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异种质烟草HZNH的Fe-SOD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9
1
作者 高健 许晓风 陈学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0-845,共6页
A new Fe-SOD gene from a native Chinese tobacco germplasm namely HZNH has been successfully cloned and expressed. Full-length cDNA sequences of the Fe-SOD gene was obtained by employing the 5′ and 3′end RACE method ... A new Fe-SOD gene from a native Chinese tobacco germplasm namely HZNH has been successfully cloned and expressed. Full-length cDNA sequences of the Fe-SOD gene was obtained by employing the 5′ and 3′end RACE method from the HZNH′s cDNA library. The full sequence was 1145 bp in length, including 170 bp of 5′untranslated region, 288 bp of 3′untranslated region and 687 bp of coding region. The coding region encoded a peptide of 228 amino acid residues, in which there was a signal peptide with 26 amino acids and a mature peptide of 202 amino acids. The full-length cDNA sequence was compared with all other reported plants’ Fe-SOD genes’. The result of Blas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y shared high homology(>80%) ,the highest one was to N. plumbaginifolia’s with the homology as high as 97.69%. This cDNA was constructed into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QE30a/FeSOD, and transformed into E.coli M15 which was induced with IPTG. SDS-PAGE showed that 27 kD proteins was expressed. The soluble proteins showed the Fe-SOD enzyme activities on PAGE-based isozyme spectrum indicating that this expressed soluble protein is indeed the Fe-SOD enzy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基因 基因克隆 特异种质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CUZN-sod MN-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烟草 FE-sod 自身免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SOD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匡政成 杨春安 +6 位作者 李玉军 李飞 黄慧 陈浩东 巩养仓 肖才升 傅淋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研究基于镉胁迫下棉花幼苗根系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鉴定获得16个棉花SOD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6个棉花SOD基因编码的蛋白长度为127~333 aa,相对分子质量为13048.69~35974.31 Da,等电点为4.43~8.50,均为非分泌蛋白,且... 研究基于镉胁迫下棉花幼苗根系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鉴定获得16个棉花SOD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6个棉花SOD基因编码的蛋白长度为127~333 aa,相对分子质量为13048.69~35974.31 Da,等电点为4.43~8.50,均为非分泌蛋白,且都无跨膜结构特征,表现为亲水性;其中75%属于酸性蛋白,69%属于稳定蛋白;大部分亚细胞定位在叶绿体;16个棉花SOD可分为Fe-SOD、Mn-SOD和Cu/Zn-SOD 3个亚家族,3个亚家族均含有各自的保守基序,其中Fe-SOD和Mn-SOD亚家族亲缘关系较近,推测两者功能更相似。棉花SOD家族基因的鉴定、分析对棉花SOD基因功能及镉响应机制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可为筛选耐镉棉花品种提供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转录组 sod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AAV9-IGF-1对SOD1-G93A小鼠抗凋亡通路的作用
3
作者 温迪 吉盈肖 +2 位作者 李秋生 陈相 刘亚坤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 探索以自我互补双链腺相关病毒9为载体介导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scAAV9-IGF-1)对SOD1-G93A转基因小鼠抗凋亡通路的作用。方法 采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动物模型即转基因SOD1-G93A突变型及野生型(wild type-SOD1,WT-SOD1)小鼠... 目的 探索以自我互补双链腺相关病毒9为载体介导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scAAV9-IGF-1)对SOD1-G93A转基因小鼠抗凋亡通路的作用。方法 采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动物模型即转基因SOD1-G93A突变型及野生型(wild type-SOD1,WT-SOD1)小鼠,在其出生后60 d龄时,雌性同窝阳性SOD1-G93A转基因小鼠采用随机的方法分配到治疗组及溶剂对照组,治疗组全身多点肌肉注射scAAV9-IGF-1,溶剂对照组多点肌肉注射AAV9-GFP,同年龄WT-SOD1作为阴性对照组。在肌肉注射40~50 d后,利用PCR技术检测腰髓中IGF-1含量的变化,同时检测抗凋亡通路因子Bcl-xl、Bcl-2的mRNA含量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抗凋亡通路因子Bcl-xl、Bcl-2在小鼠腰髓前角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 PCR技术检测显示scAAV9-IGF-1处理后,腰髓中IGF-1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GFP对照组,抗凋亡通路因子Bclxl、Bcl-2的mRNA含量均高于溶剂对照组(均P<0.05),而与W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中抗凋亡通路蛋白Bcl-xl,Bcl-2在小鼠腰髓前角神经元中的表达多于溶剂对照组,并且与WT阴性对照组相当。结论 scAAV9-IGF-1可以激活SOD1-G93A转基因小鼠模型中的抗凋亡通路,其通过上调Bcl-xl,Bcl-2的mRNA水平,进而增加Bcl-xl、Bcl-2的蛋白表达,从而产生抗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sod1-G93A转基因小鼠 腺相关病毒9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抗凋亡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SOD家族基因的鉴定及其对混合盐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邓玉荣 韩联 +5 位作者 王金龙 韦兴翰 王旭东 赵颖 魏小红 李朝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9,共12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关键酶,在保护植物免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拟南芥SOD为基础,通过序列比对在藜麦基因组中鉴定出12个SOD基因,分别定位于细胞核、微体及线粒体,在11条染色...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关键酶,在保护植物免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拟南芥SOD为基础,通过序列比对在藜麦基因组中鉴定出12个SOD基因,分别定位于细胞核、微体及线粒体,在11条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其编码蛋白质三级结构显示Cu/Zn-SODs与Fe-SODs为同源二聚体,Mn-SODs为同源四聚体。CqSOD基因内含子/外显子分布模式不尽相同,内含子数介于4~7个,保守基序差异明显。系统发育关系显示,SOD蛋白可分为Cu/Zn-SODs、Fe-SODs及Mn-SODs 3个亚族。此外,所有的CqFe-SODs及CqMn-SODs启动子区都含有脱落酸激素反应顺式元件,CqSOD12与11个CqSOD蛋白及4个CqCAT蛋白存在相互作用。表达谱分析表明,12个CqSOD基因对混合盐碱及硝普钠均有较强响应。研究结果为SOD基因在植物发育和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sod家族基因 盐碱胁迫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庆大霉素耳聋豚鼠SOD同工酶蛋白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9
5
作者 沈晓丽 周静 +2 位作者 王永华 王一鸣 顾伟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8-413,共6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ethylplyrazine,TMP)对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耳蜗毒性的抗氧化作用并探讨该机制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 SOD或SOD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uperox-ide dismutase,Mn SOD或SOD2...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ethylplyrazine,TMP)对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耳蜗毒性的抗氧化作用并探讨该机制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 SOD或SOD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uperox-ide dismutase,Mn SOD或SOD2)及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或SOD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将60只听力正常成年豚鼠随机分为4组,即GM组、TMP组、GM+TMP组、对照组。GM组(15只)肌注硫酸庆大霉素120mg·kg-1·d-1,连续12天;TMP组(15只)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30mg·kg-1·d-1,连续12天;GM+TMP组(15只)肌注硫酸庆大霉素120mg·kg-1·d-1及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30mg·kg-1·d-1,连续12天;对照组(15只)腹腔注射与GM组等量的生理盐水2.5ml·kg-1·d-1,连续12天。每组豚鼠首次用药前及末次用药后第一天均行ABR检测。实验结束后将豚鼠断头处死并取耳蜗标本,免疫组化法对其细胞内SOD1、SOD2、SOD3蛋白表达进行定位研究。结果用药后GM组听力阈值明显升高,与正常组、GM+TMP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正常对照组与TMP组听力阈值用药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耳蜗螺旋神经节处模型组和拮抗组SOD1、SOD2、SOD3阳性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毛细胞处拮抗组SOD1、SOD2阳性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P<0.05),SOD3阳性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庆大霉素具有耳毒性,可导致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川芎嗪可通过对毛细胞处SOD1、SOD2的蛋白表达调控机制来实现抗氧化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川芎嗪 耳毒性 抗氧化 sod1 sod2 so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竭性游泳运动后及恢复期不同时相大鼠心肌SOD活性和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军 常波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7-250,272,共5页
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RT-PCR技术研究力竭性游泳运动后及恢复期不同时相大鼠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mRNA表达。结果:力竭运动后,锰SOD(Mn-SOD)活性呈现升高的趋势,直到力竭运动后24 hMn-SOD活性下降,但仍高于安静对照组。与安... 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RT-PCR技术研究力竭性游泳运动后及恢复期不同时相大鼠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mRNA表达。结果:力竭运动后,锰SOD(Mn-SOD)活性呈现升高的趋势,直到力竭运动后24 hMn-SOD活性下降,但仍高于安静对照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力竭运动后即刻组、1 h组和4 h组的大鼠心肌铜、锌SOD(CuZn-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与力竭运动后即刻组相比,力竭运动后24 h组的大鼠心肌CuZn-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力竭游泳运动使大鼠心肌CuZn-SODmRNA表达增加。在运动后恢复期,CuZn-SODmRNA表达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力竭游泳运动使大鼠心肌Mn-SODmRNA表达增加,并且在运动后恢复期,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Mn-SODmRNA表达逐渐增加,直到运动后24 h才有所降低。结论:心肌组织中线粒体丰富,CuZn-SOD和Mn-SOD的亚细胞定位和各自的特性不同,使得心肌SOD同工酶对运动的反应性不同。运动对CuZn-SOD和Mn-SOD的影响发生在转录前水平。力竭运动后恢复期,大鼠心肌CuZn-SODmRNA表达保持较高水平,Mn-SODmRNA表达持续增加,Mn-SOD活性保持较高水平,CuZn-SOD活性持续增加,维持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心肌 sod CUZN-sod MRNA MN-sod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续命汤对阿尔兹海默症脾肾亏虚型患者NE、Hs-CRP、SOD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袁艳 陶录岭 张举孔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416-1422,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续命汤对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脾肾亏虚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34例AD脾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黄芪续命汤对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脾肾亏虚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34例AD脾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黄芪续命汤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阿尔兹海默症评定量表(ADAS-Cog)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55%(60/67),对照组为71.64%(48/67),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医证候积分和ADAS-Cog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MMSE评分的升高幅度及对中医证候积分和ADAS-Cog评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5-HT、NE、BDNF、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5-HT、NE、BDNF、SOD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血清IL-6、Hs-CRP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AD脾肾亏虚型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续命汤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氧化应激失衡,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续命汤 阿尔兹海默症 脾肾亏虚型 去甲肾上腺素(NE)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活性氧、p22phox表达和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卫萍 孙明 贾三庆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活性氧(ROS)和p22phox mRNA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及相关性,并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WKY大鼠为对照,观察给予SHR阿托伐他汀50mg/(kg·d)灌胃30 d后,大...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活性氧(ROS)和p22phox mRNA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及相关性,并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WKY大鼠为对照,观察给予SHR阿托伐他汀50mg/(kg·d)灌胃30 d后,大鼠血压、血清SOD、一氧化氮(NO)、主动脉ROS含量以及p22phox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30 d后,SHR的血压、主动脉ROS含量及p22phox mRNA表达下降,血清SOD、NO水平上升。主动脉ROS含量与p22phox mRNA表达呈正相关,与SOD活性呈负相关。结论 p22phox亚单位表达上调和SOD活性降低是高血压血管ROS增多的重要机制。阿托伐他汀可下调p22phox亚单位表达和增加SOD活性,从而减少R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2PHOX 阿托伐他汀 sod活性 主动脉 活性氧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mRNA表达 血清sod 亚单位表达 WKY大鼠 ROS 一氧化氮 NO水平 活性降低 相关性 含量 正相关 负相关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丁注射液对突发性耳聋病人血液流变学和血清SOD LPO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向阳 钱欣梅 季念英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突发性耳聋病人血液流变学和血清SOD活性、LP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5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杏丁注射液治疗组86例,对照组66例,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清SOD活性和LPO含量。结果突发性耳聋病人杏丁...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突发性耳聋病人血液流变学和血清SOD活性、LP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5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杏丁注射液治疗组86例,对照组66例,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清SOD活性和LPO含量。结果突发性耳聋病人杏丁注射液治疗组有效率为89.53%,对照组74.24%(P<0.01),经杏丁注射液治疗后血液粘度下降、血清SOD活力提高、LPO含量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杏丁注射液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药物,能改善突发性耳聋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并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SOD活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丁注射液 突发性耳聋 血液流变学 LPO 血清sod 病人 sod活性 sod活力 清除自由基 对照组 耳聋患者 治疗前后 血液粘度 0.05 有效药物 治疗组 含量 有效率 治疗后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SOD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10
作者 文洁 杜元欣 +4 位作者 吴安波 杨广容 鲁敏 安华明 南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66,共14页
【目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植物体内氧自由基的天然清除剂,对于保护植物免受环境胁迫起着关键作用,了解其在刺梨响应干旱胁迫中的作用,为深入研究刺梨SOD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刺梨SOD基因家族进行系统... 【目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植物体内氧自由基的天然清除剂,对于保护植物免受环境胁迫起着关键作用,了解其在刺梨响应干旱胁迫中的作用,为深入研究刺梨SOD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刺梨SOD基因家族进行系统鉴定和分析,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位置、基因结构、亚家族进化、顺式作用元件和WGCNA进行全面分析,并利用RT-qPCR分析刺梨SOD基因家族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刺梨SOD基因家族有9个成员,包括4个Cu/ZnSOD基因、3个MnSOD基因和2个FeSOD基因,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基因结构显示,同一亚家族成员的基序组成较为相似,但内含子/外显子排列和数量差异较大。亚家族进化分析发现,MnSOD亚家族较原始,其在所有蛋白质位置都表现出高度保守性,其次是FeSOD和Cu/ZnSOD,Cu/ZnSOD亚家族各序列之间差异较大,又可以分为3个亚类。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该家族基因参与多种植物激素、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响应,特别是RrCSD2启动子区含有类黄酮生物合成元件(MBSI)。进一步通过转录组和WGCNA分析发现,RrCSD2所在模块的基因显著富集到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途径,表明RrCSD2可能参与类黄酮代谢过程。RT-qPCR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下,除RrMSD1和RrMSD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外,其余7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RrCSD2和RrCSD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刺梨SOD基因在干旱胁迫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sod基因 亚家族进化 WGCNA分析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樱 杨姣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04-708,共5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04例PFD患者作为研...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04例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102例)与试验组(10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肉锻炼(即Kegel运动),试验组同时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生活质量及血清SOD与GSH-Px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82.35%)[(χ2=4.993,P=0.025)];治疗后,试验组盆底肌力、Ⅰ类/Ⅱ类肌纤维最大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31±0.80)级vs(3.09±0.76)级,(31.69±7.62)uv vs(23.19±7.17)uv,(44.07±12.89)uv vs(34.48±13.15)uv(t=-7.896,-5.802,-3.719,P均<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5501.28±512.37)pg/mL vs(5096.31±526.42)pg/mL,(824.33±139.69)pmol/L vs(542.68±117.54)pmol/L(t=-3.937,-11.018,P均<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量表(PFDI-20)总分与其分量表评分以及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量表(PFIQ-7)总分与分量表评分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t=1.967~4.840,P均<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有助于围绝经期女性PFD患者增强盆底肌力,提高血清SOD、GSH-Px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电刺激 围绝经期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SOD1-p.A5S突变的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病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分析
12
作者 周青青 贾蕊 +1 位作者 靳娇婷 党静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进行性和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认为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gene 1,SOD1)突变是导致家族性ALS的原因之一,对可疑ALS家族史的患者进...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进行性和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认为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gene 1,SOD1)突变是导致家族性ALS的原因之一,对可疑ALS家族史的患者进行SOD1基因测序可能有帮助。本文首次报道中国籍汉族SOD1-p.A5S突变的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首次报道中国籍汉族SOD1-p.A5S突变的1例ALS临床患者并复习相关病例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研究病例为男性,34岁,以“双下肢无力2年,加重伴双手无力半年”之主诉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要临床表现为逐渐进展的四肢无力,无吞咽困难,无认知功能障碍。入院后进一步完善常规检查及肌电图等排除其他诊断,并行基因检测。结合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肌电图提示颈髓、胸髓和腰髓三个区域存在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证据,合理排除其他诊断及特征性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ALS。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者存在SOD1一号外显子c.13G>T(p.A5S)杂合突变,其母有可疑病史但已死亡未进行基因验证。出院后随访截至2022年8月21日,随访时间共38个月,病程62个月。进一步查阅文献报道的同一位点突变的其他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发现本例突变患者与其他文献报道同一位点突变患者进展较慢。结论基因测序是诊断家族性ALS的有利工具。SOD1一号外显子c.13G>T(p.A5S)突变为罕见的致病性变异,该亚型患者进展较慢,进一步说明基因检测在ALS的诊断和预后判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sod1) 基因突变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健脑颗粒联合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炎症因子、MMP-9、Hcy和SOD表达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伍小玲 宁为民 +2 位作者 刘发生 温丽敏 赵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648-2655,共8页
【目的】探讨天麻健脑颗粒(由半夏白术天麻汤衍化)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方... 【目的】探讨天麻健脑颗粒(由半夏白术天麻汤衍化)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风痰瘀阻型V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降糖、调脂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奥拉西坦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麻健脑颗粒联合高压氧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神经因子、凋亡因子及MMP-9、Hcy、SOD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对中医证候积分和ADL评分的降低幅度及对MMSE评分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对血清TNF-α、CRP、IL-6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神经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对血清NE、DA、5-HT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凋亡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O-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其配体(sFAS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对血清HO-1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血清sFAS、sFASL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MMP-9、Hcy、SOD表达水平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MMP-9、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对血清SOD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血清MMP-9、Hcy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麻健脑颗粒联合高压氧能够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调节神经递质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健脑颗粒 半夏白术天麻汤 高压氧 血管性痴呆 风痰瘀阻型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炎症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同型半胱氨酸(Hcy)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原文传递
hPP10-Cu,Zn-SOD融合蛋白的制备、穿膜效应及其抗氧化、抗炎症功效
14
作者 张洁 姚君妍 +4 位作者 杨英桂 王飞 郑清友 李欣 柳长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9-1069,共11页
目的 探究人源性细胞膜穿透肽hPP10携带人源性抗氧化蛋白Cu,Zn-SOD的穿膜效应并观察其抗氧化、抗炎功效。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人源性SOD基因片段、酶切连接法构建重组质粒pET15b-Cu,Zn-SOD,pET15b-hPP10-Cu,Zn-SOD;利用镍柱亲和层析... 目的 探究人源性细胞膜穿透肽hPP10携带人源性抗氧化蛋白Cu,Zn-SOD的穿膜效应并观察其抗氧化、抗炎功效。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人源性SOD基因片段、酶切连接法构建重组质粒pET15b-Cu,Zn-SOD,pET15b-hPP10-Cu,Zn-SOD;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分子筛方法纯化Cu,Zn-SOD、hPP10-Cu,Zn-SOD融合蛋白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其正确性;利用免疫荧光法、荧光共定位实验、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hPP10-Cu,Zn-SOD在细胞中的穿膜效应;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hPP10-Cu,Zn-SOD融合蛋白穿膜时间梯度和浓度梯度效应;利用SOD酶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hPP10-Cu,Zn-SOD穿膜后的SOD酶活性;利用MTT法检测hPP10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H2O2建立HEK293氧化应激细胞模型,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FCM)分析hPP10-Cu,Zn-SOD穿膜后细胞凋亡情况;并RT-qPCR分析hPP10-Cu,Zn-SOD穿膜后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通过ROS检测分析hPP10-Cu,Zn-SOD穿膜后抗氧化能力。TPA诱导建立小鼠耳部炎症模型(5只/组,共4组),然后RT-qPCR分析hPP10-Cu,Zn-SOD穿膜后,NFκB,IL-1β、IL-6、TNFα因子的转录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 p65、p-NFκB p65、IL-1β、TNFα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炎性因子p-NFκB p65、TNFα基因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15b-Cu,Zn-SOD,pET15b-hPP10-Cu,Zn-SOD,并获得Cu,Zn-SOD蛋白和hPP10-Cu,Zn-SOD融合蛋白;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5μmol/L浓度的hPP10-Cu,Zn-SOD转导HEK293细胞具有明显的穿膜效应;荧光共定位实验显示融合蛋白hPP10-Cu,Zn-SOD入胞后定位在细胞膜内,部分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内;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hPP10-Cu,Zn-SOD转导Hela(P<0.05),HEK293(P<0.01)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内hPP10-Cu,Zn-SOD存在可持续24 h;5μmol/L的hPP10-Cu,Zn-SOD转导细胞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P<0.01);MTT结果显示高达10μmol/L浓度的hPP10-Cu,Zn-SOD对于细胞活力的影响小。在氧化应激模型中,FCM结果显示hPP10-Cu,Zn-SOD融合蛋白孵育细胞降低了细胞的早期凋亡(P<0.01)和晚期凋亡(P<0.05);RT-qPCR结果显示hPP10-Cu,Zn-SOD融合蛋白孵育细胞使Bcl2、Mcl1、Deptor等抗凋亡因子升高(P<0.05),降低了Bad、P21、P27等促凋亡因子的表达(P<0.05);ROS结果显示hPP10-Cu,Zn-SOD融合蛋白孵育细胞显著降低了细胞内的活性氧含量(P<0.01)。在炎症模型中,hPP10-Cu,Zn-SOD融合蛋白可显著降低IL-1β、IL-6、TNFα因子的转录(P<0.05);p-NFκB p65、IL-1β及TNFα的表达都呈现了抑制作用(P<0.05);hPP10-Cu,Zn-SOD融合蛋白处理组较Cu,Zn-SOD蛋白处理组,降低了炎性因子p-NFκB p65及TNFα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融合蛋白hPP10-Cu,Zn-SOD具有明显的穿膜入胞、抗氧化、抗炎功效,且对细胞毒副作用很小。这些结果为hPP10作为新的递送载体奠定基础,也为hPP10-Cu,Zn-SOD应用于护肤品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性细胞膜穿透肽hPP10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 抗氧化 抗炎 酶活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化SODm/COm的设计与合成及其体外活性
15
作者 宋明 王维 +2 位作者 李智慧 康祎璠 黄文欢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基于对天然CuZn-SOD酶的分析,本文选取功能氮氧化异烟酸(HINO)配体与过渡金属Cu(II)通过混合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兼具双酶活性的配合物1,[Cu4(Hino)4(OH)2SO4(H2O)4]n.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SC-XRD)、粉末X-射线衍射仪(PXRD)和傅里叶红... 基于对天然CuZn-SOD酶的分析,本文选取功能氮氧化异烟酸(HINO)配体与过渡金属Cu(II)通过混合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兼具双酶活性的配合物1,[Cu4(Hino)4(OH)2SO4(H2O)4]n.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SC-XRD)、粉末X-射线衍射仪(P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其进行系统的表征.NBT光还原法(NBT,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测试显示,配合物1的IC50值为0.43μmol/L,表明其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同时,体外儿茶酚酶模拟测试,配合物1的kcat值为3.166×10^(3)h^(-1),可作为中等强度的酶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配位聚合物 sod 儿茶酚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Ps在DOX诱导的心脏毒性中的作用及对SOD的影响
16
作者 董方闻 蔺雪峰 韩轩茂 《智慧健康》 2024年第5期139-142,共4页
目的 探究CeNPs(纳米氧化铈)在DOX(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以及CeNPs对DOX心肌细胞损伤中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使用H9C2大鼠心肌细胞,DOX处理建立损伤模型,并将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OX损伤组、CeNPs组、DOX+Ce... 目的 探究CeNPs(纳米氧化铈)在DOX(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以及CeNPs对DOX心肌细胞损伤中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使用H9C2大鼠心肌细胞,DOX处理建立损伤模型,并将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OX损伤组、CeNPs组、DOX+CeNPs组、DOX+DEX(右丙亚胺,阳性保护药)组进行实验。通过CCK-8法测定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测定蛋白表达量、生化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SOD活性。结果 CCK-8法:DOX+CeNPs组相对于DOX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高(P<0.0001)。Western Blot法:DOX+CeNPs组与DOX组对比,Bax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生化法检测:DOX+CeNPs组与DOX组对比,SOD活力升高(P<0.05)。结论 CeNPs能够提高DOX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CeNPs调控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减轻DOX处理后的细胞凋亡;CeNPs通过提高SOD活性改善DOX处理后的细胞氧化应激失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心肌损伤 纳米氧化铈 sod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葡萄SOD家族基因鉴定与表达分析
17
作者 梁靖 王调叶 +3 位作者 刘雅诗 孙莹莹 陈佰鸿 褚明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4-2348,共15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植物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4种葡萄SOD家族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鉴定结果显示,4种葡萄共有45个SOD基因,其中黑比诺葡萄12个、山葡萄8个、河岸葡萄15个、圆叶葡萄10个,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植物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4种葡萄SOD家族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鉴定结果显示,4种葡萄共有45个SOD基因,其中黑比诺葡萄12个、山葡萄8个、河岸葡萄15个、圆叶葡萄10个,SOD基因随机分布在染色体上;葡萄SOD基因启动子中有多个激素、生长发育、逆境胁迫等响应顺式作用元件;种内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黑比诺葡萄、山葡萄和河岸葡萄SOD基因中仅含有1对共线性关系,而圆叶葡萄SOD基因中含有6对共线性关系;qRT-PCR结果表明VaSOD基因对氯化钠(NaCl)、水杨酸(SA)、脱落酸(ABA)、低温(4℃)等不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明显。4种葡萄SOD基因之间碱基序列相对保守,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葡萄SOD家族基因在其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sod基因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 被引量:27
18
作者 曾秀存 刘自刚 +7 位作者 史鹏辉 许耀照 孙佳 方彦 杨刚 武军艳 孔德晶 孙万仓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6-643,共8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逆境条件下清除细胞内活性氧的关键酶,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是该酶系中最主要的活性氧清除剂,与植物的抗逆性关系密切。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十字花科植物Cu/Zn-SOD基因的编码区设计引物,采用RT-PCR...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逆境条件下清除细胞内活性氧的关键酶,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是该酶系中最主要的活性氧清除剂,与植物的抗逆性关系密切。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十字花科植物Cu/Zn-SOD基因的编码区设计引物,采用RT-PCR克隆超强抗寒冬油菜陇油7号Cu/Zn-SOD的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459 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Cu/Zn-SOD基因同源性高达99%,编码1个亲水性稳定蛋白,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具有胞质Cu/Zn-SOD超基因家族特有的序列特征和保守结构区域。半定量RT-PCR以及SOD酶活性分析表明,低温诱导条件下Cu/Zn-SOD基因差异表达,在白菜型冬油菜适应低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强抗寒冬油菜陇油6号品种低温诱导蛋白的SDS-PAGE分析以及蛋白串联质谱技术鉴定表明,Cu/Zn-SOD是受低温诱导表达的抗逆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CU Zn—sod基因克隆 低温 表达分析 sod活性 低温诱导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pH胁迫对小龙虾的急性毒性和SOD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韩庆 陈明鑫 +1 位作者 邵立业 夏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40-44,共5页
pH是衡量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水体pH过高或过低均会对水生生物构成危害。为了解水体pH对小龙虾的影响,为小龙虾养殖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从pH 8–12以1.0为幅度设置5个梯度,分别记录24、48、72、96 h小龙虾的死亡数量来统计死亡率,在得出... pH是衡量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水体pH过高或过低均会对水生生物构成危害。为了解水体pH对小龙虾的影响,为小龙虾养殖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从pH 8–12以1.0为幅度设置5个梯度,分别记录24、48、72、96 h小龙虾的死亡数量来统计死亡率,在得出96 h LC50的基础上(9.71),设置对照组(pH 7.6)和实验组(pH 9.7)2个pH处理组,开始96 h高pH胁迫,于胁迫后0、2、8、24、96 h分别取样测定血液中SOD活性。结果表明,小龙虾在pH 8–12的5个梯度中各时间点的死亡情况不同,pH为8时,各时间点均无小龙虾死亡;pH为9时,24 h无小龙虾死亡;但随时间增长死亡率升高;pH为10时,小龙虾死亡率在24 h为16.50%,96 h增加到53.00%;pH为11时,小龙虾死亡率在24 h到达64.00%,48 h为100%;pH为12时,24 h死亡率为100%。对照组小龙虾血液中的SOD活性随时间变化不显著,各实验组小龙虾血液中的SOD活性随时间增加而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0–8 h时无显著差异,24 h和96 h时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pH 半致死浓度 酶活力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铁超氧化物歧化酶(Fe-SOD)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曾秀存 孙万仓 +7 位作者 孙佳 许耀照 方彦 史鹏辉 杨刚 孔德晶 武军艳 刘自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4603-4611,共9页
【目的】了解SOD酶蛋白家族Fe-SOD在超强抗寒冬油菜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低温胁迫下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超强抗寒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Fe-SOD的cDNA序列。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以及相对定量RT-PCR研究Fe-... 【目的】了解SOD酶蛋白家族Fe-SOD在超强抗寒冬油菜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低温胁迫下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超强抗寒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Fe-SOD的cDNA序列。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以及相对定量RT-PCR研究Fe-SOD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采用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测定冬油菜叶片和根中的总SOD酶活性。【结果】获得Fe-SOD,GenBank登录号为KF178713,该基因cDNA片段全长645 bp,包含一个639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与白菜(Chiifu)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该基因编码的酶蛋白是1个主要由α-螺旋组成的亲水性稳定蛋白,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Fe-SOD表达模式分析显示初期低温胁迫下(4℃),该基因上调表达,继续低温胁迫处理(-4℃和-8℃),Fe-SOD表达量受到抑制。总SOD酶活性测定显示冬油菜根中酶活性高于叶片,以利于冬油菜安全越冬。【结论】从白菜型冬油菜克隆的Fe-SOD具有已知物种Fe-SOD的特征。Fe-SOD在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抗寒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低温 FE-sod 表达分析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