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gular blinking jamming method based o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corner reflectors
1
作者 GAN Lin WU Zehao +1 位作者 WANG Xuesong LI Jianb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330-338,共9页
Passive jamming is believed to have very good potential in countermeasure community.In this paper,a passive angular blinking jamming method based o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corner reflectors is proposed.The amplitud... Passive jamming is believed to have very good potential in countermeasure community.In this paper,a passive angular blinking jamming method based o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corner reflectors is proposed.The amplitude of the incident wave can be modulated by switching the corner reflector between the penetration state and the reflection state,and the ensemble of multiple corner reflectors with towing rope can result in complex angle decoying effects.Dependency of the decoying effect on corner reflectors’radar cross section and positions are analyzed and simulated.Results show that the angle measured by a monopulse radar can be significantly interfered by this method while the automatic tracking is employ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pulse radar angular blinking jamming corner reflector amplitude-comparison angle measurement metasurf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itoring nonlinear and fast deformation caused byunderground mining exploitation using multi-temporal Sentinel-1 radar interferometry and corner reflectors: application,validation and processing obstacles
2
作者 Kamila Pawłuszek-Filipiak Natalia Wielgocka +1 位作者 Damian Tondaś Andrzej Borkowsk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EI 2023年第1期251-271,共21页
In this study,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DInSAR)of artificial Corner Reflectors(CRs)were validated in the area of fast and nonlinear deformation gradient caused by active coal... In this study,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DInSAR)of artificial Corner Reflectors(CRs)were validated in the area of fast and nonlinear deformation gradient caused by active coal longwall exploitation.Three Sentinel-1 datasets were processed using conventional DInSAR,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PSI),and Small BAseline Subset methods implemented in ENVI SARscape™.For evaluation,leveling and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measurements were used.Considering the challenge of snow cover,the removal of all winter images was not a successful strategy due to the long temporal baseline and strong movement,which cause phase unwrapping problems and underestimate the real deform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ly conventional DInSAR and SBAS with low network redundancy allow us to capture maximal deformation gradient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calculated between the CRs and the ground truth is on the level of 2–3 cm for the vertical and easting deformation component,respectively.For the small deformation gradient represented by the permanent GNSS station(4 cm/year),all SBAS techniques appeared to be more accurate than DInSAR,which corresponds to higher redundancy and better removal of the atmospheric signal.In contrast,DInSAR results allowed to capture information about two subsidence basins,which was not possible with SBAS and PSI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PSI SBAS corner reflectors mining deformations nonlinear and significantdeformation phase unwrapping errors
原文传递
快速生成海面目标雷达微多普勒特征的方法
3
作者 王筝 孙兆阳 +3 位作者 李世宝 周航 李凉海 李发政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共6页
由于海浪在不同海况下展现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海面场景下运动目标的雷达回波数据获取与模拟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针对角反射体和舰船这两个典型目标,文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根据海面目标的耐波性理论,分析... 由于海浪在不同海况下展现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海面场景下运动目标的雷达回波数据获取与模拟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针对角反射体和舰船这两个典型目标,文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根据海面目标的耐波性理论,分析目标的六自由度运动,结合欧拉旋转矩阵建立动态运动模型;其次根据设定的雷达参数,使用FEKO电磁仿真软件获取静态时全方位俯仰角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然后结合动态运动模型和静态散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可知:利用此模型可以精准、快速地获取海面运动目标的雷达回波数据,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处理数据可得到微多普勒特征,能够为基于微多普勒特征的海面目标分类算法提供样本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目标 微多普勒 时频分析 角反射器 耐波性 FEK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反射器阵列排布设计及其散射特性研究
4
作者 辛京钰 谷继红 +2 位作者 杨婕 丛洲 丁大志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
角反射器作为一种反雷达探测的无源干扰设备具有很强的雷达回波特性。根据重要目标的散射中心模型指导排布角反射器阵列,可以更好地模拟目标的雷达特征以实现干扰,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前景。为了合理地排布角反射器阵列以模拟实际场景中... 角反射器作为一种反雷达探测的无源干扰设备具有很强的雷达回波特性。根据重要目标的散射中心模型指导排布角反射器阵列,可以更好地模拟目标的雷达特征以实现干扰,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前景。为了合理地排布角反射器阵列以模拟实际场景中重要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本文基于弹跳射线法快速成像技术构建了复杂场景目标复合电磁散射模型,并提出了基于目标属性散射中心模型的角反射器阵列优化排布方法。仿真实验分析了在不同雷达入射角度下不同类型角反射器的电磁散射特性。同时结合不同干扰效果评价指标,验证了在多雷达入射角度下本文所设计角反射器阵列的目标干扰效果在85%以上,角反射器阵列作为无源干扰具备保护重要目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反射器 散射中心提取 阵列优化 弹跳射线(SBR)法 雷达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角反射器InSAR监测水电工程控制网及边坡稳定
5
作者 侯春尧 陈一鸣 +3 位作者 张洪毅 雷洋 刘杰 李陶 《地理空间信息》 202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传统测绘手段受制于坝区地形和气象条件复杂,使得水电工程控制网稳定性评估复测的周期长、成本高,且对库岸边坡变形监测的时效性不足。通过在近坝区的水电工程控制网点附近布设人工角反射器,并利用高分辨率SAR卫星时序分析技术进行观测... 传统测绘手段受制于坝区地形和气象条件复杂,使得水电工程控制网稳定性评估复测的周期长、成本高,且对库岸边坡变形监测的时效性不足。通过在近坝区的水电工程控制网点附近布设人工角反射器,并利用高分辨率SAR卫星时序分析技术进行观测,结果显示利用角反射器可实现精度为2~3 mm每月一期的控制网点状态评估。利用SBAS-InSAR时序分析技术对坝区内多个滑坡体的变形信号进行了提取,并开展了形变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结合角反射器和InSAR技术的水电工程控制网基准点稳定性监测方法,为大坝安全监测基准评估提供了新技术手段,可大幅提升电厂安全运营的技术水平并降低人工观测频次。随着国产SAR卫星的进一步成熟,该技术有望能够实现自主可控的水电工程基准网稳定性评估和无人化的坝区滑坡变形安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人工角反射器 水电工程 控制网 时间序列 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多格弹性角反射体声反射特性及强度增强方法
6
作者 罗祎 张景卓 +1 位作者 褚子超 吴浩然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5-2033,共9页
单格角反射体只能反射一定方向的入射波,为了反射不同方向入射声波,需要构造多格角反射体并研究其声反射特性。以不同类型八格金属板角反射体为对象,基于结构有限元耦合间接边界元法,对水下多格弹性角反射体的散射声场进行数值仿真,分... 单格角反射体只能反射一定方向的入射波,为了反射不同方向入射声波,需要构造多格角反射体并研究其声反射特性。以不同类型八格金属板角反射体为对象,基于结构有限元耦合间接边界元法,对水下多格弹性角反射体的散射声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不同频率、材料、厚度、入射角度等因素影响下不同类型多格角反射体声反射性能,从便于工程应用角度提出增强其声反射能力的方法。通过典型情况下的水池实验,对仿真计算与实验数据的一致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水下多格弹性角反射体目标强度随入射频率增大而增大,并趋向稳定;目标强度随入射角度改变波动幅度较大,不同类型角反射体目标强度值差异较大;目标强度随平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不显著;目标强度随着边长的增加而明显增大;软介质材料构成的多格角反射体,水下声反射性能明显优于金属角反射体。因此,为增强水下多格角反射体声反射能力,增大反射体边长及选用低阻抗材料是更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多格角反射体 弹性 声反射 增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影像角反射器点相位中心的高精度拟合方法
7
作者 赵瑞山 董碧涵 +2 位作者 王立波 石大鹏 戴激光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3,共8页
角反射器(corner reflector,CR)作为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上的地面控制点,其相位中心提取精度尤为重要。然而,SAR影像中的斑点噪声、分辨率差异和视角差异会对CR点的相位中心提取造成误判和偏差。文章提出了... 角反射器(corner reflector,CR)作为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上的地面控制点,其相位中心提取精度尤为重要。然而,SAR影像中的斑点噪声、分辨率差异和视角差异会对CR点的相位中心提取造成误判和偏差。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距离-幂指数加权质心法的CR点相位中心高精度拟合方法,通过引入自适应拟合窗口来解决周围像素对CR点像点提取的干扰问题,并采用距离-幂指数加权法考虑距离关系对权重的影响,提高了CR点相位中心的提取精度。该方法在中卫遥感卫星定标场地区的高分三号SAR影像数据上进行验证,1 m和5 m分辨率影像上提取精度分别达到0.20个像素和0.44个像素。该研究对于提高SAR影像中CR点相位中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反射器 SAR 拟合窗口 加权质心法 相位中心 自适应 细分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化与距离像特征融合的雷达导引头角反射器鉴别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韩静雯 杨勇 +2 位作者 连静 吴国庆 王雪松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58-3670,共13页
角反射器形成的强假目标干扰给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目标识别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提高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抗冲淡式角反射器干扰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极化与高分辨距离像(high resolution range profile,HRRP)多特征融合的角反射器鉴别方法... 角反射器形成的强假目标干扰给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目标识别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提高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抗冲淡式角反射器干扰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极化与高分辨距离像(high resolution range profile,HRRP)多特征融合的角反射器鉴别方法。结合3种场景下的实验数据,首先从海杂波中提取雷达导引头目标回波信号;其次,分析了角反和舰船回波的峰值个数、径向尺寸等5个距离像特征,以及极化相关系数均值等3个极化特征。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舰船与单个角反特征差异明显,与阵列角反特征差异减小;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基于实验数据设计5组测试,分别检验了单特征和多特征融合的鉴别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单特征鉴别方法性能不稳定,而所提出的三特征融合鉴别方法更具稳健性,在5组测试中鉴别准确率均达到92.8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导引头 角反射器 目标鉴别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空腔多格角反射体声散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杰亚 罗祎 +1 位作者 褚子超 王小巍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4年第4期156-160,共5页
针对水下单层薄金属板多格角反射体存在频率特性强烈,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目标强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空腔多格角反射体。采用结构有限元结合流体直接边界元法,对水下空腔多格角反射体声散射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在5.0~15.0 kHz入射频率... 针对水下单层薄金属板多格角反射体存在频率特性强烈,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目标强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空腔多格角反射体。采用结构有限元结合流体直接边界元法,对水下空腔多格角反射体声散射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在5.0~15.0 kHz入射频率范围内,研究分析了平板厚度、空腔厚度、入射角度等因素对其目标强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与薄金属板多格角反射体相比,空腔多格角反射体频率特性较弱,去耦作用明显,散射能力强;空腔多格角反射体在一定角度范围内都能保持稳定的目标强度,具有更优的反射性能,是较为理想的水下声反射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 空腔 多格 角反射体 散射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控强散射目标的地基SAR监测精度验证与分析
10
作者 候杉山 杨晓琳 +1 位作者 张浩 任贵文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01期264-272,共9页
地基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能够对监测区域实现高精度的连续形变监测,在矿山安全生产和滑坡地质灾害救援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其形变监测能力与精度,采用一套高精度可控强散射目标角反射器标定装置作为验证目标,布设在某... 地基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能够对监测区域实现高精度的连续形变监测,在矿山安全生产和滑坡地质灾害救援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其形变监测能力与精度,采用一套高精度可控强散射目标角反射器标定装置作为验证目标,布设在某金属露天矿的远距离真实边坡上,控制装置上的雷达角反射器完成毫米级的高精度位移;整个位移过程采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自研的S-SAR边坡雷达监测系统进行监测,通过雷达形变监测结果与高精度装置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实验结果表明,在金属露天矿的远距离监测场景下,S-SAR边坡雷达监测系统获取的位移变形趋势与实际监测目标位移趋势吻合,误差均值在0.1 mm之内,有效验证了该系统用于边坡形变监测的可行性以及亚毫米级的监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金属矿 变形监测 地基干涉雷达 精度验证 角反射器 大气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船用导航雷达的舰船与角反组合体极化调控鉴别方法
11
作者 祝迪 王福来 +1 位作者 庞晨 李永祯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2-1278,共27页
舰船与角反射器的鉴别问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一维距离像、极化分解、极化域变焦等,基本思想均是通过发射大带宽信号提高距离分辨能力,后两种方法利用极化提升了目标鉴别的稳健性。单载频脉冲因距离分辨率低、... 舰船与角反射器的鉴别问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一维距离像、极化分解、极化域变焦等,基本思想均是通过发射大带宽信号提高距离分辨能力,后两种方法利用极化提升了目标鉴别的稳健性。单载频脉冲因距离分辨率低、脉压增益小,鲜有利用该信号鉴别舰船与角反的有关研究。但得益于较低的硬件成本,这种信号仍广泛应用于船用导航雷达。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船用导航雷达的舰船与角反组合体鉴别的极化调控方法,旨在充分挖掘窄带信号联合极化调控技术的目标鉴别潜力,通过构造极化-距离二维像,利用舰船和角反极化散射特性的差异实现鉴别。通过计算各个极化像和距离像之间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作为相关特征参数,利用支持向量机实现了目标鉴别。电磁仿真数据表明,在现有导航雷达所需目标探测信噪比(15 dB)和采样率(100 MHz)的基础上,增大设备带宽至信号带宽(2 MHz)的2~6倍,综合鉴别率可达90.18%~92.31%。探究了训练集俯仰角、方位角数据缺失50%对鉴别率的影响,4种情况在信噪比15 dB以上时鉴别率均高于85%;同时,在同等的窄带观测条件下对比该方法与极化分解方法的鉴别性能表明,在信噪比为15 dB及以上和6倍设备带宽的情况下,该方法综合鉴别率的平均值提升22.67%,这都充分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此外,利用二面角和三面角在暗室构造了极化散射特性存在差异的两种场景,5组实测数据表明,回波信噪比为8~12 dB时,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类内聚合性和类间可分性,可作为电磁仿真鉴别结果的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导航雷达 单载频脉冲 角反组合体鉴别 极化调控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单层薄金属板多格角反射体声散射特性研究
12
作者 王杰亚 罗祎 《舰船电子工程》 2024年第3期173-176,共4页
为了使水下角反射器在较大空间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目标强度,应考虑采用多个角反射器组合成多格角反射体,以达到增大散射范围的目的。基于此,采用有限元结合边界元法(FEM-BEM),对水下单层薄金属板多格角反射体声散射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计... 为了使水下角反射器在较大空间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目标强度,应考虑采用多个角反射器组合成多格角反射体,以达到增大散射范围的目的。基于此,采用有限元结合边界元法(FEM-BEM),对水下单层薄金属板多格角反射体声散射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声波入射频率为5.0kHz~15.0kHz范围内,平板材料、平板厚度、入射角度、角反射器组合类型等因素对目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单层薄金属板多格角反射体具有较强的频率特性;平板材料、平板厚度以及角反射器组合类型的变化会对多格角反射体目标强度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水下多格角反射体的设计使用提供了仿真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 单层薄金属板 多格角反射体 散射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面角反射器原理的RCS增强器设计
13
作者 李溪 肖开健 周帅文 《火控雷达技术》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本文基于多面角反射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可以应用于模拟导弹头上的RCS增强器。为了满足模拟弹头在飞行过程中的动力、热力学环境的要求,对模拟弹头的外形结构和尺寸进行了规定。本设计在所规定的弹头空间内,通过设计一种圆形三面角... 本文基于多面角反射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可以应用于模拟导弹头上的RCS增强器。为了满足模拟弹头在飞行过程中的动力、热力学环境的要求,对模拟弹头的外形结构和尺寸进行了规定。本设计在所规定的弹头空间内,通过设计一种圆形三面角反射器,再将多个圆形角反射器在弹头内进行合理排布,组成了一个RCS增强装置。经商业软件HFSS仿真计算并在微波暗室中实际测量,验证了在多频点下,当入射角在15°以内时,本设计对模拟弹头均具有大于4dB的RCS提升效果,实现了在C波段和X波段多频点下,对模拟导弹头RCS的增强效果。该设计可应用于检验防空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模拟试验中,可以解决模拟弹头RCS过小不易追踪探测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反射器 雷达截面 模拟弹头 RCS增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PS-DInSAR technology for subsidence monitoring caused by repeated mining in mountainous area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振国 卞正富 +2 位作者 雷少刚 刘东烈 Andrew SOWTER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3309-3315,共7页
The high resolution Terra SAR-X dataset was employed with DIn SAR and 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PSI) technique for subsidence monitoring in a mountainous area. For DInS AR technique, the generally used SRT... The high resolution Terra SAR-X dataset was employed with DIn SAR and 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PSI) technique for subsidence monitoring in a mountainous area. For DInS AR technique, the generally used SRTM and relief-DEM, which was derived from aerial topographic map,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D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SRTM could not fully compensate the complex topography of the research area. The corner reflectors installed during the acquisition of SAR dataset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accuracy of geocoding. The terrain corrected geocoding results based on relief-DEM were much better than using SRTM, with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being 6.35 m in X direction and 11.65 m in Y direction(both in UTM projection), around one pixel of the multilooked intensity image to be geocoded. For PSI technique, the results from time-series analysis of multi-baseline differential interferograms were integrated to restrict only persistent scatterer candidates near the boundary of subsiding area fo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SI can refine the boundary of subsidence, which could then be used to derive some angular parameters to help people to learn the law of subsidence caused by repeated excavation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 SAR GEOCODING 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PSI) repeated excavation corner reflector subsidence monit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nSAR技术监测矿区地表形变 被引量:84
15
作者 朱建军 邢学敏 +1 位作者 胡俊 李志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64-2576,共13页
介绍了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分析了D-InSAR技术相比于传统测量手段的优势,并指出其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不足。针对传统D-InSAR技术的局限性,重点讨论了短基线(SBAS)、永久散射体(PS)和角反射器(CR)等高级... 介绍了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分析了D-InSAR技术相比于传统测量手段的优势,并指出其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不足。针对传统D-InSAR技术的局限性,重点讨论了短基线(SBAS)、永久散射体(PS)和角反射器(CR)等高级差分干涉技术,并结合矿区沉降监测实例,分析了其特点与应用现状,讨论了现有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高级InSAR技术和高分辨率SAR影像的结合将是矿区地表形变监测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D-INSAR技术 矿区 地表形变监测 短基线 永久散射体 角反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nSAR技术获取三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 被引量:18
16
作者 乔学军 李澍荪 +2 位作者 王琪 游新兆 杜瑞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利用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技术 ,使用 38幅 1992~ 2 0 0 0年间三峡地区的ERS卫星SAR图像 ,并利用USGS的低精度DEM ,得到了该地区的DEM ,与GPS高程结果对比的差值为 15~ 12 8m。干涉结果表明 ,基线小于 2 0 0m的串行数... 利用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技术 ,使用 38幅 1992~ 2 0 0 0年间三峡地区的ERS卫星SAR图像 ,并利用USGS的低精度DEM ,得到了该地区的DEM ,与GPS高程结果对比的差值为 15~ 12 8m。干涉结果表明 ,基线小于 2 0 0m的串行数据图像对具有较好的相干性 ;基线大于 2 0 0m、在晚春和夏季观测的串行数据图像对容易出现失相关 ,而几乎所有重复轨道的SAR图像对在进行配准时都不相关。为了进一步获得三峡地区较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 ,在该地区建立了角反射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 三峡地区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串行 角反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卫星激光后向反射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钟声远 李长桢 +3 位作者 陈念江 徐广平 吕华昌 吴健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4-839,共6页
鉴于设计Galileo导航卫星上激光后向反射器的需要,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对角反射器的光行差补偿设计和远场衍射光强分布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直角偏差、是否镀反射膜的角反射器远场衍射光强分布给出了计算和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 鉴于设计Galileo导航卫星上激光后向反射器的需要,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对角反射器的光行差补偿设计和远场衍射光强分布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直角偏差、是否镀反射膜的角反射器远场衍射光强分布给出了计算和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对类似Galileo卫星的角反射器设计采用光行差角补偿是必要的,以及采用反射面不镀膜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反射器 光行差 补偿角 远场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多角反射体群雷达散射面积的快速预估算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生亮 罗亚松 刘忠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5,96,共5页
依据远场高频环境下雷达散射面积(RCS)的计算原理,对海上多个角反射体所组成的无源对抗系统的RCS特性进行预估计算。针对传统算法计算量过大的问题,借助Hepermesh有限元网格处理软件,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该算法首先应用混合面元、快速... 依据远场高频环境下雷达散射面积(RCS)的计算原理,对海上多个角反射体所组成的无源对抗系统的RCS特性进行预估计算。针对传统算法计算量过大的问题,借助Hepermesh有限元网格处理软件,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该算法首先应用混合面元、快速投影理论实现海上单个角反射体RCS计算,然后结合散射中心合成算法对海面随机布放多角反射体群的整体RCS特性进行预估,随后利用FEKO软件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在保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缩短海上多角反射体群RCS的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对抗 雷达散射面积 角反射体 FEK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角反射器干扰微多普勒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孟俊 陈建军 +1 位作者 赵宏钟 付强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81-1787,共7页
研究了在波浪作用下,海面角反射器干扰的微动建模及其微多普勒特性仿真问题。以船搭载的角反射器干扰为具体研究对象,根据海上目标耐波性理论,结合海况等级和角反射器载体的水动力系数,建立了在各种海情条件下角反射器摇摆运动仿真模型... 研究了在波浪作用下,海面角反射器干扰的微动建模及其微多普勒特性仿真问题。以船搭载的角反射器干扰为具体研究对象,根据海上目标耐波性理论,结合海况等级和角反射器载体的水动力系数,建立了在各种海情条件下角反射器摇摆运动仿真模型。根据设定的雷达参数,推导了角反射器随载体的横摇和垂荡运动产生的雷达微多普勒模型。最后,采用时频方法提取了角反射器回波的微多普勒特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目标 无源干扰 角反射器 微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方角锥棱镜的有效反射区 被引量:8
20
作者 蔡燕民 陈刚 +1 位作者 陈高庭 方祖捷 《光学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3-254,共2页
定义了立方角锥棱镜的有效反射区 ,证明了立方角锥棱镜底面角部区域 (即非有效反射区 )入射光与出射光不平行 ,并且在入射光垂直棱镜底面入射情况下计算得有效反射区的面积为底面的三分之二。
关键词 立方角锥棱镜 反射 有效反射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