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rium meal follow through with pneumocolon:Screening test for chronic bowel pain 被引量:1
1
作者 Sandeep Nijhawan Saket Kumpawat +5 位作者 P Mallikarjun RP Bansal Dinesh Singla Prachis Ashdhir Amit Mathur Ramesh Roop Ra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3期6694-6698,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cost effectiveness of barium meal follow through with pneumocolon (BMFTP) used as a screening modalit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abdominal pain of luminal origin in de... AIM: To study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cost effectiveness of barium meal follow through with pneumocolon (BMFTP) used as a screening modalit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abdominal pain of luminal origi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ETHODS: Fifty patients attending the Gastroenterology Unit, SMS Hospital, whose clinical evaluation revealed chronic abdominal pain of bowel origin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fter routine testing, BMFT, BMFTP, contrast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ECT) of the abdomen, barium enema and colonoscopy were performe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cost effectiveness of these imaging modalities in the detection of small and/or large bowel les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Out of fifty patients, structural pathology was found in ten. Nine out of these ten patients had small bowel involvement while seven had colonic involvement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small bowel involvement. The sensitivity of BMFTP was 100% compared to 88.89% with BMFT when detecting small bowel involvement (BMFTP detected one additional patient with ileocecal involvement).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BMFTP for the detection of colonic pathology were 85.71% and 95.35% (41/43), respectively. Screening a patient with chronic abdominal pain (bowel origi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BMFT and barium enema cost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BMFTP while their sensitivity was almost comparable. CONCLUSION: BMFTP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investigative workup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bdominal pain of luminal origin, where either multiple sites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 of involvement are suspected or the site is unclear on clinical grounds. BMFTP is an economical, quick and comfortable procedure which obviates the need for colonoscopy in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dominal pain barium meal follow through Cost effectiveness Pneumocolon Screening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钡餐造影联合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以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贾志仙 赵晓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究食管钡餐造影联合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05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方式分为钡餐造影组(20例)、CT组(23例)和钡餐造影联合CT组(联合组,60例)... 目的探究食管钡餐造影联合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05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方式分为钡餐造影组(20例)、CT组(23例)和钡餐造影联合CT组(联合组,60例),分析不同组别术前T、N分期与病检结果的差异性,并依据钡餐造影联合CT检查评价标准将放疗后3个月的患者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以及无缓解(NR),绘制Kap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并分析影响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因素。结果钡餐造影组诊断术前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Kappa值分别为62.50%、66.67%、65.00%、0.286,CT组为60.00%、69.23%、65.22%、0.292,钡餐造影联合CT组为80.00%、90.48%、87.10%、0.705,钡餐造影联合CT组检查与病理金标准诊断术前分期的效能更佳(P<0.05)。42例患者依据放疗后3个月后的疗效情况,发现CR者22例、PR者35例以及NR者5例。CR患者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82%、50.00%,PR患者则为54.29%、22.86%,NR患者为20.00%、0.00%,CR患者1年、3年的生存率均较PR、NR患者更高(P<0.05);CR患者的生存时间为(26.32±2.37)个月,PR患者为(16.66±2.05)个月,NR患者为(10.80±2.52)个月,CR患者生存时间较PR及NR患者更高(χ^(2)=10.111,P=0.006<0.05)。术前Ⅱ~Ⅳ期、放疗3个月NR、治疗后淋巴及体积>1.0cm2均为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钡餐造影联合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以及放疗后疗效、预后的评判中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钡餐造影 CT扫描 术前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在食管癌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刘朋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22期103-106,共4页
目的:评估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在食管癌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4年6月高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食管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诊断,并以病理学检查作为最终确诊... 目的:评估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在食管癌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4年6月高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食管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诊断,并以病理学检查作为最终确诊依据。计算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诊断效能指标,对比食管癌及食管良性病变的CT值。结果:经病理学检查确认,70例疑似食管癌患者中阳性53例,阴性17例。X线钡餐造影检查阳性52例,阴性18例,Kappa值为0.810;CT检查阳性51例,阴性19例,Kappa值为0.328。X线钡餐造影灵敏度为94.34%、特异度为88.24%、准确度为92.86%、阳性预测值为96.15%、阴性预测值为83.33%,高于CT检查的81.13%、52.94%、74.29%、84.31%、4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CT值高于食管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钡餐造影具有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在食管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T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早期诊断 X线钡餐造影 CT检查 诊断效能 病理学检查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联合钡餐造影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周倩倩 朱从山 吴冬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钡餐造影检查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胃癌的96例患者,均接受钡餐造影和MSCT检查,检查结束后7 d内接受胃镜活检。通过受试者ROC曲线分析诊断结果一致性。结果经胃镜活检96例高度疑似胃癌患者中胃...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钡餐造影检查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胃癌的96例患者,均接受钡餐造影和MSCT检查,检查结束后7 d内接受胃镜活检。通过受试者ROC曲线分析诊断结果一致性。结果经胃镜活检96例高度疑似胃癌患者中胃癌85例,其中T1期13例、cT2期27例、cT3期34例、cT4期11例;非胃癌11例。胃癌患者峰值强化(PEI)、表面通透性(PS)高于非胃癌患者,胃部黏膜不连续、龛影、充盈缺损占比显著高于非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MSCT(PEI、PS)、钡餐造影(胃部黏膜不连续、龛影、充盈缺损)单独及联合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12、0.704、0.690、0.718、0.674、0.908,联合诊断价值最高。钡餐造影、MSCT单独及联合评估胃癌分期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58、0.782、0.881,联合评估一致性最高。钡餐造影联合MSCT评估胃癌分期的准确率显著高于钡餐造影、MSCT单独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1,P=0.023)。结论MSCT与钡餐造影联合诊断可为胃癌临床分期评估提供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钡餐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恶性胃壁增厚的CT鉴别 被引量:9
5
作者 戴洪修 谷家林 +4 位作者 鲁际 周建雄 刘卫红 肖治明 李海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2886-2888,共3页
目的:确定CT鉴别良恶性胃壁增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螺旋CT和数字胃肠光盘中收集到40例螺旋CT见胃壁增厚,且在作CT检查前或后4wk内作过钡餐检查的患者.复习其CT表现,并以胃壁增厚的程度、对称度、分布和强化等特点确定CT发现恶性... 目的:确定CT鉴别良恶性胃壁增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螺旋CT和数字胃肠光盘中收集到40例螺旋CT见胃壁增厚,且在作CT检查前或后4wk内作过钡餐检查的患者.复习其CT表现,并以胃壁增厚的程度、对称度、分布和强化等特点确定CT发现恶性胃壁增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最后诊断胃炎20例、食道裂孔疝4例、良性溃疡3例、良性肿瘤3例、恶性胃肿瘤8例、正常2例.40例胃壁平均厚度14mm(7-65mm).胃壁厚度≥10mm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100%,特异性为43%,而局限性、偏心性、强化型胃壁增厚的敏感度分别为93%、71%、43%,特异性为8%、75%、88%.综合≥10mm的胃壁增厚,且呈局限性、偏心性、强化者,其敏感性为36%,特异性上升到92%.结论:综合胃壁增厚呈局限性、偏心性且有强化等特点,则诊断恶性胃壁增厚的特异性可上升到92%.因此,这些患者须在近期内作进一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钡餐 CT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超声造影与X线钡餐检查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朱继红 陈英红 +1 位作者 文珂 夏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与X线钡餐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0例患者,其中门诊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异常68例(A组),X线钡餐检查异常62例(B组),所有患者住院后行胃镜+活体组织检查。结果经胃镜+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与X线钡餐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0例患者,其中门诊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异常68例(A组),X线钡餐检查异常62例(B组),所有患者住院后行胃镜+活体组织检查。结果经胃镜+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A组50例;B组45例。结论与X线钡餐检查相比,胃肠超声造影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X线钡餐检查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附18例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唐震 周卫国 +1 位作者 葛湛 刁胜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6-298,共3页
目的 探讨小肠恶性淋巴瘤的CT和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18例全部作消化道钡餐造影 ,其中 12例进行CT扫描检查。 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CT见肠壁增厚 12例 ,肠腔扩张与狭窄 8例 ,其中 4例单纯狭窄 ,溃疡 2例 ,腹腔... 目的 探讨小肠恶性淋巴瘤的CT和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18例全部作消化道钡餐造影 ,其中 12例进行CT扫描检查。 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CT见肠壁增厚 12例 ,肠腔扩张与狭窄 8例 ,其中 4例单纯狭窄 ,溃疡 2例 ,腹腔、肝门、脾门淋巴结肿大 3例。消化道造影见肠管扩张与狭窄交替 16例 ,溃疡 10例 ,瘘道 3例。结论 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小肠恶性淋巴瘤有良好的显示 ,还可以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粘膜面 ,对于估计病变的范围 ,发现溃疡、窦道方面优于CT。但CT能清楚观察肠壁的厚度 ,以及肠道外有无淋巴结肿大 ,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确定原发性淋巴瘤或继发性淋巴瘤以及肿瘤的分期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淋巴瘤 小肠肿瘤 CT X线诊断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间质肿瘤钡餐造影与CT扫描对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周建春 沈海林 +2 位作者 付引弟 赵宏 康苏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评价钡餐造影和CT扫描诊断小肠间质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 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肿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良性间质肿瘤 4例 ,恶性间质肿瘤 7例 ,以空肠最多见 (6 / 11)。钡餐造影主要表现为黏膜变平 ,环状皱襞消... 目的 评价钡餐造影和CT扫描诊断小肠间质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 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肿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良性间质肿瘤 4例 ,恶性间质肿瘤 7例 ,以空肠最多见 (6 / 11)。钡餐造影主要表现为黏膜变平 ,环状皱襞消失或破坏 ,肠腔偏侧性狭窄 ,出现钡斑或窦道样改变 ,腔内充盈缺损。CT检查均确诊为小肠肿瘤 ,主要征象为腔外不规则肿块 ,肿块内多灶性低密度坏死区。结论 小肠间质肿瘤并非罕见 ,对临床疑为此症者应首选胃肠钡剂造影 ,CT是明确诊断的主要影像检查技术 ,并可为手术治疗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小肠间质肿瘤 钡餐造影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分期的MRI评估 被引量:9
9
作者 叶泳松 陈棣华 +3 位作者 蒋光愉 陈金城 陈汉芳 刘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28-832,共5页
目的 探讨MRI对食管癌检查的可行性、T分期及其价值和限度。资料与方法 搜集31例病理证实,行消化道造影和MRI检查的食管癌患者资料,其中7例腹段食管癌累及贲门。4例同时行CT检查,3例术后标本行MRI检查。结果 25例行开胸手术的食管癌... 目的 探讨MRI对食管癌检查的可行性、T分期及其价值和限度。资料与方法 搜集31例病理证实,行消化道造影和MRI检查的食管癌患者资料,其中7例腹段食管癌累及贲门。4例同时行CT检查,3例术后标本行MRI检查。结果 25例行开胸手术的食管癌患者,MRI T分期结果包括T1-1期7例,T3期13例,T4期5例。淋巴结转移6例,肝脏转移2例。与病理学结果T分期结果比较,MRI对食管癌T分期判断的整体准确度为80%(20/25),其中T1-2期为71.4%(5/7),T3期为76.9%(10/13),T4期为100%(5/5)。Kappa值=0.678〉0.4,近似概率P〈0.0005,说明两种检查的一致程度较好。结论 在食管癌的影像学检查中,MRI是对消化道钡剂造影有效的补充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术前分期,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钡剂造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钡餐造影对食管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0
作者 江虹 李恩美 +2 位作者 何瑶 张炜 李铭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引发食道吞咽困难的钡餐造影检查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食管型颈椎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4-71岁,平均59.8岁。全部进行食管钡餐检查。结果颈椎体前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增生骨赘压迫食管,致食管弧形压迹,单个弧形压... 目的探讨颈椎病引发食道吞咽困难的钡餐造影检查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食管型颈椎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4-71岁,平均59.8岁。全部进行食管钡餐检查。结果颈椎体前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增生骨赘压迫食管,致食管弧形压迹,单个弧形压迹6例,位于颈5-6,双弧形压迹11例,位于颈5-6至颈6-7,多个弧形压迹3例,位于颈4-5至颈6-7,钡剂滞留5例。结论食管钡餐造影检查对颈椎病引发咽喉部异物感或吞咽困难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型颈椎病 吞钡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狭窄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戴军 李晓波 +3 位作者 高云杰 戈之铮 胡运彪 萧树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3466-3470,共5页
目的:比较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小肠钡灌检查在疑有小肠狭窄患者中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狭窄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疑患小肠疾病患者76例,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分别经口或经肛进镜,对未检出病灶者建... 目的:比较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小肠钡灌检查在疑有小肠狭窄患者中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狭窄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疑患小肠疾病患者76例,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分别经口或经肛进镜,对未检出病灶者建议择期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其中疑小肠狭窄患者13例均行小肠钡灌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在疑小肠狭窄患者中病变的检出率、诊断率.结果:疑有小肠狭窄患者13例中有8例经口、3例经肛、2例分别经口和经肛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检查所用平均时间74(55-120)min,小肠狭窄病变检出率为84.6%(11/13),其中小肠肿瘤6例,克罗恩病3例,炎性狭窄2例.检出病变中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诊断率为69.2%(9/1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疑小肠狭窄患者小肠钡灌检查的病变检出率为53.8%(7/13),其中小肠肿瘤3例,克罗恩病2例,炎性狭窄2例.在小肠钡灌检查未发现异常的6例病变中有4例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中发现病变;3例未能正确诊断的病例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中均得到正确诊断.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狭窄中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小肠钡灌检查,二者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狭窄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小肠狭窄 小肠钡灌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老年人心影后值得警惕的一种疾病 被引量:5
12
作者 全昌斌 贾树林 +1 位作者 安东利 王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2例经食道钡餐证实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的X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立位胸片或胸透示左膈上心影后有类圆形软组织影或含气液囊腔,该囊壁外缘光整、内缘可光滑或不平,... 目的探讨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2例经食道钡餐证实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的X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立位胸片或胸透示左膈上心影后有类圆形软组织影或含气液囊腔,该囊壁外缘光整、内缘可光滑或不平,进餐或打嗝后其形态与大小常有变化,临床表现轻微或缺如、与囊腔大小不符;22例食道钡餐示食管裂孔增宽,膈上见持续存在的胃疝囊。结论本病易误漏诊,提高诊断的关键在于加深认识、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复性 食管裂孔疝 钡餐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T和钡餐造影检查诊断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伟洪 向先俊 +2 位作者 胡小红 刘鹏程 李彦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研究CT和钡餐造影检查诊断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外生型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口服阳性对比剂常规CT增强加三维重建;以及全消化道... 目的研究CT和钡餐造影检查诊断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外生型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口服阳性对比剂常规CT增强加三维重建;以及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用卡方检验分析两者在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20例研究对象中,CT定位诊断正确13例(65%),定性诊断正确18例(90%)。消化道钡餐定位诊断20例,正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12例(60%)。两者在定位、定性诊断的正确率上差异值分别为P<0.01、P=0.038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者结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5%(19/20)。结论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CT特征明显,定性诊断准确率高,而定位准确率低。钡餐造影明确间质瘤与肠管关系;定位诊断优势明显。CT结合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能明显提高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钡餐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分型与其影像诊断的关系(附11例报告)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绍红 叶慧 张青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分型与内镜、钡餐造影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早期食管癌的内镜、钡餐造影、CT和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11例均为早期食管癌,鳞癌10例,腺癌1例。病理分型:4例...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分型与内镜、钡餐造影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早期食管癌的内镜、钡餐造影、CT和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11例均为早期食管癌,鳞癌10例,腺癌1例。病理分型:4例乳头型,4例斑块型,2例糜烂型,1例平坦型(隐伏型)。术前内镜检查发现病变10例,1例平坦型未发现。食管钡餐造影显示病变7例,其中隆起型、斑块型各3例,另1例为平坦型。CT检查示食管壁异常5例,其中隆起型、斑块型各2例,另1例为平坦型。结论内镜发现早期食管癌优于食管钡餐造影和CT。而食管钡餐造影和CT又为内镜和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更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f 病理分型 内镜 钡餐造影 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钡剂造影与CT诊断 被引量:9
15
作者 叶泳松 陈棣华 蒋光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36-940,共5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鉴别诊断及与病理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 ,并有较完整的消化道造影、部分CT检查资料以及部分手术后标本涂钡摄片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2 9例 ,包括胃 2 ... 目的 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鉴别诊断及与病理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 ,并有较完整的消化道造影、部分CT检查资料以及部分手术后标本涂钡摄片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2 9例 ,包括胃 2 0例 ,十二指肠 1例 ,小肠 5例 ,结肠 3例。结果 上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2 0例胃原发性淋巴瘤中单个较大的不规则形充盈缺损 9例 ,7例形成“牛眼”征 ;多个大小不等卵石样充盈缺损 6例 ;单个巨大溃疡 3例 ,1例表现为典型的“半月综合征” ;多个大小不等浅淡龛影 2例 ;7例胃腔变形 ,胃壁柔软 ,蠕动减弱 ,与以上各类型并存。 1例十二指肠原发性淋巴瘤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伴条形龛影。 5例小肠原发性淋巴瘤 ,肠腔狭窄、狭窄段以上肠管扩张 2例 ,3例仅表现为小肠套叠。 3例结肠原发性淋巴瘤 ,肠腔对称性环形狭窄 1例 ,肠腔非对称性充盈缺损伴龛影形成 2例。 4例胃原发性淋巴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 ,1例弥漫性胃壁增厚 ,增强后胃壁强化明显 ;3例腔内不规则形肿块 ,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4例中 3例胃周脂肪间隙欠清晰。 2例结肠原发性淋巴瘤CT表现为一侧肠壁见软组织肿块影 ,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2 9例病理组织学结果 ,非霍奇金淋巴瘤 2 8例 ,其中B细胞性 2 5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 钡剂造影 CT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放射诊断 被引量:12
16
作者 魏从全 陈刚 郝光远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 分析食管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与病理学关系 ,探讨放射学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整理食管型颈椎病 3 7例 ,男 2 6例 ,女 11例。年龄 43~ 75岁 ,平均 64 .5岁。食管吞钡检查 3 7例 ,纤维内窥镜检查 2 9例 ,颈椎椎间盘CT扫描 17例。结果... 目的 分析食管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与病理学关系 ,探讨放射学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整理食管型颈椎病 3 7例 ,男 2 6例 ,女 11例。年龄 43~ 75岁 ,平均 64 .5岁。食管吞钡检查 3 7例 ,纤维内窥镜检查 2 9例 ,颈椎椎间盘CT扫描 17例。结果 颈椎体前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颈椎前缘骨赘高度 5~ 6.9mm 3例次 ,7~ 9.9mm 8例次 ,10~ 12 .9mm 13例次 ,13~ 14 .9mm 8例次 ,15mm以上 7例次。位于颈椎3~ 4 7例次 ,颈椎4~ 511例次 ,颈椎5~ 6 3 3例次 ,颈椎6~ 72 9例次。结论 临床表现与骨赘大小呈正相关 ,食管吞钡检查 ,既简便易行 ,安全有效 ,病人又无痛苦 ,费用较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型颈椎病 放射诊断 病理学 椎柱骨质增生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承气颗粒剂对胃肠动力影响的影像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武广利 李国华 +4 位作者 李杰 许相丰 杨卫宏 周振理 何清宇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35-437,共3页
目的 :探讨大承气颗粒剂对健康人群胃肠道动力的影响。 方法 :利用加入大承气颗粒剂钡餐造影技术 ,通过监视器、录像和摄片观察记录造影剂由胃排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排入空肠、空肠排入空回肠、空回肠排入回肠、回肠排入回盲部的时间 ... 目的 :探讨大承气颗粒剂对健康人群胃肠道动力的影响。 方法 :利用加入大承气颗粒剂钡餐造影技术 ,通过监视器、录像和摄片观察记录造影剂由胃排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排入空肠、空肠排入空回肠、空回肠排入回肠、回肠排入回盲部的时间 ,结肠排出时间以及造影全过程总时间。受试者分三组各 3 0人。一组大承气颗粒剂组 (大承气组 ) ;二组为甘露醇组 ;三组为常规钡餐组。 结果 :大承气组除胃排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排入空肠的时间与常规钡餐组比较无明显差别外 ,余各组小肠的排入时间、结肠排出时间以及造影全过程总时间与常规钡餐组比较P <0 0 5,与甘露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大承气汤颗粒剂具有提高肠道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颗粒剂 胃肠动力 甘露醇 钡餐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茧症的X线诊断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爱莲 李瑞兰 贾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茧症小肠钡剂造影的X线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茧症小肠钡剂造影的X线表现。结果钡餐或小肠灌肠造影表现为受累小肠肠管往返盘绕排列,呈“手风琴”状,近段肠管扩张,钡剂通过延迟。术中发现小肠广泛粘连... 目的探讨腹茧症小肠钡剂造影的X线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茧症小肠钡剂造影的X线表现。结果钡餐或小肠灌肠造影表现为受累小肠肠管往返盘绕排列,呈“手风琴”状,近段肠管扩张,钡剂通过延迟。术中发现小肠广泛粘连,肠管被膜状物包裹成团,似蚕茧状。病理组织学显示膜状物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结论小肠蚕茧状包裹征是一种原因不明少见病,小肠钡剂造影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可于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茧症 小肠 胃肠钡餐造影 小肠灌肠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评价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青 金玉莲 +5 位作者 洪洋 方继良 刘志顺 景向红 喻晓春 朱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1期3424-3427,共4页
目的运用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评价针刺治疗1个月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动力与血清胃泌素及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纳入17例FD患者,进行临床FD评分及胃钡餐动态摄影检查;其中8例接受针刺系统治疗1个月,... 目的运用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评价针刺治疗1个月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动力与血清胃泌素及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纳入17例FD患者,进行临床FD评分及胃钡餐动态摄影检查;其中8例接受针刺系统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行胃钡餐动力检查、空腹血清胃泌素检测及症状评分。选择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接受以上相同的检测。胃钡餐动态摄影主要测量指标包括胃潴留液高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最大宽度、蠕动波最大深度、蠕动波通过时间、胃中间横带宽度。结果 FD患者与正常人胃潴留液高度、胃中间横带宽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通过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针刺治疗1个月后,FD患者单项及总体症状积分显著减低(P均<0.01),胃潴留液明显减少(P<0.01),胃中间横带宽度缩小(P<0.05),胃蠕动波频率加快(P<0.01),胃蠕动波通过时间缩短(P<0.05),血清胃泌素水平上升(P<0.01),均趋向接近于正常人。在针灸治疗FD中,胃动力指数与症状指数及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具有一致性。结论 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可作为实用而价廉的FD胃动力检查方法,针刺治疗FD可能通过提高胃泌素水平、促进胃动力的提高而产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 针刺疗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 血清胃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X线和CT表现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群林 孙辉红 陈益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钡餐造影和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钡餐造影和CT表现,其中经数字化胃肠钡餐造影15例,多层螺旋CT检查16例。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中,胃部16例,小肠14例,直肠1例...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钡餐造影和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钡餐造影和CT表现,其中经数字化胃肠钡餐造影15例,多层螺旋CT检查16例。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中,胃部16例,小肠14例,直肠1例。恶性20例,良性10例,交界性1例。良性肿块直径均小于5cm10例(10/10),恶性肿块直径大于5cm17例(17/20),小于5cm3例(3/20)。钡餐造影表现为胃肠黏膜皱襞推压变平或破坏13例(13/15),偏侧性充盈缺损或肠壁不清、缺失、肠腔狭窄14例(14/15),病变区可见溃疡形成,位于腔外或部分腔外6例(6/15)。CT均可见软组织块影(16例),位于腔内或腔外,呈圆形或分叶、不规则形。良性密度均匀,呈均匀性强化,恶性密度大部分欠均匀,肿块内可见低密度坏死灶11例,明显不均匀强化,胃间质瘤肿块内可见钙化影5例。结论:钡餐造影和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偏侧性腔壁不清或缺失以及肠腔狭窄,黏膜皱襞推压变平或消失,肿块内的钙化及腔外钡斑或溃疡是其诊断重要的征象,CT在诊断和鉴别良、恶性上有更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X线计算机 钡餐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