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ine velocity structure of sediment-base-ment layer in the Three-GorgesRegionoftheChangjiangRiver(YangtzeRiver)
1
作者 胡鸿翔 边银菊 高世玉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6年第3期52-59,共8页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on the fine velocity structure of sedimental and basement layers along 4 deep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on the fine velocity structure of sedimental and basement layers along 4 deep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are presented. The velocity of sedimental cover is larger in hills of western Hubei in the western profiles, the total thickness is about 0~0.3 km. However, it becomes thick in southern part of Zigui basin and Zushui river valley, about 5.0 km and 4.0 km thick respectively. The sedimental cover is very thick in Jianghan plains in the eastern profiles, about 5~8 km, and the velocity is lower. The velocity of basemental plane is greater than 6.0 km/s over the whole region. An interface can be divided within the sedimental layer, it is about 3~4 km deep in Jianghan plains, while it approximates to surface in other regions. The profiles are cut by faults in many positions. Where the faults pass, the velocity isopleth varies sharply, and the velocity is obviously low. The basement layer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velocity and low gradient, there exist 3 high velocity anomalous zones within the layer, which are located at the west, south and east of Huangling Anticlinorium respectively. They are the upwelling materials of basalt magma with high velocity from deep crust. Perhaps, this process took place before formation of Huangling Anticlinorium. Its action produces the significant variation of basement plane depth and the correspondent development and action of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region sedimental layer basement layer velocity structure high velocity anomalous zone fau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速率与基底蓄水层流体活动对冲绳海槽海底热流值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孟林 张训华 +1 位作者 温珍河 韩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3,共13页
冲绳海槽海底热流值高且离散性强、热液活动发育,这一地热特征主要表现在海槽南段与中段,其形成与沉积过程和浅层基底水热活动密切相关。首先依据居里点深度资料计算海底热流背景值,并与实测热流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冲绳海槽的海底热流... 冲绳海槽海底热流值高且离散性强、热液活动发育,这一地热特征主要表现在海槽南段与中段,其形成与沉积过程和浅层基底水热活动密切相关。首先依据居里点深度资料计算海底热流背景值,并与实测热流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冲绳海槽的海底热流异常特征。然后选取一条与海槽扩张中心走向一致的模拟剖面,以实测地热资料为约束,利用热模拟的方法,探讨了沉积速率和基底流体活动对海底热流值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海槽热流特征形成机制。热模拟结果表明,如果南段与中、北段分别在中中新世和晚更新世开始拉张,在冲绳海槽的形成演化过程中,沉积速率可使海槽南段和中段的海底热流值分别降低7%~16%和4%~12%,沉积速率越大对热流值的影响也越大;在基底流体活动的影响下,海槽热流值表现出极大的离散性,下降流体使得海底热流值进一步降低,上升流体作用则相反,海槽中段的上升流体影响远远超过沉积速率影响,使得局部海底热流值提高到背景值的3倍。在局部上升流体与下降流体运移速率相同的前提下,当沉积速率<25cm/ka、流体运移速率为60~66cm/a时最符合海槽南段西部的热异常形成条件;当宫古断裂及海槽中段基底蓄水层内的流体运移速率约为南段流体运移速率的4~6倍,或者蓄水层之下热流背景值约为南段背景值的2~3倍时,最符合宫古断裂带附近和海槽中段的热流异常形成条件,这可能预示着在<10km深度处存在岩浆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特征 沉积速率 基底流体活动 海底热流 冲绳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backscattering model for a stratified seafloor 被引量:1
3
作者 YU Shengqi LIU Baohua +2 位作者 YU Kaiben YANG Zhiguo KAN Guangmi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6-65,共10页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bottom backscattering strength more accurately, the stratified structure of the seafloor is considered. The seafloor is viewed as an elastic half-space basement covered by a fluid sediment laye...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bottom backscattering strength more accurately, the stratified structure of the seafloor is considered. The seafloor is viewed as an elastic half-space basement covered by a fluid sediment layer with finite thickness. On the basis of calculating acoustic field in the water, the sediment layer, and the basement, four kinds of scattering mechanism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ncluding roughness scattering from the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volume scattering from the sediment layer, roughness scattering from the sediment-basement interface,and volume scattering from the basement. Then a backscattering model for a stratified seafloor applying to low frequency(0.1-10 kHz) is establish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ughness scattering from the sediment-basement interface and the volume scattering from the basement are more prominent at relative low frequency(below 1.0 kHz). Whil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requenc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m to total bottom scattering gradually becomes weak. And the results ultimately approach to the predictions of the high-frequency(10-100 kHz) bottom scattering model. When the sound speed and attenuation of the shear wave in the basement gradually decrease, the prediction of the model tends to that of the full fluid model, which validates the backscattering model for the stratified seafloor in another a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tom backscattering model stratified seafloor sediment bas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沙一段基底岩性条件对湖相混积岩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清斌 牛成民 +2 位作者 潘文静 刘晓健 郝轶伟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56-3566,共11页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沙一段发育湖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岩,勘探实践表明,湖相混积岩在深埋条件下可以保持较高的物性,产能也较高,渤海海域目前发现的混积岩探明储量超过3×108m3.研究通过地质条件比对,结合薄片、同位素、元素分析...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沙一段发育湖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岩,勘探实践表明,湖相混积岩在深埋条件下可以保持较高的物性,产能也较高,渤海海域目前发现的混积岩探明储量超过3×108m3.研究通过地质条件比对,结合薄片、同位素、元素分析、物理模拟实验,提出火山岩基底条件是湖相混积岩规模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火山岩基底包括中生界火山岩基底、古近系火山岩基底、以火山岩为母源的沉积体基底3种类型.模拟实验表明,火山岩中的暗色矿物大量水解,会导致周边水体富含矿物质,矿物质富集导致藻类等微生物勃发,进而形成以藻类为食的生物群落的发育,为生屑的大量富集提供了条件.扫描电镜下见白云岩化丝状蓝细菌及球状白云岩,证实在沙一段混积岩存在准同生生物白云岩化作用,早期白云岩化作用有利于储层物性的保持,让后期白云岩化作用有了成核基础,促进了后期白云岩化.火山岩岩屑(砾石)铸模孔和内部溶蚀孔占整体储集空间的10%~30%,对储层物性贡献较大.溶蚀模拟实验证实,火山岩的暗色矿物水解溶蚀可提供Mg2+离子,对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湖相混积岩 基底岩性 火山岩 白云岩化 储层 控制作用 沉积
原文传递
基于Flow-3D的抗拖网海床基冲刷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凯本 杨涛 +3 位作者 高健 林广义 孟庆健 宗乐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98,共8页
基于Flow-3D软件,建立抗拖网海床基沙土基床冲刷的三维数学模型,控制水流流速和泥沙粒径,对不同条件下抗拖网海床基周围沙土基床的冲刷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抗拖网海床基最大冲刷深度随这两种因素改变的趋势。结果表明,抗拖网海床基沙... 基于Flow-3D软件,建立抗拖网海床基沙土基床冲刷的三维数学模型,控制水流流速和泥沙粒径,对不同条件下抗拖网海床基周围沙土基床的冲刷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抗拖网海床基最大冲刷深度随这两种因素改变的趋势。结果表明,抗拖网海床基沙土基床冲刷坑深度随海流流速增大而增加,在设定其他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冲刷坑的加深速度随着流速增大会逐渐减缓,最终达到冲淤平衡。同时,由于海底环境复杂多变,导致模型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还需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拖网海床基 泥沙冲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新生代沉积基底性质和盆地类型 被引量:30
6
作者 谢锦龙 余和中 +2 位作者 唐良民 傅瑾君 武金云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4期35-47,共13页
根据新的重磁、地震及钻井资料,结合大地构造性质和新生代主要构造变形特征,将南海新生代沉积盆地基底划分为三个基底区,即北部古生界断陷基底区、西部中—古生界走滑拉分基底区以及南部复杂基底区。北部基底区以古生界变质基底为主,同... 根据新的重磁、地震及钻井资料,结合大地构造性质和新生代主要构造变形特征,将南海新生代沉积盆地基底划分为三个基底区,即北部古生界断陷基底区、西部中—古生界走滑拉分基底区以及南部复杂基底区。北部基底区以古生界变质基底为主,同时含有中生界残留断陷,它由北部湾断陷基底区、珠江口中—古生界断陷基底区以及西沙古生界断陷基底区三个次级区构成;西部基底区以走滑伸展为特征,分为莺歌海古生界、中建南中生界以及万安中生界等三个次级走滑拉分基底区;南部基底区较复杂,划分为曾母新生代早期褶皱基底区和南沙中—古生界复杂基底区。这八个次级基底区之间主要以俯冲—碰撞缝合带、蛇绿岩带、深海放射虫沉积岩带、洋中脊火成岩带以及深大走滑转换断裂带等分隔,各自有着不同的演化历史,控制了南海新生代多种类型次级沉积盆地的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沉积 基底性质 盆地类型 构造演化 前新生代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缘铁克里克断隆结晶基底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向利 高小平 +5 位作者 刘幼骐 周小康 范军峰 何立新 曾忠诚 张随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5-112,共18页
依据在原划埃连卡特群花岗片麻岩中获得(1 970±47)M a(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数据,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区域地层对比,从中解体出喀啦喀什岩群。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特征和变形变质特征、同位素年龄及成矿专属性... 依据在原划埃连卡特群花岗片麻岩中获得(1 970±47)M a(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数据,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区域地层对比,从中解体出喀啦喀什岩群。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特征和变形变质特征、同位素年龄及成矿专属性研究,认为铁克里克断隆构造基底具双重构造基底特征,喀啦喀什岩群组成结晶基底,埃连卡特岩群、塞拉加兹塔格岩群组成过渡基底;蓟县纪的博查特塔格组、苏玛兰组及青白口纪的苏库勒克组及震旦系组成沉积盖层。喀啦喀什岩群对铁、铜、金多金属矿成矿有利。该成果对铁克里克断隆结晶基底的组成、发展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克里克断隆 结晶基底 过渡基底 盖层沉积 喀拉喀什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南部万安盆地新生代沉降分析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蓓羽 张健 艾依飞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4-792,共9页
南海盆地位处特提斯、环太平洋和古亚洲三大构造域交汇部,其西南部代表性万安盆地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但前人对其构造沉降及伸展机制研究比较薄弱,制约了人们对南海扩张和盆地演化的理解。基于构造格局和地层层序等区域地质资料,利用回... 南海盆地位处特提斯、环太平洋和古亚洲三大构造域交汇部,其西南部代表性万安盆地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但前人对其构造沉降及伸展机制研究比较薄弱,制约了人们对南海扩张和盆地演化的理解。基于构造格局和地层层序等区域地质资料,利用回剥法模拟万安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并通过McKenzie纯剪切拉伸模型反复调整拉张因子拟合构造沉降史,得到万安盆地的伸展因子与伸展速度,最终通过岩石圈的热传导方程求取基底热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扩张、洋脊跳跃和西南次海盆扩张的共同作用控制万安盆地的沉降、伸展和热异常;万安盆地具有独特的时空演化特征,即沉降作用受断裂带左行和右行活动的影响,整体上具有V型转折特性,而伸展作用以“早东西、后南北”为主要特点;伸展和热异常均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呈现出以断裂带为异常轴、向两侧以不同的速率逐渐减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安盆地 沉降速率 伸展速度 基底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沙以南海域陆坡航磁异常特征与含油气盆地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天猛 《北京地质》 1996年第4期1-9,共9页
通过对南海东沙以南海城隆坡航磁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指出引起各类磁异常的地质原因,认为本区陆坡地壳结构与陆壳相同(只是厚度变薄了),属于由陆壳到洋壳的过渡型地壳。同时,圈出东沙南磁性基底拗陷,推测该拗陷是一个很有希望的... 通过对南海东沙以南海城隆坡航磁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指出引起各类磁异常的地质原因,认为本区陆坡地壳结构与陆壳相同(只是厚度变薄了),属于由陆壳到洋壳的过渡型地壳。同时,圈出东沙南磁性基底拗陷,推测该拗陷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含油气盆地,并对该拗陷沉积层厚度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含油气盆地 航磁异常 南海 陆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基底断裂对震旦系-古生界沉积控制作用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柳 臧殿光 +7 位作者 王伦 陈伟 何宇霖 黄东山 徐姣 郑虹 周跃宗 刘泽彬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1-763,共13页
近期,川中地区JT1井在震旦系—古生界钻遇多套厚层滩相储层,井旁地震剖面可见基底断裂发育,该井多层系测试均获得油气发现,展示出川中地区立体勘探潜力。利用最新高品质二维和三维地震、重磁、时频电磁、钻测井等资料,分析川中简阳—中... 近期,川中地区JT1井在震旦系—古生界钻遇多套厚层滩相储层,井旁地震剖面可见基底断裂发育,该井多层系测试均获得油气发现,展示出川中地区立体勘探潜力。利用最新高品质二维和三维地震、重磁、时频电磁、钻测井等资料,分析川中简阳—中江地区基底断裂特征及其对震旦系—古生界地层沉积及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简阳—中江地区发育众多北西、北东走向基底断裂,基底断裂发育于前震旦系裂谷边界及裂谷内幕隆凹转换带。基底断裂控制了灯影组沉积前隆凹格局,并在兴凯地裂、加里东运动、峨眉地裂等时期不同程度(显性、隐性)继承性活动产生断垒断堑,控制了纵向上大面积震旦系—古生界叠置有利相带区展布:灯影组丘滩体建隆区位于前震旦系隆起高地貌部位,沿北西向和北东向基底断裂分布;二叠系茅口组滩体发育于断垒高地貌处,沿北西向基底断裂分布;二叠系爆发相火山岩主要沿垒堑转换带的基底断裂(火山通道)分布;长兴组滩体沉积于火山岩喷发后形成的火山锥上方,沿北西向基底断裂分布。简阳—中江地区基底断裂不仅控制着德阳—安岳裂陷槽寒武系优质烃源分布,也控制着纵向多层系滩体沉积及古岩溶以形成优质储层,控制储层间致密遮挡带分布,基底断裂作为疏导形成良好源储配置,震旦系—古生界成藏条件佳,立体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基底断裂 前震旦系裂谷 震旦系—古生界 沉积及成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某高层住宅楼地基基础稳定性分析及加固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映忠 黄志军 +1 位作者 张占峰 李建霞 《广州建筑》 2015年第5期40-44,共5页
针对广州某两栋联体无地下室的高层住宅楼的沉降发展过程,结合邻近基坑施工过程和地下室受水淹后的上浮特点,以及该住宅楼地基基础和结构施工的加载过程,对建筑物的沉降特点进行分析,并验算桩基的承载力,判断该住宅楼的安全稳定性,并提... 针对广州某两栋联体无地下室的高层住宅楼的沉降发展过程,结合邻近基坑施工过程和地下室受水淹后的上浮特点,以及该住宅楼地基基础和结构施工的加载过程,对建筑物的沉降特点进行分析,并验算桩基的承载力,判断该住宅楼的安全稳定性,并提出地基基础的补强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楼 邻近地下室 上浮特点 沉降分析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测定盆地沉积层厚度的方法及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滕龙 倪四道 李志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77-2083,共7页
盆地的沉积层厚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它不仅是引起强地面运动的主要因素,还严重影响到盆地中深层的勘探效果.为减小地震时强地面运动造成的损失,提高中深部勘探精度,有必要研究盆地沉积层的厚度(基岩埋深).研究发现,重力测量可快速... 盆地的沉积层厚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它不仅是引起强地面运动的主要因素,还严重影响到盆地中深层的勘探效果.为减小地震时强地面运动造成的损失,提高中深部勘探精度,有必要研究盆地沉积层的厚度(基岩埋深).研究发现,重力测量可快速获得大范围盆地沉积层厚度.通过分离地表观测到的重力场,得到沉积层的剩余异常,根据沉积层的剩余异常反演出它的厚度.本文阐述了利用重力测量盆地沉积层厚度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沉积层重力场正演计算、沉积层剩余重力异常分离、重力异常反演方法等;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相关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对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沉积层厚度 基岩埋深 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