
|
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化及其应对——有组织犯罪集团和有组织犯罪国际研讨会综述 |
周长军
祝圣武
路诚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
2007 |
4
|
|
14
|
论防控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文化教育政策 |
廖斌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3
|
|
15
|
论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认定和防范 |
于逸生
刘彦辉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6
|
“黑社会性质组织”之辨析 |
周心捷
|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2
|
|
17
|
试论我国“反黑”刑事立法的完善 |
田宏杰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4
|
|
18
|
论我国当前的黑社会性质犯罪 |
夏健祥
|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0 |
2
|
|
19
|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疑难问题新探 |
杨毓显
|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
2005 |
5
|
|
20
|
论轮奸的复行为理论与共同正犯说 |
姜瀛
|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