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兆子痫孕妇血清sVCAM-1、IFI16与胎盘血流及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刘洋 王琳 +3 位作者 罗卉丽 陈秀兰 袁学华 陈清冉 《蚌埠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分析先兆子痫(PE)孕妇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表达情况与胎盘血流变化以及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方法:选取PE合并FGR孕妇7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PE孕妇80例作为对照A组,正... 目的:分析先兆子痫(PE)孕妇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表达情况与胎盘血流变化以及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方法:选取PE合并FGR孕妇7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PE孕妇80例作为对照A组,正常分娩孕妇80例作为对照B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sVCAM-1、IFI16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sVCAM-1、IFI16及二者与胎盘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FGR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B组、对照A组、观察组血清sVCAM-1、IFI16、S/D、RI、PI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1)。PE孕妇血清sVCAM-1与胎盘血流参数S/D、RI、PI呈正相关(P<0.01),血清IFI16与胎盘血流参数S/D、RI、PI呈正相关(P<0.01),且血清sVCAM-1、IFI16水平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sVCAM-1、IFI16为FG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血清sVCAM-1、IFI16在PE孕妇中表达水平上调,二者与胎盘血流参数密切相关,且二者是FGR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干扰素诱导蛋白16 胎盘血流 胎儿生长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6-5p通过调控Hippo/YAP通路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赵胜 杨华 +1 位作者 吴钊 蒋鸫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1,350,共7页
目的:探讨miR-16-5p通过调控Hippo/Yes相关蛋白(YAP)通路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ICH模型(Model)组、antagomir阴性对照(antagomir NC)组、miR-16-5p antagomir组、miR-16-5p antagomir+... 目的:探讨miR-16-5p通过调控Hippo/Yes相关蛋白(YAP)通路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ICH模型(Model)组、antagomir阴性对照(antagomir NC)组、miR-16-5p antagomir组、miR-16-5p antagomir+葫芦素B(Hippo通路激活剂)组、miR-16-5p antagomir+维替泊芬(YAP抑制剂)组,每组18只。除NC组外,其他组大鼠均向右侧纹状体中注入胶原酶Ⅶ构建ICH模型,处理结束后检测神经功能评分;qRT-PCR检测miR-16-5p表达,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im、Bcl2相关X蛋白(Bax)、YAP1、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Model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神经功能评分、miR-16-5p表达、脑组织含水量、MDA、IL-6、TNF-α水平、神经细胞凋亡率、Bim、Bax、p-JNK蛋白表达升高,SOD水平、YAP1蛋白表达降低;miR-16-5p antagomir对ICH大鼠以上变化均有显著改善作用;葫芦素B和维替泊芬均能减弱miR-16-5p antagomir对ICH大鼠的脑保护作用。结论:下调miR-16-5p减轻ICH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Hippo通路、激活YA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miR-16-5p Hippo/Yes相关蛋白通路 神经元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清BMP-7、CC-16水平与SNAPPE-Ⅱ评分的相关性
3
作者 何剑 陈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3期736-740,共5页
目的: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水平与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预后患儿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2023年3月本院出生的呼吸窘迫综... 目的: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水平与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预后患儿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2023年3月本院出生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95例临床资料,依据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71)与预后不良组(n=24)。收集患儿血清BMP-7、CC-16水平,评价SNAPP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BMP-7、CC-16水平与SNAPP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血清BMP-7,CC-16水平、SNAPPE-Ⅱ评分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BMP-7,CC-16水平、SNAPPE-Ⅱ评分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BMP-7(47.63±10.64 ng/L)、CC-16(47.44±11.86 ng/L)、SNAPPE-Ⅱ评分(30.33±8.85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41.24±8.42 ng/L、36.97±8.56 ng/L、17.75±4.76分)(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BMP-7、CC-16水平与SNAPP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19、0.335,均P<0.05),血清BMP-7、CC-16、SNAPPE-Ⅱ评分与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280、0.378、0.588,均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BMP-7、CC-16、SNAPPE-Ⅱ评分联合预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959,灵敏度95.8%,特异性93.0%,预测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均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清BMP-7、CC-16与SNAPPE-Ⅱ评分密切相关,通过早期3项指标联合评估早产儿预后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 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 相关性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影响因素调查及血清IL-16、CD40、HMGB1变化及意义
4
作者 霍前文 徐曼 +2 位作者 程义婷 裴士杰 虞超 《西部医学》 2025年第1期85-87,92,共4页
目的探究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PI)影响因素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CD4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13例慢阻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I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79... 目的探究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PI)影响因素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CD4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13例慢阻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I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7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16、CD40、HMGB1水平,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s回归分析慢阻肺患者发生PI的危险因素。结果慢阻肺患者中PI发病率为30.09%(34/113);PI组IL-16、CD40、HMGB1水平均高于非PI组(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糖尿病史、住院时间≥15 d、长期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IL-16、CD40、HMGB1是慢阻肺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吸烟史、糖尿病史、住院时间≥15 d、长期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IL-16、CD40、HMGB1是慢阻肺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白细胞介素-1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CD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抑癌基因产物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冉瑞琼 傅晓颖 +2 位作者 曹晓运 周决 曹世龙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83-86,共4页
研究P16在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0例肺癌石蜡标本P1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8例小细胞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52例非小细胞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7.6%,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P1... 研究P16在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0例肺癌石蜡标本P1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8例小细胞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52例非小细胞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7.6%,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8.1%)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16阳性表达率为86.6%,P<0.01),低分化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0%)显著低于中、高分化肺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5%),P<0.05。P16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人的3a生存率为64.8%。而P16蛋白表达阴性者其3a生存率仅20.3%(P<0.05)。P16蛋白的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无关。结论:P16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及转移有关。P16蛋白的状态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P16 抑癌基因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p^(16)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徐苗厚 张振国 +1 位作者 鹿群 江森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1997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抗p16抑癌基因的表达产物p1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50份子宫内膜癌常规石蜡标本进行p16蛋白的免疫组化测定。结果:p16蛋白的表达广泛见于正常子宫内膜腺...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抗p16抑癌基因的表达产物p1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50份子宫内膜癌常规石蜡标本进行p16蛋白的免疫组化测定。结果:p16蛋白的表达广泛见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体、平滑肌和部分病例的癌组织中,阳性部位主要在细胞浆内。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表达的阳性率仅为48.00%(24/50),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P<0.05),p16蛋白阴性者子宫内膜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易转移,患者预后差。结论:p16蛋白作为细胞周期的反向调节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p16抑癌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导致p16蛋白合成障碍,可引起细胞无限制性生长,即恶变。对子宫内膜癌中p16蛋白表达的测定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判断其侵蚀、转移的能力,并估计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P1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P^(16)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崔言刚 王英年 +1 位作者 张可佳 朱为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9期1-3,共3页
采用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71例肺癌患者 (肺癌组 )癌组织中 P1 6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 ,并与 2 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肺癌组的 P1 6 蛋白阳性率为 5 3.5 2 % ,明显低于对照组 (90 % ) ,P<... 采用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71例肺癌患者 (肺癌组 )癌组织中 P1 6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 ,并与 2 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肺癌组的 P1 6 蛋白阳性率为 5 3.5 2 % ,明显低于对照组 (90 % ) ,P<0 .0 1;有淋巴结转移者的 P1 6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肺癌分期为 ~ 期者 P1 6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 ~ 期者。肺癌组 VEGF阳性率为 71.83%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0 % ) ,P<0 .0 1;吸烟量少者VEGF阳性率显著高于吸烟量多者 ,肿瘤低分化者显著高于高分化者 ,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肺癌为 ~ 期者显著高于 ~ 期者。证实肺癌中 P1 6 蛋白与 VEGF呈负相关 ;P1 6 蛋白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16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P^(15)基因蛋白与葡萄胎恶变关系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箴言 戴淑真 罗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P16、P15基因蛋白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 0 0方法对 4 0例葡萄胎和 2 5例早孕患者绒毛P16、P15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早孕绒毛组织中P16、P15基因蛋白表达均阳性。葡萄胎中P16、P15基因蛋白阴性表达率分... 目的 探讨P16、P15基因蛋白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 0 0方法对 4 0例葡萄胎和 2 5例早孕患者绒毛P16、P15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早孕绒毛组织中P16、P15基因蛋白表达均阳性。葡萄胎中P16、P15基因蛋白阴性表达率分别为 4 2 5 %、30 % ,与早孕绒毛组织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葡萄胎恶变组 (7例 )P16、P15基因蛋白表达均阴性者 4例 ,占 5 7 1% ,高于无恶变组的 18.2 % (6 / 33)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恶变组中 ,清宫前子宫大于妊娠月份 ,同时发生黄素囊肿且囊肿 >6cm ,清宫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 HCG)持续 2个月后消退者 ,其P16、P15基因蛋白联合阴性率高于非恶变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葡萄胎的发生、发展与P16、P15基因蛋白缺失有关。P16、P15基因蛋白缺失有望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 P^15 基因蛋白表达 葡萄胎恶变 早孕 绒毛组织 阴性 显著性 结论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冯艳玲 乐晓萍 蔡新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403-406,共4页
目的 探讨P16、P53 基因产物在胃癌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免疫组化法对 33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同时与 17例癌旁和 13例正常胃粘膜中P16和P53 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结果 胃癌患者... 目的 探讨P16、P53 基因产物在胃癌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免疫组化法对 33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同时与 17例癌旁和 13例正常胃粘膜中P16和P53 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结果 胃癌患者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 (P <0 .0 5 ) ,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阳性细胞密度高于未转移者 (P <0 .0 5 )。P53 蛋白在正常胃粘膜未见表达 ,胃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5 )。P53 与P16在胃癌中共同表达 10例 (30 .30 % ) ,P53 和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病理学分期、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P16基因异常有促进胃癌转移的效应 ,这对判定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P53 与P16在胃癌中有协同作用 ,二者异常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53蛋白 P16蛋白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组织P^(16INK4)蛋白的表达及其基因突变SSCP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吉庆 谭岩 +2 位作者 赵刚 郭云宝 王长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 P16INK4蛋白低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其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人脑胶质瘤标本 41例 ,同时采用新鲜胶质瘤组织标本1 5例进行 p1 6m RNA表达逆转录 PCR检测 ,并进行基因突变单...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 P16INK4蛋白低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其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人脑胶质瘤标本 41例 ,同时采用新鲜胶质瘤组织标本1 5例进行 p1 6m RNA表达逆转录 PCR检测 ,并进行基因突变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SSCP)。结果 :P1 6蛋白阳性表达 30例 ,阴性表达 1 1例 ,胶质瘤组织 p1 6m RNA表达水平相对低于对照组 ,p1 6基因外显子 2未发生基因突变 ,也未发生外显子 2的纯合缺失。结论 :胶质瘤组织p1 6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并与其分级相关 ,提示 P1 6蛋白及其 m RNA异常是影响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胶质瘤组织 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遗传学 P^16INK4 多态现象 单链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艳玲 张钦宪 乐小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P16蛋白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胃癌、17例癌旁和13例正常胃粘膜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癌旁与正常胃粘膜、胃癌阳性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目的探讨P16蛋白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胃癌、17例癌旁和13例正常胃粘膜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癌旁与正常胃粘膜、胃癌阳性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淋巴结转移胃癌阳性细胞密度高于未转移者(P<0.05)。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其它生物学行为无统计学相关。结论P16基因异常有促进胃癌转移的效应,可作为胃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P^16蛋白 胃癌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p^(16)、nm^(23)基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感染小鼠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杰 汪万英 +2 位作者 王朝夫 吴礼高 龚晓萌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7-88,38,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bcl- 2凋亡抑制基因、p16抑癌基因和nm2 3 转移抑制基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L型感染C57小鼠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动物实验观察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后肿瘤的发生情况 ;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检测小鼠肿瘤和癌... 目的 探讨bcl- 2凋亡抑制基因、p16抑癌基因和nm2 3 转移抑制基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L型感染C57小鼠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动物实验观察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后肿瘤的发生情况 ;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检测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中bcl- 2、p16、nm2 3 基因的表达。结果 金葡菌L型感染后 10只小鼠发生肿瘤 ,13只出现癌前病变。小鼠肿瘤中bcl- 2、p16、nm2 3 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0 0 %、30 0 %和 2 0 0 % ;癌前病变中分别为 30 8%、5 3 1%和 6 1 1%。小鼠肿瘤中bcl- 2、p16、nm2 3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0 0 %、2 0 0 %和 2 0 0 % ;癌前病变中分别为 2 3 1%、5 3 1%和 6 1 1%。其蛋白和mRNA表达具一致性 ,且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引起bcl- 2、p16、nm2 3 基因的异常表达 ,进而导致体细胞的恶性转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P^16 nm^23 金黄色葡萄球菌 L型 肿瘤 癌前病变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AFP蛋白表达与P^(53)、P^(16)、nm^(23)-H_1、C-myc蛋白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清峰 周晓峰 +2 位作者 刘效恭 李国威 王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73-774,共2页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中 AFP蛋白表达与 P53、P1 6、nm2 3-H1 、C-myc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0例肝癌组织中 AFP、P53、P1 6、nm2 3-H1 、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AF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 70 % ,...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中 AFP蛋白表达与 P53、P1 6、nm2 3-H1 、C-myc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0例肝癌组织中 AFP、P53、P1 6、nm2 3-H1 、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AF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 70 % ,癌旁组织中 1 6% ;AFP蛋白表达与 P53、C-m y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与 P1 6和 nm2 3-H1 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AFP基因在肝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AFP基因与 P53、P1 6 、nm2 3-H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肿瘤 免疫学 甲胎蛋白类 致癌基因 P^53基因 P^16基因 NM23-H1基因 C-myc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16)与肿瘤基因治疗 被引量:8
14
作者 熊光武 王世阆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0-212,共3页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 ,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p1 6基因是继 p53 和 RB基因之后发现的又一重要的抑癌基因。本文就 p1 6基因的结构、功能异常 。
关键词 抑癌基因 P^16基因 肿瘤 基因治疗 基因表达调节 基因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组织中P^(1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跃兰 李琳 陈利馨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卵巢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结果:19例卵巢癌,P16检出率为632%,3例晚期卵巢癌表达阴性,4例Ic期以...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卵巢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结果:19例卵巢癌,P16检出率为632%,3例晚期卵巢癌表达阴性,4例Ic期以上低分化卵巢癌表达弱阳性,正常对照组,80%阳性表达,10%弱阳性表达。研究提示:P16的突变与缺失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抑癌基因 P^16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Rb抑癌基因、rasP^(21)癌基因与子宫内膜癌 被引量:2
16
作者 葛伟平 张萍 王雪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P^16 Rb抑癌基因 RASP^21 癌基因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和吸烟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帆 施作霖 +1 位作者 张锟生 江淑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结合高压锅抗原修复对36例喉鳞癌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观察P16蛋白的表述情况。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喉癌病理和吸烟的关系。应用X2检验及精确概率法分析P16蛋白表达与鳞癌分级、浸润深度...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结合高压锅抗原修复对36例喉鳞癌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观察P16蛋白的表述情况。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喉癌病理和吸烟的关系。应用X2检验及精确概率法分析P16蛋白表达与鳞癌分级、浸润深度及转移的相关性。结果:P16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率为63.89%(23/36);其中,高分化鳞癌P16蛋白的表达率为100%(6/6);中分化鳞癌P16蛋白的表达率为66.67%(12/18);低分化鳞癌P16蛋白的表达率为41.67%(5/12),显著低于高中分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癌的分期、浸润深度及转移密切相关。与病人的吸烟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蛋白 吸烟 临床病理学 喉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顺维A酸对肺鳞癌细胞株A_2凋亡及Rb、P^(16)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玉玉 游庆军 +1 位作者 吴伟 胡国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3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肺鳞癌 癌细胞株 A2 细胞凋亡 RB P^16 基因表达 9-顺维A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Rb和P^(53)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桑建中 娄卫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Rb和P53蛋白表达与喉鳞癌发生的关系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80例喉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30例),30例声带息肉患者手术标本中抑癌基因P16、Rb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声带息肉、癌旁组...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Rb和P53蛋白表达与喉鳞癌发生的关系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80例喉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30例),30例声带息肉患者手术标本中抑癌基因P16、Rb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声带息肉、癌旁组织及癌组织P53表达率分别为6.66%、46.6%和66.2%(P<0.0001);P16表达率分别为86.6%、63.3%和41.2%(P<0.0001);Rb表达率分别为80.3%、66.6%和52.5%(P<0.05)。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癌组织中P16和Rb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P16和Rb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P16、Rb和P53的异常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与进展有关;P53可作为判定喉鳞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鳞癌组织 抑癌基因P^16 表达及 癌细胞分化程度 淋巴结转移 蛋白表达 癌旁组织 声带息肉 临床分期 表达率 免疫组化 手术标本 表达情况 RB蛋白 P^16 异常表达 P^53 癌患者 相关性 癌发生 负相关 p16 喉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和CyclinD_1在不同胃病患者胃粘膜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凯 吕晓霞 许伟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1,共3页
为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 P1 6 和细胞周期素 D1 (Cyclin D1 )在正常胃、慢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 ,以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采用 m 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 P1 6 Cyclin D1 在不同胃粘膜病变中的表达情... 为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 P1 6 和细胞周期素 D1 (Cyclin D1 )在正常胃、慢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 ,以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采用 m 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 P1 6 Cyclin D1 在不同胃粘膜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正常胃粘膜 P1 6 阳性率为 90 .9% ,Cyclin D1 为阴性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的 P1 6 阳性率分别为 87.1%、78.6 %、37.5 %、2 6 .2 5 % ,Cyclin D1 的阳性率依次为 16 %、2 1%、5 6 %、73.75 % ,癌组织与正常胃粘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1 6 的阳性率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Cyclin D1 与癌分化无明显相关性。胃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 P1 6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 .0 1)。 Cyclin D1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随访 2年 ,80例胃癌患者中 13例死亡 ,均为 P1 6阴性、Cyclin D1 阳性者。胃癌中 P1 6与 Cyclin D1 有交叉共存现象者约占 70 %。相关分析显示 ,胃癌中 P1 6与 Cyclin D1 的阳性率呈显著负相关。认为 P1 6与 Cyclin D1 两种基因变化与胃癌的形成关系密切 ;随病变加重 ,P1 6缺失率增加 ,Cyclin D1 阳性率增加 ,两者可单独或协同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其反向表达趋势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互抑制机制。多基因异常病例易发生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CYCLIND1基因 细胞周期素 胃粘膜 胃病 临床意义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