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毒活血汤对慢性肾脏病大鼠肾脏Smad2、Smad3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杨灡 孙妲男 +6 位作者 李勇 徐丽 周鹏 代璇 侯兴 褚宇鹏 李敬槟 《陕西中医》 CAS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汤通过调控慢性肾脏病(CKD)大鼠Smads蛋白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对CKD的作用。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六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以及中药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除空白组外,其...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汤通过调控慢性肾脏病(CKD)大鼠Smads蛋白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对CKD的作用。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六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以及中药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的大鼠均通过腺嘌呤悬浮液灌胃并饲喂高磷饮食以建立CKD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开始对大鼠进行为期12周的药物灌胃处理,在第12周末,对大鼠血液样本进行肌酐(Scr)、尿素氮(BUN)、磷(P)和血钙(Ca)的生化检测,并用免疫组化法分析肾组织中Smad2、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其余组大鼠血清中的Scr、BUN、P和Ca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其余组大鼠血清中的Scr、BUN和P的含量普遍降低(P<0.05或P<0.05),而Ca含量则有所上升(P<0.05);与空白组相比,其余组大鼠肾组织中Smad2和Smad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其余组肾组织中Smad2和Smad3的表达均有所降低(P<0.05)。相较于解毒活血汤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Smad2蛋白和Smad3蛋白表达量均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解毒活血汤显示出对延缓CKD进程的积极作用,并能有效升高肾组织中Smad2、降低Smad3的表达。相较于其余用药组,解毒活血汤高剂量组展现出更显著的疗效,药物剂量与疗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解毒活血汤 大鼠 去宛陈莝 免疫组化法 SMAD2 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urboID邻近蛋白标记技术鉴定细胞内Smad3相互作用网络
2
作者 张璐娜 倪玉芳 +4 位作者 鲜茜雯 王洪连 粟宏伟 王丽 李健春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利用生物素标记酶TurboID介导的邻近标记技术,筛选并构建转录因子Smad3的活性调控网络。方法构建一个含有Smad3和TurboID基因序列的诱导型表达质粒,并通过慢病毒介导的转染方法将其导入Smad3敲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中,形成过表... 目的利用生物素标记酶TurboID介导的邻近标记技术,筛选并构建转录因子Smad3的活性调控网络。方法构建一个含有Smad3和TurboID基因序列的诱导型表达质粒,并通过慢病毒介导的转染方法将其导入Smad3敲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中,形成过表达的稳定转染细胞系。在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适合的生物素标记浓度和时间,随后进行了生物素标记实验。通过链霉亲和素磁珠对带有生物素标记的蛋白复合物进行富集和纯化,随后进行蛋白质谱分析,并筛选出与Smad3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结果在Smad3敲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中成功构建了Smad3-TurboID诱导型过表达稳转细胞株。经过生物素标记实验优化,最终确定的生物素浓度和标记时间为25μm和20 min。质谱结果分析筛选出一系列潜在和Smad3相互作为候选蛋白,例如Yap1和Stat3。结论结合生物素标记酶TurboID介导的邻近标记技术,本研究成功地鉴定了大量可能与Smad3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这些发现为后续深入研究Smad3蛋白的功能及其在细胞内的调控网络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这些互作蛋白的识别和功能分析,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Smad3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标记 高效蛋白质鉴定技术 母细胞分化蛋白3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研究肾炎1号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3
作者 梁国强 徐进 +3 位作者 周丽霞 倪道磊 任燕 蒋春波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研究肾炎1号方通过TGF-β1/Smad同源物3(Smad3)通路调控铁死亡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炎1号方低(10 g生药/kg)、高(20 g生药/kg)剂量... 目的研究肾炎1号方通过TGF-β1/Smad同源物3(Smad3)通路调控铁死亡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炎1号方低(10 g生药/kg)、高(20 g生药/kg)剂量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梗阻单侧输尿管的方法复制UUO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或双蒸水,1次/d,连续4周。4周后,称重并测量左肾重量,采用生化分析法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ALB、ALT、SCr、BUN水平;采用化学荧光测定试剂盒测定肾组织活性氧(ROS)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左肾组织SOD、MDA水平;通过HE和普鲁士蓝染色法分别观察肾组织形态和含铁血黄素特异性蓝染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GF-β1、Smad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5(SLC1A5)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肾炎1号方高剂量组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5),血清ALB水平升高(P<0.05),ALT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SLC1A5表达降低(P<0.05);肾炎1号方低、高剂量组左肾重量/体重降低(P<0.05);血清ROS、MDA水平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TGF-β1、Smad3表达降低(P<0.05),GPX4表达升高(P<0.05),并能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及铁离子沉积。结论肾炎1号方可能通过TGF-β1/Smad3通路调控铁死亡而抑制UUO大鼠肾纤维化,从而保护肾组织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肾纤维化 肾炎1号方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蛋白 大鼠
原文传递
miR-10b靶向TGFBR1/SMAD3通路对特发性矮小症的软骨细胞增殖、肥大的影响机制
4
作者 胡娜 李正宇 +5 位作者 叶春风 吴英 姚庆 黄世祥 李文 朱海琴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研究miR-10b对特发性矮小症(ISS)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ISS患儿(ISS组)和体检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各54例,qPCR检验血清miR-10b表达量,分析ISS组患儿血清miR-10b表达与患儿临床资料的关系。采用miR-10b inhibitor、si-TGFBR1... 目的研究miR-10b对特发性矮小症(ISS)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ISS患儿(ISS组)和体检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各54例,qPCR检验血清miR-10b表达量,分析ISS组患儿血清miR-10b表达与患儿临床资料的关系。采用miR-10b inhibitor、si-TGFBR1及各自阴性对照转染C28/I2细胞,利用CCK-8实验检测C28/I2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侏儒相关转录因子2(RUNX2)、X型胶原α1链(COL10A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BR1)、SMAD3、pSMAD3蛋白表达量。在StarBase数据库筛选miR-10b靶点,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0b与TGFBR1的靶向关系。结果ISS组血清miR-10b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且miR-10b表达越高,患儿的身高、IGF-1、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下降越明显(P<0.05)。与NC组相比,miR-10b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能力升高,RUNX2、COL10A1、TGFBR1、pSMAD3蛋白表达上调(P<0.05);StarBase数据库提示miR-10b存在TGFBR1的结合位点,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两者结合。与si-NC相比,si-TGFBR1组TGFBR1表达量下调,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结论miR-10b通过靶向TGFBR1/SMAD3通路在特发性矮小症中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症 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 MIR-10B smad3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纤康通过调节Smad3介导的铁死亡缓解CKD小鼠肾纤维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倪玉芳 张璐娜 +2 位作者 张琼 王丽 李健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7-1104,共8页
目的:观察肾纤康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引起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缓解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150 mg·kg^(−1)·d^(−1))肾纤康组和高剂量(450 m... 目的:观察肾纤康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引起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缓解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150 mg·kg^(−1)·d^(−1))肾纤康组和高剂量(450 mg·kg^(−1)·d^(−1))肾纤康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建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模型。造模后,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肾纤康,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实验结束后,收集小鼠肾脏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损伤和纤维化程度;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肾脏中纤维化、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评估肾纤康对转录激活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与Smad3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在未经治疗的UUO模型组中,小鼠肾脏出现了如肾小管明显扩张和胶原沉积等典型的病理变化,肾纤康干预组病理改变程度和纤维化明显减轻(P<0.05)。在分子层面,肾纤康显著降低了UUO模型组小鼠中Smad3磷酸化水平,以及ATF3、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和NADPH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的异常表达,同时增加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表达。Co-IP实验结果表明,肾纤康显著影响了ATF3与Smad3的相互作用。结论:肾纤康有效缓解了UUO引起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其潜在机制可能涉及对ATF3/Smad3相互作用的调节,进而减轻氧化应激和铁死亡,从而缓解肾脏纤维化。这些发现为肾纤康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康 慢性肾脏病 铁死亡 smad3蛋白 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种属研究Smad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朱伶群 曹骥 +4 位作者 卢晓旭 李瑗 欧超 苏建家 杨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研究Smad3在人、大鼠、树鼩等不同种属的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进一步验证跨种属筛选肝癌关键蛋白研究策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人、大鼠和树鼩的肝癌及其相应癌旁... 目的:研究Smad3在人、大鼠、树鼩等不同种属的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进一步验证跨种属筛选肝癌关键蛋白研究策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人、大鼠和树鼩的肝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中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mad3 mRNA在人、大鼠和树鼩的肝癌中表达水平均低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均P<0.05);在大鼠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在树鼩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其余各组织间mRNA表达水平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mad3蛋白在人和大鼠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均P<0.05);在树鼩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种属的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mad3在人、大鼠和树鼩3个种属的肝癌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提示该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防治肝癌的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种属 smad3蛋白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Twist通过TGF-β/Smad3信号通路促进EMT的发生 被引量:8
7
作者 崔凯 王武平 +7 位作者 孙盈 赵芳 高贵洲 王晓东 倪云峰 张涛 卢强 李小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转录因子Twist调控TGF-β/Smad3的表达,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样本中Twist、TGF-β/Smad3以及EMT中代表性分子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并统计...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转录因子Twist调控TGF-β/Smad3的表达,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样本中Twist、TGF-β/Smad3以及EMT中代表性分子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并统计分析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wist、Smad3、Vimentin蛋白阳性着色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Ecadherin蛋白阳性着色定位于细胞膜。Twist、Smad3、E-cadherin、Vimentin蛋白在NSCLC中阳性率分别为72.3%(120/166)、71.1%(118/166)、54.2%(90/166)、69.9%(116/16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wist与Smad3、Smad3与E-cadherin、Vimentin在NSCLC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TNM分期均呈显著相关。结论:NSCLC中Twist可能通过TGF-β/Smad3信号通路促进EM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免疫学 @Twist基因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3蛋白 间质细胞 细胞系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马速佳 周志强 +1 位作者 李祥波 刘优优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32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体质量(230±20)g,平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辛...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32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体质量(230±20)g,平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辛伐他汀组和黄芪预处理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分别测定Smad3蛋白、Smad7蛋白及Smad3mRNA、Smad7mRNA的表达。计算各组中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0),并且Smad3蛋白和Smad3mRNA表达增加(P=0.000),Smad7蛋白和Smad7mRNA表达减少(P=0.000);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黄芪注射液组(P=0.000)和辛伐他汀组(P=0.000)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率;Smad3蛋白和Smad3mRNA表达减少(P=0.000);而Smad7蛋白和Smad7mRNA表达增加(P=0.000)。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上调SD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Smad7蛋白和Smad7mRNA表达,下调Smad3蛋白和Smad3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心肌缺血 心肌再灌注损伤 smad3蛋白 SMAD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绒毛膜癌JEG-3细胞增殖及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倩 李玉红 +1 位作者 李晓茹 张晓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6-749,共4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绒毛膜癌JEG-3细胞增殖能力及其Smad3、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及不同作用时间的TGF-β1进行诱导,四甲基氮唑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蛋白印迹...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绒毛膜癌JEG-3细胞增殖能力及其Smad3、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及不同作用时间的TGF-β1进行诱导,四甲基氮唑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JEG-3细胞对TGF-β1的诱导作用表现为良好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100、200μg/LTGF-β1作用后,细胞增殖率显著增加(P<0.01),Smad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或P<0.01),Smad7蛋白无明显改变(P>0.05);同时100μg/LTGF-β1作用12h后,细胞增殖率显著增加,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或P<0.01),Smad7蛋白表达无改变(P>0.05)。结论:外源性TGF-β1能够促进绒毛膜癌JEG-3细胞的增殖,具有良好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绒毛膜癌JEG-3细胞逃逸TGF-β1介导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中的Smad3、Smad7蛋白发生异常而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绒毛膜癌 细胞增殖 smad3蛋白质 Smad7蛋白质 印迹法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蛋白Smad3在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俊 王梦洪 +2 位作者 郑泽琪 彭景添 邓宇晓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11-813,共3页
目的研究信号蛋白Smad3在大鼠心肌肥厚中的表达变化。方法结扎大鼠腹主动脉复制心肌肥厚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RTPCR法检测肥大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3的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3蛋白的... 目的研究信号蛋白Smad3在大鼠心肌肥厚中的表达变化。方法结扎大鼠腹主动脉复制心肌肥厚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RTPCR法检测肥大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3的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3dLVMI开始上升并持续至28d,肥大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3mRNA及蛋白表达术后3d开始上升,持续至28d,术后14d为表达高峰。结论信号蛋白Smad3参与了腹主动脉结扎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信号蛋白 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MHCC97-HSmad3/Smad7蛋白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敏 熊成名 +4 位作者 王子豫 黄俊海 陈秋源 李惠东 钟崇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0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MHCC97-H Smad3、Smad7蛋白及上皮间质转移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表达水平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10μM丹参酮ⅡA处理MHCC97-H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细检测Smad3、Smad7和snail的m RNA表达;用...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MHCC97-H Smad3、Smad7蛋白及上皮间质转移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表达水平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10μM丹参酮ⅡA处理MHCC97-H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细检测Smad3、Smad7和snail的m RNA表达;用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及10%小牛血清对照组培养肝癌细胞MHCC97-H,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Smad3、p-Smad3、Smad7、Snail、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划痕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10μM丹参酮ⅡA处理MHCC97-H细胞,不同时间点检测Smad3、Smad7和snail的m RNA表达:结果显示,与0 h相比,48 h及72 h Smad7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3及snai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处理MHCC97-H细胞48 h,Western blot检测Smad3、p-Smad3、Smad7、snail、E-cadherin、Ep CAm、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丹参酮ⅡA组(20μM)48 h的p-Smad3、Snail和N-cadherin、Vimentin明显降低,Smad7、E-cadherin和Ep CAM明显升高(P<0.05)。中浓度丹参酮ⅡA组(10μM)48 h的Smad7、E-cadherin和Ep CAM升高;p-Smad3、snail、Ncadherin和Vimentin降低(P<0.05)。低浓度丹参酮ⅡA组(5μM)48 h的E-cadherin升高,N-cadherin降低(P<0.05);而Smad3、p-Smad3及snail的结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组和对照组(DMSO)Smad3的蛋白表达无影响。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组均可以减少p-Smad3和增加E-cadherin的表达,且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增高p-Smad3的表达逐渐减少,E-cadherin的表达逐渐增加。划痕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4 h后中浓度和高浓度丹参酮ⅡA组肝癌细胞的划痕愈合较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中浓度和高浓度丹参酮ⅡA组与对照组相比,肝癌细胞的划痕愈合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同等浓度丹参酮ⅡA组肝癌细胞的划痕愈合与24 h相比较,48 h肝癌细胞的划痕愈合减慢。transwell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浓度和高浓度丹参酮ⅡA处理细胞48 h可明显减少细胞的侵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浓度丹参酮ⅡA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能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可能与与抑制Smad3蛋白磷酸化、上调Smad7蛋白,并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丹参酮ⅡA smad3蛋白 SMAD7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大鼠Smad3基因的siRNA筛选及其shRNA重组慢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鹏 郑素军 +5 位作者 王世美 张建军 邢欣悦 张莹 刘梅 段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33-537,共5页
目的设计并筛选针对大鼠Smad3基因的siRNA,构建靶向Smad3基因的shRNA重组慢病毒。方法针对大鼠Smad3基因设计并合成6对siRNA(siRNA001~006)及1对无关对照siRNA,转染大鼠肝细胞株BRL-3A,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各siRNA对SMAD3蛋白表达的... 目的设计并筛选针对大鼠Smad3基因的siRNA,构建靶向Smad3基因的shRNA重组慢病毒。方法针对大鼠Smad3基因设计并合成6对siRNA(siRNA001~006)及1对无关对照siRNA,转染大鼠肝细胞株BRL-3A,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各siRNA对SMAD3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挑选抑制效率高的siRNA。依据所得的序列合成并克隆到pLL3.7载体中,与包装质粒pRSV-rev、pMDLg-pRRE和VSV-G共转染293FT细胞获得靶向Smad3的慢病毒。通过流式细胞仪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计数来检测病毒滴度。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证实siRNA001、siRNA005、siRNA006对SMAD3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率分别可达83.36%、86.99%及64.88%,而对照siRNA无明显作用。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Smad3 shRNA及对照shRNA重组载体质粒pLL3.7-shRNA构建成功,将构建的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可产生有感染活性的慢病毒颗粒。结论筛选出针对大鼠Smad3基因有明显抑制作用的3对siRNA,并成功构建表达相应shRNA的4种重组慢病毒,为研究调控Smad3的表达对肝再生或肝纤维化的影响提供了实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3蛋白质 RNA干扰 RNA 小分子干扰 慢病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SMAD3蛋白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增文 张国 王天才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67-369,共3页
目的 研究SMAD3蛋白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表达在肝细胞癌 (HCC)发生中的作用 ,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例正常肝肝组织和 2 1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SMAD3蛋白和ERK 1的表达及其分布。结果 在正常... 目的 研究SMAD3蛋白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表达在肝细胞癌 (HCC)发生中的作用 ,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例正常肝肝组织和 2 1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SMAD3蛋白和ERK 1的表达及其分布。结果 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癌组织中SMAD3蛋白的表达呈逐级递减的趋势 (P <0 .0 1) ;与之相反 ,ERK1的表达呈逐级递增的趋势 (P <0 .0 1) ,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smad3蛋白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信号传导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γ干扰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Smad3 mRNA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校男 娄国强 王先开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12期55-57,F000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γ干扰素抗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70只,模型对照组和γ干扰素治疗组注射40%CCl4油剂按0.3ml/100g皮下注射,2次/周,另设正常对照组大鼠10只。γ干扰素治疗组造模同时肌内注射γ干扰素0.2MU/kg,1次/日,模型对照组及正... 目的初步探讨γ干扰素抗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70只,模型对照组和γ干扰素治疗组注射40%CCl4油剂按0.3ml/100g皮下注射,2次/周,另设正常对照组大鼠10只。γ干扰素治疗组造模同时肌内注射γ干扰素0.2MU/kg,1次/日,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2周。第12周末处死所有大鼠。取肝脏标本行常规苏木素-伊红和胶原染色,在光镜观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情况并进行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肝脏Smad3mRNA的表达。结果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评分显示γ干扰素治疗组大鼠炎症程度、肝纤维化程度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肝组织炎症程度、肝纤维化程度比较显著改善(P<0.01,P<0.01)。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Smad3mR-NA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中Smad3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γ干扰素组大鼠肝脏组织中Smad3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γ干扰素抗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与下调Smad3mRNA来实现。干预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转导过程是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肝纤维化 实验性 荧光定量RT—PCR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td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7,Smad3和Smad2在DEHP诱导的尿道下裂大鼠阴茎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明勇 王星 +5 位作者 石秦林 魏光辉 曹友汉 邓湘 许韩峰 李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研究Smads(7,3和2)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诱导的尿道下裂大鼠阴茎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尿道下裂发生机制。方法将SD孕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DEHP溶于1.5 mL大豆油中灌胃大鼠)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Smads(7,3和2)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诱导的尿道下裂大鼠阴茎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尿道下裂发生机制。方法将SD孕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DEHP溶于1.5 mL大豆油中灌胃大鼠)和对照组(以1.5 mL大豆油灌胃大鼠),每组20只,自孕12 d(gestation day,GD12)至19 d(GD19)连续每天定时给药1次。至GD20行剖宫产取出雄性胎鼠,切取阴茎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胎鼠阴茎中Smad7,Smad3和Smad2三者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经qP CR检测分析后发现,Samd7,Smad3和Smad2三者mRNA在正常对照组相对于内参GAPDH的表达分别是1.00,0.84和1.14,在DEHP暴露组其相对表达分别是1.87,1.36和1.49,且三者在实验组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值分别为<0.001,0.041和0.021);观察实验组Smad7和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亦有增加趋势。结论DEHP诱导的先天性尿道下裂可能与胎鼠阴茎组织中Smads(7,3和2)的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二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 Smad7蛋白质 smad3蛋白质 Smad2蛋白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及其信号蛋白Smad3对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俊 程芳州 +1 位作者 李俊明 马业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5-919,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及其信号蛋白Smad3在诱导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胚胎抗原ANF mRNA(atrial natriuretic f...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及其信号蛋白Smad3在诱导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胚胎抗原ANF mRNA(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及Smad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TGF-β1均能明显增加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和ANF mRNA的表达,Smad3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TGF-β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TGF-β1诱导肥大的心肌细胞内信号蛋白Smad3表达的增加。结论:TGF-β1及其信号蛋白Smad3可能参与诱导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蛋白smad3 心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中TGF-β_1和Smad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党静 何继瑞 吴云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343-2346,共4页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中TG F-β1和Sm ad3表达和R AS系统的影响。方法以健康成年W 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未干预组和糖尿病贝那普利干预组3组。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糖尿病未干预组和糖尿病贝那...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中TG F-β1和Sm ad3表达和R AS系统的影响。方法以健康成年W 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未干预组和糖尿病贝那普利干预组3组。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糖尿病未干预组和糖尿病贝那普利干预组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成糖尿病大鼠。于给药8周后处死。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胰岛素、体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TG F-β1及Sm ad3蛋白的表达,并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未干预组血糖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体重减轻。TG F-β1及Sm ad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胰腺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加。贝那普利治疗后除体重无变化外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胰腺局部R AS系统和TG F-β1/Sm ad通路在糖尿病时是激活的,贝那普利治疗后可改善胰腺纤维化并可改善胰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蛋白 胰腺纤维化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SMAD3蛋白和ERK1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增文 张国 王天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RK)和SMAD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规律,初步探讨它们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质量250~300g,皮...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RK)和SMAD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规律,初步探讨它们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质量250~300g,皮下注射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注射CCl4后1、4、8周处理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ERK1和SMAD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ERK1和SMAD3蛋白均主要表达于肝星状细胞中。CCl4注射诱导后,大鼠肝组织中ERK1和SMAD3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强(P<0.05)。且CCl4注射1、4、8周组肝组织中两者的表达强度均呈明显的逐级递增的趋势(P<0.05)。结论:ERK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与此同时,SMAD3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则可能与肝星状细胞的纤维化活性密切相关,两者共同促进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ERK smad3蛋白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信号蛋白Smad3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俊 覃国辉 马业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6-559,共4页
为研究SMAD信号通路在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 ,结扎大鼠腹主动脉复制心肌肥厚模型 ,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左心室重量指数 (leftvertricularmassindex,LVMI) ,RT -PCR法检测肥大心肌组织中胚胎抗原心房利钠因子 (atrialna triureticfactor,ANF... 为研究SMAD信号通路在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 ,结扎大鼠腹主动脉复制心肌肥厚模型 ,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左心室重量指数 (leftvertricularmassindex,LVMI) ,RT -PCR法检测肥大心肌组织中胚胎抗原心房利钠因子 (atrialna triureticfactor,ANF)的mRNA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及Smad3的mRNA表达 ,West ernblotting检测Smad3的蛋白表达。结果术后 3天LVMI开始上升并持续至 4周 ,肥大心肌组织中ANF、TGF β1、Smad3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Smad3的蛋白表达术后 3天开始上升 ,持续至 4周 ,术后 2周为表达高峰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肌肥厚 信号蛋白 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3、TGF-β1蛋白检测在心肌肥厚大鼠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菲斐 王星 +2 位作者 张明磊 石淼 卢厚新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3蛋白(Smad3)、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蛋白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大鼠体内的表达概况。方法 选择SPF级SD新生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A组、B...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3蛋白(Smad3)、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蛋白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大鼠体内的表达概况。方法 选择SPF级SD新生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A组、B组(建模后3 d)、C组(建模后7 d)及D组(建模后14 d),各9只。B-D组建立HCM大鼠模型,A组仅分离腹主联率接扎,各组颈部脱白前检测左心室重量指数,处死后,分别采用苏木精HE检测病理,免疫组化/印迹及PCR检测Smad3、TGF-β1表达。结果 建模后3 d、7 d及14 d的B~D组大鼠直请LVMI水平均高于A组,建模14d后LVMI水平达到峰值;A组心肌组织整齐,纹理清晰,B~D组心肌组织逐渐出现水肿坏死,心肌纤维扩张及肌丝溶解,D组心肌组织空泡变性,细胞核国缩严重,大量炎症浸润。B组~D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 BI/Smad3阳性表达均高于A组,各组相比差异明显(P<0.001):B组~D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CF-B1/Smad3蛋白相对表达均高于A组,各组相比差异明显(P<0001):B组~D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Bl/Sad3mRNA水平高于A组,各组相比差异明显(P<0.001)。结论 TGF-B1/Smad3能够诱导心肌组织坏死及水肿,随着病情的加重TGF-B1Sma3水随之增加,说明TGF-B1Smd3参与HCM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smad3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左心室重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