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tumor effect of CTLs activated by dendritic cells pulsed with K-ras mutant peptide and whole tumor antigen on pancreatic cancer
1
作者 Guang Tan Zhongyu Wang Xin Zhang Zhengang Cai Junkai Zhang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0年第12期724-729,共6页
Objective: We studied the role of 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 activated by dendritic cells (DCs) presenting cationic nanoparticles with the K-ras (12-Val) mutant peptide and whole tumor antigen in t... Objective: We studied the role of 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 activated by dendritic cells (DCs) presenting cationic nanoparticles with the K-ras (12-Val) mutant peptide and whole tumor antigen in the killing of different 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s in vitro and in vitro. 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DCs were induced by rhGM-CSF and IL-4 and cultured. DCs were sensitized by whole antigen of a 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 (PANC-1) with expression of K-ras mutant, K-ras mutant peptide (K-ras+peptide) and cationic nanoparticles with K-ras mutant peptide (K-ras+peptide-CNP), respectively. Cell surface markers were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was detected by the 3H-TdR test, and ELISAwas performed to detect IFN-y secretion. 125I-Ud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killing effect of CTLs. We also evaluated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CTLs in vivo in a tumor-bearing nude mouse model prepared with the PANC-1 (K-ras+) and SW1990 (K-ras-) cell lin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K-ras+peptide, low concentration K-ras+pepUde-CNP can be effectively presented by DCs (P 〈 0.05). CTLs induced by DCs pulsed with whole tumor antigen had significant greater killing effect (P 〈 0.05) on PANC-1 and SW1990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compared with K-ras+peptide and K-ras+peptide-CNP-induced CTLs. CTLs induced by DCs pulsed with K-ras+peptide and K-ras+peptide-CNP had a specific killing effect (P 〈 0.05) for PANC-1 and no effect (P 〉 0.05) on SW1990 cell lines (P 〉 0.05). Conclusion: Cationic nanoparticles with K-ras (12-Val) mutant peptide can be effectively presented by DCs at a low concentration in a short time. CTLs induced by K-ras+peptide-CNP had specific killing activity for the 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 with the K-ras (12-Val) mutant and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umor growth and increase the survival time of tumor-bearing nude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 cancer dendritic cells k-ras peptide ANTIG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 Vitro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Dendritic Cells Transfected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Mutant K-ras Genes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峰 周清华 +4 位作者 陆燕蓉 覃扬 张洁 李劲松 王建军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5年第4期378-381,共4页
Summary: The specific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mouse 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 (DCs) lransfected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mutant k-ras genes was investighted. DCs were generated from mous... Summary: The specific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mouse 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 (DCs) lransfected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mutant k-ras genes was investighted. DCs were generated from mouse bone marrow in the presence of rmGM-CSF (3.3 ng/mL) and rmIL-4 (1.3 ng/mL) and detected by FACS, and then transfecled with th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encoding mutant k ras gene. The efficacy of transfection and T cell stimulating activity of DCs were detected. CTL activity of the mice vaccinated with DCs was observed. The resuhs showed thai DCs had dendritic veiled morphology. BmDCs highly expressed B7-1(80%), B7-2(77%), MHC Ⅱ (70%), CDllc (65%), CD40 (70%) and CD54 (96%) with FACS,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nsfection (P〈0.05). The DCs transfeeled by mutant k-ras gene could significantly stimulate lymphoeytes proliferation as compared with those transfeeted by Ad e or non-modified DCs (P〈0.05). DC vaccine transfected by mutant k-ras gene could induce CTL activity against Lewis lung cancer, but not against B16. The specific eytotoxicity against Lewis lung cancer in Ad-k-ras/12-transdueed DC group was signifie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vector and non transfeeted DCs groups (P〈0.05). It was concluded that special antitumor response could be induced by DCs transfected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mutant k-ras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enovirus vector mutant k-ras gene dendritic cell T lymphocy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负载HSP70-K-ras突变多肽复合物树突细胞的抗胰腺癌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小雷 郁燕 +2 位作者 曹俊 刘文佳 邹晓平 《胃肠病学》 2009年第1期16-21,共6页
背景:K-ras突变多肽难以很好地被树突细胞(DC)捕获,诱导的抗肿瘤效应有限。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K-ras突变多肽复合物体外负载于DC的抗胰腺癌作用。方法:使HSP70与K-ras突变多肽在体外结合成复合物,负载于由人外周血单... 背景:K-ras突变多肽难以很好地被树突细胞(DC)捕获,诱导的抗肿瘤效应有限。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K-ras突变多肽复合物体外负载于DC的抗胰腺癌作用。方法:使HSP70与K-ras突变多肽在体外结合成复合物,负载于由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获得的D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DC的细胞因子分泌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DC负载抗原前后的细胞表型变化,胆囊收缩素(CCK)-8法检测负载抗原后DC对同基因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以及激活的同基因淋巴细胞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PANC-1和正常人肝细胞株L-02的细胞毒作用。结果:HSP70-K-ras突变多肽复合物可激活DC,最适浓度为0.75μg/ml,可使DC的白细胞介素(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量和细胞表面CD80、CD83、CD86、HLA-DR表达率显著增高。0.75μg复合物可有效激活1×10^6个DC,刺激1×10^7个同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特异性杀伤具有相同12位点突变类型(GGT→GTT)的Patu8988细胞,杀伤率达52.9%±5.1%,对不同突变类型的PANC-1细胞(GGT→GAT)和正常人肝细胞杀伤作用不明显。结论:负载HSP70-K-ras突变多肽复合物的DC活性增强,可刺激同基因淋巴细胞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胰腺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k-ras突变多肽 树突细胞 胰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肽Protopolybia-MPⅢ及其优化突变体对HSV-1病毒复制周期不同阶段的抑制活性研究
4
作者 孙芳 邬理莉 +3 位作者 覃陈虎 罗旭东 陈宗运 叶祥东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研究蜂毒肽Protopolybia-MPⅢ及其优化突变体MPⅢ-3/4/7/10/14在体外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复制周期不同阶段的抑制活性。方法:通过qPCR技术和多肽分阶段孵育平台,检测蜂毒肽Protopoly⁃bia-MPⅢ及5个优化突变体在Vero细胞内对H... 目的:研究蜂毒肽Protopolybia-MPⅢ及其优化突变体MPⅢ-3/4/7/10/14在体外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复制周期不同阶段的抑制活性。方法:通过qPCR技术和多肽分阶段孵育平台,检测蜂毒肽Protopoly⁃bia-MPⅢ及5个优化突变体在Vero细胞内对HSV-1感染的预防作用,以及其对HSV-1复制周期不同阶段的影响。结果:Protopolybia-MPⅢ多肽突变体MPⅢ-4/10/14预处理Vero细胞后去除上清,能限制HSV-1感染。进一步通过多肽抗病毒作用阶段分析实验,发现野生型多肽Protopolybia-MPⅢ主要作用于HSV-1复制周期的吸附阶段,而MPⅢ-3/14主要作用于病毒复制周期的进入/融合以及进入后阶段,MPⅢ-4/7主要作用于病毒复制周期的吸附以及进入/融合阶段,MPⅢ-10主要作用于病毒复制周期的吸附以及进入后阶段。结论:本工作明确了蜂毒肽Protopolybia-MPⅢ及其突变体MPⅢ-3/4/7/10/14对HSV-1复制周期不同阶段的抑制活性,初步阐明了Protopolybia-MPⅢ多肽优化突变体抗病毒活性提高的原因,为胡蜂抗病毒多肽的分子设计和药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蜂毒液多肽 优化突变体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复制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耐盐突变体盐胁迫下的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霍晨敏 赵宝存 +2 位作者 葛荣朝 沈银柱 黄占景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08-1414,共7页
首次采用双向电泳的方法分析 1%NaCl胁迫 72h的一对小麦耐盐 (RH870 6 4 9)及敏盐突变体 (H870 6 34)的蛋白质组。经过MALDI TOF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发现两者在H+ ATP酶 β亚基、谷氨酰胺合成酶前体、OEC33和RuBP羧化酶小亚基等 5个候... 首次采用双向电泳的方法分析 1%NaCl胁迫 72h的一对小麦耐盐 (RH870 6 4 9)及敏盐突变体 (H870 6 34)的蛋白质组。经过MALDI TOF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发现两者在H+ ATP酶 β亚基、谷氨酰胺合成酶前体、OEC33和RuBP羧化酶小亚基等 5个候选蛋白存在质或量的差异。这 5种蛋白均为叶绿体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突变体 双向电泳 肽质指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纹捕鸟蛛毒素-Ⅰ突变体K3A-HWTX-Ⅰ的化学合成与生理活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贤纯 梁宋平 罗泽民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7-92,102,共7页
采用固相Fmoc法在自制自动蛋白质化学工作站上合成了其第3位赖氨酸(K3)被丙氨酸(A)取代的虎纹捕鸟蛛毒素-Ⅰ的突变体K3A-HWTX-Ⅰ.合成的突变体用Edman降解和电喷雾质谱进行鉴定.K3A-HWTX-Ⅰ经谷... 采用固相Fmoc法在自制自动蛋白质化学工作站上合成了其第3位赖氨酸(K3)被丙氨酸(A)取代的虎纹捕鸟蛛毒素-Ⅰ的突变体K3A-HWTX-Ⅰ.合成的突变体用Edman降解和电喷雾质谱进行鉴定.K3A-HWTX-Ⅰ经谷胱甘肽系统进行氧化复性后通过离子交换和反相HPLC纯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K3被A取代后HWTX-Ⅰ的生物活性下降了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 虎纹捕鸟蛛毒素 突变体 固相多肽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肽抗生素hPABβ突变体及其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饶贤才 陈志瑾 +4 位作者 金晓琳 胡晓梅 朱军民 张克斌 胡福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确定人工合成的人肽抗生素hPAB β的抗菌活性。利用已知肽抗生素hBD 2的晶体结构坐标进行hPAB β的同源模建 ;设计hPAB β突变体 ;用PCR法生成hPAB β突变体基因 ,分别构建转移载体和重组杆状病毒。结果表明 ,合成肽hPAB β在正确复性... 确定人工合成的人肽抗生素hPAB β的抗菌活性。利用已知肽抗生素hBD 2的晶体结构坐标进行hPAB β的同源模建 ;设计hPAB β突变体 ;用PCR法生成hPAB β突变体基因 ,分别构建转移载体和重组杆状病毒。结果表明 ,合成肽hPAB β在正确复性后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将 4种突变体基因插入转移载体pFASTHTa ,筛选阳性重组子pFAST hPAB β并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 ,获得了重组杆状病毒 ,为筛选活性强而结构更为简单的hP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突变体 杆状病毒 hPAB-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纹捕鸟蛛毒素-I单残基突变体R20 A-HWTX-I的化学合成与性质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贤纯 梁宋平 罗泽民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0-494,共5页
虎纹捕鸟蛛毒素 Ⅰ (Huwentoxin Ⅰ ,HWTX Ⅰ )是从虎纹捕鸟蛛 (Selenocosmiahuwena)的粗毒中分离出的一种多肽类神经毒素。为了探明该毒素分子中唯一的Arg残基与其生物学活性的关系 ,运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和Fmoc化学直接构建了Ala取代... 虎纹捕鸟蛛毒素 Ⅰ (Huwentoxin Ⅰ ,HWTX Ⅰ )是从虎纹捕鸟蛛 (Selenocosmiahuwena)的粗毒中分离出的一种多肽类神经毒素。为了探明该毒素分子中唯一的Arg残基与其生物学活性的关系 ,运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和Fmoc化学直接构建了Ala取代HWTX Ⅰ第 2 0位Arg(R2 0 )的突变体R2 0A HWTX Ⅰ ;将合成的突变体置于含谷胱甘肽的缓冲体系中氧化复性后用反相和特殊设计的离子交换HPLC纯化 ,并对之进行氨基酸组成、Edman降解与质谱分析。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HWTX Ⅰ分子中的R2 0被A取代后 ,活性下降了 92 % ,提示R2 0是与活性密切相关的重要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捕鸟蛛毒素-Ⅰ 突变体 蛋白质工程 化学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蚕素类杂合肽cecropinA-magainin突变体的合成以及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秀青 朱明星 +2 位作者 张爱君 丁淑琴 风琴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5-98,共4页
根据天蚕素类抗菌肽作用机制假说,设计引物对前期构建成功的载体天蚕素类杂合肽cecropinA-magainin进行定点突变,使其生成杂合肽的衍生物,测序正确后转化Pichia pastoris受体菌SMD1168,在醇氧化酶(AOX)启动子调控下,分子质量约119ku的ce... 根据天蚕素类抗菌肽作用机制假说,设计引物对前期构建成功的载体天蚕素类杂合肽cecropinA-magainin进行定点突变,使其生成杂合肽的衍生物,测序正确后转化Pichia pastoris受体菌SMD1168,在醇氧化酶(AOX)启动子调控下,分子质量约119ku的cecA-mag杂合抗菌肽突变体获得表达,并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对表达产物的抑菌活性与cecA-mag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突变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比cecA-mag提高了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抗菌肽cecA—mag 突变体 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抗菌肽FALL-39突变分子的特性和抗菌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云霞 朱玲 +1 位作者 王伯瑶 冯云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对人抗菌肽FALL-39不同突变分子蛋白的特性及抗菌功能进行初步的比较。方法应用AU-PAGE电泳、RP-HPLC、Om iga蛋白分析软件,比较FALL-39及其突变蛋白FALL-39-Lys24、FALL-39-Lys32、FALL-39-Lys24′32的特性;测定M IC、MEC和MBC值,... 目的对人抗菌肽FALL-39不同突变分子蛋白的特性及抗菌功能进行初步的比较。方法应用AU-PAGE电泳、RP-HPLC、Om iga蛋白分析软件,比较FALL-39及其突变蛋白FALL-39-Lys24、FALL-39-Lys32、FALL-39-Lys24′32的特性;测定M IC、MEC和MBC值,并比较抗菌作用。结果突变蛋白AU-PAGE电泳迁移速率较快,RP-HPLC出峰时间未见改变,蛋白的亲疏水性、α螺旋结构、抗原性等蛋白特性无明显改变。M IC、MEC和MBC值表明FALL-39突变肽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有所增强。结论突变蛋白在增加正电荷的同时,虽未改变蛋白的特性,但抗菌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抗菌肽FALL-39 蛋白特性 抗菌功能 突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纹捕鸟蛛毒素-Ⅰ突变体A1Y-HWTX-Ⅰ的固相合成和生物学活性测定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贤纯 梁宋平 +1 位作者 罗泽民 public.cs.hn.cn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57-362,共6页
用芴甲氧羰基 (Fmoc)固相多肽合成的方法在自制自动蛋白质化学工作站上合成了用酪氨酸 (Y)替代虎纹捕鸟蛛毒素 - (HWTX- )第一位丙氨酸 (A1 )的突变体 A1 Y- HWTX- .合成的突变体用 Edman降解和电喷雾质谱法进行鉴定 .活性分析结果证... 用芴甲氧羰基 (Fmoc)固相多肽合成的方法在自制自动蛋白质化学工作站上合成了用酪氨酸 (Y)替代虎纹捕鸟蛛毒素 - (HWTX- )第一位丙氨酸 (A1 )的突变体 A1 Y- HWTX- .合成的突变体用 Edman降解和电喷雾质谱法进行鉴定 .活性分析结果证明 ,合成的 A1 Y- HWTX- 在含有谷胱甘肽的缓冲体系中氧化折叠后显示出与天然 HWTX- 完全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提示 Y替代 HWTX- 的 A1后并不明显影响 HWTX- 的活性部位和空间构象 ;A1与 HWTX- 生物学活性无关 .此外 ,将 Y引入 HWTX- 分子有助于利用碘标记方法研究 HWT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捕鸟蛛毒素-Ⅰ 突变体 固相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溶酶原Kringle5缺失突变体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建芳 杨中汉 +7 位作者 李朝阳 蔡卫斌 宋志宏 郭颖 郭琳琅 李民友 刘祖国 高国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纤溶酶原蛋白水解片段Kringle 5(K5)具有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但是K5已获得美国专利。本研究应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缺失突变型(K5Mut1)并检测其体外活性。方法除去K5外环两端的N端和C端15个氨基酸残基以... 目的纤溶酶原蛋白水解片段Kringle 5(K5)具有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但是K5已获得美国专利。本研究应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缺失突变型(K5Mut1)并检测其体外活性。方法除去K5外环两端的N端和C端15个氨基酸残基以降低其相对分子质量,但同时保留K5分子中的所有3个二硫键以保留完整的外环结构域,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突变型K5 Mut1 (Cys1-80);MTT法分析突变型K5对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K5 Mut1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原代培养的视网膜内皮细胞,EC50(抑制50%细胞增生的药物浓度)约为35 nmol/L,是完整K5活性的2倍。在同样浓度范围内,K5 Mut1并不抑制同源的周皮细胞,表明K5 Mut1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结论K5 Mut1是一种比K5作用更强的血管增生抑制因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实体肿瘤等血管增生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缺失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纤溶酶原蛋白水解片段 血管增生性疾病 突变型Kringle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肽链延长因子eEF1A-1和eEF1A-2在小鼠神经元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兴辉 王娜 +3 位作者 顾黛君 傅强 尹苗 潘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研究2种肽链延长因子(eEF1A_1、eEF1A_2)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神经元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调控机制.应用Western印迹和组织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两蛋白质在不同基因型小鼠(n=10)神经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结果表明,在胚胎期和幼龄期的野生... 研究2种肽链延长因子(eEF1A_1、eEF1A_2)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神经元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调控机制.应用Western印迹和组织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两蛋白质在不同基因型小鼠(n=10)神经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结果表明,在胚胎期和幼龄期的野生型小鼠神经元胞质中,eEF1A_1呈高水平表达并随发育而下降,于出生后26 d时停止表达;而eEF1A_2蛋白于出生后7 d开始表达并呈上调趋势,出生后20 d时达到最高水平,其后一直保持稳定表达,2种肽链延长因子在野生型小鼠神经元中的表达随发育而呈相反变化.eEF1A_2基因突变小鼠无eEF1A_2蛋白,eEF1A_1蛋白的表达模式与野生型小鼠基本类似,但出生后26 d时仍有微量表达.2种肽链延长因子在野生型小鼠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变化受内在机制调控,不直接受各自表达水平的影响;eEF1A_2蛋白与神经元生理功能的维持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链延长因子 神经元 基因突变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角斑病菌hpaXm基因突变体与互补载体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慕瑾 刘悦 +2 位作者 孙超 缪卫国 郑服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5-81,共7页
为了分析研究Harpin蛋白转运途径,针对来自棉花角斑病菌的HpaXm,构建hpaXm基因突变体和互补载体,根据文献和GenBank中已登录的hpaXm基因全序列及其同源基因hpa1的序列,设计合成多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片段与载体相连接,用电转化... 为了分析研究Harpin蛋白转运途径,针对来自棉花角斑病菌的HpaXm,构建hpaXm基因突变体和互补载体,根据文献和GenBank中已登录的hpaXm基因全序列及其同源基因hpa1的序列,设计合成多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片段与载体相连接,用电转化的方式将构建成功的hpaXm基因敲除载体转化Xanthmonas citri subsp.malvacearum,然后测定hpaXm基因突变体在烟草上激发HR的能力。结果得到hpaXm基因上游序列349 bp,hpaXm基因下游序列465 bp;利用重叠PCR将hpaXm基因上下游序列融合,克隆到自杀载体pK18mob的酶切位点BamHI和EcoRI之间,并将pK18mobhpaXm上下游融合片段转化大肠杆菌E.coli DH5α,经卡那霉素平板筛选得到阳性转化子;将hpaXm基因敲除载体转化X.citri subsp.malvacearum,经PCR验证成功敲除hpaXm基因,并发现hpaXm基因突变体在烟草上激发HR的能力要弱于野生型菌株。扩增得到hpaXm基因片段402 bp和信号肽类似序列缺失hpaXm46-402基因片段360 bp,克隆到广宿主载体pHM1的KpnI和SacI酶切位点之间,并将pHM1hpaXm和pHM1hpaXm46-402转化E.coli DH5α,经壮观霉素平板筛选得到阳性转化子。重组质粒经PCR检测、测序鉴定及突变体在烟草上的表型验证,表明hpaXm基因突变体和互补载体构建成功,为hpaXm基因回复突变株的构建和进一步研究信号肽序列缺失对HpaXm蛋白转运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aXm 信号肽类似序列 突变体 互补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as突变多肽致敏树突状细胞对CCL19、CCL22和fasci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良县 谭广 +2 位作者 王忠裕 窦春鹏 单路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讨K-ras突变多肽致敏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趋化因子CCL19、CCL22和细胞骨架蛋白fascin-1表达的影响。方法联合应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IL)-4诱导培养外周血DC,收集培养7d后的DC并分为未负载组(加入RPMI164... 目的探讨K-ras突变多肽致敏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趋化因子CCL19、CCL22和细胞骨架蛋白fascin-1表达的影响。方法联合应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IL)-4诱导培养外周血DC,收集培养7d后的DC并分为未负载组(加入RPMI1640培养液50μg/ml)和K-ras负载组(加入K-ras突变多肽50μg/ml).流式细胞仪测定负载前、后DC表面标志CD1a、CD80及CD86;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负载K-ras突变多肽后的DC形态结构;ELISA法检测2组DC培养上清液中IL-12、CCL19和CCL22的表达;Westernblot法测定2组DC骨架蛋白fascin-1的表达。结果①K-ras突变多肽负载DC后,CD1a、CD80及CD86表面分子表达率明显高于负载前(P<0.01).②扫描电镜下见负载后的DC呈花瓣状、树枝样突起;透射电镜下见负载后的DC形态非常不规则,树枝状或毛刺状的突起明显增多。③K-ras负载组负载后不同时相(6、12、24及48h)的IL-12、CCL19及CCL2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负载组(P<0.01).④K-ras负载组fascin-1蛋白的表达水平也高于未负载组(P<0.01).结论K-ras突变多肽能够促进DC成熟,并使细胞趋化因子和骨架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能够增强DC游走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趋化因子 细胞骨架蛋白 k-ras突变多肽
原文传递
穿膜肽-LacI HPM载体的构建及其DNA结合活性测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绳纪坡 张宏达 +2 位作者 于芳 黄君健 胡宝成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6期778-781,共4页
目的:借助穿膜肽TAT高效跨膜的特性和LacI前头肽突变体(LacI HPM)高亲和力结合DNA的特性,构建新型基因转导载体。方法:PCR扩增LacI、LacI基因前头肽序列、前头肽序列突变体、TAT序列的编码基因,构建前头肽序列突变体和TAT的原核表达载体... 目的:借助穿膜肽TAT高效跨膜的特性和LacI前头肽突变体(LacI HPM)高亲和力结合DNA的特性,构建新型基因转导载体。方法:PCR扩增LacI、LacI基因前头肽序列、前头肽序列突变体、TAT序列的编码基因,构建前头肽序列突变体和TAT的原核表达载体,可溶性表达TAT-LacI HPM融合蛋白并纯化,在缓冲液中氧化获得TATLacI HPM二聚体并浓缩,PCR检测二聚体融合蛋白与质粒的体外结合能力。结果:获得了pET-28a(+)-LacI HPM及pET-28a(+)-TAT-LacI HPM表达质粒,表达纯化并获得二聚化融合蛋白,体外结合实验确定TAT-LacI HPM二聚体融合蛋白与检测质粒DNA具有特异的高亲和力结合活性。结论:构建了穿膜肽TAT-LacI HPM,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新型DNA转运载体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膜肽 LACI LacI前头肽突变体 DNA结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突变体的分离纯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志珍 刘智慧 毛积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0-515,共6页
对基因工程构建的含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hGLP1)突变体的工程菌株进行诱导表达,分离纯化N末端第二位突变的2GlyhGLP1突变体.IPTG诱导4h,收获的菌体经超声破碎后,裂解液用Glutathio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纯化GST2GlyhGLP1融合蛋白,经CNBr... 对基因工程构建的含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hGLP1)突变体的工程菌株进行诱导表达,分离纯化N末端第二位突变的2GlyhGLP1突变体.IPTG诱导4h,收获的菌体经超声破碎后,裂解液用Glutathio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纯化GST2GlyhGLP1融合蛋白,经CNBr裂解、SephadexG25柱脱盐、QAESepharose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RPC18柱脱盐,得到纯度大于98%的重组2GlyhGLP1.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该突变体可被特异性hGLP1抗体所识别.生物学活性分析表明,2GlyhGLP1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和促胰岛素分泌活性(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 重组突变体 分离纯化 血糖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突变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志珍 刘智慧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 :克隆人胰高血糖素样肽 - 1突变体 (2 Gly -hGLP - 1)基因 ,高效表达GST - 2 Gly -hGLP - 1融合蛋白。方法 :在获得重组hGLP - 1基因工程菌基础上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改造其第 2位丙氨酸为甘氨酸 ,经酶切克隆于pGEM - 7z(+)载体中 ... 目的 :克隆人胰高血糖素样肽 - 1突变体 (2 Gly -hGLP - 1)基因 ,高效表达GST - 2 Gly -hGLP - 1融合蛋白。方法 :在获得重组hGLP - 1基因工程菌基础上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改造其第 2位丙氨酸为甘氨酸 ,经酶切克隆于pGEM - 7z(+)载体中 ,构建pGEM - 7z(+) / 2 Gly -hGLP - 1克隆载体 ,双酶切鉴定后把2 Gly-hGLP - 1基因定向插入pGEX - 4T - 3多克隆位点 ,构建pGEX- 4T - 3/ 2 Gly-hGLP - 1融合表达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并进行诱导表达。结果 :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 ,证明2 Gly-hGLP - 1基因已克隆到pGEX - 4T - 3载体中。SDS -PAGE和凝胶扫描分析 ,融合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 ,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2 9.7%。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在 95 %以上 ,免疫印迹证实 ,该融合蛋白可被特异性hGLP - 1(7- 37)抗体所识别。结论 :为产业化规模制备hGL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 突变体 基因克隆 诱导表达 融合蛋白 SDS-PAGE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Dermaseptin S4及其突变体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9
作者 张庆华 韩跃武 +3 位作者 谢俊秋 卢天龙 任惠子 冯惟萍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构建表达抗菌肽Dermaseptin S4(DS4)及其突变体K4-S4的工程菌,并表达目的蛋白。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法设计和扩增抗菌肽DS4及K4-S4基因,定向克隆入载体pUC-18中,经酶切、测序鉴定,重组至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抗菌肽DS4及K4-S4... 目的构建表达抗菌肽Dermaseptin S4(DS4)及其突变体K4-S4的工程菌,并表达目的蛋白。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法设计和扩增抗菌肽DS4及K4-S4基因,定向克隆入载体pUC-18中,经酶切、测序鉴定,重组至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抗菌肽DS4及K4-S4基因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经IPTG诱导表达,12%SDS-PAGE鉴定。结果构建的抗菌肽DS4及K4-S4基因工程菌所表达的目的蛋白,经SDS-PAGE鉴定可见相对分子质量34 000的特异性目的条带,37℃诱导5 h的蛋白表达量最高,且多数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已成功构建抗菌肽DS4及K4-S4工程菌,并表达目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DERMASEPTIN S4 突变体 大肠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肽抗生素hPAB-β分子的同源模建及其突变体设计
20
作者 饶贤才 金晓琳 +4 位作者 黎庶 胡金川 胡晓梅 陈志瑾 胡福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9期644-647,共4页
目的 :获得肽抗生素hPAB β的分子结构 ,设计其突变体。  方法 :在序列比较的基础上 ,利用同源分子对hPAB β进行同源模建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其突变体 ,通过PCR引入突变法获得突变体基因序列 ,将其克隆到原核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pQE CP4... 目的 :获得肽抗生素hPAB β的分子结构 ,设计其突变体。  方法 :在序列比较的基础上 ,利用同源分子对hPAB β进行同源模建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其突变体 ,通过PCR引入突变法获得突变体基因序列 ,将其克隆到原核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pQE CP4中 ,转化JM 10 9大肠杆菌进行表达。  结果 :模建结果表明 ,hPAB β由一个α螺旋和3个 β片层构成 ,二级结构保守 ,具有两亲性结构 ;其α螺旋推测与活性寡聚体形成有关 ;Asp4带负电 ,可能通过削弱寡聚体中央微孔口处阳电荷富集区而降低目的分子的生物学活性。利用PCR成功克隆了所设计的突变体基因 ,通过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实现了突变体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结论 :基于分子同源模建的肽抗生素hPAB β突变体的设计、克隆和成功表达 ,为筛选肽链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抗生素 同源模建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