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协同下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学文 刘小慧 +2 位作者 叶萍萍 王旭峰 张亚利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4,共7页
本文基于2009、2012、2015、2018、2021年统计、国土调查和影像数据,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协同分析黄河流域(甘肃段)57个县级行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1)2009—2021年,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生... 本文基于2009、2012、2015、2018、2021年统计、国土调查和影像数据,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协同分析黄河流域(甘肃段)57个县级行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1)2009—2021年,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等级低和较低的县级行政区数量明显减少,等级高和较高的数量增加;(2)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为不理想的区域集中位于陇中及陇东,水资源承载力为中等理想、较理想和理想的区域集中在玛曲、碌曲、卓尼及夏河县等甘南高原区域;(3)研究时期内,黄河流域(甘肃段)大部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为稳定或提高,这也反映了近20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水源涵养能力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指标体系 熵权法 TOPSIS模型 黄河流域(甘肃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3年黄河呼和浩特段重点流域水质评价与讨论
2
作者 李英 李国庆 +1 位作者 石宏奎 张颖 《环境与发展》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本研究以黄河呼和浩特段大黑河和浑河的国控考核断面2016—2023年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2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大黑河整体水质逐年改善,浑河整体... 本研究以黄河呼和浩特段大黑河和浑河的国控考核断面2016—2023年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2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大黑河整体水质逐年改善,浑河整体水质显著提升;3种方法是定性和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黑河 浑河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水河清远段水质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3
作者 李素芬 於玲蔚 +1 位作者 陈福高 李璞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2期275-280,共6页
漫水河属于珠江水系,发源于广东省广宁县,穿过四会市、清远市清新区,最后经佛山市三水区汇入北江。作为饮用水水源地和重要农业灌溉水源,漫水河清远段水质污染较为严重,这可能会引起水体中生物组成的变化,从而影响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 漫水河属于珠江水系,发源于广东省广宁县,穿过四会市、清远市清新区,最后经佛山市三水区汇入北江。作为饮用水水源地和重要农业灌溉水源,漫水河清远段水质污染较为严重,这可能会引起水体中生物组成的变化,从而影响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开展水质评价,通过排污系数法分析漫水河清远段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为污染防控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2019—2021年,漫水河清远段各断面全年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21~0.45,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氮和总磷。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排放负荷分别为364.25、406.73、164.39 t/a。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种植业是流域污染物的核心来源。因此,有必要引导养殖主体转变家禽养殖模式,提高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率,加强水产养殖源头控制和尾水处理,优化种养结合模式,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漫水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水河清远段 水质特征 污染源 单因子指数法 排污系数法 氨氮 总氮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岳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初步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30
4
作者 曾祥英 王晨 +4 位作者 于志强 秦延文 张雷 盛国英 傅家谟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3-69,共7页
分析了湘江岳阳段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0种典型重金属元素(Cd、Cu、Pb、Zn、Cr、Tl、V、Mn、Co和Ni)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初步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湘... 分析了湘江岳阳段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0种典型重金属元素(Cd、Cu、Pb、Zn、Cr、Tl、V、Mn、Co和Ni)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初步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湘江岳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Mn和Cu等污染较为严重,其含量范围分别为8.56~19.4 mg/kg、250~367 mg/kg、1489~2258 mg/kg和40.5~64.7 mg/kg;(2)研究区域中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69~698,表明研究区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导致的潜在生态风险高,且主要风险污染物为Cd和Tl;(3)湘江岳阳段沉积物呈现出以Cd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湘江岳阳段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识指数法的水质灰色动态模型群预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潘俊 张瑞棉 +1 位作者 张俊娥 柴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485-488,共4页
目的为了解决由数据序列随机波动性大而引起的GM(1,1)动态模型群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方法利用水质标识指数序列作为灰色动态模型群的原始数据序列进行水质预测,并通过误差修正得出预测结果.以浑河沈阳城区段某断面的监测水质为例,采用... 目的为了解决由数据序列随机波动性大而引起的GM(1,1)动态模型群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方法利用水质标识指数序列作为灰色动态模型群的原始数据序列进行水质预测,并通过误差修正得出预测结果.以浑河沈阳城区段某断面的监测水质为例,采用标识指数法的水质灰色动态模型群计算,通过实际监测数据检验预测精度.结果预测结果表明:河流水质标识指数经过误差修正后与实际监测资料的水质标识指数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由此证明利用基于标识指数法的灰色动态模型群进行预测不仅精度较高,而且计算结果能直观反映水质状况,可以作为水质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识指数法 水质预测 灰色动态模型群 浑河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河沈抚段水体污染季节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强 禹雪迪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2期52-58,共7页
为明确浑河沈抚段水污染特征,提升水环境治理有效性,2015年3月—2016年2月对浑河沈抚段进行水环境调查。根据丰、平、枯3个水期的pH值、电导率、COD、NH_3-N、BOD及COD_(Mn)等水质指标,运用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识别出主要污染因子... 为明确浑河沈抚段水污染特征,提升水环境治理有效性,2015年3月—2016年2月对浑河沈抚段进行水环境调查。根据丰、平、枯3个水期的pH值、电导率、COD、NH_3-N、BOD及COD_(Mn)等水质指标,运用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识别出主要污染因子,并分析浑河沈抚段水质污染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pH值在一个水文年变化范围为6.42~8.06,较适宜水生生物生长;水体在枯水期的电导率最高,丰水期最低。浑河沈抚段水体受沿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影响,流域枯水期和平水期各监测断面的综合水质均未达标;从上游到下游4项水质指标的综合水质指数增大,污染逐渐加重,主要污染指标为COD和NH_3-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水质评价 污染源 季节性变化 浑河沈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志指数法的辽河盘锦段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维 刘淼 +2 位作者 刘瑛 周辉 李倩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8-973,共6页
目的对辽河盘锦段水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为实施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对辽河盘锦段2010年枯、丰、平三个水期的现场水环境进行调查,利用标志指数法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辽河盘锦段主要污染指标依次为T... 目的对辽河盘锦段水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为实施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对辽河盘锦段2010年枯、丰、平三个水期的现场水环境进行调查,利用标志指数法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辽河盘锦段主要污染指标依次为TN、COD、TP、NH3-N等;枯水期辽河盘锦段水质的TN、BOD5、TP、COD、NH3-N等指标超标情况较为普遍,超标率都达到70%以上;市区河段螃蟹沟等监测断面水质相对较差;丰水期溶解氧和氯化物污染状况较枯水期有所加重;枯水期所有断面均未达到辽宁省水功能区划的目标水质,丰水期和平水期双台子河中下游河闸、曙光大桥等断面均达到目标水质,河水流经至河口处水质明显优于其他各支流水质.结论标志指数法能够客观反映辽河盘锦段的水环境质量情况,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盘锦段 标志指数法 水环境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南悬河段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剑峰 李升 +3 位作者 姜纪沂 冶雪艳 曹东平 苏玛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5,共3页
根据水环境健康理论,探讨了地下水环境健康的概念,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根据指标层19个因子,建立了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标准。选取7个评价指标,采用灰色聚类法评价了黄河下游悬河段郑州... 根据水环境健康理论,探讨了地下水环境健康的概念,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根据指标层19个因子,建立了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标准。选取7个评价指标,采用灰色聚类法评价了黄河下游悬河段郑州、开封、新乡、濮阳4个地区的地下水环境健康状态。结果显示,郑州、濮阳地区地下水环境处于不健康状态,新乡、开封地区处于亚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健康 地下水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 灰色聚类法 黄河河南悬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承德段水环境容量计算及初始分配 被引量:13
9
作者 门宝辉 牛晓赟 +2 位作者 刘灿均 陈静 刘晶晶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8-175,189,共9页
以滦河承德段为研究对象,先对该河段的9个断面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了水质评价,再根据水功能区特征划分控制单元,采用一维模型核算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最后基于经济、环境、公平原则,采用等比例分配法对各行政单元进行... 以滦河承德段为研究对象,先对该河段的9个断面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了水质评价,再根据水功能区特征划分控制单元,采用一维模型核算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最后基于经济、环境、公平原则,采用等比例分配法对各行政单元进行水环境容量初始分配,选取GDP、区域面积、人口作为基尼系数的分配指标,并利用各指标下的基尼系数对分配方案进行了评价及优选。结果表明:滦河承德段水质较优,COD、NH_(3)-N、TP 3种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5203.61t/a、505.71t/a、72.92t/a;在环境容量分配中,4种分配方案均满足相对公平要求,且环境效益权重较大的方案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因子指数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水环境容量 水功能区 基尼系数法 滦河承德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宝鸡段水质变化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靳美娟 刘引鸽 《四川环境》 2015年第1期48-52,共5页
近年来渭河水环境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威胁到宝鸡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1995年~2010年渭河宝鸡段3个断面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渭河宝鸡段水质变化及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渭河宝鸡段林... 近年来渭河水环境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威胁到宝鸡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1995年~2010年渭河宝鸡段3个断面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渭河宝鸡段水质变化及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渭河宝鸡段林家村和常兴桥两个断面水质明显改善,唯有虢镇桥断面水质仍较差,以CODMn和NH3-N为主,其中,CODMn主要来自上游河段造纸厂污水排放,NH3-N来源于农业大量施用劣质化肥以及化肥厂废水的排放。从增加水资源总量、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配合全流域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控制渭河宝鸡段水污染的相关措施,为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水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 治理措施 渭河宝鸡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关中段水环境安全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劲 李怀恩 刘铁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1期239-242,共4页
为了对河流的水环境安全进行评价,评价出沿河城市对河流水环境安全的影响情况,以渭河关中段即渭河所流经宝鸡、咸阳、西安和渭南4个城市段为例,选取2000 ~ 2013年各市与水环境安全有关的14个指标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 为了对河流的水环境安全进行评价,评价出沿河城市对河流水环境安全的影响情况,以渭河关中段即渭河所流经宝鸡、咸阳、西安和渭南4个城市段为例,选取2000 ~ 2013年各市与水环境安全有关的14个指标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4城市段水环境综合安全指数及影响水环境安全程度的权重值,并以此评价渭河关中段的水环境安全,找到影响水环境安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0~ 2013年间渭河关中段的水环境安全状态基本在"较差"和"良好"两个安全等级间波动;2011年之后关中段水质呈逐步上升趋势;适当增加人均绿地面积、适当减少化肥的施用将有利于渭河关中段水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关中段 水环境安全 PSR模型 综合指数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陕西段水体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55-258,共4页
近年来渭河水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威胁关中地区的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渭河2011-2013年五个监测点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NH3-N、石油类、PH、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进行测定;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图解法对水体主要污染物时... 近年来渭河水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威胁关中地区的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渭河2011-2013年五个监测点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NH3-N、石油类、PH、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进行测定;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图解法对水体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以NH3-N、石油类和BOD5污染为主,高锰酸盐指数含量较低,PH较正常;(2)渭河陕西段自上游的眉县向下游的华县污染逐渐加重,以临潼、华县监测点污染最为严重;(3)从2011年到2013年,渭河陕西段水体污染程度较高,且以2013年污染最为严重。污染最严重2013年的华县是污染最轻的2012年的咸阳的15.7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陕西段 水体污染 综合污染指数法 图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宏烨 杜银龙 +3 位作者 廖胜利 李灵慧 杨力鹏 史晓珑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水环境管理与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为科学评价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基于基础资料数据库,遵循全面性、区域性、易量化性等原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详细分析了黄河呼和浩特段水...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水环境管理与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为科学评价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基于基础资料数据库,遵循全面性、区域性、易量化性等原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详细分析了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情况,进一步揭示了2020年水质季节变化规律,并对主要超标因子进行了深度解析。结果表明:随着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实施,2015—2020年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下降了75.87%。在时间尺度上,各断面的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由2015年的93.81下降至2020年的22.64,整体水环境质量评价等级由G4转为G2,对应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由中度污染转为较好;在空间尺度上,上游水环境质量优于下游,城区段水环境质量较差。此外,评价结果显示,部分水体当前仍存在氨氮超标问题。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黄河呼和浩特段的水环境质量,可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呼和浩特段 水环境质量 综合污染指数法 评价指标筛选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的水质评价 被引量:42
14
作者 宁阳明 尹发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55,共7页
选取2014年-2018年长江黄石段三峡断面和风波港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运用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对两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均为... 选取2014年-2018年长江黄石段三峡断面和风波港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运用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对两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均为Ⅲ类,但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考虑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较为全面地反映河流水质状况.灰色聚类法建立白化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河流水质类别,其评价结果优于传统、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 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 灰色聚类法 长江黄石段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5
作者 宁阳明 尹发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63,共7页
为了解长江黄石段水质状况,为该流域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水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2014至2018年长江黄石段三峡断面和风波港断面的水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指数法显示两个河流断面近五年水质类别均在Ⅴ类及... 为了解长江黄石段水质状况,为该流域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水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2014至2018年长江黄石段三峡断面和风波港断面的水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指数法显示两个河流断面近五年水质类别均在Ⅴ类及以上,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其中2014年均为劣Ⅴ类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出2017年、2018年三峡断面和2017年风波港断面属于Ⅰ类水质,其余时期两个断面均为Ⅴ类水质.两种评价方法均表明总氮是影响河流断面的主要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指数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长江黄石段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9年黄河干流兰州和白银段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发凯 何丽 +4 位作者 王一帆 何昌 牛毓 刘文君 宋伟宏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0,共7页
基于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累积距平法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黄河流域兰州和白银段7个监测断面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兰州段和白银段2010—2019年水质综合状况良好,各监测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均在0.25以下;... 基于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累积距平法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黄河流域兰州和白银段7个监测断面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兰州段和白银段2010—2019年水质综合状况良好,各监测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均在0.25以下;监测断面水质空间差异显著(P<0.05),兰州段整体水质优于白银段,扶和桥断面水质显著优于除新城桥外的其他断面(P<0.05);季节方面,兰州段综合污染指数在春、冬季高于夏、秋季(P<0.05),白银段水质季节性波动不明显;兰州段水质明显改善始于2014年,且经历了综合污染指数平稳下降(2014—2017年)和快速下降(2018—2019年)两个阶段;白银段水质发生转变时间滞后于兰州段(2016年),2017—2019年水质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综合污染指数法 时间序列分析 黄河干流兰州段 黄河干流白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汾河公园水质现状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广敏 杨秀云 +3 位作者 甄志磊 郭涵婧 吴茜 武小钢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为研究太原汾河公园水体质量和污染状况,采集汾河4个河流段共20个表层水样,通过水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其水温、pH值、溶解氧、浑浊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15个理化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太原汾河公园水质符合《... 为研究太原汾河公园水体质量和污染状况,采集汾河4个河流段共20个表层水样,通过水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其水温、pH值、溶解氧、浑浊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15个理化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太原汾河公园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劣Ⅴ类水标准,其中S1、S2、S3段主要污染指标为COD、总氮,S4段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水质较好的段依次为S4、S2、S3、S1;主要污染物源于生活和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管理 水质评价 水污染指数法 有机污染物 汾河太原城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吉安河段水质变化及其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候林丽 邹武 +2 位作者 徐鹏 康思婕 曾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8-63,共6页
基于吉安市水资源监测中心赣江吉安河段2008~2018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该河段的地表水资源特性和水质趋势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由基于年均值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可... 基于吉安市水资源监测中心赣江吉安河段2008~2018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该河段的地表水资源特性和水质趋势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由基于年均值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赣江吉安河段历年水质总体较好,均优于或符合Ⅲ类水标准,达到了水功能区的目标要求;综合污染指数历年均控制在0.21~0.40之间,而且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水质较平稳。②由基于月均值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指标趋于改善,五日生化需氧量无变化,氨氮和总磷两项指标趋于恶化,水质整体有变差的趋势。针对上述结果,通过探讨特征污染物的自然影响因素和人为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了赣江吉安河段的水质污染成因。基于分析结果,建议后期应加强对赣江吉安河段的监管,以控制面源和点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变化 氨氮 总磷 单因子评价法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 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 赣江吉安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舂陵水衡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变化趋势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邱国良 陈泓霖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1年第3期46-52,共7页
根据2010—2019年舂陵水衡阳段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变化趋势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表现为砷(As)>铜(Cu)>镉(Cd)... 根据2010—2019年舂陵水衡阳段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变化趋势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表现为砷(As)>铜(Cu)>镉(Cd)>锌(Zn)>铅(Pb)>锰(Mn)>汞(Hg)>铬(Cr)>钒(V),As为强污染到极强污染,Cu、Cd为强污染,Zn、Pb、Mn为中度污染到强污染,Hg为中度污染,Cr为无污染到中度污染,V为无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表现为Cd>As>Hg>Cu>Pb>Zn>Mn>Cr>V,Cd和As为极强生态危害程度,Hg为很强生态危害程度,Cu为强生态危害程度,Pb为中等生态危害程度,Zn、Mn、Cr、V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各年度9种重金属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为很强生态危害程度。罗渡镇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略高于入湘江口断面,10年来污染呈不规则波动变化,变化趋势不明显,污染减轻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舂陵水衡阳段 沉积物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元市土地利用类型及社会经济因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萍 张倚铭 +3 位作者 唐娅 郑清 权秋梅 黎云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0期52-56,共5页
[目的]探究一定流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及社会经济因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情况。[方法]使用2012—2015年广元市嘉陵江、白龙江和南河的水质监测数据,选取5个分析指标,利用单因子指数与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土地利... [目的]探究一定流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及社会经济因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情况。[方法]使用2012—2015年广元市嘉陵江、白龙江和南河的水质监测数据,选取5个分析指标,利用单因子指数与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土地利用类型与经济数据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倾向,选取最优模型进行情景预测。[结果]①广元市2012—2015年区域河流水质较好,期间河流水质根据回归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无显著差异,回归模型能够基本反映出广元市河流水质的实际变化趋势。②COD Mn、BOD 5、NH 4+-N的影响因子均包括年末实有耕地,且都呈负相关;COD Cr与人口密度呈现负相关;TP与草地面积呈负相关;BOD 5影响因子除了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外还有农业设施用地面积,并且与农业设施用地面积呈正相关。③土地利用类型对COD Mn、BOD 5、NH 4+-N、TP均有影响,COD Cr受到社会经济因子的影响,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河流水质影响作用比社会经济因子更显著。④增加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减少农业设施用地面积、增加人口密度的情况下能使水质更好。[结论]在考量河流水质的影响因子时应当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和社会经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广元段) 土地利用类型 社会经济因子 单因子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