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王士禛的阅读思想解析
1
作者 李晓静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5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作为有清一代文化巨匠,王士禛与阅读相伴一生,形成了丰富的阅读思想。依据《池北偶谈》《渔洋诗问》《带经堂集》等王士禛著述记载,结合《渔洋读书记》《清史稿》等与王士禛有关资料,分析其阅读价值,重点从四个方面阐述其阅读方法,并论... 作为有清一代文化巨匠,王士禛与阅读相伴一生,形成了丰富的阅读思想。依据《池北偶谈》《渔洋诗问》《带经堂集》等王士禛著述记载,结合《渔洋读书记》《清史稿》等与王士禛有关资料,分析其阅读价值,重点从四个方面阐述其阅读方法,并论述阅读对创作、从政、生活与家庭的影响,以期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把握中国传统阅读思想的特质,为现代阅读提供一种视角参照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阅读思想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渔洋对前人理论的接受与其知识素养构成
2
作者 洪树华 《长江学术》 2025年第2期56-67,共12页
王渔洋是清代前期重要的诗论家和诗人。他的诗论体现在他的诗话著作《渔洋诗话》,也散见于他的笔记及杂著之中。长期以来,关于王渔洋诗论的研究,学术界主要关注“神韵说”,大多分析“神韵说”的特点及其美学蕴涵,而王渔洋对前人诗文理... 王渔洋是清代前期重要的诗论家和诗人。他的诗论体现在他的诗话著作《渔洋诗话》,也散见于他的笔记及杂著之中。长期以来,关于王渔洋诗论的研究,学术界主要关注“神韵说”,大多分析“神韵说”的特点及其美学蕴涵,而王渔洋对前人诗文理论的接受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考察王渔洋对前人诗文理论的接受,进而透视其文化知识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祯 《渔洋诗话》 《带经堂诗话》 诗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王士祯“神韵说”在韩国诗话的传播及影响
3
作者 金华 许儒耘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49-54,共6页
王士祯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他的“神韵”诗学在18世纪下半叶流入韩国文坛,受到以李德懋为首的北学派诗人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韩国诗话中的“神韵说”与王士祯的“神韵说”有所不同,体现其对待中国文化并非一味吸收,而是... 王士祯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他的“神韵”诗学在18世纪下半叶流入韩国文坛,受到以李德懋为首的北学派诗人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韩国诗话中的“神韵说”与王士祯的“神韵说”有所不同,体现其对待中国文化并非一味吸收,而是对其进行符合自身文化背景的转化,并且给予客观的评价。“神韵说”还影响部分韩国文人的诗歌风格,成为一种新型的诗歌评判标准,在纠正“尊唐反宋”文坛倾向的同时,也形成韩国汉诗文坛上的新型诗歌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诗话 王士祯 神韵说 北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的“声调谱”:王士禛七古声韵探微
4
作者 黄金灿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2-91,共10页
王渔洋作为清代古诗声调学的核心人物,却既无“声调论”专书,又未精心编制“声调谱”。考察渔洋在古体诗创作实践中对声调的组织安排,发掘其古体诗文本特别是七古文本背后隐藏的“声调谱”,有助于确证其在古诗声调学中的地位。三平调是... 王渔洋作为清代古诗声调学的核心人物,却既无“声调论”专书,又未精心编制“声调谱”。考察渔洋在古体诗创作实践中对声调的组织安排,发掘其古体诗文本特别是七古文本背后隐藏的“声调谱”,有助于确证其在古诗声调学中的地位。三平调是渔洋七古最典型的句调格式,此外渔洋七古还综合运用多种句调格式,体现了极强的多样性。韵作为古诗声调的重要表达形式与古诗声调系统的关键要素,在渔洋七古中也得到巧妙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古诗声调论 声调谱 七古 三平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士禛神韵说的词学渊源
5
作者 刘深 楼天盛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44-51,共8页
王士禛神韵说自有其词学渊源。就填词实践而言,通过前期与后期词学实践的对比,发现王士禛的词学创作正是在早期神韵宗尚和趣味的不断肯定下实现的,且其词学实践与早期的神韵诗论“典、远、谐、则”的要求呈现出一致性。考其词论构建,其... 王士禛神韵说自有其词学渊源。就填词实践而言,通过前期与后期词学实践的对比,发现王士禛的词学创作正是在早期神韵宗尚和趣味的不断肯定下实现的,且其词学实践与早期的神韵诗论“典、远、谐、则”的要求呈现出一致性。考其词论构建,其词学理论著作《花草蒙拾》上承早期的神韵宗尚,又不断建构完善,呈现出早期神韵宗尚从“言”“象”向“意”的转变。从转型需求来看,王士禛神韵说的词学渊源,是在基于词体独特地位及诗词交互的认识下,受家学传统、社会风气、文学群体等因素影响,企图于实践中探寻出文学创作与政治环境之间的平衡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词学 神韵说 《花草蒙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世贞《苏长公外纪》版本源流考
6
作者 胡文文 丁延峰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第6期85-91,共7页
《苏长公外纪》是王世贞编纂的关于苏轼事迹的资料汇编,涵盖其文谈、诗话、行状等,其中所载史料对研究苏轼具有重要价值,且对《百斛明珠》《玉局文》等亡佚之书起到辑佚作用,又能够厘正四库本《说郛》、乾隆三十七年(1772)本《蛩溪诗话... 《苏长公外纪》是王世贞编纂的关于苏轼事迹的资料汇编,涵盖其文谈、诗话、行状等,其中所载史料对研究苏轼具有重要价值,且对《百斛明珠》《玉局文》等亡佚之书起到辑佚作用,又能够厘正四库本《说郛》、乾隆三十七年(1772)本《蛩溪诗话》之异文,校勘价值亦不容忽视。万历九年(1581),王世贞曾期望徐孟孺刊梓,实际是否刻梓未可知,但确曾成书,凡十卷,今佚。后经璩之璞、汪廷讷与杨益豫等多次校刊,得广其传。现有十六卷本、十二卷本与十五卷本三个系统,十六卷本删减较多,质量不佳。万历二十三年(1595)燕石斋本为今存最早的十二卷本,由璩之璞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借得抄本,增删校勘,次年刊行。万历二十四年(1596),汪廷讷覆刻燕石斋本,更“璩之璞校定”为“汪廷讷校定”。崇祯二年(1629),陈之伸以燕石斋本为底本刊入《宋四大家外纪》中,增删调整,成十五卷,虽有正误之功,但内容删减不少。清末杨益豫以汪刻本为底本进行校刊,虽校正燕石斋本,新讹误亦有不少。总体来看,燕石斋本问世较早,且质量最佳,次为清刻本,他本又在清刻本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长公外纪》 王世贞 明刻本 清刻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忘年之雅”到“不足道也”:王世贞与李开先的交游及影响
7
作者 薛雪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8-43,93,共7页
王世贞《艺苑卮言》中论及李开先时多作批评之语,从指摘其作品的“不足道也”,再到评价其个人的“不娴度曲”,几乎主导了一直以来曲学界的主流评判,并极大影响了后世之于李开先曲学成就的评估。但梳理二人的交游过程后发现,王世贞对李... 王世贞《艺苑卮言》中论及李开先时多作批评之语,从指摘其作品的“不足道也”,再到评价其个人的“不娴度曲”,几乎主导了一直以来曲学界的主流评判,并极大影响了后世之于李开先曲学成就的评估。但梳理二人的交游过程后发现,王世贞对李开先其人其作并非一直持调侃的态度,二人的结识不仅源自王世贞的主动拜访,早年初识之时更是对其敬重有加,此番由敬重到戏谑调侃的转变,既与二人身份、地位的流转相关,又反映出南北方文人不同的曲学观念与审美标准,这有助于了解南曲渐兴的背景之下嘉靖到万历间曲学风气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开先 王世贞 交游 后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评王赵交恶与赵执信诗论及诗
8
作者 李兆禄 《山东航空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7-122,共6页
《四库全书总目》对赵执信的批评集中于王(士禛)赵交恶、执信诗论与执信诗。《总目》认为,王赵交恶缘于执信请王士禛为其《观海集》作序而士禛屡失其期,流露出明显的扬王抑赵态度。《总目》指出执信诗论所自,肯定其诗学价值及揭出士禛... 《四库全书总目》对赵执信的批评集中于王(士禛)赵交恶、执信诗论与执信诗。《总目》认为,王赵交恶缘于执信请王士禛为其《观海集》作序而士禛屡失其期,流露出明显的扬王抑赵态度。《总目》指出执信诗论所自,肯定其诗学价值及揭出士禛诗歌弊病之举,但不满其以一己之说衡绳他人诗歌。《总目》充分肯定执信诗的成就,指出执信诗属“劖刻”一路。《总目》对赵执信的批评,代表了清代的官方态度与主流观点,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赵执信 王士禛 王赵交恶 执信诗论 执信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真诗”到“真我”:七子派对复古运动的修正与完善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宏远 孟宁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166,共5页
李梦阳倡导复古运动,通过对某一历史时期文化典籍的情感认同,从而达到对"当下"文学观、价值观的否定,引导文学走出"当下",回归"历史",获得另一价值和追求。当然,他复古所追求的并不完全是文学效应,更多... 李梦阳倡导复古运动,通过对某一历史时期文化典籍的情感认同,从而达到对"当下"文学观、价值观的否定,引导文学走出"当下",回归"历史",获得另一价值和追求。当然,他复古所追求的并不完全是文学效应,更多的则是政治、思想上的诉求,即通过复"古文",掌控文学话语权,以达到复"古道"、转变社会风尚的目的。文学之于李梦阳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功能,其早年倡导复古,崇尚气节,排斥佛教,追求的是文学的现实意义和实用功能,晚年提倡"真诗在民间",注重的则是文学的艺术功能。李梦阳晚年对"复古"认识的转变尤其是关于"真诗"说的提出,为王世贞的"真我"说奠定了基础。从"真诗"到"真我"表现出七子派对复古运动的不断修正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梦阳 王世贞 七子派 复古 真诗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游·狂欢·独酌——扬州雅集的三段论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贺万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2-176,共15页
清代扬州的文人雅集,伴随着城市的兴盛衰微,在清初王士禛的红桥修禊、盛清盐商园林雅集、清末民初冶春后社的文酒诗会上表现出三个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从王士禛的纯粹文人雅好性质的集会所实现的扬州文化认同,至卢见曾全民狂欢式的千人... 清代扬州的文人雅集,伴随着城市的兴盛衰微,在清初王士禛的红桥修禊、盛清盐商园林雅集、清末民初冶春后社的文酒诗会上表现出三个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从王士禛的纯粹文人雅好性质的集会所实现的扬州文化认同,至卢见曾全民狂欢式的千人大聚会所体现的包容开放,再到冶春后社诗人的自吟自酌,不同阶段的雅集体现出清代扬州文人从曾经的气势与恢宏,转趋于对文化衰微现状的平和与无奈。而这些变化使得扬州雅集具有了一种标本价值:雅集与扬州盐商经济,雅集的举办者、参与者、赞助者、南来北往的宾客以及他们与这座"帝国的城市"息息相关的运命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清代扬州 雅集 虹桥修禊 王士禛 卢见曾 冶春后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息庵居士”与《艳异编》编者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建平 徐美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3,共6页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艳异编》的编者为谁,一般认为是王世贞,然尚缺临门一脚。《艳异编小引》的作者"息庵居士"是谁?也尚无定论。本篇据新发现的范守己写给王世贞的信《与王元美先生》中,言买到王世贞《艳异编》,并连同王世...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艳异编》的编者为谁,一般认为是王世贞,然尚缺临门一脚。《艳异编小引》的作者"息庵居士"是谁?也尚无定论。本篇据新发现的范守己写给王世贞的信《与王元美先生》中,言买到王世贞《艳异编》,并连同王世贞的《四部稿》《尺牍清裁》同予赞赏;而王世贞将《艳异编》寄送朋友徐子玉,并告戒其保密"毋多作业";与王世贞同时代人骆问礼《藏弆集》记载王世贞将《艳异编》送人,又赎回。三个材料可证实《艳异编》的编者为王世贞。据《艳异编小引》文字分析而知,其作者与《艳异编》编者为同一人。《艳异编》编者为王世贞,《小引》的作者"息庵居士"也只能是王世贞。"息庵居士"疑为王世贞之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艳异编 息庵居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诗学研究”主持人语:海内论诗有正宗 姬传身在最高峰--姚鼐诗学品格与渊源刍论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157,共12页
尽管上世纪初学界就提出了桐城派不仅是文派同时也是诗派的主张,但桐城诗学始终未得到深入的探讨。本文从姚鼐的文学观念入手,分析了他的诗学与王渔洋的继承关系,并由此透视《今体诗钞》的诗学倾向及对桐城诗学“以文论诗”的方法论... 尽管上世纪初学界就提出了桐城派不仅是文派同时也是诗派的主张,但桐城诗学始终未得到深入的探讨。本文从姚鼐的文学观念入手,分析了他的诗学与王渔洋的继承关系,并由此透视《今体诗钞》的诗学倾向及对桐城诗学“以文论诗”的方法论启示,从理论品格与学术渊源两方面论述了姚鼐对于桐城诗学的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姚鼐 王士禛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士禛神韵说的三部曲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小舒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清代王士诗学理论的建立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作者二十四岁时的《丙申诗序》为标志,提出了以"远"字为中心的美学纲领,可以称为萌芽阶段。第二个时期以作者三十岁时的《论诗绝句》... 清代王士诗学理论的建立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作者二十四岁时的《丙申诗序》为标志,提出了以"远"字为中心的美学纲领,可以称为萌芽阶段。第二个时期以作者三十岁时的《论诗绝句》组诗为标志,突出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可称之为发展阶段。第三个时期则以作者五十余岁家居时所撰《唐贤三昧集》、《池北偶谈》等一系列著作为代表,公开标举"神韵"二字,观点由兼容并蓄走向单纯专一,系统性增强,理论上也更为成熟,可以称作完成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桐 神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调对神韵的兼容——从《清诗别裁集》选王士禛诗看沈德潜的“格调说”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8-502,共5页
清代,中国古代诗学四大流别呈现出相互接纳、融会的特点。沈德潜的"格调说"充分吸收了王士禛"神韵说"的部分特质,在审美追求上,既崇尚阔大朗健的气象,又表现出对"神韵"古淡、清远的美学风格的喜好。这是... 清代,中国古代诗学四大流别呈现出相互接纳、融会的特点。沈德潜的"格调说"充分吸收了王士禛"神韵说"的部分特质,在审美追求上,既崇尚阔大朗健的气象,又表现出对"神韵"古淡、清远的美学风格的喜好。这是因为古淡清远这一美学风范与文人阶层的理想和品格大体一致。另外,从艺术的表达方式上看,"格调"和"神韵"都追求不切,也就是不落实处。这种艺术表达方式,正可以沟通古淡清远和阔大朗健这两种看似不同的美学风貌。当然,沈德潜的"格调说"在融会"神韵说"的基础上,也坚持了自身的独立品格。在题材的选择上,沈德潜的"格调说"坚持对社会的关注。所以,在《清诗别裁集》中,沈德潜虽然以诗作入选数量的方式,肯定了"神韵说"倡导者王士禛诗坛盟主的地位,但他却不顾王士禛对五绝的偏好,大量地选取了王士禛创作的七绝,因为七绝这一体式与现实人生的关联更紧密。这样,沈德潜就以巧妙的方式把"神韵"王士禛改造成了"格调"王士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王士祺 《清诗别裁集》 格调 神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世贞晚年诗歌写作的转变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宏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4-99,共6页
王世贞晚年在诗歌写作方面发生了很大转变,特别在乐府诗和闲适诗方面尤为明显:乐府诗在数量上锐减,拟古倾向弱化,逸世成分增加,并以佛道入诗;闲适诗以创作律、绝一类小诗为主,主要取材参禅礼佛的日常生活,呈现出"自适"的个人... 王世贞晚年在诗歌写作方面发生了很大转变,特别在乐府诗和闲适诗方面尤为明显:乐府诗在数量上锐减,拟古倾向弱化,逸世成分增加,并以佛道入诗;闲适诗以创作律、绝一类小诗为主,主要取材参禅礼佛的日常生活,呈现出"自适"的个人化抒情倾向,减少了以往诗作的纪实性内容。两类诗作都以恬澹自然为宗,透出一种浓浓的闲适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白居易 李东阳 乐府变 咏史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世贞《艺苑卮言》的文本生成及文学观之演进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宏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40,共8页
《艺苑卮言》呈现出的是王世贞早年的文学思想,随著随刊,有多个版本,卷数不一,成书过程复杂,王世贞曾多次修改,晚年自悔少作,认为《艺苑卮言》是"四十前未定之书",并因书中"戏学《世说》""是古非今"而自... 《艺苑卮言》呈现出的是王世贞早年的文学思想,随著随刊,有多个版本,卷数不一,成书过程复杂,王世贞曾多次修改,晚年自悔少作,认为《艺苑卮言》是"四十前未定之书",并因书中"戏学《世说》""是古非今"而自悔。一方面是王世贞悔其少作,另一方面《艺苑卮言》又多次刊印。当"文本主旨"与作者新"意图"发生矛盾时,作者新"意图"对读者的接受并不再起决定性作用。王世贞晚年对《艺苑卮言》的否定也产生了其早、晚年作品孰优孰劣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艺苑卮言》 文本主旨 作者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钱谦益对胡应麟的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庆立 崔建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3,共6页
明朝后期的胡应麟在文学理论及治学方面颇有建树。钱谦益站在贬斥文学复古思潮的立场上对他的评价有失客观和公允。因为 :1.胡应麟和王世贞的交往实以王世贞对胡氏才学的赏识为前提 ;2 .《诗薮》虽有附会《艺苑卮言》之处 ,但多卓识独... 明朝后期的胡应麟在文学理论及治学方面颇有建树。钱谦益站在贬斥文学复古思潮的立场上对他的评价有失客观和公允。因为 :1.胡应麟和王世贞的交往实以王世贞对胡氏才学的赏识为前提 ;2 .《诗薮》虽有附会《艺苑卮言》之处 ,但多卓识独见 ,不失为一部自成体系的诗话力作 ;3.应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胡应麟对明诗的有关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胡应麟 王世贞 《诗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成书、版本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宏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65,共12页
王世贞的著述主要分布在史部和集部,《弇山堂别集》、《弇州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为王世贞作品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弇州山人续稿》卷数最多,刊刻时间最晚,在王世贞作品中地位最重。考察《弇州山人续稿》的成书、版本是王世贞... 王世贞的著述主要分布在史部和集部,《弇山堂别集》、《弇州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为王世贞作品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弇州山人续稿》卷数最多,刊刻时间最晚,在王世贞作品中地位最重。考察《弇州山人续稿》的成书、版本是王世贞全集整理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王世贞去世前已将《弇州山人续稿》整理完毕,却因经济拮据而未能刊刻,后来因王氏子弟管护不善,至万历二十七年刊印时,《弇州山人续稿》已散佚二十余卷,后来又发现十一卷,遂补刻为《附集》。《弇州山人续稿》有明抄本、明刻本、清抄本,明刻本又分初印本、后印本。《弇州山人续稿》版本复杂,卷帙浩繁,成于多人之手,有重收、散佚、校勘错误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弇州山人续稿》 王世贞全集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世贞晚年“自悔”论 被引量:7
19
作者 魏宏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王世贞晚年仕途不得志,转慕佛道,受昙阳子悔过观及佛教忏悔思想等影响而"自悔"。其"自悔"主要针对所事"笔研"及父难后出仕等内容,表现在文学思想上是"悟"对"不悟"之悔。因"自悔... 王世贞晚年仕途不得志,转慕佛道,受昙阳子悔过观及佛教忏悔思想等影响而"自悔"。其"自悔"主要针对所事"笔研"及父难后出仕等内容,表现在文学思想上是"悟"对"不悟"之悔。因"自悔"而对文学价值与意义产生怀疑和动摇。钱谦益极力鼓吹王世贞晚年"自悔",并夸大其骑墙难下、无力回天之尴尬,为此,遭到钱钟书先生等人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自悔 钱谦益 钱钟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弇山园记》中研析王世贞宅园的造园艺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邬秀杰 周曦 张凯莉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11期201-203,共3页
针对明末江南第一名园——弇山园随着时代的变迁,原始名园实体消逝的问题,通过王世贞的《弇山园记》还原了弇山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造园要素,深入剖析了弇山园的精湛的造园艺术,洞悉弇山园的造园精髓。
关键词 弇山园 造园艺术 王世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