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Q-PCR检测鼻咽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志超 符生苗 +5 位作者 蔡俊宏 邓立群 王一鸣 李冬娜 陈鑫苹 梁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组织中nm23-H1 mRNA的表达,探讨nm23-H 1mRNA的表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关系。方法:用TRIZOL方法提取鼻咽癌组织总RNA后,将其反转录为cDNA,以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人鼻咽癌nm23-H 1m...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组织中nm23-H1 mRNA的表达,探讨nm23-H 1mRNA的表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关系。方法:用TRIZOL方法提取鼻咽癌组织总RNA后,将其反转录为cDNA,以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人鼻咽癌nm23-H 1mRNA。结果:nm23-H1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慢性鼻咽炎患者,在转移性鼻咽癌组织中nm23-H1 mRNA表达也低于非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二组结果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用于检测人鼻咽癌nm23-H1 mRNA的表达是一种快速有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定量检测方法,nm23-H1mRNA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和肿瘤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Q—PCR 鼻咽癌 NM23-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变化的分子生物学解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孙寓姣 左剑恶 +1 位作者 李建平 鲁颐琼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87,共5页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厌氧反应器内不同状态下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与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颗粒污泥中真细菌明显多于古细菌,但随着厌氧反应器有机负荷的提高,古细菌明显增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厌氧反应器内不同状态下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与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颗粒污泥中真细菌明显多于古细菌,但随着厌氧反应器有机负荷的提高,古细菌明显增加,其中产甲烷丝菌也明显增加;真细菌多分布生长在颗粒污泥的外层,而对环境条件敏感的古细菌多分布生长在内层,且随着反应器有机负荷的提高,这种层状分布的特点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反应器 颗粒污泥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微生物种群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邢薇 左剑恶 +1 位作者 林甲 李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558-2563,共6页
利用PCR-DGGE和RTQ-PCR等技术,对6个取自20℃下小试EGSB反应器中不同有机负荷下的颗粒污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下反应器有机负荷从1.5 kg/(m3.d)逐渐提升至10.0 kg/(m3.d)的过程中,未对其污泥中古菌和真细菌的种群结构产生明显影响... 利用PCR-DGGE和RTQ-PCR等技术,对6个取自20℃下小试EGSB反应器中不同有机负荷下的颗粒污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下反应器有机负荷从1.5 kg/(m3.d)逐渐提升至10.0 kg/(m3.d)的过程中,未对其污泥中古菌和真细菌的种群结构产生明显影响,各污泥样品中古菌种群相似性较高,其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51、5.88、5.47、5.25、5.32和5.11;除接种污泥外,其余5个污泥样品中真细菌种群相似性也较高,其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97、5.07、5.44、6.38、6.66和5.21;6个污泥样品中主要优势古菌为Methanobacterium、Methanocorpusculum、Methanosaeta和Methanospirillum等,随着有机负荷的增加和运行时间的延长,与氢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corpusculum parvum和Methanospirillum hungatei相似的菌种的优势地位明显增强;各污泥样品中古菌的相对数量先略有降低而后逐渐升高,最终明显超过接种时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厌氧处理 颗粒污泥 微生物种群 PCR-DGGE 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1基因在216例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丽丽 夏瑞祥 +3 位作者 吴炜 倪静 王霖 梁兴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4-698,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脑膜瘤1基因(MN1)表达,探讨其与AM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定量检测216例AML的MN1、同源异型盒基因5(HOXA5)、ETS相关基因(ERG)、核磷蛋白(NPM1)4种基因的表达,分...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脑膜瘤1基因(MN1)表达,探讨其与AM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定量检测216例AML的MN1、同源异型盒基因5(HOXA5)、ETS相关基因(ERG)、核磷蛋白(NPM1)4种基因的表达,分析MN1表达量与AML治疗效果、预后相关因素、分型等的相关性。结果初治AML的MN1表达量比缓解AML高(P<0.05);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比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非M3)型低(P<0.05);初治AML一次标准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组比未缓解(NR)组低(P<0.05)。MN1表达量在初治AML年龄≥60岁、<60岁组及男、女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N1表达量与血象(WBC、Hb、PLT)、骨髓原始细胞比、免疫表型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N1表达量、年龄、血象、骨髓原始细胞比、免疫表型均与初治AML一次标准方案化疗缓解与否无相关性。MN1表达量与HOXA5、ERG及NPM1表达量无相关性。结论 MN1可能是AML的一个重要不良预后因素,并可能指导AML的个体化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rtq-pcr M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联合CA125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江希萍 郭彩霞 杨伟文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定量检测联合血清CA125测定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Q-PCR法(实时定量端粒重复扩增PCR法)定量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2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5例、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同时以放免法检测其血... 目的探讨端粒酶定量检测联合血清CA125测定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Q-PCR法(实时定量端粒重复扩增PCR法)定量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2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5例、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同时以放免法检测其血清CA125值。结果上皮性卵巢癌Ⅰ~Ⅱ期患者的端粒酶值(197.10±28.20)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347.14±60.10)(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类无关(P>0.05);患者血清CA125水平则与病理类型有关,浆液性囊腺癌组高于黏液性囊腺癌组(P<0.05),而其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定量检测联合血清CA125测定有助于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卵巢癌 CA125 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微生物多样性及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孙寓姣 左剑恶 +2 位作者 邢薇 李建平 鲁颐琼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54-2357,共4页
以小试高效厌氧反应器不同运行阶段的颗粒污泥为对象,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定量链式聚合酶反应(RTQ-PCR)等技术研究了其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特征微生物的空间分布和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有... 以小试高效厌氧反应器不同运行阶段的颗粒污泥为对象,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定量链式聚合酶反应(RTQ-PCR)等技术研究了其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特征微生物的空间分布和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有机负荷逐渐提高,颗粒污泥中古菌的群落结构的变化较细菌更为明显;细菌多分布在颗粒外层,而古菌则主要分布在颗粒内层;古菌含量略少于细菌,但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产甲烷丝菌在古菌中的含量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颗粒污泥 微生物群落结构 PCR—DGGE FISH 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bacteria and Archaea community of simultaneous methanogenesis and denitrification granular sludge 被引量:8
7
作者 SUN Yujiao ZUO Jiane +1 位作者 CHEN Lili WANG Y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26-631,共6页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performance of a lab-scale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reactor with the capacity of simultaneous methanogenesis and denitrification (SMD), the specific phylogenetic groups and co...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performance of a lab-scale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reactor with the capacity of simultaneous methanogenesis and denitrification (SMD), the specific phylogenetic group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microbes in the SMD granule in the UASB reactor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ubacteria and Archaea 16S rDNA clone libraries,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d sequence blast. Real tim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 technique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contents of Eubacteria and Archaea in the SMD granule. The contents of some special predominant methanogen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thanosaeta and Methanobacteria were the predominant methanogens in all Archaea in the SMD granule, with contents of 71.59% and 22.73% in all 88 random Archaea clones, respectively. The diversity of Eubacteria was much more complex than that of Archaea. The low GC positive gram bacteria and ε-Protebacteria were the main predominant Eubacteria species in SMD granule, their contents were 49.62% and 12.03% in all 133 random Eubacteria clon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RTQ-PCR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 of Archaea was less than Eubacteria, the Archaea content in total microorganisms in SMD granule was about 2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taneous methanogenesis and denitrification (SMD) granular sludge 16S rDNA clone libraries rtq-pcr community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RIL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宝兰 朱俐 +2 位作者 王行 倪红兵 王惠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2-406,共5页
目的:检测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68例新鲜NSCLC癌组织和配对远端正常组织中APRILmRNA和蛋白表达;用免... 目的:检测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68例新鲜NSCLC癌组织和配对远端正常组织中APRILmRNA和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进一步检测50例NSCLC石蜡标本中APRIL蛋白定位和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NSCLC发展演进的关系。结果:APRILmRNA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远端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2±0.06vs.0.10±0.04,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APRIL蛋白在NSCLC癌组织表达显著高于远端正常组织(0.94±0.12vs.0.00,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APRIL定位于NSCLC癌细胞胞浆/膜上,阳性率为92%(46/50),远端正常组织阳性率为10%(1/10),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NSCLC中APRIL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4)、细胞分化(P=0.000)和TNM分期(P=0.006)有关。结论:APRIL在NSCLC高表达并与NSCLC的发展演进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研究NSCLC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诱导配体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NSC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ML患者HMGA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霜 刘晓力 +4 位作者 欧阳凌云 许娜 杜庆锋 刘志 欧阳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9,共7页
目的: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蛋白A2基因(high mobility group A2,HMGA2)mRNA的表达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探讨它们在CML演进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在南方医科... 目的: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蛋白A2基因(high mobility group A2,HMGA2)mRNA的表达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探讨它们在CML演进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就诊的24例CML和5例健康对照的骨髓和外周血标本(所有参与试验及贡献骨髓和外周血标本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以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CML骨髓标本间期细胞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fluorescence quntitative)PCR(RTQ-PCR)技术对HMGA2 mRNA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比较CML患者不同阶段HMGA2转录水平,以Spaearman方法分别对HMGA2转录水平与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外周血液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例CML-CP患者BCR/ABL阳性细胞率为(58.08±39.21)%,HMGA2相对定量为2.39±1.86;12例CML-AP/BP患者BCR/ABL阳性细胞率为(87.50±16.21)%,HMGA2相对定量为91.78±14.07。CML-AP/BP患者HMGA2转录水平与CML-CP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7,P<0.01),CML-AP/BP患者HMGA2转录水平与外周血原幼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0.636,P=0.017)。结论:CML患者HMGA2转录水平在AP/BP期显著高于CP期,HMGA2有可能成为预测CML疾病演变、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蛋白A2基因(HMGA2) 慢性髓系白血病 慢性期 急变期 加速期 BCR/ABL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TUBB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可心 李琛 +2 位作者 秦誉 姚国栋 耿敬姝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和TUBB3编码的β-tubulin-Ⅲ(3型B微管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情况、病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逆转录一实时荧光定量反应(RTq-PC...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和TUBB3编码的β-tubulin-Ⅲ(3型B微管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情况、病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逆转录一实时荧光定量反应(RTq-PCR)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R.CCI和TUBB3mRNA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与ERCC1,TUBB3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RCC1和TUBB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均呈高表达,表达率分别为28.21%(22/78)和29.49%(23/78)。单因素分析ERCC1、TUBB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高表达患者中仅与残余肿物大小有关(P〈0.05),二者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ERCC1和TUBB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249,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存在不同水平的ERCC1和TUBB3基因mRNA,二者在癌组织中表达密切相关。ERCC1、TUBB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残余肿物大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3型B微管蛋白 逆转录一实时荧光定量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C端结合蛋白家族基因OsCtBP-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磊 吴茂森 +1 位作者 李广旭 何晨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6-91,共6页
利用5′-RACE方法克隆了在水稻与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简称Xoo)互作过程中下调表达的水稻C端结合蛋白家族基因OsCtBP-A的全长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该基因及编码蛋白质的结构特征,OsCtBP-A由424氨基酸组成,... 利用5′-RACE方法克隆了在水稻与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简称Xoo)互作过程中下调表达的水稻C端结合蛋白家族基因OsCtBP-A的全长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该基因及编码蛋白质的结构特征,OsCtBP-A由424氨基酸组成,N端具有2-Hacid_dh_C保守结构域,C端具有植物CtBPs家族特有的NLS和PEST基序,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和牵牛花CtBPs同源物的同源性为63%;基因启动子区推测具有ABA和SA应答调控元件。OsCtBP-A基因对不同信号分子应答的RTQ-PCR分析表明,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乙烯(ETH)和脱落酸(ABA)处理水稻后均能诱导该基因的转录表达,但诱导能力有所差异,其中ABA诱导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端结合蛋白 基因表达 信号分子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中端粒酶定量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希萍 郭彩霞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6年第6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定量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实时定量端粒重复扩增PCR法(RTQ—PCR)定量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2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良性卵巢肿... 目的探讨端粒酶定量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实时定量端粒重复扩增PCR法(RTQ—PCR)定量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2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显著增高(P〈0.001),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Ⅰ~Ⅱ期的端粒酶值(197.10±28.20)与临床Ⅲ~Ⅳ期(347.14±60.10)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定量检测有助于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端粒酶 CA125 PCR法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静芳 汤水平 +2 位作者 张素文 彭灿 肖莲荣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1997-1999,共3页
阐述了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食品微生物检测、研究和转基因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rtq-pcr 微生物 转基因食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