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北黄土台塬区水库水下岸坡稳定形态预测模型研究
1
作者 高德彬 张昊 +3 位作者 马学通 李同录 李常虎 李启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黄土地区水库塌岸预测仍以卡丘金法等经验图解法为主,此类方法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对岸坡剖面形态的准确描述。为了提高黄土地区水库塌岸宽度预测的准确性,选取渭北黄土台塬区选择典型水库进行现场调查,对原河道岸坡形态与蓄水后岸... 黄土地区水库塌岸预测仍以卡丘金法等经验图解法为主,此类方法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对岸坡剖面形态的准确描述。为了提高黄土地区水库塌岸宽度预测的准确性,选取渭北黄土台塬区选择典型水库进行现场调查,对原河道岸坡形态与蓄水后岸坡形态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下岸坡形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渭北黄土台塬区水库岸坡塌岸稳定后,水上岸坡呈直立状,高度可达30 m以上,水下岸坡呈曲线形,受水深和岸坡高度共同影响,塌落物可能露出水面。在此基础上基于对数螺线方程建立了水下岸坡形态预测模型,并与经典图解法所用直线型岸坡进行对比,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对数螺线方程进行水下岸坡形态预测时堆积体积误差为4.50%~39.70%,均值为12.64%,而直线型岸坡的预测误差为25.75%~124.69%,均值为75.69%。即采用对数螺线方程可以更好的测水下岸坡形态及水下堆积量。相关研究成果对黄土台塬区水库塌岸预测方法的改进,以及黄河流域的渭北黄土台塬区的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黄土台塬 塌岸预测 水下岸坡稳定形态 对数螺线方程 塌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地区矮化苹果节水高效栽培规程
2
作者 牛春东 李雪薇 +2 位作者 谢银鹏 赵爽 管清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52-154,共3页
陕西渭北地区自然降水与苹果需水的关键时期不匹配,制约着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通过制定该地区矮化苹果节水高效栽培规程,对果园建设和管理进行规范,并对不同干旱时期所对应的灌水定额进行规定,为该地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陕西渭北地区 苹果 节水高效栽培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果园小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99
3
作者 李会科 梅立新 高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5-620,共6页
研究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行间种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L.)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L.)对果园小气候的影响。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渭北旱地生草苹果园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等小气候因子进行了测定,同时以清耕果园为对... 研究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行间种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L.)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L.)对果园小气候的影响。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渭北旱地生草苹果园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等小气候因子进行了测定,同时以清耕果园为对照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生草调节了苹果园近地层的大气温度,提高了果园相对湿度,调节土壤温度,降低风速和相对照度;在牧草的不同发育阶段上述调节作用不同,且调节程度与草的种类密切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渭北旱地苹果园种植白三叶小气候综合效应优于种植多年生黑麦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行间生草 小气候 渭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土壤贮水的影响 被引量:50
4
作者 李会科 张广军 +1 位作者 赵政阳 李凯荣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6-81,共6页
通过田间定位观测,研究了生草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0~100cm土层土壤贮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能提高0~60cm土层土壤贮水能力,扩大土壤贮水库容;生草种类及年限不同,土壤贮水特征存在差异;在苹果生长期,生草对土壤贮水增减量... 通过田间定位观测,研究了生草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0~100cm土层土壤贮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能提高0~60cm土层土壤贮水能力,扩大土壤贮水库容;生草种类及年限不同,土壤贮水特征存在差异;在苹果生长期,生草对土壤贮水增减量产生影响,其影响主要发生在春季与秋季;不同降水年型生草对果园土壤贮水量影响差异较大,丰水年种植白三叶能提高土壤贮水量,欠水年生草会加剧干旱对果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果园生草 土壤贮水 苹果园 渭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地区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正鹏 高小宁 +3 位作者 杜战涛 胡杨 康振生 黄丽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4-178,共5页
为明确近年来陕西省苹果主产区腐烂病发生动态,于2009-2011年在渭北7个县区对不同树龄、不同品种的525个苹果园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这些果园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普遍,平均病株率55%、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1.5个、病情指数25、侧枝发病率1... 为明确近年来陕西省苹果主产区腐烂病发生动态,于2009-2011年在渭北7个县区对不同树龄、不同品种的525个苹果园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这些果园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普遍,平均病株率55%、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1.5个、病情指数25、侧枝发病率14%,年份间除侧枝外,其他发病率没有明显性差异。不同树龄的富士苹果树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其平均侧枝发病率、病情指数差异显著,树龄大发病严重,16~20a树龄比6~10a树龄的果园发病率和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分别高出58.89%和46.21%;富士、嘎啦和秦冠3个品种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其平均侧枝发病率差异显著,以秦冠发病最轻,且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明显低于其他品种;不同地域富士发病情况差异显著,渭北台塬西部区的腐烂病发生最为严重,渭北台塬东部区次之,渭北高原沟壑区发病最轻;栽植密度对富士果园发病影响显著,栽植密度大的果园其平均病株率、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病情指数、侧枝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栽植密度小的果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 侧枝 栽植密度 渭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页岩纳米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37
6
作者 吴建国 刘大锰 姚艳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2-550,共9页
为深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渭北地区页岩储层中纳米孔隙的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控制因素,对采自太原组、山西组和延长组三套泥页岩层的11块样品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显微组分、镜质体反射率(Ro)、总有机碳... 为深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渭北地区页岩储层中纳米孔隙的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控制因素,对采自太原组、山西组和延长组三套泥页岩层的11块样品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显微组分、镜质体反射率(Ro)、总有机碳(TOC)和X-射线衍射等系列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页岩处于低成熟向成熟转变阶段,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大,储层纳米级孔隙以中小孔(粒径2-50 nm)为主,约占总孔体积的63.5%,BET比表面积大多在10 m^2/g以上,有利于页岩气的吸附;孔隙形态以"狭缝状"和"墨水瓶"形孔隙为主。研究区页岩的矿物类型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韩城区以粘土矿物为主,而铜川区以脆性矿物为主。粘土矿物含量与微孔(粒径〈2 nm)、中小孔总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脆性矿物含量与大孔(粒径〉50 nm)含量正相关,因此矿物类型差异是影响该区页岩纳米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另外,Ro与TOC对纳米孔隙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页岩Ro越高,大孔含量越高、中小孔含量越低;有机碳含量越高,微孔和中小孔含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氮吸附 纳米孔隙 页岩气 渭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地区苹果园土壤有机质现状评价 被引量:44
7
作者 王留好 同延安 刘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9-192,共4页
为了了解陕西省渭北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现状,选取该区有代表性的56个果园,调查了施用有机肥料的种类、方法、施肥量和苹果产量,分析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平均施肥量及有机质含量与苹果产量呈正相关;渭北地区苹果... 为了了解陕西省渭北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现状,选取该区有代表性的56个果园,调查了施用有机肥料的种类、方法、施肥量和苹果产量,分析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平均施肥量及有机质含量与苹果产量呈正相关;渭北地区苹果园土壤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26%,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变幅在0.86%~2.17%;有机质0~40cm含量(1.26%)明显大于40~60cm含量(0.90%),且不同地区含量差别较大:不同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最后,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陕西省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地区 苹果园 土壤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4
8
作者 蔡太义 贾志宽 +4 位作者 黄耀威 黄会娟 孟蕾 杨宝平 李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38-243,共6页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渭北旱原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2007—2009年度在合阳旱农试验站设置3个水平玉米秸秆覆盖量:4500(S1)、9000(S2)和13500kg/hm2(S3),以不覆盖为对照(CK)。结果表明,S1、S2和S3处理2m土层2年(2008和2...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渭北旱原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2007—2009年度在合阳旱农试验站设置3个水平玉米秸秆覆盖量:4500(S1)、9000(S2)和13500kg/hm2(S3),以不覆盖为对照(CK)。结果表明,S1、S2和S3处理2m土层2年(2008和2009)平均土壤贮水量,与CK相比,冬闲末分别高13.9、22.6和33.5mm;播种~拔节期分别高20.2、32.6和42.1mm;收获期分别高15.6、19.1和21.0mm。不同覆盖处理延缓了春玉米前期的生长,但加快了中后期的生长速度。S1、S2和S3处理2008年籽粒产量,较CK分别增产7.65%、16.19%和17.84%,增幅均达显著水平(P【0.05),2009年籽粒产量增长趋势和2008年相似,但前者整体低于后者。与CK相比,S1、S2和S3处理2年平均纯收益分别增加6.53%、16.89%和15.95%,同等产量节水率分别提高5.14%、8.35%和7.44%,节水效益分别增长50.07、81.31和72.30元/hm2。本研究表明,春玉米生育期降水量低于390mm时,9000kg/hm2秸秆覆盖量综合表现较优,是渭北旱原及同类生态区适宜的覆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秸秆 覆盖量 春玉米 产量 节水效益 渭北旱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农田土壤盐碱化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蓉蓉 樊会敏 +3 位作者 郭军艳 张圣民 许明祥 佘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0-450,共11页
为明确陕西省渭北地区农田土壤的盐碱化空间分布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低产田改良提供理论支持,以渭河以北、渭北低山及两侧的黄土高原和台塬为研究中心,通过区域调查、田间采样及室内分析,获得渭北0~60cm土层的盐碱... 为明确陕西省渭北地区农田土壤的盐碱化空间分布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低产田改良提供理论支持,以渭河以北、渭北低山及两侧的黄土高原和台塬为研究中心,通过区域调查、田间采样及室内分析,获得渭北0~60cm土层的盐碱化数据及相对应的空间、土壤性质、地下水、作物产量数据,对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分布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合GIS软件绘制不同土壤层次的盐碱化分布图,结果表明:渭北0~60cm农田土壤盐碱化主要以轻度盐土和非碱化土为主,分别占农田总面积的93.5%和95.4%,各土层盐碱量从上到下逐渐增加,40~60cm土层含盐量达2.06g/kg,含碱量达4.93g/kg。土壤含盐量和碱化度较高区域分布在临渭区、富平县和蒲城县交界区域(卤泊滩周边)及黄河、渭河、洛河交汇的大荔县部分区域(盐池洼周边),韩城市黄河沿岸区域含盐量也较高。渭北农田0~20cm土层含盐量受地下水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贡献率为43.55%,其次为空间因素和土壤因素。20~40cm土层受土壤因素影响最为显著,贡献率达44.14%,空间、地下水、管理因素次之。40~60cm土层较20~40cm土层受土壤因素影响更为显著,贡献率为68.34%,管理、空间、地下水因素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 盐碱化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长3致密砂岩沉积微相与储层非均质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邹敏 夏东领 +4 位作者 魏荷花 庞雯 薛艳梅 王静 郭秀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69,共5页
在对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地震砂体预测,对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长3油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其与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沉积微相以纵向多期叠加、平面快速变化... 在对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地震砂体预测,对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长3油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其与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沉积微相以纵向多期叠加、平面快速变化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叠加河道砂体厚度在8~23.5m之间,各单期河道砂体厚度差异较大;在工区东、西部河道规模差异大,顺河道方向河道宽窄快速变化。叠加河道砂体的物,陛、含油性非均质性强,受单期河道规模影响较大。单期厚度较大的河道砂体中下部物性、含油性整体较好,单期厚度较小的河道砂体受钙质胶结和泥砾影响,物性、含油性整体较差。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展布控制了物性冶油性分布,水下分流河道越宽,砂体规模越大,单期河道砂体越发育,物性、含油性越好,平面非均质性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多期叠加河道 致密砂岩 非均质性 长3油层组 渭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渭北地区变质花岗岩类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时代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永军 杨高学 +1 位作者 庞振甲 刘静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天水渭北地区地处祁连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形变及变质特征研究证实,尽管岩体有较强烈的变质和变形作用,但岩体内保留有清晰的原生岩浆组构,岩体与围岩有清楚的侵入关系,因而从变质地层中识别和解... 天水渭北地区地处祁连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形变及变质特征研究证实,尽管岩体有较强烈的变质和变形作用,但岩体内保留有清晰的原生岩浆组构,岩体与围岩有清楚的侵入关系,因而从变质地层中识别和解体出来众多的变质花岗岩类。主要成岩期及代表性岩类有:晚元古代为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同位素年龄为953.4~1 450 Ma;震旦纪为片理化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同位素年龄为547 Ma。识别和解体出的这些变质花岗岩类,为进一步研究祁连和北秦岭两大构造单元的岩浆事件和构造演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花岗岩 岩石学特征 地质时代 渭北地区 天水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地区苹果高产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德兰 王得祥 +1 位作者 朱首军 贾锐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5-100,共6页
根据 1996年~ 1998年陕西省淳化县泥河沟流域试验区田间试验资料研究了在小管出流灌水条件下 ,苹果耗水量与产量、质量的关系 ,根据苹果全生育期水量平衡原理 ,确定耗水量 ,并结合理论公式推算不同频率年的耗水规律 ,分析确定了最佳耗... 根据 1996年~ 1998年陕西省淳化县泥河沟流域试验区田间试验资料研究了在小管出流灌水条件下 ,苹果耗水量与产量、质量的关系 ,根据苹果全生育期水量平衡原理 ,确定耗水量 ,并结合理论公式推算不同频率年的耗水规律 ,分析确定了最佳耗水量与最佳灌溉定额 ,最后提出渭北地区苹果高产的灌溉制度 :灌水定额 330 m3 / hm2 ,灌水次数最多 8次 ,最少 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小管出流 耗水量 灌溉制度 渭北地区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地区盛果期苹果树腐烂病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马志峰 王荣花 +2 位作者 刘文国 康克功 高平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0-212,共3页
通过对陕西渭北3县区苹果树腐烂病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陕西渭北地区13a生红富士苹果树腐烂病发病株率平均达56.14%,平均单株病疤数最低1.3个;中干剪锯伤口部位与主枝基部夹角处病疤百分率合计达56.8%以上;主枝基部开张角度与基部发生腐... 通过对陕西渭北3县区苹果树腐烂病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陕西渭北地区13a生红富士苹果树腐烂病发病株率平均达56.14%,平均单株病疤数最低1.3个;中干剪锯伤口部位与主枝基部夹角处病疤百分率合计达56.8%以上;主枝基部开张角度与基部发生腐烂病率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性,此结果反应出陕西渭北地区盛果期苹果树腐烂病流行早、发病重的现实及其危害特点。增强树势、尽量减少中干剪锯伤口量、开张主枝角度、重视对剪锯伤口和主枝基部的保护等是防治腐烂病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渭北地区 盛果期 苹果树 腐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量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蔡太义 张合兵 +5 位作者 黄会娟 黄耀威 刘昌华 贾志宽 杨宝平 黄艳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28-2135,共8页
为了探明不同量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全生育期光合特性的影响机理,2007—2009年在陕西合阳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农试验站,以传统耕作为对照(CK),设置玉米秸秆覆盖量分别为4500(S1)、9000(S2)、13500kg.hm-(2S3)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各覆盖... 为了探明不同量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全生育期光合特性的影响机理,2007—2009年在陕西合阳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农试验站,以传统耕作为对照(CK),设置玉米秸秆覆盖量分别为4500(S1)、9000(S2)、13500kg.hm-(2S3)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各覆盖量处理春玉米叶片群体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在2008和2009年均表现出协同变化趋势,随覆盖量的递增,Pn、Tr、G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瞬时)、PSⅡ潜在活性(Fv/F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萃灭系数(qP)呈依次升高趋势,其中,S1和CK处理的Pn在2008—2009年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拔节期;S2和S3处理则表现为"双峰型"曲线变化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拔节期和孕穗期,且前者高于后者。S1、S2和S3处理2008年籽粒产量较CK分别显著增产7.65%、16.19%和17.84%(P<0.05)。2009年各处理籽粒产量增长趋势和2008年一致,但增幅整体低于2008年,统计分析表明,S3处理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整体优于S2,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量秸秆覆盖措施均能通过改善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光合特性,达到增产目的,但从有利于生产实际及提高经济效益来看,渭北旱塬乃至其他同类生态区(春玉米生育期降水量低于390mm)进行玉米整株秸秆覆盖时推荐选择9000kg.hm-2的覆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光合生理 春玉米 产量 渭北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地苹果园生草小气候效应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梅立新 李会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7-192,共6页
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渭北旱地苹果园生草气温、相对湿度等小气候因子进行了测定,同时以清耕果园为对照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生草调节了苹果园近地层的大气温度、增加相对湿度,调节土壤温度;在牧草的不同发育阶段上述调节作用不同,... 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渭北旱地苹果园生草气温、相对湿度等小气候因子进行了测定,同时以清耕果园为对照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生草调节了苹果园近地层的大气温度、增加相对湿度,调节土壤温度;在牧草的不同发育阶段上述调节作用不同,且调节程度与草种的种类关系密切,旱地苹果园种植白三叶调节小气候效果优于种植黑麦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行间生草 小气候 渭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中尺度对流系统组织模型及灾害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岳治国 牛生杰 梁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5-402,共8页
根据陕西渭北711型数字化雷达2000—2006年5—9月的观测资料,把335例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组织演变的模型分为3大类(单体、线状、区域型MCS)9小类(少动单体、移动单体、合并单体、拖曳层状、先导层状、平... 根据陕西渭北711型数字化雷达2000—2006年5—9月的观测资料,把335例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组织演变的模型分为3大类(单体、线状、区域型MCS)9小类(少动单体、移动单体、合并单体、拖曳层状、先导层状、平行层状、断裂线状、非嵌入区域和嵌入区域型MCS),统计了各类MCS的出现频次、日变化、生命史、水平尺度、回波移动速度等。重点结合降雹实况,分析了各类MCS的灾害差异。结果显示线状MCS的降雹概率最高,单体MCS的降雹概率最低。拖曳层状类MCS产生的灾害最为严重,少动单体MCS产生的灾害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渭北 中尺度对流系统 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地区旱地果园渗池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德兰 朱首军 +1 位作者 王得祥 余发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77-80,共4页
采用黏土护底的渗池补水方式 ,于 1997年在渭北旱塬旱地果园果树不同生育阶段 ,进行了部分根系灌水试验 ,在对土壤含水量、果树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测定的基础上 ,提出了特定年份渭北地区旱地果园适宜灌水方式及有限灌溉制度 ;灌水定额 1... 采用黏土护底的渗池补水方式 ,于 1997年在渭北旱塬旱地果园果树不同生育阶段 ,进行了部分根系灌水试验 ,在对土壤含水量、果树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测定的基础上 ,提出了特定年份渭北地区旱地果园适宜灌水方式及有限灌溉制度 ;灌水定额 10 5 m3/ hm2 ,灌水次数视不同频率年 1~ 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池 渭北地区 节水灌溉 果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矿区厚黄土层采动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汤伏全 原涛 汪桂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8,共6页
渭北矿区黄土层覆盖厚度占开采深度的30%~70%,采煤沉陷规律具有特殊性。以渭北矿区大佛寺煤矿首采工作面开采为实例,利用FLAC软件分析了基岩开采沉陷引起的黄土层附加应力与变形的基本特征。数值模拟表明,采动黄土层中的附加竖向应力... 渭北矿区黄土层覆盖厚度占开采深度的30%~70%,采煤沉陷规律具有特殊性。以渭北矿区大佛寺煤矿首采工作面开采为实例,利用FLAC软件分析了基岩开采沉陷引起的黄土层附加应力与变形的基本特征。数值模拟表明,采动黄土层中的附加竖向应力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地表附近水平向附加应力相对增量远大于竖直方向,地表变形由水平向附加应力所主导,在采空区上方产生体积压缩,在煤柱上方产生体积膨胀,地表土体单元的体积变形与水平变形及竖向变形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本文揭示了采动黄土层变形的特殊机理,为建立厚黄土层矿区开采沉陷变形预计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矿区 厚黄土层 开采沉陷 数值模拟 体积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原农业开发中几个重要经济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慧娥 王云峰 王雅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分析渭北旱原农业综合开发的现状与成就,对渭北“九五”开发中提出的“2111”工程经济指标进行了论证,旨在提高旱地农业开发的成效。
关键词 农业开发 渭北地区 经济指标 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地区烤烟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虎 廖允成 朱建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66,共7页
【目的】研究氮(N)、磷(P2O5)、钾(K2O)肥配施对烤烟产量的影响,确立合理的施肥配比方案,以提高烤烟产量。【方法】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回归设计进行烤烟施肥田间试验,建立以N、P2O5、K2O施肥量水平为变量因子、烤烟产量为目标函... 【目的】研究氮(N)、磷(P2O5)、钾(K2O)肥配施对烤烟产量的影响,确立合理的施肥配比方案,以提高烤烟产量。【方法】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回归设计进行烤烟施肥田间试验,建立以N、P2O5、K2O施肥量水平为变量因子、烤烟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通过计算机对所建立的氮、磷、钾肥与烤烟产量的回归模型进行优化。【结果】在低肥水平下,单施K2O的烤烟产量高于单施N和P2O5,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单施P2O5对烤烟产量增产幅度逐渐大于单施N和K2O;因子互作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氮肥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烤烟产量的增加,而在高P2O5、K2O水平下,烤烟仍然维持较高的产量;对所建立的N、P2O5、K2O与烤烟产量的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得出烤烟高产施肥方案。【结论】氮、磷、钾肥对烤烟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施肥量为N 50.55~62.27kg/hm2,P2O594.13~106.81kg/hm2,K2O 197.64~209.23kg/hm2时,烤烟产量可达2 800kg/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地区 烤烟 氮磷钾肥配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