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疗效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大志
易伟宏
+2 位作者
王尔天
王敏
刘诚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7期503-504,共2页
目的 探讨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及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突出椎间...
目的 探讨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及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突出椎间盘及神经根压迫消失.随访3个月后JOA脊髓功能评分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镜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孔切开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宋永伟
范华雨
+5 位作者
樊金辉
曹向阳
鲍铁周
蔡尚欢
张杰
海渊
《中医正骨》
2023年第3期31-36,共6页
目的:观察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卧位偏向牵引组、卧位常规牵引组、坐位牵引组,每组40例。卧位牵引治疗包括前屈位牵引8d、中立位牵引2d、背伸位牵引4d;卧位...
目的:观察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卧位偏向牵引组、卧位常规牵引组、坐位牵引组,每组40例。卧位牵引治疗包括前屈位牵引8d、中立位牵引2d、背伸位牵引4d;卧位偏向牵引组在前屈位牵引时采用卧位偏向牵引,中立位、背伸位牵引时采用常规卧位牵引;卧位常规牵引组全程采用常规卧位牵引法牵引;坐位牵引组采用传统坐位间歇牵引法。3组患者均采用中药薰蒸治疗。牵引和中药薰蒸均每日2次,连续治疗14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情况,测量患者颈椎旋转、前屈活动度,采用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斜方肌的杨氏模量值。结果:①颈部疼痛VAS评分。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5.70±0.82)分,(1.43±0.68)分,t=37.779,P=0.000;(5.43±0.81)分,(2.53±0.93)分,t=15.945,P=0.000;(5.43±0.98)分,(3.00±1.13)分,t=16.013,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小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6.040,P=0.000;LSD-t=7.562,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小于坐位牵引组(LSD-t=2.051,P=0.044)。②颈椎旋转活动度。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颈椎旋转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46.60°±10.45°,63.65°±7.79°,t=-9.379,P=0.000;45.95°±9.24°,57.58°±7.54°,t=-6.694,P=0.000;48.22°±9.96°,53.72°±9.39°,t=-2.298,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颈椎旋转活动度大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3.280,P=0.001;LSD-t=-5.371,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颈椎旋转活动度大于坐位牵引组(LSD-t=-2.083,P=0.040)。③颈椎前屈活动度。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颈椎前屈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28.45°±3.18°,41.57°±2.88°,t=-18.310,P=0.000;27.70°±3.07°,38.95°±3.38°,t=-16.843,P=0.000;28.15°±3.30°,35.25°±3.80°,t=-9.692,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颈椎前屈活动度大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3.482,P=0.001;LSD-t=-8.374,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颈椎前屈活动度大于坐位牵引组(LSD-t=-4.901,P=0.000)。④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均大于治疗前[(7.58±3.87)分,(16.10±2.04)分,t=-14.437,P=0.000;(7.38±3.31)分,(13.25±2.10)分,t=-12.361,P=0.000;(7.25±2.99)分,(12.65±2.70)分,t=-10.696,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大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6.172,P=0.001;LSD-t=-6.450,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与坐位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113,P=0.271)。⑤NDI。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NDI均小于治疗前[(49.85±15.29)%,(18.93±12.05)%,t=10.694,P=0.000;(51.73±15.31)%,(29.95±9.08)%,t=10.728,P=0.000;(53.10±12.67)%,(33.85±10.33)%,t=7.190,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NDI小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4.622,P=0.001;LSD-t=5.951,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NDI与坐位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790,P=0.077)。⑥斜方肌杨氏模量值。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斜方肌杨氏模量值均小于治疗前[(92.67±17.96)%,(62.80±13.35)%,t=14.696,P=0.000;(87.05±12.30)%,(77.03±13.10)%,t=5.959,P=0.000;(87.33±14.48)%,(82.58±15.81)%,t=2.337,P=0.025],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斜方肌杨氏模量值小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4.811,P=0.001;LSD-t=6.044,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斜方肌杨氏模量值与坐位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711,P=0.091)。结论: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缓解颈部疼痛、改善颈部功能和斜方肌僵硬,疗效优于常规卧位牵引和坐位牵引联合中药薰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病
牵引术
熏洗疗法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疗效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大志
易伟宏
王尔天
王敏
刘诚
机构
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7期503-504,共2页
文摘
目的 探讨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及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突出椎间盘及神经根压迫消失.随访3个月后JOA脊髓功能评分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优良.
关键词
椎间盘镜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孔切开减压术
Keywords
microendoscopes diskectomy system
cervical spondy]otic radiculopathy
foraminotomy
分类号
R681.5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宋永伟
范华雨
樊金辉
曹向阳
鲍铁周
蔡尚欢
张杰
海渊
机构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出处
《中医正骨》
2023年第3期31-36,共6页
文摘
目的:观察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卧位偏向牵引组、卧位常规牵引组、坐位牵引组,每组40例。卧位牵引治疗包括前屈位牵引8d、中立位牵引2d、背伸位牵引4d;卧位偏向牵引组在前屈位牵引时采用卧位偏向牵引,中立位、背伸位牵引时采用常规卧位牵引;卧位常规牵引组全程采用常规卧位牵引法牵引;坐位牵引组采用传统坐位间歇牵引法。3组患者均采用中药薰蒸治疗。牵引和中药薰蒸均每日2次,连续治疗14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情况,测量患者颈椎旋转、前屈活动度,采用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斜方肌的杨氏模量值。结果:①颈部疼痛VAS评分。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5.70±0.82)分,(1.43±0.68)分,t=37.779,P=0.000;(5.43±0.81)分,(2.53±0.93)分,t=15.945,P=0.000;(5.43±0.98)分,(3.00±1.13)分,t=16.013,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小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6.040,P=0.000;LSD-t=7.562,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小于坐位牵引组(LSD-t=2.051,P=0.044)。②颈椎旋转活动度。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颈椎旋转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46.60°±10.45°,63.65°±7.79°,t=-9.379,P=0.000;45.95°±9.24°,57.58°±7.54°,t=-6.694,P=0.000;48.22°±9.96°,53.72°±9.39°,t=-2.298,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颈椎旋转活动度大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3.280,P=0.001;LSD-t=-5.371,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颈椎旋转活动度大于坐位牵引组(LSD-t=-2.083,P=0.040)。③颈椎前屈活动度。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颈椎前屈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28.45°±3.18°,41.57°±2.88°,t=-18.310,P=0.000;27.70°±3.07°,38.95°±3.38°,t=-16.843,P=0.000;28.15°±3.30°,35.25°±3.80°,t=-9.692,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颈椎前屈活动度大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3.482,P=0.001;LSD-t=-8.374,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颈椎前屈活动度大于坐位牵引组(LSD-t=-4.901,P=0.000)。④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均大于治疗前[(7.58±3.87)分,(16.10±2.04)分,t=-14.437,P=0.000;(7.38±3.31)分,(13.25±2.10)分,t=-12.361,P=0.000;(7.25±2.99)分,(12.65±2.70)分,t=-10.696,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大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6.172,P=0.001;LSD-t=-6.450,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与坐位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113,P=0.271)。⑤NDI。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NDI均小于治疗前[(49.85±15.29)%,(18.93±12.05)%,t=10.694,P=0.000;(51.73±15.31)%,(29.95±9.08)%,t=10.728,P=0.000;(53.10±12.67)%,(33.85±10.33)%,t=7.190,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NDI小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4.622,P=0.001;LSD-t=5.951,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NDI与坐位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790,P=0.077)。⑥斜方肌杨氏模量值。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斜方肌杨氏模量值均小于治疗前[(92.67±17.96)%,(62.80±13.35)%,t=14.696,P=0.000;(87.05±12.30)%,(77.03±13.10)%,t=5.959,P=0.000;(87.33±14.48)%,(82.58±15.81)%,t=2.337,P=0.025],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斜方肌杨氏模量值小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4.811,P=0.001;LSD-t=6.044,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斜方肌杨氏模量值与坐位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711,P=0.091)。结论: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缓解颈部疼痛、改善颈部功能和斜方肌僵硬,疗效优于常规卧位牵引和坐位牵引联合中药薰蒸。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病
牵引术
熏洗疗法
临床试验
Keywords
cervical
spondy
losis
radiculopathy
traction
steaming washing therapy
clinical trial
分类号
R274.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疗效研究
杨大志
易伟宏
王尔天
王敏
刘诚
《临床外科杂志》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宋永伟
范华雨
樊金辉
曹向阳
鲍铁周
蔡尚欢
张杰
海渊
《中医正骨》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