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应秋早期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谢有良 王勇 任廷革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探讨陆渊雷对任应秋早期学术思想的影响。方法:根据文献,分析任应秋早期治学的时代背景和学术特点。结果:任应秋早期的学术思想曾受陆渊雷的影响,以"中医科学化"为己任,代表著作具有"中医科学化"的痕迹。结论... 目的:探讨陆渊雷对任应秋早期学术思想的影响。方法:根据文献,分析任应秋早期治学的时代背景和学术特点。结果:任应秋早期的学术思想曾受陆渊雷的影响,以"中医科学化"为己任,代表著作具有"中医科学化"的痕迹。结论:陆渊雷对任应秋早期学术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应秋 陆渊雷 中医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姜子牙家族的事迹及其历史贡献——兼论渭水流域古陈仓与姜子牙家族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建国 杨东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9,共9页
姜子牙(吕尚)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生于吕川(今山西霍县),迁居于古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井儿村)。他在遇西伯昌以前曾垂钓于古陈仓石番溪(今陕西宝鸡县南秦岭山麓伐鱼河谷地),石番溪遂成为3700年来人们仰慕的圣地,也是古今文人赋诗... 姜子牙(吕尚)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生于吕川(今山西霍县),迁居于古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井儿村)。他在遇西伯昌以前曾垂钓于古陈仓石番溪(今陕西宝鸡县南秦岭山麓伐鱼河谷地),石番溪遂成为3700年来人们仰慕的圣地,也是古今文人赋诗撰文的旅游胜地。他助周灭商后被武王封于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开创了继承周文化的齐国。其后裔子孙分布于齐、陈仓等地,形成吕、姜、尚、井、章、邱、丘、柴、高、卢、浦、骆及桓等姓家族,为中华古文化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宝鸡县作为姜子牙的发迹与其后裔封国地,在历史与现实中享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尚 姜子牙 古陈仓 灭商 营丘 齐国 后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应秋《一砚斋集》手稿及其价值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郑继猛 胡景乾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0-12,共3页
刘应秋的《一砚斋集》一直以手稿本流传,随时有可能损毁,亟需对其作全面的整理和研究。本文就《一砚斋集》稿本的版本面貌及其价值做了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 清代 刘应秋 《一砚斋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氏春秋》引用《易经》诸例释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富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7,共6页
《吕氏春秋》引用《易经》诸例,历来校释诸家的解说多有歧义,还存在不少问题。这里统加检视,并提出个人的解释。
关键词 过胜 复自道 应求 涣其群 不阳 《贲》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大师任应秋(连载一)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朝和 石学文 +1 位作者 张兆云 张萍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5-8,共4页
任应秋是当代颇负盛誉的中医学大家、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 ,毕生殚精竭虑、谨勉勤奋、功力扎实、基础雄厚、学识渊博、著述等身 ,寝馈中医学五十余年 ,为继承发扬中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医界尊为旗手、泰斗、导师、擎天柱 ,堪称... 任应秋是当代颇负盛誉的中医学大家、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 ,毕生殚精竭虑、谨勉勤奋、功力扎实、基础雄厚、学识渊博、著述等身 ,寝馈中医学五十余年 ,为继承发扬中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医界尊为旗手、泰斗、导师、擎天柱 ,堪称一代名医、一代大师。他毕生刻苦勤奋 ,严谨治学 ,是一位对中医事业怀有极大热忱的猛士 ,自强不息 ,谦虚谨慎 ,终生不懈 ,持之以恒 ,对中医学有博大精深的研究 ,探骊得珠、提要钩玄、精华毕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应秋 治学方法 学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应秋三考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继猛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5-20,26,共7页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刘应秋的生平事迹加以考证:一是考证其家世。主要考察刘应秋与安康刘姓文学世家的关系;二是考证其履历。主要根据刘应秋的诗作及其序文,对有关其生平的史料加以梳理,整理出他的生平履历;三是考证其交游范围。主要...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刘应秋的生平事迹加以考证:一是考证其家世。主要考察刘应秋与安康刘姓文学世家的关系;二是考证其履历。主要根据刘应秋的诗作及其序文,对有关其生平的史料加以梳理,整理出他的生平履历;三是考证其交游范围。主要选取与刘应秋过往甚密者加以分析,突出这些人物对其生平及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应秋 家世 履历 交游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应秋《草堂说经》《草堂说史》提要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继猛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9,共4页
刘应秋所著《草堂说经》《草堂说史》,是陕南重要的清代经学史学研究文献。《草堂说经》从"经世致用"的目的出发,主要发明拓展了《易》《诗》《书》《礼》关乎治政的一些意蕴,对经学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草堂说史》主要从... 刘应秋所著《草堂说经》《草堂说史》,是陕南重要的清代经学史学研究文献。《草堂说经》从"经世致用"的目的出发,主要发明拓展了《易》《诗》《书》《礼》关乎治政的一些意蕴,对经学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草堂说史》主要从各段历史中有关修身、选贤、理财、法制、治国等不同事件出发,揭示历史隐微,昭示历史教训,对当代亦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应秋 《草堂说经》 《草堂说史》 提要 经世致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应秋《一砚斋集》用典论略(上)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继猛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9,共4页
刘应秋《一砚斋集》所用典故数量众多,来源广泛。它们有的取材于经、史、子、集,有的直接取材于熟语成语,有的源于诗文名著,形成了独特的典故类群。分析《一砚斋集》典故取材的来源,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其用典技巧和用典的规律性。
关键词 刘应秋 《一砚斋集》 用典 典故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清词顺康卷补编》补遗48首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继猛 《安康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1-14,共4页
刘应秋系明末清初金州人氏,是明末清初安康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其文集《一砚斋集》一直以手稿形式流传。《一砚斋集》有48首词,是清初词的组成部分。整理出版这些词有利于全清词的编撰和研究,同时也是已编《全清词·顺康卷》补遗... 刘应秋系明末清初金州人氏,是明末清初安康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其文集《一砚斋集》一直以手稿形式流传。《一砚斋集》有48首词,是清初词的组成部分。整理出版这些词有利于全清词的编撰和研究,同时也是已编《全清词·顺康卷》补遗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清词 刘应秋 补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中医教育应当关注医经学派
10
作者 周波 刘晓芳 +4 位作者 王蕾 孟繁洁 杨木锐 刘毅 刘怡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48期61-62,共2页
本文阐述了医经学派在高等中医教育的教学沿革,分析了有关医经学派的争论焦点,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多年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实践,介绍了目前医经学派的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指出医经学派应当引起中医教育领域的关注。
关键词 医经学派 中医各家学说 任应秋 中医教育 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生说”与“大人之学”:汤显祖教育思想的再认识及其现代启示
11
作者 黄建荣 苏立 刘昌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79-284,共6页
汤显祖提出的"贵生说"和"大人之学",分别是他平民教育思想的目标、出发点与途径,二者互相支撑、融合。"贵生说"体现出汤显祖遵循了封建社会办学普遍性原则之一的教化民众倾向,"大人之学"是汤... 汤显祖提出的"贵生说"和"大人之学",分别是他平民教育思想的目标、出发点与途径,二者互相支撑、融合。"贵生说"体现出汤显祖遵循了封建社会办学普遍性原则之一的教化民众倾向,"大人之学"是汤显祖论述如何"贵生"的起点,刘应秋为此作了进一步阐发。汤显祖在"贵生说"和"大人之学"基础上升华的教育思想及其付诸的办学实践,对于深化当今的中国教育改革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贵生说 大人之学 教育思想 刘应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安康地域文化对刘应秋诗歌创作的影响
12
作者 郑继猛 周永香 《安康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12,共6页
刘应秋作为安康地方文化名人,其诗文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刘应秋诗歌的题材有的来自地域山水景物,有的来自地域历史事件,有的来自地域民风习俗,甚至其情感历程也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分析安康地域文化对刘应秋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助于... 刘应秋作为安康地方文化名人,其诗文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刘应秋诗歌的题材有的来自地域山水景物,有的来自地域历史事件,有的来自地域民风习俗,甚至其情感历程也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分析安康地域文化对刘应秋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助于界定刘应秋诗歌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康 地域文化 刘应秋 诗歌创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应秋山水诗论析
13
作者 郑继猛 和佩 《安康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10,共6页
刘应秋的山水诗是对安康地域山水的诗意描写,也是诗人行踪游览景点的记录与感慨。其山水诗有传统山水诗歌的隐逸避世情怀,更有咏怀抒情、历史兴亡等人生思考,这是对山水诗的新变。
关键词 刘应秋 山水诗 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建阳刻书家余应虬生平述略
14
作者 陈旭东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22年第3期60-65,共6页
余应虬是明末清初建阳刻书业衰落时期的一名重要刻书家,学界对其认识非常有限。他出生于刻书世家,从小走上科举之路,但最终不得不回归故里操持祖业。论文以新发现史料《书林荐举余犹龙墓志铭》为基础,综合考察其家世、生平及刻书情实,... 余应虬是明末清初建阳刻书业衰落时期的一名重要刻书家,学界对其认识非常有限。他出生于刻书世家,从小走上科举之路,但最终不得不回归故里操持祖业。论文以新发现史料《书林荐举余犹龙墓志铭》为基础,综合考察其家世、生平及刻书情实,并揭示其在明末清初大变局中的理想与操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应虬 刻书家 建阳 明末清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大师任应秋(连载二)
15
作者 张朝和 石学文 +1 位作者 张兆云 张萍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7-9,共3页
任应秋是当代颇负盛誉的中医学大家、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 ,毕生殚精竭虑、谨勉勤奋、功力扎实、基础雄厚、学识渊博、著述等身 ,寝馈中医学五十余年 ,为继承发扬中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医界尊为旗手、泰斗、导师、擎天柱 ,堪称... 任应秋是当代颇负盛誉的中医学大家、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 ,毕生殚精竭虑、谨勉勤奋、功力扎实、基础雄厚、学识渊博、著述等身 ,寝馈中医学五十余年 ,为继承发扬中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医界尊为旗手、泰斗、导师、擎天柱 ,堪称一代名医、一代大师。他毕生刻苦勤奋 ,严谨治学 ,是一位对中医事业怀有极大热忱的猛士 ,自强不息 ,谦虚谨慎 ,终生不懈 ,持之以恒 ,对中医学有博大精深的研究 ,探骊得珠、提要钩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应秋 治学方法 学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国都城营丘在今广饶县考证
16
作者 吴名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3期18-23,共6页
齐国以营丘为都城达200年,周夷王时,胡公迁都薄姑城,后"治临淄"。营丘"地舄卤",西近薄姑城,东邻纪国,城中有柏寝。齐桓公时铸造铜器"陈于柏寝"。齐景公在营丘建柏寝台等宫室,并在此与晏婴等商讨应对陈氏... 齐国以营丘为都城达200年,周夷王时,胡公迁都薄姑城,后"治临淄"。营丘"地舄卤",西近薄姑城,东邻纪国,城中有柏寝。齐桓公时铸造铜器"陈于柏寝"。齐景公在营丘建柏寝台等宫室,并在此与晏婴等商讨应对陈氏之计,营丘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晏子春秋》载齐景公在柏寝台问晏子"先君太公以营丘之封立城,曷为夕",透露柏寝台在营丘城中。考古证实柏寝台在今广饶县花官镇,山东省在柏寝台立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单位碑牌,以此可证齐都营丘在今广饶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丘 柏寝 柏寝台 晏子春秋 广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大师,冠冕当代——纪念任应秋先生百年诞辰
17
作者 赵艳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8期48-50,共3页
任应秋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历任《华西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古文、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及中医系主任等。先生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执教三十余年,率先创立了"... 任应秋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历任《华西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古文、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及中医系主任等。先生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执教三十余年,率先创立了"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在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医文献整理研究、《黄帝内经》研究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为中医学术和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先生热爱祖国、坚持真理、开拓创新、严谨治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应秋 中医各家学说 学派研究 文献研究 中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应秋《一砚斋集》散文述评
18
作者 胡景乾 《安康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10,共4页
明末清初安康作家刘应秋手稿《一砚斋集》共有散文六十八篇,其思想内容可分为六类:感叹士子怀才不遇,抒写个人不幸人生;记录文友交往,谈论诗文书画;抨击社会时弊,反映民生疾苦;辑录地方文化盛事,展现世情风俗演变;赞颂循良吏治,再现时... 明末清初安康作家刘应秋手稿《一砚斋集》共有散文六十八篇,其思想内容可分为六类:感叹士子怀才不遇,抒写个人不幸人生;记录文友交往,谈论诗文书画;抨击社会时弊,反映民生疾苦;辑录地方文化盛事,展现世情风俗演变;赞颂循良吏治,再现时代风云;探古发幽,挑战古人,另立新言。艺术上有四大特色: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多种修辞方法并用,表现手法多样化;语言以本色为主,典雅工丽兼而有之,擅长用典;风格雄浑豪迈,且富有韵律感、节奏感,呈现出音乐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应秋 《一砚斋集》 散文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应秋《一砚斋集》用典论略(下)
19
作者 郑继猛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7-11,16,共6页
在《一砚斋集》中,刘应秋能够灵活使用不同典故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或抒情言志,或送别赠友,或写景记事,或唱和宴饮,同时通过一典多用、类典叠用、活用化用等不同手法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修辞效果,也显示了刘应秋扎实的文学功底和... 在《一砚斋集》中,刘应秋能够灵活使用不同典故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或抒情言志,或送别赠友,或写景记事,或唱和宴饮,同时通过一典多用、类典叠用、活用化用等不同手法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修辞效果,也显示了刘应秋扎实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应秋 《一砚斋集》 用典 目的 手法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清代文学文献整理的新成果——评《一砚斋集校注》
20
作者 雷斌慧 《安康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1-22,共2页
《一砚斋集校注》首次对明末清初安康地方文人刘应秋作品予以搜集、整理和校注。全书收录详备,校勘细致;考证精细,条分缕析;注释简明,多有创获。《一砚斋集校注》不仅为西北地区清代文学研究提供文献补充,而且为安康地域文学研究涂上浓... 《一砚斋集校注》首次对明末清初安康地方文人刘应秋作品予以搜集、整理和校注。全书收录详备,校勘细致;考证精细,条分缕析;注释简明,多有创获。《一砚斋集校注》不仅为西北地区清代文学研究提供文献补充,而且为安康地域文学研究涂上浓重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应秋 《一砚斋集校注》 安康 地域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