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生态视角下研究生和谐师生关系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应用型高校的调查分析
1
作者 汪昕宇 马晓涵 +1 位作者 陈雄鹰 周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在师生交互的基础上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应用型高校的调查分析,基于教育生态视角,以师生交互行为为基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架构,并运用QCA组态分析法,从教师职业... 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在师生交互的基础上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应用型高校的调查分析,基于教育生态视角,以师生交互行为为基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架构,并运用QCA组态分析法,从教师职业素养、学生综合素质、师生交互及外部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价多重并发因素对研究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提出高和谐师生关系的5种类型组态:学术基础型、制度约束型、教师主动科研型、学生主动复合型以及教师主动复合型,为应用型高校创造师生间良性互动氛围、建立健全外部制度保障、促进形成和谐师生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教育生态 研究生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 组态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师生互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强化策略——基于P大学通识教育情境的观察与讨论
2
作者 李腾子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6,共10页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作出差异化情境定义,出现了群体内部分化,采取了不同学习行为,逐渐发展出“互动缺失—无连通、弱互动—弱连通、强互动—强连通”三种基本的师生互动状态和关系类型。进一步观察发现,师生互动越强,师生关系越紧密,教学效果越好。为强化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可在当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层面逐级设定大学生发展目标,激发大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及时回应学生呼吁,重塑学生认知结构,建立多维度师生互动支持网络,以实现师生强互动和关系强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高校教学 师生互动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教育资源管理对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赵楠 施春艳 高若晨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公共教育资源是推动健康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支撑力,而合理的生师比则是提高公共教育资源管理效率的关键。本文依据2023年我国某省份的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数据,对心理健康教师配置与学生健康人力资本改善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 公共教育资源是推动健康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支撑力,而合理的生师比则是提高公共教育资源管理效率的关键。本文依据2023年我国某省份的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数据,对心理健康教师配置与学生健康人力资本改善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增加专业教师配置能显著改善学生的健康人力资本,生师比每降低1%,学生心理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降低0.7466%,该结果在不同统计模型下具有稳健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尽管师资配置对降低学生心理潜在风险发生概率存在边际递减,但其拐点发生于生师比220:1至240:1之间。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生师比远大于此。因此,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对推动学生健康人力资本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 教师资源管理 健康人力资本 生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学科做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三个关键问题
4
作者 郭华 江笑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89,F0002,共8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课程改革新措施。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必须把握好其与学科的关系。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主动“跨出去”以加强学科间的关联,还要“跨回来”以促进学科学习的拓展和深化。跨学科主题学...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课程改革新措施。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必须把握好其与学科的关系。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主动“跨出去”以加强学科间的关联,还要“跨回来”以促进学科学习的拓展和深化。跨学科主题学习既要关注真实问题的解决,又要关注是否承载了学科的重要内容。跨学科主题学习既要自觉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支持学生在综合学习和运用人类历史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学科课程 学科教学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时代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的“遥感概论”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
5
作者 戚鹏程 赵菲菲 +3 位作者 鲁丰先 张淼 张杰云 崔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78-82,共5页
面向新时代背景下高素质专业化中学地理教师的培养需求,探讨了地理科学专业“遥感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抽样调查了当前国内地理科学专业“遥感概论”课程的开设情况。从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支持、师范生的学习困难和课程思政... 面向新时代背景下高素质专业化中学地理教师的培养需求,探讨了地理科学专业“遥感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抽样调查了当前国内地理科学专业“遥感概论”课程的开设情况。从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支持、师范生的学习困难和课程思政三个方面分析了开展教学创新的必要性。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包括重构课程目标和内容以加强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支撑,采用直观教学法以提升教学效率以及课程思政的科学建设与合理融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科学专业 师范生培养 “遥感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论视域下师范生师德培育路径研究
6
作者 刘佳龙 《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5年第1期144-146,共3页
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师范生师德培育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从主体论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师范生师德培育的路径。研究发现,确立师范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其实践途径,并创新培育方法与手段... 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师范生师德培育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从主体论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师范生师德培育的路径。研究发现,确立师范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其实践途径,并创新培育方法与手段,是有效提升师范生师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主体论的应用强调了师范生在师德培育中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通过实践活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途径,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育等手段,创新师德培育方法,增强了培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论 师范生 师德培育 路径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彼才能知己:质性研究教学中师生的共同成长
7
作者 陈向明 《现代教育论丛》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本文收录了作者在教授质性研究方法课程过程中所写的三篇反思笔记,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师的回应。第一篇涉及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愿担当自愿者,由此引发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深度思考。第二篇讨论为何教师不喜欢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 本文收录了作者在教授质性研究方法课程过程中所写的三篇反思笔记,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师的回应。第一篇涉及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愿担当自愿者,由此引发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深度思考。第二篇讨论为何教师不喜欢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指出这会挑战教师的自尊,负向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第三篇围绕学生关于为什么不能从理论推导理论的质疑,探讨为什么教育研究不能仅靠“拍脑袋”的原因。这些反思源自教师对学生学做质性研究需求的关注,深化了教师对自身角色和作用的理解,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的教与学 师生关系 教师角色 学生需求 共同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方式对初、高中学生行为改善意向的影响:师生关系亲密度的作用
8
作者 程亚华 闫琳 张锋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本研究探讨了批评方式对初、高中学生师生关系亲密度和行为改善意向的影响,并检验了师生关系亲密度在批评方式影响行为改善意向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结果性批评:(1)过程性批评和特质性批评均可降低初中生对师生关系亲密度的知觉,... 本研究探讨了批评方式对初、高中学生师生关系亲密度和行为改善意向的影响,并检验了师生关系亲密度在批评方式影响行为改善意向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结果性批评:(1)过程性批评和特质性批评均可降低初中生对师生关系亲密度的知觉,并进而削弱其行为改善意向;(2)过程性批评可提升高中生对师生关系亲密度的知觉,并进而增强其行为改善意向,但特质性批评可降低高中生对师生关系亲密度的知觉,并进而削弱其行为改善意向。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批评方式影响学生成长的心理机制,而且对寻求针对不同学段学生不良行为的批评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方式 师生关系亲密度 行为改善意向 初中学生 高中学生
原文传递
高校图书馆促进师范生成长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周剑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年第2期75-82,共8页
文章将图书馆服务项目分为空间设施、信息资源、智力服务三类,对76名理科师范生进行持续四年的跟踪调研,利用结构方程模型、ANOVA方差分析判断图书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图书馆信息资源,尤其是数字期刊,对学生第一年课程成绩、... 文章将图书馆服务项目分为空间设施、信息资源、智力服务三类,对76名理科师范生进行持续四年的跟踪调研,利用结构方程模型、ANOVA方差分析判断图书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图书馆信息资源,尤其是数字期刊,对学生第一年课程成绩、德性评价以及后续“毕业论文检索范围、毕业论文个人观点”都有正向效果;图书馆空间设施和智力服务对第一年学生课程成绩、德性评价呈现负向效果;图书馆各项服务项目对师范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成长无正向或负向效果;学生入学之前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容小觑。未来高校图书馆应投入移动端的数字资源组织;模块化配置“空间、资源、智力”,多维度塑造图书馆形象;开设多样化的信息素养课程,对部分学生进行定点帮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生成长 师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师生情感互惠的现实困境及未来进路——基于戈夫曼拟剧论视角
10
作者 张雨强 张淑莉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2,共7页
数字时代,智能技术在赋能教育系统升级、拓展师生互动路径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数字情感问题。教师教学情感与学生学习情感相互支持的情感互惠关系是超越数字理性、实现情知共生、缓解数字化教学情感问题的有效方式。以戈夫曼拟剧论为分析... 数字时代,智能技术在赋能教育系统升级、拓展师生互动路径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数字情感问题。教师教学情感与学生学习情感相互支持的情感互惠关系是超越数字理性、实现情知共生、缓解数字化教学情感问题的有效方式。以戈夫曼拟剧论为分析框架,剖析师生情感互惠关系构建面临的现实困境:临时妥协,数字化表演工具之情感缺失;情感误传与滞后,数字化“人工情感”之反馈异化;去神秘化,数字化前后台之界限模糊;过度推崇,数字化舞台背景之情感风险。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角色塑造”“场景构建”“道具配置”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完善师生多元素养结构,打造有情感温度的教育场域,提升技术工具的现实及潜在效能。从微观社会学角度思考未来教育数字化体系的建设进路,旨在建立一个长期和谐、共生共长的教学情感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师生情感关系 情感互惠 戈夫曼拟剧论 情感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方性知识背景下“城市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11
作者 武晓英 李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作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城市地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亟需更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地方性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针对学生“由通入专”的学习逻辑转变困难、学生参与...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作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城市地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亟需更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地方性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针对学生“由通入专”的学习逻辑转变困难、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以山地民族地区这种特殊地域文化背景的地方院校为研究对象,依托于地方性知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对城市地理学的教学改革方向进行探索,以地方性知识为中介,让师生全方位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构建师生共创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各自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功能。基于地方性知识的城市地理学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城市地理学” 教学改革 师生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赋能高职思政课师生共同体构建研究
12
作者 刘缙 赵道飞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4-37,共4页
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师生之间存在成长目标共同体意识不强、主体地位不平等、互动效果不佳、情感认同弱化等现实困境,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着力探索构建师生志诚报国的愿景共同体、平等参与的教学共同体、彼此认同的情感共同体、共创共... 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师生之间存在成长目标共同体意识不强、主体地位不平等、互动效果不佳、情感认同弱化等现实困境,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着力探索构建师生志诚报国的愿景共同体、平等参与的教学共同体、彼此认同的情感共同体、共创共享的成长共同体,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高职思政课 师生共同体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社会偏见与特殊教育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3
作者 陈奕荣 郭腾云 +2 位作者 崔凤展 张澳环 魏扬帆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66-73,共8页
专业认同影响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化发展。为研究感知社会偏见、师生关系、自我价值感与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感知社会偏见量表》《专业认同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和《自我价值感量表》对195名特殊教育师... 专业认同影响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化发展。为研究感知社会偏见、师生关系、自我价值感与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感知社会偏见量表》《专业认同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和《自我价值感量表》对195名特殊教育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感知社会偏见显著负向预测特殊教育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师生关系在感知社会偏见与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价值感显著调节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社会偏见对师生关系的影响。这提示我们应增强师生互动交流,提高特殊教育师范生的专业认知和自我价值感水平,从而降低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社会偏见对其专业认同形成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师范生 感知社会偏见 专业认同 师生关系 自我价值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生合作评价机制下的英语读写课程教学实证研究
14
作者 李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72-174,180,共4页
师生之间的合作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支架式的互动。这种互动既包括课堂教学中面对面的交流,也涉及课后对话形式、书面语言形式的沟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探讨能够激发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本文在简述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 师生之间的合作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支架式的互动。这种互动既包括课堂教学中面对面的交流,也涉及课后对话形式、书面语言形式的沟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探讨能够激发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本文在简述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后,将师生合作评价机制下的英语读写课堂互动与课后文本交际互动建立关联,进而研究英语专业师生互动共评、以评促学、以评促写的最有效实施方案,以实现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与教学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合作评价 英语读写教学 文本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创强融合、师生双梯队的高质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15
作者 夏鲲 袁庆庆 杨珂 《高教学刊》 2025年第10期78-81,共4页
该文针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存在的关键问题,探讨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的重点环节。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专业知识深耕与先进创新理念渗透的具体体现,是从全覆盖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到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递进过... 该文针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存在的关键问题,探讨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的重点环节。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专业知识深耕与先进创新理念渗透的具体体现,是从全覆盖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到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递进过程。通过重塑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途径,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构建教师与学生双梯队的培养体系,通过数字化赋能,提供精准服务;探索形成由面及点“双线并举”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教师、学生双梯队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双线并举 专创融合 师生双梯队 人才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安慰语使用能力提升研究
16
作者 赵越 单意 《科学咨询》 2025年第1期284-288,共5页
大学是许多人生活中的重要过渡时期。大学生经历了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和压力。安慰语有助于打破孤独感和隔阂,建立信任和积极的人际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在大学时期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安慰来帮助他们提升... 大学是许多人生活中的重要过渡时期。大学生经历了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和压力。安慰语有助于打破孤独感和隔阂,建立信任和积极的人际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在大学时期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安慰来帮助他们提升情绪状态,从而改善心理健康。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内容,考查了高校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的困难表现,并提出了安慰语策略分类和使用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安慰语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十个方面。针对大学生可使用的安慰语策略分为听取对方的感受、表达关心和支持、提供肯定和鼓励、提供帮助和建议、分享类似的经历和给予积极的反馈等六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师 安慰语 语言能力 大学生 心理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17
作者 周静 周正 韩悦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3-82,共10页
以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为分析框架,在混合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地方高校师范生从教愿意强烈,但乡村从教意愿不强;相较而言,女性、生源地为乡村、少数民族等特征的地方高校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更高;在各维度的影响因素中,先赋性... 以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为分析框架,在混合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地方高校师范生从教愿意强烈,但乡村从教意愿不强;相较而言,女性、生源地为乡村、少数民族等特征的地方高校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更高;在各维度的影响因素中,先赋性因素中的家庭物质支持、家庭心理支持,结构性因素中的乡村社会条件、相关政策支持、教师社会地位,以及建构性因素中的教育实践、专业素养、乡村融入、情感与信念对乡村从教意愿影响显著,其中,情感与信念起主导作用。因此,应活化先赋性因素、优化结构性因素、强化建构性因素,以切实提升地方高校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教意愿 师范生 乡村教师 职业认同 地方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师范生返乡助力乡村教育意向调查研究
18
作者 郑艳芳 刘会娟 王丽 《衡水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师范生返乡助力乡村教育是解决乡村师资结构性短缺的有效途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师范生返乡助力乡村教育意向进行调查,并运用差异性检验、相关性分析及其他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研究发现,造成师范生返乡助力乡村教育意向... 师范生返乡助力乡村教育是解决乡村师资结构性短缺的有效途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师范生返乡助力乡村教育意向进行调查,并运用差异性检验、相关性分析及其他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研究发现,造成师范生返乡助力乡村教育意向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政策引导力度不足、农村学校吸引力差、家庭障碍、个人信念与能力短板。为提高师范生返乡助力乡村教育意向,应加强师范生的乡村教育意识,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乡村教师 乡村教育 就业意向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师生服务一件事路径探索
19
作者 李淼邱双 郭涛 +1 位作者 吴琳 梁红霞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5年第7期256-257,261,共3页
2024年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从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3C”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的开局之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入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任务部署,开展基于数据驱动的跨... 2024年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从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3C”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的开局之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入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任务部署,开展基于数据驱动的跨部门、跨校区、跨业务协同治理,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师生视角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一件事”。通过推行集成化办理,持续拓展数据边界,实现了信息化“1件事”到“1+N件事”和“一个环节”到“全链条”的服务融合提升。以数字化赋能业务场景再造和管理服务升级,为推进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注入了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服务一件事 服务效能 数据共享 业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学对新时代工科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的思考
20
作者 崔洁 王志佳 +2 位作者 张友良 郭士康 赵菲 《高等建筑教育》 2025年第1期46-52,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程教育学学科的设置与建设为实现新时代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研究古今中外的工程教育,揭示了当代工程教育学视角下工科专业立德树人教育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程教育学学科的设置与建设为实现新时代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研究古今中外的工程教育,揭示了当代工程教育学视角下工科专业立德树人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偏重技术教育、忽视人文素质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师德育功能弱化,师生关系不紧密等。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积累不足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教育与工程双背景教师的培养、教师教育时间供给侧改革、师生共同体的构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新时代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立德树人教育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学 立德树人 师生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