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调节剂Fingolimod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机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施施 杨欣 黄锦海 《医学综述》 2013年第7期1193-1195,共3页
T淋巴细胞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髓鞘,引起髓鞘脱失是多发性硬化症(MS)发病机制的主要原因,而1-磷酸鞘氨醇(S1P)是影响淋巴细胞迁移的重要因素。Fingolimod作为第一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用于治疗复发缓解型MS的口服药物,其磷酸化后与... T淋巴细胞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髓鞘,引起髓鞘脱失是多发性硬化症(MS)发病机制的主要原因,而1-磷酸鞘氨醇(S1P)是影响淋巴细胞迁移的重要因素。Fingolimod作为第一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用于治疗复发缓解型MS的口服药物,其磷酸化后与S1P结构相似,相当于S1P的功能拮抗剂,可使淋巴细胞停留在淋巴结中,从而抑制免疫反应对髓鞘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golimod 免疫调节剂 1-磷酸鞘氨醇 多发性硬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ingolimod in stroke: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
作者 Kai Zhao Yu Guo +1 位作者 Ming-Fei Yang Qiang Zhang 《World Journal of Meta-Analysis》 2021年第6期585-597,共13页
BACKGROUND Brain tissue injury in stroke patients involves inflammation around the infarction lesion or hematoma,which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disease deterioration and can result in a poor prognosis.The meta-analy... BACKGROUND Brain tissue injury in stroke patients involves inflammation around the infarction lesion or hematoma,which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disease deterioration and can result in a poor prognosis.The meta-analysis of animal experiments has concluded that fingolimod could treat stroke in animal models by effectively reducing lymphocyte infiltration.However,no evidence-based efficacy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fingolimod in stroke patients is currently available.AIM To determine whether fingolimod could promote reduction of infarction lesion or hematoma and improve neurological prognosis in stroke patients.METHODS Data extracted for treatment effect included count of T-lymphocytes with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 expression(CD8^(+)T cells,×106/mL),lesion volume(infarction or hematoma,mL),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es.Data extracted for safety was risk ratio(RR).Overall 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with its 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and pooled effect with its 95%CI were calculated with a fixedeffects model.I-square(I^(2))was used to test the heterogeneity.Funnel plot symmetry and Egger's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publication bias.RESULTS Four high-qualit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included.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D8^(+)T cell count(I^(2)=0,overall SMD=-3.59,95%CI:-4.37-2.80,P=0.737)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I^(2)=0,overall SMD=2.42,95%CI:1.63-3.21,P=0.290)between the fingolimod and control groups.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sion volume(I^(2)=10.6%,overall SMD=-0.17,95%CI:-0.75-0.42,P=0.917),fever(pooled RR=0.93,95%CI:0.97-2.32,P=0.864),suspected lung infection(pooled RR=0.90,95%CI:0.33-2.43,P=0.876),or any adverse events occurring at least once(pooled RR=0.82,95%CI:0.36-1.87,P=0.995)between the fingolimod and control groups.There was no publication bias.All of the results were stable as revealed by sensitivity analysis.CONCLUSION Fingolimod improves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out promotion of lesion absorption.Taking fingolimod orally(0.5 mg/d,3 consecutive days)is safe except for patients with rare severe adverse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ingolimod META-ANALYSIS TREAT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golimod alters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被引量:14
3
作者 Yu-Jing Li Guo-Qiang Chang +6 位作者 Yuanchu Liu Ye Gong Chunsheng Yang Kristofer Wood Fu-Dong Shi Ying Fu Yaping Yan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55-762,共8页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leads to high rates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The pronounced inflammatory reactions that rapidly follow ICH contribute to disease progression. Our recent clinical trial demonstrated tha...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leads to high rates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The pronounced inflammatory reactions that rapidly follow ICH contribute to disease progression. Our recent clinical trial demonstrated that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n immune modulator fingolimod restrained secondary injury derived from initial hematoma, but the mechanisms remain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ingolimod on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 the clinical trial of oral fingolimod f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ngolimod decreased the numbers of circulating CD4~ T, CD8~ T, CD19~ B, NK, and NKT cells and they recovered quickly after the drug' was stopped. The plasma ICAM level was decreased and IL-10 was increased by fingolimod. Interestingly, fingolimod protected vascular permeability as indicated by a decreased plasma level of MMP9 and the reduced rT1%. In conclusion, modulation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by fingolimod demonstrates that it is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agent for ICH. Fingolimod may prevent perihematomal edema enlargement by protecting vascular perme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golimod inflammatory mediator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原文传递
芬戈莫德增效多粘菌素B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发现
4
作者 吴夏丽 黄维 典灵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5-196,共2页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迫切需要开发新抗生素的最优先级关键性病原体之一[1]。多粘菌素B(PolymyxinB,PB)对包括CRPA在内的耐药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迫切需要开发新抗生素的最优先级关键性病原体之一[1]。多粘菌素B(PolymyxinB,PB)对包括CRPA在内的耐药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被认为是治疗其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1]。然而,PB的毒性及临床上出现的多粘菌素耐药是阻碍其临床应用的两个重要因素[2]。开发新的替代PB的抗生素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但周期较长且成功率极低,而开发其增效剂则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方案[3]。本研究通过对已知靶点化合物库的筛选发现芬戈莫德可增强PB的抗PA活性,具有与PB形成联合用药方案的潜能。芬戈莫德(Fingolimod)的中文化学名称:2-氨基-2-[2-(4-辛烷基苯基)乙基]-1,3-丙二醇,分子式为C19H33NO2,分子量为307.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多粘菌素B 芬戈莫德 pmrB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1-磷酸受体激动剂芬戈莫德对黑色素瘤B16-F10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5
作者 赵溦 马婷婷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观察芬戈莫德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和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含有不同浓度芬戈莫德(0、5、10、15μM)的DMEM培养基培养B16-F10细胞24 h,利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用药后B16-F10细胞的... 目的观察芬戈莫德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和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含有不同浓度芬戈莫德(0、5、10、15μM)的DMEM培养基培养B16-F10细胞24 h,利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用药后B16-F10细胞的迁移能力;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的死活;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用药后细胞内自噬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芬戈莫德可显著抑制B16-F10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芬戈莫德减弱B16-F10细胞的迁移能力并引起细胞死亡;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实验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FTY-720组的细胞自噬通路相关蛋白LC3、Beclin1和P62的表达均出现改变(P<0.05)。结论芬戈莫德可抑制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并引起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芬戈莫德引起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戈莫德 黑色素瘤 B16-F10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戈莫德的合成工艺进展
6
作者 刘魏 《化工管理》 2016年第21期115-,共1页
芬戈莫德为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剂,成为首个被FDA批准可经口给药的用于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本文就其合成方法进行综述,为医药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芬戈莫德 合成 氨基丙二醇 fingolim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明克 肖鹤 +1 位作者 黎燕 马远方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芬戈莫德(fingolimod,FTY720)是冬虫夏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多球壳菌素(myriocin,ISP-1)通过结构改造而合成的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与传统的免疫抑制剂不同,它不影响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主要作用于细胞表面的鞘氨醇-1-磷酸受体(S1PR)来... 芬戈莫德(fingolimod,FTY720)是冬虫夏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多球壳菌素(myriocin,ISP-1)通过结构改造而合成的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与传统的免疫抑制剂不同,它不影响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主要作用于细胞表面的鞘氨醇-1-磷酸受体(S1PR)来发挥免疫抑制和免疫调控作用。本文介绍FTY720对T、B淋巴细胞和天然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的分布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探讨FTY720对炎症的免疫抑制和免疫调控作用;对FTY720在自身免疫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和肿瘤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FTY720的副作用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做了简要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戈莫德 免疫抑制 免疫细胞 免疫相关疾病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前药类S1P1激动剂Syl978的药理活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金晶 汪小涧 +3 位作者 周琬琪 薛妮娜 尹大力 陈晓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8-361,共4页
通过对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FTY720)的结构改造获得具有全新结构的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前药类激动剂Syl978。体外S1P受体激动试验表明:其活性磷酸酯形式Syl978-P对S1P1受体具有显... 通过对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FTY720)的结构改造获得具有全新结构的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前药类激动剂Syl978。体外S1P受体激动试验表明:其活性磷酸酯形式Syl978-P对S1P1受体具有显著的激动活性,而对于鞘氨醇-1-磷酸3型受体(S1P3)的激动作用较弱,显示良好的受体激动选择性。单次灌胃分别给予SD大鼠0.3,1,3 mg/kg的Syl978都能够显著降低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且显示出良好的量效关系。单次灌胃给予SD大鼠10 mg/kg的Syl978对大鼠心率并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yl978具有较好的体内外生物活性,具有开发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 激动剂 Syl978 芬戈莫德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Y720对EAE小鼠脑组织NO含量和iNOS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家明 陈蓉 +6 位作者 谭书伟 蒋国会 王莉 黄敏 王晓明 秦新月 余巨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fingolimod,FTY720)对试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EAE组运用MOG35-55构建EAE小鼠模型;CFA组由生...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fingolimod,FTY720)对试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EAE组运用MOG35-55构建EAE小鼠模型;CFA组由生理盐水代替MOG35-55构建模型;FTY720干预组在EAE基础上给予FTY720腹腔注射,CFA组、EAE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HE染色和LBF染色观察炎症情况和脱髓鞘情况,ELLISA检测小鼠脑组织中的NO含量,RT-PCR检测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mRNA表达。结果 FTY720组EAE小鼠较EAE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程度和脱髓鞘程度减轻(P<0.05)。FTY720组小鼠脑组织NO含量较EAE组降低(P<0.05),i NOS mRNA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FTY720能抑制EAE小鼠脑组织中i NOS mRNA表达,从而减少NO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芬戈莫德(FTY720)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戈莫德和特立氟胺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艳茹 侯玉立 +1 位作者 李红艳 贾玉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1878-1881,共4页
目的评价芬戈莫德和特立氟胺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根据疾病进展情况,确定RRMS治疗发展过程分为EDSS 0-2.5、EDSS3-5.5、EDSS6-7.5、EDSS8-9.5、死亡5个状态,构建Markov状态转移模型。综合临床试验FREED... 目的评价芬戈莫德和特立氟胺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根据疾病进展情况,确定RRMS治疗发展过程分为EDSS 0-2.5、EDSS3-5.5、EDSS6-7.5、EDSS8-9.5、死亡5个状态,构建Markov状态转移模型。综合临床试验FREEDOMS及TOWER研究结果、其他公开发表的文献获取Markov状态转换模型中各状态间的转换概率、健康效用值及成本。建立Markov决策树,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一维敏感度分析。结果芬戈莫德10年的成本为254,129美元,比特立氟胺多143,801美元;健康效果值为7.11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比特立氟胺少0.01 QALYs,两者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5,742美元/QALY和15,496美元/QALY。一维敏感度分析结果比较稳定,不影响分析结论。结论与芬戈莫德比较,特立氟胺治疗方案更具成本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效益分析 多发性硬化 复发缓解性 芬戈莫德 特立氟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戈莫德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明静 曹立颖 刘宁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2-96,10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芬戈莫德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 目的系统评价芬戈莫德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检索不受语种限制,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7月,收集芬戈莫德治疗RRMS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共3个随机对照试验的2749例患者纳入研究。在有效性方面,芬戈莫德0.5mg/d与1.25mg/d组年复发率均低于β1a-干扰素、安慰剂等对照组;芬戈莫德组治疗期间未复发的MS患者人数高于对照组〔其中,1.25mg组OR=2.88,95%CI(1.59~5.22);0.5mg组OR=2.45,95%CI(1.82~3.29)〕;芬戈莫德0.5mg/d组与1.25mg/d组比较EDSS评分降低更明显〔MD=-0.11,95%CI(-0.19~-0.03)〕、治疗期间未复发的MS患者人数更多〔OR=2.45,95%CI(1.82~3.29)〕。在安全性方面,总的不良反应事件〔分别为1.25mg组OR=1.04,95%CI(0.74~1.47);0.5mg组OR=0.85,95%CI(0.36~2.00)〕、总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分别为1.25mg组OR=1.29,95%CI(0.71~2.34);0.5mg组OR=0.91,95%CI(0.55~1.51)〕、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的患者数〔其中,1.25mg组OR=2.21,95%CI(1.57~3.12);0.5mg组OR=1.17,95%CI(0.78~1.74)〕等指标,芬戈莫德1.25mg组和0.5mg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芬戈莫德95mg组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的患者人数与较1.25mg组少。结论芬戈莫德1.25mg和0.5mg治疗RRMS的疗效均优于β1a-干扰素、安慰剂治疗等对照,安全性方面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芬戈莫德0.5mg/d治疗RRMS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 芬戈莫德 1-磷酸鞘氨醇受体调节剂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戈莫德对小鼠皮肤胶原沉着病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明克 侯春梅 +8 位作者 张仁文 韩根成 陈国江 李新颖 沈倍奋 马远方 黎燕 王仁喜 肖鹤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对小鼠皮肤胶原沉着病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B10.D2→BALB/c异基因移植小鼠皮肤胶原沉着病模型,随机分为两组,芬戈莫德治疗组口服芬戈莫德1 mg/(kg.d),连续治疗50 d;模型组口服等体积的无菌PBS+无水乙醇(芬戈...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对小鼠皮肤胶原沉着病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B10.D2→BALB/c异基因移植小鼠皮肤胶原沉着病模型,随机分为两组,芬戈莫德治疗组口服芬戈莫德1 mg/(kg.d),连续治疗50 d;模型组口服等体积的无菌PBS+无水乙醇(芬戈莫德溶剂)混合溶液。同时移植BALB/c供体小鼠细胞混悬液,建立BALB/c小鼠同基因移植对照。记录小鼠体质量和状态变化情况;取耳部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提取耳部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趋化因子,即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以及纤维生成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胶原Ⅰ表达水平的变化;取第4周和第8周各组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期结束(13周)时,芬戈莫德治疗组小鼠体质量(18.67±0.26)g,明显高于模型组(15.68±1.45)g(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芬戈莫德治疗组小鼠皮肤无明显增厚变硬、胶原沉着及炎性细胞浸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证实,芬戈莫德治疗组小鼠皮肤RANTES、胶原Ⅰ、TGF-β1以及MCP-1 mRNA转录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流式检测结果显示,第4、8周时芬戈莫德治疗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为(22.8±5.96)%与模型组(72.96±14.97)%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芬戈莫德主要通过降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抑制效应细胞的活化,下调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趋化因子的分泌表达,从而改善小鼠皮肤胶原沉着及炎性浸润,显著提高小鼠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戈莫德 移植物抗宿主病 T淋巴细胞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戈莫德的合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剑峰 苏鹏 +3 位作者 韩建奎 侯桂华 徐文方 李月凯 《药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2期739-741,共3页
目的改进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的合成工艺。方法以2-苯乙醇和溴化钠为起始原料,经取代、酰化、缩合等反应制得芬戈莫德。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谱和MS确证。总收率为26.9%,比文献收率提高了6.4%。结论改进后的工艺路线方法操作简... 目的改进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的合成工艺。方法以2-苯乙醇和溴化钠为起始原料,经取代、酰化、缩合等反应制得芬戈莫德。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谱和MS确证。总收率为26.9%,比文献收率提高了6.4%。结论改进后的工艺路线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溴化钠 芬戈莫德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戈莫德(FTY720)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 被引量:5
14
作者 伍慧茹 张磊 +3 位作者 黄美伊 王奕丹 王建楠 隋汝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420,共6页
目的研究芬戈莫德(FTY720/fingolim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索其保护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R)模型组及FTY720组。MCAO/R组和FTY720组用Longa缝合法建立MCAO/R模型。采用改良神经功... 目的研究芬戈莫德(FTY720/fingolim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索其保护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R)模型组及FTY720组。MCAO/R组和FTY720组用Longa缝合法建立MCAO/R模型。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HE染色观察大脑皮层(额颞叶)神经细胞形态;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醌氧化还原酶1(NQ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化学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MCAO/R组相比,FTY720组大鼠神经损伤评分降低,细胞破坏减轻,Nrf2、HO-1及NQO-1上调,TNF-α、IL-6及IL-1β下调,SOD活性提高,MDA含量减少。结论FTY720促进MCAO/R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戈莫德(FTY720/fingolimod) 脑缺血/再灌注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Y720抑制S1P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帆 丁小珍 +2 位作者 杨为中 高宗银 陆晓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134-1138,共5页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fingolimod,FTY720)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MTT法和划痕法观察不同浓度FTY720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增生和S1P诱导下的细胞迁移的影响。应用大鼠角膜微囊袋模型,检测FTY720对S1P诱...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fingolimod,FTY720)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MTT法和划痕法观察不同浓度FTY720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增生和S1P诱导下的细胞迁移的影响。应用大鼠角膜微囊袋模型,检测FTY720对S1P诱导的CNV的作用。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和C组,每组10只,在各组角膜基质层内植入S1P的同时依次植入0,5,20μg FTY720缓释颗粒。术后对CNV生长情况观察,并在12d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0,102,103,104nmol/L FTY720与HUVECs共孵育72h可抑制细胞增生(P<0.01),10,100nmol/L FTY720作用24h后,可抑制由S1P诱导的细胞迁移,随FTY720浓度增加其抑制细胞增生和迁移的作用均增强,A、B、C组大鼠角膜微囊袋缓释微粒体植入后12d,CNV面积分别为10.05±1.19,6.59±0.95,2.70±0.68mm2(F=145.155,P<0.01),A与B组、B与C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FTY720能抑制S1P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化 芬戈莫德 1-磷酸鞘氨醇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戈莫德的合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银来 梁鹏 +1 位作者 武卫 朱崇泉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1年第2期182-183,共2页
芬戈莫德的合成及工艺优化,以正辛基苯和3-溴丙酰氯为原料,经酰化、硝化、还原、羟甲基化、氢化反应制得,总收率28.1%,且便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芬戈莫德 正辛基苯 3-溴丙酰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芬戈莫德对D-半乳糖致大鼠痴呆模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喆歆 衣婷婷 +5 位作者 姚海乾 王澎伟 毛森林 李明杰 吴云 梁庆成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索盐酸芬戈莫德在减轻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及病理改变中的机制。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半乳糖组、给药组。其中D-半乳糖组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60mg/kg,连续注射42天。给药组在D-半乳糖组的基础上,在最后的6... 目的探索盐酸芬戈莫德在减轻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及病理改变中的机制。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半乳糖组、给药组。其中D-半乳糖组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60mg/kg,连续注射42天。给药组在D-半乳糖组的基础上,在最后的6天腹腔注射盐酸芬戈莫德,每只大鼠每天0.5 mg/kg。观察3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变化。HE染色方法观察三组大鼠的海马细胞病理改变。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三组大鼠海马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浓度。结果与D-半乳糖组比较,给药组在水迷宫中表现改善,HE染色海马组织损伤有所减轻。在ELISA实验中,炎症因子浓度降低。结论芬戈莫德对海马组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具有一定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芬戈莫德 D-半乳糖 炎症因子 A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戈莫德的简便合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宁 陈锴 +1 位作者 白信法 姚雷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5年第1期34-37,共4页
研究了一种芬戈莫德的简便合成方法.以正辛基苯为起始原料,通过5步反应合成芬戈莫德,总收率为9.7%.主要步骤包括傅克酰基化、三乙基硅烷/TFA还原、取代、双亨利反应以及氢化反应.目标产物结构通过核磁共振图谱、熔点确证,并与文献报道一... 研究了一种芬戈莫德的简便合成方法.以正辛基苯为起始原料,通过5步反应合成芬戈莫德,总收率为9.7%.主要步骤包括傅克酰基化、三乙基硅烷/TFA还原、取代、双亨利反应以及氢化反应.目标产物结构通过核磁共振图谱、熔点确证,并与文献报道一致.该合成方法具有经济、便于操作和绿色化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戈莫德 免疫抑制剂 正辛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multiple sclerosis:When to start,when to change,when to stop? 被引量:2
19
作者 Alberto Gajofatto Maria Donata Benedett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5年第7期545-555,共11页
Multiple sclerosis(M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condi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termined by a presumed autoimmune process mainly directed against myelin components but also involving axons and neurons. Acut... Multiple sclerosis(M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condi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termined by a presumed autoimmune process mainly directed against myelin components but also involving axons and neurons. Acute demyelination shows as clinical relapses that may fully or partially resolve, while chronic demyelination and neuroaxonal injury lead to persistent and irreversible neurological symptoms, often progressing over time. Currently approved disease-modifying therapies are immunomodulatory or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that significantly although variably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attacks of the relapsing forms of the disease. However, they have limited efficacy in prevent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progressive phase of MS and are of no benefit after it has started. It is therefore likely that the potential advantage of a given treatment is condensed in a relatively limited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each patient, depending on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ease stage, most frequently but not necessarily in the early phase of the disease. In addition, a sizabl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MS may have a very mild clinical course not requiring a disease-modifying therapy. Finally, individual response to existing therapies for MS varies significantly across subjects and the risk of serious adverse events remains an issue, particularly for the newest agents. The present review is aimed at critically describing cur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M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decision of starting, switching and stopp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mmunomodulatory and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sclerosis Disease-modifying therapy TREATMENT START TREATMENT switch TREATMENT STOP Interferon beta Glatiramer acetate Azathioprine NATALIZUMAB fingolim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戈莫德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崔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187例AI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92例和B组95例,A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接受芬戈莫德联合...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187例AI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92例和B组95例,A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接受芬戈莫德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 d后,B组平均流速(Vmean)、最大峰值流速(Vmax)水平高于A组,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MESSS)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芬戈莫德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改善AI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戈莫德 阿替普酶 缺血性脑卒中 血流动力学 血清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