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提取物中的花青素智能pH复合膜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娅敏 张敏 +5 位作者 张沛春 张斌 齐燕姣 鲜亮 王文芳 陈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3-380,共8页
食品包装是食物给人的第一印象,它可以引起或抑制人们的食欲,在提高食物的外观和质量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保护广大消费者免受变质腐烂的食品带来未知疾病的困扰,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而花青素是... 食品包装是食物给人的第一印象,它可以引起或抑制人们的食欲,在提高食物的外观和质量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保护广大消费者免受变质腐烂的食品带来未知疾病的困扰,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而花青素是重要的天然水溶性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其属于多酚家族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该文综述了近几年研究人员从不同植物中提取出花青素,将其作为指示剂制备智能pH复合膜,通过复合膜颜色的变化以监测肉类、牛奶和果蔬等的新鲜程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还讨论了花青素的来源、结构和性质,为研究人员探索从不同植物中提取的花青素智能pH指示膜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潜力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提取方法 ph敏感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杧果主产区果园土壤pH值和有机质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2
作者 冯焕德 朱敏 +1 位作者 汪秀华 陈业渊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1期44-53,共10页
为探明海南杧果主产区果园土壤现状并为杧果园土壤施肥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对71个有代表性的果园土样进行采集,分析主产区土壤pH值和有机质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产区0~20cm土层中土壤pH值平均为5.76,63.38%的杧果园... 为探明海南杧果主产区果园土壤现状并为杧果园土壤施肥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对71个有代表性的果园土样进行采集,分析主产区土壤pH值和有机质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产区0~20cm土层中土壤pH值平均为5.76,63.38%的杧果园土壤pH值处于适宜杧果生长的5.50~7.50范围内,36.62%的杧果园土壤pH值低于5.50,20~40cm土层中最适宜杧果生长的5.50~7.50的土壤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53.53%,46.48%的杧果园土壤pH值低于5.50;0~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4.15g/kg,有59.28%的果园有机质低于15.00g/kg,20~4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0.70g/kg,有78.87%的果园有机质低于15.00g/kg。0~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铜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锌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交换性钙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20~4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钙成显著负相关,土壤pH值与交换性钙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铁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和提升有机质水平是海南杧果主产区实现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杧果主产区 土壤ph 有机质 分布特征 土壤养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射流协同pH循环处理对大米-豌豆复合蛋白功能性及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陆云峰 戴涛涛 +4 位作者 李照莹 韩嘉龙 李俶 刘成梅 陈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3,共11页
为探究复合植物蛋白经高压射流磨与p H循环共同处理后的增溶作用,明晰其增溶机制,采用大米蛋白与豌豆蛋白作为原料,配制蛋白比例1:1,总蛋白浓度4%的混合蛋白溶液,并将混合液p H调整至12,在高压射流磨不同压力下进行处理,再将溶液pH调回... 为探究复合植物蛋白经高压射流磨与p H循环共同处理后的增溶作用,明晰其增溶机制,采用大米蛋白与豌豆蛋白作为原料,配制蛋白比例1:1,总蛋白浓度4%的混合蛋白溶液,并将混合液p H调整至12,在高压射流磨不同压力下进行处理,再将溶液pH调回中性后得到复合蛋白。采用氮溶解指数、粒径、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分子量等手段表征本工艺过程中复合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经高压射流磨协同pH循环处理4%的复合蛋白,复合蛋白氮溶解指数随着压力增大而提升,处理压力为120MPa时,氮溶解指数为92.67%±0.77%。扫描电镜与粒径结果显示,射流磨处理后的复合蛋白尺寸降低,比表面积增大。内源荧光光谱、表面疏水性、巯基二硫键、圆二色谱结果显示,两种蛋白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共架体,且复合蛋白随处理压力增大,表面疏水性由4025.33显著增大至7359.45(P<0.05),疏水区域增加、游离巯基含量由26.46±0.32μmol/g显著上升至最高32.66±0.35μmol/g(P<0.05),二硫键含量由9.86±0.42μmol/g显著下降至5.48±0.27μmol/g(P<0.05),α-螺旋实际含量(25.3%)高于理论值(21.83%),二级结构向更亲水的α-螺旋转变。此外,氨基酸分析显示复合蛋白的氨基酸配比均衡完整。经处理后的复合蛋白在高溶解性的基础上,乳化与起泡性能均明显优于大米蛋白与豌豆蛋白。本研究表明高压射流磨协同pH循环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复合蛋白的功能特性,为植物蛋白工业化增溶改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蛋白 豌豆蛋白 高压射流磨 ph循环 改性 功能特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pH响应性的Cu/ZIF-8@Cur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4
作者 曾凡行 徐畅 +2 位作者 董旭峰 齐民 庄熙晶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1-2098,共8页
姜黄素是一类天然多酚,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但是其稳定性低、溶解度差且在人体中代谢过快等缺点严重限制应用。基于此,研究采用一锅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种铜掺杂的ZIF-8双金属MOF材料用于姜黄素的高效负载(简写为Cu/ZIF-8@Cur),以实现优异... 姜黄素是一类天然多酚,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但是其稳定性低、溶解度差且在人体中代谢过快等缺点严重限制应用。基于此,研究采用一锅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种铜掺杂的ZIF-8双金属MOF材料用于姜黄素的高效负载(简写为Cu/ZIF-8@Cur),以实现优异的抗菌性。首先,通过紫外和红外等分析,证明了姜黄素的成功负载,其负载率高达45.6%,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次,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复合颗粒具有优异的pH响应性:在未产生细菌时(中性条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当人体产生细菌(环境变为弱酸性),Cu/ZIF-8@Cur颗粒会缓慢的释放离子及药物。Cu/ZIF-8@Cur颗粒对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 姜黄素 金属-有机框架 ph响应性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种类及终点pH值对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浸出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李锰 芦静 +8 位作者 孙英杰 王福浩 李卫华 张庆建 龙吉生 李寿辉 纪勇 王华伟 卞荣星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8-468,共11页
为探究垃圾焚烧飞灰酸洗脱毒工艺中酸添加及终点pH值控制对其重金属浸出行为的影响,采用具有浓度梯度的四种酸对飞灰进行酸洗处理,探究终点pH值对飞灰酸洗过程中重金属浸出行为及环境风险,以及飞灰残渣赋存重金属化学形态及矿物组成变... 为探究垃圾焚烧飞灰酸洗脱毒工艺中酸添加及终点pH值控制对其重金属浸出行为的影响,采用具有浓度梯度的四种酸对飞灰进行酸洗处理,探究终点pH值对飞灰酸洗过程中重金属浸出行为及环境风险,以及飞灰残渣赋存重金属化学形态及矿物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b、Cu和Cr的浸出量表现出醋酸>硝酸>硫酸>磷酸的趋势;Pb、Zn、Cu和Cr的浸出液pH值分别在9<pH<11、10<pH<11、pH≈11和6<pH<8时呈现最低浸出量;浸出重金属的综合环境风险(RI值)完全受Cd浸出液浓度的主导,且pH≈11时,浸出液RI值最小。总体上,磷酸酸洗环境下飞灰浸出液重金属环境风险最低,且酸洗飞灰残渣中各重金属赋存化学形态更为稳定;而醋酸酸洗环境下的浸出液重金属环境风险最高,主要是因为其对弱酸提取态重金属具体较高的浸出效率。研究结果可为飞灰的酸洗脱毒工艺比选及参数优化,以及酸洗液重金属环境风险管控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酸洗 终点ph 重金属浸出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硬度和pH校正的锌的水生生物基准研究
6
作者 蒿梦秋月 付卫强 +2 位作者 李小峰 刘大庆 冯承莲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3-382,共10页
水环境因素(如pH、硬度等)对重金属的水生生物毒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会影响重金属的水质基准标准。目前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的指标大都是在标准实验条件下测试获得的,并没有考虑实际水环境中环境要素的影响。锌(Zn)是... 水环境因素(如pH、硬度等)对重金属的水生生物毒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会影响重金属的水质基准标准。目前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的指标大都是在标准实验条件下测试获得的,并没有考虑实际水环境中环境要素的影响。锌(Zn)是生命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系统探究典型水环境要素对锌生物毒性的影响作用对我国水质基准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基于实验室实测的8种水生生物pH和硬度的单因素实验的相关数据,同时结合生物有效性校正模型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拟,构建出锌的基于多要素的多元线性毒性预测模型,并基于预测模型外推获得锌的危害浓度,急性基准值为300μg·L^(-1),HC5值为600μg·L^(-1)。本研究综合考虑了关键水环境参数硬度和pH值对锌生物的综合影响,与其他国家或组织无校正或只基于硬度校正相比将更加完善和准确,研究结果可为水质基准推导和校正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水质基准 模型校正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歧双歧杆菌F35培养基优化及恒定pH发酵研究
7
作者 田睿 石阳阳 +2 位作者 杨睿 张灏 杭锋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提高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液中活菌浓度,对该菌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发酵液活菌数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添加0.5 g/L L-半胱氨酸盐酸盐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培养基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量、氮源的种类及添加... 为提高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液中活菌浓度,对该菌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发酵液活菌数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添加0.5 g/L L-半胱氨酸盐酸盐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培养基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量、氮源的种类及添加量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于恒定pH发酵条件下优化葡萄糖添加量。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最优添加量为1.5 g/L;氮源的最优复配为:酵母蛋白胨10 g/L,酵母提取物FM98510 g/L,在200 L体系恒定pH 5.7发酵时,葡萄糖最优添加量为32 g/L。经优化后,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液最高活菌数为(8.01±0.70)×109 CFU/mL,是优化之前的5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F35 L-半胱氨酸盐酸盐 氮源 培养基优化 恒定ph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MICP固化修复镉污染尾矿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江昭明 陈永贵 +2 位作者 文子豪 付俊 周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方法是一种生态友好、可持续的污染土固化与修复技术,而对于MICP在不同土壤p H值环境下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影响的研究较少。利用巴氏芽孢杆菌ATCC 11859分别在pH值为5,7,9,1条件下进行了MICP修复Cd溶液试验、C...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方法是一种生态友好、可持续的污染土固化与修复技术,而对于MICP在不同土壤p H值环境下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影响的研究较少。利用巴氏芽孢杆菌ATCC 11859分别在pH值为5,7,9,1条件下进行了MICP修复Cd溶液试验、Cd污染尾矿固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水溶液修复试验中,在pH为5~11范围内均能有效钝化Cd^(2+),当pH值为9时对Cd^(2+)钝化效果最佳;尾矿固化试验中,酸性淋溶液会加快尾矿中的Cd^(2+)浸出,MICP主要将尾矿中Cd的酸可溶态转化为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且钝化效果与碳酸盐生成率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生物矿化沉淀的FTIR、XRD、XPS和SEM-EDS分析表征,揭示了MICP钝化重金属和固化尾矿的机理:MICP通过生物吸附和碳酸钙的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等作用完成对重金属离子的钝化,通过覆膜作用、黏结作用和桥接作用增大土颗粒内摩擦角和土粒间的黏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ph 固化修复污染土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pH响应及荧光性能的二氧化硅制备与表征
9
作者 齐晴 李乐冰 +5 位作者 宋雨锌 刘红瑞 张浩宇 蒲晓辉 张旭 赵彦保 《化学研究》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模板,正硅酸乙酯为硅源,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氨基源,通过一锅法制备出氨基化多孔二氧化硅纳米球(pSiO_(2)-NH_(2)),三乙醇胺用于调节反应体系的pH。通过pSiO_(2)表面的氨基与聚丙烯酸分子上的羧基...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模板,正硅酸乙酯为硅源,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氨基源,通过一锅法制备出氨基化多孔二氧化硅纳米球(pSiO_(2)-NH_(2)),三乙醇胺用于调节反应体系的pH。通过pSiO_(2)表面的氨基与聚丙烯酸分子上的羧基之间发生键合作用,在pSiO_(2)表面包覆聚丙烯酸,进而形成具有pH响应特性的功能层。再将氨基化氧化锌量子点修饰在上述载体的表面,可以封堵载体孔道并赋予纳米球荧光特性。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激发-发射光谱(PL)、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样品表面形貌、光学性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SiO_(2)表面的氨基与聚丙烯酸(PA)分子上的羧基成功键合,氨基化氧化锌量子点(ZnO-NH_(2)QDs)成功封堵,该多孔二氧化硅纳米球(pSiO_(2)/PA/ZnO)具有pH响应及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响应 荧光性能 二氧化硅 递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海藻酸钠膜污染的影响及热力学分析
10
作者 姚凌翔 滕佳恒 林红军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超滤膜技术以其操作简便和高效的分离能力,被认为是缓解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膜污染问题,尤其是由天然有机物(NOM)引起的膜污染,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此,本研究选用海藻酸钠作为模型污染物,模拟了不同pH条件下... 超滤膜技术以其操作简便和高效的分离能力,被认为是缓解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膜污染问题,尤其是由天然有机物(NOM)引起的膜污染,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此,本研究选用海藻酸钠作为模型污染物,模拟了不同pH条件下的膜污染现象.死端过滤结果显示,当pH=3时,海藻酸钠的结垢现象最为严重,显著高于其他pH条件下的;随着pH升至7,膜污染显著减轻,比过滤阻力(SFR)下降了约77%.通过Zeta电位分析和接触角测定等方法表征了污染物的表面性质,并结合XDLVO理论进行界面热力学建模以深入探讨其潜在机制.结果发现,在不同pH环境下,污染物间的静电斥力以及污染物与膜之间的界面自由能变化是影响膜污染行为的关键.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膜污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有望为膜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膜污染 海藻酸钠 ph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无氰电镀镉钛合金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李旭勇 陈韦 +4 位作者 张东升 吴群英 李琼 徐雪源 王春霞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无氰电镀镉钛工艺被广泛用于航空产业,但仍然存在镀液不稳定的技术难题,其中镀液的pH值是一个关键影响因素。为探究pH值的影响,采用静置试验,透过率测试、Zeta电位表征等方法研究了镀液的稳定性,通过场发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 无氰电镀镉钛工艺被广泛用于航空产业,但仍然存在镀液不稳定的技术难题,其中镀液的pH值是一个关键影响因素。为探究pH值的影响,采用静置试验,透过率测试、Zeta电位表征等方法研究了镀液的稳定性,通过场发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模拟海水浸泡实验测试了镀层的耐蚀性,并通过渗氢曲线和钛含量测试分析了镀层的氢脆性能。结果表明:镀液pH值是影响镀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当镀液pH为6.5~6.8时,镀液透过率在100%左右,镀液的Zeta电位较高,稳定性最好;当镀液pH值大于6.8时,镀液稳定性急剧下降。当镀液pH为6.5~6.8时,镀层表面细致,晶粒尺寸较小,镀层的耐蚀性最好,镀层钛含量较高,抗渗氢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镉钛合金 稳定性 耐蚀性 氢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可注射pH/温度双响应载药水凝胶的制备及抗肿瘤应用
12
作者 蒋力 唐昭敏 +5 位作者 赵健清 李世杰 李昊宇 杨怡宁 潘皛 王新茗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2-248,共7页
传统化疗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仍然存在非靶向治疗、副作用严重等缺陷,急需一种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本工作开发了一种可注射pH/温度双响应水凝胶。以季戊四醇(PETP)为引发剂、氯化亚锡(SnCl_(2))为催化剂,对ε-己内酯(ε-... 传统化疗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仍然存在非靶向治疗、副作用严重等缺陷,急需一种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本工作开发了一种可注射pH/温度双响应水凝胶。以季戊四醇(PETP)为引发剂、氯化亚锡(SnCl_(2))为催化剂,对ε-己内酯(ε-CL)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合成四臂星型聚己内酯(4PCL)。利用4PCL与4-羧基苯甲醛(p-CBA)的酯化反应制备4PCL-CBA,再将4PCL-CBA、普朗尼克F127以及聚乙烯亚胺(PEI)水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功制得F127/PEI/4PCL-CBA(FECC)水凝胶。FECC水凝胶在37℃响应交联成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负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的FECC水凝胶在肿瘤弱酸环境中168 h的DOX释放率为45.3%,释放平稳,无突释,而在模拟血液循环的中性环境中DOX累积释放率仅19.8%,表明DOX@FECC水凝胶实现了药物缓释。在细胞实验中,FECC水凝胶对正常血管内皮细胞(EC)无明显毒性,而DOX@FECC载药水凝胶能显著杀死人源乳腺癌细胞(4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治疗 原位水凝胶 ph响应 温度响应 可控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条件对铝合金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纳米摩擦化学行为的影响
13
作者 朱玉广 王子睿 +3 位作者 马服辉 梅璐 王正义 王永光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1,221,共10页
目的探讨pH条件对铝合金化学机械抛光微观过程中纳米摩擦化学行为的影响,表征抛光液在铝合金表面所形成的表面薄膜厚度及力学性能,并分析铝合金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单磨粒接触状态与摩擦学特性。方法使用0.6%(体积分数)过氧化氢(H_(2)O_(... 目的探讨pH条件对铝合金化学机械抛光微观过程中纳米摩擦化学行为的影响,表征抛光液在铝合金表面所形成的表面薄膜厚度及力学性能,并分析铝合金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单磨粒接触状态与摩擦学特性。方法使用0.6%(体积分数)过氧化氢(H_(2)O_(2))和0.5%(质量分数)壳寡糖(COS)构成抛光液对铝合金表面进行处理,在铝合金表面反应生成的表面薄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细化表征。分析不同pH条件的抛光液对单磨粒/表面薄膜接触状态的影响规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了单磨粒/表面薄膜吸引力与黏附力数值。在纳米摩擦化学行为试验中,结合微观摩擦学理论模型阐明铝合金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的摩擦化学去除机制。结果在抛光液化学反应后,铝合金表面将会形成100μm左右致密的氧化薄膜与40μm左右稀疏的氧化络合薄膜。当抛光液pH值升高至11~12时,探针针尖与铝合金表面薄膜的吸引力和黏附力将会分别降低至24.49、32.01nN。结论原子力显微镜试验和微观摩擦学理论模型的分析表明,铝合金的摩擦化学去除过程不是黏附力引起的磨粒法向接触载荷增大所产生的,而可能是抛光液的化学腐蚀作用所引起的。当化学机械抛光液pH值大于9时,铝合金表面将会形成氧化络合层,成为材料磨损加剧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界面摩擦力作用下,沉积在铝合金表面薄膜的铝原子会吸附在探针针尖OH^(*)基团上,从而产生黏合作用,探针针尖在纳米摩擦划动过程中将其除去。最后,铝合金表面薄膜呈现出更低的摩擦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化学机械抛光 纳米摩擦学 ph 吸引力 黏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分析评估无机改良剂对酸性农田土壤pH的影响
14
作者 韩天富 柳开楼 +1 位作者 赵彦锋 陈杰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无机改良剂是改善土壤酸化的重要措施,然而该措施对酸性土壤pH的影响程度及关键的驱动因素目前仍不清晰。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量化施用无机改良剂对pH的影响,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了影响pH对无机改良剂响应强弱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 无机改良剂是改善土壤酸化的重要措施,然而该措施对酸性土壤pH的影响程度及关键的驱动因素目前仍不清晰。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量化施用无机改良剂对pH的影响,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了影响pH对无机改良剂响应强弱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与未施无机改良剂相比,施用无机改良剂显著增加pH(增幅为13.0%),增加的幅度受到气候、土壤属性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石灰类改良剂对pH提升的效果优于非石灰类无机改良剂,石灰类改良剂与石膏配合施用的提升效果最好。土壤pH的增加效果随着无机改良剂施用量(换算CaO当量)和施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年均温度小于10℃、年降雨量在800~1600 mm时pH增幅最高。随着初始土壤pH和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施用无机改良剂对土壤pH增加效果逐渐减弱。在种植水稻或者水田情况下,pH增幅最低;在单施有机肥情况下,施用无机改良剂对土壤pH增加效果较强。随机森林模型结果表明,无机改良剂用量、作物类型、初始土壤pH和持续时间是影响pH对无机改良剂响应强弱的关键驱动因素,管理因素占比最大(54.8%);其次是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分别占32.2%和13.0%。因此,施用无机改良剂在改善土壤pH时,除了优先考虑用量和作物种类以外,应综合考虑土壤属性和气候因素的差异特征,并结合种植制度和施肥类型针对性地优化无机改良剂施用,进而达到改良土壤酸化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改良剂 酸性土壤 ph Meta分析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有机酸和pH值在新生儿乳糖不耐受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郭惠梅 吴薇 +2 位作者 芦亚娟 顾猛 屠文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4期546-549,554,共5页
目的:检测乳糖不耐受新生儿粪便有机酸,包括乳酸、琥珀酸、短链脂肪酸总酸、乙酸、丙酸、丁酸及异丁酸的浓度,并检测新生儿粪便pH值,探讨肠道有机酸、肠道pH值在新生儿乳糖不耐受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我院新生儿科... 目的:检测乳糖不耐受新生儿粪便有机酸,包括乳酸、琥珀酸、短链脂肪酸总酸、乙酸、丙酸、丁酸及异丁酸的浓度,并检测新生儿粪便pH值,探讨肠道有机酸、肠道pH值在新生儿乳糖不耐受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或门诊存在乳糖不耐受症状的新生儿18例作为LI组,选取同期某月子中心健康新生儿1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新鲜粪便,用液相色谱法检测粪便有机酸,pH计检测粪便pH值。结果:有机酸检测:LI组乳酸、琥珀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SCFA总酸、乙酸、丁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I组异丁酸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组乳酸、琥珀酸在2~14d日龄段高于15~28d日龄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FA总酸、乙酸、丁酸及异丁酸在2~14d日龄段均低于15~28d日龄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乳酸在2~14d日龄段高于15~28d日龄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FA总酸、乙酸在2~14d日龄段低于15~28d日龄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丁酸在2~14d日龄段高于15~28d日龄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丁酸在2~14d日龄段低于15~28d日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乳糖代谢终产物SCFA,乳酸、琥珀酸等结肠代谢中间产物的增高在新生儿乳糖不耐受中起着关键作用,导致肠道渗透压增高引起腹泻,而中间代谢产物的增高可能与新生儿期的肠道菌群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不耐受 肠道有机酸 肠道ph 肠道菌群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森林土壤pH和养分空间分布——以乐昌市为例
16
作者 叶洋 李莹莹 +3 位作者 张亮彪 赵志明 齐也 丁晓纲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77-85,共9页
为了科学管理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的土壤养分,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以韶关市乐昌市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随机布点、专题布点和林分布点相结合采集165个土壤样点,检测土壤pH、有机碳和大量元素含量,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克... 为了科学管理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的土壤养分,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以韶关市乐昌市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随机布点、专题布点和林分布点相结合采集165个土壤样点,检测土壤pH、有机碳和大量元素含量,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克里金插值法探究不同土壤层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空间分布格局。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与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有机碳与全氮(TN)、全磷(TP)含量呈正相关,全氮与全磷含量也为正相关,其中有机碳与全氮在不同土壤深度始终保持强相关性(P<0.01)。空间分布图显示,每个指标在不同土壤深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高值和低值的分布区域也相近。结果表明,乐昌市森林土壤表层大多呈强酸或酸性,pH随着土壤深度加深而升高;表层有机碳含量丰富,均在中等及以上水平,随着土壤深度加深而递减;表层全氮含量丰富,均在中等及以上水平,随着土壤深度加深递减;表层全磷含量匮乏,均在中等及以下水平,随着土壤深度加深递增;表层全钾(TK)含量丰富,绝大多数区域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 土壤ph 有机碳 大量元素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依赖-酶触发型黄芩苷结肠靶向微丸制备研究
17
作者 张瀚镭 张礼成 +4 位作者 陈媛媛 舒璟 闵清 白育庭 要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制备pH依赖-酶触发型黄芩苷结肠靶向微丸,并优化工艺处方。方法以目标微丸收率及圆整度为综合评价指标,用正交实验优化丸芯制备工艺;以累积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包衣工艺。结果正交实验得到的优化工艺... 目的制备pH依赖-酶触发型黄芩苷结肠靶向微丸,并优化工艺处方。方法以目标微丸收率及圆整度为综合评价指标,用正交实验优化丸芯制备工艺;以累积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包衣工艺。结果正交实验得到的优化工艺处方为:黄芩苷用量为18%,微晶纤维素与乳糖之比为5∶1,滚圆时间为5min;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优包衣工艺处方为:丙烯酸树脂Ⅲ∶抗性淀粉RS3(2∶1),增塑剂用量17.1%,包衣增重29.8%,老化时间1.6h。最优工艺处方制备的样品在人工小肠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累积体外释放率约为2.9%,在人工结肠液(pH7.6磷酸盐缓冲液)累积体外释放率约为93.0%;在(含有胰蛋白酶)模拟肠液体累计释放度为2.9%,在(4%盲肠内容物法制备)模拟结肠液32h时累积释放度达70.37%,证明此微丸具有pH依赖及酶触发性。结论正交实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可用于黄芩苷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且最优处方得到的微丸具有pH依赖及酶触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结肠靶向微丸 响应面法 ph依赖-酶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条件下镉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杨明 彭建 +3 位作者 刘俊 唐瑞华 徐佳乐 魏佳馨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9-21,共3页
为探究不同pH条件下镉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湘岳占为供试品种,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镉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清水与镉离子溶液浸种下的水稻幼苗苗高、最长根长与总根数间有差异,pH为9时各值最大。与清水浸种比较,... 为探究不同pH条件下镉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湘岳占为供试品种,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镉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清水与镉离子溶液浸种下的水稻幼苗苗高、最长根长与总根数间有差异,pH为9时各值最大。与清水浸种比较,镉离子溶液浸种过的水稻幼苗苗高、最长根长、总根数与百株鲜重均明显降低。当pH为8或9时,无论清水还是镉离子溶液浸种过的水稻幼苗光合色素可达最高值。不同pH可显著影响水稻幼苗丙二醛含量,当pH为9时,清水浸种过的水稻幼苗丙二醛含量最高,而镉离子溶液浸种过的水稻幼苗丙二醛含量最低。该研究揭示了pH与镉对水稻幼苗生长特性的耦合影响,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ph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及Cd^(2+)浓度下文蛤肝胰腺的氧化应激效应
19
作者 许译元 应雪萍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4-64,共11页
用不同pH的Cd^(2+)溶液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进行染毒,测定不同染毒时间(2天、4天、6天)文蛤肝胰腺对Cd^(2+)的富集量,分析Cd^(2+)对肝胰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测定了肝胰腺中H_(2)O_(2)、MDA和NO含量及抗氧化酶(CAT、SOD、GPx)... 用不同pH的Cd^(2+)溶液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进行染毒,测定不同染毒时间(2天、4天、6天)文蛤肝胰腺对Cd^(2+)的富集量,分析Cd^(2+)对肝胰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测定了肝胰腺中H_(2)O_(2)、MDA和NO含量及抗氧化酶(CAT、SOD、GPx)活性和金属硫蛋白(MT)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Cd^(2+)在文蛤肝胰腺中的富集量及H_(2)O_(2)、MDA、NO含量均随Cd^(2+)浓度、染毒时间的增加而上升,pH 7.0组的肝胰腺中Cd^(2+)的富集量及MDA含量均高于pH 8.3组.随着染毒时间增长和染毒浓度提高,细胞膜性结构受损越来越严重.抗氧化酶CAT、SOD、GPx活性在6 mg/L Cd^(2+)浓度组中,染毒时间较短时其活性较高,且pH 7.0组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pH 8.3组;但随着Cd^(2+)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pH 7.0组活性下降较pH 8.3组更显著.相同染毒条件下的MT mRNA表达量随染毒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同染毒时间下6 mg/L Cd^(2+)浓度组的MT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且pH 8.3组高于pH 7.0组.分析了pH值和Cd^(2+)对文蛤肝胰腺的氧化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效应,有助于丰富海洋酸化与重金属毒理作用在海洋贝类中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Cd^(2+) 文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盐酸苯环壬酯鼻喷剂的质量影响及其纤毛毒性研究
20
作者 董雪 马愉蔓 +5 位作者 李蒙 张慧 王增明 刘楠 郑爱萍 王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8-94,100,共8页
目的考察不同pH对盐酸苯环壬酯鼻喷剂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纤毛的刺激性,为制剂pH范围制定与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筛选稳定的pH调节剂,制备pH值为3.5、4.0、4.5、5.0和5.5的盐酸苯环壬酯鼻喷剂,置于高温(60±2)℃与光照(4500±5... 目的考察不同pH对盐酸苯环壬酯鼻喷剂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纤毛的刺激性,为制剂pH范围制定与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筛选稳定的pH调节剂,制备pH值为3.5、4.0、4.5、5.0和5.5的盐酸苯环壬酯鼻喷剂,置于高温(60±2)℃与光照(4500±500)Lx条件下,于5、10、30 d后取样观察制剂性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苯甲醇、盐酸苯环壬酯及有关物质含量,与0 d相比评估不同pH条件下盐酸苯环壬酯鼻喷剂的稳定性。取9只牛蛙,建立离体牛蛙上鄂纤毛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鼻喷剂组(盐酸苯环壬酯鼻喷剂)、阳性对照组(1%脱氧胆酸钠),每组各3只,分别滴加0.1 mL于黏膜上,对各组纤毛运动时间进行测定,计算相对运动百分率。取18只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鼻喷剂组(盐酸苯环壬酯鼻喷剂)、阳性对照组(1%脱氧胆酸钠),每组各6只,分别滴注50μL于大鼠左右鼻腔,每天给药1次,连续7 d,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对各组鼻黏膜病理学变化进行考察。结果柠檬酸-柠檬酸钠作为pH调节剂用于盐酸苯环壬酯鼻喷剂的制备。盐酸苯环壬酯鼻喷剂pH为5.5时,制剂析出,可见不溶性颗粒,pH3.5、4.0、4.5、5.0样品性状无色澄明,苯甲醇与盐酸苯环壬酯含量在98%~102%之间,有关物质项下未知杂质1、未知杂质2含量小于0.3%,未见增长,未检出其他杂质。离体牛蛙纤毛毒性考察结果可知,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鼻喷剂组相对运动百分率约为74.93%,纤毛可复摆。大鼠鼻黏膜刺激性考察结果可知,鼻喷剂组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完整,纤毛排列整齐,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苯环壬酯鼻喷剂pH值在3.5~5.0范围内稳定性良好,无明显纤毛毒性,是一种安全稳定的晕动病防治新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苯环壬酯 ph稳定性 鼻喷剂 纤毛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