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etorical City-Portrait in The Vermilion Gate
1
作者 LIU Ru-fe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5期334-339,共6页
Lin Yutang’s English novel,The Vermilion Gate,whose story mainly focus on the social turmoil in Xi’an under the rule of warlords and the family conflicts within the Dafudi,depicts how Chinese people solve the intern... Lin Yutang’s English novel,The Vermilion Gate,whose story mainly focus on the social turmoil in Xi’an under the rule of warlords and the family conflicts within the Dafudi,depicts how Chinese people solv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flicts with wisdom and how fragile women grows in the war.Basing on the analysis of rhetorical portrait of Xi’an and heroic Chinese people in this novel,this paper explores Lin Yutang’s rhetorical preference in constructing image of China and his unique cultural values behind the English wri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torical city-portrait The vermilion Gate image of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斯塔那169号墓“联珠双凤锦复面”名称考辨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丰秋 夏雨航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7,共9页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69号墓出土的“联珠双凤锦复面”(72TAM169:34)以联珠为骨架,以对鸟为主纹样,兼具孔雀、朱雀和凤鸟形意特征。学界关于该“复面”的命名存在深入探讨、商榷的空间。文章利用出土文献、实物图像资料,分析复面背后的...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69号墓出土的“联珠双凤锦复面”(72TAM169:34)以联珠为骨架,以对鸟为主纹样,兼具孔雀、朱雀和凤鸟形意特征。学界关于该“复面”的命名存在深入探讨、商榷的空间。文章利用出土文献、实物图像资料,分析复面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复面使用者的身份和信仰、复面纹样构成要素之间的文化联系,梳理孔雀、朱雀与凤鸟形意的变迁与融合历程,推测复面的产地,并且与中亚、中原出土实物图像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将其定名为“联珠孔雀形对凤纹锦面衣”,认为该面衣是丝绸之路上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祆教文化交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塔那 凤鸟 朱雀 孔雀 面衣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亮小说语言风格探析
3
作者 罗欣怡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57-164,共8页
葛亮是当今香港地区文学中的重要作家,曾凭中篇小说《飞发》获得鲁迅文学奖,近年来又以新作《燕食记》进一步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研究者们要么将目光集中于其小说中的饮食风物与岭南文化,或再议葛亮自《北鸢》而起的对民国历史与文化... 葛亮是当今香港地区文学中的重要作家,曾凭中篇小说《飞发》获得鲁迅文学奖,近年来又以新作《燕食记》进一步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研究者们要么将目光集中于其小说中的饮食风物与岭南文化,或再议葛亮自《北鸢》而起的对民国历史与文化的怀旧以及匠人心思,偏重于文化解读,却大多忽略了对葛亮小说语言的探析与考察。葛亮小说的语言风格丰富多样。在早期的短篇小说集《七声》中,其小说便在形式上多短句,富有节奏感,内容上语词克制,常以简洁干净、平淡克制的含蓄风格来传达人物信息、表现人物情感。自首部长篇小说《朱雀》始,葛亮以古典词汇的融入、省略与倒装句式的运用以及长短句相生的叙述节奏等方式展现了其细致、从容的叙事姿态,增强了小说古朴典雅的语言风格,这种古典韵味在另一部长篇《北鸢》中得到了强化。同时,葛亮也在不断地试验、变换着小说的语言风格。他在《猴子》《飞发》《燕食记》等小说的叙述语言中夹杂着多种文体、语体及方言,通过语域与方言的偏离进一步促进了小说内部语言风格的多样化、生动性与灵活性,糅合成众声喧哗的混杂性。由此,葛亮的小说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小说语言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亮小说 语言风格 《朱雀》 《北鸢》 《燕食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红膏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9
4
作者 毛克臣 李卫敏 +1 位作者 李洋 郑立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4-45,共2页
目的:测定朱红膏主要成分汞的含量,对剂型稳定性和皮肤刺激性进行了试验,就改变其软膏基质进行了初步探索。方法:采用容量滴定法、留样观察、稳定性观察实验。结果:确定了滴定样品处理的温度与时间,动物实验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结论:... 目的:测定朱红膏主要成分汞的含量,对剂型稳定性和皮肤刺激性进行了试验,就改变其软膏基质进行了初步探索。方法:采用容量滴定法、留样观察、稳定性观察实验。结果:确定了滴定样品处理的温度与时间,动物实验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含量测定的条件可行,药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红膏 质量控制 朱砂 红粉 慢性难愈性溃疡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唇裂修复术中唇红瓣的量化设计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云生 车宗刚 +2 位作者 王冰 王勇 彭化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在多数单侧唇裂修复术中,唇红瓣的设计过多地依靠医师的个人经验。基于Noordhoff提出的原则,本文提出一种量化设计唇红瓣的方法以克服此类缺陷。方法单侧唇裂患者36例,依量化设计原则设计唇红组织瓣修复唇红,观察术后照片,评价效果... 目的在多数单侧唇裂修复术中,唇红瓣的设计过多地依靠医师的个人经验。基于Noordhoff提出的原则,本文提出一种量化设计唇红瓣的方法以克服此类缺陷。方法单侧唇裂患者36例,依量化设计原则设计唇红组织瓣修复唇红,观察术后照片,评价效果。结果32例唇红修复后形态满意。结论经量化后的唇红瓣设计简单可靠,易于掌握,其效果具一定的可预知性,可供各种单侧唇裂术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唇红 唇红瓣 量化设计 单侧唇裂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裂红唇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夏春波 王伯钧 +2 位作者 韦进 秦小云 玉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唇裂红唇的形态学特点,为手术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测48例唇裂患者红唇外观形态特征,HE染色观察干湿性红唇组织结构。结果①Ⅲ度单侧唇裂患侧红唇最厚点厚度为(3.48±0.41)mm,明显小于Ⅱ度唇裂(P<0.05);②双侧唇裂... 目的探讨唇裂红唇的形态学特点,为手术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测48例唇裂患者红唇外观形态特征,HE染色观察干湿性红唇组织结构。结果①Ⅲ度单侧唇裂患侧红唇最厚点厚度为(3.48±0.41)mm,明显小于Ⅱ度唇裂(P<0.05);②双侧唇裂前唇上部宽度明显小于下部,前唇正中的厚度明显大于左右侧(P<0.05);③干性红唇上皮棘层和固有层较薄,毛细血管丰富,粘膜下层厚且有大量腺体,肌层较致密;湿性红唇固有层毛细血管少,粘膜下层较薄,腺体少,肌层疏松。结论单侧唇裂患侧红唇厚度可能与裂隙大小有关,双侧唇裂前唇外观形态与左右侧有差异,唇裂干湿性红唇组织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术中应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形态特点 红唇 手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唇唇缘红唇肌瓣再造双侧唇裂患者唇珠及唇缘 被引量:8
7
作者 任战平 李锦峰 +2 位作者 刘建华 文抑西 文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1059-1061,i0008,共4页
目的:利用侧唇重要的解剖学指标,再造双侧唇裂人中部唇缘及唇珠,探求一种有效的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唇缘及唇珠的方法。方法:2000年~2005年本院收治的唇裂患者中,双侧唇裂患者76例,男性54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19岁,最小4/12岁。通过设... 目的:利用侧唇重要的解剖学指标,再造双侧唇裂人中部唇缘及唇珠,探求一种有效的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唇缘及唇珠的方法。方法:2000年~2005年本院收治的唇裂患者中,双侧唇裂患者76例,男性54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19岁,最小4/12岁。通过设计侧唇唇缘红唇肌瓣,旋转于前唇下方重建唇弓缘,该瓣末端红唇粘膜肌瓣再造唇珠的方法修复。结果:术后患者无1例裂开,无明显的口哨畸形,口轮匝肌连续完整,唇弓缘连续,唇弓自然生动,形态好。红唇丰满,红线连续,唇珠突翘明显。结论:唇缘红唇肌瓣可以较好地修复双侧唇裂下部重要解剖结构,唇缘红唇肌瓣的设计切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唇裂 唇缘红唇肌瓣 唇珠 唇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唇粘膜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涛 尹宁北 +5 位作者 成铤 季滢 李海东 吴嫡 包冰 何媛璐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红唇粘膜瓣技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的红唇畸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全部一期愈合,无粘膜瓣坏死,术后红唇形态满意。结论:红唇双叶瓣技术可以同时矫正口哨样畸形...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红唇粘膜瓣技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的红唇畸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全部一期愈合,无粘膜瓣坏死,术后红唇形态满意。结论:红唇双叶瓣技术可以同时矫正口哨样畸形,加强唇珠形态,减薄裂隙外侧红唇粘膜厚度等多种红唇畸形,术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瓣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 红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唇交叉粘膜瓣修复外伤性上唇唇红缺损 被引量:5
9
作者 卢建建 滕利 +6 位作者 杨锴 张芾男 高寿松 于洋 范星宇 胡国栋 靳小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667-1669,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外伤性上唇唇红部分缺损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下唇交叉粘膜瓣,分两次手术修复上唇部分唇红缺损,唇红瓣面积最小为1.8cm×1.0cm,最大为3.0cm×2.0cm。结果:自2002年3月以来,应用下唇交叉粘膜瓣修复外伤性上唇... 目的:探讨针对外伤性上唇唇红部分缺损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下唇交叉粘膜瓣,分两次手术修复上唇部分唇红缺损,唇红瓣面积最小为1.8cm×1.0cm,最大为3.0cm×2.0cm。结果:自2002年3月以来,应用下唇交叉粘膜瓣修复外伤性上唇唇红部分缺损患者共10例,粘膜瓣全部成活良好,术后外观满意。结论:应用下唇交叉粘膜瓣修复外伤性上唇唇红部分缺损畸形,具有较强的临床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唇 上唇缺损 交叉唇瓣 粘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整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海东 尹宁北 +2 位作者 宋涛 成挺 唐鑫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总结60例单侧唇裂术后红唇畸形整复的效果。方法对60例单侧唇裂术后红唇畸形采用综合应用各种局部皮瓣法进行整复。结果60例手术患者效果良好。结论60例手术患者整体效果良好,唇裂术后畸形整复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手术设计应灵... 目的总结60例单侧唇裂术后红唇畸形整复的效果。方法对60例单侧唇裂术后红唇畸形采用综合应用各种局部皮瓣法进行整复。结果60例手术患者效果良好。结论60例手术患者整体效果良好,唇裂术后畸形整复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手术设计应灵活掌握,创造和恢复红唇对称性及两者协调关系是治疗的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畸形 红唇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裂唇红缘唇珠整复术的术式改进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俊发 艾伟健 +1 位作者 刘曙光 曾曙光 《现代医院》 2006年第5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三角瓣与梯形瓣交叉法在唇裂修复术中唇红、唇珠整复的可行性。方法 2001~2005年40例单侧唇裂以改良Tennison法修复,上唇皮肤常规方法,唇红、唇珠处设计以三角形瓣与梯形瓣交叉方法,恢复唇弓外形、唇珠丰满并向前微翘,唇... 目的 探讨三角瓣与梯形瓣交叉法在唇裂修复术中唇红、唇珠整复的可行性。方法 2001~2005年40例单侧唇裂以改良Tennison法修复,上唇皮肤常规方法,唇红、唇珠处设计以三角形瓣与梯形瓣交叉方法,恢复唇弓外形、唇珠丰满并向前微翘,唇红术后未见明显切迹(口哨状)。结果 40例患者唇裂修复术后,唇弓唇珠外形均取得良好效果,消除口哨状。结论 在唇红整复术中运用三角瓣与梯形瓣交叉的方法,能较好恢复唇红唇珠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瓣与梯形瓣 唇裂修复 唇红 唇珠 唇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位粘膜瓣修复邻近唇红处粘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瑰琦 蒋文 +2 位作者 佘小伟 毛杰 彭国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观察邻近唇红的唇粘膜侧良性病变切除后邻位瓣修复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邻近唇红的唇粘膜侧良性病变,沿病变边界稍外侧切除,应用邻位粘膜瓣修复缺损,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周所有病例邻位粘膜瓣均一期愈合,唇红部外... 目的:观察邻近唇红的唇粘膜侧良性病变切除后邻位瓣修复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邻近唇红的唇粘膜侧良性病变,沿病变边界稍外侧切除,应用邻位粘膜瓣修复缺损,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周所有病例邻位粘膜瓣均一期愈合,唇红部外形无移位、畸形,随访3~12个月,病变未见复发,唇部外观无畸形.结论:唇粘膜邻位组织瓣修复邻近唇红的粘膜缺损,可获得满意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红 畸形 修复 粘膜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一侧颊肌粘膜瓣修复全下唇唇红缺损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自强 赵怡芳 李祖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 :介绍应用颊肌粘膜瓣修复全下唇唇红缺损的经验。方法 :外伤和肿瘤切除后引起的 4例全下唇唇红缺损行蒂在口角带血管蒂的颊肌粘膜瓣转移修复 ,术后观察红唇形态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颊肌粘膜瓣完全成活 ,无感染、血肿、导... 目的 :介绍应用颊肌粘膜瓣修复全下唇唇红缺损的经验。方法 :外伤和肿瘤切除后引起的 4例全下唇唇红缺损行蒂在口角带血管蒂的颊肌粘膜瓣转移修复 ,术后观察红唇形态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颊肌粘膜瓣完全成活 ,无感染、血肿、导管或神经损伤及张口障碍。红唇的长度、高度、厚度及感觉都得到恢复。结论 :蒂在口角的颊肌粘膜瓣能提供足够的组织修复全下唇唇红缺损 ,术后形态和功能恢复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肌粘膜瓣 全唇红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唇裂术后唇红凹陷缺损的局部修复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乌丹旦 王国民 +3 位作者 杨育生 陈阳 吴忆来 张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77-481,共5页
目的:分析单侧唇裂术后唇红凹陷缺损的分类,探讨局部修复方法。方法:收集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红凹陷缺损患者112例,按照唇红凹陷缺损的程度及形状将其分类,并根据各型分类,利用上唇自身组织进行修复。结果:106例取得满意效果,6例较满意,... 目的:分析单侧唇裂术后唇红凹陷缺损的分类,探讨局部修复方法。方法:收集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红凹陷缺损患者112例,按照唇红凹陷缺损的程度及形状将其分类,并根据各型分类,利用上唇自身组织进行修复。结果:106例取得满意效果,6例较满意,无不满意病例。结论:单侧唇裂术后唇红凹陷缺损能通过上唇自身组织取得较好的局部修复效果,尽量避免运用邻近或远位组织修复,除非缺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继发畸形 唇红 凹陷缺损 分类 局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剑虹 何凤兰 任常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红唇瘢痕畸形后,沿缺损两侧红白唇交界线切开并游离两侧正常红唇粘膜肌瓣,长度一般为1~2cm,向缺损区推进修复缺损。结果:术后患者唇弓形态完整良好,红...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红唇瘢痕畸形后,沿缺损两侧红白唇交界线切开并游离两侧正常红唇粘膜肌瓣,长度一般为1~2cm,向缺损区推进修复缺损。结果:术后患者唇弓形态完整良好,红唇丰满,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在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情况下,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外科皮瓣 红唇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llard Ⅱ术式加唇缘瓣法修复单侧唇裂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占 孔金聪 杨晓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0-402,共3页
用唇缘瓣法与MillardⅡ联合修复术式对28例单侧唇裂患者行唇裂修复术。术后第7天拆除缝线,由3名专科医师进行主观评价。健、患侧唇峰对称,取得满意的动态和静态效果。表示健、患侧对称性的客观评价数值19例为0.91~1.10之间,接近正常人... 用唇缘瓣法与MillardⅡ联合修复术式对28例单侧唇裂患者行唇裂修复术。术后第7天拆除缝线,由3名专科医师进行主观评价。健、患侧唇峰对称,取得满意的动态和静态效果。表示健、患侧对称性的客观评价数值19例为0.91~1.10之间,接近正常人群。是一种可靠实用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唇红缘瓣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维族和哈萨克三民族唇红颜色调查与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靖 阿达来提.哈斯木 +1 位作者 刘海山 高承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测量汉、维、哈三民族上下唇红颜色并进行对比,以期为医学美学、口腔修复、牙科材料开发以及人类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PR-650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汉、维、哈三民族18~22岁的在校学生,共计429人的上下唇红颜色,按照性别和民族进... 目的测量汉、维、哈三民族上下唇红颜色并进行对比,以期为医学美学、口腔修复、牙科材料开发以及人类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PR-650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汉、维、哈三民族18~22岁的在校学生,共计429人的上下唇红颜色,按照性别和民族进行分组。为了清楚地表达色度属性,表色系统采用了CIELCh体系。结果获得了汉维哈三个民族男性和女性的上下唇红的具体色度数值范围。结论汉维哈三个民族的唇红颜色可以被测色仪准确测定,唇红色存在性别差异和民族间差异,上下唇红的之间的颜色差异尤其明显。结果提示了唇红颜色差异可能与人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唇红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朱砂的应用之调查 被引量:50
18
作者 王进玉 王进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9年第1期40-45,共6页
朱砂,化学成分为天然硫化汞(HgS)。古代有丹砂等多种名称,它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最喜爱 的红色颜料和涂料,距今6000多年,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就有外涂朱砂的漆碗,此后,在江浙 一带的良渚文化、西北马家窑文化、四川广... 朱砂,化学成分为天然硫化汞(HgS)。古代有丹砂等多种名称,它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最喜爱 的红色颜料和涂料,距今6000多年,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就有外涂朱砂的漆碗,此后,在江浙 一带的良渚文化、西北马家窑文化、四川广汉三星堆、河南殷虚等遗址都曾发现用朱砂涂染的装饰 品和尸骨。西周以来用途较广,秦汉时不仅大量用作颜料还用来炼制水银,北朝至清代全国各地的 壁画及其它彩绘艺术中都用朱砂做颜料。历代对朱砂做颜料的选择、加工制作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颜料 河姆渡 良渚文化 马家窑文化 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女性四季节唇红部皮肤生理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蕾 张志明 +3 位作者 王曦 王思宇 李朝霞 李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目的:观察年龄和季节对唇部干燥度和老化的影响。方法:将56名年龄20~50岁的成都地区女性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分为高、低年龄组,分别在秋、冬、春、夏四季节观察唇红部皮肤的干燥度、细纹、鳞屑、皲裂、弹性、饱满度及光泽度。结果... 目的:观察年龄和季节对唇部干燥度和老化的影响。方法:将56名年龄20~50岁的成都地区女性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分为高、低年龄组,分别在秋、冬、春、夏四季节观察唇红部皮肤的干燥度、细纹、鳞屑、皲裂、弹性、饱满度及光泽度。结果:两年龄组唇红部干燥度、细纹、鳞屑有显著差别(P<0.05),高龄组比低龄组严重;弹性和光泽度低龄组显著好于高龄组(P<0.05);皲裂、饱满度两年龄组无差别(P>0.05)。低龄组唇部皮肤的干燥度、细纹、鳞屑及弹性评分均随着季节而改变(P<0.05),高龄组唇部皮肤的临床评价,干燥度、鳞屑、皲裂及饱满度评分均随着季节而改变(P<0.05)。两组均在冬季最为严重。结论:本研究提示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的唇部干燥、唇部老化参数会发生改变,图谱法在唇部临床评价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红 干燥 老化 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鄂州五里墩出土孙吴时期“红色粉状物”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小莉 秦颍 徐劲松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利用X射线荧光(XRF),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湖北省鄂州市五里墩M2墓葬出土孙吴时期的红色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面这种红色物质主要是超细的朱砂粉料与油脂等的混合物,结合考古资料推测可能是调制的古代化妆品;其制作... 利用X射线荧光(XRF),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湖北省鄂州市五里墩M2墓葬出土孙吴时期的红色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面这种红色物质主要是超细的朱砂粉料与油脂等的混合物,结合考古资料推测可能是调制的古代化妆品;其制作工艺是:从矿石中选出朱砂,研磨成很细的粉状,加入油脂(或许还加入了白色的高岭土)调和成膏状。本研究结果不但为该墓葬分析提供重要考古信息,对古代朱砂质化妆品的相关研究也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州 孙吴时期 朱砂 X射线衍射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