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VBNC状态诱导及检测实验教学设计
1
作者 刘丽艳 徐振波 《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144-148,共5页
依托食源性微生物污染控制领域科研成果,结合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需求,围绕啤酒腐败菌因形成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而易被漏检的行业问题,设计探索性产教融合实验项目。以典型啤酒腐败菌(干酪乳杆菌)为实验对象,模拟啤酒酿造工艺环境,采... 依托食源性微生物污染控制领域科研成果,结合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需求,围绕啤酒腐败菌因形成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而易被漏检的行业问题,设计探索性产教融合实验项目。以典型啤酒腐败菌(干酪乳杆菌)为实验对象,模拟啤酒酿造工艺环境,采用啤酒连续传代法和低温储藏法还原啤酒腐败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过程,并采用分子方法对其进行检测。该项目对培养本科生学以致用与科研素养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 啤酒腐败 vbnc状态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处理工艺中VBNC状态细菌研究现状
2
作者 兰童 雍绍文 +4 位作者 王金山 罗晓峰 钱江 刘成 陈卫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68-75,共8页
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中进入的一种特殊休眠状态,在条件适宜时可复苏并恢复其致病性,因此,VBNC状态的水源性致病菌会对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文中简要综述了饮用水处理... 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中进入的一种特殊休眠状态,在条件适宜时可复苏并恢复其致病性,因此,VBNC状态的水源性致病菌会对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文中简要综述了饮用水处理工艺中VBNC细菌的研究现状,分析了VBNC状态细菌形成和复苏的影响条件和作用机制,探讨了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对VBNC细菌的影响。论文可为有效控制饮用水中VBNC细菌、保障饮用水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饮用水安全 诱导 复苏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影响肠道菌群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状态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许奇 王丽 +3 位作者 余碧丽 张韦 徐顺 黄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7,共6页
以代表性的肠道致病菌为研究对象,利用茶多酚干预其正常生长状态,促进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该文对此进行了系列研究。通过在0~3.0%浓度范围内调节茶多酚剂量,发现2.5%浓度的茶多酚溶液能达到最大抑菌效果。还研究了在0.6%~1.2... 以代表性的肠道致病菌为研究对象,利用茶多酚干预其正常生长状态,促进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该文对此进行了系列研究。通过在0~3.0%浓度范围内调节茶多酚剂量,发现2.5%浓度的茶多酚溶液能达到最大抑菌效果。还研究了在0.6%~1.2%浓度梯度的茶多酚诱导下,细菌由正常生活状态进入VBNC状态所需的时间,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升高由25 d减少为15 d,最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沙门氏菌VBNC状态的个体形态相对于正常状态平均皱缩了0.3μm。另外,通过监测生长曲线发现,2.0%茶多酚在抑制肠道致病菌生长且延迟其进入对数生长期的同时,提高了益生菌67%的生长效率。研究结果证明,茶多酚对调节肠道菌群的生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研究为深入利用茶多酚在食品发酵生产和保健食品开发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肠道菌群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界中处于VBNC状态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岳秀娟 余利岩 张月琴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自然界中大约有 90 %以上的微生物尚未被分离鉴定。 80年代初提出VBNC状态微生物的存在 ,所谓的VBNC是指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生存的一种状态 ,本文综述了在实验室条件下VBNC状态的形成条件、培养性的恢复及处于VBNC状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等... 自然界中大约有 90 %以上的微生物尚未被分离鉴定。 80年代初提出VBNC状态微生物的存在 ,所谓的VBNC是指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生存的一种状态 ,本文综述了在实验室条件下VBNC状态的形成条件、培养性的恢复及处于VBNC状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介绍了第一个微生物生长因子Rp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nc状态微生物 培养性的恢复 Rp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厌氧消化和后续处理中沙门氏菌杀灭及VBNC发生 被引量:5
5
作者 符波 王燕 +2 位作者 姜谦 陈燕 刘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应用最大或然数(MPN)培养法和反转录定量PCR(RT-qPCR)技术研究了4种污泥厌氧消化方式以及后续处理过程中沙门氏菌杀灭及有活性但不可培养(VBNC)状态的发生情况.中温厌氧消化(MAD)和高温预处理后中温消化(65℃+MAD)的沙门氏... 应用最大或然数(MPN)培养法和反转录定量PCR(RT-qPCR)技术研究了4种污泥厌氧消化方式以及后续处理过程中沙门氏菌杀灭及有活性但不可培养(VBNC)状态的发生情况.中温厌氧消化(MAD)和高温预处理后中温消化(65℃+MAD)的沙门氏菌分别减少了2.8和5.6个数量级;高温厌氧消化(TAD)和高温-中温两相厌氧消化(TPAD)的沙门氏菌含量均低于检测限.沙门氏菌的杀灭速率常数排序为65℃+MAD〉TAD〉TPAD〉MAD.结果显示高温对病原菌的灭活效果显著增加,高温短时预处理使得杀灭速率明显加快.TAD和TPAD的污泥VBNC沙门氏菌数量高于MAD和65℃+MAD 2个数量级,表明长时间的高温厌氧消化易导致沙门氏菌进入VBNC状态.消化污泥经过离心脱水后会出现沙门氏菌数量增加的现象,MAD、65℃+MAD、TAD和TPAD的消化污泥中沙门氏菌分别增加了1.1、2.4、3.7和2.5个数量级.但其中VBNC状态的沙门氏菌数量明显降低了1~3个数量级,表明消化后污泥中部分VBNC沙门氏菌在离心脱水过程中复活并生长,使得MPN检测得到的可培养沙门氏菌数量增加,初步解释了消化污泥经离心脱水后的病原菌再生长现象.消化污泥中沙门氏菌数量在室温放置过程中会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厌氧消化 沙门氏菌 vbnc 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沙门氏菌VBNC状态诱导条件的筛选 被引量:9
6
作者 孙晓媛 钱爱东 李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通过对3株沙门氏菌在不同条件下的诱导,确定沙门氏菌进入VBNC状态的条件,为进一步研究VBNC状态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以改变沙门氏菌培养环境为主,设计11种条件对3株沙门氏菌进行诱导培养,同时观察其可培养菌数的变化及荧光图像的变化。... 通过对3株沙门氏菌在不同条件下的诱导,确定沙门氏菌进入VBNC状态的条件,为进一步研究VBNC状态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以改变沙门氏菌培养环境为主,设计11种条件对3株沙门氏菌进行诱导培养,同时观察其可培养菌数的变化及荧光图像的变化。确定标准株S1在LB液体培养基4℃需氧培养到55d时可培养菌数降为零,同时菌体变为球杆菌,可认为其进入VBNC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vbnc 诱导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条件下的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PMA-qPCR定量检测及其呼吸活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羽霏 方祥 +2 位作者 廖振林 王丽 钟青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15-221,共7页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结合的技术(PMA-q PCR)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活菌数。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优化传统CTC(5-cyano-2,3-ditolyl tetrazolium chloride)呼吸检测法对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A-q PCR检测技术结合平板计数的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诱导过程中活菌数和可培养菌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差值测定出VBNC细胞的浓度。在不同的温度、Na Cl含量和氯霉素含量的诱导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在其中的7种条件下在60 d内进入了VBNC状态。VBNC细胞终浓度最低为5.75×10~2 CFU/m L,最高为1.70×10~5 CFU/m L。在细胞呼吸实验中,采用CTC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双染法能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VBNC细胞表面的红色荧光,有效区分死活细胞。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能够根据荧光强度快速区分呼吸活性呈阴性和阳性的细胞。本研究为VBNC细菌的检测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 PMA-qPCR 流式细胞仪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活的非可培养(VBNC)”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郑桂丽 廖绍安 +2 位作者 翟俊辉 纪伟尚 杨瑞馥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4年第4期58-66,共9页
1982年徐怀恕等通过对V.cholerae和E.coli存活规律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butnonculturablestate,VBNC),即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其细胞通常缩成球形(最近许多研究中发现还有些细菌表现为体积增大,... 1982年徐怀恕等通过对V.cholerae和E.coli存活规律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butnonculturablestate,VBNC),即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其细胞通常缩成球形(最近许多研究中发现还有些细菌表现为体积增大,细胞伸长),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使其生长繁殖,但仍然具有代谢活性,在DNA合成抑制剂的作用下,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培养时,这些细胞虽然不能分裂,但仍可以伸长生长,证明其仍然存活,并非死亡。处于VBNC状态的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复苏,并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如V.cholerae即通过这种形式实现越冬。至今已有多种细菌进入VBNC状态的报道,许多G-菌及某些不形成芽胞的G+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都可能进入该状态。这些细菌通过进入VBNC状态,得以渡过难关并存活下来,成为细菌的一种特殊存活形式。现在,细菌VBNC状态已作为微生物学的一个全新概念,受到极大的关注,它对传统的微生态学、食品安全、水质监测、菌种保藏及流行病学研究等均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们应用基因工程菌的危险性评估提供了新的认识,本文对环境中VBNC细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 不良环境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BNC状态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潘乐 孟庆峰 +1 位作者 钱爱东 王伟利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5期32-35,共4页
为选择更适合研究者研究细菌VBNC状态的检测方法。通过对目前已知的几种VBNC状态细菌常用检测方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列举,分析对比其优缺点。为发展新的检测方法提供思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 细菌vbnc状态 检测方法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VBNC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黎黎 包秋华 赵国芬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96-101,共6页
细菌在一些不良压力条件下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其仍具有活力但不能采用常规的平板培养基进行培养,VBNC态细菌一旦培养条件适宜仍能继续生长繁殖,有些致病菌依旧具有毒力。如果检测方... 细菌在一些不良压力条件下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其仍具有活力但不能采用常规的平板培养基进行培养,VBNC态细菌一旦培养条件适宜仍能继续生长繁殖,有些致病菌依旧具有毒力。如果检测方法不当,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需要采取适合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文章概述了几种检测VBNC态细菌的方法,如活菌直接计数法、核酸染料检测法、呼吸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等,并对检测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态vbnc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氏菌VBNC状态转化突变株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菊 胡章立 黎双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3,共6页
采用双亲本接合法对从文山湖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得到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Tn5转座子插入诱变,在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上获得接合子,利用饥饿冷冻高渗透压法对接合子进行细菌VBNC状态转化突变株的筛选和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带有... 采用双亲本接合法对从文山湖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得到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Tn5转座子插入诱变,在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上获得接合子,利用饥饿冷冻高渗透压法对接合子进行细菌VBNC状态转化突变株的筛选和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带有卡那霉素基因的Tn5成功地插入到了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染色体中,在双抗性培养基上获得约2.3×104cell/mL的接合子,转座效率为6.58×10-4。对多个接合子和对照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诱导、筛选及比较,发现KPQT-7是最快进入VBNC状态的突变株,该突变株在胁迫诱导9d后超过30%的细胞都进入了VBNC状态,而对照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至少要在诱导21d后才大部分进入VBNC状态。在此基础上,对VBNC转化突变株KPQT-7作进一步的遗传学分析将会为细菌VBNC状态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nc Tn5转座子 肺炎克雷伯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的VBNC状态及在研究啤酒易感微生物中的探索
12
作者 邓阳 李惠萍 +3 位作者 李琳 涂京霞 房慧婧 陈江 《啤酒科技》 2013年第5期27-32,共6页
VBNC(viable but non-culturable)是指处于“活的但不可培养”状态的微生物体,此时微生物细胞仍具有代谢活性。但用常规方法较难或无法分离培养。VBNC作为一种生理状态.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在改进啤酒易感微生物... VBNC(viable but non-culturable)是指处于“活的但不可培养”状态的微生物体,此时微生物细胞仍具有代谢活性。但用常规方法较难或无法分离培养。VBNC作为一种生理状态.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在改进啤酒易感微生物尤其是难培养有害菌的检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形成机理、种类、最新的检测方法以及复苏过程等方面综述了VBNC状态菌的生物学特性。旨在深入了解和认识VBNC菌。从而对VBNC状态下啤酒易感微生物的检测与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nc 生物学特性 啤酒易感微生物 检测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BNC菌群中好氧反硝化菌种的复苏培养及其脱氮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璐宁 王宇洋 +4 位作者 薛彬冰 梅荣武 张宇 丁林贤 苏晓梅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5-551,共7页
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因安全高效而备受关注,但反硝化细菌的分离菌源仅限于常规分离培养法所获得的不到1%的微生物,绝大多数菌株因处于活的但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而未能被发掘。复苏培养VBNC菌群对强... 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因安全高效而备受关注,但反硝化细菌的分离菌源仅限于常规分离培养法所获得的不到1%的微生物,绝大多数菌株因处于活的但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而未能被发掘。复苏培养VBNC菌群对强化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复苏促进因子复苏培养高氨氮废水中的VBNC菌株,16S rRNA基因测序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复苏培养的菌株归属于Gordonia和Pseudomonas属。通过测定特殊培养基中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氨氮的浓度,研究VBNC菌株的好氧反硝化性能,其中,菌株ZYR51的好氧反硝化能力较强。本研究为挖掘潜在具有好氧反硝化性能的VBNC菌种提供了新方法,并为筛选高效去除高氨氮废水的菌种资源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氮废水 vbnc菌种 复苏促进因子 微生物资源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群体感应复苏oxyR基因缺失引起的VBNC状态
14
作者 廖何斌 徐磊 +4 位作者 夏静若 刘畅 肖丹 马强 郭晓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0-76,共7页
探讨鼠伤寒沙门氏菌oxyR基因缺失株引起的VBNC状态及其与群体感应的关系。运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oxyR基因无痕缺失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并检测该菌株对H_2O_2的敏感性;将oxyR基因缺失株和亲本株(WT)涂布或滴于LB固体培养基,观察其是否生长... 探讨鼠伤寒沙门氏菌oxyR基因缺失株引起的VBNC状态及其与群体感应的关系。运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oxyR基因无痕缺失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并检测该菌株对H_2O_2的敏感性;将oxyR基因缺失株和亲本株(WT)涂布或滴于LB固体培养基,观察其是否生长及其浓度依赖性生长情况;用swimming和swarming平板检测oxyR基因缺失株和WT的运动能力;检测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沙门氏菌分解H_2O_2的能力。成功构建了oxyR无痕缺失菌株;oxyR基因缺失株在0.1 mmol/L H_2O_2的LB平板上形成的菌苔发生了变形,在1 mmol/L H_2O_2的LB平板上不能生长,而WT均能生长;6×10~6和6×10~5 cfu/mL的WT涂布于LB平板上能长满菌苔,而等量的oxyR缺失株不能生长菌落;不同浓度的WT滴于LB平板均能形成菌苔,而oxyR缺失株仅在OD_(600)≥10^(-1)浓度时才能形成菌苔;oxyR缺失株泳动距离无显著性变化,而群集运动距离显著性大于WT;固体培养的沙门氏菌比液体培养的沙门氏菌有更强的分解H_2O_2的能力。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群体感应系统通过调控其群集运动和H_2O_2分解能力来复苏由oxyR基因缺失引起的VBNC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OXYR vbnc 群体感应 运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 VBNC态和正常态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包秋华 王丽娜 +2 位作者 张雨虹 彭江英 马学波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5,共6页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分析了干酪乳杆菌Zhang的VBNC态和正常态两种细胞的代谢组差异。结果显示,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到874个和368个代谢物质,根据P<0.05、差异倍数>2和VIP≥1筛选原则,通过数据库比对...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分析了干酪乳杆菌Zhang的VBNC态和正常态两种细胞的代谢组差异。结果显示,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到874个和368个代谢物质,根据P<0.05、差异倍数>2和VIP≥1筛选原则,通过数据库比对鉴定得到干酪乳杆菌Zhang在两种状态下的主要差异代谢物有24种,主要包括氨基酸类、糖类、维生素类等6类,随后按类分析了这些物质在干酪乳杆菌Zhang生存过程中的作用,为探索干酪乳杆菌Zhang VBNC态在逆境条件下的存活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BNC细菌的抗生素耐受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静薇 杨雅迪 李婷婷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细菌得有活力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被认为是细菌适应环境胁迫的一种生存策略。近年来,VBNC细菌被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VBNC细菌对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使反复和持续性感染的风险加剧。VBNC细菌... 细菌得有活力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被认为是细菌适应环境胁迫的一种生存策略。近年来,VBNC细菌被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VBNC细菌对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使反复和持续性感染的风险加剧。VBNC细菌对抗生素的广谱耐受也给其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从病原菌VBNC的研究角度,综述了致病性VBNC细菌与临床感染的研究现状;VBNC细菌的抗生素耐受机制,如细胞休眠、外膜屏障、药物外排等;并探讨了在治疗VBNC细菌感染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今后VBNC细菌的研究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nc 抗生素 耐药 休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f对印染废水中VBNC菌复苏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学宇 《环境科学导刊》 2016年第A01期110-117,共8页
用已达国家二级标准的印染废水,活化分离培养反应器中的VBNC优势细菌,设计处理组(添加Rpf)与对照组(未添加Rpf)进行对比试验,确认Rpf对VBNC菌的复苏活化效果。实验得到4种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优势菌种为:一般可培养细菌的近缘... 用已达国家二级标准的印染废水,活化分离培养反应器中的VBNC优势细菌,设计处理组(添加Rpf)与对照组(未添加Rpf)进行对比试验,确认Rpf对VBNC菌的复苏活化效果。实验得到4种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优势菌种为:一般可培养细菌的近缘种类为芽孢杆菌;经Rpf复苏活化的细菌有芽孢杆菌、寡养单胞菌、沃氏葡萄球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细菌,证实利用Rpf能够分离获得一些处于VBNC状态的菌种。经查阅可知这些近缘菌种具有降解苯胺、吡虫啉、杂环农药等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vbnc Rpf复苏因子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BNC状态肠道菌的检测方法建立及优化
18
作者 王准 李文君 +2 位作者 杨帆 王玮琳 彭勃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1期85-85,87,共2页
在VBNC状态肠道菌实际检测的过程中,为了全面提升检测方法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筛选最佳的检测方式,对其进行合理的建立与优化处理,编制完善的检测计划方案,全面提升VBNC状态肠道菌检测工作效果,为其后续工作夯实基础。
关键词 vbnc状态肠道菌 检测方法 建立及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BNC状态复苏的荧光假单胞杆菌CHZYR63对毒死蜱的酶降解效果
19
作者 丁林贤 吴咚咚 +5 位作者 付惠玲 王强 蔡慧慧 施洁莹 王新全 周育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337-341,共5页
利用复苏可培养化VBNC(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bacteria)资源菌筛选了对毒死蜱有降解性能的菌种及其酶.应用最大或然数计数(MPN)法,添加复苏促进因子Rpf蛋白分子,获取可培养化VBNC菌种,确定菌种的系统进化属性,并用常规培养法筛选... 利用复苏可培养化VBNC(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bacteria)资源菌筛选了对毒死蜱有降解性能的菌种及其酶.应用最大或然数计数(MPN)法,添加复苏促进因子Rpf蛋白分子,获取可培养化VBNC菌种,确定菌种的系统进化属性,并用常规培养法筛选了高效毒死蜱降解菌及其酶,探索了适宜的酶降解优化条件.从分离到的可培养化VBNC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降解毒死蜱效果达70%的菌株CHZYR63,经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继而,从该菌株提取出粗酶,其降解毒死蜱能力为50%.降解条件优化研究表明:降解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 H值为7;在最适条件下该降解酶在30 min内对毒死蜱(100 mg/L)的降解率可达6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毒死蜱 酶促降解 PH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BNC状态微生物与食品发酵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文霞 陈漪汶 +1 位作者 张淑瑶 谢小保 《工业微生物》 CAS 2021年第5期67-73,共7页
活的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微生物生存的重要策略,在这种状态下微生物可以抵抗各种压力,如杀菌剂、抗生素、酸或氧化剂等,VBNC状态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至关重要。本文从VBNC状态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常见食品发... 活的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微生物生存的重要策略,在这种状态下微生物可以抵抗各种压力,如杀菌剂、抗生素、酸或氧化剂等,VBNC状态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至关重要。本文从VBNC状态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常见食品发酵微生物种类、微生物VBNC状态在食品发酵中的作用以及VBNC状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食品微生物发酵过程的优化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nc 微生物 食品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