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扫黑除恶的社会治理——以贯彻落实《反有组织犯罪法》为视角
1
作者 莫洪宪 罗建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9-141,共13页
在黑恶势力及其违法犯罪严重影响基层政权稳定的严峻形势下,党和国家决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经过三年的全面、深入、系统推进,成效显著,赢得全面胜利。扫黑除恶是国家专门力量直接介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体现,但单纯通过刑事司法或... 在黑恶势力及其违法犯罪严重影响基层政权稳定的严峻形势下,党和国家决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经过三年的全面、深入、系统推进,成效显著,赢得全面胜利。扫黑除恶是国家专门力量直接介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体现,但单纯通过刑事司法或综合治理均无法达到深入且快速的良好治理效果。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反有组织犯罪法》以“四个结合”为治理理念,构建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有组织犯罪治理体系。其具体体现了司法治理与综合治理并重,且重点突出、有机衔接的共治路径及其立法思路。其中,司法治理强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细化落实及关联治理机制的体系性完备,综合治理则突出群众路线下治本且治标的综合预防体系健全。通过不断完善的法治来推动常态化、高质效的有组织犯罪治理,保障扫黑除恶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有利于促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 社会治理 反有组织犯罪法 司法治理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伙犯罪中基于PageRank的嫌疑人犯罪影响力分析
2
作者 张俊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如何准确评估嫌疑人的影响力是侦破团伙犯罪的关键,为此,在PageRank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团伙犯罪的网络结构特性,提出团伙犯罪中嫌疑人犯罪影响力评估模型.该模型首先结合已掌握的作案信息将团伙犯罪网络转化为有向加权网络,再根据中间中... 如何准确评估嫌疑人的影响力是侦破团伙犯罪的关键,为此,在PageRank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团伙犯罪的网络结构特性,提出团伙犯罪中嫌疑人犯罪影响力评估模型.该模型首先结合已掌握的作案信息将团伙犯罪网络转化为有向加权网络,再根据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两大网络特性确定罪犯影响力转移矩阵,最后该模型以实际的案例为实验数据得出具体的嫌疑人犯罪影响力,并以两种成熟的模型为对比模型,实现结果显示该模型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案件结果拟合度较高,且准确率也高于对比模型,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RANK 网络结构特性 团伙犯罪 嫌疑人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批评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视角——以“扫黑除恶”漫画为例
3
作者 张鑫 Frank Hang XU 《巢湖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文章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结合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方法和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建构多模态批评隐喻的认知分析框架,并以60幅“扫黑除恶”漫画为语料,从认知视角剖析漫画背后的意识形态和内在含义。研究结果表明,“扫... 文章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结合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方法和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建构多模态批评隐喻的认知分析框架,并以60幅“扫黑除恶”漫画为语料,从认知视角剖析漫画背后的意识形态和内在含义。研究结果表明,“扫黑除恶”漫画中运用了方位隐喻和战斗隐喻,其目标喻围绕“执法人员”“黑恶势力”和“保护伞”这三个方面展开,结合图案模态、文字模态和多种隐喻建构了多模态“击打场景”“除虫场景”以及“拔伞场景”。多模态批评隐喻的认知分析框架可以深度解释漫画背后含义的生成机制和认知机制,对于深层次理解漫画有较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漫画 批评隐喻 概念整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恶势力犯罪的治理模式构建 被引量:13
4
作者 曾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67,共4页
新时期黑恶势力犯罪呈现出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犯罪领域扩张、犯罪性质复杂等新的态势,以管制、制裁和运动式执法为特征的传统犯罪惩罚模式已难以有效应对。2018年1月出台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要求黑恶势力犯罪防控的主... 新时期黑恶势力犯罪呈现出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犯罪领域扩张、犯罪性质复杂等新的态势,以管制、制裁和运动式执法为特征的传统犯罪惩罚模式已难以有效应对。2018年1月出台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要求黑恶势力犯罪防控的主体更加多元、方法更加丰富、程序更加规范,取得更好的犯罪控制和预防效果。贯彻中央政策,适应现实需求,应从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精准适用刑事制裁手段、重视对犯罪人的社会矫治、消除犯罪滋生的环境等方面构建黑恶势力犯罪治理模式,对处于不同阶段、具备不同行为特征的黑恶势力犯罪予以分层次打击、分情况处理,尤其要将治理黑恶势力犯罪与反腐败双管齐下,切断犯罪的社会情境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 扫黑除恶 犯罪惩罚模式 犯罪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恶势力犯罪的基本特点及量刑与法律控制——以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潘金贵 李国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恶势力犯罪具有成员相对固定、组织规模较小以及近半数成员有前科劣迹的组织结构特点和实施罪种多元化、侵害法益聚合化的行为特点。同时,恶势力犯罪还具有组织存续时间较短、犯罪事实明确的危害性特点。恶势力犯罪的量刑受是否主犯、... 恶势力犯罪具有成员相对固定、组织规模较小以及近半数成员有前科劣迹的组织结构特点和实施罪种多元化、侵害法益聚合化的行为特点。同时,恶势力犯罪还具有组织存续时间较短、犯罪事实明确的危害性特点。恶势力犯罪的量刑受是否主犯、是否赔偿或取得被害人谅解、组织存续时间等因素影响,其中犯罪人是否属于主犯、是否赔偿或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是影响量刑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恶势力犯罪量刑的罪刑均衡性较低。受恶势力'标签效应'等因素作用,是否立功、是否自首等因素对量刑的影响微弱。鉴于此,恶势力犯罪的法律控制应坚持打早打小与强化社会支持系统并重的方案,应酌量增加量刑影响因素中的法律成分,并准确评价各项影响因素的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势力犯罪 扫黑除恶 量刑 罪刑均衡 犯罪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收非法债务罪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情树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1年第5期89-101,共13页
催收非法债务罪是立法机关总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经验的产物。寻衅滋事罪、非法拘禁罪、非法侵入住宅罪等罪名是催收非法债务罪设立之前规制对此类行为的常用罪名。在《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催收非法债务罪之后,对于采取暴力、胁迫等... 催收非法债务罪是立法机关总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经验的产物。寻衅滋事罪、非法拘禁罪、非法侵入住宅罪等罪名是催收非法债务罪设立之前规制对此类行为的常用罪名。在《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催收非法债务罪之后,对于采取暴力、胁迫等不当手段催收由高利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的行为原则上应认定为本罪,但不排除在具体案件事实中,本罪与其他相关犯罪仍然存在想象竞合关系,必须依照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处理。2021年3月1日之前,根据行为时刑法的规定,如果行为人采取不当手段催收非法债务的行为并不符合寻衅滋事、非法拘禁或者非法侵入住宅等罪的构成要件时,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本罪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应该认定为无罪;但如果根据行为时刑法的规定,可以认定为非法拘禁、非法侵入住宅等罪的,则应以本罪定罪处罚,本罪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 寻衅滋事 高利贷 催收非法债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奸罪中“轮奸”情节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情树 苏宏伟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7-31,共5页
轮奸是强奸罪中的加重构成之一,轮奸是否成立直接涉及被告人重大的人身自由,甚至是生命的剥夺。其中,关于"轮奸"的认定主要存在两人以上的连续强奸行为是否均要求达到既遂、轮奸是否以共同犯罪为前提、是否存在片面轮奸等三... 轮奸是强奸罪中的加重构成之一,轮奸是否成立直接涉及被告人重大的人身自由,甚至是生命的剥夺。其中,关于"轮奸"的认定主要存在两人以上的连续强奸行为是否均要求达到既遂、轮奸是否以共同犯罪为前提、是否存在片面轮奸等三大问题。从客观主义、主观违法性、犯罪的本质以及有效保护被害人的公共政策出发,本文初步回答了这三大问题,认为"轮奸"并不需要以共同犯罪为前提、两人以上的连续强奸行为均要求达到既遂,存在片面轮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奸罪 轮奸 片面轮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及打击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蕤 《犯罪研究》 2010年第6期51-56,共6页
现阶段黑恶势力犯罪呈现形式更新快、滋生周期短,软暴力倾向明显、利益攫取领域蔓延、政治领域渗透加剧、多种犯罪合流、由弱转黑现象凸显等特点,与此同时由于思想认识的不同、法律规定的粗放、保护伞的存在、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打... 现阶段黑恶势力犯罪呈现形式更新快、滋生周期短,软暴力倾向明显、利益攫取领域蔓延、政治领域渗透加剧、多种犯罪合流、由弱转黑现象凸显等特点,与此同时由于思想认识的不同、法律规定的粗放、保护伞的存在、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打黑除恶工作中存在多重障碍。立法先行是打黑的必要前提,各部门形成联动、工作机制的完善、情报信息的获取等是打黑除恶工作持续深入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黑除恶 侦查障碍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组织犯罪中的胁迫研究——对一个“黑帮”成长历程的入圈考察 被引量:8
9
作者 赵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64,共10页
当前,我国刑法理论对作为有组织犯罪常用手段的胁迫行为缺乏专门性的研究。对一个"黑帮"成长历程的入圈考察表明,暴力非但不是有组织犯罪的必要手段,(严重)暴力反倒是其法律风险的最大来源之一;贿赂"保护伞"亦不为... 当前,我国刑法理论对作为有组织犯罪常用手段的胁迫行为缺乏专门性的研究。对一个"黑帮"成长历程的入圈考察表明,暴力非但不是有组织犯罪的必要手段,(严重)暴力反倒是其法律风险的最大来源之一;贿赂"保护伞"亦不为黑帮生存发展所必需;一直被刑法忽略的一般胁迫行为已在现实社会互动中演化为黑帮生存发展的最优手段之一。与从前那种以"有组织暴力"为基石的黑社会组织一样,以"有组织胁迫"为主要犯罪手段的"黑帮"同样会侵害法益、破坏生活秩序,同时胁迫手段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黑帮"遭受刑事追诉的可能性,刑事立法亟待对此作出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胁迫 暴力 黑帮 入圈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机关应对扫黑除恶负面网络舆论策略研究--以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永峰 康家豪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8-24,共7页
随着“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的兴起,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与多样,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传递信息、发表意见的重要途径,其中扫黑除恶案件具有高度特殊性,极易在网络平台快速传播形成舆论场,引起网络舆情危机,目前国内关于涉警舆情... 随着“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的兴起,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与多样,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传递信息、发表意见的重要途径,其中扫黑除恶案件具有高度特殊性,极易在网络平台快速传播形成舆论场,引起网络舆情危机,目前国内关于涉警舆情方面的研究涉及扫黑除恶领域较少。文章通过分析“唐山烧烤店打人案”案件网络舆论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提出应加强追逃工作力度与特殊人员管理,提高依法治网公众参与度,增强公安机关网络话语权,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等应对网络负面舆论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 网络舆论 网络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反黑刑事“立法”及其启示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华生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8年第1期27-32,48,共7页
台湾地区关于惩治黑道犯罪的相关规定主要有"刑法"第154条、《检肃流氓条例》和《组织犯罪防制条例》,其中以《组织犯罪防制条例》最为系统和完备。台湾地区《组织犯罪防制条例》中的一系列反黑"立法"制度对于完善... 台湾地区关于惩治黑道犯罪的相关规定主要有"刑法"第154条、《检肃流氓条例》和《组织犯罪防制条例》,其中以《组织犯罪防制条例》最为系统和完备。台湾地区《组织犯罪防制条例》中的一系列反黑"立法"制度对于完善祖国大陆的"打黑除恶"立法,提高"打黑除恶"斗争的实效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黑社会 组织犯罪 恶势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成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盛清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39-42,共4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之所以产生并一度呈高发态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利益的驱使,又是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沉渣泛起;既有黄赌毒及封建帮会文化的影响,又有犯罪分子个人的主观原因;既有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又与转型时期社会控制...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之所以产生并一度呈高发态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利益的驱使,又是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沉渣泛起;既有黄赌毒及封建帮会文化的影响,又有犯罪分子个人的主观原因;既有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又与转型时期社会控制机制不完善、反黑立法滞后及个别地方打击不力有关。正是这多种因素的综合,才导致广东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产生与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黑社会性质组织 犯罪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化及其应对——有组织犯罪集团和有组织犯罪国际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长军 祝圣武 路诚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11-114,共4页
有组织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有组织犯罪集团和有组织犯罪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这就要求各国加强反有组织犯罪的沟通与合作。会议围绕着中国大陆、中国港台、美国、俄国、日本和加拿大有组织犯罪的基... 有组织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有组织犯罪集团和有组织犯罪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这就要求各国加强反有组织犯罪的沟通与合作。会议围绕着中国大陆、中国港台、美国、俄国、日本和加拿大有组织犯罪的基本情况及其对策六个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集团 有组织犯罪 人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防控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文化教育政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廖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3-28,共6页
司法机关对黑社会性质犯罪有着明确的界定 ,在此基础上要有效的对黑社会性质犯罪进行防控 ,就必须首先在社会政策层面高度来考虑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其中较为重要的政策有文化政策和教育政策。在文化政策上要强化主流文化 ,批判帮派江湖... 司法机关对黑社会性质犯罪有着明确的界定 ,在此基础上要有效的对黑社会性质犯罪进行防控 ,就必须首先在社会政策层面高度来考虑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其中较为重要的政策有文化政策和教育政策。在文化政策上要强化主流文化 ,批判帮派江湖亚文化 ,加强对文化市场与文化传播的控制和管理。在教育政策上 ,要制定好相关的学校教育政策、家庭教育政策和社区教育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 犯罪 防控 文化政策 教育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认定和防范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逸生 刘彦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6,共6页
黑社会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的公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损害国家机关形象 ,而且也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滋生、蔓延的重要因素。认定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应当正确把握其犯罪... 黑社会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的公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损害国家机关形象 ,而且也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滋生、蔓延的重要因素。认定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应当正确把握其犯罪构成的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特征 ,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为了有效防范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必须加大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力度 ,加强廉政建设 ,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抗腐蚀能力 ,加强监督 ,加大对充当黑社会“保护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庇 纵容 黑社会组织 黑社会性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之辨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心捷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72-77,共6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1997年修订的刑法新创制的法律名词,认定某犯罪集团是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最关键的是看其是否完全具备“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1997年修订的刑法新创制的法律名词,认定某犯罪集团是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最关键的是看其是否完全具备“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这一属性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已具备了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基本特征,从本质来看,应该属于黑社会组织范畴。黑社会性质组织是高级的有组织犯罪集团,从渊源和属性上看,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主要是由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流氓恶势力和帮会组织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黑社会组织 有组织犯罪 流氓恶势力 帮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反黑”刑事立法的完善 被引量:24
17
作者 田宏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3-129,共7页
我国现行“反黑”刑事立法存在着以下不足 :缺乏超前性、完备性和配套性 ;针对性不强 ;刑罚设置明显偏轻。有鉴于此 ,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反黑”刑事立法的几点构想 :其一 ,增设黑社会犯罪的有关新罪 ,同时对现有罪名进行补充修改 ... 我国现行“反黑”刑事立法存在着以下不足 :缺乏超前性、完备性和配套性 ;针对性不强 ;刑罚设置明显偏轻。有鉴于此 ,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反黑”刑事立法的几点构想 :其一 ,增设黑社会犯罪的有关新罪 ,同时对现有罪名进行补充修改 ,使刑法规定具有适度的超前性 ;其二 ,修改现行刑法典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刑罚规定 ,提高量刑幅度 ,增设财产刑 ;其三 ,采用特别证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犯罪 刑事立法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当前的黑社会性质犯罪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健祥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38-44,共7页
有组织犯罪,特别是其最高形式——黑社会犯罪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当前我国出现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则是其雏形。本文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犯罪在我国滋生、蔓延的主客观原因、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遏制... 有组织犯罪,特别是其最高形式——黑社会犯罪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当前我国出现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则是其雏形。本文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犯罪在我国滋生、蔓延的主客观原因、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遏制和打击的对策、措施,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团伙犯罪 集团犯罪 黑社会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疑难问题新探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毓显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1-76,共6页
《刑法》第2 94条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包括: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以及司法解释,对正确适用刑法规定是非常有利的。但在司法实践中,仍... 《刑法》第2 94条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包括: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以及司法解释,对正确适用刑法规定是非常有利的。但在司法实践中,仍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即:如何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含义;如何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恶势力、恐怖组织、普通犯罪行为,怎样正确认定入境发展、包庇、纵容犯罪行为。对上述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包庇 纵容 犯罪行为 黑社会组织 恶势力 恐怖组织 疑难问题 难题 新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轮奸的复行为理论与共同正犯说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瀛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6期67-72,共6页
在我国刑法中,轮奸被定位为强奸犯罪的一种加重情节,而非独立的罪名。因强奸犯罪属复行为犯,复行为中的强制行为之上可成立共同正犯,而奸淫行为具有亲手性和排他性,故不能成立共同正犯,各犯罪人只能轮流地、各自地实施奸淫行为。轮奸不... 在我国刑法中,轮奸被定位为强奸犯罪的一种加重情节,而非独立的罪名。因强奸犯罪属复行为犯,复行为中的强制行为之上可成立共同正犯,而奸淫行为具有亲手性和排他性,故不能成立共同正犯,各犯罪人只能轮流地、各自地实施奸淫行为。轮奸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共同正犯,而是数个独立意义上的强奸犯罪之叠加,也只能在宏观上被拟制成为"共同正犯",即多犯罪人"在实现各自轮流奸淫被害人的目的支配下"通过参与实施"团体性"强制行为而实现每个犯罪人对被害人的奸淫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奸 复行为犯 亲手犯 共同正犯 拟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