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对柞蚕卵巢初代培养细胞的侵染与增殖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健男 王爱荣 +2 位作者 王林美 许方国 刘向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1-453,共3页
将精制的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用0.2mol.L-1KOH处理后,接种感染生长状态良好的柞蚕蛹卵巢初代培养细胞,调查其感染增殖规律。接种1h后,孢子的发芽率为53.8%,培养细胞的初期感染率为30%。接种24h后,可观察到裂殖体的数量急速增加,72h达最高... 将精制的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用0.2mol.L-1KOH处理后,接种感染生长状态良好的柞蚕蛹卵巢初代培养细胞,调查其感染增殖规律。接种1h后,孢子的发芽率为53.8%,培养细胞的初期感染率为30%。接种24h后,可观察到裂殖体的数量急速增加,72h达最高峰。接种96h后可观察到短极丝孢子发芽后形成的空孢壳和二次感染体。接种5d后形成成熟孢子,每个细胞平均产100个孢子。在其生活史中,柞蚕微孢子虫呈双核或四偶核,并表现出孢子二型性,具有典型的Nosema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微孢子虫 细胞培养 侵染与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物素标记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分离鉴定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的表面蛋白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唯希 王林玲 +2 位作者 刘泽锋 周泽扬 李治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9-676,共8页
建立灵敏、特异、稳定的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表面蛋白分离鉴定技术,对研究其侵染机制和早期检测技术非常重要。采用生物素Sulfo-NHS-SS-biotin能特异性标记柞蚕微孢子虫的表面蛋白;经生物素标记后的微孢子虫用0.01 mol/L NaOH和... 建立灵敏、特异、稳定的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表面蛋白分离鉴定技术,对研究其侵染机制和早期检测技术非常重要。采用生物素Sulfo-NHS-SS-biotin能特异性标记柞蚕微孢子虫的表面蛋白;经生物素标记后的微孢子虫用0.01 mol/L NaOH和2%SDS的混合液裂解结合超声波破碎的方法能提取到更多的微孢子虫总蛋白质;用30%乙腈和70%甲酸配合沸水浴处理可有效洗脱微孢子虫表面蛋白。对得到的柞蚕微孢子虫表面蛋白检测样品进行LC-MS/MS质谱鉴定,共获得了8个假定的表面蛋白,其中分子质量为26.6 k D(Np SWP12)、25.7 k D(Np SWP26)、32.0 kD(Np SWP30)的3个假定蛋白经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确证为定位在孢子表面的蛋白质。序列分析显示,NpSWP12、NpSWP26、NpSWP30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壁蛋白NbSWP12、NbSWP26、NbSWP30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100%、93%、79%,其中Np SWP26无N-糖基化位点和O-糖基化位点,但C端具有介导孢子粘附宿主细胞的肝素结合基序。分离鉴定的3个表面蛋白可以作为柞蚕微孢子虫侵染机制研究和早期检测的靶标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微孢子虫 表面蛋白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 液相色谱-二级质谱连用 间接免疫荧光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勇 黄伶 +4 位作者 姜义仁 文竹 于峰 石生林 秦利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8-716,共9页
【目的】柞蚕微粒子病的病原为柞蚕微孢子虫Nosemapernyi,为解明柞蚕微孢子虫微管蛋白基因的序列信息,明确柞蚕微孢子虫的系统分类学地位。【方法】采用RT-.PCR、3′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cDNAends)等技术克隆得到了柞蚕微孢子虫... 【目的】柞蚕微粒子病的病原为柞蚕微孢子虫Nosemapernyi,为解明柞蚕微孢子虫微管蛋白基因的序列信息,明确柞蚕微孢子虫的系统分类学地位。【方法】采用RT-.PCR、3′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cDNAends)等技术克隆得到了柞蚕微孢子虫的α、β和y-微管蛋白基因,并利用α、β-微管蛋白序列,分别采用NJ、ML法构建进化树。【结果】将克隆得到的基因序列提交NCBI(GenBank登录号:KF154086、KF023271、KF740389)。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微孢子虫类以一个独立群位于真菌群体中,与真菌的虫霉门关系较近,且与担子菌、球囊菌、壶菌、接合菌及部分子囊菌互为姐妹群。从部分微孢子虫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种微孢子虫分为2个分支,柞蚕微孢子虫与其他Nosema属聚为一类。【结论】本研究克隆得到了柞蚕微孢子虫α、β和y-微管蛋白基因,系统发育分析为更进一步了解柞蚕微孢子虫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微孢子虫 微管蛋白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Cloning of Immune System-related Gene ApTOLL1 and Its Expression in Nosema-infected Antheraea pernyi
4
作者 Lijun WANG Jinshan XU Zeyang ZHO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3期49-51,共3页
[ Objective ]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immune system-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 family gene of Aherea pernyi,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ng the immune mechanism of Antherea perny/. [ Method] ... [ Objective ]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immune system-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 family gene of Aherea pernyi,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ng the immune mechanism of Antherea perny/. [ Method] Immune system-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 family gene of Antherea perny/was cloned for se- quenc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 in addition, expression variations of TOLL-like receptor family gene in Antherea pernyi infected with Nosema pernyi and Nosema bombycis were detect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immunological reactivity of Antherea pernyi to Nosema infection. [ Result] Based on cDNA cloning and sequen- cing, an immune system-related gene fragment was isolated from Antherea pernyi, which is the most homologous to the ToUl gene in Toll signaling pathway of Bom- byx mot/according to the sequencing result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which is named ApTolll gene. Subsequently, Antherea pernyi pupae were injected respective- ly with Nosema bombycis and Nosema pernyi, fluorescent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ApTolll was abundantly expressed in Antherea pernyi pupa 2 h after Nosema bombycis injection, which began to express in Antherea pernyi pupa 11 h after Nosema pernyi injec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immune response time induced by various Nosema strains varies in Toll signaling pathway of Antherea perny/. [ Conclusion ] ApTolll gene of Antherea perny/was first cloned in this study,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urther investigating the immune mechanism of Antherea perny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heraea pernyi nosema TOLL-like receptor protein Immune defe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微孢子虫孢子人工发芽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爱荣 李健男 +2 位作者 刘向国 夏润玺 冀瑞琴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1-284,共4页
采用6种人工发芽方法研究了柞蚕孢子虫孢子发芽条件。试验发现 ,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的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KHCO3+K2CO3 法发芽率最高 ,达78.86%。在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的人工发芽过程中 ,K+ 和Na+ 对其有促进作用 ,并且K+ 对柞蚕微孢... 采用6种人工发芽方法研究了柞蚕孢子虫孢子发芽条件。试验发现 ,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的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KHCO3+K2CO3 法发芽率最高 ,达78.86%。在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的人工发芽过程中 ,K+ 和Na+ 对其有促进作用 ,并且K+ 对柞蚕微孢子虫孢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Na+。Ca2 +和Mg2 +则对孢子发芽有显著阻碍作用 ,CO32 -有协同促进作用。而且 ,还证实柞蚕微孢子虫孢子在人工发芽过程中的完全发芽时间为10min。经固定染色后发现孢子发芽前后的形态发生变化 ,并能观察到弹出的极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微孢子虫 人工发芽 微粒子病 孢子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微孢子虫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法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伯阳 姜义仁 +4 位作者 臧敏 石生林 杨瑞生 包臣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1,共5页
利用柞蚕微孢子虫孢子液直接免疫家兔获得柞蚕微孢子虫多克隆抗体后,分别采用双抗夹心法和竞争法制作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建立能简便、快捷、准确诊断柞蚕微粒子病的柞蚕微孢子虫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法。双抗夹心法和竞争法分别是将柞... 利用柞蚕微孢子虫孢子液直接免疫家兔获得柞蚕微孢子虫多克隆抗体后,分别采用双抗夹心法和竞争法制作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建立能简便、快捷、准确诊断柞蚕微粒子病的柞蚕微孢子虫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法。双抗夹心法和竞争法分别是将柞蚕微孢子虫多克隆抗体与25 nm和17 nm的胶体金颗粒结合并固定在金标垫上,然后均将羊抗兔二抗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质控点(C),但是2种方法制作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反应模式不同:前者是以柞蚕微孢子虫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点(T),而后者以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作为检测点(T)。2种方法制作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时间均为10 min,检测灵敏度为0.8×107个/mL,与柞蚕血淋巴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其中,以双抗夹心法制作的试纸条显色更清晰,结果更可靠,更具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微孢子虫 多克隆抗体 胶体金 免疫层析 双抗夹心法 竞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感染微孢子虫后血淋巴免疫应答蛋白质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7
作者 姜义仁 宋佳 +7 位作者 秦玉璘 王勇 臧敏 钟亮 杨瑞生 石生林 段玉玺 秦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19-1131,共13页
为了解柞蚕Antheraea pernyi感染微孢子虫初期血淋巴内免疫系统及刺激应答相关蛋白质种类,本研究以柞蚕5龄雌幼虫的起蚕(结束4眠,刚完成蜕皮的幼虫)添食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为材料,对感染后血淋巴利用SDS-PAGE进行分离后,利用LC-M... 为了解柞蚕Antheraea pernyi感染微孢子虫初期血淋巴内免疫系统及刺激应答相关蛋白质种类,本研究以柞蚕5龄雌幼虫的起蚕(结束4眠,刚完成蜕皮的幼虫)添食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为材料,对感染后血淋巴利用SDS-PAGE进行分离后,利用LC-MS/MS质谱技术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对差异蛋白质条带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感染微孢子虫144h后,血淋巴中分子量约为44kD(AP44)和28kD(AP28)的蛋白质条带表达量增高。质谱分析AP28和AP44蛋白质条带样品,共鉴定117个不重复蛋白质,其中2个样品共有蛋白质12个,AP28独有蛋白质52个,AP44独有蛋白质53个。对质谱数据利用COG数据库进行搜寻鉴定,显示AP28和AP44的鉴定蛋白质中涉及柞蚕免疫系统及刺激应答生物过程的蛋白质共有29个,其中AP28中包括热激蛋白、泛素样蛋白、泛素结合酶E2、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微管结合蛋白、溶菌酶、ADP-核糖基化因子、防御蛋白、肽聚糖识别蛋白等15个,AP44中包括DRK、酚氧化酶原、类免疫球蛋白等10个;二者共有热激蛋白hsp21.4、酚氧化酶原、抗菌肽等4个。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研究柞蚕对微孢子虫的免疫应答及防御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柞蚕微孢子虫 血淋巴 免疫应答 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技术检测柞蚕微孢子虫 被引量:10
8
作者 邓真华 姜义仁 +3 位作者 杨瑞生 张涛 秦利 姜德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9-362,共4页
采用斑迹抽提法提取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基因组DNA,基因组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中有大小约15kb的清晰、完整条带。选用已报道的微粒子属16S rR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P1/P2和N1/N22对引物,对柞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采用斑迹抽提法提取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基因组DNA,基因组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中有大小约15kb的清晰、完整条带。选用已报道的微粒子属16S rR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P1/P2和N1/N22对引物,对柞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2对引物分别扩增出1条大小不同的特异谱条带,其中用引物N1/N2扩增可检测出0.47ng的DNA模板。应用同样的PCR引物、体系和反应条件,可有效扩增出受感染柞蚕幼虫、成虫中的微孢子虫基因组DNA条带。该项检测技术有望应用于柞蚕微粒子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微粒子病 柞蚕微孢子虫 PCR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RT-PCR检测柞蚕中肠热休克蛋白基因ApHSC70对微孢子虫入侵的响应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勇 刘微 +4 位作者 王斌赫 姜义仁 孙影 杨瑞生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0-307,共8页
为证实柞蚕热休克蛋白在柞蚕防御体系中的作用,利用RT-PCR技术在柞蚕5龄幼虫中肠组织克隆了一个热休克蛋白基因Ap HSC70(Gen Bank登录号:KJ437496),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该基因在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柞蚕中肠中的表... 为证实柞蚕热休克蛋白在柞蚕防御体系中的作用,利用RT-PCR技术在柞蚕5龄幼虫中肠组织克隆了一个热休克蛋白基因Ap HSC70(Gen Bank登录号:KJ437496),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该基因在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柞蚕中肠中的表达变化。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1 959 bp,编码65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71.49 k D,等电点(p I)为5.38,具有细胞质特征基序,推测为一种组成型热休克蛋白;Ap HSC70与斜纹夜蛾、棉铃虫同源蛋白质的序列相似度最高,分别达96.94%、96.33%。感染柞蚕微孢子虫后0-9 h的柞蚕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Ap HSC70基因转录水平变化不大,但感染后12 h该基因的转录水平开始升高,至感染后21 h达到最高值。研究结果表明,柞蚕中肠组织的Ap HSC70基因在柞蚕微孢子虫入侵时的表达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应激响应,表达量最高可上调近5倍,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了柞蚕的免疫防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热休克蛋白70 免疫防御 柞蚕微孢子虫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柞蚕微粒子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丁杰 宿桂梅 问锦曾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2期88-92,共5页
从辽宁柞蚕分离出的两种微孢子虫,经光镜和电镜形态、寄生习性的研究结果,确定为柞蚕微粒子虫新种和修氏内网虫,在中国柞蚕微粒子病蚕中为首次发现。
关键词 微粒子病 病原 柞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微孢子虫3种孢壁蛋白的提取与鉴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伯阳 姜义仁 +3 位作者 杨瑞生 李艳卓 王勇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0-336,共7页
在微孢子虫侵染宿主的过程中,孢壁蛋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别采用沸水浴法、SDS法从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孢子中提取孢壁蛋白以及利用发芽后的孢子壳提取孢壁蛋白,对提取的孢壁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和质谱鉴定。结果显示,... 在微孢子虫侵染宿主的过程中,孢壁蛋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别采用沸水浴法、SDS法从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孢子中提取孢壁蛋白以及利用发芽后的孢子壳提取孢壁蛋白,对提取的孢壁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和质谱鉴定。结果显示,将发芽后的孢子壳以沸水浴法提取孢壁蛋白最为有效,但操作复杂,部分孢壁蛋白损失严重。初步鉴定从发芽后的孢子壳中提取的编号为P35、P32和P29的3种蛋白属于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35、32、29 kD,其中孢壁蛋白P32的含量最丰富,P35和P29的含量相对较低。根据相应肽指纹图谱预测孢壁蛋白P32的一级结构类似核孔蛋白,可能与孢壁的选择透过性有关,而P35与VASA2n蛋白的一级结构类似,因此有可能与柞蚕微孢子虫的繁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微孢子虫 孢壁蛋白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柞蚕微孢子虫的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米锐 冀万杰 +9 位作者 赵振军 王旭达 李佩佩 李青峰 孙永欣 王鹤 王凤成 李亚洁 朱有敏 范琦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0-267,共8页
提高柞蚕微孢子虫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对控制柞蚕微孢子虫的胚种传染至关重要。以柞蚕微孢子虫小亚单位核糖体RNA(SSU rRNA)基因为靶基因,建立柞蚕微孢子虫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柞蚕微孢子... 提高柞蚕微孢子虫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对控制柞蚕微孢子虫的胚种传染至关重要。以柞蚕微孢子虫小亚单位核糖体RNA(SSU rRNA)基因为靶基因,建立柞蚕微孢子虫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柞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而对柞蚕基因组DNA无扩增产物。依据标准曲线确定荧光定量PCR的Ct值≤35作为检测的敏感度区间,对柞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的最低检出限为0.004 6 ng。应用该方法对100粒柞蚕蛹样本进行检测,共检出54个样本呈柞蚕微孢子虫感染阳性,而采用普通显微镜镜检与采用常规PCR方法检测呈阳性的样本数量分别为2个和34个。应用该方法对生产中的柞蚕种茧和雌蛾进行抽样检测,柞蚕微孢子虫感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用普通显微镜镜检的阳性检出率(P<0.05)。建立的柞蚕微孢子虫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微孢子虫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 小亚单位核糖体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微孢子虫侵染对不同柞蚕品种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亮 陈悦 +4 位作者 孟宪民 宿桂梅 戚俐 焦阳 姜德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75,共4页
选择5个柞蚕品种进行柞蚕微孢子虫添毒试验,调查微孢子虫对柞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不同品种之间的抵抗能力差异。以浓度为2.4×106mL-1的柞蚕微孢子悬液按照5μL/头的剂量给4龄起蚕添食后,微孢子虫对整个4龄期柞蚕幼虫的生长发育... 选择5个柞蚕品种进行柞蚕微孢子虫添毒试验,调查微孢子虫对柞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不同品种之间的抵抗能力差异。以浓度为2.4×106mL-1的柞蚕微孢子悬液按照5μL/头的剂量给4龄起蚕添食后,微孢子虫对整个4龄期柞蚕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P>0.05);但进入4眠期后微孢子虫侵染对柞蚕幼虫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幼虫发育迟缓,龄期经过时间延长,蚕体质量最大增加量下降,体质量增速变慢。比较不同柞蚕品种的抵抗能力,发现柞蚕品种582的幼虫生长发育受微孢子虫侵染的影响最小,柞蚕品种青6号和宽青的幼虫生长发育受微孢子虫侵染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微孢子虫 柞蚕幼虫 生长发育 品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米锐 李亚洁 +4 位作者 孟楠 孙永欣 李学军 温志新 李树英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5-939,共5页
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孢壁蛋白在侵染宿主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制备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多克隆抗体可为建立病害的快速诊断技术提供免疫试剂,并有利于研究孢壁蛋白的功能。采用沸水浴法提取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作为抗原免疫... 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孢壁蛋白在侵染宿主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制备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多克隆抗体可为建立病害的快速诊断技术提供免疫试剂,并有利于研究孢壁蛋白的功能。采用沸水浴法提取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收集纯化血清后得到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2.56×104。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在该多克隆抗体与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的免疫反应中检测到分子质量为32 kD的孢壁蛋白。该多克隆抗体对纯化后的柞蚕微孢子虫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用于检测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柞蚕蛹和蛾均呈现阳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微孢子虫 孢壁蛋白 多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印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微孢子虫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勇 姜义仁 +3 位作者 王晓惠 钟亮 黄伶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5-271,共7页
柞蚕微粒子病的病原为柞蚕微孢子虫(Nosemapernyi)。采用SMART(switchingmechanismat5'-endofRNAtranscript)技术构建柞蚕微孢子虫全长cDNA文库,初始文库滴度4.2×10^pfu/mL,文库容量1.0×10^7pfu,重组率为98.39%... 柞蚕微粒子病的病原为柞蚕微孢子虫(Nosemapernyi)。采用SMART(switchingmechanismat5'-endofRNAtranscript)技术构建柞蚕微孢子虫全长cDNA文库,初始文库滴度4.2×10^pfu/mL,文库容量1.0×10^7pfu,重组率为98.39%。随机挑取32个克隆,经PCR检测插入的片段长度在750—3000bp之间,平均长度〉1000bp。挑选文库中864个克隆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测序,得到626条高质量的EST,拼接后得到197条单一基因(unigenes),包含64条重叠群(contigs)和133条单一EST,冗余度为68.53%。将这些Unigenes与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146条Unigenes在蜜蜂微孢子虫(Nosemaceranae)、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兔脑炎微孢子虫(Encephalitozooncuniculi)等的基因组中比对到同源基因。在随机EST测序中克隆获得一个孢子形成蛋白(spomlationprotein)基因,命名为脚s尸一1。该基因ORF长度为1014bp,编码337个氨基酸,蛋白质的理论分子质量为39.2kD,等电点5.71。柞蚕微孢子虫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测序的完成,为进一步发现和研究柞蚕微孢子虫的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微孢子虫 CDNA文库 表达序列标签 孢子形成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微孢子虫感染后柞蚕卵转录组及免疫相关基因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欣 吴玉娇 +5 位作者 于滨 孟宪志 陈杰 刘中文 张永君 潘国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60-1569,共10页
【目的】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引发柞蚕Antheraea pernyi微粒子病,威胁柞蚕种质资源的保育及生产安全,并且能够经卵垂直传播,因此需要寻找柞蚕体内应对柞蚕微孢子虫侵染后的免疫基因,为后续寻找和培育抗微粒子病新品种提供帮助。... 【目的】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引发柞蚕Antheraea pernyi微粒子病,威胁柞蚕种质资源的保育及生产安全,并且能够经卵垂直传播,因此需要寻找柞蚕体内应对柞蚕微孢子虫侵染后的免疫基因,为后续寻找和培育抗微粒子病新品种提供帮助。【方法】构建柞蚕微孢子虫侵染后柞蚕卵转录组,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分析确定免疫相关基因;PCR克隆柞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ApGSTo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RT-qPCR检测ApGSTo1在柞蚕微孢子虫侵染柞蚕产出后0-10 d卵中的表达量。【结果】在感染与未感染柞蚕微孢子虫柞蚕卵转录组检测到的表达基因数为17453,其中显著差异表达基因数目为89个;GO功能注释中细胞解剖实体和催化活性相关基因数量最多,KEGG分析中参与运输和分解代谢、信号转导及消化系统这3个通路的基因数量最多。基于柞蚕微孢子虫侵染后柞蚕卵转录组数据分析,将ApGSTo1作为目的基因,PCR克隆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证明ApGSTo1属于omega家族GST;感染柞蚕微孢子虫柞蚕卵中ApGSTo1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的高,且在产卵后2 d时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结论】获得了柞蚕微孢子虫侵染后柞蚕卵转录组数据,找到了1个免疫相关基因ApGSTo1,从分子生物学和转录水平初步证明了ApGSTo1参与柞蚕卵内的抗柞蚕微孢子虫侵染,还发现了抗柞蚕微孢子虫侵染反应的关键时间为产卵后2 d时,这些结果为后续研究ApGSTo1在抗逆性和氧化还原等功能方面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柞蚕微孢子虫 GST ApGSTo1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微孢子虫在柞蚕体内增殖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健男 吴玉林 王式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88-192,共5页
本试验用偶氮红和苯胺兰对柞蚕微孢子病蚕组织切片进行复染后光镜观察;依常规方法制成柞蚕微孢子虫(NosemapemgiWenetDing)和柞蚕微孢子虫病蚕组织的超薄切片和扫描电镜试材后进行电镜观察和拍照.结果表明:柞... 本试验用偶氮红和苯胺兰对柞蚕微孢子病蚕组织切片进行复染后光镜观察;依常规方法制成柞蚕微孢子虫(NosemapemgiWenetDing)和柞蚕微孢子虫病蚕组织的超薄切片和扫描电镜试材后进行电镜观察和拍照.结果表明:柞蚕的中肠、丝腺、脂肪体为易感组织,后期感染肌肉、马氏管、气管管壁细胞,最后真皮细胞亦被感染,同时也查明了上述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微孢子虫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基因NpSWP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竹 姜义仁 +4 位作者 王斌赫 孙影 李喜升 王勇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8-693,共6页
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在侵染宿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已构建的柞蚕微孢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条孢壁蛋白基因的EST序列,并结合柞蚕微孢子虫感染柞蚕中肠的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和3'-RACE扩增,克隆得到了一个柞蚕... 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在侵染宿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已构建的柞蚕微孢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条孢壁蛋白基因的EST序列,并结合柞蚕微孢子虫感染柞蚕中肠的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和3'-RACE扩增,克隆得到了一个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基因。该基因ORF长837 bp,编码27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32.02 kD,等电点(pI)7.02。通过Blast比对分析,该基因与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内壁蛋白基因NbSWP1(GenBank登录号:EOB12097.1)的序列相似度为85%,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达79%,将该基因命名为NpSWP1(GenBank登录号:KJ573111),初步推测NpSWP1是一种孢子内壁蛋白。将NpSWP1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ASY-E1连接,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转化Transetta(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5 h后,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菌液能够产生与预期结果相近的大小约32 kD的目的融合蛋白。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开展NpSWP1的细胞定位和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微孢子虫 孢壁蛋白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免疫印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微孢子虫侵染后柞蚕5龄雌雄个体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组成的变化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臧敏 秦萍 +4 位作者 王勇 钟亮 秦利 王振东 姜义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6,共5页
以柞蚕5龄幼虫为材料添食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通过测定与分析不同性别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组成变化的差异,为探究柞蚕对柞蚕微孢子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提供依据。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不同性别柞蚕5龄幼虫的血淋巴蛋白质... 以柞蚕5龄幼虫为材料添食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通过测定与分析不同性别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组成变化的差异,为探究柞蚕对柞蚕微孢子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提供依据。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不同性别柞蚕5龄幼虫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随蚕体发育进程出现不同的变化: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分别在添食Np后24 h与48 h,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且持续至添食后96 h,其中雌性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又极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1);在添食Np后120 h,雌、雄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DS-PAGE分析表明,添食Np后的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组成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均显示出20条分子质量在20.1~97.2 kD的蛋白条带,其中雌、雄个体在添食后96 h,大小约44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大小约28 kD的蛋白条带雌性个体在添食后144 h、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 h明显加深,且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168 h大小约42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但在添食后192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说明Np侵染后,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的含量及组成均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雌雄个体间的变化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微孢子虫 柞蚕5龄幼虫 雌雄个体 血淋巴蛋白质 考马斯亮蓝G-250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微粒子虫在母蛾不同腹节分布的研究
20
作者 贾姝 宋策 +4 位作者 赫英姿 刘孝良 于庭洪 赵翀 左玲玲 《北方蚕业》 2016年第3期1-3,8,共4页
研究柞蚕微粒子虫在母蛾不同部位的分布,对提高柞蚕制种过程中镜检准确性,确保柞蚕种质量及柞蚕生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共检测了30只患病母蛾不同腹节的微粒子孢子数量分布情况,发现不同感染程度的母蛾均是第一或第二腹节的微... 研究柞蚕微粒子虫在母蛾不同部位的分布,对提高柞蚕制种过程中镜检准确性,确保柞蚕种质量及柞蚕生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共检测了30只患病母蛾不同腹节的微粒子孢子数量分布情况,发现不同感染程度的母蛾均是第一或第二腹节的微粒子孢子数量最多,说明病原位置主要密集在第一第二腹节;重度感染病蛾,各腹节均可见较多的微粒子孢子,而中度感染和轻微感染母蛾其它腹节微孢子数量相对较少。在柞蚕制种镜检时,点片取样位置不同会影响镜检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微粒子虫 母蛾腹节 分布 微粒子病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