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Zong Baihua’s Aesthetic Character and the Creative Philosophy of Small Poems
1
作者 ZHANG Hao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Zong Baihua’s aesthetic character and the creative philosophy of small poems are integrated and intertwined with each other,with distinctiv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unique artistic concepts.Whether it is his“r... Zong Baihua’s aesthetic character and the creative philosophy of small poems are integrated and intertwined with each other,with distinctiv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unique artistic concepts.Whether it is his“rounded and integrated aesthetics centered on Chinese art”,“vivid and charming natural cosmology”,or“personality aesthetics that mutually mirrors with the nature universe”,they all have extraordinary inspirations and guidance for us today to explore the reform of new literature and art,the reform of new poems,and even the contemplation of the cosmos,society,and life,with positive and profound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ng baihua AESTHETICS small po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id volatile sulfide and 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 in superficial sediments from Baihua Lake, China
2
作者 章吉萍 胡继伟 +4 位作者 黄先飞 沈威 金梅 付丽亚 靳小飞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079-1087,共9页
The bioavailability of five divalent cationic heavy metals (Pb, Cd, Cu, Zn and Ni) in 10 superficial sediment samples from Baihua Lake was assessed based on the molar ratio of 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 (SEMs... The bioavailability of five divalent cationic heavy metals (Pb, Cd, Cu, Zn and Ni) in 10 superficial sediment samples from Baihua Lake was assessed based on the molar ratio of 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 (SEMs) to acid volatile sulfide (AV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and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and examine the mineralogy of the crystalline phases, respectively. The AVS loadings in sediments from Baihua Lake ranged from 64.30 to 350.08 ~rnol/g (dry weight). The corresponding SEM levels for the sampling sites varied from 1.770 to 14.660 vrnol/g. The molar ratio of SEMs to AVS ranged from 0.014 to 0.084 with a mean value of 0.034. The XRD analysis also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some metal sulfides in sediments from Baihua Lake. The SEMs/AVS ratios for all sampling sit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0, indicating that AVS in the sediments was sufficient to bind the five heavy metals; thus, these heavy metals are currently not significantly bioavailable to benthic organisms. Comparing the SEMs results to published guideline values for metal toxicity to benthic organisms in sediments, however, suggests that Zn and Ni pose a risk at some sampling locations in Baihua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ihua Lake SEDIMENTS acid volatile sulfides 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 BIOAVAIL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fety Evaluation of Tongchui Baihua Capsule
3
作者 Kaicong FU Mingjun CUI +3 位作者 Jian LUO Lihong FU Kai NI Min GAO 《Medicinal Plant》 CAS 2020年第6期24-26,35,共4页
[Objectives]The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ongchui Baihua capsule.[Methods]Long-term toxicology experiment was adopted,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administration group according t... [Objectives]The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ongchui Baihua capsule.[Methods]Long-term toxicology experiment was adopted,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administr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gender of male and female;the drug administration group was given different doses of Tongchui Baihua capsules,and the drug was administered by continuous gavage for 13 weeks;the general conditions,haematological indexes,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visceral coefficients of the rats were detected at the 13th week and 4 weeks after the drug withdrawal respectively,and the toxic symptom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rats were given Tongchui Baihua capsule in different doses by gavage for 13 weeks,and no obvious toxicity was observed in weight,haematological indexes,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histopathology.[Conclusions]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ng-term toxicity experiment,Tongchui Baihua capsule was safe for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ngchui baihua capsule Long-term toxicology experiment Safety eval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of Seasonal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Lake Baihua, China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占国 吴丰昌 +2 位作者 万曦 邹申清 万国江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6年第2期185-188,共4页
Water quality of Lake Baihua was found worsening in the autumn of l994. Studieshave shown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upper-level sediments resulted inseasonal anoxia with the release of P, Mn, and... Water quality of Lake Baihua was found worsening in the autumn of l994. Studieshave shown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upper-level sediments resulted inseasonal anoxia with the release of P, Mn, and S2- from the sediments to the overlying watercolumn, and the increase of NO-2 concentration led to blackening of the water column, death offishes and secondary Mn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水污染 沉积物 季节变化 贵阳市 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ylmercury and total mercury distribution in the sediments of Baihua Reservoir, Guizhou Province, China
5
作者 Lihai SHANG Xinbin FENG +2 位作者 Haiyu YAN Guangle QIU Guanghui LI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241-242,共2页
关键词 甲基水银 水库 沉积物 污染物 水体污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rimary study o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characteristics of mercury in Baihua Reservoir in Guizhou
6
作者 Haiyu YAN Xinbin FENG +1 位作者 Lihai SHANG Guangle QI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 贵州 水银 水文化学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环蛇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7
作者 陈晓彤 林慧 +4 位作者 黄勉 陈绚姣 魏文康 陈伟平 晁志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金钱白花蛇是银环蛇的干燥幼体,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有必要开展并规范银环蛇人工繁育和养殖,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该文分别从成蛇养殖、蛇卵孵化、幼蛇养殖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在成蛇养殖方面,尝试了“多层立体蛇房”的养... 金钱白花蛇是银环蛇的干燥幼体,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有必要开展并规范银环蛇人工繁育和养殖,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该文分别从成蛇养殖、蛇卵孵化、幼蛇养殖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在成蛇养殖方面,尝试了“多层立体蛇房”的养殖模式,列出了饲养箱布局和养殖用具规格,发现此模式下适合银环蛇生长的环境湿度为60%-65%;在蛇卵孵化方面,提出蛇卵筛选方法以及在孵化过程保湿的方法;在幼蛇养殖方面,对银环蛇幼蛇的开口饲料进行了初步筛选。研究结果对银环蛇科学养殖和金钱白花蛇的生产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环蛇 幼蛇 养殖 金钱白花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抗胰腺癌耐药机制研究
8
作者 孙素芹 樊蓉 +5 位作者 叶婷 高磊 刘春婷 刘冬影 常丽 闫珺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596-2601,共6页
目的:探讨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抗胰腺癌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组,构建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分别使用山甲白花汤、吉西他滨及联合处理小鼠,观察肿瘤的体积、重量变化和类固醇受体... 目的:探讨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抗胰腺癌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组,构建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分别使用山甲白花汤、吉西他滨及联合处理小鼠,观察肿瘤的体积、重量变化和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分化抑制蛋白1(Src/Id1)信号通路蛋白。将人胰腺癌细胞系1(PANC-1)细胞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处理组、联合处理组、联合+微小核糖核酸-124-3p抑制剂(miR-124-3p inhibitor)组和联合+过表达信号转导蛋白2样1(oe-SDF2L1)组,比较各组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微核糖核酸-124-3p(miR-124-3p)、信号转导蛋白2样1(SDF2L1)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结果:与吉西他滨组比较,联合组中肿瘤体积与重量降低、Id1和磷酸化非受体酪氨酸激酶/非受体酪氨酸激酶(p-Src/Src)、SDF2L1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吉西他滨处理组细胞增殖与迁移率明显降低,微小核糖核酸-124-3p(miR-124-3p)水平升高且SDF2L1水平明显降低,与吉西他滨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细胞增殖与迁移率明显降低,miR-124-3p水平升高且SDF2L1水平明显降低,与联合处理组比较,联合+miR-124-3p inhibitor组和联合+oe-SDF2L1组细胞增殖与迁移率均明显升高,SDF2L1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通过上调miR-124-3p抑制SDF2L1发挥抗胰腺癌耐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甲白花汤 吉西他滨 胰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 分化抑制蛋白1 信号转导蛋白2样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调控miR-124-3p表达逆转胰腺癌耐药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孙素芹 高磊 +4 位作者 叶婷 樊蓉 刘春婷 刘冬影 常丽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2期48-52,共5页
目的探究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GEM)调控miR-124-3p表达逆转胰腺癌耐药的机制。方法qRT-PCR检测miR-124-3p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对GEM敏感性(IC_(50));Western blot检测Bcl-2、MDR1、MRP1、Caspase-3、β-catenin、c-My... 目的探究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GEM)调控miR-124-3p表达逆转胰腺癌耐药的机制。方法qRT-PCR检测miR-124-3p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对GEM敏感性(IC_(50));Western blot检测Bcl-2、MDR1、MRP1、Caspase-3、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数。结果与PANC-1-GEM+吉西他滨组相比,PANC-1-GEM+联合组上调了miR-124-3p表达[(0.75±0.06)vs.(1.20±0.11)],降低了PANC-1-GEM细胞IC_(50)[(26.34±3.42)μM vs.(19.52±2.86)μM]、耐药蛋白MDR1[(3.08±0.11)vs.(1.75±0.10)]及MRP1[(3.14±0.10)vs.(1.46±0.10)]的表达,上调凋亡蛋白Bcl-2[(1.75±0.12)vs.(3.18±0.14)]表达并下调Caspase-3的表达[(0.87±0.08)vs.(0.41±0.06)],抑制了细胞增殖率[(65.45±5.44)%vs.(42.69±4.18)%]及细胞迁移数[(66.59±7.81)个vs.(47.20±5.36)个],同时抑制了β-catenin[(0.78±0.10)vs.(0.52±0.07)]、c-Myc[(0.85±0.09)vs.(0.62±0.08)]、Cyclin D1[(0.60±0.08)vs.(0.33±0.07)]蛋白的表达。与PANC-1-GEM+联合+NC inhibitor组相比,PANC-1-GEM+联合+miR-124-3p inhibitor组抑制了miR-124-3p表达[(1.19±0.10)vs.(0.35±0.06)],上调了PANC-1-GEM细胞IC_(50)[(20.68±3.07)μM vs.(31.08±3.45)μM]、耐药蛋白MDR1[(1.73±0.12)vs.(4.02±1.13)]及MRP1[(1.47±0.11)vs.(3.68±0.14)]的表达,抑制凋亡蛋白Bcl-2[(3.07±0.12)vs.(1.71±0.10)]表达并促进Caspase-3的表达[(0.42±0.08)vs.(0.94±0.10)],促进细胞增殖率[(43.10±4.05)%vs.(74.38±5.20)%]及细胞迁移数[(48.35±5.28)个vs.(86.79±6.27)个],同时上调β-catenin[(0.53±0.09)vs.(1.05±0.11)]、c-Myc[(0.63±0.10)vs.(1.20±0.13)]、Cyclin D1[(0.32±0.08)vs.(0.96±0.12)]蛋白的表达。结论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通过上调miR-124-3p发挥抗胰腺癌耐药作用,该机制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甲白花汤 吉西他滨 胰腺癌 WNT/Β-CATENIN通路 耐药性 miR-124-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实”挑战下的艺境创构——从与徐悲鸿的对照看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
10
作者 金浪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写实”作为引发“美术革命”的重要概念,不仅是徐悲鸿借以进行中国画改良的工具,也暗中构成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的起点。虽然同样对罗丹雕塑的“写实”风格盛赞有加,徐悲鸿重视的是“写实”手法,而宗白华却运用了“使物质而精神... “写实”作为引发“美术革命”的重要概念,不仅是徐悲鸿借以进行中国画改良的工具,也暗中构成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的起点。虽然同样对罗丹雕塑的“写实”风格盛赞有加,徐悲鸿重视的是“写实”手法,而宗白华却运用了“使物质而精神化”的解释思路。正是通过将此思路运用于对徐悲鸿作品的评论,宗白华开启了对中国画的理论探索,所谓“能空灵而能写实”,便是他对中国画写实原理的初步表达。在抗战“写实”强化氛围下,二者的差异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徐悲鸿把专注点从肌肉组织扩展至社会生活,提升了“写实”手法的现实主义品质,而宗白华则通过将既有思路运用于对“常人欣赏艺术的形式”的阐发,拓展了围绕文人画展开的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写实、传神、妙悟三境界的提出,标志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徐悲鸿 写实 意境论 中国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白话语言接触研究综述
11
作者 杨春宇 张姗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由于元代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得元白话表现出独特的语言接触面貌。目前在语法和词汇方面,学界对其研究可以说表现为从断代的静态描写到历时的动态描写,从文献的混同分析到分类对照考察,且逐渐兼顾汉语本身演变规律和语言融合因素的双... 由于元代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得元白话表现出独特的语言接触面貌。目前在语法和词汇方面,学界对其研究可以说表现为从断代的静态描写到历时的动态描写,从文献的混同分析到分类对照考察,且逐渐兼顾汉语本身演变规律和语言融合因素的双重影响。不过研究成果虽多,但也存在研究广度欠缺、研究视域狭窄,对内在机制动因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站在长城地带北方话语言接触底层研究的视角上,认为“汉儿言语”并非某个朝代所独有,至少在魏晋南北朝以来不断发展递变,在长城内外已构成“汉儿言语联盟”。站在北方话发展历史的角度观照“汉儿言语”“辽代汉儿言语”“蒙式汉语”“满式汉语”等均是其不同时代的变体。理清这一汉语发展脉络,对我们认识汉语基础方言的演变、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白话 汉儿言语 长城地带北方话语言接触底层 汉语基础方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败酱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柳可嘉 侯德才 +1 位作者 刘洋成 项峥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9-14,共6页
白花败酱草是败酱属植物,分布广泛,植物资源量大。在我国,白花败酱草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在多种方剂中出现。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白花败酱草在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妇科、皮肤科等多学科疾病的治疗实... 白花败酱草是败酱属植物,分布广泛,植物资源量大。在我国,白花败酱草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在多种方剂中出现。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白花败酱草在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妇科、皮肤科等多学科疾病的治疗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对于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颇丰,已提取分离出81种单体成分,包括苯丙酸类、黄酮类、萜类等多种结构类型。同时,药理学研究发现白花败酱草具有多种明确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消炎镇痛、抑菌以及保护肝脏等,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该文在临床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白花败酱草进行了综述,归纳总结现有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为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酱属 白花败酱草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致”到“条理”:宗白华节奏论的内涵与建构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长明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5期16-29,125,共15页
在宗白华的节奏论中,“节奏”的内涵有一个由形式层面的“一致”向生命、哲学层面的“条理”的转变过程,前者作为一种“数理的节奏”指形式上的和谐一致,产生于某一形式要素的周期性重复;后者作为“生命的节奏”指宇宙自然的规律和条理... 在宗白华的节奏论中,“节奏”的内涵有一个由形式层面的“一致”向生命、哲学层面的“条理”的转变过程,前者作为一种“数理的节奏”指形式上的和谐一致,产生于某一形式要素的周期性重复;后者作为“生命的节奏”指宇宙自然的规律和条理,则产生于事物正反两种特性的交替呈现。艺术形式—艺术生命—哲学—文化精神,是宗白华节奏论的建构路径。节奏论作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具有鲜明的“及物性”特征和人生艺术化的现实指向,并非完全指向形上学境界。宗白华在节奏论建构中体现的中西互鉴、新旧融合、媒介互参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审美性阐发,使节奏论成为具有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理论体系,对于建构中国现代美学话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节奏 一致 条理 生命意识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白华“情景交融”论的三重内涵和理论生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鹏飞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77-87,共11页
宗白华立足中西比较,从形上哲思、主体人格与艺术本体、批评和创作实践三个层面自上而下地建构起了“情景交融”论,赋予其心物合一、人生艺术化与价值升华、艺术形象创造的相互关联的三重内涵,推动了这一传统美学和诗学思想向更具理论... 宗白华立足中西比较,从形上哲思、主体人格与艺术本体、批评和创作实践三个层面自上而下地建构起了“情景交融”论,赋予其心物合一、人生艺术化与价值升华、艺术形象创造的相互关联的三重内涵,推动了这一传统美学和诗学思想向更具理论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现代美学命题转换。在理论建构过程中,宗白华整合了中西资源,在坚守文化本位的基础上进行平等对话。这种中西互鉴的理论生成模式对于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情景交融 心物 意境 比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江柏华治疗肺结节的用药规律
15
作者 万亚静 江柏华 李亦昕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江柏华主任医师治疗肺结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于江柏华主任医师门诊首次就诊的肺结节患者的病案资料。采用Excel 2021进行中药频数分析,SPSS Modeler 18.0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江柏华主任医师治疗肺结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于江柏华主任医师门诊首次就诊的肺结节患者的病案资料。采用Excel 2021进行中药频数分析,SPSS Modeler 18.0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Cytoscape 3.9.1进行网络化展示,SPSS 26.0进行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处方384首,中药165味,总使用频次为13803次,频次>120次的药物有45种,排前5位者有陈皮、党参、麸炒白术、黄芪、丹参,排前4位的药物功效为补虚、活血化瘀、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药物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辛味次之,归经以肺、肝、脾经为主,胃经次之。结论:江柏华主任医师认为肺结节的主要病机是正气亏虚、痰瘀内聚,治疗该病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核心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江柏华
原文传递
宗白华意境理论在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成晓敏 刘瑛 《绿色包装》 2024年第6期96-100,共5页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酒文化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思想,将中国传统美学理念运用于酒包装设计中,有利于打造中国酒品牌。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研究意境美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意境创构三层次理论和艺...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酒文化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思想,将中国传统美学理念运用于酒包装设计中,有利于打造中国酒品牌。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研究意境美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意境创构三层次理论和艺术意境的三大特征对酒包装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深入探析宗白华意境创构三层次的核心内容,明确理论对应包装设计的思维步骤,通过意境三特征分析酒包装意境设计应遵循的三大原则,并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具体案例,探究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意境理论 酒包装设计 中式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白话句末“有”的两种后续变化
17
作者 赵昕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3-653,共11页
元白话中常用于句末的“有”字多见于两式:“N+有”表“存在于N”或“领有N”;“V(+助词)+有(+助词)”表示V的各类时体信息。两式中的“有”都对译中古蒙古语动词/助动词a-、bü-。在明初反映双语者口语的《正统临戎录》中,“N+有... 元白话中常用于句末的“有”字多见于两式:“N+有”表“存在于N”或“领有N”;“V(+助词)+有(+助词)”表示V的各类时体信息。两式中的“有”都对译中古蒙古语动词/助动词a-、bü-。在明初反映双语者口语的《正统临戎录》中,“N+有”式出现了表示时间的用法,是表示处所的“N+有”式在双语者口语中发生的扩展;“V+有”式出现了表将来、祈使的用法,是早期“V+有”式先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发生分化,口语中专表现在的“V+有”同中古蒙古语中的现在-将来时词尾产生对应关系,进而移植了其将来、祈使用法。这一个案说明:1)关涉不同制作者、使用者的语言接触文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必要分类调查;2)多义功能性语素的不同句法功能之间也可能发生移植,移植不但存在于间接接触中,还存在于直接接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白话 句末“有”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花宁嗽露的薄层色谱鉴别与含量测定
18
作者 莫湘 陈翠玲 +5 位作者 梁波 黄秋燕 刘思彤 赖秀梅 吴流冰 蔡云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5-8,共4页
目的 探索医院制剂百花宁嗽露中麻黄、桔梗、苦杏仁的鉴别及麻黄中有效成分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百花宁嗽露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502)对百花宁嗽露中的麻黄、桔梗、苦... 目的 探索医院制剂百花宁嗽露中麻黄、桔梗、苦杏仁的鉴别及麻黄中有效成分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百花宁嗽露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502)对百花宁嗽露中的麻黄、桔梗、苦杏仁进行薄层色谱法鉴别,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麻黄中有效成分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进行测定。以YMC Hydrosphere C_(18)(4.5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2%磷酸溶液(4∶96)为洗脱液进行等度洗脱,洗脱时间为20 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5℃,进样量5μl。结果 麻黄、桔梗、苦杏仁展开情况良好、斑点清晰、实验条带较为明显。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分别在1.369 3~27.386 7μg/ml、1.058 7~21.173 3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0.153 4X+0.009 8(r=0.998 9),Y=0.140 8X+0.004 7(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6%、101.5%,RSD值分别为3.7%、1.5%。结论 该方法可以定性鉴别百花宁嗽露并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稳定性高,可用于百花宁嗽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花宁嗽露 薄层色谱法 鉴别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量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增量管控路径研究——以深圳市白花地区为例
19
作者 钟威 杨鸽 +1 位作者 揭茂林 徐洋冰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158,共7页
深圳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城市建筑总量引导与传导”,以实现城市及分区—标准单元/开发组团—地块的总量传导。顺应传导要求,以项目进驻和发展需求为导向,提出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增量管控保障存量规划实施,将存量规划实施方案作为... 深圳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城市建筑总量引导与传导”,以实现城市及分区—标准单元/开发组团—地块的总量传导。顺应传导要求,以项目进驻和发展需求为导向,提出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增量管控保障存量规划实施,将存量规划实施方案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增量管控的抓手,形成基于全域空间统筹和权益价值平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增量管控思路,并结合深圳市白花地区法定图则的实践,剖析存量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筑增量管控的全过程,以期为存量地区的开发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地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 增量管控路径 深圳市白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生活”与“同情”:宗白华艺术人生观的建构中心及路径
20
作者 李祎罡 《美育学刊》 2024年第6期72-81,共10页
“艺术人生观”与“同情”是宗白华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命题与概念,随着其思想理论的推进,“同情”逐渐成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并在建构艺术人生观中具有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宗白华以“同情”为中心,分别从艺术人格、人生态... “艺术人生观”与“同情”是宗白华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命题与概念,随着其思想理论的推进,“同情”逐渐成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并在建构艺术人生观中具有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宗白华以“同情”为中心,分别从艺术人格、人生态度、审美境界三个层面,以艺术人生观为主旨进行建构。“同情”推动了艺术人格从“小己”到“大我”的塑造;形成了“悲剧”“幽默”两种人生态度;创构出“身入化境”的审美境界。宗白华的同情观与艺术人生观之间的张力互构关系,不仅在其美学思想理论中具有突出地位,同时作为宗白华生命践履的信念,也为中华美学精神从学理向实践的推进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同情 艺术人生观 艺术人格 人生态度 审美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