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太祖“以孙为子”考辨——兼析王继恩等“谋立太祖之孙惟吉”传言
1
作者 顾宏义 《中原文化研究》 202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宋太祖尝将其年幼之孙(即德昭之子)迎入宫中抚育,并以孙为子,赐名德雍,与其父叔“联名”。太宗亦疑似存在同样情况。如此抚育皇室幼儿于宫中之事,其初衷似与太祖宋皇后、太宗李皇后未有子嗣相关。但此一“紊乱昭穆”之举,在宋初皇位授... 宋太祖尝将其年幼之孙(即德昭之子)迎入宫中抚育,并以孙为子,赐名德雍,与其父叔“联名”。太宗亦疑似存在同样情况。如此抚育皇室幼儿于宫中之事,其初衷似与太祖宋皇后、太宗李皇后未有子嗣相关。但此一“紊乱昭穆”之举,在宋初皇位授受之际产生微妙之影响,故太宗此后遂改德雍名为惟吉,恢复其皇侄孙身份。当太宗驾崩,王继恩等大臣谋阻止真宗继位而未成,但此后遂有其欲“谋立太祖之孙惟吉”之传言流布于世,神宗时与两宋之际分别发生的宗室异动事件,以及高宗选择太祖后裔继位,皆受此传言或显或隐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祖 以孙为子 王继恩 赵惟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谷献谀于王安石”?——黄庭坚眼中的王安石及其书法
2
作者 周一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0,209,共5页
黄庭坚与王安石的关系鲜为人提及,检山谷文集,不难发现其对王安石的为人、书法都有着高度评价。作为旧党的黄庭坚对新党领袖王安石发出如此赞誉似乎有悖情理,难怪杨慎质疑“山谷献谀于王安石”。黄庭坚究竟是由衷赞美王安石,还是作谄媚... 黄庭坚与王安石的关系鲜为人提及,检山谷文集,不难发现其对王安石的为人、书法都有着高度评价。作为旧党的黄庭坚对新党领袖王安石发出如此赞誉似乎有悖情理,难怪杨慎质疑“山谷献谀于王安石”。黄庭坚究竟是由衷赞美王安石,还是作谄媚之言?文章旨在梳理王、黄二人关系,并从党争中黄庭坚的立场入手对此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黄庭坚 新旧党争 北宋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四川宣抚使王炎生平事迹考
3
作者 孙启祥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9-97,共9页
王炎是南宋孝宗时期的重臣,但《宋史》未为其立传,关于其生平事功的记载及论述多有矛盾、错讹之处。王炎生于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卒于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得年65岁。他于绍兴十九年(1149)至二十四年(1154)任蕲水令,而非史家所... 王炎是南宋孝宗时期的重臣,但《宋史》未为其立传,关于其生平事功的记载及论述多有矛盾、错讹之处。王炎生于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卒于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得年65岁。他于绍兴十九年(1149)至二十四年(1154)任蕲水令,而非史家所谓“绍兴二十二年间”。王炎在四川宣抚使任内未主动自关陇进击金军,其原因是不遇天时、不占地利、蜀中贫困、胜败难料,也与忘年好友薛季宣献“备豫丰本”之策劝阻有关,但这有悖孝宗的意愿,因而被解职。其归朝后被授予观文殿大学士而非学士,他后世无名与其传世文章不多及子嗣不旺有关。在金国为官的王竞可能系王炎的从曾祖兄而非史籍记载和今人认为的亲兄或从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四川宣抚使 王炎生平 加官与解职 显赫与沉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乾隆帝《御选唐宋文醇》对王安石其人其文的评价
4
作者 张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由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主持编选的《御选唐宋文醇》是清中期最为重要的古文选本之一,对乾隆朝古文观念的成型和文治的贯彻有重要作用。弘历在《御选唐宋文醇》中用“御选”这一手段臧否人物、评判文章,清晰地展示了官方的文章喜好... 由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主持编选的《御选唐宋文醇》是清中期最为重要的古文选本之一,对乾隆朝古文观念的成型和文治的贯彻有重要作用。弘历在《御选唐宋文醇》中用“御选”这一手段臧否人物、评判文章,清晰地展示了官方的文章喜好。王安石其人因为历史上政治改革的争议被弘历树立为反面典型,由人及文,王安石其文也被弘历作为佐证王安石“人不如文”、言行不一的证据。乾隆帝弘历对王安石其人其文的评价贯彻了严格的政治标准,预示着乾隆朝文化政策以政治为根本的重大转变。王安石在《御选唐宋文醇》所受的批评也是王安石接受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御选唐宋文醇》 王安石 价值评判 古文选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
5
作者 张广才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自宋即有的宋诗选本是文人对宋代有一定影响力诗人的资料及其诗歌作品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人及后人对宋诗的文学接受。清代宋诗选本不少选取了王安石的诗歌,研究清代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情况,既... 自宋即有的宋诗选本是文人对宋代有一定影响力诗人的资料及其诗歌作品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人及后人对宋诗的文学接受。清代宋诗选本不少选取了王安石的诗歌,研究清代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情况,既能对比不同选本所录王诗的篇目,大体还原王安石名诗在清代的形成过程,又能通过一些在清代影响深远的编选者对王诗的评价,了解清人对王诗进行取舍的依据和要求,从而明确清时期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宋诗选本 王安石诗歌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襄阳王之望的经学观——以《诗经》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李金茗 邱奎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6-21,共6页
王之望的经学观主要体现在他的议论文和经筵讲义中,表达了他对一些经学问题的态度和见解,具有强烈的宗经、征圣意识,其中又以对《诗经》的阐发最为突出。他将宋代蓬勃发展的诗学理论引入《诗经》,以《诗经》“温柔敦厚”的风格作为文人... 王之望的经学观主要体现在他的议论文和经筵讲义中,表达了他对一些经学问题的态度和见解,具有强烈的宗经、征圣意识,其中又以对《诗经》的阐发最为突出。他将宋代蓬勃发展的诗学理论引入《诗经》,以《诗经》“温柔敦厚”的风格作为文人诗歌创作、批评的重要原则,体现了经学和文学相融合的治学风格,并且善于借助《诗经》宣讲自己的为政理念。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考察,对进一步观照南宋初年经学发展、研究风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之望 经学观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叶”意涵辨析及其与金陵之关系
7
作者 高卓雅 张蕾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桃叶歌》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所作的爱情歌谣,描绘了主人公的爱情细节,折射出东晋士族婚姻形态。金陵南浦渡因其为《桃叶歌》故事的发生地而得名“桃叶渡”,后世文人多以“桃叶”代称“桃叶渡”,这又为“桃叶”增添了离别相思的意蕴。... 《桃叶歌》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所作的爱情歌谣,描绘了主人公的爱情细节,折射出东晋士族婚姻形态。金陵南浦渡因其为《桃叶歌》故事的发生地而得名“桃叶渡”,后世文人多以“桃叶”代称“桃叶渡”,这又为“桃叶”增添了离别相思的意蕴。陈隋之际,《桃叶歌》曾被时人作为陈亡的谶语,此后以“桃叶山”等金陵地标怀古伤今、感慨兴亡的作品亦以“桃叶”代指其名。从王献之与桃叶的才子佳人爱情,到“桃叶渡”的离愁别绪,再到“桃叶山”的感慨兴亡,三种情感之所以能够被统合于“桃叶”一词下,其原因即在于它们均与金陵地区有直接关系。“桃叶”之典由于其意涵的丰富而见于各类文体之中,其故址作为金陵文化的一部分得以留存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叶歌》 王献之 桃叶渡 桃叶山 金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荆公体”特征新论
8
作者 李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159,共9页
王安石晚期作品特别是绝句,在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上最为成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被称为“王荆公体”。这些作品奠定了宋调的基本特征,又与苏、黄诗有着不同的风貌。当苏、黄等人正将宋调特征推向极致的时候,王诗晚期绝句却在呈现宋调特... 王安石晚期作品特别是绝句,在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上最为成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被称为“王荆公体”。这些作品奠定了宋调的基本特征,又与苏、黄诗有着不同的风貌。当苏、黄等人正将宋调特征推向极致的时候,王诗晚期绝句却在呈现宋调特征的同时表现出向唐诗复归的倾向。“王荆公体”的独特风貌主要表现为精丽圆熟、生新工巧的语言特征,秀丽密集、轻灵明快的意象特征,清新淡远、空灵明净的意境特征,含蓄蕴藉、深婉曲折的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荆公体” 唐音 宋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王詵書畫鑒藏印記考述
9
作者 楊寶寶 《书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186,198,共14页
王詵,字晋卿,是北宋開國功臣王全斌之後,尚蜀國長公主駙馬都尉,好書晝鑒藏,藏品頗豐,于私第之東專築寶繪堂,以蓄其所有。考察發現,王詵經常在其所收古書名畫上鈐蓋奇形異制的鑒藏印記或者花押以作收附。王詵鑒藏印記的“好奇”“求異”... 王詵,字晋卿,是北宋開國功臣王全斌之後,尚蜀國長公主駙馬都尉,好書晝鑒藏,藏品頗豐,于私第之東專築寶繪堂,以蓄其所有。考察發現,王詵經常在其所收古書名畫上鈐蓋奇形異制的鑒藏印記或者花押以作收附。王詵鑒藏印記的“好奇”“求異”之風與其書晝審美趣尚和鑒藏觀念是一致的。此外,王詵還以偽刻的他人鑒藏印記,亂鈐書晝,以次充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王詵 書晝 鑒藏印記
原文传递
新见《宋天文书》本《步天歌》考
10
作者 汪斌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80,共20页
新见上海图书馆与南京图书馆藏抄本《宋天文志》十五卷,书后均附有一未见披露过的佚名撰《步天歌》。经考订,《宋天文志》实为北宋王安礼所撰《宋天文书》,而《步天歌》非原书所有,乃明人附录于后。校订考核《宋天文书》本《步天歌》,... 新见上海图书馆与南京图书馆藏抄本《宋天文志》十五卷,书后均附有一未见披露过的佚名撰《步天歌》。经考订,《宋天文志》实为北宋王安礼所撰《宋天文书》,而《步天歌》非原书所有,乃明人附录于后。校订考核《宋天文书》本《步天歌》,知其文本内容与通行《丹元子步天歌》迥异而自成体系,所记星官数符合陈卓定纪之二百八十三官,保留了较多三家星内容,其撰作时代当晚于隋唐之际《丹元子步天歌》,约在宋明之间。新见《宋天文书》本《步天歌》为理解《丹元子步天歌》的流传与影响,考察从三家星系统到三垣二十八宿体系的星官体系转型,都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天文书》 《宋天文志》 《步天歌》 王安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复“究心赵宋一代历史”观念探讨——兼论严复对王安石变法之态度
11
作者 余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4-41,共8页
严复曾对弟子熊育钖称其对中国历史的基本态度是“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这被认为是近代学界重新认识宋史独特价值的宣言。严复对宋史并无甚深造诣,但全面检讨他的相关著作可发现,他对王安石有着异乎寻常的关... 严复曾对弟子熊育钖称其对中国历史的基本态度是“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这被认为是近代学界重新认识宋史独特价值的宣言。严复对宋史并无甚深造诣,但全面检讨他的相关著作可发现,他对王安石有着异乎寻常的关注,不仅钟情于王安石诗词,还曾手批《荆公文集》,对王安石变法也有颇多论述。结合严复的相关文字,发现其所言“究心赵宋一代历史”主要指的是研究“王安石变法”,而这一“究心”既有“变法救亡”的现实关怀,又受到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反映出近代思想先驱严复将海外理论与中国历史现实相结合的社会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宋史研究 王安石变法 熊育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音乐教育观对“乐教”思想的继承与新解
12
作者 高羽鹤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8-103,共6页
王国维重视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教育观体现了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时代思潮。他继承了儒家以乐教立人的传统,并结合叔本华哲学对纯粹“美术”价值的关注,强调音乐教育的审美属性,提倡音乐的天然之美,对“乐教”作出新解。针对教育界新兴... 王国维重视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教育观体现了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时代思潮。他继承了儒家以乐教立人的传统,并结合叔本华哲学对纯粹“美术”价值的关注,强调音乐教育的审美属性,提倡音乐的天然之美,对“乐教”作出新解。针对教育界新兴的“学堂乐歌”课程,他以小学校“唱歌科”为例,指出音乐教育具有增进知识、调和情感、提振道德的作用。王国维的音乐教育观,为传统“乐教”思想赋予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音乐教育 乐教 学堂乐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审美转型中佛禅“空”境的文学书写新变——以王维和苏轼为中心
13
作者 杨吉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1,共9页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着一种空灵蕴藉的灵动之美,充满对宇宙自然世界美的发现的一往情深,是王维诗歌禅意盎然的重要体现。苏轼采用以禅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则大多于世事沧桑的自我人生经历中,伴随着对宇宙人生空幻寂灭的持久体验,始终关注对自我个体生命的内在超越,从而使其诗词中的“空”境,在具有形而上意义的空幻寂灭之悲剧色彩的同时,也蕴含着性命自得的内在精神追求,具有较强的禅理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境 佛禅文化 唐宋审美转型 王维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视角的交替与穿插——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叙事特色
14
作者 杨翠萍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96-99,共4页
王安忆的叙事能力处于不断生长的状态,长篇小说《长恨歌》的叙事采用独特的叙述视角,将叙述者和鸽子置于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转换下双线并行勾勒上海都市的历史变迁,细述人物内心最细微处的情感波澜。双重视角的交替与穿插,使叙述者保... 王安忆的叙事能力处于不断生长的状态,长篇小说《长恨歌》的叙事采用独特的叙述视角,将叙述者和鸽子置于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转换下双线并行勾勒上海都市的历史变迁,细述人物内心最细微处的情感波澜。双重视角的交替与穿插,使叙述者保持充分的客观性,又不乏以一种贴近世俗、审视生命的叙述智慧去关注王琦瑶式的女性而流露出的温情,带着悲悯的情怀揭示这一类人的生存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长恨歌》 双重视角 全知视角 有限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与立:王若虚的唐宋诗观
15
作者 白晓洁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7-83,共7页
金代为唐宋诗概念形成期,王若虚则是金代诗学由宗宋向宗唐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国朝文派”谋求金诗的自立,贞祐南渡后又进一步破除了诗坛的不良习气。王若虚立足于金代诗坛百年“破”“立”场中,肯定宋人之立,激烈批评江西诗派,以求... 金代为唐宋诗概念形成期,王若虚则是金代诗学由宗宋向宗唐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国朝文派”谋求金诗的自立,贞祐南渡后又进一步破除了诗坛的不良习气。王若虚立足于金代诗坛百年“破”“立”场中,肯定宋人之立,激烈批评江西诗派,以求破除金南渡后浮靡尖新的诗风。同时他超越北宋诗学传统,宗尚唐代,剥离黄庭坚与杜甫的师承关系,对宋人多有贬抑的白诗表露出强烈偏爱。无论是对宋诗贬中有褒的态度,还是开始有意识地宗唐抑宋,都表现出王若虚对金代诗风急需破弊除陋的超越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唐宋诗观 时代语境 金代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嘉靖朝海商群体的变化——以宋素卿和王直为考察中心
16
作者 刘晏宁 王恩俊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明嘉靖时期,中日朝贡贸易中断,传统海洋贸易管理体系逐渐解体崩溃。东南沿海局势日渐复杂,加之明朝海洋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空间扩大,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宋素卿与王直同为海商,以明朝官方视之,皆是化外之民,... 明嘉靖时期,中日朝贡贸易中断,传统海洋贸易管理体系逐渐解体崩溃。东南沿海局势日渐复杂,加之明朝海洋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空间扩大,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宋素卿与王直同为海商,以明朝官方视之,皆是化外之民,是造成东南沿海倭患肆虐的不稳定因素。但宋素卿、王直处于明代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调整期,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海商群体,对其组织运营模式、与朝贡贸易的关系及国际化途径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明代中后期海商群体和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素卿 王直 海商群体 嘉靖朝 运营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要略》成书新考——兼论宋以前整理者对张仲景原文的增改
17
作者 包伯航 刘辰鑫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809-818,共10页
文章通过考察唐以前史志目录及医学文献中有关张仲景著作的记载,发现今本《金匮要略》在北宋校正医书局开始校正之前,便已经过历代整理者的更名、增删和校改,成书过程极为复杂。提出关于今本《金匮要略》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的正确表述应... 文章通过考察唐以前史志目录及医学文献中有关张仲景著作的记载,发现今本《金匮要略》在北宋校正医书局开始校正之前,便已经过历代整理者的更名、增删和校改,成书过程极为复杂。提出关于今本《金匮要略》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的正确表述应为:北宋王洙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是一部以张仲景著述为主体,经宋以前历代整理者增、删、校、改,成书于唐以后的医学著作;《金匮要略方》是北宋校正医书局在《金匮玉函要略方》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校订而来的,初刊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其成书年代为北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金匮玉函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王洙 北宋校正医书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允晳生平事迹考辨及诗词平议
18
作者 刘荣平 欧阳超群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6-204,共9页
清末民初闽籍著名词人王允晳生平事迹有模糊之处,兹在考订其事迹基础上,重新为其拟订小传。王允晳诗多学宋诗,生前得享大名,他意欲以诗人之名传世,其实他的诗缺乏创造性,与其诗名并不相符。他的词却极为成功,他是清末民初学习宋末词人... 清末民初闽籍著名词人王允晳生平事迹有模糊之处,兹在考订其事迹基础上,重新为其拟订小传。王允晳诗多学宋诗,生前得享大名,他意欲以诗人之名传世,其实他的诗缺乏创造性,与其诗名并不相符。他的词却极为成功,他是清末民初学习宋末词人最为成功的闽籍词人,有“小令圣手”美誉。王允晳词的取径,论者议论颇多,或云学王沂孙,或云学姜夔,或云学张炎,各执一词,且有驳议,成一大景观。他的词于王、姜、张都曾学习,最后形成自己特色,以气骨著称,可以说他的词取法张炎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允晳 创作成就 取径 宋末词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豪族与刘宋大明土断新论
19
作者 张潇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6-72,124,共8页
刘宋孝武帝时,襄阳豪族的豪族经济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刘宋朝廷若要通过土断获得更多承担赋役的编户小农,只能从上游襄阳地区着手。大明土断中,主持土断的王玄谟极力迁就襄阳著姓家族的利益,而对当地土豪、流民强制著籍。“九品以上租”... 刘宋孝武帝时,襄阳豪族的豪族经济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刘宋朝廷若要通过土断获得更多承担赋役的编户小农,只能从上游襄阳地区着手。大明土断中,主持土断的王玄谟极力迁就襄阳著姓家族的利益,而对当地土豪、流民强制著籍。“九品以上租”政策威胁到了襄阳著姓的经济特权,因而招致他们的强烈反抗。大明土断后,四方民户的不断流入,襄阳豪族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襄阳豪族凭借地理优势,从丝路贸易中获取了大量经济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豪族 大明土断 王玄谟 刘宋 丝路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丰富,义理淹洽,经集互证之典范——评王思豪《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
20
作者 欧阳一锋 《阴山学刊》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王思豪《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一书,深刻分析了汉赋与诗经学之间的复杂关系,论证扎实,文献详赡,合理利用量化统计,充分挖掘文字表述背后的丰富意蕴,具有辩证思维,且注重还原文学生态,剥离层累积淀,揭橥了理论范畴的原始涵义... 王思豪《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一书,深刻分析了汉赋与诗经学之间的复杂关系,论证扎实,文献详赡,合理利用量化统计,充分挖掘文字表述背后的丰富意蕴,具有辩证思维,且注重还原文学生态,剥离层累积淀,揭橥了理论范畴的原始涵义与时代新变,对赋学、诗经学、乃至古代文论、文体学研究皆极具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思豪 《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 互证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