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地舒单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闫军法 高希林 +1 位作者 季明华 顾秀菲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地舒单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3月厦门弘爱医院骨科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地舒单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3月厦门弘爱医院骨科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地舒单抗治疗。比较两组骨密度、骨吸收和骨形成指标、髋关节强度指数、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椎体新发骨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髋关节强度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新发骨折2例(5.00%),对照组椎体新发骨折11例(27.50%),观察组椎体新发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06)。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地舒单抗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效提升骨密度和椎体强度指数,预防椎体新发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地舒单抗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彭希 周道清 +2 位作者 宋瑞君 陈琼琳 曾维川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3期34-37,共4页
目的 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磐安县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 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磐安县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仅采取PKP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以及Cobb角更低,伤椎高度更高(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PKP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预后指标、伤椎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on accumulation and its impact on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被引量:5
3
作者 Hui CAI Huimei ZHANG +1 位作者 Weiting HE Heng ZH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01-311,共11页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is a kind of degenerative disease,also described as“invisible killer.”Estrogen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the key hormone for women to maintain bone mineral content during their lives.Iro...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is a kind of degenerative disease,also described as“invisible killer.”Estrogen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the key hormone for women to maintain bone mineral content during their lives.Iron accumulation refers to a state of human serum ferritin that is higher than the normal value but less than 1000μg/L.It has been found that iron accumulation and osteoporosis could occur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decrease in estrogen level after menopause.In recent years,many studies indicated that iron accumul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an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has been found between iron accumulation and fragility fracture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cludi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systematic reviews,and meta-analyses between January 1996 and July 2022.We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iron accumulation on bone metabolism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of iron accumulation,osteoporosis,and postmenopausal fragility fractures,as well as the main clinical treatment strategies.We conclud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iron accumulati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and explore the in-depth mechanism of abnormal bone metabolism caused by iron accumulation,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discovery of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accumulatio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Bone metabolism osteoporotic fracture
原文传递
基于高被引SCI论文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琰 刘宁 +6 位作者 王晓阳 肖想玉 刘平 章轶立 姜红江 朱立国 魏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81-5687,共7页
背景:基于主题文献的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对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基础与前沿尤为重要。目的:对近20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的高被引SCI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引证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WoS)中SCI-EXPANDED收录的2003-2022... 背景:基于主题文献的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对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基础与前沿尤为重要。目的:对近20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的高被引SCI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引证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WoS)中SCI-EXPANDED收录的2003-2022年发表的前100篇高被引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前100篇高被引论文在WoS核心合集中总被引量为67377次,每篇论文的年平均引用量为49.17次。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主要涉及医学、工程技术、生物学和多学科等领域,小类学科则以内分泌学与代谢、医学:内科为主。国际上形成了稳定密切的核心合作网络关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Cummings,Steven R分别是高被引论文发文最多的国家、科研机构和作者。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前沿主要涉及了钙剂、维生素D的补充治疗与骨折风险,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非典型股骨骨折,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新药临床研究与序贯治疗,骨折风险的预测指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中长期随访,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因素,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和更新等方面。大型的队列研究、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临床实践指南是推动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研究发展的巨大引擎。中国应在上述研究领域加大投入,以提高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高被引论文 科学网 WOS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可视化 知识图谱 序贯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OC曲线探讨无锡地区健康绝经后女性无骨密度FRAX^(■)干预阈值
5
作者 廖翼涛 张贤 +2 位作者 邱峰 刘小峰 李超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在不使用骨密度的情况下探讨无锡地区相对健康绝经后女性最佳FRAX^(■)干预阈值,旨在不浪费过多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地识别出患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潜在人群。方法将在作者医院随机招募的符合纳排标准的124名50岁以上健康... 目的在不使用骨密度的情况下探讨无锡地区相对健康绝经后女性最佳FRAX^(■)干预阈值,旨在不浪费过多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地识别出患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潜在人群。方法将在作者医院随机招募的符合纳排标准的124名50岁以上健康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以65岁为分界年龄分为50~65岁组(n=86)和>65岁组(n=38)。收集受试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既往骨质疏松性骨折史、慢性病史等个人信息。使用FRAX^(■)软件得出受试者髋部骨折的概率(probability of hip fractures,PHF)、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probability of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s,PMOF),以骨密度T值是否小于-2.5为状态变量,不输入骨密度T值的PHF、PMOF为检验变量,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其临床筛选OP的效能,确定无锡地区相对健康绝经后中老年女性最佳干预阈值。结果50~65岁组OP患者39人(45.35%),>65岁组OP患者23人(60.5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50~65岁组PHF AUC为0.771,灵敏度为0.718,特异度为0.681,最佳阈值为0.7%;PMOF AUC为0.748,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723,最佳阈值为3.4%。>65岁组受试者PHF AUC为0.554,灵敏度为0.783,特异度为0.400;PMOF AUC为0.546,灵敏度为0.826,特异度为0.400,>65岁组PHF、PMOFAUC接近0.5,说明预测的准确性较低。按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推荐PHF、PMOF阈值划分骨折风险,50~65岁组全为骨折低风险人群,>65岁组30人为低风险、8人为高风险人群,此结果低估了本研究患者的骨折风险。结论推荐PHF为0.7%、PMOF为3.4%为无锡地区50~65岁健康绝经后女性FRAX^(■)干预阈值,大于该阈值者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测,适当给予治疗措施;对于无锡地区65岁以上健康绝经后女性建议直接进行骨密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FRAX^(■) 髋部骨折的概率 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 阈值 健康绝经后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B和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傅琪 张翠萍 +4 位作者 杨玉娇 滕若凌 刘芬芬 刘萍 丁怡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1-1316,共6页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B(Apo-B)和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0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过脆性骨折将研究对象分为骨折组(n=91)和非骨折组(n=113),其中椎体骨折6...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B(Apo-B)和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0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过脆性骨折将研究对象分为骨折组(n=91)和非骨折组(n=113),其中椎体骨折66例、髋部骨折6例、肋骨及四肢骨折19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血脂、骨密度T值、甲状旁腺素(PTH)、维生素D、血钙水平及是否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差异。采用二元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载脂蛋白B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骨折患病率为44.61%。骨折组的年龄和确诊骨质疏松症年龄均高于非骨折组,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腰椎、股骨颈和全髋T值水平均低于非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当调整了年龄(仅限全年龄段组)、血压、腰椎和全髋T值后,载脂蛋白B在全年龄段组和≤65岁组对骨折具有保护作用(OR=0.239,95%CI:0.079~0.724,P=0.011;OR=0.181,95%CI:0.032~1.020,P=0.04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无骨折组相比,在椎体骨折组中,当调整了年龄、血压、腰椎和全髋T值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可能是椎体骨折的保护因素(OR=0.609,95%CI:0.418~0.888,P=0.010;OR=0.539,95%CI:0.338~0.860,P=0.010;OR=0.106,95%CI:0.028~0.408,P=0.001),但在髋部、肋骨及四肢骨折病例中,血脂水平与骨折之间未见明显关联(P>0.05);在血脂正常范围内载脂蛋白B对椎体骨折可能具有保护作用(OR=0.048,95%CI:0.008~0.306,P=0.001),当高脂血症时载脂蛋白B的保护作用消失(P>0.05)。结论载脂蛋白B可能是绝经后女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绝经后 血脂谱 载脂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唐波 吴敏 +1 位作者 孔祥鑫 王枰稀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2334-2339,2344,共7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OP)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于达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47例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BMD)测量值,将其分为OP组和非OP(NOP)组;根据是否发生骨质疏松...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OP)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于达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47例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BMD)测量值,将其分为OP组和非OP(NOP)组;根据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将OP组患者分又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OP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前清蛋白(PA)对OP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OP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及尿素、HCY水平高于NOP组,而体质量指数(BMI)、全髋关节BMD T评分、腰椎BMD T评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清蛋白、PA、Ca^(2+)、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NO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血清HCY水平升高及BMI、PA水平降低均是绝经后女性发生OP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BMI、HCY、PA联合预测O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3,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P<0.05)。骨折组血清PA水平低于非骨折组,而HCY水平高于非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升高、PA水平降低是导致绝经后女性OP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CY、PA单独及联合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AUC分别为0.725、0.602和0.742。结论血清HCY和PA水平变化能较好地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但是在预测OP发生方面的性能较差,而年龄、BMI在预测OP发生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女性 绝经 骨质疏松性骨折 同型半胱氨酸 前清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丽丽 魏星 +1 位作者 王婧 李润姣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于该院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140例绝经后OVCF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术后口服碳酸...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于该院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140例绝经后OVCF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术后口服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和阿仑膦酸钠片)与研究组(7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左归丸合桃红四物汤化裁汤剂口服联合海桐皮汤外敷),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期间内的安全性,观察治疗前后疼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和血磷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9%(66/70),高于对照组的80.00%(5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DI评分、血清ALP和血磷水平低于治疗前,腰椎正位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和血钙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血清ALP和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腰椎正位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和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异常。结论:中药内服、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绝经后OVCF安全、有效,能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功能障碍程度,提高骨密度,并调节血清ALP、血钙和血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桃红四物汤 海桐皮汤 西药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小梁评分与脆性骨折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玲 郑洪银 +5 位作者 张伊祎 郭秦 王芳 赵燕琴 刘妍巧 张磊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165-168,共4页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小梁评分与脆性骨折的关系。方法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7例,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分为脆性骨折组78例及非骨折组39例,比较两组人口...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小梁评分与脆性骨折的关系。方法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7例,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分为脆性骨折组78例及非骨折组39例,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脆性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体重指数、患病史、骨密度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骨小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骨小梁评分与L1~L4骨密度均呈显著相关(r=0.433;r=0.537,P<0.001)。回归分析显示骨小梁评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脆性骨折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小梁评分与腰椎骨密度显著正相关,骨小梁评分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脆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脆性骨折 骨密度 骨小梁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定量参数结合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骨折风险
10
作者 苏琳 李金康 张鑫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30-1134,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参数结合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病人骨折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绝经后OP病人139例和绝经后健康志愿者141例,分别记为疾病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参数结合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病人骨折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绝经后OP病人139例和绝经后健康志愿者141例,分别记为疾病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超声检查并进行FRAX评价。比较两组超声定量参数[包括超声声速(SOS)、信号强度(SI)和宽带超声衰减(BUA)]、FRAX结果、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结果骨密度T分值(T_(-score))、随访1年内的骨折发生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定量参数结合FRAX对病人骨折风险的预测效能,并与T_(-score)比较。结果疾病组SOS、SI、BUA和T_(-score)均低于对照组[(1496.45±70.25)m/s比(1569.83±79.98)m/s,(64.32±11.06)%比(90.08±9.85)%,(51.38±7.02)dB/MHz比(71.65±9.12)dB/MHz,(−2.85±0.17)SD比(0.62±0.11)SD](P<0.05),FRAX(4.05±0.71比0.85±0.17)和骨折发生率(19.42%比2.84%)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疾病组骨折发生病人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骨折未发生病人,OP病程长于骨折未发生病人(均P<0.05);疾病组骨折发生者SOS、SI、BUA和T_(-score)均低于骨折未发生者[(1348.82±69.85)m/s比(1532.04±74.63)m/s,(40.68±8.39)%比(70.02±10.25)%,(35.33±6.01)dB/MHz比(55.25±8.16)dB/MHz,(−3.85±0.19)SD比(−2.61±0.10)SD],FRAX高于骨折未发生者(8.99±1.05比2.86±0.53)(均P<0.05);超声定量参数联合FRAX预测疾病组骨折发生的灵敏度均高于单独预测、T_(-score)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也高于单独预测、T_(-score)预测(P<0.05),特异度高于T_(-score)预测。结论绝经后OP病人超声SOS、SI、BUA下降,FRAX结果和骨折风险升高,且超声SOS、SI、BUA结合FRAX可预测骨折风险,且优于T_(-score)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骨质疏松性骨折 超声声速 信号强度 宽带超声衰减 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D、OSTA与FRAX^(■)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左薇 费琦 +5 位作者 杨雍 王炳强 林吉生 赵凡 孟茜 彭晓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比较BMD、OSTA与FRAX(不含BMD模型)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准确性,为选择适合我国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工具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并接受DXA骨密度... 目的比较BMD、OSTA与FRAX(不含BMD模型)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准确性,为选择适合我国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工具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并接受DXA骨密度检查的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连续纳入1497例,建立队列。基于基线数据,以就诊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否为参考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BMD、OSTA及FRAX评分预测骨质疏松骨折发生风险的准确性。结果发生骨折组(n=343)患者的BMD,OSTA评分与FRAX评分均低于未发生骨折组(n=115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D、OSTA及FRAX评分(不使用骨密度的主要部位FRAX评分)预测骨折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4(95%CI:0.621-0.687),0.629(95%CI:0.595-0.663)和0.907(95%CI:0.888-0.926),最佳诊断截点值分别为-1.25,-1.90和3.65%。结论不使用骨密度的主要部位FRAX评分可用于我国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但诊断截点值为3.65%,远低于WHO推荐的20%,其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OSTA FR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国新 袁忠治 +2 位作者 温健 吴海龙 汤晨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7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骨折组及非骨折组,分别测定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及骨密度并比较。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 目的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7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骨折组及非骨折组,分别测定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及骨密度并比较。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组患者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非骨折组,其差异有显著性;而两者骨密度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以作为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质疏松骨折 绝经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筛查社区绝经后妇女骨量异常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艳格 阮祥燕 +2 位作者 杜雪平 黄凯 于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20-1624,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对社区绝经后妇女骨量异常的筛查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2年7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对社区绝经后妇女骨量异常的筛查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2年7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募集志愿者的方式征集绝经后妇女。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绝经后妇女均应用FRAX计算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同时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骨密度,根据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骨量低下、骨质疏松症。分析FRAX阳性(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0%或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20.0%)预测骨量异常(骨量低下和骨质疏松症)的价值。结果共入组绝经后妇女759例,〈60岁308例,60-69岁251例,≥70岁200例;骨量正常253例(33.3%),骨量低下368例(48.5%),骨质疏松症138例(18.2%)。不同年龄组绝经后妇女骨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91,P〈0.001)。不同年龄组绝经后妇女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155,P〈0.001;F=13.501,P〈0.001)。骨量正常组、骨量低下组和骨质疏松症组绝经后妇女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59,P〈0.001);3组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9,P=0.250)。FRAX阳性27例(3.6%),FRAX阴性732例(96.4%)。FRAX阳性筛查骨量异常的灵敏度为4.3%、特异度为98.0%、Youden's指数为2.3%、阳性预测值为81.5%、阴性预测值为33.9%,Kappa值=0.016(P=0.096)。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评估骨量异常的Youden's指数在临界值为0.6%时最大,为38.6%,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69.2%。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评估骨量异常的Youden's指数在临界值为2.8%时最大,为12.8%,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62.8%。结论采用FRAX筛查绝经后妇女骨量异常准确性较差,不适合社区筛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 绝经后 多相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前白蛋白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青 洪嵘 +3 位作者 陈勇 陈吉 黄昊强 林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0-684,705,共6页
目的营养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前白蛋白是营养状况评估中常用的临床参数。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绝经后妇女中前白蛋白水平和OVF的相关性。方法在这项基于医院的横断面研... 目的营养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前白蛋白是营养状况评估中常用的临床参数。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绝经后妇女中前白蛋白水平和OVF的相关性。方法在这项基于医院的横断面研究中,纳入1103名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7.9±8.8)岁。评估临床因素,测量前白蛋白水平和骨密度(BMD)。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前白蛋白与OV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无OVF妇女(n=481)相比,OVF妇女(n=622)的前白蛋白水平较低[(192.73±49.21)mg/L vs.(216.71±44.57)mg/L]。调整骨质疏松症的传统危险因素后,前白蛋白水平最高的四分位患者发生OVF的可能性是前白蛋白水平最低的四分位患者的0.369倍(P<0.001)。基于前白蛋白,OVF的患病率在4个四分位中呈显著下降趋势。同时,前白蛋白水平与BMD显著相关(P<0.001)。结论低前白蛋白水平是中国绝经后妇女OVF的潜在独立危险因素。前白蛋白和骨密度之间的正相关暗示了营养和骨骼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白蛋白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绝经后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唐正午 戴祝 +1 位作者 陈志伟 廖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7-1449,1472,共4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edlink公司Osteocore 3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本地区417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各年...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edlink公司Osteocore 3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本地区417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各年龄段、各部位的BMD均比非骨折组低( 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近端骨量逐渐丢失,除了45~50组,其余各年龄段骨折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骨折组( P<0.05),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危险性越大。结论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呈明显负相关性,应该注意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股骨近端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绝经后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超重及肥胖女性四肢肌肉/脂肪比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相关性:一项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汪青 黄昊强 +3 位作者 洪嵘 陈勇 陈吉 林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3-468,共6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超重及肥胖女性四肢肌肉与脂肪比值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共纳入704例绝经后超重及肥胖女性,其中OVF 107例,骨质疏松症214例,... 目的研究绝经后超重及肥胖女性四肢肌肉与脂肪比值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共纳入704例绝经后超重及肥胖女性,其中OVF 107例,骨质疏松症214例,骨量减少220例及骨量正常163例。评估临床因素,测量骨密度、四肢肌量及脂肪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肌肉量与脂肪量的比值与骨密度及OVF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无OVF相比,OVF女性的四肢肌肉/脂肪比值较低(1.59±0.35 vs.1.87±0.45,P<0.001)。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及白蛋白等因素后,四肢肌肉/脂肪比最高的四分位患者最低的四分位患者OVF发病率分别为8.41%和50.47%(95%CI:0.055~0.281,P<0.001)。基于四肢肌肉/脂肪比,OVF患病率随四分位的增高呈显著下降趋势。另外,四肢肌肉/脂肪比与骨密度显著相关。结论在绝经后超重及肥胖女性中,四肢肌肉与脂肪比值与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性椎体体骨折的发生可能有关联。绝经后超重及肥胖女性应注意加强锻炼,增肌减脂,以利于减少骨量丢失及降低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脂肪比值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绝经后女性 超重及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躯干肌指数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汪青 陈勇 +2 位作者 陈吉 沈晓峰 李宇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82-985,1007,共5页
目的 探索绝经后女性躯干肌指数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共纳入424名绝经后女性,其中OVF 212例,骨质疏松症(无OVF)212例,评估其临床因素,测量骨... 目的 探索绝经后女性躯干肌指数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共纳入424名绝经后女性,其中OVF 212例,骨质疏松症(无OVF)212例,评估其临床因素,测量骨密度、四肢及躯干肌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躯干肌指数与OV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无OVF相比,OVF女性的躯干肌量及躯干肌指数较低(15.99±2.04 vs.16.72±2.22;6.76±0.72 vs.7.09±0.85)。调整骨质疏松症的传统危险因素后,躯干肌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r=0.186,P<0.001),躯干肌指数是OVF的保护因素(P=0.037,OR=0.684,95%CI:0.478~0.978),基于躯干肌指数,OVF的患病率在4个四分位中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在昆山地区绝经后妇女中,躯干肌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及OVF密切相关。保持较高的躯干肌指数可能有利于减少OVF的发生。躯干肌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及OVF的相关性暗示了肌肉与骨骼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肌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绝经后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BCT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下颌骨骨密度的测量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霞 袁通穗 +3 位作者 孙瑜 于佳帅 叶芳 谢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8-841,共4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测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下颌骨的骨密度(BMD)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样选择45例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研究对象的腰椎BMD进行分组(PMO组,T≤-2.5;健康对照组,T≥-1.0)。同时...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测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下颌骨的骨密度(BMD)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样选择45例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研究对象的腰椎BMD进行分组(PMO组,T≤-2.5;健康对照组,T≥-1.0)。同时使用DXA测量下颌骨BMD,使用CBCT测量腰椎和下颌骨BMD相关的指标CTI(S)、CTI(I)和CTMI,对比分析CBCT指标与BMD的相关性。结果:45例受试者26例诊断为PMO(BMD=0.623±0.056),19例为健康对照组(BMD=0.973±0.055),(P<0.05;下颌骨BMD在PMO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776±0.133和0.850±0.122,P>0.05。在下颌骨的CBCT图像中PMO组CTI(S)、CTI(I)和CTMI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参数与下颌骨BMD无相关性(P>0.05),腰椎的CBCT各项参数与腰椎BMD呈正相关(P<0.05)。结论:应用CBCT测量PMO患者下颌骨BMD较DXA测量更具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CBCT)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 骨密度(BMD) 双能X线吸收法(DX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建庭 钟招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51-552,共2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妇女23例为骨折组,无椎体骨折的2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均行胸腰椎...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妇女23例为骨折组,无椎体骨折的2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均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的腰椎(L2-4)前后位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T值。结果骨折组BMD、BMC和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BMD降低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相关。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应重视BMD变化,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骨密度 绝经后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雌激素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镘如 徐克惠 乔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5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结合雌激素(倍美力)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及骨痂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54只6月龄雌性大鼠,分为倍美力组、伪手术组和去势组。倍美力组和去势组大鼠均切除两侧卵巢,切除后第8周,各组大鼠均实施右侧股骨骨折,同时倍美力组按0... 目的探讨结合雌激素(倍美力)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及骨痂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54只6月龄雌性大鼠,分为倍美力组、伪手术组和去势组。倍美力组和去势组大鼠均切除两侧卵巢,切除后第8周,各组大鼠均实施右侧股骨骨折,同时倍美力组按0.065mg/(kg·d)给予倍美力药物灌胃。3组均在实施骨折后第2、4、6、8周随机处死大鼠,取其右侧股骨行X射线照片观察骨痂变化,测定软骨痂及骨折断端骨痂吸光度、骨痂Ⅰ型胶原阳性表达积分吸光度及骨折后第8周右股骨的生物力学指标。结果 X线片显示,倍美力组和伪手术组骨痂密度在骨折后各时期均高于去势组;倍美力组在骨折后第8周的软骨痂吸光度和骨折断端骨痂吸光度均低于去势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伪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势组的骨痂Ⅰ型胶原阳性表达积分在骨折后各时期均低于倍美力组与伪手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倍美力组与伪手术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倍美力组的破坏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刚度系数均优于去势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伪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雌激素可使骨痂中Ⅰ型胶原合成增多,使骨的柔韧性增加、硬度增加,最终改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雌激素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 生物力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