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F-κB/NLRP3信号通路探讨香青兰总黄酮对ox-LD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赵云丽 黄川生 +3 位作者 郭新红 曹文疆 袁勇 王新春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20,共8页
目的研究香青兰总黄酮(TFDM)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家族3(NLRP3)信号通路减轻ox-LD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0μg/mL ox-LDL)、香青兰总黄酮组(100μ... 目的研究香青兰总黄酮(TFDM)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家族3(NLRP3)信号通路减轻ox-LD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0μg/mL ox-LDL)、香青兰总黄酮组(100μg/mL TFDM+50μg/mL ox-LDL)、NF-κB抑制剂组(10μmol/L Bay11-7821+50μg/mL ox-LDL)、香青兰总黄酮+抑制剂组(100μg/mL TFDM+10μmol/L Bay11-7821+50μg/mL ox-LDL)。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测定ROS表达,RT-qPCR法检测细胞NF-κB p65、NLRP3、Caspase-1、IL-18和IL-1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F-κB p65、IκBα、NLRP3、pro-Caspase-1、Caspase-1、IL-18和IL-1β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NF-κB p65和NLRP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ROS表达升高(P<0.01),NF-κB p65、NLRP3、Caspase-1、IL-18和IL-1βmRNA表达升高(P<0.05,P<0.01),IκBα、胞浆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P<0.01),细胞核NF-κB p65、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表达升高(P<0.01),NF-κB p65和NLRP3蛋白荧光强度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总黄酮组和香青兰总黄酮+抑制剂组ROS表达降低(P<0.01);香青兰总黄酮组、NF-κB抑制剂组和香青兰总黄酮+抑制剂组NF-κB p65、NLRP3、Caspase-1、IL-18和IL-1βmRNA表达降低(P<0.05,P<0.01),IκBα、胞浆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细胞核NF-κB p65、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NF-κB p65和NLRP3蛋白荧光强度减弱(P<0.01)。与香青兰总黄酮组比较,NF-κB抑制剂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香青兰总黄酮+抑制剂组IL-1β和IL-18 mRNA表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升高(P<0.05),细胞核NF-κB p65、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表达降低(P<0.05),NLRP3蛋白免疫荧光强度减弱(P<0.05)。结论香青兰总黄酮可抑制ox-LDL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该作用可能与减少ROS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总黄酮 ox-ldl RAW264.7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NF-κB/NLRP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 p65通路探讨花生红衣原花青素对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2
作者 盛家霖 翟昌林 +1 位作者 潘海华 钱钢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5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究花生红衣原花青素(peanut red proanthocyanidins,PRP)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调节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 目的:探究花生红衣原花青素(peanut red proanthocyanidins,PRP)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调节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通路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模型,将VSMCs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组(ox-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花生红衣原花青素组(ox-LDL+PRP)。采用CCK-8法评估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应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ox-LDL模型组相比,原花青素处理的VSMCs表现出显著的增殖抑制效果,细胞活力值明显下降(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花生红衣原花青素处理组细胞在G1期的比例显著增加,而S期和G2/M期的比例则减少;同时花生红衣原花青素处理组NF-κB通路相关蛋白p65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TNF-α、IL-6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花生红衣原花青素能够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有效减轻ox-LDL诱导的VSMCs炎症反应,抑制VSM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红衣原花青素 血管平滑肌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NF-κB通路 细胞周期 TNF-α IL-6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ox-LDL、sdLDL-C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尚雪峰 王娟 张鹏轩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 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ABC... 目的 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ABCD-3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低危组(n=77)、中危组(n=93)和高危组(n=46),另选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者150名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以及观察组不同ABCD-3评分患者血清ox-LDL、sdLDL-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ox-LDL、sdLDL-C水平与ABCD3评分的相关性;发病后随访患者1年,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AIS)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IS组(n=43)和非AIS组(n=173),比较两组血清ox-LDL、sdLDL-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清ox-LDL、sdLDL-C水平对TIA患者进展为AIS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血清ox-LDL、sd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ox-LDL、sdLDL-C水平: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TIA患者血清ox-LDL、sdLDL-C水平与ABCD-3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AIS组血清ox-LDL、sdLDL-C水平显著高于非A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ox-LDL、sdLDL-C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TIA患者进展为AIS的敏感度为0.791、0.814、0.954,特异度为0.751、0.636、0.624,AUC为0.789、0.792、0.872。结论 TIA患者血清ox-LDL、sdLDL-C水平均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病情显著相关,二指标对TIA患者进展为AI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母草碱对ox-LDL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焦亡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杨依壮 陈旭 +2 位作者 艾锐 侯新月 王娟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
目的探讨益母草碱(LEO)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焦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LEO对THP-1巨噬细胞/THP-1源性泡沫细胞活力;采用油红O染色评估细胞内脂质蓄积的情况,并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C)、... 目的探讨益母草碱(LEO)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焦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LEO对THP-1巨噬细胞/THP-1源性泡沫细胞活力;采用油红O染色评估细胞内脂质蓄积的情况,并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以及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活性氧(ROS)水平。结果随着LEO浓度的增加,细胞活性与LEO的浓度呈正相关。LEO干预后,细胞内TC和TG的含量降低,细胞内脂质积累减少,且LEO可下调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N-GSDMD、Cleaved Caspase-1的表达,同时经LEO处理可逆转ox-LDL诱导的ROS生成增加。结论LEO可以减缓由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内脂质积累,并且可以抑制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焦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碱 巨噬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miR-24调控ox-LDL诱导的HUVECs自噬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鹏 杨增艳 +3 位作者 翟阳 周炜潜 罗雪兰 欧和生 《右江医学》 2024年第9期775-783,共9页
目的探讨miR-24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自噬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为进一步阐明miR-24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4的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 目的探讨miR-24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自噬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为进一步阐明miR-24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4的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Beclin-1、LC3Ⅰ/LC3Ⅱ、p-mTOR、p-PI3K、p-Akt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胞的自噬小体生成情况;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细胞划痕法、Caspase-3比色法和Hoechst 33258染色法分别检测细胞活性、迁移和凋亡情况。结果应用ox-LDL诱导HUVECs后,发现HUVECs中miR-24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miR-24过表达可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自噬(P<0.05),而miR-24低表达则会增加ox-LDL诱导的HUVECs自噬(P<0.05)。miR-24过表达可显著降低Beclin-1的表达水平,上调LC3Ⅰ/LC3Ⅱ的水平(P<0.05),同时,miR-24过表达可显著促进p-PI3K、p-Akt和p-mTOR的表达(P<0.05)。此外,miR-24过表达显著抑制HUVECs的活力和迁移,增加Caspase-3活性并促进其凋亡(P<0.05)。结论miR-24的过表达可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而降低ox-LDL诱导的HUVECs的自噬水平并促进其凋亡,miR-24可能成为AS的潜在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miR-24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儿茶醛对ox-LDL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韩纯洁 林蓉 +2 位作者 刘俊田 刘瑜 张慧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41-1544,共4页
目的:观察原儿茶醛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以不同剂量的原儿茶醛干预24 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 目的:观察原儿茶醛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以不同剂量的原儿茶醛干预24 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CD40蛋白表达。结果:原儿茶醛对ox-LDL引起的CRL-1730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培养液中NO、NOS的降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ox-LDL可引起细胞内CD40蛋白表达增加,原儿茶醛可以抑制此作用。结论:原儿茶醛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D40/CD40L抗炎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儿茶醛 ox-ldl 血管内皮细胞 CI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艾烟长期干预对大鼠血清vWF及ox-LD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杨佳 赵百孝 +7 位作者 韩丽 刘平 王磊 白桦 黄剑 刘钧天 朱茂祥 杨陟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859-86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艾烟对大鼠血液微循环的影响,为临床安全使用艾烟提供参考。方法:将1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2只分别暴露于0%、10%、40%、70%浓度(以染毒柜不透光率度量),每天20min,26周后取材,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组大鼠...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艾烟对大鼠血液微循环的影响,为临床安全使用艾烟提供参考。方法:将1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2只分别暴露于0%、10%、40%、70%浓度(以染毒柜不透光率度量),每天20min,26周后取材,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组大鼠血清中vWF、ox-LDL的含量。结果:vWF含量随艾烟浓度升高而逐渐下降,低、中、高浓度组vWF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中浓度组艾烟干预后,血清中ox-LDL含量显著性升高,其余各组ox-LDL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艾烟可使血小板聚集程度下降,提示艾烟可能具有改善微循环,从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2)低浓度艾烟对血管内皮未见明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浓度 艾烟 VWF ox-ldl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ox-LDL及PAPP-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生晓娜 杨扬 +3 位作者 张晓炜 王斌斌 艾田妹 张国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3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检测血清ox-LDL、PAPP-A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和TIA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者22例,IMT增厚者47例,颈动脉斑块形成者81例,其中稳定斑块者49例,不稳定斑块者32例。比较各组血清ox-LDL及PAPP-A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PAPP-A及ox-LDL水平显著高于TIA组(P〈0.01),后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血清PAPP-A及ox-LDL水平较颈动脉IMT增厚组明显升高(P〈0.01),后者高于IMT正常组(P〈0.01);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者中,其血清PAPP-A及ox-LDL水平在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Spearman分析显示,血清PAPP-A与ox-LDL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83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APP-A与ox-LDL水平是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2.549,95%CI1.12~3.79;OR=1.317,95%CI1.15~2.1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与ox-LDL、PAPP-A水平相关,血清ox-LDL及PAPP-A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两者在颈动脉甚至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产生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ox-ldl PAP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降低ox-LDL诱导血小板ROS产生和PECAM-1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杰 孙文佳 +4 位作者 陈北冬 赵艳阳 鲍利 吴伟 齐若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08-1614,共7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ox-LDL刺激血小板的ROS产生和PECAM-1表达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用ox-LDL刺激血小板,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ECAM-1、Sirt1的表达以及p38MAPK的磷酸化。用荧光试剂盒检测ROS水平。结果 1 ox-LDL刺激血小板时...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ox-LDL刺激血小板的ROS产生和PECAM-1表达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用ox-LDL刺激血小板,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ECAM-1、Sirt1的表达以及p38MAPK的磷酸化。用荧光试剂盒检测ROS水平。结果 1 ox-LDL刺激血小板时聚集率为14%,100μmol·L^(-1)白藜芦醇抑制了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50%。2白藜芦醇减少了ox-LDL诱导的ROS产生约3.2倍,并抑制了PECAM-1表达。3 ox-LDL刺激血小板时Sirt1表达降低,白藜芦醇(100μmol·L^(-1))逆转了这一现象。Sirt1抑制剂EX527增加了血小板ROS水平和PECAM-1表达。4白藜芦醇抑制了ox-LDL刺激的p38MAPK磷酸化。结论白藜芦醇能够降低ox-LD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ROS产生,以及降低PECAM-1的表达,其分子机制与增加Sirt1的表达相关。此外,白藜芦醇抑制PECAM-1表达与抑制p38MAPK磷酸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ox-ldl 血小板 ROS PECAM-1 Sirt1 p38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ox-LDL诱导的U937细胞ICAM-1、VCAM-1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伟 王玉琴 +2 位作者 李锋 沈燕 王春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7-672,共6页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ox-LDL诱导的U937细胞ICAM-1、VCAM-1及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TS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经PMA处理过的U937细胞,在给予ox-LDL刺激的同时给予不同浓度TSG干预,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ox-LDL诱导的U937细胞ICAM-1、VCAM-1及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TS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经PMA处理过的U937细胞,在给予ox-LDL刺激的同时给予不同浓度TSG干预,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SOD活力,TBA法测定培养液中MDA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观察各组细胞ICAM-1、VCAM-1及VEGF的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观察各组细胞ICAM-1和VCAM-1的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细胞液总SOD活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SG高剂量及阳性对照组总SOD活力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细胞液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SG高中剂量及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模型组ICAM-1、VCAM-1及VEGF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SG高剂量和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ICAM-1、VCAM-1及VEGF表达(P<0.05)。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显示,模型组细胞ICAM-1、VCAM-1 mRNA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TSG高剂量和辛伐他汀较模型组能明显降低ICAM-1、VCAM-1mRNA水平(P<0.01)。结论TSG具有抗氧化、抑制单核巨噬细胞黏附分子分泌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ox-ldl U937细胞 ICAM-1 VCAM-1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LDL、OX-LDL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毛善英 刘建仁 +4 位作者 黄鉴政 吴敏良 魏芳 刘学明 毛显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析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B超测定脑梗死组及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lmedia thickness;IMT)。测定受试者的LDL、OX-LDL...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析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B超测定脑梗死组及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lmedia thickness;IMT)。测定受试者的LDL、OX-LDL。比较各脑梗死组及对照组的IMT和LDL、OX-LDL。对IMT和LDL、OX-LDL相关分析。结果 伴糖尿病的脑梗死组IMT高于其它脑梗死组及对照组。IMT与LDL、OX-LDL显著正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其中伴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尤为明显, LDL、OX-LDL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LDL ox-l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sen卒中风险评分联合OX-LDL、UCH-1对非房颤人群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陈小沛 刘慧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54-258,263,共6页
目的探讨Essen卒中风险评分联合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血清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对非房颤人群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 目的探讨Essen卒中风险评分联合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血清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对非房颤人群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132例非房颤人群首发AIS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93例,预后不良组(mRS>2分)39例,在入院治疗前进行Essen卒中风险评分和血清OX-LDL、UCH-L1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Essen卒中风险评分与OX-LDL、UCH-L1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Essen卒中风险评分、OX-LDL、UCH-L1水平及三者联合对非房颤人群首发AIS预后评估的效果。结果预后不良组Essen卒中风险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Z=-5.365,P<0.001),血清中OX-LDL、UCH-L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Z=-6.152,P<0.001;Z=-7.020,P<0.001)。血清中OX-LDL、UCH-L1水平与Essen评分呈正相关(r=0.629,P<0.001;r=0.59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ssen卒中风险评分、OX-LDL、UCH-L1是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Essen卒中风险评分联合OX-LDL、UCH-L1对非房颤人群首发AI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灵敏度为88.54%,特异度为92.93%。结论Essen卒中风险评分联合OX-LDL、UCH-L1对非房颤人群首发AIS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作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OX-LDL、UCH-L1水平越高,提示预后不良的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清泛素C末端水解酶L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郝国强 邢壮杰 +3 位作者 郑新 李润生 赵晖 邓芝徽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2393-2396,共4页
目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自噬,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该研究拟探讨丹参酮ⅡA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 ... 目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自噬,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该研究拟探讨丹参酮ⅡA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 (1)运用不同浓度ox-LDL处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MDC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ox-LDL对HUVECs自噬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表达;(2)ox-LDL处理后,运用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干预,MDC染色、流式细胞仪HUVECs自噬水平变化,免疫印迹检测Beclin1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ox-LDL能诱导HUVECs发生自噬,丹参酮ⅡA能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自噬,从而对ox-LDL所致的HUVECs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ox-ldl 自噬 BEC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牛膝总皂苷对ox-LDL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邹小明 周大兴 +3 位作者 丁志山 蒋福升 施宏 余佳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416-417,共2页
[目的]探讨怀牛膝总皂苷(ABS)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阐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采用ox-LDL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方法,采用MTT法测定VSMC增殖,采用伤口愈合法测定VSMC迁移能力,观察ABS对ox-LDL诱导的... [目的]探讨怀牛膝总皂苷(ABS)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阐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采用ox-LDL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方法,采用MTT法测定VSMC增殖,采用伤口愈合法测定VSMC迁移能力,观察ABS对ox-LDL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结果]ox-LDL浓度为30mg/L促进VSMC增殖最强;ABS(50、100、150mg/L)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VSMC增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ABS(20mg/L)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VSMC迁移。[结论]ABS能抑制ox-LDL诱导的VSMC增殖与迁移,说明其具有抑制血管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牛膝总皂苷 ox-ldl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LDL与单核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良 韩丹 +1 位作者 赵诗萌 吴红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1-36,共6页
目的单核-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但泡沫化过程中细胞内脂质变化情况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方法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LDL制成ox-LDL,动态观察小鼠巨噬细胞内脂质成分和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纯化... 目的单核-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但泡沫化过程中细胞内脂质变化情况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方法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LDL制成ox-LDL,动态观察小鼠巨噬细胞内脂质成分和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纯化的LDL纯度可达92.39%。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内红色脂质颗粒增多,电镜显示细胞核周围包含染色质,胞浆稀少含有大量的核糖体,线粒体丰富。随浓度的增加LDL组及OX-LDL组细胞内TC、FC、CE均明显增加。结论 OX-LDL同单核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可使动脉壁局部形成AS病变的特征病理性细胞。OX-LDL较LDL更易使单核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高浓度的OX-LDL可以导致细胞膜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巨噬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LDL ox-ldl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征象及ox-LDL、hs-CRP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红丽 吉中强 纪文岩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血瘀征象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另设健康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硝酸酯类、钙离子... 目的探讨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血瘀征象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另设健康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新血府逐瘀软胶囊,两组均用药1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其血瘀征象并检测ox-LDL、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血瘀征象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血清ox-LDL、hs-CRP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可以通过改善UA患者血瘀征象及降低ox-LDL、hs-CRP水平的途径,稳定斑块、抑制脂质过氧化、抗血管内皮炎症、改善内皮功能从而提高对UA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瘀 ox-ldl HS-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灸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ox-LDL及ET-1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会芳 王玲玲 +1 位作者 嵇明月 周小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效应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药物组5组,每组12只。自制脂肪乳剂灌胃4周,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治疗,治疗期间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药物组继...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效应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药物组5组,每组12只。自制脂肪乳剂灌胃4周,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治疗,治疗期间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药物组继续脂肪乳剂灌胃,治疗4周结束。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ox-LDL及ET-1。结果:艾灸组、针刺组、药物组均具有明显降低血清TC、TG、LDL-c、ox-LDL及ET-1的作用,且艾灸组降低TC、LDL-c、ox-LDL的效果优于药物组,针刺组降低TG的效果优于艾灸组、药物组,药物组降低ET-1的效果优于针刺组、艾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ox-LDL与ET-1无相关性。结论:温和灸在调脂的同时,还具有降低大鼠血清ox-LDL及ET-1的含量,发挥其抗氧化、抗血管损伤、预防AS的作用,温和灸在特定的病理环节优于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高脂血症 ox-ldl E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煎对去势高脂血症兔ox-LDL及ox-LDL mRNA表达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费震宇 王文健 +2 位作者 关明 陈伟华 应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39-440,共2页
目的 观察补肾煎对去势高脂血症兔血 ox- LDL水平以及内皮细胞 ox- L DL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纯种新西兰雌兔去势术 +0 .5%胆固醇饲料 +静注牛血清白蛋白造模 ,模型动物连续使用雌激素和补肾煎治疗 1 2 w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与... 目的 观察补肾煎对去势高脂血症兔血 ox- LDL水平以及内皮细胞 ox- L DL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纯种新西兰雌兔去势术 +0 .5%胆固醇饲料 +静注牛血清白蛋白造模 ,模型动物连续使用雌激素和补肾煎治疗 1 2 w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补肾煎较好地降低 ox- L DL含量 (P<0 .0 5) ,减少内皮细胞 ox- LDL m RNA的表达 (P<0 .0 5)。结论 补肾煎可改善去势高脂血症模型兔异常的血 ox- LDL水平 ,减少内皮细胞 ox- L DL m RNA的表达 ,从而减少 LDL氧化修饰 ,保护内皮细胞功能、防治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煎 去势 高脂血症 ox-ldl ox-ldl MRNA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在抗ox-LDL诱导THP-1巨噬细胞凋亡中对CD36、Caveoli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波 何慧 +2 位作者 罗其富 朱炳阳 廖端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67-1171,共5页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Probucol)在抗ox-LDL诱导THP-1巨噬细胞凋亡中对CD36、Caveo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免疫荧光分别检测CD36、Caveolin-1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结果普罗布考抗ox-LDL诱导THP-1巨噬细...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Probucol)在抗ox-LDL诱导THP-1巨噬细胞凋亡中对CD36、Caveo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免疫荧光分别检测CD36、Caveolin-1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结果普罗布考抗ox-LDL诱导THP-1巨噬细胞凋亡;RT-PCR检测发现普罗布考组与ox-LDL组CD36、Caveolin-1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普罗布考下调Caveolin-1蛋白表达,但对CD36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普罗布考在抗ox-LDL诱导THP-1巨噬细胞凋亡中下调Caveolin-1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ox-ldl 巨噬细胞 凋亡 CD36 CAVEO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APN、HO-1、Ox-LDL水平与冠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小英 高波 董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2期2228-2232,共5页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血红素加氧酶-1(HO-1)、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冠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38例被怀疑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经过冠状动脉照影术的检查并伴随心电图...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血红素加氧酶-1(HO-1)、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冠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38例被怀疑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经过冠状动脉照影术的检查并伴随心电图检测,将其分为ACS组7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1例和正常的冠状动脉组(NC)组19例;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39例,三支病变组52例。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不同将ACS患者分为:病变狭窄程度≤50%组19例、51%-75%组20例、76%-90%组49例和91%-100%组50例。采用定量的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APN、HO-1、Ox-LDL水平。结果 ACS组和SAP组患者的血清APN、HO-1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而Ox-LDL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同时,ACS组患者的血清APN、HO-1水平显著性低于SAP组,而Ox-LDL水平显著性高于SAP组。三支病变组血清APN、HO-1水平显著性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而Ox-LDL水平显著性高于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血清APN、HO-1水平显著性低于单支病变组,而Ox-LDL水平显著性高于单支病变组。病变狭窄程度91%-100%组和76%-90%组患者的血清APN、HO-1水平均显著性低于病变狭窄程度51%-75%和≤50%组的患者,而Ox-LDL水平则均显著性高于病变狭窄程度51%-75%和≤50%组的患者;病变狭窄程度51%-75%组患者的血清APN、HO-1水平显著性低于病变狭窄程度≤50%组的患者,而Ox-LDL水平则显著性高于病变狭窄程度≤50%组的患者。结论 ACS患者血清APN、HO-1、Ox-LDL水平与冠状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ACS早期诊断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PN HO-1 ox-l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