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mune indicators and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Associations with monocytes,lymphocytes,and direct bilirubin
1
作者 Jian Dai Xiao-Tong Lin +5 位作者 Lu-Lu Shen Xi-Wen Zhang Zi-Wen Ding Jing Wang Xi-Wang Fan Wei-Dong Ning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5年第2期23-32,共10页
BACKGROUND Depression is a significant psychiatric disorder with particularly high prevalence among adolescents.This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can have severe consequences,including academic failure,social withdrawal,an... BACKGROUND Depression is a significant psychiatric disorder with particularly high prevalence among adolescents.This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can have severe consequences,including academic failure,social withdrawal,and suicidal behavior.Given the increasing rate of depression in this age group,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biological mechanisms is essential for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immune markers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depression,prompting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ir potential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olescents.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mune markers(monocytes,lymphocytes,and direct bilirubin)and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depression among adolescents.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recruited 145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male(M)/female(F)=38/107]from Jiangbin Hospital in Guangxi,Zhuang and 163 healthy controls(M/F=77/86)from routine health check-ups.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fter an overnight fast.Depression severity was measured using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age 12-24 years,diagnosis of depressive disorder(ICD-10),and no recent antidepressant use.The exclusion criteria included psychiatric comorbidities and serious somatic diseases.Key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ed group comparisons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RESULTS There was a higher prevalence of females in the depression group(P<0.001).Significant age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groups(Z=9.43,P<0.001).The depression group had higher monocyte(Z=3.43,P<0.001)and lymphocyte(t=2.29,P<0.05)counts,and higher serum direct bilirubin levels(Z=4.72,P<0.001).Monocyte count varied significantly according to depression severity,with lower counts in the mild group(Z=-2.90,P<0.05).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and lymphocyte counts was observed(ρ=-0.22,P<0.01).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rum direct bilirubin level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depression.CONCLUSION The potential role of elevated levels of immune markers in the early detection of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has been highlighte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furth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immune markers and de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RESSION Adolescents Immune markers MONOCYTE LYMPHOCYTE direct bilirub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nificance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increased serum direct bilirubin level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Chinese rectal cancer patients 被引量:10
2
作者 Chun Gao Long Fang +1 位作者 Jing-Tao Li Hong-Chuan Zh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8期2576-2584,共9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increased serum direct bilirubin level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LNM) in Chinese rectal cancer patients, after those with known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diseases were excluded... AIM: To deter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increased serum direct bilirubin level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LNM) in Chinese rectal cancer patients, after those with known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diseases were excluded.METHODS: A cohort of 469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at the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Ministry of Health(Beijing, China), in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03 to June 2011, and with a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rectal adenocarcinoma, were recruited. They included 231 patients with LNM(49.3%) and 238 patients without LNM. Follow-up for these patients was taken through to December 31, 2012.RESULTS: The baseline serum direct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was(median/inter-quartile range) 2.30/1.60-3.42 μmol/L.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out LNM, the patients with LNM had an increased level of direct bilirubin(2.50/1.70-3.42 vs 2.10/1.40-3.42, P = 0.025).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direct bilirubin was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LNM(OR = 1.602; 95%CI: 1.098-2.338, P = 0.015). Moreover, we found that:(1) serum direct bilirubin differ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a higher concentr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 tumor classification;(2) as the baseline serum direct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LNM increased; and(3) serum direct bilirubi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d higher values indicated poor prognosis.CONCLUSION: Higher serum direct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risk of LNM and poor prognosis in our rectal canc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L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direct bilirubin Risk Progn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直接胆红素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对急性肺栓塞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郑君平 王彩玲 李淑钰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对急性肺栓塞(APE)并发肺部感染(P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唐山市丰南区医院收治的164例APE并发PI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6... 目的探讨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对急性肺栓塞(APE)并发肺部感染(P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唐山市丰南区医院收治的164例APE并发PI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病例组患者入院时和对照组受试者体检时空腹肘静脉血,应用改良重氮法测定血清DBIL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水平,凝固法测定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根据测量结果计算DFR。根据30 d预后将病例组患者分为存活组(n=134)和死亡组(n=30)。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APE并发P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BIL和DFR预测APE并发P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DBIL水平和D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功能不全、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的心率、简化版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评分、DBIL及DFR显著低于死亡组,收缩压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PESI评分[P=0.016,比值比(OR)=1.726,95%置信区间(CI):1.108~2.688]、DBIL(P=0.002,OR=1.422,95%CI:1.139~1.775)、DFR(P=0.002,OR=1.656,95%CI:1.205~2.275)是影响APE并发PI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BIL预测APE并发PI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80.00%、96.30%、0.865,血清DFR预测APE并发PI患者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86.70%、82.10%、0.887。结论血清DBIL和DFR在APE并发PI患者中明显增高,且与预后不良相关,可作为预测APE并发PI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肺部感染 直接胆红素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与自然人群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
4
作者 闫保娥 冯娜 +5 位作者 巩红 邓伏雪 张春艳 张岩 周静 韩拓 《心脏杂志》 2025年第1期41-45,54,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健康体检人群中颈部斑块易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与易损斑块,利用倾向性评分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 目的探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健康体检人群中颈部斑块易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与易损斑块,利用倾向性评分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及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等进行匹配,最终纳入205例稳定斑块与569例易损斑块患者,进行组间比较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家族史与吸烟史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易损斑块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稳定斑块组更高,直接胆红素水平则显著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减低可能是颈部斑块易损性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B=−0.013,OR=0.893,95%CI:0.819~0.974)。结论血清直接胆红素降低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增加相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性 直接胆红素 健康人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IL/TBIL表达与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复发的关系
5
作者 杜轲锋 邵亚丽 崔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922-925,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比值与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复发的关系。方法入选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124例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在射频消融治疗前常规检测相关指... 目的分析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比值与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复发的关系。方法入选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124例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在射频消融治疗前常规检测相关指标,包括血清DBIL、TBIL、肿瘤标志物及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射频消融治疗达到完全消融视为消融成功,将消融治疗成功后2 a内复发视为随访终点,采用Cox回归,分析血清DBIL/TBIL与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PLC患者复发的关系。结果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共收录124例PLC患者,一次消融成功率为92.06%(116/126),复发率为21.55%(25/116),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患者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大于未复发患者,血清TBIL、DBIL低于未复发患者,甲胎蛋白、DBIL/TBIL比值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构建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量≥3、瘤体直径、血清TBIL表达下调,DBIL/TBIL比值升高导致PLC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风险增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血清DBIL/TBIL比值预测PLC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当DBIL/TBIL截断值达到0.50时,可以获得最高敏感度(0.920)和特异度(0.495)。结论血清DBIL/TBIL比值升高导致PLC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2 a内复发风险增加,消融治疗前计算DBIL/TBIL比值有助于预测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治疗 直接胆红素 总胆红素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相关指标联合胆囊收缩率在诊断胆道闭锁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鹏飞 张玉凤 +3 位作者 王军 唐甜甜 张瑜 邓慧玲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与胆囊收缩率在诊断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西安市中心...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与胆囊收缩率在诊断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85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剖腹探查或术中胆道造影和随访情况,将患儿分为BA组(70例)和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 cholestasis,IHC)组(11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及腹部超声检查资料。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最佳诊断界值和OR值;应用MedCalc软件进行ROC曲线下面积对比,分析各指标对诊断BA的价值。结果BA组和IHC组患儿的性别(男/女:31例/39例比78例/37例)、就诊年龄(中位数:52.0 d比58.0 d)、肝脏肋下大小(中位数:4.0 cm比2.0 cm)、脾大比例[40%(28/70)比18.3%(21/115)]、大便颜色、TBil(中位数:204.35μmol/L比138.30μmol/L)、DBil(中位数:125.70μmol/L比80.00μmol/L)、ALT(中位数:112.00 U/L比71.00 U/L)、AST(中位数:175.00 U/L比120.00 U/L)、GGT(中位数:440.75 U/L比94.50 U/L)、餐后1 h胆囊收缩率(无收缩/有收缩且<50%/有收缩且>50%:52.9%/41.4%/5.7%比7.0%/27.8%/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ALP(中位数526.00 U/L比548.00 U/L)、TBA(中位数:143.45μmol/L比161.90μmol/L)和25羟维生素D(中位数:8.00 ng/ml比8.13 ng/m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Bil(OR=1.031,95%CI:1.015~1.047,P<0.001)、GGT(OR=1.007,95%CI:1.004~1.011,P<0.001)、餐后1 h胆囊无收缩(OR=57.493,95%CI:9.577~345.133,P<0.001)和胆囊收缩率<50%(OR=9.907,95%CI:1.828~53.710,P=0.008)均为BA的危险因素。TBil、DBil、ALT、AST、GGT、GGT+DBil、GGT+DBil+胆囊收缩率诊断B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820、0.614、0.658、0.890、0.932和0.963。单项指标中GG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当GGT超过界值173.20 U/L时诊断B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84.3%、78.3%、3.885、0.201和19.328。GGT+DBil+胆囊收缩率联合对BA的诊断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GGT+DBil(z=2.303,P=0.021),其诊断B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90.0%、90.4%、9.375、0.111和84.459。结论GGT、DBil与胆囊收缩率联合对B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当GGT超过界值173.20 U/L、DBil超过界值97.05μmol/L且超声提示胆囊收缩不良时需高度警惕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移酶 直接胆红素 胆囊收缩率 胆道闭锁 肝内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DM患者不同亚型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阙秋纯 陆春丽 +1 位作者 孙明谨 王海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5期18-23,41,共7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不同亚型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住院的494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不同亚型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住院的494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为DN将其分为DN组(175例)和非DN组(319例)。分析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与DN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冠心病、吸烟、饮酒、TBil、DBil、I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酸(uric acid,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冠心病、TBil、DBil、IBil、ALT、BUN、SCr、UA、TC、TG、HDL、LDL、HbA1c、BMI和FPG是女性T2DM患者发生DN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冠心病、吸烟、饮酒、TBil、DBil、IBil、ALT、BUN、SCr、UA、TC、TG、HDL、LDL、HbA1c、BMI和FPG是男性T2DM患者发生DN的影响因素(P<0.05)。T2DM患者中,TBil、DBil、IBil与DN发生显著相关(P<0.001),随着TBil(1~15μmol/L)、IBil(1~10μmol/L)、DBil(1~4μmol/L)范围内升高,DN发生风险逐渐降低,但在TBil>15μmol/L、IBil>10μmol/L、DBil>4μmol/L后,TBil、DBil、IBil水平增高不再降低DN发病风险。结论T2DM患者的TBil、DBil、IBil水平均与DN患病风险存在非线性关联,一定水平范围内TBil、DBil、IBil是DN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达到一定水平不再降低DN的发生风险;不同性别下不同亚型血清胆红素与DN的患病风险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联合检测在胆总管囊肿和囊肿型胆道闭锁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王提学 封林 +3 位作者 孙明璇 田宇 李龙 孙劲松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5-1159,共5页
目的探索血生化指标及多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鉴别诊断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CC)和囊肿型胆道闭锁(cystic biliary atresia,CB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 目的探索血生化指标及多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鉴别诊断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CC)和囊肿型胆道闭锁(cystic biliary atresia,CB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9例年龄小于45 d的肝门部囊肿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胆道造影及病理结果分为CBA组和CC组,对比两组患儿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单一生化指标及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对于CC和CBA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CBA组37例,男11例、女26例,手术年龄26(18,37)d;CC组62例,男14例、女48例,手术年龄23(13,35)d;两组性别分布及手术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A组和CC组术前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分别为456.2(294.0,647.5)U/L、385.6(220.9,611.2)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分别为85.2(42.9,145.1)U/L、57.1(36.6,105.5)U/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分别为45.6(16.6,91.2)U/L、29.4(15.2,59.3)U/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分别为191.8(156.4,227.1)μmol/L、152.5(104.3,200.6)μmol/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分别为66.7(41.0,97.1)μmol/L、47.3(21.8,70.8)μmol/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分别为91.4(62.1,114.8)μmol/L、61.9(17.5,91.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DBIL、TBA、加权预测模型和非加权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0.677、0.712、0.752、0.782。结论TBA、TBIL、DBIL对鉴别诊断CC和CBA有一定意义,但多指标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CBA和CC的早期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囊肿型胆道闭锁 γ-谷氨酰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谷丙转氨酶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总胆汁酸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炎性因子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9
作者 王敬艳 王敬苗 +3 位作者 曹亚男 赵成秀 陈大为 杨志森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758-763,共6页
目的:探讨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及炎性因子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的变化,并以此构建LC术后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96例LC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血清直接胆红素、TBIL及... 目的:探讨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及炎性因子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的变化,并以此构建LC术后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96例LC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血清直接胆红素、TBIL及炎性因子水平,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内有无并发症发生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并发症组手术前后各时点血清直接胆红素、TBIL、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均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年龄、体质指数、胆囊壁厚度及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Calot三角粘连、胆囊颈部结石、糖尿病史的比例亦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胆囊壁厚度、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术前血清TBIL、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均是LC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0.658~0.825,P<0.05)。结论:术前TBIL、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均是LC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对胆囊疾病患者LC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直接胆红素 总胆红素 炎性因子 手术后并发症 模型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检测指标与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梅 王琳燕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液检测指标与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德江县人民医院分娩的7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静脉血进行红细胞抗体放散实验,通过洗涤、放散、离心,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检测指标与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德江县人民医院分娩的7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静脉血进行红细胞抗体放散实验,通过洗涤、放散、离心,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产妇及新生儿的血液检测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中性粒细胞比例(NEU%)、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直接胆红素(DBi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比较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率以及患儿与正常新生儿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结果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率为8.57%(6/70);患儿的TBil和NEU%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H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TBil(μmol/L):265.34±16.35比186.34±13.68;NEU%:(65.34±6.37)%比(53.62±5.69)%;Hb(g/L):133.67±16.62比175.65±20.68;均P<0.05];PLT、DBil、MCV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LT(×10^(9)/L):265.62±18.62比265.37±18.67;DBil(μmol/L):19.32±4.32比18.99±3.96;MCV(fL):104.32±6.34比104.37±6.38;均P>0.05]。结论 血液检测中Hb、NEU%、MCV、TBil等指标与新生儿溶血病的患病情况有关,可作为疾病早期预测和诊断的重要依据。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及时治疗和干预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血液检测指标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对比研究
11
作者 张飞 刘秋雄 蒋红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梧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根据其诊断结果分为丙种球蛋白组33例(诊断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红... 目的探讨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梧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根据其诊断结果分为丙种球蛋白组33例(诊断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与白蛋白组32例(未诊断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丙种球蛋白组采取丙种球蛋白辅助蓝光进行治疗,白蛋白组采取白蛋白辅助蓝光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白蛋白组(84.38%)比较,丙种球蛋白组临床疗效(93.9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TBIL、IBIL、DBIL显著降低,丙种球蛋白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白蛋白组(12.50%)比较,丙种球蛋白组治疗期间(6.06%)总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辅助蓝光均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但相较于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辅助蓝光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不良反应更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丙种球蛋白 蓝光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血清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在冠心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2
作者 庄欢欢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9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鉴别诊断中血清胆红素、尿酸(U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苏州市吴中区横泾卫生院冠心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生化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及... 目的:探讨冠心病鉴别诊断中血清胆红素、尿酸(U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苏州市吴中区横泾卫生院冠心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生化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及不同狭窄程度冠心病患者U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检查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UA、TBiL、DBiL、IBiL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UA水平高于对照组,TBiL、DBiL、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极重度狭窄患者UA水平高于重、中、轻度狭窄患者,TBiL、DBiL水平低于重、中、轻度狭窄患者,IBiL水平低于中、轻度狭窄患者(P<0.05);重度狭窄患者UA水平高于中、轻度狭窄患者,TBiL、DBiL水平低于中、轻度狭窄患者,IBiL水平低于轻度狭窄患者(P<0.05);中度狭窄患者UA水平高于轻度狭窄患者,TBiL、DBiL、IBiL水平低于轻度狭窄患者(P<0.05)。UA、TBiL、DBiL、IBiL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1、0.856、0.832、0.843。其中UA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最高。结论:冠心病鉴别诊断中通过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程度,从而取得更好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总胆红素 尿酸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持续或间断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分析
13
作者 冯丽艳 《中外健康》 2024年第7期49-51,共3页
探究蓝光持续或间断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选取崇左市人民医院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8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接受蓝光持续照射,研究组接受蓝光间断照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治... 探究蓝光持续或间断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选取崇左市人民医院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8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接受蓝光持续照射,研究组接受蓝光间断照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在新生儿黄疸症状治疗期间,与蓝光持续治疗相比,蓝光间断照射治疗可以大幅度降低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治疗安全性提升,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持续或间断照射 新生儿黄疸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胆红素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黄疸指数测量的影响
14
作者 张丽芹 《智慧健康》 2024年第8期127-130,共4页
目的研究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黄疸指数测量中直接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7月需要在本院测量黄疸指数的患者40例作为数据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黄疸指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检测。依据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比例,将其分... 目的研究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黄疸指数测量中直接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7月需要在本院测量黄疸指数的患者40例作为数据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黄疸指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检测。依据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比例,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占比<50%,观察组为占比≥50%。对比两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黄疸指数;对比直接胆红素与黄疸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0.937(P<0.001),整体呈线性关系,高度相关。结论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黄疸指数测量中,直接胆红素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在测量黄疸指数时,可以结合其他指标,确保结果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胆红素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黄疸指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联合直接胆红素诊断婴儿胆道闭锁的价值 被引量:22
15
作者 付海燕 赵瑞芹 +9 位作者 白革兰 殷春兰 殷润开 李海花 石伟娜 刘亚丽 程丽娟 贾霄云 李桂桂 赵世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联合直接胆红素(DB)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胆汁淤积症患儿6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胆管造影结果和随访情况,将患儿分为胆道闭锁组(n=234)和胆汁淤积组(n=433...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联合直接胆红素(DB)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胆汁淤积症患儿6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胆管造影结果和随访情况,将患儿分为胆道闭锁组(n=234)和胆汁淤积组(n=433)。比较两组的发病年龄、性别,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GGT水平。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诊断界值。结果胆道闭锁组患儿发病年龄早于胆汁淤积组(P<0.001)。两组患儿性别、ALT及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闭锁组TB、DB、TBA、GGT水平显著高于胆汁淤积组(P<0.05)。GGT联合DB诊断胆道闭锁的AUC最大,为0.892(95%CI:0.868~0.916)。当GGT取值为324.0?U/L,DB取值为115.1?μmol/L时,GGT与DB联合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8%、83.2%。结论 GGT联合DB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可作为诊断胆道闭锁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Γ-谷氨酰转肽酶 直接胆红素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英 杨简 +2 位作者 刘晓雯 王辉波 杨俊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0期10-14,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论回顾性分析122例接受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临床资料,平均随访13. 07个月,观察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论回顾性分析122例接受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临床资料,平均随访13. 07个月,观察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与未发生者的一般资料、血液生化指标、介入治疗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40例、未发生82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者吸烟史阳性率、心功能≥Ⅱ级比例、症状至PCI时间高于未发生者(P均<0. 05)。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未发生者,总胆固醇水平低于未发生者(P均<0. 05)。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者较未发生者最大支架长度长、植入临时起搏器例数多(P均<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2. 63,95%CI:1. 02~6. 76,P=0. 04)、心功能≥Ⅱ级(OR=3. 18,95%CI:1. 20~8. 43,P=0. 02)、直接胆红素水平(OR=1. 23,95%CI:1. 02~6. 76,P=0. 01)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会发生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吸烟史、心功能≥Ⅱ级、血浆直接胆红素水平高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心血管事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直接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少亭 乐娟 +1 位作者 袁腾飞 李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219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生理性黄疸96例和病理性黄疸123例,并按照总胆红素水平将实验组分为轻度组108例,中度组79例和重度组32例。另外选择同期该... 目的研究新生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219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生理性黄疸96例和病理性黄疸123例,并按照总胆红素水平将实验组分为轻度组108例,中度组79例和重度组32例。另外选择同期该院分娩的足月健康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多种生化指标及25(OH)D水平。结果实验组25(OH)D水平[12.97(7.96,17.71)ng/ml]较对照组25(OH)D水平[18.57(6.95,29.24)ng/ml]低(P<0.05);病理性黄疸患儿25(OH)D水平[12.42(8.15,17.23)ng/ml]与生理性黄疸患儿[13.66(7.72,19.56)ng/ml]比较无差异(P>0.05);重度黄疸患儿25(OH)D水平[11.02(7.53,13.82)ng/ml]与中度黄疸患儿25(OH)D水平[13.02(8.92,17.71)ng/ml]比较无差异(P>0.05);重度黄疸患儿25(OH)D水平与轻度黄疸患儿25(OH)D水平[13.50(7.52,19.32)ng/ml]比较无差异(P>0.05);中度黄疸患儿25(OH)D水平与轻度黄疸患儿25(OH)D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25(OH)D水平与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r=-0.338,P=0.000),线性回归方程为Y^=-2.851X+173.6;实验组的25(OH)D水平与间接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r=-0.343,P=0.000),线性回归方程为Y^=-2.776X+159.9。结论25(OH)D可能参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发展过程,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黄疸的新生儿获得最佳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维生素D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现状与即将发布行业标准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诗诗 王薇 +3 位作者 赵海建 何法霖 钟堃 王治国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临床实验室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现状,并与即将发布的行业标准WS/T404第4部分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基于Web方式的室间质量评价(EQA)软件,收集参加卫生... 目的分析我国临床实验室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现状,并与即将发布的行业标准WS/T404第4部分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基于Web方式的室间质量评价(EQA)软件,收集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4年全国临床常规化学血清TBIL,DBIL项目EQA活动中的所有临床实验室的参考区间相关信息,包括参考区间来源、分组与验证情况、上下限、所用仪器、试剂、方法和校准物等。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实验室使用参考区间与即将发布行业标准的差异;并根据检测系统对来源比例最高的实验室中的配套实验室进行分组,选取其中使用较多的3种配套系统所用参考区间分别与即将发布行业标准进行比较。结果纳入TBIL和DBIL项目参考区间来源分布调查的实验室分别为749和709家;其中分布比例最高的均是试剂厂家说明书(TBIL 58.08%,DBIL 58.67%),其次是《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TBIL 29.64%,DBIL 28.91%),其他来源不足10%;验证参考区间的比例分别是50.60%和49.93%。各项目实验室使用参考区间上、下限分别与即将发布行业标准参考区间上、下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目实验室使用参考区间均比即将发布行业标准窄。血清TBIL,DBIL项目参考区间来源为试剂厂家说明书的实验室中,使用配套系统的实验室分别占41.88%和41.48%;单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显示,除Beckman检测系统对应的血清DBIL项目参考区间下限(P=0.068)和HITACHI检测系统对应的血清DBIL项目参考区间上限(P=0.087)以外,各配套检测系统对应的各项目参考区间上下限与行业标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血清TBIL,DBIL项目参考区间使用情况不够科学合理,与即将发布行业标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该尽快发布行业标准WS/T404第4部分,帮助临床实验室建立合适的参考区间,促进参考区间使用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总胆红素 血清直接胆红素 参考区间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后肝功能的异常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俊 陈虹 +1 位作者 范铁艳 王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1期5686-5692,共7页
背景:肝移植后导致肝功能异常原因复杂,早期弄清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对治疗至关重要。目的:较全面的了解肝移植后可以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以便应用于临床诊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FMJS数据库,采用医学主题词检索,检索词为&qu... 背景:肝移植后导致肝功能异常原因复杂,早期弄清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对治疗至关重要。目的:较全面的了解肝移植后可以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以便应用于临床诊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FMJS数据库,采用医学主题词检索,检索词为"肝移植;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异常;胆红素升高;原因"或"liver transplantation;abnormal liver function;transaminase abnormalities;bilirubin increased,and causes",时间范围为1991年1月至2012年7月,共检索到98篇文章,选择文章主要内容与肝移植后肝功能异常直接相关的、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共35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众多,临床表现复杂。最常见的原因依次是急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及病毒感染。肝移植后早期,尤其是1个月内出现肝功能异常,需警惕小体积综合征和原发性移植物无功的发生。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的程度不尽相同。急性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毒感染、门静脉及肝静脉狭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转氨酶升高较胆红素升高显著;慢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肝动脉狭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早期以梗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肿瘤导致的肝功能异常视肿瘤大小、压迫部位不同,可表现出以转氨酶升高为主或以胆红素升高为主。此外,各种原因多有其特殊病史,仔细询问病史有助于早期诊断。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尽量详尽的采集病史,根据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的具体情况,首先考虑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经临床证实排除后再考虑其他相对不常见原因,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肝脏穿刺病理活检,尽早明确病因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综述 肝移植 肝功能 原因 排斥反应 自身免疫性肝炎 转氨酶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水平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虹敏 张跃 +1 位作者 袁梦 李广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预测效能。方法127例NSTEMI患者按照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分为低危组24例、中危组33例、高危组7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NSTEMI... 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预测效能。方法127例NSTEMI患者按照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分为低危组24例、中危组33例、高危组7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NSTE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总胆红素(TBIL)对高危NSTEMI患者的预测效能。结果低危组和中危组年龄比较,低危组和高危组年龄、男性、心肌肌钙蛋白(cTnI)、TBIL、间接胆红素(IBIL)比较,中危组和高危组年龄、男性、cTnI、TBIL、直接胆红素(DBIL)、IBIL比较,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GRACE评分与TBIL、IBIL呈负相关(r分别为-0.338、-0.346,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B=-0.038,95%CI=-0.062~0.015,P=0.002)和cTNI(B=0.025,95%CI=0.003~0.046,P=0.025)水平是NSTE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当TBIL预测临界值为12.05μmol/L时,其诊断NSTEMI高危患者的灵敏度为74%,特异度为73%,ROC下面积为0.715,95%CI为0.625~0.806,P<0.05。结论TBIL<12.05μmol/L是NSTEMI患者高危患者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