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COM联合重症护理超声在心脏术后容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邹暄 王金柱 陈娟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6期17-20,24,共5页
目的 探讨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NICOM)联合重症护理超声在心脏术后合并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脏手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的91... 目的 探讨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NICOM)联合重症护理超声在心脏术后合并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脏手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指导液体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NICOM联合重症护理超声为基础的容量管理策略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术后乳酸恢复正常时间、利尿剂使用率、术后尿量、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留置率、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24h内顺利拔管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773,P=0.001)。出科时,两组患者的LVEF均显著高于本组入科时,BNP均显著低于本组入科时(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利尿剂使用率、液体累积平衡量、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NICOM联合重症护理超声的容量管理策略可显著减少心脏术后合并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的补液量,改善心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 重症护理超声 血流动力学 容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NICOM在产科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兰 马玉姗 《西部医学》 2018年第8期1245-1248,共4页
随着产科重症患者如妊娠合并心脏病、重度子痫前期日渐增多,常规监测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传统血流动力学监测创伤大、并发症多,应用受限。与经典肺动脉漂浮导管相比,无创生物电阻抗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妊娠早期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 随着产科重症患者如妊娠合并心脏病、重度子痫前期日渐增多,常规监测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传统血流动力学监测创伤大、并发症多,应用受限。与经典肺动脉漂浮导管相比,无创生物电阻抗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妊娠早期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MICOM可预测母胎界面的妊娠期疾病,改善母儿结局,在重症产科监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对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NICOM的原理,优势和缺陷,以及在产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 nicom 生物电阻抗 产科 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儿童重症流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贾小慧 刘丽 +7 位作者 温晓滨 沈晓佳 刘艳 向丽佳 张海洋 周谦 简鼎 王林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99-103,共5页
目的:基于logistics回归,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及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血流动力学参数建立预测重症流感儿童发生危重症的诊断预测模型,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目的:基于logistics回归,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及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血流动力学参数建立预测重症流感儿童发生危重症的诊断预测模型,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市青白江医院确诊为重症和(或)危重症流感的284例29 d至4.9岁的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病情分度标准将其分为重症组和危重症组,完成受试者入院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血气乳酸以及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各模块参数值,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重症组、危重症组两组间PEWS、血气乳酸、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及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测量值有明显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9.581、12.462、9.595、6.000、2.872、120.664、9.967,P<0.05);重症和危重症流感患儿PEWS评分与SVR值呈正相关,与SV、CO值呈负相关关系(r=0.330、-0.217、-0.192,P<0.05);重症和危重症流感患儿血气乳酸水平与SVR呈正相关,与无创心功能SV、CO值呈负相关(r=0.406、-0.318、-0.324,P<0.05);应用无创超声心输出量检测仪监测参数和血气乳酸建立的诊断模型诊断危重症流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95%CI:0.823~0.886),对此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赤池信息准则(AIC)为43.13,拟合效果较好、预测危重症流感肺炎效果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8,P<0.05)。结论:PEWS评分结合血气乳酸水平、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技术,可有效评估重症和(或)危重症流感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制定和优化重症和(或)危重症流感肺炎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流感病毒 肺炎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 血气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体液复苏后生存的因素及阻抗心输出量测量系统监测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意义
4
作者 帕提古丽·木合买提 李吉明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体液复苏后生存的因素及阻抗心输出量测量系统(NICaS)监测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8 d预后... 目的:探究与分析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体液复苏后生存的因素及阻抗心输出量测量系统(NICaS)监测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8 d预后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59例)和死亡组(31例),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心功能变化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19.21±1.82)分,明显高于生存组的(15.68±2.3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7,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平均动脉压(MAP)较低、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较高、心脏指数(CI)较低,组间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t=4.887、5.398、7.057,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d)、E峰流速(E)、A峰流速(A)以及E/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LVEDD值高于生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7,P<0.05)。将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预后作为因变量,将入院第7 d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指标作为自变量,多单因素分析中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APACHEⅡ评分、MAP、SVRI、CI及LVEDD纳入到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中,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CI及LVEDD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高危独立因素(OR=1.674、0.902、1.225,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CI及LVEDD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高危独立因素,当脓毒症休克患者同时存在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时对预后影响越大;NICa S的应用可有效监测机体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血流动力学指标 心功能 预后 非侵入性心血管监测系统(NIC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ON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戴佳原 李一伟 +2 位作者 徐军 朱华栋 于学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ICOM)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6-10~2017-05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收治需要行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 目的探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ICOM)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6-10~2017-05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收治需要行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所有人选患者同时采用NICOM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测量和记录CO、SV、SVRI、dpmax、心肌收缩力。结果NICOM和PiCCO在不同时间段测得的CO、SV、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相关性(r=0.891,P〈0.05,R^2=0.794;r=0.879,P〈0.05,R^2=0.773;r=0.892,P〈0.05,R^2=0.796)。dpmax和心肌收缩力具有相关性(r=0.762,P〈0.05,R^2=0.581)。结论NICOM可较准确地为患者提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患者病情判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icom) 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中无创心排量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亮 刘晓伟 刘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8-340,345,共4页
目的 观察无创心排量监测(NICOM)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为NICOM在重症肺炎患者补液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73例重症肺炎患者,其中35例患者应用NICOM进行心排量测定,为监测组,另外38例... 目的 观察无创心排量监测(NICOM)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为NICOM在重症肺炎患者补液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73例重症肺炎患者,其中35例患者应用NICOM进行心排量测定,为监测组,另外38例患者未应用NICOM,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重症肺炎常规治疗。对监测组与对照组间48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48h乳酸值、48h降钙素原(PCT)值、48h补液量、48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应用呼吸机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28d病死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监测组48h补液量、48h APACHEⅡ评分、48h乳酸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监测组与对照组比较,应用呼吸机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短、28d病死率低(均P<0.05),48 h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和PCT值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NICOM用于重症肺炎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指导补液治疗,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排量监测 重症肺炎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与有创心排血量监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海燕 金善良 董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30-1633,共4页
目的分析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与有创心排血量监测(Swan Ganz导管)测定的心指数(CI)和心排血量(CO)结果间的相关性,评价NICOM在临床麻醉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择期手术患者36例,选取切皮前(T1)、打开胸腔... 目的分析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与有创心排血量监测(Swan Ganz导管)测定的心指数(CI)和心排血量(CO)结果间的相关性,评价NICOM在临床麻醉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择期手术患者36例,选取切皮前(T1)、打开胸腔(T2)、取乳内动脉(T3)、切开心包(T4)、吻合前降支(T5)、吻合对角支(T6)、吻合后降支(T7)、缝合心包(T8)和缝合胸腔(T9)9个时间点,分别用NICOM和Swan Ganz监测患者的CI和CO,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T1、T3、T4时间点,NICOM与Swan Ganz监测CO的相关系数曲线比较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850、0.877(P<0.05);CI的相关系数曲线较一致,相关系数分别为0.752、0.819、0.804(P<0.05)。结论在心脏解剖位置不变的条件下,NICOM与Swan Ganz的相关性较好,可为围术期目标管理提供无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 心排血量 心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邵仁德 汪文杰 +1 位作者 程乐平 鲁厚清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550-1551,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住ICU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24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心电监护基础上,应用BioZ胸电生物阻抗法,进行无创学流...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住ICU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24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心电监护基础上,应用BioZ胸电生物阻抗法,进行无创学流动力学监测,选择有代表性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胸液水平(TFC)、外周血管阻力(SVR)进行统计分析,指导液体复苏,记录患者复苏结局等相应的临床情况。结果液体复苏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示,在TFC与氧合指数方面,复苏前与复苏后相比,TFC增加及氧合指数下降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复苏后,HR、MAP、SV、CO、SVR以及剩余碱水平均较复苏前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 心输出量 胸液水平 肺挫伤 外周血管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联合无创心排血量监测在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郑铠军 杨秀芳 +1 位作者 陈简 林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4-6,1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联合无创心排血量监测(USCOM)在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新生儿败血症患儿66例,根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判断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其中合并心肌损伤的38例...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联合无创心排血量监测(USCOM)在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新生儿败血症患儿66例,根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判断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其中合并心肌损伤的38例设为观察组,无合并心肌损伤的28例设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FABP及CK-MB水平;采用USCOM行床边动态监测并记录患儿发病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左心室输出量(CO)和全身外周血管阻力(SVR)。结果 2组发病后第1天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发病后第5天和第10天(P<0.05),且观察组发病后第1天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病后第3天和第7天时左心室CO较发病第1天时显著升高(P<0.05),SVR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发病后第1天血清H-FABP水平与左心室CO呈负相关(r=-0.446,P<0.05),与SVR(r=0.781,P<0.05)和CK-MB呈正相关(r=0.664,P<0.05)。结论血清H-FABP水平能反映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联合USCOM动态监测对评估患儿病情及预后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超声心排血量监测 心肌损害 心输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艺 叶军明 +1 位作者 陈丽 郭锐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51-656,共6页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是临床常用反映循环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准确地测定CO对于临床用药、输血、补液等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医疗发展,对于监测更加突出安全、无创、简便、精准的要求。超声心输出量监测(ultrasonic cardi...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是临床常用反映循环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准确地测定CO对于临床用药、输血、补液等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医疗发展,对于监测更加突出安全、无创、简便、精准的要求。超声心输出量监测(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是目前国内外较新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为患者整体心功能评价提供了一种无创、准确、安全、便捷的技术。本文对USCOM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 心输出量 无创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重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谭奕东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8期2737-2739,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5例急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均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按照病因分为心源性组与非心源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5例急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均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按照病因分为心源性组与非心源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参数的差异,并分析该监测方式对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组患者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左室射血时间(LVET)、加速度指数(ACI)、左室做功(LCW)均显著低于非心源性组(P<0.05);同时,心源性组患者体血管阻力(SVR)、胸腔液体量(TFC)、收缩时间比率(STR)、预射血期(PEP)显著高于非心源性组(P<0.05)。根据患者病因结合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治疗,心源性组患者给予强心、利尿等相关治疗,非心源性组给予抗感染、机械通气、改善肾功能等治疗,85例患者存活69例,死亡16例。结论心源性急重症与非心源性急重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可依据监测结果指导早期目标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源性 非心源性 急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5例不同日龄和体质量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惠娟 朱侨伟 +1 位作者 简伟华 杨秀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动态监测无循环障碍新生儿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每搏变异度(SVV)的动态变化,探讨应用USCOM动态监测的可靠性。方法测定2013年1... 目的应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动态监测无循环障碍新生儿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每搏变异度(SVV)的动态变化,探讨应用USCOM动态监测的可靠性。方法测定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75例无循环障碍的新生儿1、3、7、14 d的CO、SVI、SVRI、CI、EF、SVV的动态变化,同时575例新生儿按体质量>2500 g和体质量≤2500 g分为1组和2组,再根据不同的日龄各分4组,分别为11、13、17、114组和21、23、27、214组。对各组的新生儿主动脉区和肺动脉区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体质量>2500 g新生儿出生1 d和3 d测得的ASVI、ASV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3 d和7 d测量结果仅A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出生7 d和14 d测量结果仅FEF、ASVV和FS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2500 g的新生儿出生1 d和3 d测得的AEF、ACI、FSVI、FCO、FCI、FSV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3 d和7 d测得的ACI、FCO、F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7 d和14 d测得的所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循环障碍体质量>2500 g的3~7 d新生儿和体质量≤2500 g的7~14 d新生儿用USCOM测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大,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有一定的意义,出生1~3 d新生儿血流动力学变化不稳定,临床监测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USCOM 心输出量 外周血管阻力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创伤患者无创心功能监测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祖鹏 任达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0-281,共2页
运用无创心功能监测的方法指导多发创伤患者抢救。方法 采用英国制造MEDICINATECO1连续波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对 6例多发创伤者的心输出量进行监测。取心输出量的正常计量单位 (1~ 5L/min)为监测波范围 ,观测其波形图的趋势。结果 入... 运用无创心功能监测的方法指导多发创伤患者抢救。方法 采用英国制造MEDICINATECO1连续波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对 6例多发创伤者的心输出量进行监测。取心输出量的正常计量单位 (1~ 5L/min)为监测波范围 ,观测其波形图的趋势。结果 入院第一、二、三个 2 4小时分别监测 ,每次持续监测 1小时 ,发现波形图在 1~ 2的范围 ,给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在第四个 2 4小时的监测中 ,波形图已处在 4~ 5范围 ,较第一个 2 4小时观测有明显好转。结论 无创心功能监测在多发创伤患者的抢救中具有应用价值 ,它可以早期指导用药 ,以维持全身各器官的血流灌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无创心功能监测 心输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USCOM)在危重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俊 赵劭懂 +5 位作者 李军 葛许华 王晓榕 缪红军 江涛 喻文亮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6期149-149,共1页
目的探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UCSOM在危重病患儿临床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共计9例收住PICU的危重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USCOM技术和PiCCO心输出量监测系统双盲... 目的探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UCSOM在危重病患儿临床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共计9例收住PICU的危重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USCOM技术和PiCCO心输出量监测系统双盲测定入选患儿心输出量(CO)、每博输出量(SV)、心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和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参数,并将两种方法所测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测得危重病患儿的心输出量数据无统计学差异(>0.05),且两种监测方法具有好的相关性(CO r=0.95,CI r=0.97,<0.001)。结论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USCOM)是运用连续多普勒超声波技术测定患儿心功能数据,明确患儿血流动力学状况。该项监测技术与目前临床公认的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PiCCO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无创;②操作简便,重复性强;③价格低廉;④准确度高,与上述有创检测手段相比相关性良好,且可床旁操作,可帮助临床医生动态准确获得患儿的即时信息,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置,评估治疗效果,可有望提高危重病患儿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输出量(USCOM) 危重病患儿 脉搏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 血流动力学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刘聚伟 吕宪玉 +2 位作者 秦浩 王瑞芳 何昆仑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NICOM)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诊断为CHF的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NICOM检查,并对CHF患者... 目的探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NICOM)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诊断为CHF的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NICOM检查,并对CHF患者和正常对照者NICOM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CHF组NICOM与超声心动图的SV分别为52.15±15.90ml、47.75±15.39m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9.31±19.29ml、54.72±17.12ml,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COM检查所测得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HR、SV、CO及C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NICOM检查在CHF的诊断、心功能的监测及评估方面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 泵血功能 心输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和喉罩通气对部分CO_2重吸入法测心排血量值的影响
16
作者 张爱萍 于布为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4期641-642,共2页
目的 :比较气管插管和喉罩插管两种通气方式对部分CO2 重吸入法测心排血量值的影响。方法 :2 2例烧伤面积小于5 % ,行择期清创植皮术患者 ,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喉罩插管组。所有患者入室后接胸阻抗监测仪 ,常规麻醉诱导后行部分CO2 重... 目的 :比较气管插管和喉罩插管两种通气方式对部分CO2 重吸入法测心排血量值的影响。方法 :2 2例烧伤面积小于5 % ,行择期清创植皮术患者 ,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喉罩插管组。所有患者入室后接胸阻抗监测仪 ,常规麻醉诱导后行部分CO2 重吸入测心排血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手术 4 5min时间点记录相应的心排血量值。结果 :两组患者组内呼出末CO2 心排血量值 (RBCO)与胸阻抗心排血量值 (ICCO)相比 ,前者均略高于后者 ,但组内数据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且组内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检验在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意义。组间比较显示气管插管组T -ICCO与喉罩组L -ICCO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虽然气管插管组的RBCO值较喉罩组略高 ,但两组间比较仍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通气方式 (气管插管和喉罩 )对部分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心排血量值 部分CO2重吸入法 测定 生物阻抗法 血流动力学 喉罩插管 通气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超 林君卿 +4 位作者 翁晓丽 任宇虹 李春平 薛贻敏 郑永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9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心脏瓣膜术后合...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心脏瓣膜术后合并LCOS患者7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CNAP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CNAP组给予CNAP指导治疗。比较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液体平衡总量。结果: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总用量、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NAP组多巴酚丁胺总用量、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液体平衡总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NAP指导心脏瓣膜术后LCOS患者的治疗能够优化此类患者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心脏瓣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补液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豪杰 徐炳超 +3 位作者 陈梦洁 韩少琪 韩转转 陈意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6期16-19,2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补液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0例DK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生命体征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调整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实验组... 目的探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补液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0例DK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生命体征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调整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实验组在被动抬腿试验(PLR)前后使用USCOM进行监测。以△每搏输出量(△SV)≥10%定义为有液体反应性,若△SV≥10%时,需要继续补液治疗,若△SV<10%,则根据实际临床需要尽可能控制补液量或减慢补液速度。比较实验组入院时及补液治疗结束时USCOM的相关参数;比较2组入院24、48、72 h后的液体净入量和血糖;比较2组患者相关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尿酮体转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补液治疗后,SV与心输出量(CO)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患者入院48、72 h后的液体净入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总例数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实验组患者尿酮体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USCOM可有效指导DKA患者的补液治疗,并实现优化液体管理,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补液治疗 血流动力学监测 液体管理 液体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心力衰竭早产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慧宁 刁淑华 张丽娟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2499-2500,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心力衰竭早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早产儿50例进行分析,分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例正常早产儿分为对照组。采用无创心输出量测定技术监测心力衰竭早产儿治疗前后左、右心输出量变化,并与正常早... 目的:探究分析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心力衰竭早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早产儿50例进行分析,分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例正常早产儿分为对照组。采用无创心输出量测定技术监测心力衰竭早产儿治疗前后左、右心输出量变化,并与正常早产儿左、右心输出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左、右心输出量比对照组新生儿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12 h的左、右心输出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4 h、48 h的左、右心输出量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早产儿采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效果确切,对临床治疗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输出量 心力衰竭 早产儿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COM监测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运香 刘吉平 +2 位作者 淮诗媚 李凌 傅瑶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9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量监测仪(USCOM)监测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1月6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剖宫产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量监测仪(USCOM)监测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1月6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剖宫产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补液法干预,观察组采用USCOM监测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术后7 d评估效果,比较两组体液管理、体液平衡、凝血功能、术后并发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结果:两组基础补液量、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冲击试验液体量、总入液量及尿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手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麻黄素、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USCOM监测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能提高体液管理质量,维持体液平衡,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可降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超声心排量监测仪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凶险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