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养阴祛风方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1
作者 朱梦婷 方鸽 +5 位作者 夏虹 徐鹏 方揆 蒋文泽 胡姣姣 鲁科达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评估益气养阴祛风方治疗早期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经肾活检确诊为早期IgA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行选择的治疗方... 目的评估益气养阴祛风方治疗早期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经肾活检确诊为早期IgA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行选择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接受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益气养阴祛风方。随访12周,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中红细胞及尿蛋白/肌酐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尿红细胞和尿蛋白/尿肌酐指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上升,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水平升幅和MDA水平降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联合益气养阴祛风方能显著改善早期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红细胞、尿蛋白/尿肌酐比值等临床指标,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祛风方 IGA肾病 气阴两虚 态靶辨证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燥养荣方治疗抗肿瘤靶向药所致大鼠皮肤干燥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彭艳梅 王福庆 +5 位作者 张旭 李嘉 谭可欣 高亚军 石亚楠 崔慧娟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45-654,共10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动物实验探讨中药滋燥养荣方治疗抗肿瘤靶向药所致皮肤干燥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在线数据库筛选滋燥养荣方各单味药成分的靶点和皮肤干燥及瘙痒的靶点,对共同靶点进行分析,通过通路富集预测中药可能的效应途...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动物实验探讨中药滋燥养荣方治疗抗肿瘤靶向药所致皮肤干燥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在线数据库筛选滋燥养荣方各单味药成分的靶点和皮肤干燥及瘙痒的靶点,对共同靶点进行分析,通过通路富集预测中药可能的效应途径。应用靶向药吉非替尼建立与患者皮肤干燥皮损表现一致的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分别予生理盐水、维生素E乳、中药进行干预,以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皮肤表型、组织病理学变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炎症因子表达。结果 滋燥养荣方各单味药筛选出预测靶点共3 125个,靶向药所致皮肤干燥及伴有瘙痒的对应靶点共660个。对173个共同靶点进行分析,通路富集预测结果显示表皮角质细胞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 (Akt)通路可能是中药起效的信号途径。动物实验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出现靶向药相关的皮损、结痂、脱屑等皮肤干燥表现;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小鼠的皮肤干燥均改善,中药组小鼠皮损愈合、毛发生长情况优于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表皮增厚(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中药组表皮厚度变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kt蛋白和p-Akt 308蛋白染色呈棕黄色,强度较弱;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Akt蛋白和p-Akt 308蛋白染色呈棕黄色,强度较强,且强于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各组p-Akt 473蛋白染色强度差异不明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药组皮肤组织中p-Akt 30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皮肤组织中p-Akt 308蛋白相对表达量高(P<0.05)。各组皮肤组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滋燥养荣方能缓解抗肿瘤靶向药所致大鼠局部皮肤炎症、促进皮肤修复,其分子机制可能与Akt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燥养荣方 靶向药 皮肤干燥 网络药理学 大鼠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因子探索焦虑障碍的态靶辨治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昀熹 林婉儿 +1 位作者 杨玲玲 李艳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764-767,共4页
仝小林院士创造性提出“态靶因果”学说,有机结合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全面审视疾病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利用前沿科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技术搭建现代疾病与中医证候的桥梁,促进中西医深入融合。依据态靶辨治理论体系,将焦虑障碍的总... 仝小林院士创造性提出“态靶因果”学说,有机结合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全面审视疾病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利用前沿科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技术搭建现代疾病与中医证候的桥梁,促进中西医深入融合。依据态靶辨治理论体系,将焦虑障碍的总态概括为“虚”,在不同严重程度分别呈现“郁”“虚”“热”“损”态。通过临床诊疗经验及现代中药药理学进展,总结焦虑障碍的调态靶方,阐明其生物学标靶可能为调节免疫因子,推进焦虑障碍的“辨证微观化”与“精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靶辨治 焦虑障碍 证候 靶方 靶药 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态靶辨治策略初探
4
作者 周流畅 杨玲玲 +2 位作者 张荣 李艳 史亚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3-216,共4页
“态靶辨治”是由仝小林院士首创的中医临床辨治方法,融合了现代科学对于疾病的认识,将中药药理研究成果应用于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药之中,进一步细化了分期分证与临床用药,中西医结合,提高了对疾病辨证用药的精准化与标准化。... “态靶辨治”是由仝小林院士首创的中医临床辨治方法,融合了现代科学对于疾病的认识,将中药药理研究成果应用于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药之中,进一步细化了分期分证与临床用药,中西医结合,提高了对疾病辨证用药的精准化与标准化。依据态靶辨治理论体系,本文将抑郁症的总态概括为“郁”,与不同病程兼夹的“瘀”“湿”“痰”“火”“虚”分态。总结确定其调态靶方,和改善症状、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与5-羟色胺(5-HT)系统等生物学靶标的靶药,推进抑郁症的“辨证微观化”与“精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靶辨治 抑郁症 证候 靶方 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GEO数据库探讨心瘅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
5
作者 张平安 高娜 +2 位作者 姚涛 王国斌 车志英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101-109,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GEO数据库探讨心瘅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microRNA-mRNA调控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心瘅...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GEO数据库探讨心瘅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microRNA-mRNA调控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心瘅方中药物活性成分及其靶基因;利用GEO数据库筛选病毒性心肌炎与健康人的差异microRNA;利用FunRich3.1.3对差异microRNA进行mRNA富集,并与药物靶基因取交集基因;通过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以及cytoNCA筛选出核心基因;运用R软件对核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心瘅方中药物活性成分共199个,潜在作用靶点490个,GEO数据库Series GSE148153符合要求,通过筛选得到差异microRNA 438个,50个microRNA与核心基因有对应关系,上调基因45个,下调基因5个;筛选得到交集基因207个,其中33个为核心基因;GO功能注释主要富集在肌细胞增殖、MAP激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并且主要富集在PI3K/Akt、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白细胞介素17等信号通路。结论:心瘅方调控microRNA-mRNA过程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与中药成分干预肌细胞增殖、MAP激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和PI3K/Akt、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有关,此过程可能涉及hsa-miR-15b-5p和hsa-miR-21-5p等外泌体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网络药理学 GEO数据库 靶基因 MICRORNA 心瘅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祛邪方联合EGFR-TKI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许荣忠 李雁 +3 位作者 张玲 方志红 赵凡尘 吕祥 《肿瘤药学》 2024年第6期723-730,共8页
目的 观察扶正祛邪方联合EGFR-TKI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探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共纳入448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其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扶正祛邪方+EGF... 目的 观察扶正祛邪方联合EGFR-TKI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探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共纳入448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其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扶正祛邪方+EGFR-TKI组),上海市胸科医院患者设为对照组(EGFR-TKI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扶正祛邪方+EGFR-TKI组患者中位PFS长于EGFR-TKI组(14.2个月vs. 10.43个月)(P<0.05)。在EGFR-TKI一线治疗亚组、19号外显子缺失亚组、21号外显子突变亚组及吉非替尼治疗亚组中,扶正祛邪方联合EGFR-TKI可明显延长患者中位PFS(P<0.05);而在二线治疗方案亚组及厄洛替尼、埃克替尼治疗亚组患者中尚未发现明显益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扶正祛邪方干预、性别、年龄、吸烟史、化疗与患者PFS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扶正祛邪方是晚期EGFR突变患者PF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而吸烟是PF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扶正祛邪方联合EGFR-TKI能够延长晚期肺腺癌患者的PFS,并延缓TKI药物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扶正祛邪方 靶向药 耐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喘祖帕单煎配方与配伍合煎对16HBE细胞抗炎活性及非靶向代谢组学差异的研究
7
作者 曹万萍 李新霞 +2 位作者 李乔乔 马雪红 闫冬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75-583,共9页
目的考察寒喘祖帕按照传统配伍合煎及单煎配方的抗炎活性,并采用UPLC-Q-TOF/MS研究非靶向代谢组学差异。方法通过体外脂多糖诱导16HBE炎症细胞,使用CCK-8法筛选出单煎配方组和配伍合煎组的剂量;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 目的考察寒喘祖帕按照传统配伍合煎及单煎配方的抗炎活性,并采用UPLC-Q-TOF/MS研究非靶向代谢组学差异。方法通过体外脂多糖诱导16HBE炎症细胞,使用CCK-8法筛选出单煎配方组和配伍合煎组的剂量;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测定细胞中炎症因子IL-6、IL-8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UPLC-TOF/MS技术对细胞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分为正常组(16HBE细胞+培养基)、模型组(16HBE细胞+培养基+0.1μg/mL LPS)、寒喘祖帕单煎配方组(16HBE细胞+培养基+0.1μg/mL LPS+50μg/mL单煎配方)、寒喘祖帕配伍合煎组(16HBE细胞+培养基+0.1μg/mL LPS+50μg/mL配伍合煎)。以此探究寒喘祖帕颗粒发挥抗炎活性的相关代谢通路,寻找寒喘祖帕颗粒抗炎活性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给药浓度为0.1μg/mL时细胞生长存活率未受到限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伍合煎组在给药浓度为0~400μg/mL范围内时,细胞存活率未受影响,浓度>800μg/mL时,细胞生长存活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单煎配方组在浓度<50μg/mL时,细胞生长存活率未受到限制,浓度≥100μg/mL时,细胞生长存活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IL-6、IL-8和TNF-αmRNA的表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0μg/mL单煎配方较100μg/mL,IL-6、IL-8和TNF-αmRNA的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相同药物浓度干预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IL-6、IL-8和TNF-αmRNA的表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比较,单煎配方组和配伍合煎组可同时降低IL-6、IL-8和TNF-αmRNA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配伍合煎组与单煎配方组比较,配伍合煎组IL-6、IL-8 mRNA的表达较单煎配方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筛选出模型组与配伍合煎组间的内源性差异代谢物68个,主要与色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嘧啶代谢等有关;模型组与单煎配方组间识别出内源性差异代谢物62个,主要与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有关。结论寒喘祖帕单煎配方与配伍合煎对LPS诱导的炎症细胞模型抗炎效果存在差异,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式通过不同的代谢通路发挥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喘颗粒 单煎配方 配伍合煎 炎症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韩子璇 陶晓倩 +1 位作者 程岚 张纯刚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7期847-854,共8页
随着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宣告结束、部分品种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中药配方颗粒正式进入“标准化”的新时代。在中药配方颗粒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文章以质量标准的现状为... 随着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宣告结束、部分品种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中药配方颗粒正式进入“标准化”的新时代。在中药配方颗粒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文章以质量标准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质量标准难以建立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文献查阅总结目前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模式及未来发展的新思路,为推动中药配方颗粒的国际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 多指标成分 生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态靶辨证的补肾活血方联合泼尼松治疗重症免疫球蛋白A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立 薛翠英 +3 位作者 袁秀梅 张红英 曾庆华 宋慧芳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4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态靶辨证理论的补肾活血方联合泼尼松治疗重症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滦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重症IgA肾病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基于态靶辨证理论的补肾活血方联合泼尼松治疗重症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滦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重症IgA肾病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均予醋酸泼尼松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基于态靶辨证理论加用补肾活血方,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包括全身浮肿、小便不利、疲乏无力、舌淡苔白)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水通道蛋白3、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肾损伤因子-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4.29%比10.20%,P>0.05)。结论基于态靶辨证理论的补肾活血方联合泼尼松治疗重症IgA肾病,可改善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和肾功能指标,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A肾病 糖皮质激素 补肾活血方 态靶辨证 临床疗效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张氏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陈杨达豪 劳杨骏 +3 位作者 徐彬 徐卫星 张树良 盛红枫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3期1-6,36,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张氏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退变(LIDD)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筛选张氏腰痛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以及LIDD的相关基因。通过R软件筛选张氏腰痛方治疗LIDD的共同靶基因,构建“药...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张氏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退变(LIDD)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筛选张氏腰痛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以及LIDD的相关基因。通过R软件筛选张氏腰痛方治疗LIDD的共同靶基因,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以及共同靶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同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关键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EG通路富集分析,以揭示这些靶基因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和通路。结果:共筛选出202个有效成分和164个共同靶基因,包括10个核心靶基因。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张氏腰痛方治疗LIDD的靶点主要作用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这些生物过程主要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调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张氏腰痛方治疗LIDD的主要活性成分divaricatol、槲皮素、O-乙酰基哥伦比亚苷元、紫堇灵、黄芪紫檀烷苷与核心靶点TNF、AKT1、白细胞介素-6、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张氏腰痛方治疗LID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主要从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方面发挥对LIDD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张氏腰痛方 网络药理学 靶点预测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炎1号方经皮经穴靶向透药对慢性盆腔炎患者IL-10、IL-6、MMP-9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冯强 陈红梅 +3 位作者 唐瑞莲 吴玉青 余永燕 叶纪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5-1739,共5页
目的:探讨盆炎1号方经皮经穴靶向透药治疗在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均于2017年8月至2021年3月在海南省儋州市中医医院就诊并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盆炎1号方经皮经穴靶向透药治疗在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均于2017年8月至2021年3月在海南省儋州市中医医院就诊并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57例联合盆炎1号方经皮经穴靶向透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D二聚体(D-D)、IL-6等指标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类抗原CA125低于对照组,CD4^(+)/CD8^(+)、CD4^(+)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49%(55/57)vs 82.46%(46/57),P<0.05]。结论:对于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而言西医联合盆炎1号方经皮经穴靶向透药治疗有助于调控炎症因子,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炎1号方 经皮经穴靶向透药治疗 慢性盆腔炎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症状积分 生活质量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行气活血散结方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观察
12
作者 候咪 霍涌波 +3 位作者 赵秀秀 闫龙 王丹 兰雪琴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散结方联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MGH)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雌二醇(E2)和孕激素(P)、乳腺钼靶分级、乳痛及肿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MG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选取双侧合谷、太...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散结方联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MGH)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雌二醇(E2)和孕激素(P)、乳腺钼靶分级、乳痛及肿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MG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选取双侧合谷、太冲、足三里、期门、丰隆、三阴交穴及肿块周围围刺,隔日1次,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口服行气活血散结方,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温服,每次连服7~10 d,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E2、P水平变化及钼靶分级变化、乳痛及乳房肿块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2、乳房疼痛及肿块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钼靶BI-RADS分级均降级,P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行气活血散结方联合针刺对MGH患者有提升疗效、促进雌孕激素趋于正常、缓解乳房疼痛、缩小肿块范围的作用,可改善MGH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陕北霍氏流派 行气活血散结方 雌二醇 孕激素 钼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穴位中药敷贴预防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凤莉 贺慧为 +6 位作者 陈志 夏文翰 陈小红 王海燕 周倩 段娟娟 李茜雯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4期54-58,共5页
目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穴位中药敷贴对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干预,为血栓高危患者寻求更有效、安全、可行预防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ICU)具有下肢深静脉... 目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穴位中药敷贴对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干预,为血栓高危患者寻求更有效、安全、可行预防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ICU)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卡普里尼(Caprini)评分≥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定向治疗组40例、联合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每组患者均给予ICU常规治疗与护理,定向治疗组每日给予2次双下肢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每次30分钟。联合治疗组在定向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膏方敷贴于足三里和三阴交两处穴位,每次保留12小时。记录治疗1周前后的Caprini评分、D-二聚体水平、腘静脉内径以及腘静脉血流速度。每周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是否有血栓形成,共监测28天。结果治疗后定向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均有所下降(P=0.000),腘静脉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更快(P=0.003和P=0.000)。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Caprini评分、腘静脉内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D-二聚体水平相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02),定向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腘静脉流速增快(P=0.010),而联合治疗组的腘静脉流速较定向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发生了3例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发生了肺动脉分支的血栓栓塞,定向治疗组有1例患者发生了深静脉血栓,而联合治疗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以及肺动脉栓塞事件。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穴位中药敷贴能有效地预防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定向透药 穴位敷贴 血府逐瘀膏方 深静脉血栓 卡普里尼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YOLO v4模型的赛道锥桶检测与识别方法
14
作者 李强 陶立波 +1 位作者 杨爱喜 Agyei PHILIP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4,33,共6页
为快速检测与准确识别赛道锥桶,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 v4模型的赛道锥桶检测与识别方法。首先依据复杂多变的赛道场景采集了多张锥桶图像作为数据集原始数据,在工控机上进行锥桶数据集制作、训练和模型选取;然后搭建基于YOLO v4模型的锥... 为快速检测与准确识别赛道锥桶,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 v4模型的赛道锥桶检测与识别方法。首先依据复杂多变的赛道场景采集了多张锥桶图像作为数据集原始数据,在工控机上进行锥桶数据集制作、训练和模型选取;然后搭建基于YOLO v4模型的锥桶检测与识别系统,选择三种较为常见赛道场景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仍能快速检测并准确识别目标锥桶,特别是在锥桶较为密集且多个锥桶目标重叠的场景下,置信度达到0.91以上,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实时检测的平均帧率达到35f/s,能够满足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对感知系统准确性和实时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 YOLO v4 赛道锥桶 目标检测 锥桶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仝小林教授态靶结合遴选降压药经验 被引量:16
15
作者 何莉莎 逄冰 +1 位作者 叶茹 赵林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2069-2072,共4页
利用药物的偏性,调整疾病之偏态的"调态"策略,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思维。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将极大地提高中医治疗的靶向性。仝小林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倡导中西结合,提出"态靶结合"中医临床处方方略,并将其应用... 利用药物的偏性,调整疾病之偏态的"调态"策略,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思维。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将极大地提高中医治疗的靶向性。仝小林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倡导中西结合,提出"态靶结合"中医临床处方方略,并将其应用于高血压病的临床辨治中。仝师将高血压病的病机概括为"寒、热、水、痰、瘀、革"六种类型,并充分利用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将具有降压功效的中药,按照"态靶结合"思路,灵活应用于各型高血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靶结合 高血压 靶方 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态靶辨证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运用——茵陈蒿汤加虎杖、鬼箭羽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郑玉娇 苟筱雯 +2 位作者 丁齐又 张培 仝小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4-6,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与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其他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仝小林院士通过对治疗该病的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NAFLD的核心病机为中满内热。通过以态靶辨证为指导,结合辨证论治、辨症论治、辨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与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其他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仝小林院士通过对治疗该病的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NAFLD的核心病机为中满内热。通过以态靶辨证为指导,结合辨证论治、辨症论治、辨病论治和审因论治,仝小林归纳出NAFLD发展全过程的不同阶段,即"气郁"态、"气结"态和"血瘀"态,并通过临床实践和借鉴现代药理学成果,总结出治疗NAFLD的靶方茵陈蒿汤以及靶药虎杖、鬼箭羽,临床当根据各阶段态下证型的不同与病情的轻重加减运用,达到对本病的全方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态靶 仝小林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7
作者 周红光 陈海彬 +2 位作者 王瑞平 张玉 吴勉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5,共5页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在中药复方研究中,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中药复方多靶点作用机制、中药复方配伍规...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在中药复方研究中,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中药复方多靶点作用机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代谢组学为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将有助于系统、深刻地揭示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指导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药复方 多靶点作用机制 复方配伍规律 中药复方安全性 整体性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重的求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解志坚 薄玉成 +1 位作者 彭峰生 马新谋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5期313-316,共4页
以灰靶贡献度理论为依据,以武器系统的效能评定为例,创立了一套权重的求解方法,并给出了求解公式.用贡献度理论求得各指标的贡献度,并求其均值;以各指标的贡献度与均值的差为参考,确定相应指标的权与权均值的差,并以此为依据建立权值的... 以灰靶贡献度理论为依据,以武器系统的效能评定为例,创立了一套权重的求解方法,并给出了求解公式.用贡献度理论求得各指标的贡献度,并求其均值;以各指标的贡献度与均值的差为参考,确定相应指标的权与权均值的差,并以此为依据建立权值的求解公式,求得相应指标的权.通过将所求权值与传统方法所得权值进行对比,分析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证明该方法所得权值可使原评价公式评价结果的精度提高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靶理论 贡献度 公式构造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透邪解毒化瘀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感染老年大鼠肺炎靶器官炎性损伤的修复机理初探
19
作者 王亚杰 徐红日 +6 位作者 曹鸿云 张路遥 李雅莉 刘通 郝丹丹 刘凤仪 杨丽娟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2182-2192,共11页
目的通过观察促炎、抗炎因子的动态变化及肺组织超微结构电镜成像,探讨扶正透邪解毒化瘀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A)肺炎老年大鼠靶器官炎性损伤可能的修复机理。方法将老年大鼠随机... 目的通过观察促炎、抗炎因子的动态变化及肺组织超微结构电镜成像,探讨扶正透邪解毒化瘀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A)肺炎老年大鼠靶器官炎性损伤可能的修复机理。方法将老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中提组、中西组,每组48只,观察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各组老年大鼠促炎与抗炎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各组电镜下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西药组比较,中西组可明显降低MDRPA感染所致老年大鼠肺炎模型靶器官肺组织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过度表达、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P<0.05,P<0.01),中提组在炎症反应早期可以升高靶器官肺组织中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P<0.05,P<0.01),明显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表达(P<0.05,P<0.01)。电镜下观察:模型组肺泡腔出现渗出,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西药组肺泡壁轻度纤维化,肺泡腔出现渗出;中药组见肺泡壁轻度增厚,肺泡腔未见明显渗出;中提组肺泡壁轻度增厚,肺泡腔内未见明显渗出。结论扶正透邪解毒化瘀方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修复MDRPA感染早期老年大鼠肺组织的炎性损伤,该方联合头孢他啶对MDRPA感染后靶器官炎性损伤的修复作用最佳,该方提前给药能够对MDRPA感染后的炎性损伤起到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透邪解毒化瘀方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老年大鼠 靶器官 炎性损伤及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剂代谢物组学新假说 被引量:16
20
作者 唐文富 陈光远 黄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1-803,共3页
药效物质基础是方剂研究的核心之一。要弄清方剂多成分、多靶点作用,首先要弄清是什么成分、什么途径、什么靶点。以大承气汤为代表的攻下方剂临床疗效确切,但药效物质基础不清,体内作用靶点不明。从方剂体内成分及疗效出发,采用高效液... 药效物质基础是方剂研究的核心之一。要弄清方剂多成分、多靶点作用,首先要弄清是什么成分、什么途径、什么靶点。以大承气汤为代表的攻下方剂临床疗效确切,但药效物质基础不清,体内作用靶点不明。从方剂体内成分及疗效出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研究大承气汤在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方剂药效成分及药动学;再将方剂吸收进入体内的成分作为药物进行方剂来源成分的药效学研究,联用代谢物组学方法从代谢物变化出发探索方剂作用多靶点的生化-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方剂作用途径和药效学,以探索大承气汤治疗具有"阳明腑实证"的急性胰腺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的确切靶点;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创新性运用代谢物组学的整体分析方法研究"阳明腑实证"的证本质,从而建立方剂代谢物组学新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代谢物组学 多靶点 大承气汤 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