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MELD 3.0为基础的模型在预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生存预后中的价值
1
作者 钟臻蔚 Kodjo Kunale ABASSA +2 位作者 陈荣 郭云蔚 吴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327,共10页
【目的】探讨MELD3.0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同时建立有效的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十年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次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的住院患者共788例的临床资料,随访至2023年12... 【目的】探讨MELD3.0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同时建立有效的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十年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次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的住院患者共788例的临床资料,随访至2023年12月31日,根据入院后30 d、90 d、1年及3年的随访结果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研究基线时MELD 3.0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并与MELD-Na和MELD对比。筛选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死亡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建立以MELD 3.0为基础的酒精性肝硬化生存预测模型。【结果】对于本队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在预测30 d、90 d、1年和3年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生存预后时,MELD 3.0的AUC分别为0.823、0.730、0.686和0.658,优于MELD-Na(分别为0.802,0.708,0.666,0.645)和MELD(分别为0.698,0.668,0.654,0.633)(均P<0.05);在时间方面,MELD3.0在预测短期30 d和90 d生存预后时较有优势(AUC分别为0.823和0.730,均P<0.05),预测长期1年及3年生存预后稍弱但也有一定价值(AUC分别为0.686和0.658,均P<0.05)。为提高1年生存预测价值,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联合LASSO回归筛选出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年预后显著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ELD 3.0、基线腹水和肝癌,以此建立的生存预测模型AUC值为0.748,敏感性为0.695,特异性为0.775。【结论】MELD3.0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0 d、90 d、1年及3年的生存情况预测能力优于MELD-Na和MELD评分,MELD 3.0结合腹水和肝癌建立的预测模型能提高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年生存预后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预后 meld3.0 meld mel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评分与胰腺炎复发的关系和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雅洁 林瑞云 赖凯源 《当代临床医刊》 2025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MELD评分与胰腺炎复发的关系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384例,根据复发情况分组,分析MELD评分与复发关系,并分析胰腺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149例(38.80%)胰腺炎复发,高MELD评分胰腺炎患者复发率高于中低MELD评分(P<0... 目的探讨MELD评分与胰腺炎复发的关系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384例,根据复发情况分组,分析MELD评分与复发关系,并分析胰腺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149例(38.80%)胰腺炎复发,高MELD评分胰腺炎患者复发率高于中低MELD评分(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MELD评分、年龄大、尿素氮高、肌酐高均是胰腺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ELD评分可作为胰腺炎复发风险评估工具,医师可通过MELD评分确定高风险群体,制定个性化防范措施,减少复发率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meld评分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肝移植患者MELD评分与术后营养状态的关系
3
作者 刘连腾 李一龙 +1 位作者 杨乃昕 李自强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588-1596,共9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术后营养状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评估工具和管理策略。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于本中心接受肝移植术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腰大肌身高指数对患者术后生存及营养状态进...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术后营养状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评估工具和管理策略。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于本中心接受肝移植术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腰大肌身高指数对患者术后生存及营养状态进行预测;依据病因、MELD评分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少肌症组和无少肌症组在年龄、白蛋白水平、L3-PMI以及生存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p 3-PMI为A组3.51 ± 0.75、B组2.47 ± 0.76、C组2.76 ± 0.96,酒精性肝硬化患者L3-PMI为A组3.13 ± 0.45、B组2.25 ± 0.28、C组3.01 ± 1.92,A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PMI为A组3.74 ± 0.83、B组2.88 ± 0.53、C组2.09 ± 0.36,三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3-PMI可以有效评价患者营养状况和术后生存状态;MELD评分与术后营养状况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高MELD评分的患者往往术后营养状况较低,容易发生营养障碍。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model and postoperative nutritional status in liver transplant pati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assessment tool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 Clinical data of 99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iver transplantation at our center from January 2019 to July 2023 were collected, and the lumbar muscle height index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patients;Perform subgroup analysis based on etiology and MELD score. Resul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3-PMI, and survival time between the sarcopenia group and the non sarcopenia group. In the MELD scoring subgroups, the L3-PMI of patients with liver malignant tumors was 3.51 ± 0.75 in group A, 2.47 ± 0.76 in group B, and 2.76 ± 0.96 in group C. The L3-PMI of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cirrhosis was 3.13 ± 0.45 in group A, 2.25 ± 0.28 in group B, and 3.01 ± 1.92 in group C.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p 3-PMI of decompensated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was 3.74 ± 0.83 in group A, 2.88 ± 0.53 in group B, and 2.09 ± 0.36 in group C. The comparison among the thre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3-PMI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postoperative survival status of patients;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ELD score and postoperative nutritional status. Patients with high MELD scores often have lower postoperativ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are prone to nutritional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meld评分 腰大肌身高指数 少肌症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MELD评分的影响
4
作者 席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12-115,共4页
探究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MELD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41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24周,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 探究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MELD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41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24周,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较治疗前,所有患者MELD评分等临床指标都得以改善(P<0.05),肝功能及肾功能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无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 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来说,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meld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首次MELD评分及其衍生评分对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赖曼 王鑫 +4 位作者 姚勤伟 刘海霞 许瀛 何莉 栗光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9-49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后首次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其衍生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MELD联合血乳酸(MELD-Lac)评分对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肝衰竭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8 d的生... 目的探讨术后首次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其衍生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MELD联合血乳酸(MELD-Lac)评分对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肝衰竭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早期生存组(110例)和早期死亡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MELD评分、MELD-Na评分与MELD-Lac评分对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预测的最佳截取值,以评价不同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MELD评分、MELD-Na评分、MELD-L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首次MELD评分、MELD-Na评分、MELD-Lac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653[95%可信区间(CI)0.515~0.792]、0.648(95%CI0.514~0.781)、0.809(95%CI 0.718~0.900),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8.09、18.09、19.97,约登指数分别为0.398、0.380、0.525,灵敏度分别为0.680、0.680、0.840,特异度分别为0.720、0.700、0.690。MELD-Lac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AUC大于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术后首次MELD评分及MELD-Na评分对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预测能力一般,而术后首次MELD-Lac评分是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更为可靠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肝移植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乳酸(meld-Lac)评分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早期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相关评分系统对肝衰竭患者生存情况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金坤 李磊 +1 位作者 李宜 高人焘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1期1439-1441,共3页
目的比较MELD、MELD-Na、I-MELD评分系统对肝衰竭患者短期(90 d)生存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肝衰竭患者的资料,计算确诊时MELD、MELD-Na、I-MELD评分,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比较3种方法... 目的比较MELD、MELD-Na、I-MELD评分系统对肝衰竭患者短期(90 d)生存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肝衰竭患者的资料,计算确诊时MELD、MELD-Na、I-MELD评分,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比较3种方法对结局的预测能力,获取MELD、MELD-Na、I-MELD判断预后的最佳界值点,根据最佳界值点分组,比较组间的病死率。结果生存组患者MELD、MELD-Na、I-MELD评分分别是(26.16±8.76)分、(27.26±8.81)分和(37.17±8.76)分;死亡组分别是(28.49±12.53)分、(30.67±13.00)分和(50.92±13.28)分。3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595<0.609<0.768;95%的可信区间分别是0.384~0.807、0.381~0.838和0.579~0.957。3种评分系统最好的界值点分别是21.41、21.74和42.56。同MELD和MELD-Na评分系统相比较,I-MELD评分同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ELD评分相对于MELD、MELD-Na评分系统,能更好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的短期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meld meld-NA I-meld 预后 受试者工作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P、MELD、MELD—Na、iMELD评分系统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郭秀丽 徐有青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756-758,共3页
目的比较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MELD-Na评分系统、integratedMELD(iMELD)评分系统对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05例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CT... 目的比较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MELD-Na评分系统、integratedMELD(iMELD)评分系统对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05例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CTP、MELD、MELD—Na和iMELD分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率,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4种评分系统判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105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死亡49例,死亡组MELD-Na评分[(19.42±9.32)分]与生存组[(8.79±4.3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与生存组的CTP、MELD以及iMELD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AUC比较,iMELD评分(0.854)〉MELD—Na评分(0.844)〉MELD评分(0.839)〉CTP评分(0.762)。结论CTP、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均可有效地预测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且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对短期评估效率优于CTP评分,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的轻重,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 meld评分 Child—Turcotte—Pugh评分 imeld评分 meld—Na评分
原文传递
MELD-Na评分联合NLR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学英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钠(MELD-Na)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GVB患者179例纳入研究,入院当日为观...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钠(MELD-Na)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GVB患者179例纳入研究,入院当日为观察起点,观察3个月内患者再出血情况,将其分为再出血组(n=42)和未出血组(n=137)。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3个月内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ELD-Na评分联合NLR对肝硬化EGVB患者3个月内发生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3个月内患者再出血率23.46%。再出血组腹水中轻和重度占比、肝性脑病占比、Child C级占比及NLR、MELD-Na评分均高于未出血组(P<0.05);再出血组门静脉流速、无腹水患者占比、Child A级和B级占比、HB水平、血钠水平均低于未出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门静脉流速、高NLR、高MELD-Na评分及Child分级C级均是影响EGVB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LR联合MELD-Na评分预测肝硬化EGVB患者3个月再出血的AUC(95%CI)为0.888(0.832~0.930),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的AUC(95%CI)为0.761(0.692~0.822)、0.853(0.792~0.901),且联合预测的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单项指标(P<0.05)。结论MELD-Na评分和NLR水平高均是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且二者联合应用对预后再出血的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 出血 meld-Na评分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北辰 李雨韩 +8 位作者 陈蕊 王乐微 李莹 刘芳 徐曼曼 陈煜 段钟平 辛绍杰 韩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35-2642,共8页
目的比较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90 d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9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北京佑安医院共605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90 ... 目的比较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90 d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9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北京佑安医院共605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90 d随访结果将其分为生存组(n=392)和死亡组(n=213),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AUC)、净重分类改善度(NRI)、综合区分改善度(IDI)和决策曲线(DCA曲线)研究基线、3 d、1周和2周时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在3 d和1周时,MELD 3.0评分的AUC分别为0.775、0.808,优于MELD评分(P值均<0.05);在3 d、1周和2周时,MELD 3.0相较于MELD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NRI分别为0.125、0.100、0.081,相较于MELD-Na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NRI分别为0.093、0.140、0.204;在基线、3 d、1周和2周时,MELD 3.0相较于MELD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IDI分别为0.011、0.025、0.017、0.013;在3 d和2周时,MELD 3.0相较于MELD-Na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IDI分别为0.027、0.038;以上NRI和IDI均>0,为正向改善(P值均<0.05);DCA曲线发现MELD 3.0在3 d时优于MELD,MELD 3.0在2周时明显优于MELD-Na;3种评分对不同分型ACLF患者预后预测能力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3种评分对病因为HBV感染、酒精、HBV感染合并酒精ACLF患者预后预测能力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但是对于其他病因的患者,MELD 3.0优于MELD评分(P<0.05)。结论MELD 3.0评分对ACLF患者90 d生存情况的预测能力优于MELD和MELD-Na评分,但优势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meld-Na评分 meld 3.0评分 meld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Na模型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价值的评估 被引量:6
10
作者 薛冬云 韩涛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比较MELD-Na模型、MELD模型和Child-Pugh积分对我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天津第三中心医院住院的20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计算其入院时的MELD-Na积分、M... 目的比较MELD-Na模型、MELD模型和Child-Pugh积分对我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天津第三中心医院住院的20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计算其入院时的MELD-Na积分、MELD积分和Child-Pugh积分,同时了解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以受试者运行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能力。结果所观察的患者在3个月内共死亡39例。死亡组患者MELD-Na积分、MELD积分和Child-Pugh积分(9.26±12.03、21.49±6.75、11.18±1.76)与生存组(18.65±9.69、15.83±4.99、9.16±2.19)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MELD-Na积分、MELD积分和Child-Pugh积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760、0.759;运用正态性Z检验比较其各自的AUC,MELD-Na模型分别与MELD模型和Child-Pugh评分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MELD模型和Child-Pugh评分相比无差异(P=0.80)。通过选取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最大时ROC曲线上的截断点对应的值作为将肝硬化患者区分高、低危组群的方法,确定MELD-Na模型、MELD模型和Child-Pugh评分所对应的cut-off值分别为23、18和10,以此临界点所区分的高危和低危患者的生存率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 MELD-Na积分、MELD积分和Child-Pugh积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而MELD-Na评分的短期评估效率优于其他3种,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的轻重,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d-Na模型 meld模型 Child-Pugh积分 肝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Na评分对逆行灌注法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危国庆 程远 +2 位作者 蔡秋程 杨芳 江艺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对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5例行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法原位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ELD-Na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MELD-Na评分... 目的探讨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对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5例行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法原位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ELD-Na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MELD-Na评分≤10分(115例);B组为10分<MELD-Na评分≤20分(118例);C组MELD-Na评分>20分(82例)。比较3组受者术前、术中各项指标。术前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Na^+等;术中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腔静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输红细胞量、输血浆量、总补液量等。统计3组受者肝移植术后早期AKI的发生率及分期情况,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术前MELD-Na评分与AKI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受者术前BUN、Alb、TB、PT-INR、MAP、N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的腔静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输红细胞量、输血浆量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15例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1周内AKI发生率64.8%(204/315),其中A、B、C组术后AKI发生率分别为43%(49/115)、71%(84/118)、87%(71/8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术前MELD-Na评分与AKI分期存在正相关(r=0.442,P=0.000)。结论MELD-Na评分不仅可以作为术前病情评估指标,也是术后发生AKI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逆行灌注法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血清Na^+ meld-Na评分 术后并发症 急性肾损伤 预测 血清肌酐 血尿素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MELD-Na、SOFA评分系统对肝衰竭短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晓爽 吕洪敏 +3 位作者 李凤惠 泽塔多吉 王芳 向慧玲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2-904,共3页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模型、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系统对预测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90例肝衰竭患者,分为存活组(143例)和死亡组(147例),测量并比较2组的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凝...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模型、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系统对预测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90例肝衰竭患者,分为存活组(143例)和死亡组(147例),测量并比较2组的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小板计数(PLT)、MELD、MELD-Na和SOFA分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MELD、MELD-Na及SOFA评分对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的年龄、TBIL、Cr、INR、MELD、MELD-Na及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血清Na+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MELD-Na和SOFA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MELD、MELD-Na及SOFA评分所得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5.01、28.14和7.50。SOFA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MELD-Na评分(Z=11.128,P<0.01)和MELD评分(Z=11.004,P<0.01),MELD-Na评分的AUC优于MELD评分(Z=2.865,P<0.01)。结论:MELD、MELD-Na和SOFA评分均能较好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短期临床预后,SOFA评分系统对肝衰竭预后判断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预后 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Na模型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评分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评价的价值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瑞玲 罗瑞虹 +3 位作者 崇雨田 吴元凯 赵志新 高志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4-596,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预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4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肝硬化进行分组,进行MELD评分,观察MELD分值的变化并比较慢性重型乙型病...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预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4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肝硬化进行分组,进行MELD评分,观察MELD分值的变化并比较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差异。【结果】①所观察病例的MELD评分均在20分以上(包括20分);其中肝硬化组(46例)的MELD值为31.89±1.07,慢性肝炎组(118例)为34.03±0.81,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组间MELD分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患者起病时有无肝硬化的基础,可能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影响不大。②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在20≤MELD<30为42.4%(28/66),30≤MELD<40为73.2%(52/71),MELD≥40为96.2%(26/27),MELD分值越高,病死率越高。【结论】MELD评分系统是一种适用于我国而且比较可靠的预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慢性肝炎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Na评分对我国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预测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辉 贾雷 +2 位作者 姚士伟 崔培林 徐有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50-1955,共6页
目的评价MELD-Na评分对我国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2006年1月-2018年3月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应用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评价文献质量,检验... 目的评价MELD-Na评分对我国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2006年1月-2018年3月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应用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评价文献质量,检验是否存在阈值效应。根据是否存在异质性分别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构建拟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ek's漏斗图非对称检验评估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共有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38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173例,占84.6%。各研究纳入患者平均41.3~46.9岁。异质性检验提示存在显著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67[95%可信区间(95%CI):0.59~0.75]、0.77(95%CI:0.63~0.87)、2.89(95%CI:1.84~4.54)、0.43(95%CI:0.35~0.52)和7.32(95%CI:4.33~12.40)。计算AUC为0.75(95%CI:0.72~0.79)。Deek's漏斗图非对称检验提示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 MELD-Na评分对我国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功能衰竭 meld-Na评分 预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MESO、iMELD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韩怡 胡乃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6期113-116,共4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清钠比值(MESO)、综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iMELD)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MESO、iMELD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清钠比值(MESO)、综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iMELD)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MESO、iMELD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112例患者随访3和6个月的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MESO、iMEL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和6个月患者的ROC曲线AUC比较,iMELD评分>MESO评分>MELD评分(P<0.05)。结论 MELD、MESO、iMELD评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iMELD评分优于MESO评分,MESO评分优于MELD评分,经改良后的MELD能够提高临床预测能力,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d MESO imeld 肝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对死亡的肝硬化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2
16
作者 张洁 卢放根 +3 位作者 欧阳春晖 程宗勇 王学红 刘小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大出血死亡和非大出血死亡肝硬化患者中的Child-Pugh分级(CP分级)和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型(MELD)评分,以了解这两种评分方法对肝硬化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16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72例已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大出血死亡和非大出血死亡肝硬化患者中的Child-Pugh分级(CP分级)和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型(MELD)评分,以了解这两种评分方法对肝硬化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16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72例已死亡的肝硬化病例组,并且根据最终死亡主要原因是否与消化道大出血有直接关系进一步分为大出血死亡组和非大出血死亡组,以及88例肝硬化住院并好转出院的患者作为好转组,记录他们入院首次的临床资料,均进行MELD和CP评分和比较。结果:死亡组CP分值为10.264±2.028,MELD评分为22.230±13.451,好转组CP分值9.318±1.644,MELD评分15.37±6.201,两组之间两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与好转组比较,大出血死亡组的两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大出血死亡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中CP分级为C级和高MELD评分(≥30分)的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好转组。死亡组中低MELD评分(<20分)和CP分级A级的患者中上消化道大出血致死的占70%以上。ROC曲线分析显示剔除大出血死亡因素后,MELD评分系统和CP分级短期死亡风险预测精确度明显提高。结论:MELD评分和CP分级系统对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均有一定价值,分值越高死亡的风险越大。在排除大出血死亡的前提下,MELD评分系统和CP分级系统均对肝硬化患者的短期生存预测更准确。MELD和CP分级评分系统存在不足,尤其对低MELD(<20分)和CP分级A级者的预后判断准确性不高,需要联合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共同评估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死亡 Child-Pugh分级(CP分级)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的MELD评分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申振宇 蒋晓峰 +3 位作者 周莹群 刘华 万荣 郭传勇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119-120,124,共3页
目的应用MELD评分分析与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进行MELD评分,并随访再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随着MELD评分的增高,再出血率和病死率随之增高。再出血患者MELD评... 目的应用MELD评分分析与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进行MELD评分,并随访再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随着MELD评分的增高,再出血率和病死率随之增高。再出血患者MELD评分高于未再出血患者,分别为46.78和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高于未死亡患者,分别为39.14和1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评分有助于评判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meld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在评价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丽华 范晓棠 +5 位作者 肖琳 鲁晓擘 刘浩 徐玲 闫桂霞 张跃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78-279,共2页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评价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分析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随访所有患者3个月内的临床转归。结果血浆置换治疗明显降低胆...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评价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分析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随访所有患者3个月内的临床转归。结果血浆置换治疗明显降低胆红素、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3个月实际病死率是56.5%,显著低于预期病死率75.8%(P<0.05),尤其在MELD<30分的患者中疗效显著。而对于MELD≥30分组血浆置换治疗并不能改善预后。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安全的肝脏支持装置,对MELD<30分以下者能显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meld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R联合Child-Pugh及MELD评分对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康宁 齐丽翠 +7 位作者 袁岳 刘丽 白云 郑吉敏 崔子瑾 张建 王存凯 王玉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171-1178,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乙肝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新的评分模型预测ACLF的发生。方法纳入乙肝肝硬化患者14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13例。根据6个月内随访记录,将进展... 目的探讨影响乙肝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新的评分模型预测ACLF的发生。方法纳入乙肝肝硬化患者14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13例。根据6个月内随访记录,将进展为ACLF者纳入ACLF组(24例),未进展为ACLF者纳入非ACLF组(23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与血清白蛋白比值(PTAR)等评分。分析影响ACLF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后建立新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新型模型对ACLF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Child-Pugh及PTAR评分是影响乙肝肝硬化患者发展为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PTAR及MELD评分是影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发展为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乙肝肝硬化中Child-Pugh、PTAR、PTAR-C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1、0.755、0.805,PTAR-CP≥-3.93患者发生ACLF的风险高。酒精性肝硬化中MELD、PTAR、PTAR-MELD的AUC分别为0.715、0.744、0.773,PTAR-MELD≥-2.15患者发生ACLF的风险高。结论PTAR-CP对乙肝肝硬化进展为ACLF的预测价值更高,而PTAR-MELD对酒精性肝硬化进展为ACLF的预测价值更高。ABIC、ALBI对于肝硬化患者进展为ACLF的预测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慢加急性肝衰竭 PTAR评分 CHILD-PUGH评分 meld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ELD预后分析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粤平 胡肖兵 +1 位作者 赵燕芹 施海燕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后分析研究不同剂量甘利欣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23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43例采用一般综合治疗,观察A组4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利欣300 mg静脉滴注,1...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后分析研究不同剂量甘利欣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23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43例采用一般综合治疗,观察A组4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利欣300 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1周,之后甘利欣减量为150 mg,疗程共4周。观察B 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利欣150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结果治疗后1周MELD评分在观察A,B 两组分别下降至26.68±6.23,26.23±6.52,较对照组29.82±6.46明显下降(P=0.016,P=0.016)。4周后MELD 评分分别下降至23.48±8.97,27.54±8.52,较对照组31.88±10.12明显下降(P=0.001,P=0.04),观察A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后3月对照组总有效率32.56%(14/43),观察A组70%(28/40),观察B组60%(24/40),两观察组较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死率23.3%(10/43),观察A组12.5%(5/40),观察B组12.5%(5/40),较对照组均P< 0.05。结论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良好效果,早期予大剂量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d 甘利欣 慢性重型肝炎 肝细胞 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