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ing Ester Prodrug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Approaches,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
1
作者 Guangyang Zhou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24年第8期269-284,共16页
The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approaches,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 for ester prodrugs. Ester prodrugs are pharmacologically inactive compounds in their original form but become active drugs on biotransformat... The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approaches,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 for ester prodrugs. Ester prodrugs are pharmacologically inactive compounds in their original form but become active drugs on biotransformation within the body, which offers advantages concerning the solubility, stability, and targeted delivery of the active drug. Several approaches of ester prodrugs have been reviewed in this review, including simple ester prodrugs, amino acid ester prodrugs, sugar ester prodrugs, lipid ester prodrugs, and polymeric ester prodrugs. This review incorporates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for ester prodrugs, cell culture systems, enzymatic assays, and animal models—all of these having a very important bearing on the evaluation of stability, bioavailability, and efficacy for ester prodrugs. While the benefits of using ester prodrugs are significant, there are also disadvantages like instability, poor or variable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toxicity from released promoieties or by-products. This review discusses solutions to the various limitations that include enhancing stability with ionizable promoieties and using physiologically-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ing. The review also highlights the application of ester prodrugs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 such as Parkinson’s disease, and the ongoing efforts to address the critical limitations in treatment efficacy. Future prodrug strategies are poised to advance significantly by harnessing diverse transport mechanisms a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nd integrating nano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er Prodrugs Solubility BIOAVAILABILITY Stability ester Prodrug Approaches Simple ester Prodrugs Amino Acid ester Prodrugs sugar ester Prodrugs Lipid ester Prodrugs Polymeric ester Prodrugs esterase-Responsive Nanoparticles Hydrolysis Cancer Treatm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Neurological Disord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ulsification Properties of Lactose Fatty Acid Esters
2
作者 Seung-Min Lee Ashwini Wagh +1 位作者 Guneev Sandhu Marie K. Walsh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8年第12期1341-1357,共17页
Sugar fatty acid esters (SFAE) are a class of synthetic emulsifiers used in the food, 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industr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fatty acid chain length on the emulsification properties of lact... Sugar fatty acid esters (SFAE) are a class of synthetic emulsifiers used in the food, 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industr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fatty acid chain length on the emulsification properties of lactose fatty acid esters (LFAE) including lactose monooctanoate (LMO), lactose monodecanoate (LMD), lactose monolaurate (LML) and lactose monomyristate (LMM)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stability of the emulsions as well as the oil 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 in 20% soybean oil-in-water emulsions was measured at 0.1%, 0.25% and 0.5% of LFAE concentrations. In order of LFAE with the strongest emulsion stabi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LML, LMD, LMO and LMM. Oil droplet distributions resulted in the same trend, with LML and LMD maintaining the smallest droplet sizes and thus the most stable emulsion. The 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 (HLB) and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for each LFAE. An increase in HLB value was seen with an increased CMC value for each LFAE, showing the strength of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measured values. Additionally,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HLB and CMC values with a decrease in the fatty acid chain length of each LFAE. 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LML and LMD formed more stable emulsions, even with HLB and CMC values higher than those of LMM suggesting HLB and CMC values alone do not predict emulsifier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OSE FATTY Acid esterS Emulsions EMULSION Stability sugar es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酶解产物的结构解析
3
作者 任逸 周坤 +2 位作者 何宇鹏 姚利辉 仇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3-938,共6页
该文通过考察不同淀粉酶对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得到最优组合酶解方法:异淀粉酶酶解10 h+普鲁兰酶酶解10 h+α-淀粉酶酶解10 h+β-淀粉酶酶解12 h。将组合酶解产物以环己烷提取,核磁共振氢谱结果表明,含有乳酸基团的... 该文通过考察不同淀粉酶对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得到最优组合酶解方法:异淀粉酶酶解10 h+普鲁兰酶酶解10 h+α-淀粉酶酶解10 h+β-淀粉酶酶解12 h。将组合酶解产物以环己烷提取,核磁共振氢谱结果表明,含有乳酸基团的碳水化合物能被有效提取富集,且与未取代的碳水化合物实现分离;质谱分析证明,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主要由乳酸酯和二聚乳酸酯所构成。该研究探索建立了有效的分离和解析方法,促进了对淀粉酯精细结构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 酶解 还原糖含量 环己烷提取 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列净结合阿利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研究
4
作者 张哲 张超 《智慧健康》 2024年第9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联合应用恩格列净结合阿利沙坦酯治疗的临床有效度。方法抽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红蓝信封法分为对照组(阿利沙坦酯治疗,n=50)、分...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联合应用恩格列净结合阿利沙坦酯治疗的临床有效度。方法抽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红蓝信封法分为对照组(阿利沙坦酯治疗,n=50)、分析组(阿利沙坦酯+恩格列净治疗,n=5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分析组各项血糖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治疗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联合应用恩格列净结合阿利沙坦酯治疗,既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还可稳控患者血压水平,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 恩格列净 阿利沙坦酯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化和酯化改性甜菜粕的吸附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小雨 谢流杰 +2 位作者 张艳霞 郭丽君 王玉涛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为探究甜菜粕(SBP)对亚甲基蓝的最佳吸附工艺条件,本研究对甜菜粕进行皂化改性和脂化改性,分别获得皂化改性甜菜粕(SSBP)和柠檬酸酯化改性甜菜粕(CDSBP),探究两种改性甜菜粕对亚甲基蓝的最佳吸附工艺条件和动力学。结果表明:SSBP最佳吸... 为探究甜菜粕(SBP)对亚甲基蓝的最佳吸附工艺条件,本研究对甜菜粕进行皂化改性和脂化改性,分别获得皂化改性甜菜粕(SSBP)和柠檬酸酯化改性甜菜粕(CDSBP),探究两种改性甜菜粕对亚甲基蓝的最佳吸附工艺条件和动力学。结果表明:SSBP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亚甲基蓝质量浓度300 mg/L,溶液pH值7,吸附温度60℃,吸附时间60 min,吸附量为277.75 mg/g;CDSBP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亚甲基蓝质量浓度400 mg/L,溶液pH值8,吸附温度60℃,吸附时间90 min,吸附量最大值为322.4 mg/g,相比较,CDSBP的吸附性能较好。SSBP和CDSBP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主要机制可能为离子交换。SSBP和CDSBP中羟基对提高吸附性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改性处理可以显著增加这些官能团数量,使吸附性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粕 亚甲基蓝 吸附性能 柠檬酸酯化改性 皂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糖酯体外抗氧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冰 张可 +2 位作者 王静 孙宝国 曹雁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94-97,共4页
采用内切木聚糖酶酶解小麦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制备阿魏酸糖酯。研究表明阿魏酸糖酯具有螯合金属离子、清除H2O2、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作用;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VC相比,阿魏酸糖酯仍然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性质,而且比游离态阿魏酸... 采用内切木聚糖酶酶解小麦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制备阿魏酸糖酯。研究表明阿魏酸糖酯具有螯合金属离子、清除H2O2、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作用;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VC相比,阿魏酸糖酯仍然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性质,而且比游离态阿魏酸的抗氧化性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麸皮 阿魏酸糖酯 自由基 抗氧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油乳化液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桂仕林 邢慧敏 +3 位作者 李琳 何胜华 生庆海 马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4,共4页
藻油富含对人体非常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将其制备成稳定的油/水乳化液成为其在乳品中应用的关键问题。采用蔗糖酯为乳化剂对其进行乳化包埋,研究乳化条件如乳化剂量、油水比率、pH和及均质条件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 藻油富含对人体非常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将其制备成稳定的油/水乳化液成为其在乳品中应用的关键问题。采用蔗糖酯为乳化剂对其进行乳化包埋,研究乳化条件如乳化剂量、油水比率、pH和及均质条件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乳化条件为:乳化剂添加量在5%以上,油水比1∶10(质量比,g∶g),pH>5,35 MPa压力下均质3个循环得到比较稳定的乳化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液 乳化剂 乳化稳定性 蔗糖酯 藻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酯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酶法合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素雅 赵利 任顺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5-76,共2页
概要地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糖酯在食品中的应用,并对酶促合成糖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食品 应用 糖酯 蔗糖酯 酶促合成 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糖酯类化合物的酶法合成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志刚 宗敏华 顾振新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48-1452,共5页
糖酯作为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特殊的两亲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及化妆品工业.除作为表面活性剂外,一些糖酯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菌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酶法合成糖酯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有机介质中酶促糖酯合成的困难在... 糖酯作为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特殊的两亲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及化妆品工业.除作为表面活性剂外,一些糖酯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菌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酶法合成糖酯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有机介质中酶促糖酯合成的困难在于糖类化合物的低溶解度.离子液体作为新型绿色反应介质,用于糖酯类化合物的酶法合成具有许多优点.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酯 离子液体 酶促酰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促反应合成糖脂化合物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祖义 刘俊杰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对糖脂化合物的酶促合成研究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有机相中和无溶剂条件下的糖脂酶促合成。
关键词 酶促合成 糖脂 立体选择性 区域选择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催化合成糖酯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延平 赵谋明 +1 位作者 马志玲 彭志英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19-523,共5页
综述了脂酶催化选择性酰化或脱酰合成糖酯的研究,并对酶的主要来源、反应介质的选择和酰化或脱酰的位置等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酶催化 脂酶 糖酯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糖酯的酶法合成及表面性能测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灏 彭冬梅 +3 位作者 王振虎 杨奇英 沈丹 何冰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9-113,共5页
摘要以油酸和糖(麦芽糖、葡萄糖、山梨醇和木糖醇)为原料,在脂肪酶(Novzyme435)的催化下,合成了4种油酸糖酯。通过IR和Ms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对所合成的油酸糖酯进行了表面性能(CMC、表面张力、HLB值,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测定... 摘要以油酸和糖(麦芽糖、葡萄糖、山梨醇和木糖醇)为原料,在脂肪酶(Novzyme435)的催化下,合成了4种油酸糖酯。通过IR和Ms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对所合成的油酸糖酯进行了表面性能(CMC、表面张力、HLB值,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油酸:糖为(1-1.5):1(物质的量比),脂肪酶用量为0.30~0.36g/mol油酸,溶剂(丙酮)用量为10~20mL/mol油酸,回流反应42~72h,油酸的转化率为89%-95%。IR显示产品为酯,MS显示产品分别为:油酸麦芽糖酯,油酸葡萄糖酯,油酸山梨醇酯,油酸木糖醇酯。4种油酸糖酯都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为(CMC)7.94×10-43.98×10^-5mol·L-1;HLB值6.8—13.0,它们都具有很好的乳化性能,可用作O/W和W/O型乳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糖酯 酶催化合成 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HLB值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改良剂对油条抗老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慧慧 周杨 郑建仙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25,178,共5页
以油条的感官评分、比容和硬度为评价指标,在预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单甘酯、蔗糖酯和二乙酰酒石酸单甘酯(DATEM)对油条品质和抗老化效果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对3种乳化剂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复合改良剂的最优配方为单甘酯0... 以油条的感官评分、比容和硬度为评价指标,在预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单甘酯、蔗糖酯和二乙酰酒石酸单甘酯(DATEM)对油条品质和抗老化效果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对3种乳化剂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复合改良剂的最优配方为单甘酯0.6%,蔗糖酯0.2%,DATEM0.5%,在该配方上,油条的感官评分为92.33,比容为4.67mL/g,硬度值为528.614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条 抗老化 单甘酯 蔗糖脂肪酸酯 二乙酰酒石酸单甘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促合成全氟辛酸半乳糖脂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祖义 刘俊杰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2-434,共3页
首次报道了酶促合成含氟糖脂。在IM-60脂肪酸催化下以85%产率得到了全氟辛酸半乳糖脂。
关键词 酶促合成 合成 糖脂 全氟辛酸 半乳糖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促糖酯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萍芳 安振明 欧阳平凯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7,共4页
对脂肪酶采取一定的预处理可以改善其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主要方法有固定化、分子印迹、表面活性剂或葡聚糖修饰等。同种脂肪酶对糖环上不同羟基的选择性由糖或糖苷的结构以及溶剂的极性来决定。反应的副产物水、甲醇等对反应转... 对脂肪酶采取一定的预处理可以改善其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主要方法有固定化、分子印迹、表面活性剂或葡聚糖修饰等。同种脂肪酶对糖环上不同羟基的选择性由糖或糖苷的结构以及溶剂的极性来决定。反应的副产物水、甲醇等对反应转化率和酶活都有影响,针对不同体系有分子筛吸附、减压低共沸蒸馏、饱和盐溶液控制水活度等解决方案。溶剂的选择是脂肪酶促糖酯合成反应的关键,既要对2种底物都有可观的溶解度又不能对酶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前的策略有复合溶剂、离子液体、无溶剂体系、对糖进行修饰、拟固态法和过饱和溶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糖酯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酯的表面活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巧瑜 张晓鸣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9-192,共4页
糖酯是典型的非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临界胶束浓度、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是表述糖酯表面活性的重要参数。为指导糖酯的合成和应用,阐述糖酯结构对上述性质的影响。糖酯可作为食品乳化剂、润... 糖酯是典型的非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临界胶束浓度、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是表述糖酯表面活性的重要参数。为指导糖酯的合成和应用,阐述糖酯结构对上述性质的影响。糖酯可作为食品乳化剂、润湿与分散剂、食品质地改良剂、保鲜杀菌剂、结晶调节剂和抗老化剂,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广泛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酯 表面活性 食品加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立凤 杨国营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5-38,共4页
脂肪酸单甘油酯、脂肪酸糖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和长链脂肪酸蜡酯是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传统化学法以碱为催化剂在高温下进行 ,不仅能耗高且产品纯度低。脂肪酶作为一种天然生物催化剂 ,可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合成上述生物表面活性剂 ,能... 脂肪酸单甘油酯、脂肪酸糖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和长链脂肪酸蜡酯是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传统化学法以碱为催化剂在高温下进行 ,不仅能耗高且产品纯度低。脂肪酶作为一种天然生物催化剂 ,可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合成上述生物表面活性剂 ,能耗低且产品纯度高。综述对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工艺路线、反应体系及操作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脂肪酶 催化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酯合成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振元 李盛峰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74-78,共5页
糖酯类物质由于具有特殊的两亲结构以及在人体内起到的生理活性作用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本文综述了糖酯的化学和生物酶法合成,指出化学方法通常在高温及使用酸或碱催化下进行,形成产物没有区位选择性,副产物多;生物酶... 糖酯类物质由于具有特殊的两亲结构以及在人体内起到的生理活性作用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本文综述了糖酯的化学和生物酶法合成,指出化学方法通常在高温及使用酸或碱催化下进行,形成产物没有区位选择性,副产物多;生物酶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高区位选择性及无毒、环保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酶的来源困难等缺点.并且,介绍了糖酯的应用,指出如何改进糖酯的合成方法和提高其应用性能仍然是当前和以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酯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梨渣中酯类物质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国群 张晓腾 关军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9-273,共5页
以新鲜鸭梨渣为原料,食用酒精为溶媒,研究了梨渣中酯类物质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正交实验,探索了超声功率、超声处理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酒精浓度和真空浓缩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且考察了提取条件对梨渣... 以新鲜鸭梨渣为原料,食用酒精为溶媒,研究了梨渣中酯类物质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正交实验,探索了超声功率、超声处理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酒精浓度和真空浓缩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且考察了提取条件对梨渣中多酚和糖类提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鸭梨渣中酯类物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超声功率80 W、超声处理10 min、料液比1∶10、提取温度25℃、酒精浓度95%、真空浓缩温度40℃。在此条件下,酯类、多酚和糖类提取量分别为3815.73μg/g、603.33μg/g和53.12 mg/g(鲜重)。将酒精提取液在40℃、0.1 MPa条件下进行真空浓缩,提取物浓缩液(梨营养风味剂)产量为19.05 g/100 g(鲜重),其中含有16028.34μg/g总酯、3104.88μg/g多酚和266.46 mg/g还原糖。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可有效地从梨渣中提取酯类、多酚等营养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渣 提取 超声 酯类 多酚 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酯酶促合成转化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巧瑜 张晓鸣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6-532,共7页
糖酯是典型的非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多种用途和功能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酶促合成的糖酯较化学合成的具有更安全、更好的应用前景。为指导糖酯酶促合成工艺的优化,本文论述了反应器、反应体系、水分含量、... 糖酯是典型的非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多种用途和功能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酶促合成的糖酯较化学合成的具有更安全、更好的应用前景。为指导糖酯酶促合成工艺的优化,本文论述了反应器、反应体系、水分含量、反应温度、底物和酶等主要因素对糖酯酶促合成转化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酯 酶促合成 转化率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