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前期的纳粟令格与富民捐输
1
作者 高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北宋前期,每遇水旱饥馑等灾荒,宋政府通常会颁布纳粟令格。这些纳粟诏令,每每强调民户纳粟自愿。纳粟令格的覆盖范围,与受灾地域对应,灾伤州军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不同,入粟起纳点亦有所区别。官府往往以纳粟令格为法定依据,以官爵、... 北宋前期,每遇水旱饥馑等灾荒,宋政府通常会颁布纳粟令格。这些纳粟诏令,每每强调民户纳粟自愿。纳粟令格的覆盖范围,与受灾地域对应,灾伤州军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不同,入粟起纳点亦有所区别。官府往往以纳粟令格为法定依据,以官爵、免役等优惠条件,劝诱富民赈济、赈粜或赈贷。对于纳粟令格,富民群体中既不乏主动响应者,又有不为所动者。从纳粟令格的内容来看,影响富民纳粟选择和官方劝分实效的因素有很多,譬如,纳粟人资格问题,入粟标准过高,赈济、赈粜、赈贷等赈灾方式的差异,恩泽宣敕中的“进纳”二字,等等。对此,宋朝廷的解决办法或是调整入粟标准,或是扩大纳粟主体,或是删去进纳制词中的“进纳”二字,等等。这些措施反映出宋政府在救灾问题上对于进纳财物的依赖,展示了宋代地方的受灾情况、财政状况、民间财富力量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宋廷处理基层社会突发问题的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劝分 纳粟令格 富民 捐输 赈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人之“愚”:中国古代“愚宋”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史
2
作者 潘祥辉 杜颖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宋人皆愚”是自先秦广为流传的历史认知,集中体现在相关成语典故中。这一认知约于战国时期基本形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在建构“愚宋”形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宋国“殷商遗民”的政治身份,诸侯争霸中的没落,对文化传... “宋人皆愚”是自先秦广为流传的历史认知,集中体现在相关成语典故中。这一认知约于战国时期基本形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在建构“愚宋”形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宋国“殷商遗民”的政治身份,诸侯争霸中的没落,对文化传统的坚守以及战国诸子的“反面书写”,是“愚宋”形象的重要成因。“愚宋”不仅反映了各诸侯国军事、政治之间的竞争,也呈现了当时新旧价值与文化规范之间的嬗变和斗争。“愚宋”形象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陈陈相因”的规律,展现了典籍、成语等媒介形式对社会记忆的固化作用。随着汉后诸子百家经典的流传以及学者对成语典故的称引、演绎,“愚宋”成为一种难以改观的刻板印象。不过这仅仅是一种话语建构和传播的结果,却未必符合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国人 成语典故 形象建构 华夏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举、地方精英与传统社会的演化:来自宋元中国的证据
3
作者 雷鸣 赵天睿 邓宏图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28,共18页
科举制度是保障中国传统社会运行的重要制度,本文从短期冲击与长期影响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基于宋元交际后科举中断这一外生冲击,广义双重差分回归结果显示,宋代累积的进士规模越大的地区,爆发民变的可能性也越大。进一步讨论显示,... 科举制度是保障中国传统社会运行的重要制度,本文从短期冲击与长期影响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基于宋元交际后科举中断这一外生冲击,广义双重差分回归结果显示,宋代累积的进士规模越大的地区,爆发民变的可能性也越大。进一步讨论显示,科举废除导致科举精英进一步向“地方精英”转变。最后,地方精英阶层的形成演进为后世明清传统地方社会格局奠定了历史制度基础。本文讨论了制度与治理的社会意义及长期影响、传统社会地方精英阶层主导下的社会稳态的形成演进过程及其对当代地方治理的启示价值,并论证了“宋代近世论”等历史命题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地方精英 社会稳定 传统社会 宋元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红色歌曲的生成逻辑、艺术风格与艺术价值
4
作者 钱京涛 江伟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红色歌曲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以歌颂党的领导、弘扬革命精神、赞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为主题的一种新的艺术类型。延安时期的红色歌曲,以其简洁明快的旋律、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对革命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色歌曲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以歌颂党的领导、弘扬革命精神、赞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为主题的一种新的艺术类型。延安时期的红色歌曲,以其简洁明快的旋律、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对革命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色歌曲融入民间音乐元素,使其更具魅力和感染力。这些歌曲不仅记录了历史风貌和人民情感,不仅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对激励今天的青少年和人民投身民族复兴大业,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歌曲 延安时期 艺术价值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荡与回归:刘宋景平、元嘉之际政局演变探析
5
作者 陈玮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景平二年,以徐羡之为首的顾命大臣集团相继废弑了庐陵王刘义真和宋少帝刘义符,随后刘义隆入奉皇统,改元元嘉,是为宋文帝。元嘉三年至十三年,拥有废立之功的顾命大臣集团先后被宋文帝所杀。这些发生在景平、元嘉年间的政治事件既包含了... 景平二年,以徐羡之为首的顾命大臣集团相继废弑了庐陵王刘义真和宋少帝刘义符,随后刘义隆入奉皇统,改元元嘉,是为宋文帝。元嘉三年至十三年,拥有废立之功的顾命大臣集团先后被宋文帝所杀。这些发生在景平、元嘉年间的政治事件既包含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冲突,又包含着寒门庶族与高门士族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暗示着自东晋以来的门阀政治正在向皇权专制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 景平 元嘉 政局演变 顾命大臣 宋少帝 庐陵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成都武侯区民主路宋代纪年墓发掘简报
6
作者 江滔 葛林杰 +2 位作者 符德明(绘图) 王雨焓(照相) 曹季培(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56,共17页
2020年9~11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对成都市武侯区民主路宋明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其中9座宋代纪年砖室墓保存较好,出土随葬品共50件,包括瓷罐、碗、盏,陶俑、纺纶及石质买地券、敕告... 2020年9~11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对成都市武侯区民主路宋明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其中9座宋代纪年砖室墓保存较好,出土随葬品共50件,包括瓷罐、碗、盏,陶俑、纺纶及石质买地券、敕告文券、华盖宫文券。纪年墓年代跨度较大,序列完整,墓券反映了墓主的宗教信仰情况,其中M33出土买地券为西南地区首例尼姑使用的买地券。这批墓葬为研究宋代成都地区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地区 宋代 纪年墓 瓷器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时期佛塔地宫悬镜初探
7
作者 王文波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1,共9页
佛塔地宫悬镜主要流行于唐宋时期,多见于横穴式地宫中。文章通过对已有资料的系统梳理与研究,认为地宫悬镜可分为顶镜、顶镜与壁镜组合两种类型,以顶镜为主;悬镜很可能是借用铜镜或“古镜”传统的驱魔辟邪功能,意在强调对地宫内舍利的镇... 佛塔地宫悬镜主要流行于唐宋时期,多见于横穴式地宫中。文章通过对已有资料的系统梳理与研究,认为地宫悬镜可分为顶镜、顶镜与壁镜组合两种类型,以顶镜为主;悬镜很可能是借用铜镜或“古镜”传统的驱魔辟邪功能,意在强调对地宫内舍利的镇护,这一点与当时舍利瘗埋的世俗化、末法思想的流行密切相关;地宫悬镜与墓葬悬镜关系密切,悬镜并非是某一种宗教信仰的独特内容,而是传统丧葬和辟邪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地宫悬镜 舍利镇护 世俗化 墓葬悬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额敏县也迷里故城遗址2013A区试掘简报
8
作者 刘瑞俊 李晓婷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3,共14页
也迷里故城遗址位于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此次对遗址北部一处土台试掘,收获颇丰,发现遗迹有房址、火炕式建筑、窑址、灰坑等,出土遗物有陶器、铁器、铜器、石器、木器、骨器等。依据灰坑内出土的未烧制的陶器碎片,初步推断此处土台是制... 也迷里故城遗址位于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此次对遗址北部一处土台试掘,收获颇丰,发现遗迹有房址、火炕式建筑、窑址、灰坑等,出土遗物有陶器、铁器、铜器、石器、木器、骨器等。依据灰坑内出土的未烧制的陶器碎片,初步推断此处土台是制陶作坊区。本次发掘对深入认识该遗址、研究遗址分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研究宋元时期新疆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迷里故城遗址 宋元时期 制陶作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火中的歌声:第三厅抗战歌曲的创作与影响
9
作者 黄平江 《民族艺林》 2024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抗战时期是中国面临空前危机的时期,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强烈的艺术形式,在这段时间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歌曲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宣扬民族精神、激发抗战热情、动员民众参与抗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 抗战时期是中国面临空前危机的时期,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强烈的艺术形式,在这段时间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歌曲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宣扬民族精神、激发抗战热情、动员民众参与抗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抗战宣传的有力武器。“第三厅”作为一个抗战宣传部门,负责抗战的宣传工作,在第三厅的抗战宣传工作中,抗战音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郭沫若、田汉、洪深的带领下,“第三厅”的成员创作出许多优秀、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日的决心和斗志,掀起了人民抗日的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歌曲创作 传播 民族精神 动员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诗叙事的三个维度——以南宋高宗朝贬谪诗歌为例
10
作者 蔡龙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3,共6页
南宋高宗朝贬谪诗的叙事特征表现有三:其一,诗人们通过增加单首诗题长度和组诗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诗题的叙事性;其二,诗人们经常从理性的视角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将其主体情感融入其中,以致涌现出大量富含叙事性因子的自传式诗作;其... 南宋高宗朝贬谪诗的叙事特征表现有三:其一,诗人们通过增加单首诗题长度和组诗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诗题的叙事性;其二,诗人们经常从理性的视角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将其主体情感融入其中,以致涌现出大量富含叙事性因子的自传式诗作;其三,诗人们以创新用典方式、多角度用典、以小见大和跨领域融合等方式增益叙事容量,比较充分地表达了他们的个体启悟和多元情绪。南宋高宗朝贬谪诗对促进和形成宋诗的叙事化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高宗朝 贬谪诗歌 叙事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辽金墓葬中顶心悬镜现象再探
11
作者 丁曼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8,共7页
宋辽金时期,墓室顶心多悬挂铜镜。本文以这一时期发现的28例悬镜为研究基础,将墓顶悬镜、与铜镜组合的墓顶意象、墓室内的结构和装饰视为统一的整体进行考察,认为悬镜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并且结合《营造法式》,探讨了“悬镜”语汇在... 宋辽金时期,墓室顶心多悬挂铜镜。本文以这一时期发现的28例悬镜为研究基础,将墓顶悬镜、与铜镜组合的墓顶意象、墓室内的结构和装饰视为统一的整体进行考察,认为悬镜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并且结合《营造法式》,探讨了“悬镜”语汇在屋宇、佛塔地宫建筑空间中的共享;而其表现意涵,是“取光明破暗”和“驱邪压胜”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辽金墓葬 悬镜 营造法式 取光明破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嘉靖朝海商群体的变化——以宋素卿和王直为考察中心
12
作者 刘晏宁 王恩俊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明嘉靖时期,中日朝贡贸易中断,传统海洋贸易管理体系逐渐解体崩溃。东南沿海局势日渐复杂,加之明朝海洋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空间扩大,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宋素卿与王直同为海商,以明朝官方视之,皆是化外之民,... 明嘉靖时期,中日朝贡贸易中断,传统海洋贸易管理体系逐渐解体崩溃。东南沿海局势日渐复杂,加之明朝海洋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空间扩大,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宋素卿与王直同为海商,以明朝官方视之,皆是化外之民,是造成东南沿海倭患肆虐的不稳定因素。但宋素卿、王直处于明代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调整期,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海商群体,对其组织运营模式、与朝贡贸易的关系及国际化途径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明代中后期海商群体和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素卿 王直 海商群体 嘉靖朝 运营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笔之辨”的发生与转向——基于晋宋变局中贵族处境与文化演变之考察
13
作者 朱佑伦 《励耘学刊》 2024年第2期1-19,308,共20页
“文笔之辨”的发生、发展与贵族阶层的处境和文化演变密切相关。在门阀贵族势力全盛的东晋,“文”“笔”出于实用目的产生分目,但两者地位悬殊,不具备“文笔之辨”的条件。晋宋之际政治社会变化剧烈,皇权崛起带来的政治文化需求使“笔... “文笔之辨”的发生、发展与贵族阶层的处境和文化演变密切相关。在门阀贵族势力全盛的东晋,“文”“笔”出于实用目的产生分目,但两者地位悬殊,不具备“文笔之辨”的条件。晋宋之际政治社会变化剧烈,皇权崛起带来的政治文化需求使“笔”体重要性凸显;以经史博学为文化标志的次等贵族依附皇权崛起,与传统高门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展开激烈斗争,成为“文笔之辨”发生的背景。传统高门迫于压力转变心态,将“笔”纳入贵族文化潮流,“笔”与“文”一样成为广义“文”的一部分。“文笔之辨”演变为广义文学概念下不同类型的区分,关注重心从公家私人的性质差异转向有韵无韵的形式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笔之辨 晋宋之际 贵族文化 六朝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大简谈《诗经》中的联绵词问题
14
作者 周翔 《北方论丛》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诗经》与《毛诗》相较,在联绵词上呈现如下情况:《毛诗》为联绵词,简本文字有别且非联绵词;《毛诗》不为联绵词,简本文字有别而为联绵词;简本与《毛诗》均为联绵词而文字有别;简本与《毛诗》均为联绵词...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诗经》与《毛诗》相较,在联绵词上呈现如下情况:《毛诗》为联绵词,简本文字有别且非联绵词;《毛诗》不为联绵词,简本文字有别而为联绵词;简本与《毛诗》均为联绵词而文字有别;简本与《毛诗》均为联绵词且文字全同。这些情况说明研究中要尊重出土文献自身的文本内容,以客观、统一的标准和原则处理传世与出土文本的异文。其也证明了简本对于《诗经》语言文字和文本研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一) 诗经 联绵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抗倭时期“唐宋派”的经世活动与海洋书写
15
作者 朱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唐宋派”作为明嘉靖年间著名的文学流派,他们取法唐宋以溯秦汉,反对佶屈聱牙、摹拟剽窃的复古文风,其文论思想注重“文”与“道”的并重,有着强烈的经世济民情怀。嘉靖年间的江南沿海地区,海疆不靖,倭寇侵扰频繁,沿海民众深受其害。... “唐宋派”作为明嘉靖年间著名的文学流派,他们取法唐宋以溯秦汉,反对佶屈聱牙、摹拟剽窃的复古文风,其文论思想注重“文”与“道”的并重,有着强烈的经世济民情怀。嘉靖年间的江南沿海地区,海疆不靖,倭寇侵扰频繁,沿海民众深受其害。面对这“不靖的海”,“唐宋派”成员在抗倭的时代背景下,其文学创作、经世实践等都发生了明显的“海洋转向”,抗倭、海洋诗文书写成为他们生命历程与文学创作中十分耀眼的篇章。这种“海洋转向”为“唐宋派”文学地位的形成与影响的扩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动江南文人海洋诗文创作一代风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派 海洋转向 嘉靖大倭寇 海洋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南宋石室墓仿木构建筑史料研究
16
作者 黄青岩 徐怡涛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22-138,共17页
川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具有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具有明显地方传统的历史文化。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可知,川渝地区出土了较大数量的宋代墓葬,其中盆地周边丘陵山地多出土石室墓,石室墓中常见较为精美的仿木构雕刻,仿木构的形制亦... 川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具有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具有明显地方传统的历史文化。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可知,川渝地区出土了较大数量的宋代墓葬,其中盆地周边丘陵山地多出土石室墓,石室墓中常见较为精美的仿木构雕刻,仿木构的形制亦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通过对重庆及四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的形制进行排比分期,研究其发展趋势及流变现象,将其具体分为乾道及之前(1173之前)、淳熙年间(1174-1189)、绍熙至嘉定(1190-1224)、嘉定之后(1224之后)四期,其中第三期又以庆元(1195-1200)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并在上述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解决川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的形制断代问题。此外,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当时同地域地面木构及仿木构建筑特点及形制发展的异同,补充川渝地区宋代建筑的研究材料,阐释川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在建筑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 南宋 石室墓 仿木构 建筑形制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唐定难军节度押衙白全周墓志考释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杜建录 邓文韬 王富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白全周墓志铭》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横山县魏墙村。墓主白全周称贯南阳,与志文中所言先祖白居易之郡望不符,当为伪托冒袭。墓主先后在定难军担任正兵马使和节度押衙,主持回图重务。揭示了唐末五代时期的定难军夏州政权以回图... 《白全周墓志铭》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横山县魏墙村。墓主白全周称贯南阳,与志文中所言先祖白居易之郡望不符,当为伪托冒袭。墓主先后在定难军担任正兵马使和节度押衙,主持回图重务。揭示了唐末五代时期的定难军夏州政权以回图贸易作为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墓主之仕宦,由正兵马使迁转至于节度押衙,说明在唐五代时期的定难军政权中,节度押衙之职级略高于正兵马使。同时,墓主还以押衙身份兼知他职,乃至管理藩镇经济事务,说明定难军节度押衙一职出现了阶官化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难军 白居易 夏州 回图 节度押衙 兵马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上饶包家金银冶炼遗址的冶金考古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思然 陈建立 +1 位作者 徐长青 Thilo Rehren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包家遗址位于上饶县中部,北距信江约5km。自2009年以来,考古人员对此遗址进行多次调查,初步廓清了该遗址的采矿、冶炼区域,对遗址的年代、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技术有了初步认识。多种证据综合显示该遗址的主要使用年代为唐宋,且有可能延续... 包家遗址位于上饶县中部,北距信江约5km。自2009年以来,考古人员对此遗址进行多次调查,初步廓清了该遗址的采矿、冶炼区域,对遗址的年代、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技术有了初步认识。多种证据综合显示该遗址的主要使用年代为唐宋,且有可能延续至更晚时期。包家遗址主要开采岩金矿,由于含金矿物颗粒细小,需要通过火法冶炼提取黄金。除此以外,包家遗址矿石和炉渣的银含量较高,因此古人可能同时生产金、银两种金属。包家矿石中铅含量较低,影响了银的提取效率。推测该遗址工匠因受到其专业化程度及生产组织模式的影响,未从其他区域大量进口铅以提高提银效率。包家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脉金开采以及火法冶炼金银技术提供了新的材料。同时,此次工作显示了结合古代文献、考古调查以及科学分析对古代冶金遗址进行综合研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遗址 唐宋 金银生产 脉金矿 火法炼金 炼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史研究应当翻过这一页——从多视角看“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华瑞 《古代文明》 CSSCI 2018年第1期14-37,共24页
本文从范式来源、政治背景、中西历史走向比较、被支离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国际宋史学界对唐宋史分期认识的变化以及国内唐宋史研究的实践等6个方面,对21世纪以来才成为热点问题的"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在国内唐宋史研究... 本文从范式来源、政治背景、中西历史走向比较、被支离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国际宋史学界对唐宋史分期认识的变化以及国内唐宋史研究的实践等6个方面,对21世纪以来才成为热点问题的"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在国内唐宋史研究特别是宋史研究中的利弊得失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基本结论是,唐宋史研究应当翻过纠缠于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这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中国 近世 唐宋 变革 文艺复兴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隐士词人潘阆生平考索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兆鹏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97,共10页
潘阆是宋初著名隐士、词人、诗人。他的事迹一向湮没无闻,史乘所载,时相矛盾。经考订,知潘阆一生颇富传奇色彩,常以卖药为生。为人疏狂放荡,虽是隐士,却热衷功名,喜结交宫廷权贵,先后两次卷入宫廷皇位斗争,两遭缉捕,一次入狱。太宗时曾... 潘阆是宋初著名隐士、词人、诗人。他的事迹一向湮没无闻,史乘所载,时相矛盾。经考订,知潘阆一生颇富传奇色彩,常以卖药为生。为人疏狂放荡,虽是隐士,却热衷功名,喜结交宫廷权贵,先后两次卷入宫廷皇位斗争,两遭缉捕,一次入狱。太宗时曾任国子助教,可没几天就被撤职。真宗时做过闲散的州参军。平生与柳开、王禹偁等友善,多有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阆 隐士 传奇人生 宋代词人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