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质量评估在胰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胡林峰 吕红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X期460-461,共2页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40例胰腺癌患者(Ⅱ~Ⅲ期),按照QOL问卷进行QOL评价。通过测量其生活质量,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适当护理干预,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胰腺癌 生活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汪毅 赵平 《癌症进展》 2006年第4期327-332,共6页
胰腺癌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通常预后较差。早期发现胰腺癌是改善预后的惟一方法,但只有少数病人可被早期诊断,并得到根治性切除。针对高危人群,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进行筛查,将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影像学诊断手段,包括内... 胰腺癌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通常预后较差。早期发现胰腺癌是改善预后的惟一方法,但只有少数病人可被早期诊断,并得到根治性切除。针对高危人群,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进行筛查,将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影像学诊断手段,包括内镜超声、胰管内超声和经口胰管镜检查也有利于早期发现胰腺癌。密切观察并治疗侵袭性胰腺癌的前提病变,从而降低胰腺癌的发生。目前,胰腺癌分子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不能用于大规模的人群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CP对胰头癌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毛新清 黄丙仓 +2 位作者 李恩美 高晓龙 董行辉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85-87,90,共4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对胰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为胰头癌的 2 8例病例的MRCP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患者全部成功地进行了MRCP检查 ,胰头癌在MRCP...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对胰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为胰头癌的 2 8例病例的MRCP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患者全部成功地进行了MRCP检查 ,胰头癌在MRCP上的表现主要有胰胆管的阻塞、扩张及其它表现 ,某些病例可表现为特征性的“双管”征。MRCP对胰头癌的正确诊断阳性率 6 0 .7% ;MRCP +T2WI正确诊断阳性率 78.6 %。结论 MRCP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的影像检查技术 ,对胰头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其图像质量不低于ERCP。MRCP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ERCP ,但无法取代常规MR影像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胰头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怡 陈小丽 +4 位作者 张琴 刘水逸 石玉香 卢忠心 陈卫群 《微循环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1-15,共5页
目的:检测分析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株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情况及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患者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及4种典藏胰腺癌细胞株,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样本中miR-101的表... 目的:检测分析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株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情况及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患者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及4种典藏胰腺癌细胞株,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样本中miR-101的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miR-101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MIA PaCa-2的侵袭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miR-101的模拟物(mimic)后胰腺癌细胞株MIA PaCa-2的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hoassociated coiled 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ROCK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种胰腺癌细胞株中miR-101表达量较正常胰腺细胞明显降低(P<0.05),胰腺癌组织中miR-101表达量也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转染组miR-101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MIA PaCa-2的侵袭能力较未转染组明显减弱(P<0.05),转染组胰腺癌细胞株MIA PaCa-2中ROCK2蛋白表达也显著低于未转染组(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株均低表达miR-101,可能靶向抑制ROCK2蛋白,减弱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01 胰腺癌 侵袭 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消积中药对实验性胰腺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沈晔华 刘鲁明 +3 位作者 陆燕 姜振玲 张红发 姚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54-457,461,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清胰消积方对裸鼠体内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并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荷瘤裸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FU组、中药不同剂量组,治疗后计算抑瘤率。提取对照组及中药中剂量组肿瘤组织mRNA,制备... 目的:研究中药清胰消积方对裸鼠体内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并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荷瘤裸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FU组、中药不同剂量组,治疗后计算抑瘤率。提取对照组及中药中剂量组肿瘤组织mRNA,制备cDNA探针并分别用Cy3和Cy5两种荧光染料标记,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经扫描、分析,得出药物作用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结果:中药18g/kg、36g/kg、72g/kg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1.31%、38.16%及29.09%。筛选出癌基因、蛋白翻译合成、DNA合成和修复、细胞信号传导蛋白等表达下调的基因共7条。结论:清胰消积中药对人胰腺癌体内生长有抑制作用,调节癌基因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改变肿瘤细胞蛋白合成等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胰消积方 胰腺癌 基因芯片 裸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胰腺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锋玫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7期1178-1179,共2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增强扫描在诊断原发性胰腺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疑似胰腺癌患者55例,行CT或MRI增强扫描,再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经比较得出结论。结果:30例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CT诊断为胰腺癌者24例,占80%,该24例中,与手... 目的:探讨CT与MRI增强扫描在诊断原发性胰腺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疑似胰腺癌患者55例,行CT或MRI增强扫描,再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经比较得出结论。结果:30例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CT诊断为胰腺癌者24例,占80%,该24例中,与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不一致者2例,占8.33%,诊断符合率为91.67%;另25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为胰腺癌者21例,占84.00%,这21例中,有1例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不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5.23%。结论:无论是CT还是MRI在诊断胰腺癌中都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在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中,MRI较CT稍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 原发性胰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幼芬 田炳如 +1 位作者 邢士超 方亚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17期2363-2364,共2页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EMDDP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GEMCAP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GEMDDP方案与GEMCAP方案治疗。结果可评估病例54例,GEMCAP组在疾病控制...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EMDDP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GEMCAP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GEMDDP方案与GEMCAP方案治疗。结果可评估病例54例,GEMCAP组在疾病控制率、临床受益反应方面均高于GEMD—DP组(73.1%与50.O%)、(53.6%与37.9%),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6个月生存率、12个月生存率及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MCAP组手足综合征常见,其余不良反应相似。结论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吉西他滨 卡培他滨 顺铂
原文传递
2008年国际会议有关胰腺外科最新内容介绍 被引量:5
8
作者 区金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近年来,随着对胰腺疾病包括急、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和有较高恶变率的胰腺囊性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胰腺疾病的治疗方法也随之改变。笔者参加了2008年在印度召开的第8届国际肝胆胰会议(简称印度会议)和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9... 近年来,随着对胰腺疾病包括急、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和有较高恶变率的胰腺囊性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胰腺疾病的治疗方法也随之改变。笔者参加了2008年在印度召开的第8届国际肝胆胰会议(简称印度会议)和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94届美国外科年会,现将有关胰腺外科的内容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外科 胰腺炎 胰腺癌 胰腺囊性肿瘤 腹腔镜
原文传递
新型3,5-二取代1H-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斯宇 代娇娇 +2 位作者 尤晶 王周玉 杨羚羚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6-460,共5页
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是全球药物开发的重点任务之一。鉴于前期我们发现3,5-二取代1H-吲哚衍生物具有明显抗胰腺癌活性,本文通过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仲胺的叔丁氧羰基(Boc)保护、醛还原、羧酸与胺的缩合等反应获得了一条高效简洁的3-取... 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是全球药物开发的重点任务之一。鉴于前期我们发现3,5-二取代1H-吲哚衍生物具有明显抗胰腺癌活性,本文通过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仲胺的叔丁氧羰基(Boc)保护、醛还原、羧酸与胺的缩合等反应获得了一条高效简洁的3-取代硫甲基-5-酰氨基吲哚衍生物合成路线,并合成了8个新化合物11a^11h。经细胞活性测试发现,它们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均有较好抑制活性,其中11e活性最高,IC_(50)为2.28μmol/L。对多种肿瘤细胞及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的抑制活性测试表明,11e为特异性BxPC-3抑制剂而非细胞毒化合物。鉴于此,11e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抗胰腺癌苗头化合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吲哚衍生物 胰腺癌 肿瘤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