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 addressing focal chondral defect in adolescent knee 被引量:6
1
作者 DAI Xue-song CAI You-zh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2期4130-4133,共4页
Background 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 (MACI) is the third generation tissue-engineering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full-thickness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Background 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 (MACI) is the third generation tissue-engineering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full-thickness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is new technique and the postoperative findings in adolescent knee with focal chondral defect. Methods The MACI consists of diagnostic arthroscopy and cartilage harvest, chondrocyte culture and seeding in tissue-engineering collagenous membrane, and implantation of the scaffold. Clinical outcome at minimum 1-year follow-up was assessed in seven patients (mean age (16.6+1.5) years; 14-19 years) with full-thickness cartilage defects, with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 score, the 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 (ICRS) score and the 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 (KOOS). Besides, MR imaging was performed with T1 and T2-weighted imaging and three-dimensional spoiled gradient-recalled (3D-SPGR) MR imaging. Results Clinical evalu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nd MRI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was homogeneous and the implant surface was regular and intact in six patients, but irregular in one. Of all the seven patients, the cartilage defect site was nearly totally covered by the implanted scaffold.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CI technique is an option for cartilage defect in adolescent knee joint, especially large defect of over 2 cm2. Long-term assessmen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true value of this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 clinical study CARTILAGE chondral lesion
原文传递
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对移植软骨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敏 徐贤 +5 位作者 韩邵军 唐艳华 张君 董天明 左盼利 安宁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对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MACT)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4例接受MACI治疗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0处软骨损伤),分别在术后1、3、6个月进行磁共振T2 mapping检查,测量各时间点移植区与正常区软骨全... 目的探讨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对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MACT)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4例接受MACI治疗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0处软骨损伤),分别在术后1、3、6个月进行磁共振T2 mapping检查,测量各时间点移植区与正常区软骨全层的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个时间点移植区与正常区T2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移植区T2值的纵向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MACI术后1、3、6个月移植区的T2平均值分别为(82.40±15.23)、(71.09±13.06)、(53.80±4.86)ms。术后6个月内移植区T2值均大于正常区,1、3个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个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术后1、3、6个月移植区T2值纵向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能够无创、动态地监测移植软骨的修复过程,可作为软骨修复术后评估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值 软骨 膝关节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随访观察膝关节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后2年 被引量:7
3
作者 钟心 张仲文 +3 位作者 王宏 董悦 穆学涛 董玉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探讨MR对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诊断价值。方法 15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20膝)接受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CI),术后3、6、12和24个月行MR动态随访检查,术后15和24个月对2例患者进行关节镜和组织学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9项观... 目的探讨MR对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诊断价值。方法 15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20膝)接受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CI),术后3、6、12和24个月行MR动态随访检查,术后15和24个月对2例患者进行关节镜和组织学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9项观察指标(软骨缺损的填充和修复程度、与周边软骨的整合程度、修复组织的表面情况、修复组织的结构是否均匀、修复组织的信号强度、软骨下薄层致密骨是否完整、软骨下骨是否完整、有无粘连及有无滑膜炎)。结果软骨缺损的填充和修复、与周边软骨的整合、修复组织的表面、修复组织的结构、修复组织的信号强度、软骨下薄层致密骨是不完整、软骨下骨是不完整及有无滑膜炎在MACI术后3、6、12和24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无粘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和24个月组织学检查显示新形成的组织是透明软骨和纤维软骨的混合体,以透明软骨为主。结论 MACI术后采用膝关节软骨序列进行MR追踪随访是评估膝关节软骨修复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损伤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柳海峰 吴冰 +2 位作者 梁达强 李皓 陆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距骨软骨损伤并行MACI手术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32.6±... 【目的】探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距骨软骨损伤并行MACI手术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32.6±1.4)岁(21~48岁),平均损伤面积(3.4±0.8)cm^2(1.6~5.8 cm^2),Hepple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3例。第一次手术行软骨取样,经2~4周组织工程软骨制备后,返院行软骨回植手术。对比术前与术后VAS评分、AOFAS足踝功能评分、软骨修复核磁共振影像评分(magnetic resonance observation of cartilage repair tissue,MOCART)。结果患者随访时间(52.3±5.6)月(38~72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评分、MOCART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0.8±0.6)vs(7.8±1.4),(94.8±1.9)vs(69.2±2.7),(6.5±0.4)vs(3.6±0.8),(P<0.05)。末次随访时MRI显示:肥厚性软骨完全覆盖6例,正常厚度完全覆盖11例;与周边正常软骨信号强度一致4例,基本一致13例。结论 MACI手术治疗软骨下骨全层距骨软骨损伤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距骨 软骨损伤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造成 张仲文 +5 位作者 侯世科 谢鹏 李禾 李端明 庞晓东 杨轶 《武警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 探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对7例膝关节软骨炎患者行关节镜取软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膜植... 目的 探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对7例膝关节软骨炎患者行关节镜取软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膜植入术.对患者行MRI检查确定损伤位置,并进行IKDC2000评分.术后按照特定的康复计划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时间6个月到24个月.术后半年多数患者各项症状逐渐消失,IKDC2000评分大部分增高.复查MRI和关节镜,显示原来缺损的关节软骨已基本修复,并伴有软骨下骨的修复.结论 与传统自体软骨细胞移植(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技术相比,利用MACI技术修复软骨缺损具有术后恢复时间短、操作简便、创伤小、生成更多透明软骨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缺损 软骨缺损修复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软骨损伤的修复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海涛 铁楷 +1 位作者 王华 陈廖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57-159,共3页
髌骨软骨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治疗手段多样,但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案。髌骨软骨修复方案如骨髓刺激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术及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等日趋完善,使得临床医生有更多选择来实现髌骨软骨的修复。我们... 髌骨软骨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治疗手段多样,但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案。髌骨软骨修复方案如骨髓刺激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术及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等日趋完善,使得临床医生有更多选择来实现髌骨软骨的修复。我们对髌骨软骨损伤的不同修复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软骨损伤 骨髓刺激术 自体骨软骨移植术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术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诱导的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康复护理
7
作者 刘春梅 纪慧茹 +3 位作者 宋慧娜 魏巍 李婷 邓丽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11期36-38,共3页
目的总结基质诱导的软骨细胞移植术(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s implantation,MACI)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7年7月在本院实施基质诱导的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1... 目的总结基质诱导的软骨细胞移植术(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s implantation,MACI)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7年7月在本院实施基质诱导的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康复护理要点。结果 15例患者术程顺利,手术时间3~4h,中位时间3.52h;术中出血量150~200mL,中位出血量175.03mL;术后膝关节佩戴卡盘支具制动24h。随访6~36个月,11例患者症状逐渐消失,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uation form,IKDC)2000评分明显增高。结论 MACI术后康复锻炼的时间较长,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及随访工作,鼓励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及时处理患者在锻炼期间出现的问题,以促进患肢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关节 软骨 缺损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骨折术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在膝关节软骨缺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庄腾丰 王华军 +4 位作者 郑小飞 吴文锐 罗斯敏 陈均源 查振刚 《循证医学》 CSCD 2018年第2期99-105,共7页
目的 系统评价微骨折术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2017年第5期)、CBM、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集微骨折术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 目的 系统评价微骨折术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2017年第5期)、CBM、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集微骨折术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临床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17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5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最终比较随访的膝关节运动评分(Tegner)(均数差-0.13,95%可信区间-0.82~0.56,P=0.72),Lysholm评分(均数差-7.21,95%可信区间-20.19~5.77,P=0.28),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均数差-4.23,95%可信区间-8.39^-0.06,P=0.05)和2年随访的各项评分(标准化均数差-0.50,95%可信区间-1.05~0.05,P=0.08)的对比中,自体软骨移植术仅在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上优于微骨折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骨折术与自体软骨移植术疗效相当,患者术后在关节活动、疼痛、稳定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否在更加长的时间跨度下仍有相同的疗效需要更多长时间随访的临床研究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缺损 微骨折术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壳聚糖-明胶多孔复合支架理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一腾 白希壮 +2 位作者 朱志勇 白茗 张杭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12-914,932,共4页
目的以组织工程学技术为基础,制备壳聚糖-明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多孔复合支架,讨论壳聚糖与明胶的不同配比及向复合材料中加入BMP-2对支架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配比的壳聚糖和明胶制备复合支架,并向1组配... 目的以组织工程学技术为基础,制备壳聚糖-明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多孔复合支架,讨论壳聚糖与明胶的不同配比及向复合材料中加入BMP-2对支架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配比的壳聚糖和明胶制备复合支架,并向1组配比中加入BMP-2。以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表面特征,测定支架的孔径值、材料的吸水率及表观密度。结果壳聚糖-明胶多孔复合支架比表面积大,内孔结构多形性高、且大量连通;壳聚糖与明胶配比为4︰1时的复合支架孔径最小,孔壁最厚;配比为1︰4时孔径最大,孔壁最薄;壳聚糖与明胶配比为1︰1时吸水率及表观密度达到最大,分别为(318±75)%和(0.085±0.013)g/cm3;向复合支架中加入BMP-2对支架的微观结构、吸水率及表观密度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冷冻干燥法可以成功制备壳聚糖-明胶多孔复合支架,支架的微观结构与理化性能与壳聚糖与明胶的配比密切相关,向支架中加入BMP-2对材料的理化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明胶 理化性能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后移植软骨的纵向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立森 徐贤 +5 位作者 李雪 韩邵军 张君 董天明 左盼利 安宁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利用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dGEMRIC)技术评估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术后移植软骨的GAG分层分布特点。方法 7例MACI术后患者(14处软骨缺损)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dGEMRIC检查,测量正常软骨和移植软骨的全层和深浅层△R... 目的利用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dGEMRIC)技术评估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术后移植软骨的GAG分层分布特点。方法 7例MACI术后患者(14处软骨缺损)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dGEMRIC检查,测量正常软骨和移植软骨的全层和深浅层△R1值。各时间点正常软骨和移植软骨△R1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时间点间移植软骨的△R1值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MACI术后各时间点正常软骨全层△R1值均小于移植软骨△R1值(P均<0.05)。MACI术后各时间点移植软骨深层△R1值小于浅层△R1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CI术后3个月与6个月移植软骨△R1值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6个月移植软骨△R1值明显大于12个月移植软骨△R1值,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GEMRIC技术可作为无创性评估移植软骨的修复过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关节软骨 软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ilage repair techniques of the talus: An update 被引量:13
11
作者 Mike H Baums Wolfgang Schultz +1 位作者 Tanja Kostuj Hans-Michael Klinger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3期171-179,共9页
Symptomatic chondral or osteochondral defects of the talus redu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any patients.Although their pathomechanism is well understood,it is well known that different aetiologic factors play a role in... Symptomatic chondral or osteochondral defects of the talus redu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any patients.Although their pathomechanism is well understood,it is well known that different aetiologic factors play a role in their origin.Additionally,it is well recognised that the talar articular cartilage strongly differs from that in the knee.Despite this fact,man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alar cartilage defects are based on approaches that were developed for the knee.Conservative treatment seems to work best in paediatric and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However,depending on the size of the lesions,surgical approaches are necessary to treat many of these defects.Bone marrow stimulation techniques may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small lesions.Large lesions may be treated by open procedures such as osteochondral autograft transfer or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Autologous chondrocyte transplantation,as a restorative procedure,is well investigated in the knee and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talus with increasing popularity and promising results but the evidence to date is poor.The goals of the current article are to summarise the different options for treating chondral and osteochondral defects of the talus and review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ilage defect TALUS Repair TECHNIQUES ARTHROSCOPY MARROW stimulation MOSAICPLASTY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atment for cartilage injuries of the knee with a new treatment algorithm 被引量:3
12
作者 Ahmet ?zmeri? Kadir Bahad?r Alemdaro?lu Nevres Hürriyet Aydo?an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5期677-684,共8页
Treatment of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ies to the knee remains a considerable challenge today. Current procedures succeed in providing relief of symptoms, however damaged articular tissue is not replaced with new tissu... Treatment of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ies to the knee remains a considerable challenge today. Current procedures succeed in providing relief of symptoms, however damaged articular tissue is not replaced with new tissue of the sam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long-term durability as normal hyaline cartilage. Despite many arthroscopic procedures that often manage to achieve these goals, results are far from perfect and there is no agreement on which of these procedures are appropriate, particularly when full-thickness chondral defects are considered.Therefore, the search for biological solution in long-term functional healing and increasing the quality of wounded cartilage has been continuing. For achieving this goal and apply in wide defects, scaffolds are developed.The rationale of using a scaffold is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with biodegradable polymers for the in vitro growth of living cells and their subsequent implantation into the lesion area. Previously a few numbers of surgical treatment algorithm was described in reports, however none of them contained one-step or two –steps scaffolds. The ultimate aim of this article was to review various arthroscopic treatment options for different stage lesions and develop a new treatment algorithm which included the scaffo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NDRAL lesion MICROFRACTURE OSTEOCHONDRAL transplantation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 Scaffol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T1-VIBE评价膝关节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后软骨修复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巧稚 张仲文 +3 位作者 刘腾腾 郑乔元 姚敏敏 穆学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T1加权三维梯度回波容积内插屏气呼吸检查(3D-T1-VIBE)序列评估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G-ACI)术后修复软骨的价值。方法 10例男性单侧膝关节软骨运动损伤患者接受G-ACI术。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MR检查,包括常规序列... 目的探讨T1加权三维梯度回波容积内插屏气呼吸检查(3D-T1-VIBE)序列评估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G-ACI)术后修复软骨的价值。方法 10例男性单侧膝关节软骨运动损伤患者接受G-ACI术。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MR检查,包括常规序列及3D-T1-VIBE序列扫描;采用软骨修复组织磁共振观察(MOCART)评分系统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软骨缺损修复填充程度"等9项指标,分析MOCART整体评分与临床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3、6个月MOCART评分中,"软骨缺损修复填充程度"及整体评分结果存在差异(P均<0.01);术后6个月,"修复组织与相邻正常软骨的融合""修复组织表面结构""软骨信号强度"及"粘连"情况较前好转(P均<0.05)。术后3、6个月,MOCART评分中"修复组织表面结构""软骨缺损修复填充程度"与临床KOOS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结合常规序列,MR 3D-T1-VIBE序列扫描能较准确评估G-ACI术后软骨修复情况,且与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如里 郑闽前 +2 位作者 马永平 穆洪鑫 Dietmar Pierre kǒnig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6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体软骨细胞取自大白兔左股骨外髁,体外增殖后接种于胶原海绵支架上,后移植于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取同一大白兔双膝关节内外髁分3组作自身对照研究,右股骨内髁作自体软骨细胞... 目的:探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体软骨细胞取自大白兔左股骨外髁,体外增殖后接种于胶原海绵支架上,后移植于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取同一大白兔双膝关节内外髁分3组作自身对照研究,右股骨内髁作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实验组,左膝股骨内髁作胶原海绵移植对照组,右膝股骨外髁作空白组。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分批处死,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临床对8例软骨缺损患者先行关节镜下取软骨,然后制备种植了软骨细胞的胶原膜,再将其植入软骨缺损处,最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结果:实验组修复组织以透明软骨为主,对照组和空白组以纤维软骨修复为主。临床病例随访半年以上,患者症状消失,核磁共振或关节镜复查见软骨缺损已修复。结论: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细胞移植 软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关节软骨退变
15
作者 侯建雷 刘鹏卫 +1 位作者 姜川 张仲文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5-22,共8页
关节软骨退变是骨关节炎(OA)病理过程中的首要环节,组织工程技术是现阶段唯一可逆转OA的方式。以膝关节炎(KOA)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比较单纯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与MACI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 关节软骨退变是骨关节炎(OA)病理过程中的首要环节,组织工程技术是现阶段唯一可逆转OA的方式。以膝关节炎(KOA)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比较单纯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与MACI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软骨损伤的疗效及新生软骨的质量,旨在寻找软骨修复的最佳临床模式。采用T2 Mapping评估新生软骨的生物学质量,采用T1加权三维梯度回波容积内插屏气呼吸检查(3D-T1WVibe)评估新生软骨的形态学质量,采用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评估膝关节整体功能。结果显示,术后1~2 a时MACI+PRP组的T2 Mapping值均显著低于MACI组,术后6个月时MACI+PRP组的KOOS评分显著高于MACI组,而术后1~2 a时,2组的KOOS评分恢复至同一水平。说明MACI联合PRP技术修复KOA软骨缺损的新生软骨生物学质量更佳、更接近天然的透明软骨,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退变 膝关节炎 单纯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富血小板血浆 核磁软骨序列 T2 Mapping
原文传递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泽民 黄江鸿 +2 位作者 段莉 王光辉 王大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8-331,共4页
关节软骨再生能力非常有限。目前临床上治疗关节软骨损伤常采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其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但仍不十分理想。随着软骨细胞体外培养、软骨组织工程等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发展,自体... 关节软骨再生能力非常有限。目前临床上治疗关节软骨损伤常采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其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但仍不十分理想。随着软骨细胞体外培养、软骨组织工程等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发展,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已得到很大改进。然而,要达到理想的透明软骨组织完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仍有差距。本文从ACI技术的临床效果、软骨细胞体外培养、软骨组织工程、组织学评价和移植后软骨细胞示踪五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软骨损伤 修复
原文传递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10例术后2年的随访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仲文 侯世科 +6 位作者 杨造成 唐子滨 钟心 杨传铎 白建鹏 郑铭豪 David Woo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6期17-21,共5页
目的应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MACI,Genzyme,America)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2年的随访分析,评价MA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4年至2008年11月,对10例患者实施MACI手术。患者平均... 目的应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MACI,Genzyme,America)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2年的随访分析,评价MA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4年至2008年11月,对10例患者实施MACI手术。患者平均年龄34.9岁(14~57岁),缺损的平均面积(3.69±2.62)cm2/处(0.4~8cm2,n=20)。MACI技术是从患者非负重区取自体关节软骨,进行体外消化并分离出软骨细胞,培养扩增后接种在Ⅰ/Ⅲ型双层胶原膜上。移植前按缺损的部位修剪成相应形状,用生物蛋白胶将胶原膜粘贴在关节软骨缺损处。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使用KOOS评分问卷进行临床康复效果的评估并进行术后核磁共振的检测(MRI)。此外,术后对2例患者进行了3次关节镜检查和2次组织学检测。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及与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患者术后3个月KOOS评分显示疼痛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KOOS评分显示:疼痛、症状、日常生活、运动及娱乐和生活质量5项均明显升高,5项评分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和2年患者的情况得到了持续的改善(P<0.05)。患者术后3个月的MRI显示软骨缺损部位得到大部分填充和修复;6个月移植软骨基本与周围软骨完全整合;1年后修复组织呈等信号,软骨下骨髓水肿消失;2年后大部分患者软骨修复组织信号与周围组织信号强度一致,软骨下骨无骨髓水肿。术后15个月和2年的组织学检查显示新生的软骨组织以透明软骨为主。MACI手术一般都能在2h内完成,术中出血量小于100ml。结论 MACI技术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软骨 关节 缺损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志学 吕国枫 +4 位作者 丁勇 李钊 赵新文 范少明 韩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2期2372-2375,共4页
膝关节软骨缺损发病率高,且自身修复能力有限。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传统方法包括钻孔术、微骨折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然而,钻孔术和微骨折术治疗后缺损区生成的是纤维软骨,而不是正常的透明软骨,两者在力学强度、硬度、耐磨损性等多... 膝关节软骨缺损发病率高,且自身修复能力有限。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传统方法包括钻孔术、微骨折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然而,钻孔术和微骨折术治疗后缺损区生成的是纤维软骨,而不是正常的透明软骨,两者在力学强度、硬度、耐磨损性等多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可生成正常的透明软骨,但存在供体有限、不适合进行大面积软骨缺损治疗等多方面缺点在临床方面应用受限。近年来,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此治疗方法并获得良好效果,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各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阐述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各种治疗方法,着重介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第三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生成的软骨以透明软骨为主,符合关节生物力学要求,且避免了第一代、第二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的术后并发症,成为治疗膝关节大面积软骨缺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另外,本文就软骨细胞支架材料的发展、移植物术后的转归等问题提出进一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缺损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膝关节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奕鹏 李韬 +2 位作者 熊燕 李箭 付维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8-763,共6页
目的总结膝关节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ACI术后康复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研究表明,ACI术后移植物成熟分为4个阶段:增生期(术后0~... 目的总结膝关节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ACI术后康复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研究表明,ACI术后移植物成熟分为4个阶段:增生期(术后0~6周)、过渡期(术后6~12周)、重塑期(术后12~26周)、成熟期(术后26周~2年)。为了避免早期移植物损伤,适当刺激移植物和骨骼的整合过程,更快恢复关节功能,临床需针对术后不同阶段移植物的生物力学特性设计康复锻炼方案,主要体现在术后负重、运动范围、康复训练方式的过渡和调整。结论膝关节ACI术后应科学地逐步增加负重和运动范围,在不同阶段可借助相应的康复锻炼手段。但目前相关研究的证据等级较低,仍需更高质量、更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探讨完善康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缺损 软骨修复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 康复
原文传递
全关节镜下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软骨缺损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帆 张宁峰 +4 位作者 刘有静 邓桢翰 许鉴 陈康 朱伟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介绍全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软骨缺损的技术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共有22例膝软骨缺损患者,初次手术取患膝非负重区软骨体外培养、扩增并与胶原纤维支架复合,3周后接受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全程均在关节... [目的]介绍全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软骨缺损的技术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共有22例膝软骨缺损患者,初次手术取患膝非负重区软骨体外培养、扩增并与胶原纤维支架复合,3周后接受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全程均在关节镜下进行。术后3、6、12个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相比较,术后12个月VAS评分显著降低[(5.36±0.95)vs(0.32±0.48),P<0.001],Lysholm评分显著增加[(59.18±4.92)vs(90.64±1.84),P<0.001]。术后12个月T2 Mapping核磁Z值较术初显著改善[(0.42±0.06)vs(0.89±0.08),P<0.001]。[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缺损可以迅速改善症状,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缺损 全关节镜技术 自体细胞软骨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