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ood glucose changes surrounding initiation of tumor-necrosis factor inhibitors and conventiona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in veteran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被引量:10
1
作者 Patrick R Wood Evan Manning +5 位作者 Joshua F Baker Bryant England Lisa Davis Grant W Cannon Ted R Mikuls Liron Caplan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8年第2期53-58,共6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scope of acute hypoglycemic effects for certain anti-rheumatic medications in a large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METHODS Patients enrolled in the Veterans Affairs Rheumatoid Arthritis (VAR... AIM To determine the scope of acute hypoglycemic effects for certain anti-rheumatic medications in a large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METHODS Patients enrolled in the Veterans Affairs Rheumatoid Arthritis (VARA) registry were selected who, during follow-up, initiated treatment with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hibitors (TNFi's, including etanercept, adalimumab, infliximab, golimumab, or certolizumab), prednisone, or conventiona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 and for whom proximate random blood glucose (RBG) measurements were available within a window 2-wk prior to, and 6 mo following, medication initiation. Similar data were obtained for patients with proximate values available for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values within a window 2 mo preceding, and 12 mo following, medication initiation. RBG and A1C measurement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itiation events using paired t-tests,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cluding established comorbidities and demographics.RESULTS Two thousands one hundred and eleven patients contributed at least one proximate measurement surrounding the initiation of any examined medicatio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RBG was noted surrounding 653 individual hydroxychloroquine-initiation events(-3.68 mg/dL, P = 0.04), while an increase was noted for RBG surrounding 665 prednisone-initiation events(+5.85 mg/d L, P < 0.01).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A1C was noted for sulfasalazine initiation, as measured by 49 individual initiation events(-0.70%, P < 0.01).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es, using methotrexate as the referent, suggest sulfasalazine (β =-0.58, P = 0.01) and hydroxychloroquine(β =-5.78, P = 0.01) use as predictors of lower post-medicationinitiation RBG and A1C values, respectively. Analysis by drug class suggested prednisone (or glucocorticoids) as predictive of higher medication-initiation event RBG among all start events as compared to DMARDs, while this analysis did not show any drug class-level effect for TNFi. A diagnosis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β = 4.69, P = 0.03) was predictive for higher post-initiation RBG values among all medication-initiation events.CONCLUSION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ypoglycemic effects surrounding TNFi initiation were observed in this large cohort. Sulfasalazine and hydroxychloroquine may have epidemiologically significant acute hypoglycemic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rug toxicity GLUCOCORTICOIDS Rheumatoid arthritis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hibi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herapy:A single center report of 8 cases 被引量:12
2
作者 Susana Rodrigues Susana Lopes +8 位作者 Fernando Magro Hélder Cardoso Ana Maria Horta e Vale Margarida Marques Eva Mariz Miguel Bernardes Joanne Lopes Fátima Carneiro Guilherme Maced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24期7584-7588,共5页
This article describes cases of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nduced 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evaluates the outcome of these patients in relation to their immunosuppressive strateg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 This article describes cases of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nduced 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evaluates the outcome of these patients in relation to their immunosuppressive strateg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medical records was performed in our center, in order to detect case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AIH) associated with anti-TNF biologic agents. We describe and analyze eight cases of AIH following anti-TNF therapy, 7 with infliximab and 1 with adalimumab. A distinction should be made between induction of autoimmunity and clinically evident autoimmune disease. Liver biopsy is useful in detecting the role of the TNF-α antagon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IH. The lack of relapse after discontinuing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favors, as in this case series, an immune-mediated drug reaction as most patients with AIH have a relapse after treatment is suspended. Although AIH related to anti-TNF therapy is rare, a baseline immunological panel along with liver function tests should be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 before starting biolog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ANTAGONIST AUTOIMMUNE hepatitis ADALIMUMAB drug-INDUCED liverinjury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FLIXIM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erview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Anticancer Drugs 被引量:1
3
作者 Junjie Xu Wenwei Mao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6年第10期762-772,共12页
Anticancer drug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ve been the largest market area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project, clinical trials and spending. In the last 10 - 30 years, targeting therapy ... Anticancer drug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ve been the largest market area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project, clinical trials and spending. In the last 10 - 30 years, targeting therapy for cancer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achieved enormous clinical effectiveness by transforming some previously deadly malignancies into chronically manageable conditions, but cure problem still remains. This mini review outlin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anticancer drugs development and hinted the opinions of how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accuracy and efficacy of discovery for canc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cancer drug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arget Therapy Phenotype Targeting anti-tumor Immun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兰英主任治疗肺癌组方规律分析
4
作者 李兴 彭海平 +5 位作者 张宣 王贵霞 张兰清 张秀琴 赵怡迪 王兰英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应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常用的抗癌中药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共筛选整理王兰英主任医师治疗肺癌的方剂13664例,应用Microsoft Excel 2023、R语言进行频数统计和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3664例方剂中共涉... 目的:应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常用的抗癌中药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共筛选整理王兰英主任医师治疗肺癌的方剂13664例,应用Microsoft Excel 2023、R语言进行频数统计和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3664例方剂中共涉及中药448味,统计出太子参、山慈姑、白花蛇舌草等高频药30味,挖掘出支持度0.1以上、置信度0.7以上、提升度1.0以上的关联规则1647条,对这些规则进行高频药相关性分类及可视化展示。进一步结合中药学四气五味理论、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分析,发现王兰英主任医师抗肺癌常用药物较为集中,且多以固定药对的形式配伍使用,如石上柏-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方剂主要遵循扶正祛邪原理,以扶正固本为基础,热毒壅肺则清热解毒,痰湿内阻则化痰散结。结论:运用数据挖掘统计分析近3年王兰英主任医师治疗肺癌的组方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肺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中医 药对 抗恶性肿瘤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2年中国121家医院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5
作者 邢玥 刘通 +2 位作者 钟璐 金瑶 滕雪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 了解2019—2022年中国121家医院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探讨国家抗肿瘤药医保谈判相关政策落地后,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和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 目的 了解2019—2022年中国121家医院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探讨国家抗肿瘤药医保谈判相关政策落地后,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和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版》中呼吸系统抗肿瘤药物品种,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调取2019—2022年在中国121家医院的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数据,对药品剂型、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2年中国121家医院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人数和使用金额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地区中,广州、北京、杭州及郑州的使用量较大。不同类型的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占比仍以小分子靶向药物为最高,大分子靶向药物呈下降趋势,免疫治疗药物呈逐渐上升趋势。在单个品种方面,4年间使用量排名靠前的药物分别为埃克替尼、阿来替尼、吉非替尼及奥希替尼。纳入国家医保谈判品种的大部分小分子靶向药物使用量升高,用药金额逐渐下降。大部分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的DDDs排名基本稳定,个别品种存在波动。小分子靶向药物的DDC值下降显著,免疫治疗药物DDC值较高。2021—2022年多数药品B/A值接近于1,位于0.8~1.2间的品种占总药物总数的61.5%。结论 中国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应用上目前仍以小分子靶向药物为主,免疫治疗药物日趋增加,多数药物用药金额与频次同步性有所提高。医保目录的调整及国家谈判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用药金额下降和用药趋势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 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药物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药品排序比 药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6
作者 重庆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化疗学组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罕见病疑难病专委会 +10 位作者 曹进 陈兴月 邓欢 李咏生 廖星芸 陆松梅 吕奇坤 滕燕 王江红 王懿铭 阳丹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8,共12页
目的 指导胃癌(GC)的临床治疗用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临床医师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专家组成员采用名义群体法共同讨论确定《胃癌药物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大纲。编写组专家针对大纲... 目的 指导胃癌(GC)的临床治疗用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临床医师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专家组成员采用名义群体法共同讨论确定《胃癌药物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大纲。编写组专家针对大纲涉及内容进行系统检索、分析、归纳及总结,并根据我国现状、临床需求和研究证据初步拟定推荐建议。重庆市医学肿瘤学分会化疗学组及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罕见病疑难病专委会专家经过多轮会议讨论,对推荐建议进行修订,以投票形式确定最终共识内容和推荐等级。结果与结论 本共识内容包括胃癌的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一线药物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二线药物治疗、晚期胃癌三线及三线以上药物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药物治疗。本共识的发布为我国医疗机构在胃癌的个体化用药方面提供了规范化管理的建议,对提高胃癌的临床疗效、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抗肿瘤药物 化疗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手术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肿瘤药物对肺动脉高压的差异化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从金 李卫平 +2 位作者 钱火连 钱青 王强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763,共6页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严重而罕见的慢性心肺疾病,现有的血管扩张疗法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靶向或从根本上逆转疾病,且长期预后不佳。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NADs)能够减轻PH症状,如伊马替尼、吉非替尼、索拉非尼、奥拉帕利、...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严重而罕见的慢性心肺疾病,现有的血管扩张疗法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靶向或从根本上逆转疾病,且长期预后不佳。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NADs)能够减轻PH症状,如伊马替尼、吉非替尼、索拉非尼、奥拉帕利、哌柏西利、依维莫司、利妥昔单抗等;但又有部分NADs会诱发PH或使PH症状加重,如达沙替尼、洛拉替尼、卡非佐米、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而拉帕替尼、芦可替尼、硼替佐米等对PH的作用存在争议。临床在使用NADs治疗PH时应进行个体化用药,并注意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肿瘤药物 肺动脉高压 伊马替尼 纳武利尤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抗肿瘤药物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建立及临床应用
8
作者 吕锦绣 颜楠 +3 位作者 徐文俊 赵静 朱华 杭鹏洲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481,共7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7种抗肿瘤药物(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紫杉醇、多西他赛、他莫昔芬、来曲唑和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血浆样品以含0.1%甲酸的甲醇-乙腈混合液(1∶1,V/V)沉淀蛋白后,以各待测成分的氘代同位...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7种抗肿瘤药物(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紫杉醇、多西他赛、他莫昔芬、来曲唑和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血浆样品以含0.1%甲酸的甲醇-乙腈混合液(1∶1,V/V)沉淀蛋白后,以各待测成分的氘代同位素为内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检测。以Agilent Eclipse Plus C18为色谱柱,以水(含0.1%甲酸和0.04%5 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A相、乙腈(含0.1%甲酸)为流动相B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分析时间为5.5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587.1→167.1(伊立替康)、m/z 360.1→244.1(卡培他滨)、m/z 876.4→308.0(紫杉醇)、m/z 830.3→304.2(多西他赛)、m/z 372.1→129.1(他莫昔芬)、m/z 284.1→242.1(来曲唑)、m/z 455.0→308.0(甲氨蝶呤)。选择我院97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测定其血浆中7种抗肿瘤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紫杉醇、多西他赛、他莫昔芬、来曲唑和甲氨蝶呤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000 ng/mL(r=0.9943)、20~10000 ng/mL(r=0.9975)、2~1000 ng/mL(r=0.9979)、1~500 ng/mL(r=0.9958)、1~500 ng/mL(r=0.9952)、1~500 ng/mL(r=0.9964)、10~5000(r=0.9977);定量下限分别为2、20、2、1、1、1、10 ng/mL;批内精密度的RSD为0.08%~14.86%(n=6),批间精密度的RSD为1.51%~11.55%(n=3),准确度为89.17%~114.93%(n=6);基质效应为89.89%~119.74%(n=6);稳定性试验的RSD为1.98%~14.88%(n=6)。临床应用结果显示,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紫杉醇、多西他赛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704.09、909.40、36.45、150.43 ng/mL,变异系数分别为25.24%、62.65%、122.69%、92.27%。结论所建LC-MS/MS法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可用于恶性肿瘤患者体内7种常用抗肿瘤药物血药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黄酸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梁家文 杨贺然 +5 位作者 李士壮 衣琪昆 袁辉 陈浩亮 王禹锟 阎雪莹 《药学研究》 2025年第1期66-73,共8页
藤黄是一种传统的草药,具有抗炎和止血的作用,藤黄酸是从藤黄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癌、抗炎、抗氧化、抗菌等。现代研究表明藤黄酸相比于传统单靶点化疗药物,在靶向性、化疗增敏以及逆转耐药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可通... 藤黄是一种传统的草药,具有抗炎和止血的作用,藤黄酸是从藤黄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癌、抗炎、抗氧化、抗菌等。现代研究表明藤黄酸相比于传统单靶点化疗药物,在靶向性、化疗增敏以及逆转耐药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发挥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毒性大、溶解度低、半衰期短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为了提高癌症疗效,研究者采用新型纳米技术将其他药物与藤黄酸联用,开发了许多纳米递药系统以克服藤黄酸这些缺点。因此,本文总结近年来藤黄酸在多种肿瘤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多途径联合治疗的纳米递药系统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藤黄酸纳米递药系统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酸 抗肿瘤 作用机制 递药系统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41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0
作者 赵云 颜成 +1 位作者 于锦 成美 《中国药业》 2025年第5期124-128,I0001,共6页
目的 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ADR)的上报情况及其发生规律,为临床防治SADR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19年至2023年上报的SADR报告414份,涉及患者414例,对SADR上报情况,报告人职业分布,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SADR的发生时间、缓解... 目的 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ADR)的上报情况及其发生规律,为临床防治SADR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19年至2023年上报的SADR报告414份,涉及患者414例,对SADR上报情况,报告人职业分布,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SADR的发生时间、缓解时间、涉及药物种类、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SADR上报数量和上报率均整体呈增长趋势,2023年的上报率高达15.22%。2022年和2023年的药师上报率显著增加,分别为96.73%和82.51%。414例SADR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为(59.81±14.65)岁。SADR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用药后第8天,95.17%的SADR发生在用药后30 d内。231例(55.80%)SADR在1周内缓解,131例(31.64%)SADR的缓解时间不明确。导致SADR的药物中,抗肿瘤药物的占比最高(85.85%),其次为抗感染药物(3.58%)、内分泌系统药物(2.11%)、中药制剂(1.63%)等。主要累及系统/器官分别为血液系统(45.06%)、胃肠系统(11.27%)、全身性反应(9.88%)、皮肤及其附件(9.57%)等。转归情况主要为好转(88.65%)。结论 临床应重视SADR监测工作,临床药师应深入临床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及时与医师、护士、患者沟通,提高对SADR的鉴别和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 临床药师 抗肿瘤药物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经脑脊液途径给药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池杰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5期166-169,共4页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攀升,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变得愈发关键。这类药物,如化疗药物和生物制剂,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广泛用于治疗各类肿瘤。其中,经脑脊液给药作为一种特殊的给药方式,对于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攀升,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变得愈发关键。这类药物,如化疗药物和生物制剂,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广泛用于治疗各类肿瘤。其中,经脑脊液给药作为一种特殊的给药方式,对于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当前其他给药途径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这促使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对经脑脊液途径给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抗肿瘤药物的基本特性、安全性、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综述,尤其关注了抗肿瘤药物经脑脊液给药后的研究进展。希望此综述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推动抗肿瘤药物经脑脊液给药方式的优化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肿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肿瘤药物 经脑脊液给药 给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恶性肿瘤患者的分布及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12
作者 李晓琦 庞一迪 庞晓青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5年第3期352-357,共6页
目的:了解2023年安徽省某三级综合医院(以下简称“该院”)肿瘤住院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以及门诊药房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肿瘤疾病在县级医院的防治及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调取2023年该院恶性肿瘤患者信息... 目的:了解2023年安徽省某三级综合医院(以下简称“该院”)肿瘤住院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以及门诊药房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肿瘤疾病在县级医院的防治及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调取2023年该院恶性肿瘤患者信息,对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调取2023年该院门诊药房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信息,对药品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等参数进行讨论分析。结果:2023年,该院患者数排序居前3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肝癌和肠癌;上述3种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患者数量均远高于女性患者;患者数量与年龄呈正相关,40岁之后患者数量急速增加;其中肺癌和肠癌患者的年龄大多在>70~80岁,而肝癌患者年龄相对较小,为>50~60岁。该院门诊药房抗肿瘤药物以小分子靶向药物为主,包含27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2023年,门诊药房销售数量最高的TKI为埃克替尼;销售金额排序居第1位的TKI为奥希替尼;DDDs排序居前3位的TKI为埃克替尼、安罗替尼和奥希替尼,其中埃克替尼的DDC为5.17元,B/A为3.00,表现出良好的同步性;奥希替尼和氟马替尼的B/A最低,仅为0.33,在27种TKI中同步性最差。结论:2023年该院门诊药房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总体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减轻患者负担,确保患者用药更加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年龄分布 抗肿瘤药物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排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创新药审评审批的改革与发展——以抗肿瘤药物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思源 杨志敏 +1 位作者 宋媛媛 黄果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年第6期4-15,共12页
近年来,我国药品监管部门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旨在加快创新药的上市速度,以满足广大患者迫切的医疗需求。通过实施附条件批准程序、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等多种加快药物审评审批路径,有效推动了药物研发进程。同时,药品... 近年来,我国药品监管部门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旨在加快创新药的上市速度,以满足广大患者迫切的医疗需求。通过实施附条件批准程序、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等多种加快药物审评审批路径,有效推动了药物研发进程。同时,药品监管科学的不断进步也为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本文以10余年来我国抗肿瘤药物审评技术的演进与创新为例,阐述了创新药审评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期为抗肿瘤药物的审评和研发工作提供指导。未来,药品监管部门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监管创新,并特别关注罕见肿瘤、儿童肿瘤等领域的创新药研发,坚持完善审评审批体系和提高审评效率,保障广大患者能够获得更多优质、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监管 抗肿瘤药 审评审批 技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材料在肿瘤诊治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屹立 马建勋 +2 位作者 李小飞 司牟博 马海忠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在肿瘤的预防与控制方面,实施“三早”策略——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被认为是实现一级预防效果的最有效途径。尽管如此,当前肿瘤早期诊断的技术和能力仍然遭遇着重大挑战。另一方面,传统的抗肿瘤药物由于其高毒性和缺乏... 在肿瘤的预防与控制方面,实施“三早”策略——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被认为是实现一级预防效果的最有效途径。尽管如此,当前肿瘤早期诊断的技术和能力仍然遭遇着重大挑战。另一方面,传统的抗肿瘤药物由于其高毒性和缺乏针对特定组织的特异性,导致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受到了显著限制。纳米金材料因其独特的优势而脱颖而出,包括表面易于改性、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小尺寸带来的特殊效应、光学性质以及量子效应等,使其在肿瘤细胞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纳米金在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并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该文旨在对纳米金材料在肿瘤诊治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材料 肿瘤诊治 靶向性 抗肿瘤药物 表面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筛选与TPBG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研究
15
作者 江秀玲 王晓丽 +2 位作者 胡有根 彭建明 严慧深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4期2349-2352,共4页
目的探讨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中快速筛选出与滋养层糖蛋白(TPBG)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采用高通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将不同种属的TPBG通过氨基偶联的方式固定在GLC传感器芯片上,梯度稀释的抗体作为流通相,筛选... 目的探讨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中快速筛选出与滋养层糖蛋白(TPBG)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采用高通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将不同种属的TPBG通过氨基偶联的方式固定在GLC传感器芯片上,梯度稀释的抗体作为流通相,筛选能高度亲和TPBG的单克隆抗体,并测定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常数。抗体1结合人和食蟹猴TPBG,亲和力分别为65.0、31.6 nmol/L;抗体6结合人、小鼠、食蟹猴TPBG,亲和力分别为77.6、92.1、87.7 nmol/L。结果该研究成功筛选出2种能与TPBG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动力学图谱显示,这2种抗体与TPBG蛋白的特异性结合稳定。结论采用SPR可筛选出与TPBG蛋白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为开发出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T4蛋白 高通量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亲和力 单克隆抗体 抗肿瘤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审方规则的设置优化及实施效果评价
16
作者 冯晓杰 吴春霞 +3 位作者 张师 刘岩 贾佳 侯娟 《海峡药学》 2024年第6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审方规则设置及优化流程,提高处方合理率,降低不合理处方退费率。方法统计抗肿瘤药规则设置优化前(2021年12月~2022年3月)规则维护后(2022年4月~2022年7月)的门诊处方。比较规则设置优化前后处方合理率及退费率评价实...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审方规则设置及优化流程,提高处方合理率,降低不合理处方退费率。方法统计抗肿瘤药规则设置优化前(2021年12月~2022年3月)规则维护后(2022年4月~2022年7月)的门诊处方。比较规则设置优化前后处方合理率及退费率评价实施效果。结果设置了抗肿瘤药规则,建立了规则优化模式,形成了超说明书用药规则库。门诊处方合理率由96.53%提高到99.19%(P<0.001),处方退费率由1.11%降至0.2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维护的抗肿瘤药审方规则库提高了处方合理率,保障临床用药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规则设置 规则优化 处方合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胃癌内科治疗十年研究回顾与现状
17
作者 薛俊丽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3-201,共9页
目前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第5位和第3位的恶性肿瘤,给居民生命健康和我国卫生经济带来巨大负担。由于胃癌的早期筛查仍未全面普及,我国近一半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的不断推进... 目前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第5位和第3位的恶性肿瘤,给居民生命健康和我国卫生经济带来巨大负担。由于胃癌的早期筛查仍未全面普及,我国近一半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的不断推进,新型药物的研发和上市给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机会。本文汇总近10年晚期胃癌领域新药临床研究,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和新型化疗药物等不同角度,分析和阐述晚期胃癌内科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在此基础上期待开展更加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更进一步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抗肿瘤新药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方案违背现状及原因分析
18
作者 金艳 于杨 《肿瘤药学》 2024年第6期666-672,共7页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方案违背现状及原因,以减少方案违背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溯性分析、根因分析方法收集本院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开展99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中的方案违背报告,并对导致方案违背的责任主体、违背行为类...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方案违背现状及原因,以减少方案违背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溯性分析、根因分析方法收集本院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开展99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中的方案违背报告,并对导致方案违背的责任主体、违背行为类型及具体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根源上降低方案违背率。结果 99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中累计产生方案违背行为642例次。导致方案违背的责任主体主要是受试者和研究者。方案违背的主要类型有超窗违背、漏做/未做访视或缺失访视中检查/其余操作、药物相关违背、生物样本相关违背、不良事件相关违背、随机系统录入违背等。方案违背的原因主要包括受试者自身因素、研究者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方案的熟悉度与严谨度、临床研究协调员(CRC)对试验的配合度及质量把控等方面的人为因素,也包括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材料、环境、流程、申办方,以及节假日等因素。国内申办方项目的方案违背率较国外申办方项目高。结论 方案违背情况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仍普遍存在,受试者及研究者是方案违背的主要责任主体,因此亟需加强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对方案违背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层剖析,提出有效改进措施和指导方向,可以减少方案违背的发生,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药物临床试验 方案违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肿瘤中心用药咨询的帕累托图及波士顿矩阵分析
19
作者 孟祥林 赵科 曹睿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1期10-13,共4页
目的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收集医院肿瘤中心抗肿瘤方向临床药师2023年1月至6月有效记录的用药咨询内容共86例,利用帕累托图及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分别对咨询对象、用药咨询方式、用药咨询内容、咨询药品种类、临床药师回答质量进行... 目的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收集医院肿瘤中心抗肿瘤方向临床药师2023年1月至6月有效记录的用药咨询内容共86例,利用帕累托图及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分别对咨询对象、用药咨询方式、用药咨询内容、咨询药品种类、临床药师回答质量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临床医师的咨询占比最高(47.67%),主要通过医师站咨询(44.19%)。咨询内容主要为药品用法用量(21.43%)、药品不良反应(19.39%)、药品厂家选择(12.24%)、联合用药(10.20%)、药代动力学(8.16%)、用药疗程(6.12%),累计构成比为77.55%,为A类主要因素。用药咨询涉及药品种类占比与回复质量得分存在差异,据此制订不同管理策略,以提升临床药师的业务能力,为临床药师提供发展方向。结论通过定期分析用药咨询工作,收集临床科室、患者等对用药咨询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制订并实施相应的持续改进方案,提升用药咨询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咨询 帕累托图 波士顿矩阵分析法 合理用药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思蕾 莫文慧 +6 位作者 何霞 白妞妞 袁梦莹 李志敏 白义凤 张娇 刘浩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1-1258,共8页
结直肠癌是目前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由于早期结直肠癌具有症状隐匿的特点,多数患者初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对于IV期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手术辅以放化疗治疗mCRC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随着近年来... 结直肠癌是目前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由于早期结直肠癌具有症状隐匿的特点,多数患者初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对于IV期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手术辅以放化疗治疗mCRC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随着近年来免疫学的发展,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已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能提高部分mCRC患者尤其是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患者的疗效,并获得指南的推荐;但对于临床上占比达90%以上的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mCRC患者,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差,但也有不同临床研究报道了部分该类型的mCRC能获得一定的受益。该文围绕PD-1/PD-L1抑制剂的抗肿瘤机制以及不同类型mCRC患者的PD-1/PD-L1抑制剂临床应用进展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探究PD-1/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的可行性,以期为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患者获益和优化PD-1/PD-L1抑制剂在mCRC治疗中的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剂 转移性结直肠癌 抗肿瘤机制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