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州市RhD阳性献血者Rh表型分布调查及应用分析
1
作者 李雄英 徐阳曦 +2 位作者 刘艳琼 覃美健 梁新龙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目的了解柳州市RhD阳性献血者Rh表型分布规律,建立献血者Rh表型库并应用于患者疑难配血。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4年7月在柳州地区参加无偿献血的RhD阳性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087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献血者RhD、C、c、E、... 目的了解柳州市RhD阳性献血者Rh表型分布规律,建立献血者Rh表型库并应用于患者疑难配血。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4年7月在柳州地区参加无偿献血的RhD阳性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087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献血者RhD、C、c、E、e抗原。采用配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献血者Rh表型资料库。结果10870名RhD阳性献血者检出8种表型,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Cee(60.55%)、CcEe(25.58%)、Ccee(8.20%)、ccEE(2.43%)、ccEe(1.90%)、CCEe(0.96%)、ccee(0.22%)、CcEE(0.16%),未检出CCEE。RhC、c、E、e抗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97.41%)、C(95.46%)、c(38.49%)、E(31.03%)。结论柳州市RhD阳性献血者Rh表型以CCee和CcEe为主。建立RhD阳性献血者表型数据库,可为疑难配血患者及时提供配型相合的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阳性 献血者 rh表型 表型库 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血型分型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梁金凤 林就孟 闫玉静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5年第2期57-60,共4页
Rh血型系统是最复杂及最具有遗传多态性的红细胞血型系统,Rh血型抗原极易导致受血者体内产生Rh血型抗体,从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甚至流产死胎等不良后果。Rh同型配合性输注可显著减少患者Rh血型抗体产生概率,降低输血不... Rh血型系统是最复杂及最具有遗传多态性的红细胞血型系统,Rh血型抗原极易导致受血者体内产生Rh血型抗体,从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甚至流产死胎等不良后果。Rh同型配合性输注可显著减少患者Rh血型抗体产生概率,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保证输血安全及提高输血疗效。Rh血型系统的遗传多态性和单体型分布特征具有独特的区域和种族差异,因此通过Rh分型检测技术建立和完善本地区人群的Rh血型分型数据库,实施Rh同型输血对临床精准输血、保障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分型 rh抗原表型 临床输血 输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8例RhD初筛阴性孕产妇Rh表型及意外抗体分析
3
作者 张文丽 李萍 +1 位作者 宗朋 陈增生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分析我院RhD初筛阴性孕产妇Rh表型的分布特点和意外抗体产生的频率,为临床安全输血及新生儿溶血病(HDN)的预防提供保障。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手术备血或产前血型鉴定的孕产妇进行Rh分型检测、意外抗体筛选及鉴定;HDN... 目的 分析我院RhD初筛阴性孕产妇Rh表型的分布特点和意外抗体产生的频率,为临床安全输血及新生儿溶血病(HDN)的预防提供保障。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手术备血或产前血型鉴定的孕产妇进行Rh分型检测、意外抗体筛选及鉴定;HDN的检测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 共有40 079例孕产妇进行Rh分型检测,初筛RhD阴性208例,阴性比率为0.52%(208/40 079),其中A型57例,B型72例,O型68例,AB型11例;208例RhD初筛阴性表型中,ccdee 123例,Ccdee 62例,ccdEe 12例,CCdee 6例,CcdEe 2例,3例RhD确认实验结果为D变异型,其表型为ccEe2例,Ccee 1例;意外抗体阳性11例,阳性率为5.29%(11/208),其中抗-D 8例,表型分别为Ccdee 1例,ccdee 4例,CCdee 1例,ccdEe 1例,ccEe D变异1例;抗-D+抗-C 1例,其表型为ccdEe;抗-Mur 1例;抗体无特异性1例;11例意外抗体阳性中只有1例抗-D发生了HDN。C抗原阳性和E抗原阳性表型产生抗-D抗体的比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我院RhD阴性孕产妇表型以ccdee为主,其次是Ccdee、ccdEe、CCdee、CcdEe,意外抗体以抗-D最为常见,以E抗原阳性者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 rh表型 意外抗体 D变异型 孕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精炼过程中合金熔化混匀现象的水模型研究
4
作者 许智博 陈超 +5 位作者 王佳 李怡宏 曹瑞云 赵岩松 薛利强 范晋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目的】在RH精炼处理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会加入大量合金,以调整钢液成分,其在RH中的运动、熔化及均匀分布,决定了精炼过程的生产节奏。【方法】通过水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NaCl饱和溶液与NaCl颗粒分别作为示踪物质,在RH装置内的... 【目的】在RH精炼处理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会加入大量合金,以调整钢液成分,其在RH中的运动、熔化及均匀分布,决定了精炼过程的生产节奏。【方法】通过水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NaCl饱和溶液与NaCl颗粒分别作为示踪物质,在RH装置内的传输过程及混匀现象。以KCl溶液冷冻制备的盐球类比重型合金,研究其由真空室顶部进入RH后的运动及混匀过程。【结果】结果表明:颗粒与溶液在各点处的无量纲浓度曲线变化趋势一致,颗粒方案的响应时间和第一峰值时间略晚于溶液方案,第一峰值浓度也较低,这和颗粒溶解过程有关。当溶液体积或颗粒质量增加后,在下降管出口处盐水溶液的浓度曲线第一峰浓度较大且峰值时间较短。颗粒作为示踪物质时的混匀时间均远高于(接近2倍)同等盐分溶液的方案。在RH加入盐球时,其在真空室底部短暂停留后流入下降管,随后停留在钢包底部直至融化,期间缓慢释放盐分,使得钢包底部区域达到混匀的时间较长。在实际RH精炼过程中,加入重型难熔合金后,应注意钢包底部区域物质的混合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rh 水模型 熔化 混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MLP的RH精炼终点温度预报模型开发与应用
5
作者 施树蓉 韩啸 +2 位作者 胡倩倩 何志军 辛宇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5,共6页
建立RH精炼终点钢液温度预报模型,有效控制RH终点钢液温度,有利于降低钢铁生产成本,提高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采集某钢厂RH精炼实际生产数据,对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递归特征消除法选择对RH钢液温度影响度高的生产工艺关键参数作... 建立RH精炼终点钢液温度预报模型,有效控制RH终点钢液温度,有利于降低钢铁生产成本,提高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采集某钢厂RH精炼实际生产数据,对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递归特征消除法选择对RH钢液温度影响度高的生产工艺关键参数作为特征集,利用BO和PSO算法优化MLP模型提高了钢水终点温度预测精度和鲁棒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SO-MLP的RH精炼终点钢液预测模型的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4和1.67,误差绝对值≤3℃的命中率为94%;模型现场应用过程中误差绝对值≤3℃的命中率≥96.86%。该模型的应用为RH生产过程中的钢液温度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支撑,有助于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精炼 MLP模型 PSO优化算法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h2浓度
6
作者 席鑫 丁新月 +2 位作者 法菁菁 黄新苗 刘宗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小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h2(GRh2)血药浓度,为GRh2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应用提供临床前数据支持。方法C57BL/6小鼠灌胃7.5 mg/kg GRh2,于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8 h...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小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h2(GRh2)血药浓度,为GRh2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应用提供临床前数据支持。方法C57BL/6小鼠灌胃7.5 mg/kg GRh2,于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8 h收集全血0.03 mL,全血离心分离血清后用0.1%甲酸乙腈处理,经氮气(40℃)吹干后用50.0µL含100 ng/mL双氯芬酸钠的50%甲醇溶液复溶,室温条件下涡旋混匀5 min后放入自动进样器中进样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BEHC18(2.1 mm×5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流速为0.60 mL/min,柱温40℃,进样体积1.00µ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建立标准曲线,计算血药浓度并建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含药血浆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100~40000 ng/mL,相关系数(r)为0.9960。内标归一化后GRh2基质效应因子分别为1.09、1.06、1.00(在0.8~1.2之间),表明无明显的基质效应。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显示GRh2每一浓度水平样品的平均实测浓度为103、333、23800、35000 ng/mL,平均批间标准差在6.47~1120 ng/mL,批间RSD在1.5%~8.3%,平均批间准确度偏差在93.3%~111.1%。GRh2的长期稳定性、短期稳定性、反复冻融性、提取回收率均良好。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GRh2灌胃给药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分别为(1.42±1.01)h、(1251±495)ng/mL,表明GRh2的体内吸收利用率较高,具有良好的成药性。结论所建立的LC-MS/MS准确、可靠,可用于小鼠血浆中GRh2的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h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工钢RH脱硫工艺碳排放影响浅析
7
作者 陈玉鑫 霍云波 +1 位作者 王建辉 邵福生 《电工钢》 2025年第1期36-38,47,共4页
本文基于RH脱硫剂、RH脱硫过程和无取向电工钢的应用过程,以脱硫量0.0015%、脱硫剂加入量7.5 kg/t为例,对CaO-CaF_(2)系和铝酸钙系脱硫剂分别进行了碳排放量的测算。测算结果表明:铝酸钙系脱硫剂和CaO-CaF_(2)系脱硫剂生产的碳排放量分... 本文基于RH脱硫剂、RH脱硫过程和无取向电工钢的应用过程,以脱硫量0.0015%、脱硫剂加入量7.5 kg/t为例,对CaO-CaF_(2)系和铝酸钙系脱硫剂分别进行了碳排放量的测算。测算结果表明:铝酸钙系脱硫剂和CaO-CaF_(2)系脱硫剂生产的碳排放量分别为2.362 kg CO_(2)/kg和0.788 kg CO_(2)/kg;RH脱硫剂使用过程中,铝酸钙系脱硫剂和CaO-CaF_(2)系脱硫剂使用过程的平均碳排放量增加约为405 kg CO_(2)/t和416 kg CO_(2)/t。本文还针对无取向电工钢在使用过程的碳排放进行了粗略测算。测算数据对阐述RH脱硫工艺的重要性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钙 rh精炼 脱硫 碳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Fe_(3)O_(4)一步纯化固定糖基转移酶合成人参皂苷Rh2
8
作者 刘啸尘 岳骏松 +4 位作者 武占省 李志燕 涂旻 石怀琪 范代娣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游离酶的纯化成本高及其难以重复利用的弊端制约了其在绿色生化工业的应用,而具有良好性能的固定化酶是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为降低糖基转移酶在催化合成人参皂苷Rh2过程中分离纯化的成本及克服游离酶不能重复利用的难题,合成了一种具... 游离酶的纯化成本高及其难以重复利用的弊端制约了其在绿色生化工业的应用,而具有良好性能的固定化酶是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为降低糖基转移酶在催化合成人参皂苷Rh2过程中分离纯化的成本及克服游离酶不能重复利用的难题,合成了一种具磁性的Fe_(3)O_(4)/MPN-Ni^(2+)材料,其可在固定重组糖基转移酶(UGT)的同时完成纯化,所得固定化酶可从反应中快速分离以重复使用。经验证,固定化材料对UGT有特异性吸附作用,且固定化酶(Fe_(3)O_(4)/MPN-Ni^(2+)@UGT)具有高的载酶量(100.91 mg/g)和稳定性,6个循环后仍保持了65.07%的活性。储存21 d后,活性仍有54.01%。最适条件下,固定化酶可催化合成40.73μg/mL的Rh2,且底物人参二醇(PPD)的转化率为70.88%。这种低成本、高效、稳定的材料在酶纯化和合成人参皂苷方面具有巨大的工业应用潜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固定化 糖基转移酶 磁性纳米粒子 His标签 人参皂苷r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真空精炼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9
作者 曾帅 姜媛馨 +3 位作者 张晗 孙乙力 罗洪杰 雷洪 《炼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RH真空精炼具有良好的精炼效果,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低碳钢、超低碳钢等优质钢材。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RH精炼功能不断丰富,衍生出多种类型的RH装置。冶金工作者们也对RH的精炼过程展开过诸多研究,提出了许多RH流场、脱碳、脱硫和夹杂物... RH真空精炼具有良好的精炼效果,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低碳钢、超低碳钢等优质钢材。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RH精炼功能不断丰富,衍生出多种类型的RH装置。冶金工作者们也对RH的精炼过程展开过诸多研究,提出了许多RH流场、脱碳、脱硫和夹杂物传输行为的数学模型。分析了RH装置结构和精炼功能的演变,给出了RH内流场、脱碳、脱硫和夹杂物传输行为的数学模型的联系和差异,展望了RH装置的发展趋势和RH理论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 流场 脱碳 脱硫 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工艺参数对钢液混匀效果影响的物理模拟
10
作者 刘文凭 凌海涛 +1 位作者 王海军 常立忠 《炼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通过建立比例1∶5的物理模型,分别研究了吹气流量、吹气孔数、浸渍管插入深度以及真空室内液面高度等参数对210 t RH内钢液混匀过程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吹气孔堵塞方式对RH内混匀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吹气流量使得RH内混匀时间逐... 通过建立比例1∶5的物理模型,分别研究了吹气流量、吹气孔数、浸渍管插入深度以及真空室内液面高度等参数对210 t RH内钢液混匀过程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吹气孔堵塞方式对RH内混匀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吹气流量使得RH内混匀时间逐渐降低直至趋于稳定,与吹气流量0.41 m^(3)/h相比,混匀时间降低比例由5.5%增加至37.9%,此后基本保持不变,对应的最佳吹气流量为0.76 m^(3)/h;增加吹气孔数、浸渍管插入深度以及提高真空室内液面高度均能促进RH内钢液的混匀,缩短混匀时间。在8孔吹气条件下,采用下层吹气方式时,混匀时间最短,较单侧吹气方式下混匀时间降低幅度为37.7~56.8 s;在12孔吹气条件下,采用上层堵4孔吹气方式时,混匀时间最短,较单侧吹气方式下混匀时间降低幅度为5.5~21.3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精炼 操作参数 吹气孔堵塞 混匀时间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产妇Rh表型分布特征及相容性输血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桂林 张涛 +5 位作者 李春莉 张宏鹏 吴盈盈 李胜蓝 万块 杨赟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8-874,共7页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孕产妇Rh表型分布特征,探讨Rh表型在孕产妇中的临床意义及实行Rh表型相容性输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65161例孕产妇进行ABO血型和Rh表型检测,以同期48122例男性为对照,通过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孕产妇Rh表型分布特征,探讨Rh表型在孕产妇中的临床意义及实行Rh表型相容性输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65161例孕产妇进行ABO血型和Rh表型检测,以同期48122例男性为对照,通过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3283例样本中,RhD+112870例(99.64%),以CCDee(48.39%)和Cc DEe(32.88%)为主要表型,并检出重庆地区首例Rh缺失型D--表型;Rh D-413例(0.36%),以ccdee(52.78%)和Ccdee(33.41%)为主要表型;RhD+组与Rh D-组的Rh表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5161例孕产妇中,Rh5种抗原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为D>e>C>c>E,与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Rh表型分布与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BO血型的孕产妇间Rh表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产妇中,正常妊娠人群、有不良流产史人群、采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人群和不孕症患者人群间Rh表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4个孕产妇人群与本地区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和献血者相比,Rh表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D阳性孕产妇中,CcDEe表型找到相容性血液的概率为100%,CCDee、CcDee和CCDEe表型找到相容血液的概率为45%-60%,ccDEE、ccDEe、CcDEE表型找到相容血液的概率为5%-10%,其余表型的相容概率均低于0.5%;提供CCDee和ccDEE两个表型的血液即可满足99%以上患者7种Rh表型相容性输血需求。结论:应对孕产妇进行Rh表型检测,对需要输血的孕产妇推行Rh表型相同或相容性输血是切实可行的输血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rh表型 rh缺失型D-- rh血型相容性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框架下多院区Rh血型抗原精准输注策略优化
12
作者 应琪明 陈鲁燕 +5 位作者 董科迪 何意文 詹雅婷 杨叶晓青 赵枫 吕定丰 《中国输血杂志》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PDCA(持续质量改进)循环应用于提升多院区红细胞Rh血型5种抗原表型供受者符合输注率的实效性。方法收集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5—7月临床用血资料,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改进措施,并于2022年8月起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落实... 目的探讨PDCA(持续质量改进)循环应用于提升多院区红细胞Rh血型5种抗原表型供受者符合输注率的实效性。方法收集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5—7月临床用血资料,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改进措施,并于2022年8月起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落实措施,2022年8月—2023年10月为干预后阶段,比较2022年5—7月与干预后阶段患者Rh表型相合输注率、Rh系统抗体检出率以及Rh系统抗体在意外抗体中的占比。结果PDCA循环持续改进后,2023年8—10月Rh血型5种抗原表型供受者符合输注率为81.90%(5451/6655.5),高于2022年5—7月的70.54%(3246/4601.5)(P<0.01),并呈季度上升趋势(β=0.028,P<0.05)。Rh血型系统抗体检出率(β=-9.839×10^(-5),P<0.05)和Rh血型系统抗体在所有检出抗体中的占比(β=-0.022,P<0.05)呈季度下降趋势,并分别与Rh血型5种抗原表型供受者符合输注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81和-0.911,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落实相关措施,可有效提升Rh血型5种抗原表型供受者符合输注率,减少Rh血型意外抗体的产生,从而降低输血风险,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rh血型系统 抗原 表型 符合输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血型C、c、E、e抗原的分布情况及检测意义
13
作者 卢健 陈琳 +5 位作者 韩春俐 张小艳 刘明慧 向宇笛 熊媛琴 徐瑾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702-707,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RhC、c、E、e抗原在宜昌某医院的分布,结合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情况,浅析Rh抗原C、c、E、e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我院2022.07~2023.07期间输血患者和献血员进行血清学ABO血型和Rh抗原C、c、E、e... 目的:通过研究RhC、c、E、e抗原在宜昌某医院的分布,结合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情况,浅析Rh抗原C、c、E、e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我院2022.07~2023.07期间输血患者和献血员进行血清学ABO血型和Rh抗原C、c、E、e分型检测,使用微柱法对用血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记录数据后统计并分析。结果:Rh血型表型有8种,出现率最大的为DCCee (46.71%),最小的为DCcEE (0.23%),Rh血型抗原分型检测中CcEe四种抗原的基因频率和抗原依次为e、C、c、E,在输血患者和献血员中分布无统计学意义。随机匹配时,Rh表型相容的比例为65.89%,不相容比例为34.11%。产生的血型不规则抗体占比最高的为Rh系统抗体,占42.9%,其次为MNS系统抗体,占21.43%。结论:Rh表型、CcEe四种抗原的基因频率和抗原分布在输血患者和献血员中均无差异,实行Rh配合性输注有可行性;Rh配合性输注可减少随机输注的风险性。Objective: By stud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hC, c, E, and e antigens in a hospital in Yichang, combined with the detection of irregular blood group antibodies, we analyze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h antigen C, c, E, and e typing testing, and improved clinical blood use safety. Methods: Serological ABO blood group and Rh antigen C, c, E, and e typing were performed on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 and blood donor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22.07~2023.07. The micro-column method was used to screen and identify irregular blood group antibodies on patients who used blood, and the data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8 Rh blood group phenotypes, with the largest occurrence rate being DCCee (46.71%) and the smallest being DCcEE (0.23%). In Rh blood group antigen typing test, the gene frequencies and antigens of the four CcEe antigens were e, C, c, and E in ord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stribution among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 and blood donors. When matched randomly, the proportion of Rh phenotypes compatible was 65.89%, and the proportion of incompatible was 34.11%.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irregular blood group antibodies produced was Rh system antibodies (42.9%), followed by MNS system antibodies (21.43%). Conclusion: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Rh phenotype, gene frequencies and antigen distribution of the four antigens of CcEe between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 and blood donors. It is feasible to implement Rh matching infusion;Rh matching infusion can reduce the risk of random in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抗原 表型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精炼炉用再结合镁铬耐火材料的微观结构及侵蚀行为研究
14
作者 刘会林(编译) 张宇婵(校) 《耐火与石灰》 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
RH炉在真空脱气过程中去除了大量的杂质,如溶解性气体和碳。用作RH炉内衬的镁铬质耐火材料暴露在对钢水的最终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的苛刻的热机械和化学应力下。本研究评估了RH炉工作层的镁铬质耐火材料的微观结构和侵蚀行为。
关键词 微观结构 侵蚀 镁铬耐火材料 r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1抗运动性疲劳的代谢组学研究
15
作者 李佳璇 王学芳 封颖璐 《海军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GC-MS)技术结合多维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人参皂苷Rh1在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体内对代谢物变化的调控作用,旨在明确其涉及的代谢途径,为Rh1抗运动性疲劳提供实验基础与理论支持。方法 将SPF级SD大鼠27只随机分...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GC-MS)技术结合多维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人参皂苷Rh1在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体内对代谢物变化的调控作用,旨在明确其涉及的代谢途径,为Rh1抗运动性疲劳提供实验基础与理论支持。方法 将SPF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h1组,每组9只,采用跑台运动建立大鼠力竭运动疲劳模型。取血后利用G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差异代谢物的识别和筛选,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人类代谢数据库(HMDB)中对其进一步结构鉴定,后利用MetPA数据库构建代谢通路并进行富集拓扑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h1组运动性疲劳大鼠的力竭时间延长。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有8个代谢物差异表达,其中6个下降,2个上升;涉及5条代谢通路。人参皂苷Rh1组较模型组具有明显变化的差异代谢物共有3个:柠檬酸、脂肪酸升高,α-D-葡萄糖胺1-磷酸降低,涉及的相关通路主要是三羧酸循环通路。结论 Rh1能够延长大鼠力竭时间,缓解运动性疲劳,其机制与三羧酸循环代谢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h1 运动性疲劳 代谢组学 三羧酸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地区RhD变异型献血者分子生物学分析
16
作者 杨贺才 曾群娟 +3 位作者 马晓莉 吕永磊 耿明璐 王丽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66-871,共6页
目的研究郑州地区RhD变异型献血者血清学特征及基因突变机制。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送至本实验室的1619名RhD阴性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方法进行RhD阴性确认试验及RhCE表型检测。采用RHD基因... 目的研究郑州地区RhD变异型献血者血清学特征及基因突变机制。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送至本实验室的1619名RhD阴性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方法进行RhD阴性确认试验及RhCE表型检测。采用RHD基因扩增和Sanger测序检测RhD变异型标本基因型。结果RhD阴性确认试验共检出RhD变异型69例,比例为4.26%(69/1619)。RhCE表型分别为ccEe、Ccee、CcEe、CCee。包含17种基因型,15种D变异型表型。RHD^(*)weak partial 15等位基因最多(33例),频率为47.83%(33/69),主要表型为ccEe;其次是RHD^(*)DVI.3等位基因20例,频率为28.99%(20/69),主要表型为Ccee。RHD^(*)weak partial 15/RHD^(*)01EL.01杂合子3例,频率为4.35%(3/69),皆为CcEe表型。其他罕见基因型共13例,频率为18.84%(13/69)。抗筛阳性3例,比例为4.35%(3/69)。女性献血者2名,皆有孕产史,经抗体鉴定为抗-D;男性献血者1名,为抗-M。结论郑州地区RhD变异型献血者中RHD^(*)weak partial 15基因型最常见,其次为RHD^(*)DVI.3基因型。对保障安全供血,指导临床精准输血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rhD变异型 基因型 分子生物学 郑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真空精炼技术冶金功能综述 被引量:15
17
作者 战东平 姜周华 +1 位作者 芮树森 王文忠 《宝钢技术》 CAS 1999年第4期60-63,共4页
对RH真空精炼技术的脱碳、喷粉、脱氧、脱氢、脱氮等多种工艺及冶金功能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了RHOB、RHKTB。
关键词 rh rh-OB rh-KTB rh-PB rh-PTB 炉外精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输血产生RhCE同种抗体的风险和预防策略
18
作者 赵桐茂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82-485,490,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评估输血产生RhCE同种抗体风险的新途径,并制定选择RhCE相容供者的策略。方法根据兰德施泰纳法则和群体遗传学原理,确定在随机输血中供者与受者RhCE抗原错配的组合,根据中国人Rh血型分布大数据资料,计算错配组合的概率以及... 目的探索一种评估输血产生RhCE同种抗体风险的新途径,并制定选择RhCE相容供者的策略。方法根据兰德施泰纳法则和群体遗传学原理,确定在随机输血中供者与受者RhCE抗原错配的组合,根据中国人Rh血型分布大数据资料,计算错配组合的概率以及找到相容供者的机会。结果分析文献报告的458542例中国人RhD、C、c、E和e抗原分型资料,结果表明在只采用RhD同型输血的策略中,RhCE抗原错配占全部输血的25.16%,其中Rh表型DCCee、DccEE、DCcee和DccEe错配分别占比14.97%、5.01%、2.21%和2.26%,表型Dccee、DCCEE、DCCEe和DCcEE错配合计占比0.71%。Rh表型DCcEe个体可以接受任何Rh表型供者的血液。结论中国人Rh血型以高频率DCe单倍型为特征,Rh表型DCCee个体是随机输血后产生RhCE同种抗体的高风险群体。RhC、c、E和e抗原分型对寻找Rh抗原匹配供者有重要意义。使用常见RhCE表型相容供者的输血,可以预防大约90%的受者产生RhCE同种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输血 兰德施泰纳法则 rh血型系统 rhCE抗原匹配 输血反应 血型抗原 同种抗体 群体遗传学 中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D变异体Type33型受血者同种免疫产生抗-D合并抗-E混合抗体的研究
19
作者 刘建成 邵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59-1864,共6页
目的:探讨1例RhD阳性患者免疫产生抗-D合并抗-E混合抗体的原因。方法:用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ABO/Rh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检测患者的RHD基因外显子1-10区域并进行杂合性分析,利用一代测序方... 目的:探讨1例RhD阳性患者免疫产生抗-D合并抗-E混合抗体的原因。方法:用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ABO/Rh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检测患者的RHD基因外显子1-10区域并进行杂合性分析,利用一代测序方法分析全外显子序列。结果:患者Rh血型为弱D Type33型,其RHD等位基因为RHD01W.33,患者表现为RHD+/RHD-杂合型,Rh分型为Ccee,产生了抗-D合并抗-E混合抗体。结论:该患者RHD基因外显子4发生了c.520G>A的突变,这一变异导致了红细胞上RhD抗原的表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D Type33型 rhD变异体 rh血型 rhD基因 混合抗体 受血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Rh血型系统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与实验室处理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颖 张瑜 +5 位作者 杨世明 许亚莉 齐霞 邢艳 安宁 王宝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3-628,共6页
目的分析RhDC、RhEc抗原阴性患者血清中存在IgG型抗DC及抗Ec联合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血清中存在两种Rh系统不规则抗体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年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及血型血清学检... 目的分析RhDC、RhEc抗原阴性患者血清中存在IgG型抗DC及抗Ec联合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血清中存在两种Rh系统不规则抗体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年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及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ABO、RhD血型鉴定及Rh分型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体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效价测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12例患者中,年龄(51.4±16.9)岁。9例有输血史,8例有妊娠史,5例既有输血史又有妊娠史。在血型血清学检测中抗体筛选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3例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IgG型抗D、抗C抗体,抗D效价16~32、抗C效价8~16;9例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IgG型抗E、抗c抗体,抗E、抗c效价均为8~16;抗D、抗C联合抗体的患者选择ABO同型RhD阴性,其他Rh抗原为ccee的悬浮红细胞,抗E、抗c联合抗体的患者选择ABO同型RhD阳性,其他Rh抗原为CCee的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显示,在盐水、聚凝胺、抗人球蛋白介质中均无凝集、无溶血。结论输血和(或)妊娠免疫是产生两种Rh系统不规则抗体、导致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ABO同型基础上常规进行Rh配合性输注,对于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交叉配血不合 rh同型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