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in Frozen Soil Layer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华军 赵军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7年第3期200-204,共5页
A simplified numerical model of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GHE) in the frozen soil layer is presented and the steady-state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 is simulated. Numeri... A simplified numerical model of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GHE) in the frozen soil layer is presented and the steady-state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 is simulate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ozen depth mainly depends on the soil′s moisture content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heat transfer loss of horizontal GHE tends to grow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oil′s moisture content and the decrease of ambient temperature. Backfilled materials with optimal thermal conductivity can reduce the thermal loss effectively in the frozen soil.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 “Technical Code for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GB 50366-2005)” is verified. For a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project, the feasible layout of horizontal GHE should b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oil′s structure, backfilled materials, weather data, and economic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horizont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frozen soil layer heat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地区矿井水来源的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分析
2
作者 霍丙杰 李涛 +3 位作者 陈建平 张勇 靳京爵 张松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47-2156,共10页
冻土层季节性冻融过程会对地下水的渗流量、渗流方向和速度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导致冻土地区具有独特的地下水运移理论和机制。为了研究五九煤田胜利煤矿冻土地区矿井涌水来源及补给特征,采用水化学分析及^(13)C、^(14)C、^(18)O、D 4种... 冻土层季节性冻融过程会对地下水的渗流量、渗流方向和速度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导致冻土地区具有独特的地下水运移理论和机制。为了研究五九煤田胜利煤矿冻土地区矿井涌水来源及补给特征,采用水化学分析及^(13)C、^(14)C、^(18)O、D 4种环境同位素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矿井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分布特征,明确矿井涌水来源。通过对7组水样的试验研究发现:第四系水、第四系永冻层消融水、矿井水、基岩水均起源于大气降水,地表水、第四系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较快,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永冻层消融水接受浅层第四系水的微量补给;采空区内黄铁矿氧化量较大,存在溶解少量瓦斯中CO_(2)的可能性,导致采空区积水中13C富集;矿井水中地表水和第四系水入渗量较小,表明第四系永冻层隔水性能良好。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不仅为胜利矿水害防治提供依据,还为冻土地区类似矿井水源判别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环境同位素 水源识别 第四系含水层 冻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层覆盖条件下砂土地震液化特性振动台试验研究
3
作者 秦子涵 张熙胤 +3 位作者 吕旭浩 朱奎源 罗乾 左森虎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6期1849-1859,共11页
冻土区地震液化现象频发,上覆盖土层的冻结将砂土地震液化特性分析变得复杂化。为研究上覆冻土层对砂土地震液化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具有土体冻结系统的剪切模型箱,开展冻土层覆盖条件下砂土地震液化振动台试验,分析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模型... 冻土区地震液化现象频发,上覆盖土层的冻结将砂土地震液化特性分析变得复杂化。为研究上覆冻土层对砂土地震液化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具有土体冻结系统的剪切模型箱,开展冻土层覆盖条件下砂土地震液化振动台试验,分析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模型土体加速度、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层间和顶部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冻土层覆盖条件下砂土层从底部开始出现局部液化现象,随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大,其液化高度逐渐增加。砂土层液化后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变化规律与冻土层保持一致,均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但砂土层对输入地震波的放大能力大于冻土层,不同土层对地震动放大的敏感程度不同。此外,冻土层出现震陷和滑移现象,地震液化造成水分上迁汇聚在冻土-砂交界处,致使冻土层滑移加剧,砂土层的层间位移会随土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液化面高度以上发生突降。因此,上覆冻土层可液化场地中结构的抗震验算需重点关注冻土-砂交界处以及液化高度处。本文可为上覆冻土层的可液化场地中土体力学行为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层 砂土液化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厚表土层特殊凿井技术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棘怀海 翟景辉 《建井技术》 2024年第4期70-74,共5页
为了开发超深厚土层下的固体矿物资源,以2000m深厚表土层建井为工程背景,通过总结深厚土层中井筒建设成果,并参考深土层井筒施工经验与理论研究,对冻结法、钻井法及混凝土帷幕法等特殊凿井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在本工程背景下... 为了开发超深厚土层下的固体矿物资源,以2000m深厚表土层建井为工程背景,通过总结深厚土层中井筒建设成果,并参考深土层井筒施工经验与理论研究,对冻结法、钻井法及混凝土帷幕法等特殊凿井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在本工程背景下,使用单一的冻结法或使用单一的钻井法作为建井技术尚不成熟且实现难度较大;而采用冻结-帷幕凿井工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由于深井建设面临“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水压”问题,为确保工程安全性,提出了冻结-帷幕凿井法,为后续超深厚土层凿井方法的选取提供了方向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厚土层 特殊凿井 井壁 冻结-帷幕凿井法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层对光伏支架桩基础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向辉雄 《太阳能》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为研究冰层对光伏支架桩基础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建立水塘内水体和塘下土体的垂向温度分布数学模型,获得各典型年的冰层厚度变化过程,进行数值求解,确定冰层温度应力计算的几何模型;建立冰层热应力计算的数学模型,采用ANSYS程序对冰层应... 为研究冰层对光伏支架桩基础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建立水塘内水体和塘下土体的垂向温度分布数学模型,获得各典型年的冰层厚度变化过程,进行数值求解,确定冰层温度应力计算的几何模型;建立冰层热应力计算的数学模型,采用ANSYS程序对冰层应力场进行有限元求解及模型验证分析单桩在土体和冰层共同作用下的受力,进行稳定性评估;针对桩布设条件,计算桩与冰层应力分布规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同等环境条件下,桩体总长度大于9 m、桩体入土埋深大于4.4 m时,在计算所考虑的典型年气温变化条件下,桩体是安全可靠的,不会产生上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 预制桩 冰层 桩-冰粘结力 冻胀 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和非冻融条件下包气带土壤墒情垂向变化的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常龙艳 戴长雷 +2 位作者 商允虎 李治军 刘月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1041,共11页
冻结层的存在使得寒区有着与非寒区差别明显的水文循环过程,土壤冻融规律、水热盐运移、融雪水入渗等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寒区低温条件下冻融土壤持水性质与非冻融土壤不同,其包气带冻结层往往具有弱透水性、蓄水保墒和隔热减渗... 冻结层的存在使得寒区有着与非寒区差别明显的水文循环过程,土壤冻融规律、水热盐运移、融雪水入渗等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寒区低温条件下冻融土壤持水性质与非冻融土壤不同,其包气带冻结层往往具有弱透水性、蓄水保墒和隔热减渗的作用,使得寒区春季冻结层土壤的墒情较高.以冻融土壤和非冻融土壤墒情对比监测为基础,选取地表以下10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设置冻融和非冻融对比监测试验场,同时段、同频率、同埋深(间隔20 cm土层)进行土壤结构、水热及环境参数监测.通过对比分析了不同埋深不同冻融阶段的墒情参数,量化了低温冻融条件下土壤墒情较非冻融土壤的高出部分,最后对冻土保墒的机理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冻结条件下土壤水分重新分布,在土水势的作用下由非冻结区向冻结区迁移.初冻期地表土壤墒情达到最大,冻结期土壤最大墒情值随冻结锋面迁移分别在20、40、60 cm处达到最大,稳定冻结期和融化初期在80 cm处达到最大;土壤最大墒情值一般在冻结锋面前沿的10-20 cm处,较好地保持了土壤水分.无论是从空间(不同埋深)还是时间(不同冻融阶段)角度分析,冻融土壤含水率均大于非冻融土壤,二者含水率的差值随埋深和冻融阶段的推移而加大,在稳定冻结期80 cm处达到最大,差值量可达6.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层 包气带 墒情 冻土保墒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特性主要因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樊贵盛 贾宏骥 李海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8-94,共7页
以冻融期间大田自然冻融土壤入渗试验为依据,分析讨论了影响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冻融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不仅受非冻结土壤基本理化特性(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等)的影响,还受冻融土壤... 以冻融期间大田自然冻融土壤入渗试验为依据,分析讨论了影响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冻融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不仅受非冻结土壤基本理化特性(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等)的影响,还受冻融土壤的冻层厚度、冻层层位、冻层层数等特有因素的影响;在给定土壤质地条件下,土壤结构、土壤含水量、冻层厚度和冻层层位是其主导影响因素,冻层层数对土壤入渗能力也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冻融土壤入渗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可供季节性冻土区冬春灌溉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土壤 水分入渗 冻层层位 冻层厚度 土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层力学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孙厚超 杨平 王国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636-3641,3643,共7页
在天然冻土区或人工冻土工程中存在着大量冻土与结构物接触界面层问题,目前有关此类接触界面层力学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手段缺乏。为此,在已研制大型多功能冻土-结构接触面循环直剪系统DDJ-1基础上,改制冻土剪切盒,凸出冻土试样界面层,... 在天然冻土区或人工冻土工程中存在着大量冻土与结构物接触界面层问题,目前有关此类接触界面层力学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手段缺乏。为此,在已研制大型多功能冻土-结构接触面循环直剪系统DDJ-1基础上,改制冻土剪切盒,凸出冻土试样界面层,研发微变形测量系统,组成冻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层力学试验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实现不同边界条件下接触界面的力学特性试验,而且能测量和分析接触界面层不同位置的冻土体位移,分析研究不同冻土温度、不同结构粗糙度、不同法向荷载作用下界面层冻土体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再现冻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层的力学变形行为,可为系统开展冻土-结构接触界面层的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接触界面层 单调剪切 试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冻土对变电站接地系统分流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晶晶 何金良 邹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5,共5页
季节冻土将改变土壤模型,导致杆塔接地电阻和变电站接地电阻的变化,从而导致最大入地电流随季节变化。文章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存在季节冻土时变电站接地系统埋设深度、杆塔接地装置埋深、垂直接地极、局部冻土、变电站进出线回数等... 季节冻土将改变土壤模型,导致杆塔接地电阻和变电站接地电阻的变化,从而导致最大入地电流随季节变化。文章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存在季节冻土时变电站接地系统埋设深度、杆塔接地装置埋深、垂直接地极、局部冻土、变电站进出线回数等因素对变电站分流系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季节冻土层时,如果冻土层的厚度超过接地网的埋深,将使最大入地短路电流增加;变电站进出线为10回时,变电站分流系数大约增加30%;接地网增加垂直接地极能够减轻季节冻土对分流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层 变电站接地系统 分流系数 接地电阻 高电压绝缘技术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波 张建明 马小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40-144,共5页
根据青藏铁路路堤、路堑过渡带冻土路基分层沉降变形现场监测资料,笔者分析了路基变形的来源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路堑段,路基沉降变形主要来源于路基换填土层的固结变形;零填段,路基沉降变形主要来源于路基基底以下至原冻土上限之间... 根据青藏铁路路堤、路堑过渡带冻土路基分层沉降变形现场监测资料,笔者分析了路基变形的来源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路堑段,路基沉降变形主要来源于路基换填土层的固结变形;零填段,路基沉降变形主要来源于路基基底以下至原冻土上限之间活动层的压密变形;路堤段,路基沉降变形主要来源于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在较高附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压缩及蠕变变形,该变形在目前尚无明显衰减趋势,且相同时期各层沉降量明显比路堑段及零填段大,必须引起注意;最后从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系统开展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区路基变形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高温-高含冰量冻土 分层沉降 蠕变变形 路基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冻土层水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戴长雷 常龙艳 +3 位作者 孙思淼 吕雅洁 刘月 黄集华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3年第2期1-8,18,共9页
寒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区,在我国75%的国土覆盖着多年或季节性冻层土壤。冻层的不透水性、抑制蒸发作用、蓄水调节作用及调节产汇流作用,使寒区的水文循环机理与过程比非寒区复杂的多。从冻土层的水理性质的相关概念及特征参数、冻层... 寒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区,在我国75%的国土覆盖着多年或季节性冻层土壤。冻层的不透水性、抑制蒸发作用、蓄水调节作用及调节产汇流作用,使寒区的水文循环机理与过程比非寒区复杂的多。从冻土层的水理性质的相关概念及特征参数、冻层水分迁移、融雪水入渗、冻土保墒和地下水溢流冰模型5个方面梳理国内外冻层水理性质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国际领先研究成果—俄科院冻土所论著《寒区冻结层上水》进行内容分析,以期为农业生产、春季融雪径流、越冬期冻土层持水量、越冬期地表水对潜水补给量计算等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层 水理性质 冻土保墒 融雪入渗 溢流积冰 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冻土活动层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高峰 刘军 +2 位作者 倪长健 高永刚 赵慧颖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年第4期84-90,共7页
利用1960—2010年黑龙江省83个气象站的冻土和0 cm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冻土活动层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黑龙江省5个典型气候区域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趋势与特征,讨论了黑龙江省冻土活动层的影响因子。... 利用1960—2010年黑龙江省83个气象站的冻土和0 cm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冻土活动层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黑龙江省5个典型气候区域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趋势与特征,讨论了黑龙江省冻土活动层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冻土活动层冻结开始于9月,冬季3月冻土深度达到最大值,8月冻土厚度接近于0 cm。全省由北向南,最大冻土深度逐渐变小,冻结开始时间逐渐推迟,融化结束时间逐渐提前。黑龙江省最大冻土深度均呈显著减小的趋势,存在明显的退化趋势。从年代际变化来看,20世纪90年代前黑龙江省最大冻土深度变化较小,最大冻土深度较深,90年代后最大冻土深度呈显著减小的趋势。高纬度地区地温低,在同等条件下冻土深度较低纬度地区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活动层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黑土资源分布格局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崔海山 张柏 +2 位作者 于磊 朱金花 何艳芬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4-68,共5页
该文从冻层的角度分析了黑土性状特点与形成过程 ,揭示了黑土资源的纬向分布与冻层存在的密切关系 ,根据季节冻结层底面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气温关系式 ,计算出满足黑土形成所必需的与纬度有关的气温条件 ,从而证明季节冻层决定了黑土纬... 该文从冻层的角度分析了黑土性状特点与形成过程 ,揭示了黑土资源的纬向分布与冻层存在的密切关系 ,根据季节冻结层底面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气温关系式 ,计算出满足黑土形成所必需的与纬度有关的气温条件 ,从而证明季节冻层决定了黑土纬向的分布。论文从土壤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东北黑土资源的经向分布格局 ,根据黑土的基本性状反演了第四纪黑土成土环境 ,说明地质历史时期的一系列构造运动造成了东北地区明显的经向地貌差异 ,进而影响土壤形成的植被条件、母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元素迁移和聚集 ,从而限定了黑土资源经向分布范围。探讨了黑土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强调了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黑土资源 资源分布格局 动态分析 季节冻层 土壤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冻土地区人工冻土墙的冻结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吉植强 徐学燕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1-975,共5页
季节冻土层中的地温呈非线性分布,改变了冻土墙形成时的初始温度条件以及形成后的结构形式。有季节冻土条件下形成深6m、厚1.4m的冻土墙较无季节冻土的情况可减少冻结时间15d,减少冷能消耗60%,经济上有极大优势。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能... 季节冻土层中的地温呈非线性分布,改变了冻土墙形成时的初始温度条件以及形成后的结构形式。有季节冻土条件下形成深6m、厚1.4m的冻土墙较无季节冻土的情况可减少冻结时间15d,减少冷能消耗60%,经济上有极大优势。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能量消耗与时间关系曲线、冻结管热流密度与深度关系曲线、冻土墙的厚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冻土墙的厚度与深度关系曲线等,可见季节冻土层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冻土墙的厚度发展速度,减少了冻结时间,降低了冷能消耗。模拟了49种工况,对冻结管直径、冻结管间距、冻结时间、冻土墙平均温度、冻土墙厚度等数据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冻土墙厚度与时间成对数函数关系、平均温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的相关表达式,为人工冻结技术的合理运用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土墙 非线性地温 季节冻土层 人工冻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黏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层单剪力学特性试验 被引量:19
15
作者 孙厚超 杨平 王国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7-62,共6页
为了解在荷载作用下,接触界面层发生的力学响应区别于冻土和结构材料本身力学特性,使用新研制的冻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层力学试验仪,比较系统地研究人工冻黏土与粗糙钢板接触界面层单调剪切力学特性。分别从宏观和细观2个角度出发,分... 为了解在荷载作用下,接触界面层发生的力学响应区别于冻土和结构材料本身力学特性,使用新研制的冻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层力学试验仪,比较系统地研究人工冻黏土与粗糙钢板接触界面层单调剪切力学特性。分别从宏观和细观2个角度出发,分析冻土界面层的基本力学特性和受力变形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法向荷载增大,接触界面的峰值剪应力、稳定剪应力、初始剪切劲度也增大,接触界面的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呈线性关系,可用摩尔-库仑准则来描述;冻土颗粒的剪切位移随冻土深度增大而减小,同一冻土深度内,剪切位移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粗糙度的结构接触界面层变形特性基本相似,试验条件范围内接触界面层厚度为0.5~3.5 mm;界面层变形可分为冻土与结构接触界面上滑移变形和受结构约束的冻土剪切变形两部分;结构面粗糙度、冻土温度和法向应力等因素对接触界面层的力学特性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特性 冻土 剪应力 接触界面层 单调剪切 峰值剪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域电磁法中垂直磁场分量的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卫营 薛国强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58-361,共4页
接地导线源产生的频率域垂直磁场具有对地层敏感、垂向分辨率高、高阻穿透能力强、随收发距增大信号衰减迅速的特点。在接地条件较差、地形起伏很大的区域,测量水平电场和水平磁场的传统CSAMT工作方式不易实现,而测量垂直磁场是一种有... 接地导线源产生的频率域垂直磁场具有对地层敏感、垂向分辨率高、高阻穿透能力强、随收发距增大信号衰减迅速的特点。在接地条件较差、地形起伏很大的区域,测量水平电场和水平磁场的传统CSAMT工作方式不易实现,而测量垂直磁场是一种有效的测深方式。笔者从广域电磁法的原理出发,首先对频域垂直磁场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迭代法求取适用于全场区的视电阻率;将这种测量垂直磁场的广域电磁法工作方式应用于某冻土层地区的金属矿探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垂直磁场 分辨能力 收发距 视电阻率 冻土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直剪仪多功能改进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石泉彬 杨平 孙厚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7-463,共7页
为从更多角度、更准确进行冻土接触面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对原冻土直剪仪进行多功能改进完善:对温度采集、位移测量、冻土盒装卸等装置进行改进,使冻土直剪仪能更好地满足冻土接触面力学性能试验要求;在原冻土直剪仪基础平台上集成冻土接... 为从更多角度、更准确进行冻土接触面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对原冻土直剪仪进行多功能改进完善:对温度采集、位移测量、冻土盒装卸等装置进行改进,使冻土直剪仪能更好地满足冻土接触面力学性能试验要求;在原冻土直剪仪基础平台上集成冻土接触面冻结强度试验、冻土界面层力学特性试验模块,满足多功能试验要求;新功能开发采用模块化设计,注重各功能模块的兼容性和功能切换的方便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冻土直剪仪能满足冻土接触面冻结强度、接触界面层力学特性等多功能试验要求,试验数据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直剪仪 接触面 界面层 多功能改进 功能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冰沟流域径流分析与估算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志怀 杨针娘 王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1-257,共7页
冰沟流域的降水对地面径流、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补给比例,在春季时分别为0.45,0.55和0,夏秋季分别为0.08,0.65和0.28。用线性水库模式模拟冰沟流域的表层径流时,其储蓄系数春季为8,夏秋季为11。这是因为冻土活动层随季节的变化对径流... 冰沟流域的降水对地面径流、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补给比例,在春季时分别为0.45,0.55和0,夏秋季分别为0.08,0.65和0.28。用线性水库模式模拟冰沟流域的表层径流时,其储蓄系数春季为8,夏秋季为11。这是因为冻土活动层随季节的变化对径流各分量的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沟 冻土 活动层 径流 参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暖化加剧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非生长季冻融循环 被引量:17
19
作者 林笠 王其兵 +1 位作者 张振华 贺金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1-178,共8页
在2013年10月至次年4月,首次利用微根管直接观测和土壤温度间接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冻融循环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1)全年增温和冬季增温均显著增加非生长季5,10,20 cm的土壤温度,而且冬季增温处理下的5~20... 在2013年10月至次年4月,首次利用微根管直接观测和土壤温度间接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冻融循环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1)全年增温和冬季增温均显著增加非生长季5,10,20 cm的土壤温度,而且冬季增温处理下的5~20 cm土壤非生长季月平均温度比全年增温处理下的高0.01~0.18oC;2)全年增温和冬季增温显著降低了完全冻结期和冬春解冻期的冻土层厚度,而对秋冬始冻期的冻土层厚度没有影响;3)全年增温和冬季增温显著减少了完全冻结期的持续天数和增加冬春解冻期的持续天数,而对秋冬始冻期的持续天数没有影响;4)冬季增温比全年增温对冻土层厚度和冻融循环持续天数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气候温暖化的趋势下,非生长季土壤冻融交替天数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对高寒地区的地下碳氮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层 冻融过程 土壤温度 增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冻土区黑土耕层土壤冻融过程及水分变化 被引量:28
20
作者 赵显波 刘铁军 +1 位作者 许士国 刘振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240,共8页
利用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试验研究中心综合实验观测场2011年11月-2012年4月整个冻结融化期的实测野外黑土耕层土壤温度和水分数据,对中-深季节冻土区黑土耕层土壤冻融过程中冻结和融化特征分阴、阳坡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冻融过程... 利用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试验研究中心综合实验观测场2011年11月-2012年4月整个冻结融化期的实测野外黑土耕层土壤温度和水分数据,对中-深季节冻土区黑土耕层土壤冻融过程中冻结和融化特征分阴、阳坡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冻融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降水对不同深度耕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土耕层土壤冻结融化过程分为5个阶段,历时164 d,约5.5个月.阶段I,秋末冬初黑土耕层土壤开始步入冻结期;阶段II,黑土耕层土壤整日处于冻结状态,阴坡比同样深度的阳坡土壤温度低;阶段III为黑土耕层土壤稳定冻结期;阶段IV,黑土耕层土壤步入昼融夜冻的日循环交替状态,冻融循环的土层逐渐向深部发展,阳坡比阴坡融化得更深、更早,阴坡比阳坡经历冻融循环次数更多;阶段V为稳定融化期,在融化过程不存在冻融交替的现象,直到整个冻层内的土壤全部消融.各深度位置阴坡土壤温度的最高值出现时间比阳坡晚约0.5h.经过整个冻结融化期后,阴、阳坡各层土壤含水量均大于冻结前,阴坡土壤含水量比阳坡整体偏低.在整个冻结融化期,阳坡地下1 cm、5 cm、10 cm及15 cm处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地下5 cm;阴坡的含水量整体趋于平稳且在融化期受降水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冻土区 黑土耕层 冻融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