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uarding the Pure Land of the Heart—A Comparison of Outlooks on Life in Walden and Zhuangzi
1
作者 王维博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4期209-211,218,共4页
Zhuangzi is the masterpiece of Zhuangzi, and Walden is the masterpiece of Henry David Thoreau. This paper intends to study the similarities of Zhuangzi's and Thoreau's outlooks on life by analyzing Thoreau'... Zhuangzi is the masterpiece of Zhuangzi, and Walden is the masterpiece of Henry David Thoreau. This paper intends to study the similarities of Zhuangzi's and Thoreau's outlooks on life by analyzing Thoreau's origin with Taoism and the absorption from Taoism in Walden. By making a large amount of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exts in these two works, the paper comes to such a conclusion: both Thoreau and Zhuangzi advocate to simplify people's material life and to seek voluntary poverty; they are willing to enjoy the solitude and pursue the spiritual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they prefer to return to nature, live harmoniously with nature and therefore reach the realm of"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ity".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human existence and their spiritual state. In the complicated modern society, people devote themselves to seeking a materially rich life. However, they do not attach enough importance to spiritual richness. As a result, the whole human society is facing a serious spiritual crisis in modern times. Thoreau's and Zhuangzi's outlooks on life can lead people to go through various difficulties of life and guard the pure land of the he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UANGZI WALDEN outlooks on LIFE the pure land 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Reception of Pure Land Conviction within The Tale of,Genji
2
作者 Sun Fuchen Li Yihu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5-299,共5页
The pure land conviction was quite prevalent in the Peace Time when The Tale of Genji was published.Murasaki Shikibuestablished the pure land conviction in The Tale of Genjialong with the skeleton which expands from t... The pure land conviction was quite prevalent in the Peace Time when The Tale of Genji was published.Murasaki Shikibuestablished the pure land conviction in The Tale of Genjialong with the skeleton which expands from the decline of aristocracy to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mappōand the eschatology,and then to the abominate toward impure land as well as the desire for pure land.Besides,she assimilated the doctrines and aesthetics from the pure land classics as well as inaugurated the disparities from the original pure land doctrines,endowing the pure land conviction in the work with rich color of worldly inte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信仰 源氏物语 宗教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处净土——北朝时期弥勒净土信仰与弥陀净土信仰比较研究
3
作者 张圣尧 《西部学刊》 2025年第8期57-61,共5页
北朝时期,佛教昌盛,净土信仰流行于世,其中尤以弥勒兜率天净土信仰与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信仰为主。在佛教经典中,这两种净土信仰对各自的净土世界有着不同的描绘。弥勒净土信仰要求信众做到修斋持戒或念佛、造像、供养、礼拜等方可往... 北朝时期,佛教昌盛,净土信仰流行于世,其中尤以弥勒兜率天净土信仰与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信仰为主。在佛教经典中,这两种净土信仰对各自的净土世界有着不同的描绘。弥勒净土信仰要求信众做到修斋持戒或念佛、造像、供养、礼拜等方可往生;弥陀净土信仰则是更加细致地将民众划分为“三辈”“九品”,并分别对应不同的往生条件和修持方法。北朝后期,两种净土信仰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弥勒净土信仰因对净土世界描绘的差异、修持难易和弥勒下生信仰多受现实政治利用等原因而渐为衰落;继之则是弥陀净土信仰的兴起,而其中亦不乏宗派高僧的涌现以及观世音菩萨信仰的加入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净土信仰 弥勒 弥陀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导向下高原地区城市新区规划实践
4
作者 李义萌 闫昊 《城市建筑》 202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理念已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绿色生态发展也已成为城市规划领域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具有特殊生态环境的地区,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守护好“世界最后一方净土”对于推动其可持续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理念已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绿色生态发展也已成为城市规划领域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具有特殊生态环境的地区,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守护好“世界最后一方净土”对于推动其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东部城区作为拉萨市中心城区“一心两翼”格局中的“东翼”,位于拉萨市城市主导风的上风向和拉萨河的上游,但东部城区的生态环境存在着自我恢复能力弱、地貌复杂等瓶颈,文章通过对拉萨市东部城区的典型个案进行分析,探讨生态文明背景下高原地区城市新区规划应对策略,开发建设要善于利用高原环境的特殊性,在充分保证和尊重生态的前提下,整合区域内的山水资源、文化资源、农业资源,以绿色健康为主题,推动区域融合发展,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产城融合的高原慢城,实现城市建设从“保护良好生态”到“共建美好家园”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高原地区 东部城区 净土健康 生态宜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隋至初唐洞窟西壁所绘图像的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八木春生 牛源(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0,共13页
敦煌莫高窟第57窟是唐前期第一期的代表洞窟。外层龛正面左右下部绘有树下两脚合并坐式菩萨像和树下坐于藤座上呈半跏思惟姿势的菩萨像。这种菩萨坐像的组合以及与其类似的组合,在隋代第二期洞窟中就已出现,它们与弥勒像密切相关。但在... 敦煌莫高窟第57窟是唐前期第一期的代表洞窟。外层龛正面左右下部绘有树下两脚合并坐式菩萨像和树下坐于藤座上呈半跏思惟姿势的菩萨像。这种菩萨坐像的组合以及与其类似的组合,在隋代第二期洞窟中就已出现,它们与弥勒像密切相关。但在第57窟中,与隋代第二期洞窟有所不同的是人们憧憬的往生净土画在窟顶。阿弥陀如来作为过去佛,由阿弥陀、释迦、弥勒构成的新三世佛在唐前期第一期完成了转变。重要的是南北壁所表现的树下说法图不仅仅表现了三世佛,还表现了当时人们所憧憬的往生世界的情景。另外,唐前期第一期出现了将弥勒以如来表现且坐于宝池中。但是,初唐第一期末期的第322窟仅北壁阿弥陀如来坐在宝池中,南壁的弥勒如来未见宝池,这是因为弥勒净土本来就没有宝池。这种阿弥陀如来和弥勒如来都拥有配备宝池的净土的模糊印象,也显示了净土之间的不同。第57窟与第322窟一样,北壁如来坐像坐于宝池中伸出的莲花座上、南壁如来坐像周围未见表现其坐于宝池中的莲花和荷叶,那么第57窟南壁主尊虽然不是如来倚坐像,但下意识地作为弥勒如来而绘制的可能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7窟 第322窟 两脚合并菩萨坐像 半跏思惟菩萨像 净土往生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西方净土变献疑
6
作者 张善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7,共12页
第127窟是麦积山石窟的艺术代表,内容新颖,技法高超,功德主是西魏乙弗氏皇后,身份特殊,因此这个洞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西魏艺术的最高水准,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由于时代久远,破损严重,部分重要的图像线索容易被忽视。通过对第127窟西... 第127窟是麦积山石窟的艺术代表,内容新颖,技法高超,功德主是西魏乙弗氏皇后,身份特殊,因此这个洞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西魏艺术的最高水准,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由于时代久远,破损严重,部分重要的图像线索容易被忽视。通过对第127窟西壁经变画细部的解读,对比净土经典和法华经典,可以推断,这铺经变画为法华经变,特别表现了释迦佛在灵鹫会为四大弟子授记和龙女成就男儿身成佛说法的情节,在佛教义理上,与洞窟其他壁画题材形成了一个整体,画面内容与其他题材一样,突出了女性角色,再次彰显了乙弗氏功德窟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第127窟 乙弗氏 西方净土变 法华经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块规划对甘蔗收获运输系统影响的试验与仿真
7
作者 靳晓虎 黄世醒 +1 位作者 郑丁科 杨丹彤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174,共6页
田块大小对农业机械的效率发挥至关重要,合理规划田块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为提高甘蔗机械化作业效率,提出以纯作业时间利用效率对甘蔗作业机组的效率进行衡量,并对甘蔗机械在田块内的作业进行试验和仿真,提出甘蔗播种机组和收割... 田块大小对农业机械的效率发挥至关重要,合理规划田块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为提高甘蔗机械化作业效率,提出以纯作业时间利用效率对甘蔗作业机组的效率进行衡量,并对甘蔗机械在田块内的作业进行试验和仿真,提出甘蔗播种机组和收割机组适宜作业的地块条件;同时,运用Extendsim软件建立收获运输系统模型,分析满足高效率的地块条件对收获运输系统的影响,并对运输系统中转运车数量及收割机组作业等待时间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业幅宽和载种量的播种机组有不同的田块规划要求,为实现收割机组作业效率达到0.8,地块规划长度尽可能在1200m以上;规划地块下田间转运车辆是影响收割机持续作业的主要因素,增加田间转运车数量能减少收割机等待时间和甘蔗平均运输时间。研究结果可为机械化条件下甘蔗土地种植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机械化 地块条件 纯作业时间利用率 建模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飞来峰阿弥陀佛像龛艺术及其信仰辨析
8
作者 常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212,共12页
杭州飞来峰的吴越、北宋、元朝的几幅阿弥陀佛石刻像代表了对佛教西方净土的信仰。通过做功德而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很多佛教徒的修行目的。这种信仰使信徒们通过遵循佛教教义来潜心修行和做功德,包括制作佛教造像。在飞来峰,雕刻与西... 杭州飞来峰的吴越、北宋、元朝的几幅阿弥陀佛石刻像代表了对佛教西方净土的信仰。通过做功德而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很多佛教徒的修行目的。这种信仰使信徒们通过遵循佛教教义来潜心修行和做功德,包括制作佛教造像。在飞来峰,雕刻与西方净土相关图像的原始目的主要反映在相关造像铭文题记中。这些造像的历史与宗教背景是基于对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崇拜,是信徒为自己及他人造功德和实践修行之必须。佛教经典可以帮助信徒确定造像题材,并为当时的艺术家提供相关图像的一些基本信息。飞来峰吴越宋元阿弥陀佛像展示了10至14世纪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其中不乏对前朝艺术风格的继承。到了元朝,为了皇室和蒙古王国的利益,扩展了造像创作的目的,佛教造像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飞来峰 阿弥陀佛造像 佛教石刻艺术 吴越 宋元 西方净土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伯驹《佛学与戏剧》研究
9
作者 寇凤凯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7-44,共8页
《佛学与戏剧》是张伯驹早期的一篇重要论文。首先,通过勾勒张伯驹向“余派”大师余叔岩学戏的始末,讲述《佛学与戏剧》的创作缘由。其次,通过介绍张伯驹与佛教的各种因缘,讲述《佛学与戏剧》的创作动机。再次,在精确标点校对分段的基础... 《佛学与戏剧》是张伯驹早期的一篇重要论文。首先,通过勾勒张伯驹向“余派”大师余叔岩学戏的始末,讲述《佛学与戏剧》的创作缘由。其次,通过介绍张伯驹与佛教的各种因缘,讲述《佛学与戏剧》的创作动机。再次,在精确标点校对分段的基础上,从“有舍有得,做适合自己的事;心系天下苍生,心系国家安危;以人为本,探源穷妙,兼容并蓄;圆融无碍”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佛学与戏剧》的内在意涵。最后,深入反思张伯驹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驹 《佛学与戏剧》 净土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憨山德清的禅净思想
10
作者 闫伟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4-29,共6页
晚明佛教具有禅净合流的特质,标志着中国佛教由自力禅学向净土念佛实践的转向,这是佛教内部的文化整合。憨山德清持有禅净并重的思想观念,固然与其修行经历有关,但更多的是为了对治禅林时弊。受禅宗心性论的影响,憨山深信唯心净土,为他... 晚明佛教具有禅净合流的特质,标志着中国佛教由自力禅学向净土念佛实践的转向,这是佛教内部的文化整合。憨山德清持有禅净并重的思想观念,固然与其修行经历有关,但更多的是为了对治禅林时弊。受禅宗心性论的影响,憨山深信唯心净土,为他的禅净双修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具体而言,憨山禅修以证悟为主,念佛主张禅观念佛与参究念佛,体现出一位禅者的根本立场。憨山禅净思想的本质是融净归禅,捍卫了禅宗的主流地位,在中国禅宗史上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憨山德清 禅净并重 唯心净土 禅净双修 融净归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万佛寺造像碑中的佛寺园林图像研究
11
作者 张博 王一潮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23-131,146,共10页
佛寺园林是兴起于东晋、南朝时期的中国园林样式。成都市万佛寺的“元嘉二年造像碑”“梁二菩萨造像碑”和“须弥山造像碑”背面雕刻有独特的园林图像,图像较为客观地表现了东晋、南朝时期佛寺园林的艺术风貌,同时这三幅图像也是现已发... 佛寺园林是兴起于东晋、南朝时期的中国园林样式。成都市万佛寺的“元嘉二年造像碑”“梁二菩萨造像碑”和“须弥山造像碑”背面雕刻有独特的园林图像,图像较为客观地表现了东晋、南朝时期佛寺园林的艺术风貌,同时这三幅图像也是现已发现创作时间最早的“净土图式经变”题材的佛教美术作品。通过考证,万佛寺造像碑上的“净土图式经变”是参照南朝佛寺园林,应用全景式的构图,采用南朝“台榭”画的方法创造而成。图像运用了三段式分层的布局方法,通过将各种物象归纳为“梯形”图式并加以组合的方式,表现出南朝佛寺园林宏大的场面和深远的意境。万佛寺造像碑参照世俗社会中的佛寺园林作为“净土图式经变”绘画原型的创作方法,影响了敦煌唐代“净土变”题材壁画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园林 “台榭”画 净土图式经变 全景式构图 “梯形”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論近現代中國净土宗書寫的轉型——以中日學術交流爲綫索
12
作者 翁後發 《佛教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293-310,355,369,共20页
近現代中日學術交流引發並推動了中國净土宗書寫的轉型。傳統净土宗書寫重事,以祖師爲中心,確立净土修行的可靠性。而書寫轉型則造就了兩類範式,一類主要地吸收日本净土宗書寫範式,以教理爲中心,建構净土宗宗派身份認同。在祖師系統方... 近現代中日學術交流引發並推動了中國净土宗書寫的轉型。傳統净土宗書寫重事,以祖師爲中心,確立净土修行的可靠性。而書寫轉型則造就了兩類範式,一類主要地吸收日本净土宗書寫範式,以教理爲中心,建構净土宗宗派身份認同。在祖師系統方面認同曇鸞、道綽、善導系統,在經典系統上主張三經一論,在教理上注重判教理論和持名念佛,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另一類則在傳統書寫基礎上,有限地吸收日本净土宗書寫範式。既堅持傳統教理系統的書寫範式,也認可曇鸞、道綽的重要地位,並構築五經一論的經典系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宗書寫 轉型 祖師系統 經典系統 教理系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3
作者 王福山 王怡如 刘欢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23期153-155,共3页
“净土保卫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战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政策法规的陆续发布,使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土壤修复产业迎... “净土保卫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战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政策法规的陆续发布,使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土壤修复产业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壤修复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土壤环境污染情况,分析土壤修复产业的市场容量,提出新形势下我国土壤修复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为土壤修复产业从业单位提供参考,共同助力土壤修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净土保卫战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元文化”林立中的“纯文学”探索——《文艺新地》(1953-1954)研究
14
作者 王艳芳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作为一份创刊于1953年“美元文化”林立环境下的香港地区“纯文学”期刊,《文艺新地》选择了“美元文化”和“政治宣传”之外的办刊道路:兼容左右、不分地域,无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极具包容性的自由文艺观念和文学实践。尽管其“纯文... 作为一份创刊于1953年“美元文化”林立环境下的香港地区“纯文学”期刊,《文艺新地》选择了“美元文化”和“政治宣传”之外的办刊道路:兼容左右、不分地域,无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极具包容性的自由文艺观念和文学实践。尽管其“纯文学”的探索中道崩,但其存在丰富了包括1950-1960年代香港地区文学在内的中国新文学史叙述,而且勾连起冷战时代包括台港、东南亚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世界华语文学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新地》 纯文学 “美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地发展权视角的征地区片地价确定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顺祥 吴群 +1 位作者 黄玲 陈晓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5-42,共8页
研究目的:研究如何应用农地发展权理论确定征地区片地价。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半定量分析法。研究结果:以农地发展权量化来确定征地区片地价。研究结论:农地发展权在中国已经实际存在;农地发展权可以通过集体土地有偿使用价格贴现和... 研究目的:研究如何应用农地发展权理论确定征地区片地价。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半定量分析法。研究结果:以农地发展权量化来确定征地区片地价。研究结论:农地发展权在中国已经实际存在;农地发展权可以通过集体土地有偿使用价格贴现和国有土地纯地租量化;从量化结果中剥离国家收益后加上集体土地所有权价格,可以得出征地区片地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发展权 征地区片地价 集体土地 纯地租 港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唐至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西方净土变的发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八木春生 姚瑶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53,共19页
自贞观十六年(642)题记的第220窟开始,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西方净土表现一改此前的画面中央绘树下说法图并在四周环绕千佛的形式,而利用大画面(整幅壁面)来表现西方净土景象的形式逐渐成为主流。唐前期第三期时,西方净土变的外围还增加... 自贞观十六年(642)题记的第220窟开始,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西方净土表现一改此前的画面中央绘树下说法图并在四周环绕千佛的形式,而利用大画面(整幅壁面)来表现西方净土景象的形式逐渐成为主流。唐前期第三期时,西方净土变的外围还增加了十六观和未生怨,来对《观无量寿经》进行详尽说明。其他变相图中也能看到这种对经典进行说明性表现的倾向,因此,可以说从唐前期第三期开始,变相图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本文旨在探明自唐前期第二期出现的大画面西方净土变,其构图在第三、四期时分别发生了何种变化,并考察成因,以此深化对敦煌莫高窟唐前期诸窟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唐前期 西方净土变 粉本 十六观 弥勒经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南壁西方净土变相图 被引量:10
17
作者 八木春生 李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5,125-129,共7页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时期的代表窟,有贞观十六年题记,而且窟中出现了占满整壁的大画面经变画,因此,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注目。可是,迄今为止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南壁西方净土变相与《观无量寿经》之间的关系。本文则着重讨论唐代以后的...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时期的代表窟,有贞观十六年题记,而且窟中出现了占满整壁的大画面经变画,因此,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注目。可是,迄今为止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南壁西方净土变相与《观无量寿经》之间的关系。本文则着重讨论唐代以后的安定期,人们对净土往生的认识产生大的变化,完全摆脱了隋代佛教美术的影响而进入了新的阶段,是第220窟特别是南壁的西方净土变相出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初唐 西方净土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弥勒信仰与弥陀信仰的交融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子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61,共9页
学术界一般认为,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其实,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具有一定的融合性:不但古来弥陀信仰者亦可兼修弥勒净土,而且弥陀类经典也包含了弥勒净土因素;无论是传统的弥陀净土信仰,还是李唐伊始的白莲净土信仰... 学术界一般认为,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其实,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具有一定的融合性:不但古来弥陀信仰者亦可兼修弥勒净土,而且弥陀类经典也包含了弥勒净土因素;无论是传统的弥陀净土信仰,还是李唐伊始的白莲净土信仰,都有弥勒上生或下生的痕迹;元代正统白莲净土信仰中的弥勒信仰,主要是往生弥勒净土,而宋末以来的民间白莲净土信仰,则逐渐将弥勒下生信仰取代了弥勒上生甚至于弥陀净土信仰,以之作为民族斗争的工具;元代传统的白莲净土信仰,与当时中国化、民间化的布袋信仰,彼此也是共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勒信仰 弥陀信仰 白莲净土 元代 上生信仰 布袋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西方净土信仰资料与净土图像研究史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惠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19,共8页
佛教兴起数百年之后,才在公元一二世纪产生 了西方净土信仰。但在印度、中亚,我们几乎没有发现有关西方净土信仰的文献资料和实物 资料。在中国,西方净土经典早在二世纪时就有汉译本,而明确的西方净土信仰开始于4世 纪,从5世纪... 佛教兴起数百年之后,才在公元一二世纪产生 了西方净土信仰。但在印度、中亚,我们几乎没有发现有关西方净土信仰的文献资料和实物 资料。在中国,西方净土经典早在二世纪时就有汉译本,而明确的西方净土信仰开始于4世 纪,从5世纪起普遍流行于僧俗间,西方净土信仰成为中国佛教的主要特色之一。敦煌的西方净土图像晚于中原,但在唐宋时期却成为绘制最多的一种图像,敦煌有关西方净 土的文献资料和图像资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净土信仰的具体形态。本文比较全 面地介绍了敦煌西方净土信仰的基本资料和研究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佛教 西方净土信仰 西方净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佛教行事略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外芳 张君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3-26,共4页
近年来学界对苏轼与佛教的关系研究颇多,却无人研究苏轼自身的佛教行事。本文略考了苏轼一生中的事佛事迹,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戒杀,二是施舍,三是祈祷,四是净土信仰。苏轼的佛教信仰表明了北宋初期禅、净、教合流的倾向。
关键词 苏轼 佛教 关系 信仰 戒杀 施舍 祈祷 净土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