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6,3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杂和点缺陷调控MoS_(2)/ZnO异质结光解水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
作者 温俊青 王嘉辉 张建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4,共12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C,Pd元素掺杂及点缺陷MoS_(2)/ZnO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及光催化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本征MoS_(2)/ZnO异质结具有0.66 eV的直接带隙,带边位置呈现Ⅱ型能带排列.掺杂和缺陷可以有效减小MoS_(2)/ZnO异质...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C,Pd元素掺杂及点缺陷MoS_(2)/ZnO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及光催化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本征MoS_(2)/ZnO异质结具有0.66 eV的直接带隙,带边位置呈现Ⅱ型能带排列.掺杂和缺陷可以有效减小MoS_(2)/ZnO异质结的带隙,Pd@Zn为磁性半导体,V_(Mo)和V_(Zn)体系具有磁性半金属特性.掺杂和缺陷使MoS_(2)/ZnO异质结禁带之中出现杂质能级,有利于电子跃迁,吸收范围扩展至红外波段,在可见光范围(500~760 nm)内的光吸收系数提高.本征、掺杂与缺陷MoS_(2)/ZnO异质结体系界面处均存在由ZnO层指向MoS_(2)层的内建电场,促使本征MoS_(2)/ZnO异质结,C@S_(2),Pd@Zn,V_(S1),V_(S2)和V_(O)体系形成直接Z型异质结,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异质结的带边电位跨过pH=0和7时的氧化还原电位,表明这些异质结可以在强酸溶液与中性溶液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且载流子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研究结果为基于MoS_(2)/ZnO异质结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Zno异质结 掺杂缺陷 电子结构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步烧结改善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性能研究
2
作者 周利斌 刘远 +3 位作者 陈红霖 苟晨源 曹文斌 刘建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162,共8页
采用两步烧结法制备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通过单一变量法控制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T_(1)、T_(2)和保温时间t_(1)、t_(2)来改善压敏陶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晶粒尺寸d随着T_(1)的增大而增大,漏电流密度J_L随着T_(2)的增大而减小;t... 采用两步烧结法制备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通过单一变量法控制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T_(1)、T_(2)和保温时间t_(1)、t_(2)来改善压敏陶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晶粒尺寸d随着T_(1)的增大而增大,漏电流密度J_L随着T_(2)的增大而减小;t_(1)增大会使压敏陶瓷本征缺陷锌间隙和氧空位的数量增大,t_(2)时间过长会抑制锌间隙的生成;所有样品在低频时的损耗比高频时小很多;样品的击穿场强E_(1mA)与d的变化规律相反;非线性系数α与漏电流密度J_L的变化规律相反.当T_(1)为950℃,t_(1)达到30min,T_(2)为925℃,t_(2)达到45 min时,α为最大值67.91,J_L为最小值0.48μA/cm^(2),E_(1mA)为最大值477.32 V/mm.本研究对提升ZnO压敏陶瓷性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 两步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NOX2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脑卒中后脑损伤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何小群 罗春花 +1 位作者 黄灵 肖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0-654,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脑卒中(IS)后脑损伤的保护机制及其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极化的调控机制。方法:以低、高剂量RES进行干预,并以NOX2特异性激动剂四溴肉桂酸(TBCA)做功能挽救;构建氧糖剥夺/...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脑卒中(IS)后脑损伤的保护机制及其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极化的调控机制。方法:以低、高剂量RES进行干预,并以NOX2特异性激动剂四溴肉桂酸(TBCA)做功能挽救;构建氧糖剥夺/复氧(OGD/R)PC12和LMAI Bio细胞模型,TUNEL检测PC12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LMAI Bio细胞极化。Western blot检测PC12、LMAI Bio细胞NOX2、NF-κB、TNF-α、IL-1β、IL-10、TGF-β表达。结果:RES能明显抑制OGD/R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调控LMAI Bio细胞向M2型极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ES能明显下调OGD/R细胞NOX2、NF-κB、TNF-α和IL-1β表达,上调IL-10和TGF-β表达,TBCA能部分逆转RES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RES能抑制IS后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其调控NOX2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脑卒中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 小胶质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的异质结构构建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4
作者 赵丽 董婷 +1 位作者 杨文龙 陈其虎 《辽宁化工》 2025年第1期6-9,共4页
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各类污染物急剧增加,低成本、高效降解污染物成了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光催化技术是处理水污染的最佳手段之一,SnO_(2)因廉价、无毒、稳定、耐酸碱等特点备受瞩目,但由于其带隙较宽应用受限。相关研究表明SnO_(2)的异... 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各类污染物急剧增加,低成本、高效降解污染物成了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光催化技术是处理水污染的最佳手段之一,SnO_(2)因廉价、无毒、稳定、耐酸碱等特点备受瞩目,但由于其带隙较宽应用受限。相关研究表明SnO_(2)的异质结构复合材料表现出很好的协同效应。本论文对SnO_(2)的异质结构的构建、使用现状、应用进展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 异质结构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素通过调节TGF-β1/Smad2及Nrf2/NOX4通路改善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
5
作者 李慧 胡恒钊 +4 位作者 俞婷婷 胡慧娴 王佳乐 吴晶 郝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探究白花丹素(plumbagi,PL)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性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博来霉素组(bleomycin,BLM)、PL低剂量组(1 mg/kg)、PL高剂量组(2 m... 目的:探究白花丹素(plumbagi,PL)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性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博来霉素组(bleomycin,BLM)、PL低剂量组(1 mg/kg)、PL高剂量组(2 mg/kg)。采用气管内注射BLM(3 mg/kg)复制小鼠PF模型,腹腔注射PL(1或2 mg/kg)3周,处死动物。HE与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检测小鼠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活性或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肺组织中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related factor 2,Nrf2)和NADPH氧化酶4(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4,NOX4)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I型胶原(collagen Ⅰ,Col Ⅰ)、Ⅲ型胶原(collagen Ⅲ,Col Ⅲ)、IL-6、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p-Smad2、Nrf2和NOX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BLM组相比,PL治疗可减轻小鼠肺间质损伤及细胞外基质沉积,降低HYP含量(P<0.01,P<0.05),降低α-SMA、Col Ⅰ和Col Ⅲ的蛋白表达(P<0.01,P<0.05),减少IL-6的分泌(P<0.01),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SOD和GSH的活性,减少MDA含量,P<0.01,P<0.05),显著下调TGF-β_(1)、p-Smad2和NOX4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P<0.01,P<0.05),上调Nrf2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P<0.01,P<0.05)。结论:PL可能通过调节TGF-β_(1)/Smad2及Nrf2/NOX4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与胶原沉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PF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素 肺纤维化 TGF-β1/Smad2信号通路 Nrf2/noX4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J2通过激活Notch1途径改善慢性间歇性低氧后心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贺丹娜 赵瑞平 +2 位作者 李帷 杨扬 卢耀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15-222,共8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CYP2J2)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模型大鼠心血管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YP2J2组、CIH组、CIH+CYP2J2组、CIH+CYP2J2+DAPT组,每组10只。CIH组、CIH+CYP2J2组及CIH+CYP2J2+...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CYP2J2)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模型大鼠心血管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YP2J2组、CIH组、CIH+CYP2J2组、CIH+CYP2J2+DAPT组,每组10只。CIH组、CIH+CYP2J2组及CIH+CYP2J2+DAPT组大鼠均构建CIH模型;造模成功后,CYP2J2组、CIH+CYP2J2组、CIH+CYP2J2+DAPT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携带CYP2J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CIH+CYP2J2+DAPT组再通过腹腔注射DAPT。2周后,采用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测定各组大鼠左室缩短分数(FS)、射血分数(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及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末端DNA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生化指标检测试剂盒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Notch受体1(Notch1)信号途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IH组比较,CIH+CYP2J2组大鼠FS和NO水平升高,LVESV、LVEDV及CK-MB、cTnI、ET-1水平均降低,主动脉结构基本清晰,细胞肿大、脱落及血管壁增厚等现象均有所改善,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肿大等现象减轻,心肌组织TUNEL阳性细胞比例减少,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Notch1和Hes1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H+CYP2J2组比较,CIH+CYP2J2+DAPT组大鼠FS和NO水平降低,LVESV、LVEDV及CK-MB、cTnI、ET-1水平均升高,主动脉组织及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现象显著,心肌组织TUNEL阳性细胞比例增加,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Notch1和Hes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J2可改善CIH大鼠心血管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并抑制氧化应激水平,该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1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性低氧 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 心血管损伤 心肌细胞凋亡 notch受体1途径 大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F2A通过Notch1/Hes1途径增强肝癌细胞对5-FU的化疗耐药性
7
作者 吴颀 金冶 +3 位作者 陈智 孙明泽 徐嘉泽 郑宇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 探究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A(kinesin family member 2A,KIF2A)对肝癌细胞5-FU耐药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递增联合大剂量间断冲击的方法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对5-FU耐药,以构建耐药株BEL7402/5-FU。采用慢病毒技术构建K... 目的 探究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A(kinesin family member 2A,KIF2A)对肝癌细胞5-FU耐药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递增联合大剂量间断冲击的方法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对5-FU耐药,以构建耐药株BEL7402/5-FU。采用慢病毒技术构建KIF2A沉默的BEL7402/5-FU细胞。用Notch1/Hes1信号通路激动剂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对KIF2A沉默的BEL7402/5-FU细胞进行干预。用CCK-8实验、蛋白印迹法、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KIF2A、cleaved-caspase-3、Notch1和Hes1的蛋白表达。结果 BEL7402/5-FU细胞具有强5-FU耐药性,其IC_(50)为344.2μmol/L,是BEL7402细胞的92倍(IC_(50)=3.730μmol/L)。与BEL7402细胞比较,BEL7402/5-FU细胞中KIF2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01);与si-NC组比较,si-KIF2A组BEL7402/5-FU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01)、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01),另外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01);与si-NC+5-FU组比较,si-KIF2A+5-FU组BEL7402/5-FU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01)、凋亡率显著增加(P<0.001);与si-KIF2A+5-FU组比较,si-KIF2A+5-FU+VPA组BEL7402/5-FU细胞活性明显提高(P<0.001)、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01)。结论 KIF2A的沉默通过抑制Notch1/Hes1信号通路活性减弱BEL7402/5-FU细胞对5-FU的化疗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F2A 肝癌 化疗耐药性 notch1/He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d金属掺杂MoS_(2)改善对NO_(2)传感性能的机理研究
8
作者 潘一翠 罗磊 +4 位作者 高鑫 付岳 牟芷瑶 朱洪强 冯庆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二硫化钼(MoS_(2))是一种热门的气体传感器材料.针对MoS_(2)与气体分子之间的弱相互作用问题,掺杂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对二氧化氮(NO_(2))分子在4d金属掺杂后的MoS_... 二硫化钼(MoS_(2))是一种热门的气体传感器材料.针对MoS_(2)与气体分子之间的弱相互作用问题,掺杂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对二氧化氮(NO_(2))分子在4d金属掺杂后的MoS_(2)表面上吸附的微观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d过渡金属元素掺杂有利于提高MoS_(2)吸附NO_(2)后的稳定性,且掺杂改变了材料表面的还原性,改善了其传感性能.掺入4d金属原子的材料禁带宽度显著减小,并且在费米能级附近形成了新的杂质峰,这大大提升了它的导电性.且掺杂原子的4d与5s轨道电子之间的协同作用会提升气体分子与材料之间的传感特性,这表明4d金属原子掺入MoS_(2)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NO_(2)传感器材料.本文的工作有助于寻求合适的化学掺杂的方法来提高MoS_(2)基气体传感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 no_(2) 吸附 掺杂 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人掌状SnO_(2)/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NO_(2)的高灵敏快速检测
9
作者 南宁 王宇鹤 +2 位作者 于灵敏 李春 刘晓芬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了解决纯SnO_(2)基气体传感器对NO_(2)灵敏度低、响应时间长的难题,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仙人掌状SnO_(2)/ZnO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对SnO_(2)/ZnO复合材料结构形貌与气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热反应温度180℃、时间6 h... 为了解决纯SnO_(2)基气体传感器对NO_(2)灵敏度低、响应时间长的难题,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仙人掌状SnO_(2)/ZnO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对SnO_(2)/ZnO复合材料结构形貌与气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热反应温度180℃、时间6 h,煅烧温度500℃,时间3 h的条件下,SnO_(2)/ZnO配比为35∶1时制得仙人掌状SnO_(2)/ZnO纳米复合材料。NO_(2)气敏特性结果显示,在工作温度300℃条件下,其对10 ppm NO_(2)的响应值可达587.503,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5 s和39 s,较纯SnO_(2)响应值提升了3.2倍,响应时间缩短了3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Zno复合材料 气敏传感器 no_(2) Sno_(2)纳米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二聚体和氮共掺杂石墨烯(Gra)M_(2)N_(6)-Gra(M=Cr-Cu)的NO_(2)吸附特性理论研究
10
作者 张展博 余娇 +5 位作者 魏亚茹 张轩 靳鑫 张子音 杨保成 张雷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2,共8页
NO_(2)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设计和开发高效的气敏传感器对NO_(2)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不同过渡金属原子形成的金属二聚体和氮共掺杂石墨烯(Gra)M_(2)N_(6)-Gra(M=Cr-Cu)... NO_(2)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设计和开发高效的气敏传感器对NO_(2)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不同过渡金属原子形成的金属二聚体和氮共掺杂石墨烯(Gra)M_(2)N_(6)-Gra(M=Cr-Cu)的NO_(2)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O_(2)分子与M_(2)N_(6)-Gra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化学吸附作用.其中,Ni_(2)N_(6)-Gra和Cu_(2)N_(6)-Gra体系具备较为适中的恢复时间(分别约为5秒和14分钟),这意味着这两个体系是开发新型NO_(2)气敏材料的潜在候选者.其它体系(M_(2)N_(6)-Gra,M=Cr-Co)强的吸附作用导致恢复时间过长,从而使得它们不适合作为NO_(2)气敏材料.这一研究不仅有望为设计和开发性能优异的新型NO_(2)气敏材料提供有益理论指导,还将有益于人们深入认识M_(2)N_(6)-Gra材料的NO_(2)电催化合成NO或NH 3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2)N_(6)-Gra no_(2)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的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制备及磁光性能
11
作者 王丽 李娜 朱忠丽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Pr_(6)O_(11),Ho_(2)O_(3),Dy_(2)O_(3))的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研究了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对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的结构、物...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Pr_(6)O_(11),Ho_(2)O_(3),Dy_(2)O_(3))的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研究了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对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的结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磁光性质的影响。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后,玻璃的密度、折射率和Verdet常数均有所增加。随着入射光波长和温度的增加,玻璃的Verdet常数的绝对值逐渐降低。在温度为298.15 K、入射光波长633 nm的条件下,当Tb_(2)O_(3)和Ho_(2)O_(3)的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40%和1%时,玻璃的Verdet常数达到-156.45 rad(/T·m),高于商用的Tb_(3)Ga5O_(12)晶体(-134 rad(/T·m));温度为298.15 K和入射光波长为515 nm时,玻璃的Verdet常数达到-189.80 rad(/T·m),这表明其在光电功能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_(2)O_(3)-B_(2)O_(3)-Zno-TiO_(2)玻璃 Tb^(3+)掺杂 Verdet常数 磁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3)Ni_(1/3)Mn_(2/3)O_(2)材料的制备及痕量ZnO包覆改性研究
12
作者 倪峻泽 尤樱樱 +3 位作者 蔡盈盈 熊千卉 陈馨语 张汉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99,105,共5页
P2型层状正极材料Na_(2/3)Ni_(1/3)Mn_(2/3)O_(2)具有成本较低、工作电压较高等优点,是目前钠离子电池代替铅酸电池最有希望的正极材料,但其较差的循环保持率,制约了它的实际应用与发展。采用痕量ZnO包覆对P2型层状正极材料Na_(2/3)Ni_(... P2型层状正极材料Na_(2/3)Ni_(1/3)Mn_(2/3)O_(2)具有成本较低、工作电压较高等优点,是目前钠离子电池代替铅酸电池最有希望的正极材料,但其较差的循环保持率,制约了它的实际应用与发展。采用痕量ZnO包覆对P2型层状正极材料Na_(2/3)Ni_(1/3)Mn_(2/3)O_(2)(NNMO)进行痕量包覆改性。结果表明:在2.0~4.3V、2.0C的充放电条件下,NNMO和0.5 ZnO@NNMO的首圈放电比容量分别为84mAh/g、101mAh/g,100圈后NNMO保持率仅为68%,而经过ZnO改性的0.5 ZnO@NNMO保持率高达94%。与空白样品相比,0.5 ZnO@NNMO电化学性能更好,可逆性更强。这是因为即使是痕量的ZnO包覆亦能与基体材料协同作用提升材料的离子导电性。可见,痕量ZnO包覆对提升钠电池层状正极材料的实际应用性有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层状正极材料 痕量包覆 Zno Na_(2/3)Ni_(1/3)Mn_(2/3)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状ZnO二级纳米阵列结构的合成及其SO 2气敏特性研究
13
作者 曹磊 李森林 +2 位作者 张传涛 南宁 于灵敏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为了提高ZnO纳米阵列薄膜材料对SO_(2)气体的气敏特性,并进一步探讨薄膜材料表面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化学溶液法在Ag-pd叉指电极基底上原位定向生长了玉米状ZnO二级纳米阵列薄膜材料。表征结果显示,在ZnO纳米棒阵列表面形成... 为了提高ZnO纳米阵列薄膜材料对SO_(2)气体的气敏特性,并进一步探讨薄膜材料表面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化学溶液法在Ag-pd叉指电极基底上原位定向生长了玉米状ZnO二级纳米阵列薄膜材料。表征结果显示,在ZnO纳米棒阵列表面形成了丰富的玉米颗粒状的二级纳米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晶度且富含氧空位。SO_(2)气敏特性结果显示,在最佳工作温度200℃,该结构对10 ppm SO_(2)的气敏响应值高达9.2,是一级纳米棒阵列性能的5.7倍。响应恢复时间缩短了6 s~64 s。因此,基于玉米状ZnO二级纳米阵列结构的传感器具有巨大的SO_(2)检测潜力,有望成为一种高性能SO_(2)气敏传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状 二级结构 纳米阵列 SO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掺杂的高非线性和低漏流SnO_(2)基压敏电阻材料
14
作者 孙斐 赵洪峰 缪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4,共4页
本工作通过在SnO_(2)-Co_(3)O_(4)-Cr_(2)O_(3)-Ta_(2)O_(5)体系中引入Gd,制备了兼具高非线性系数和低泄漏电流的SnO_(2)压敏陶瓷材料。结果表明:Gd的掺杂能够促进晶粒生长,降低样品气孔率,并在掺杂量为0.25%(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摩尔分数... 本工作通过在SnO_(2)-Co_(3)O_(4)-Cr_(2)O_(3)-Ta_(2)O_(5)体系中引入Gd,制备了兼具高非线性系数和低泄漏电流的SnO_(2)压敏陶瓷材料。结果表明:Gd的掺杂能够促进晶粒生长,降低样品气孔率,并在掺杂量为0.25%(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摩尔分数)时获得了最佳的电气性能,非线性系数达到55,泄漏电流低至7.74 mA/cm^(2),同时电压梯度高达568 V/mm,在50 Hz频率下介电常数高达213,显示出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但过饱和的掺杂会恶化压敏陶瓷的电气性能。本工作将非线性系数的变化归因于晶界势垒的提升,认为泄漏电流减小是晶界电阻升高,电子迁移率下降导致的,并从点缺陷的角度分析了晶界势垒升高的原因,系统地阐述了Gd的掺杂对SnO_(2)压敏电阻陶瓷电气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压敏电阻 非线性 泄漏电流 晶界电阻 势垒 点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S_(2)/ZnO范德华异质结光催化水分解第一性原理研究
15
作者 李家豪 黄欣 杨志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6,共6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SiS_(2)/ZnO范德华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结果表明,SiS_(2)/ZnO异质结是带隙值为1.32 eV的半导体材料,表现出交错排列的能带结构.在异质结界面处,形成了从ZnO指向SiS_(2)的内置电场,该内置电场的存在...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SiS_(2)/ZnO范德华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结果表明,SiS_(2)/ZnO异质结是带隙值为1.32 eV的半导体材料,表现出交错排列的能带结构.在异质结界面处,形成了从ZnO指向SiS_(2)的内置电场,该内置电场的存在使得SiS_(2)/ZnO异质结中形成了特殊的“Z-型”载流子迁移模式,有利于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同时增强了载流子的氧化还原能力.异质结构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且带边位置跨越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与单层材料相比,SiS_(2)/ZnO异质结光吸收谱出现红移现象,表现出更宽的光吸收范围(从可见光到紫外光)及更强的光吸收强度(达到10~5 cm^(-1)量级).另外,通过施加双轴应变,可以有效调控SiS_(2)/ZnO异质结的带隙值.以上结果表明SiS_(2)/ZnO异质结有潜力成为新型光催化剂用于全解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_(2)/Zno Z-型范德华异质结 光催化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导电网络结构的C-SnO_(2)/MWCNTs复合材料用于锂浆料电池
16
作者 杨博文 王瑞 +2 位作者 辛本舰 刘丽丽 牛志强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6,共9页
锂浆料电池(LSSFBs)具有应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统的潜力。然而,LSSFBs的电化学性能受限于活性材料本征导电性差以及活性材料与导电添加剂之间的不稳定接触。本文设计了碳包覆的二氧化锡/多壁碳纳米管(C-SnO_(2)/MWCNTs)复合材料作为LSSFBs... 锂浆料电池(LSSFBs)具有应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统的潜力。然而,LSSFBs的电化学性能受限于活性材料本征导电性差以及活性材料与导电添加剂之间的不稳定接触。本文设计了碳包覆的二氧化锡/多壁碳纳米管(C-SnO_(2)/MWCNTs)复合材料作为LSSFBs负极材料。在该复合材料中,SnO_(2)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MWCNTs)表面,同时SnO_(2)颗粒外表进行碳包覆。纳米尺寸赋予SnO_(2)更多反应活性位点。此外,碳纳米管和碳包覆层共同构建稳定的导电网络。这种导电网络有效改善SnO_(2)的电子转移动力学,并抑制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从而提高倍率和循环性能。此外,MWCNTs增强浆料电极的悬浮稳定性。这些优势赋予LSSFBs良好的倍率和循环性能。这项工作为优化LSSFBs的浆料电极提供了一种具有前景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料电池 纳米尺寸Sno_(2) 碳纳米管 碳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活性可控CoV_(2)O_(6)/MoS_(2-x)Se_(x)异质结结构的合成及其室温下ppb级NO_(2)的气体检测
17
作者 杨蓉蓉 高淳晓 +2 位作者 张传涛 于灵敏 阴明利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
为了实现单金属氧化物在室温下对目标气体的检测,本文采用简单的湿化学方法通过调节生长时间合成了催化活性可控的一维双金属氧化物CoV_(2)O_(6)纳米棒材料,实现了近室温40℃下对NO_(2)气体的检测。为了进一步实现在室温下对低浓度NO_(2... 为了实现单金属氧化物在室温下对目标气体的检测,本文采用简单的湿化学方法通过调节生长时间合成了催化活性可控的一维双金属氧化物CoV_(2)O_(6)纳米棒材料,实现了近室温40℃下对NO_(2)气体的检测。为了进一步实现在室温下对低浓度NO_(2)气体的检测,利用p型MoS_(2-x)Se_(x)纳米材料对n型CoV_(2)O_(6)纳米棒进行修饰。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最佳的CoV_(2)O_(6)/MoS_(2-x)Se_(x)异质结结构对1 ppm NO_(2)的响应可达到7.5%,对NO_(2)气体的理论检测限可低至200 p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_(2)O_(6) MoS_(2-x)Se_(x) 异质结结构 室温 no_(2)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构筑SnO_(2)/rGO复合材料及其UV光的敏感特性
18
作者 崔乐 王博林 +2 位作者 李春 南宁 于灵敏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使得纯SnO_(2)对UV光的敏感性较弱。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法成功制备了SnO_(2)/rGO复合材料,并采用悬涂工艺将SnO_(2)/rGO浆料涂覆到叉指电极上,制成厚膜型光敏传感器器件,通过SEM、XRD和Raman分析了样品的... 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使得纯SnO_(2)对UV光的敏感性较弱。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法成功制备了SnO_(2)/rGO复合材料,并采用悬涂工艺将SnO_(2)/rGO浆料涂覆到叉指电极上,制成厚膜型光敏传感器器件,通过SEM、XRD和Raman分析了样品的形貌、物相及缺陷类型,并研究其对紫外(UV)光的敏感特性。结果表明:rGO较为均匀地分布在SnO_(2)颗粒之间,有效抑制了SnO_(2)纳米颗粒的团聚,同时SnO_(2)/rGO复合材料中的空位缺陷增多。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或UV光强度的降低,其响应值均减小。较纯SnO_(2),SnO_(2)/rGO复合纳米材料对UV光的响应值提高了153.39%,响应时间由51 s缩短至28 s。SnO_(2)/rGO复合材料对UV光响应的增强是基于样品中空位缺陷浓度的增大以及rGO对SnO_(2)能级的改变和提供的载流子传输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rGO复合材料 微波辅助法 光敏性能 UV光 响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_(2)O_(3)立方体的制备及其对NO_(2)的气体传感性能
19
作者 平妍 刘航嘉 +5 位作者 金成星 马馨 隋崴崴 付权涛 杨明睿 隋丽丽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采用简单的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In_(2)O_(3)立方体,并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 采用简单的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In_(2)O_(3)立方体,并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XPS)和N2吸附-脱附技术对该In_(2)O_(3)立方体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制备的In_(2)O_(3)立方体尺寸范围在1~5μm。将In_(2)O_(3)立方体制成传感器,测试其对甲苯、丙酮、氯苯、苯、乙醇、二甲苯、甲醇、异丙醇和二氧化氮(NO_(2))气体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工作温度92℃时,In_(2)O_(3)传感器对NO_(2)有良好的气体选择性及灵敏度,对10×10^(-6) NO_(2)气体的响应值为187.7,最低检出限为0.6×10^(-6)。基于In_(2)O_(3)立方体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抗湿性,有望实现在实际的复杂环境中对痕量NO_(2)气体的低温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_(2)O_(3)立方体 溶剂热法 二氧化氮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S_(2)/MoO_(2)异质结构的高性能NO_(2)室温气体传感器
20
作者 陈雷庆 罗雅孜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4-258,312,共6页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因工作温度过高,在室温检测方面受到阻碍。近年来,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因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室温检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MoS_(2)作为TMD中的一种,因高比表面积、高电子迁移率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因工作温度过高,在室温检测方面受到阻碍。近年来,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因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室温检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MoS_(2)作为TMD中的一种,因高比表面积、高电子迁移率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但本征MoS_(2)气体传感器响应较低。利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及后续在不同氩气和氧气混合气氛中高温退火处理合成了MoS_(2)/MoO_(2)异质结构,并制备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持续通入10 cm3/min氩气的传感器(M-10)对体积分数50×10^(-6)NO_(2)的响应从纯MoS_(2)传感器的1.72提升至19.69。与已有的MoS_(2)基气体传感器相比,该合成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进行室温检测和灵敏度高的优势,为室温下检测NO_(2)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MoS_(2)/MoO_(2)异质结构 室温 气体响应 n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