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加速度数据异常检测研究
1
作者 麻胜兰 钟建坤 +1 位作者 刘昱昊 郑翔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为提高结构加速度数据异常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提出基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2D-CNN)的结构加速度数据异常检测方法。通过二维桁架数值模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研究了2D-CNN卷积层数和加速度噪声水平对数据异常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 为提高结构加速度数据异常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提出基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2D-CNN)的结构加速度数据异常检测方法。通过二维桁架数值模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研究了2D-CNN卷积层数和加速度噪声水平对数据异常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结构加速度数据异常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区分加速度数据异常类型,异常检测的准确率可达97%以上;对于包含信息复杂、数据规模大的样本,采用4层以上的2D-CNN有助于提高加速度数据异常检测的准确率,采用5层卷积层的2D-CNN对数据异常辨识精度可达98%;当加速度信噪比大于1时,数据异常检测准确率均在90%以上,当加速度信噪比为10时,准确率在97%以上,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容噪性和鲁棒性;采用2D-CNN的数据异常检测方法可为传感器网络的有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二维卷积神经网络 桁架结构 深度学习 加速度 数据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大规模双网络中k-连通Truss子图发现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源 盛飞 +2 位作者 孙晶 赵宇海 王国仁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21-1736,共16页
双网络由具有相同顶点集合但不同边集合的物理图和概念图构成,能够反映顶点间不同层面的交互关系.双网络中稠密子图发现问题旨在发现物理图中连通而概念图中稠密的子图,在协作者网络分析、社区发现和疾病功能团检测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双网络由具有相同顶点集合但不同边集合的物理图和概念图构成,能够反映顶点间不同层面的交互关系.双网络中稠密子图发现问题旨在发现物理图中连通而概念图中稠密的子图,在协作者网络分析、社区发现和疾病功能团检测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但现有稠密子图模型存在以下问题:(1)基于最密集子图模型的稠密子图发现问题本质上是NP-难的,导致精确的子图发现算法在效率上存在很大问题;(2)基于k-核的模型虽然解决了效率问题,但是发现的稠密子图并不真正“稠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1)提出了k-连通truss子图(k-CT)模型.该模型更加稠密,因此允许子图间存在重叠;(2)为了发现k-连通truss子图,提出了一种高效的精确亚线性算法用于发现双网络中所有的k-CT子图;(3)基于k-CT子图,提出了最大连通truss子图(MCT)概念,对当前k-CT子图不存在任何非空(k+1)-CT子图;(4)提出了自顶向下、自底向上和二分法三种不同策略的MCT子图发现算法.大量基于真实和合成双网络数据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算法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网络 稠密子图发现 k-连通truss子图模型 最大连通truss子图模型 k-类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网络中基于关键词属性的Truss社区搜索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成波 周丽华 +1 位作者 黄亚群 杨宇迪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8-1714,共7页
社区搜索旨在信息网络中寻找与用户指定的查询节点高度相关的稠密连通子图,是社会网络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现有的社区搜索方法大多是针对同质网络,但现实中的信息网络通常是包含多种节点类型和多种关系类型的属性异质网络。提出了异质... 社区搜索旨在信息网络中寻找与用户指定的查询节点高度相关的稠密连通子图,是社会网络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现有的社区搜索方法大多是针对同质网络,但现实中的信息网络通常是包含多种节点类型和多种关系类型的属性异质网络。提出了异质网络中基于元路径P和元结构S的P-距离和S-距离及(k,d,P)-truss和(k,d,S)-truss社区模型以度量子图的结构内聚性,同时提出了关键词属性得分函数用于度量不同子图的关键词属性相关性,最后提出了搜索具有最高关键词属性得分的(k,d,P)-truss和(k,d,S)-truss的社区搜索算法。搜索算法能够找到同时具有结构内聚性和关键词属性相关性的个性化社区,并且支持限制查询节点与社区内任意节点的最大距离d来控制社区搜索的范围。在真实数据集上与相关的社区搜索算法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网络 truss 社区搜索 关键词属性 元路径 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时序图的K-truss社区搜索算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兰天 李荣华 +1 位作者 王国仁 王彪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82-1489,共8页
在诸如通信网络、协作网络和社交网络的分析等应用中,边缘上通常包含时间戳。然而以前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识别没有时间信息的网络中的社区。大规模时序图数据管理与挖掘已经成为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团... 在诸如通信网络、协作网络和社交网络的分析等应用中,边缘上通常包含时间戳。然而以前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识别没有时间信息的网络中的社区。大规模时序图数据管理与挖掘已经成为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团模型是图社区发现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模型,K-truss结构是团模型的一种重要的松弛模型。对时序图中的社区挖掘问题进行研究,目标是搜索能持续存在的社区结构。由于K-团结构的搜索是一个NP难问题,采用经典的K-truss模型对社区进行建模,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于时序图数据的持续社区模型(k,Δ,θ)-truss。还提出了一种近似线性时间的时序图社区搜索算法,然后基于真实数据集分析算法的性能和社区挖掘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K-truss挖掘的效率和社区规模介于K-core与K-团之间,适合比较紧密的社区的搜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truss 时序图 社区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钢桁框的强度折减系数概率模型
5
作者 刘艳芝 蓝雅云 +1 位作者 颜阳 柯珂 《建筑钢结构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1,共10页
为提高钢桁框体系的抗震可恢复性,提出了自复位钢桁框体系的概念,并研究了其在脉冲地震下的强度折减系数。以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表征具有三折线滞回特征的钢桁框体系,选取182条脉冲型地震动对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得到一... 为提高钢桁框体系的抗震可恢复性,提出了自复位钢桁框体系的概念,并研究了其在脉冲地震下的强度折减系数。以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表征具有三折线滞回特征的钢桁框体系,选取182条脉冲型地震动对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得到一个包含约6 022万个强度折减系数的数据库,揭示了不同滞回参数和脉冲型地震动对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规律。此外,借助BP神经网络拟合强度折减系数在地震下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参数,并建立了基于概率的钢桁框体系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可恢复性 自复位 桁框结构 强度折减系数 非线性动力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最大化问题中基于K-truss的投票改进算法
6
作者 孙飞翔 陈卫东 林天森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1-298,共8页
在社交网络的影响最大化(IM)问题中,近似算法通过大量的Monte-Carlo模拟计算节点集的影响范围,导致时间复杂度提高,而多数启发式算法在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图上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K-truss的改进投票算法TrussVote。在投票阶... 在社交网络的影响最大化(IM)问题中,近似算法通过大量的Monte-Carlo模拟计算节点集的影响范围,导致时间复杂度提高,而多数启发式算法在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图上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K-truss的改进投票算法TrussVote。在投票阶段,通过引入K-truss的相关理论及算法定义节点的有效投票能力,用于表示节点对其不同邻居的投票倾向,同时在计算得票分数时考虑边的传播概率,提高解决IM问题的效率。在每轮投票结束后,将得票分数最高的节点选为种子节点。在更新阶段,结合节点间的相似性指标定义衰减因子,以有效区分邻居节点投票能力的弱化程度。此外,基于IC模型下的原始传播结果,提出传播差异作为传播范围的等价分析指标。在不同规模真实网络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RNR、VoteRank++等算法,该算法不仅能有效降低时间复杂度,而且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感染更多的节点,具有广泛的影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影响最大化 投票算法 K-truss分解 IC模型 S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石鲷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嘉浩 胡桂森 +4 位作者 吴章 朱凯 徐开达 王好学 戴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7-826,共10页
为有效区分条石鲷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本研究随机抽取226尾条石鲷样本(自然群体126尾、养殖群体100尾),利用传统形态测量法和框架测量法分别测得7、36个可量性状,并对其进行差异性分析与逐步判别分析。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形态... 为有效区分条石鲷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本研究随机抽取226尾条石鲷样本(自然群体126尾、养殖群体100尾),利用传统形态测量法和框架测量法分别测得7、36个可量性状,并对其进行差异性分析与逐步判别分析。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形态测量法时,条石鲷6个可量性状(不包括体长)中有4个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2个性状差异显著(P<0.05);采用框架测量法时,36个可量性状中有31个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5个性状差异显著(P<0.05)。说明条石鲷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主要集中在头部、躯干和腹鳍。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传统形态测量法和框架测量法交叉验证后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7.8%和94.7%,基于2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交叉验证后的判别正确率为99.6%。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形态学方法对条石鲷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进行判别是可行的,并且,结合多种形态可量性状的综合判别方式的判别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群体判别 框架测量法 逐步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桁架优化设计方法
8
作者 孙宇 《中国重型装备》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针对目前圆管带式输送机桁架有限元分析和优化方法中存在的过程繁琐以及仿真速度、目标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利用数据驱动方法来优化改进圆管带式输送机桁架的方法,从而简化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过程,减少分析和优化时间。首先明确桁架的加载... 针对目前圆管带式输送机桁架有限元分析和优化方法中存在的过程繁琐以及仿真速度、目标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利用数据驱动方法来优化改进圆管带式输送机桁架的方法,从而简化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过程,减少分析和优化时间。首先明确桁架的加载方式及荷载值,运用控制变量法、数值模拟法及工程经验选取桁架最终构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其次以实际仿真值作为输入值,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优化网络模型。最终在不超过最大应力的条件下,利用优化网络模型获得桁架质量的寻优结果。结果表明,基于数据驱动的优化方法在圆管带式输送机桁架优化上具有快速性和准确性的优势,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管带式输送机 桁架 数据驱动 有限元分析 网络模型 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桁架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紫科 杨璐 +1 位作者 柳美玉 李笑林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8,共8页
为分析验证BP神经网络在结构损伤识别定位上应用的有效性,设计了一个桁架结构模型的静力加载试验,通过在桁架结构中更换不同直径的杆件来模拟杆件损伤,并记录其所引起的静力响应;采用ABAQUS分析软件建立了对应的桁架有限元模型,并分析... 为分析验证BP神经网络在结构损伤识别定位上应用的有效性,设计了一个桁架结构模型的静力加载试验,通过在桁架结构中更换不同直径的杆件来模拟杆件损伤,并记录其所引起的静力响应;采用ABAQUS分析软件建立了对应的桁架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该桁架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受力性能与损伤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用于预测桁架损伤状态的BP神经网络,该网络以有限元分析中桁架结构的荷载和节点位移作为输入参数,桁架杆件的损伤状态作为输出参数,建立了桁架结构杆件损伤状态与荷载、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采用桁架结构模型静力加载试验所得数据对BP神经网络算法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用于桁架结构杆件的损伤识别定位能够达到较高的精度,可以实现对结构进行实时准确的安全状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桁架结构 损伤识别 静力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级公铁两用桥梁钢桁架温度分布分析与预测
10
作者 郑淦亢 何越磊 +1 位作者 孟晓亮 万乐山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58-464,共7页
基于某千米级公铁两用桥温度观测结果,研究主梁钢桁架不同位置在不同季节下的温度分布特征,得到千米级公铁两用桥的时空温度场特性。基于结构和大气温度变化特性,对千米级公铁两用桥温度场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3种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比... 基于某千米级公铁两用桥温度观测结果,研究主梁钢桁架不同位置在不同季节下的温度分布特征,得到千米级公铁两用桥的时空温度场特性。基于结构和大气温度变化特性,对千米级公铁两用桥温度场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3种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比找出最适合桥梁温度数据精准预测的模型。结果表明:钢桁架的温度场存在显著的时间及空间差异性,主梁温度明显滞后于大气温度,LSTM和CNN神经网络可以对温度数据进行较高精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桁架 温度分布 温度预测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管网钢桁梁桥结构设计与分析
11
作者 石若汐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3期71-74,共4页
本文以河北沧州渤海新区蒸汽管网工程中的蒸汽管道钢桁梁桥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开展桥梁全结构的受力分析与承载力及强度计算,相关计算结果为同类钢桁梁桥的设计与后续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钢桁梁桥 蒸汽管网 结构设计 有限元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利亚罗非鱼(♀)×鳜(♂)杂交后代的形态 被引量:42
12
作者 俞菊华 夏德全 +2 位作者 杨弘 贺艳辉 吴婷婷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1-435,共5页
通过测定美国奥利亚罗非鱼(Ao)、Ao(♀)×鳜(♂)的子代(As1)、埃及奥利亚罗非鱼(Eo)、Eo(♀)×鳜(♂)的子代(Es1)、As1(♀)×Ao(♂)的所谓"回交"子代(As2)、Es1的兄妹交子代(Es2)的形态和框架数据,用卡方分析、... 通过测定美国奥利亚罗非鱼(Ao)、Ao(♀)×鳜(♂)的子代(As1)、埃及奥利亚罗非鱼(Eo)、Eo(♀)×鳜(♂)的子代(Es1)、As1(♀)×Ao(♂)的所谓"回交"子代(As2)、Es1的兄妹交子代(Es2)的形态和框架数据,用卡方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形态异同。可数性状卡方分析表明,这几组实验鱼可数性状无显著差异;形态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了As2与Ao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都有显著差异,其中As1和Es1与其它鱼的差异最大,Es2与其它鱼的差异其次;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判别效果极显著,判别准确率都在90%以上,判别准确率依次为Es1、As1、As2都为100%,Es2为96.2%,Ao为95%,Eo为90%。综合以上分析,根据亚种75%规则,表明雌性奥利亚罗非鱼与雄性鳜间远缘杂交后代与亲本奥利亚罗非鱼不同;为此通过本课题的远缘杂交也许能产生新的养殖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远缘杂交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不同翘嘴红鲌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46
13
作者 王伟 陈立侨 +2 位作者 顾志敏 彭士明 李云凯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4,共5页
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三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7个不同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群体分为三支,南湾、兴凯湖、太湖和养殖群体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首先聚为一支... 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三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7个不同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群体分为三支,南湾、兴凯湖、太湖和养殖群体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首先聚为一支,梁子湖和三溪口群体聚为另一支,而浮桥河群体则相对独立为一支。三个分支中浮桥河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主成分分析显示,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等31项形态特征中头部和尾部的长度对各群体间的差异贡献率最大,其中,太湖、梁子湖和三溪口群体间的差异最为显著。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对7个不同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90%。分析结果显示翘嘴红鲌7个不同群体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应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可以将各群体有效地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Erythrocuher ilishaeformis) 可量性状 框架结构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域刀鲚形态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32
14
作者 王丹婷 杨健 +2 位作者 姜涛 刘洪波 沈新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90,共13页
选取采于黄海吕泗渔场(吕泗群体)和大沙渔场(大沙群体),长江口崇明岛(崇明群体),长江芜湖江段(长江芜湖群体),钱塘江口舟山东霍山(舟山群体),黄河东营江段(黄河群体)的刀鲚,测量全长、体长等14个可量性状和20个框架结构数据并计算肥满... 选取采于黄海吕泗渔场(吕泗群体)和大沙渔场(大沙群体),长江口崇明岛(崇明群体),长江芜湖江段(长江芜湖群体),钱塘江口舟山东霍山(舟山群体),黄河东营江段(黄河群体)的刀鲚,测量全长、体长等14个可量性状和20个框架结构数据并计算肥满度。针对不同性别和不同水域的刀鲚所测得的形态学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雌雄刀鲚在体长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肥满度上雌性显著大于雄性,在反映躯干纵向长度的性状和框架结构上,雌性也显著大于雄性;两个黄海群体的形态与长江崇明和芜湖群体最为接近,与舟山群体和黄河群体都有显著差别,显示黄海群体最有可能洄游进入长江,与长江两群体间具有关联性;而舟山群体和黄河群体可能较独立于其它群体,关联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形态学 两性异形 框架结构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卷口鱼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变异 被引量:27
15
作者 赵建 朱新平 +3 位作者 陈永乐 刘毅辉 陈焜慈 郑光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1-927,共7页
运用传统生物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方法,对珠江水系中栖息于柳江、浔江、西江的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 Myers)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分析。根据高背、平背体型分析了体长/体高比例与地理、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体长/体高比例与年龄... 运用传统生物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方法,对珠江水系中栖息于柳江、浔江、西江的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 Myers)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分析。根据高背、平背体型分析了体长/体高比例与地理、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体长/体高比例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卷口鱼逐渐趋向于高背型;三个江段卷口鱼可数性状数据卡方检验没有显著差异;三个江段卷口鱼可量性状数据和框架数据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三个江段的卷口鱼形态差异明显,有一定程度的分化;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柳江群体变异最大,而西江卷口鱼则分化成两个群体,其中一个与浔江群体关系较近。判别分析构建的判别公式可以区分三个江段四个群体的卷口鱼,判别正确率达到99.2%。不同江段卷口鱼的差异表现在整个鱼体上,不能用单独的一或二个参数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口鱼 种群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品系间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149
16
作者 李思发 李晨虹 李家乐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50-457,共8页
通过传统形态学测定和框架测定相结合,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尼罗罗非鱼五个品系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这几种罗非鱼品系在可数性状上无显著差异。而可量性状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品系、“埃及”... 通过传统形态学测定和框架测定相结合,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尼罗罗非鱼五个品系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这几种罗非鱼品系在可数性状上无显著差异。而可量性状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品系、“埃及”品系同“78”品系、“88”品系、吉富品系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美国”品系与其它品系差异较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五品系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为:74%~100%(P1)和73%~100%(P2),判别准确率依次为“美国”品系>吉富品系>“88”品系>“78”品系>“埃及”品系;主成分分析结果为:在一龄组,“78”品系、“88”品系、吉富品系、“埃及”品系间差别不明显,在二龄组,“美国”品系与“78”品系、“88”品系、吉富品系间差异较大。尼罗罗非鱼品系间的形态差异属种内变异,须有多项参数综合判别才能辩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品系 形态鉴别 框架分析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鱼骨、花鱼骨及其杂交F_1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练青平 宓国强 +3 位作者 胡廷尖 王雨辰 沈土山 姚子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3-499,共7页
运用3种多元分析法分析了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花鱼骨H.maculates及其杂交F1(唇鱼骨♀×花鱼骨♂)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杂交F1在体形和体色上完全偏向于母本唇鱼骨,仅背部的小黑点是继承了花鱼骨的形态特征;唇鱼骨、花鱼骨和... 运用3种多元分析法分析了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花鱼骨H.maculates及其杂交F1(唇鱼骨♀×花鱼骨♂)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杂交F1在体形和体色上完全偏向于母本唇鱼骨,仅背部的小黑点是继承了花鱼骨的形态特征;唇鱼骨、花鱼骨和杂交种F1的可数性状中背鳍、臀鳍、胸鳍和腹鳍条数基本上一致,各项差异均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了9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8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的形态与唇鱼骨形态较为相似。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6.7%~100%(P1)、87.9%~100%(P2),综合判别率为9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鱼骨] 花[鱼骨] 杂交F1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狗鱼与黑斑狗鱼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霍堂斌 袁美云 +3 位作者 马波 蔡林刚 阿达可白克·可尔江 姜作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259,共7页
将传统形态学测定和框架测定相结合,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自斑狗鱼Esox lucius和黑斑狗鱼Esox reichrti的不同地理居群共115尾标本的36个测量性状和12个可数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两种狗鱼的形... 将传统形态学测定和框架测定相结合,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自斑狗鱼Esox lucius和黑斑狗鱼Esox reichrti的不同地理居群共115尾标本的36个测量性状和12个可数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两种狗鱼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白斑狗鱼与黑斑狗鱼的背鳍棘数、臀鳍棘数、臀鳍分支鳍条数、纵行鳞数、侧线上鳞以及侧线下鳞差异极显著。在可量性状上,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黑斑狗鱼乌苏里江种群与嫩江种群差异最小,首先聚为一支,后与黑龙江种群聚为一支,两种狗鱼差异明显,白斑狗鱼为单独一支。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群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P_1为96.4%~100%。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狗鱼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狗鱼 黑斑狗鱼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赵建 朱新平 +2 位作者 陈永乐 刘毅辉 谢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6-509,共4页
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框架分析法分析了斑鳜、翘嘴鳜及其杂种(翘嘴鳜×斑鳜)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中,腹鳍棘数、腹鳍条数、臀鳍棘数在3种鳜中都一致,对其他可数性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鳜与杂交鳜只有在臀鳍条数目上存在显著... 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框架分析法分析了斑鳜、翘嘴鳜及其杂种(翘嘴鳜×斑鳜)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中,腹鳍棘数、腹鳍条数、臀鳍棘数在3种鳜中都一致,对其他可数性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鳜与杂交鳜只有在臀鳍条数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可数性状差异不显著,斑鳜与翘嘴鳜、翘嘴鳜与杂交鳜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对可数性状和框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欧氏距离,结果显示:杂交鳜在形态上较接近于其父本斑鳜,在头部和尾部继承了更多翘嘴鳜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斑鳜 杂交鳜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苏 朱新平 +3 位作者 陈昆慈 赵建 潘德博 李凯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8-493,共6页
运用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在体色方面,头顶部、体侧及尾鳍基部,斑鳢与乌鳢的体色斑纹差异明显,杂交鳢偏向于斑鳢。在11项可数性状中,三者腹鳍一致,杂交鳢胸鳍超父本偏离,其他... 运用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在体色方面,头顶部、体侧及尾鳍基部,斑鳢与乌鳢的体色斑纹差异明显,杂交鳢偏向于斑鳢。在11项可数性状中,三者腹鳍一致,杂交鳢胸鳍超父本偏离,其他可数性状介于两者之间,平均杂交指数为53.45。对可数性状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鳢与乌鳢除胸鳍无差异外,均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杂交鳢与乌鳢在尾鳍、鳃耙、侧线鳞和侧线下鳞无差异,其他则差异极显著;杂交鳢与斑鳢除尾鳍和鳃耙无差异外,其他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可数性状中背鳍条数、侧线鳞和侧线上鳞可作为初步判断三者所属的指标。对10项可量性状参数计算的杂交指数显示,杂交鳢可量性状偏父本(乌鳢)遗传,其平均杂交指数为73.90。可量性状数据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三者形态差异明显,杂交鳢在体型上偏向于乌鳢。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公式可以有效区分三者,判别准确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乌鳢 杂交鳢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