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dial Longitudinal Arch Pad Influences Landing Control of the Lower Limbs during Single-Leg Jump-Landing
1
作者 Yuichi Takata Mitiru Sugimoto +3 位作者 Koji Iwamoto Isamu Kitsunai Kyoji Sugiyama Kazushi Kimura 《Health》 2020年第12期1610-1619,共10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 Arch support has the effect of maintaining arch and correcting alignment, and it is broadly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of sports impediment and treatment of athletes with lowered ... <strong>Background:</strong> Arch support has the effect of maintaining arch and correcting alignment, and it is broadly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of sports impediment and treatment of athletes with lowered MLA and foot problems. The fact that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MLA damages balance sense and postural control,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insole supporting the arch of MLA improved postural balance. There are several studies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arch support;however, its effects on landing control have not been clarified. Therefore, in our research, we discussed the effect of MLA support for landing control, using lower limb dynamic alignment and the moment during landing as indexes. <strong>Methods: </strong>This study measured the landing motion to be evaluated was to jump from a platform with a height of 30 cm by taking-off with a single foot, and landing on a single foot on a floor reaction force gauge placed ahead and stay still for three seconds for the subjects were 13 healthy females. A soft 6 mm Boron sheet cut in the size of 9 × 3.5 cm, applied with double-sided tape (MLA pad) was used for arch support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pad”). For the lower limb evaluation, an 8-camera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behavioral analyzer (CORTEX, NAC product, sampling frequency: 120 Hz) and a floor reaction force gauge (AMTI product, sampling frequency: 1000 Hz) were used. Ten successful jump-landing tests for each limb were used for further analyses using Visual 3D software (Cmotion Inc., Kingston, Canada). Analysis objects were knee joint bending angle and valgus angle during landing;knee joint maximum bending angle;bending knee joint valgus angle, hip joint bending angle, adduction angle, ankle joint plantar flexion angle, varus angle at the time of knee joint maximum bending angle;and each joint moment. For statistical processing, the average value of three trials out of five trials was regarded as a representative value. <strong>Results:</strong> Regarding joint angl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maximum knee joint bending angle, knee joint bending angle during maximum valgus knee joint and ankle joint varus angle during knee joint maximum bending angl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other joint angles. Regarding joint momen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each joint mom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strong>Significance:</strong> The decrease of knee joint valgus angle during landing by the use of MLA pad suggests the possibility of decreasing the risk of ACL injury. As the incidence of ACL injury in femal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s, and the evaluation for females had proceeded, it can b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L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l Longitudinal Arch Pad Single-leg Jump-Landing Landing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澒洞 周正虎 +6 位作者 李雷 鞠文 李昌松 夏宇航 陈鲁成 巨积辉 刘跃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99-102,115,共5页
目的探讨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受区供血动脉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小腿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存在小腿大面积皮肤及皮下... 目的探讨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受区供血动脉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小腿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存在小腿大面积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缺损,均接受游离对侧大腿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受区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供血动脉,供区皮肤直接缝合。结果11例患者11块游离皮瓣均成活,供区、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出院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弹性良好;所有患者恢复正常膝、踝关节功能,具有自主生活能力;供区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功能评定为S 3级者2例、S 2级者9例;患肢功能评分达优者5例、良者6例,优良率高达100%。结论腓肠肌内侧头动脉血管口径适于吻合、位置恒定,以该动脉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面,可有效覆盖软组织缺损,并避免损伤小腿残留主干血管,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创面 腓肠肌内侧头动脉 股前外侧皮瓣 血管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间隙血管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劳杰 熊良俭 +2 位作者 顾玉东 梁秉中 赵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 :为胫后动脉的肌间隙分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新鲜尸体60侧经胫后动脉起始部进行墨汁注射 ,以内踝至胫骨平台将小腿等分成A、B、C、D 4个区段 ,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观察血管分支长度、口径、类型。... 目的 :为胫后动脉的肌间隙分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新鲜尸体60侧经胫后动脉起始部进行墨汁注射 ,以内踝至胫骨平台将小腿等分成A、B、C、D 4个区段 ,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观察血管分支长度、口径、类型。结果 :B区胫后动脉肌间隙分支长 (4 .5± 0 .6)cm ,外径 (1.7± 0 .2 )mm。C区胫后动脉肌间隙分支长 (4 .0± 0 .6)cm ,外径 (1.5± 0 .3 )mm。其余A、D区分支细、短。结论 :以胫后动脉的肌间隙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血管蒂较长 ,口径适合显微外科的吻合要求 ,可用于游离移植修复 ;临床修复手皮肤缺损 6例 ,皮瓣全部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血管 小腿内侧 外科皮瓣 胫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4
作者 朱邦中 曹东升 《安徽医学》 2010年第5期415-41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cm×10.5cm...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cm×10.5cm~25.0cm×6.0cm。转移修复足踝部、足底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8例筋膜皮瓣长度均在16cm以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修复效果好,随访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获得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负重行走及耐磨功能正常。结论以内踝上4.0~7.0cm处胫后动脉较粗大的筋膜蒂穿支血管,切取位于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可靠,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成活率高。可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小腿内侧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 足底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手部创伤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守正 黄文义 +1 位作者 程开样 王善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38-39,共2页
自1983年5月至1993年5月,应用小腿内侧皮瓣,整复手部创伤47例上(48侧)。随访时间1~10年,效果满意。手术后无1例发生供瓣侧下肢功能障碍。皮瓣成活率97.9%。对小腿内侧皮瓣应用于手部创伤中的特点作了讨论。
关键词 手部 创伤 修复术 小腿内侧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皮肤缺损修复58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煜 陈伟高 李剑琴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89-2490,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瓣和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使用小腿内侧皮瓣植皮和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58例病例,按照缺损部位、面积大小、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瓣和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使用小腿内侧皮瓣植皮和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58例病例,按照缺损部位、面积大小、手术方法、治疗结果等进行比较。其中小腿内侧皮瓣植皮23例,游离植皮35例。结果 58例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全部患者进行了6个月至5年的随访,平均随访29个月。小腿内侧皮瓣植皮23例中,存活21例,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成活率91.3%,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创面无复发。游离植皮35例,存活17例,坏死8例,部分坏死10例,成活率48.6%,肢体功能较差,创面复发2例,后均行截肢手术。小腿内侧皮瓣植皮存活率明显高于游离植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腿内侧皮瓣是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有效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和足部 恶性黑色素瘤 术后缺损 小腿内侧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踝管区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发惠 林松庆 +1 位作者 郑和平 谢其扬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为踝管区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踝管区动脉穿支、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及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管区近侧筋膜穿支2支,外径(0.8±0.3)mm(0.4~... 目的:为踝管区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踝管区动脉穿支、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及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管区近侧筋膜穿支2支,外径(0.8±0.3)mm(0.4~1.3mm),中侧筋膜穿支0~2支,外径(0.8±0.2)mm(0.4~1.2mm),远侧筋膜穿支2~3支,外径(1.0±0.4)mm(0.5~2.0mm),共同构成踝管区浅深筋膜及皮肤营养血管.在小腿内侧下1/3段,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平均外径(1.1±0.3)mm(0.5~2.5mm),骨皮穿支1~2支,平均外径(1.0±0.3)mm(0.4~2.0mm).上述穿支形成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踝管区筋膜穿支支数较多,与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吻合丰富,以踝管区筋膜穿支为蒂的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旋转点在内踝平面,可用于转位修复足前部的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支 筋膜皮瓣 踝管 肌间隙支 小腿内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筋膜皮瓣及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在下肢创伤修复时的选择及评估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红华 廖怀伟 +4 位作者 李文芳 刘伟 付建华 文辉才 王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小腿皮瓣(小腿筋膜皮瓣及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在下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时的选择及评估。方法:①在小腿设计局部随意筋膜皮瓣,皮瓣大小范围4cm×6cm~7cm×15cm,转移修复同侧或对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 目的:探讨两种小腿皮瓣(小腿筋膜皮瓣及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在下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时的选择及评估。方法:①在小腿设计局部随意筋膜皮瓣,皮瓣大小范围4cm×6cm~7cm×15cm,转移修复同侧或对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②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轴,在小腿内侧设计逆行轴形皮瓣,皮瓣大小范围4cm×12cm~6cm×15cm,转移修复同侧或对侧足底、踝部、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肌腱或骨外露。结果:临床共选用11个皮瓣,其中6例为筋膜皮瓣,5例为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修复同侧或对侧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肌腱或骨外露。11例皮瓣术后均成活良好,创面修复效果良好,随访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小腿筋膜皮瓣,设计灵活,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血供丰富,尤其在局部主要血管受损时是修复下肢严重创伤的有效方法之一。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可切取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恒定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足底、踝部、小腿严重创伤的最佳选择。此两种皮瓣的应用应针对小腿创面的部位、面积及其创伤特点进行合适的选择,可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筋膜皮瓣 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 肌腱或骨外露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内侧皮瓣在修复口底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万光勇 刘太生 +2 位作者 张明宾 赵锋 李晓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研究小腿内侧皮瓣在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该修复方法,共进行了5例口底癌术后缺损的修复,并对该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结果7侧小腿内侧皮瓣均获得成功。口内外伤口均愈合良好,取得了良好的... 目的研究小腿内侧皮瓣在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该修复方法,共进行了5例口底癌术后缺损的修复,并对该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结果7侧小腿内侧皮瓣均获得成功。口内外伤口均愈合良好,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覆盖于小腿内侧皮肤缺损区的皮片全部成活。结论小腿内侧皮瓣适用于口底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的软组织缺损可利用携带部分比目鱼肌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小腿内侧游离皮瓣的皮下脂肪薄,皮瓣较柔软且远离术区,术后供区隐蔽,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内侧皮瓣 口底 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后动脉中上段穿支走行特点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扬 周明武 +5 位作者 杨瑞甫 朱杰 宋力 熊颖杰 张迅 周立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6期527-530,共4页
背景:目前临床中缺乏对小腿内侧中上段胫后动脉穿支及其分支走行特点的解剖学研究。目的:探讨小腿内侧中上段胫后动脉穿支及其分支走行特点,为以穿支为蒂的游离或桥式组织瓣设计与切取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14年12月... 背景:目前临床中缺乏对小腿内侧中上段胫后动脉穿支及其分支走行特点的解剖学研究。目的:探讨小腿内侧中上段胫后动脉穿支及其分支走行特点,为以穿支为蒂的游离或桥式组织瓣设计与切取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保存的有关小腿内侧中上段胫后动脉穿支走行的临床病例解剖照片,并查阅相关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时对部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小腿内侧中上段胫后动脉穿支走行有5种类型。依据穿支的不同类型,临床的应用结果:胫后动脉穿支皮瓣278例,以穿支为蒂双叶皮瓣5例,以穿支为蒂嵌合组织瓣17例,以健侧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骨皮瓣桥式转移修复患侧胫骨骨缺损、骨髓炎2例。术后随访,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游离或桥式组织瓣不会牺牲知名血管,对供区影响小,受区恢复好,是一类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内侧 胫后动脉穿支 皮瓣移植 临床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万光勇 张明宾 +2 位作者 刘太生 赵峰 朱玉莲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评价小腿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对2例累及舌腹部及下颌舌侧骨板的口底鳞癌,行原发灶根治术及保留颏部下缘的颏部截除术;4例舌癌均行原发灶根治术,术中保留下颌舌侧牙龈,未行下颌骨骨段切除术;2例颊部鳞... 目的:评价小腿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对2例累及舌腹部及下颌舌侧骨板的口底鳞癌,行原发灶根治术及保留颏部下缘的颏部截除术;4例舌癌均行原发灶根治术,术中保留下颌舌侧牙龈,未行下颌骨骨段切除术;2例颊部鳞癌患者行保留下颌骨下缘的原发灶根治术;8例患者均行颈淋巴清扫术,术中解剖出面动脉、颈外静脉和颈前静脉,再根据口腔缺损的范围制备相应大小及形状的皮瓣,皮瓣以胫后动、静脉为蒂。将皮瓣的胫后动脉与面动脉吻合,将皮瓣的胫后静脉与颈外静脉(或颈前静脉)吻合,然后将皮瓣与缺损区边缘严密缝合。结果:8例小腿内侧皮瓣均获得成功,口内、外伤口愈合良好,修复效果良好,覆盖于小腿内侧皮肤缺损区的皮片全部成活。结论:小腿内侧皮瓣适用于舌、口底、颊部及面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可利用携带部分比目鱼肌的小腿内侧皮瓣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内侧皮瓣 口腔颌面部 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继胜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9期3-4,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0例应用小腿内侧皮瓣进行足跟与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拆线出院,随访... 目的观察分析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0例应用小腿内侧皮瓣进行足跟与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拆线出院,随访一年半,18例患者达到一期愈合,其余2例患者在二期愈合,患者皮肤及肢体功能均恢复正常。无出血及磨损等现象。结论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术后患者创面及肢体功能恢复快,且愈合美观,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小腿内侧皮瓣 应用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柳大烈 汪勇 +4 位作者 李勤 崔昌墉 陶昕 艾玉峰 鲁开化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6年第4期195-196,共2页
利用小腿内踝上4~6cm处胫后动脉穿枝血管为皮瓣营养蒂,设计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皮瓣大小可达14cm×10cm。皮瓣应用26例。皮瓣转移形式为岛状,交腿,窄蒂状,修复了小腿中下段部位的创面,骨外露以及足跟足底创... 利用小腿内踝上4~6cm处胫后动脉穿枝血管为皮瓣营养蒂,设计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皮瓣大小可达14cm×10cm。皮瓣应用26例。皮瓣转移形式为岛状,交腿,窄蒂状,修复了小腿中下段部位的创面,骨外露以及足跟足底创面。结果:皮瓣完全成活23例,部分坏死3例。应注意岛状形式转移皮瓣时,皮瓣不宜过大,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切取时不必解剖及切断胫后功脉,因而对足部血运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皮瓣 小腿内侧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奎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各30例。皮瓣切取平均面积为(1.2×1.5)cm... 目的探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各30例。皮瓣切取平均面积为(1.2×1.5)cm^2^(1.8×2.5)cm^2,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有效率及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满意度。结果 3种手术方式有效率间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满意度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9)。结论对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不同部位的游离皮瓣修复均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其中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软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 皮瓣修复术 薄型股前外侧皮瓣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 小腿内侧游离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博贵 李昶 +1 位作者 贾卫斗 赵明 《华北国防医药》 2010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利用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修复对侧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7年7月我科应用以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结果本组术后28d断蒂,... 目的观察利用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修复对侧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7年7月我科应用以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结果本组术后28d断蒂,皮瓣全部成活,9例获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个月,皮肤无明显疼痛和溃疡,不影响行走功能和穿鞋。结论以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修复对侧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缺损,不牺牲供区小腿的主要血管,增加了受区的血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创伤和损伤 内踝上动脉 交腿皮瓣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内侧逆转皮瓣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巨大缺损
16
作者 游晓波 张家建 +4 位作者 付荣 卢帆 卫东 钟雷 杜丽萍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逆转皮瓣修复足底巨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5~2007年采用小腿内侧逆转皮瓣修复足底巨大皮肤缺损36例,缺损面积8cm×6cm~10cm×8cm。皮瓣面积10cm×8cm~12cm×9cm。供区均采用中厚皮片移植覆...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逆转皮瓣修复足底巨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5~2007年采用小腿内侧逆转皮瓣修复足底巨大皮肤缺损36例,缺损面积8cm×6cm~10cm×8cm。皮瓣面积10cm×8cm~12cm×9cm。供区均采用中厚皮片移植覆盖。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血管危象及感染,创面均1期愈合。随访28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外形良好,无1例溃疡形成及肿瘤复发。不影响穿鞋,但皮瓣感觉均无。结论小腿内侧逆转皮瓣厚薄适中,色泽较好,可供面积最大可达25cm×15cm,血管解剖恒定,血管口径粗大,血管蒂较长,供区较隐蔽,术后对下肢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修复足底巨大皮肤缺损理想的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内侧逆转皮瓣 足底皮肤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术修复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镇 刘立明 曹燕庆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总结腓肠肌内侧头肌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9例严重外伤所致的小腿开放性骨折或因慢性骨髓炎伴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患者,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术加游离植皮术修复。结果:19例肌瓣... 目的:总结腓肠肌内侧头肌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9例严重外伤所致的小腿开放性骨折或因慢性骨髓炎伴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患者,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术加游离植皮术修复。结果:19例肌瓣全部成活,植皮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易存活,实用性强,是修复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创面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内侧头肌瓣 骨外露 小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内侧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剑虹 许振华 +2 位作者 任常群 王文峰 黄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967-969,973,共4页
目的:评价小腿内侧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舌癌患者在原发灶切除后利用小腿内侧皮瓣进行舌缺损修复和形态重建,术后随访评价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小腿内侧皮瓣均获得成功,再造舌外形丰满,运动良... 目的:评价小腿内侧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舌癌患者在原发灶切除后利用小腿内侧皮瓣进行舌缺损修复和形态重建,术后随访评价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小腿内侧皮瓣均获得成功,再造舌外形丰满,运动良好,患者的言语、咀嚼、吞咽功能满意。结论:小腿内侧皮瓣血运可靠,皮瓣厚薄适中,质地好,供区损伤较小,对美观影响小,可作为舌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待选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内侧皮瓣 舌癌 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伟 顾加祥 刘宏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 对腓肠肌神经营养皮瓣、小腿外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皮肤缺损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因足跟区损伤或足根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住院的患者26例,在彻底清创或切除原发灶后分别选择腓肠肌神... 目的 对腓肠肌神经营养皮瓣、小腿外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皮肤缺损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因足跟区损伤或足根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住院的患者26例,在彻底清创或切除原发灶后分别选择腓肠肌神经营养皮瓣(A组)、小腿外侧皮瓣(B组)和足底内侧皮瓣(C组)三种不同皮瓣进行修复。术后对皮肤磨损、皮瓣感觉丧失、皮瓣臃肿等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C组疗效优于A组(P <0.05);在皮肤磨损、皮瓣臃肿方面C组优于B组(P<0.05)。结论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与其他两种皮瓣移植相比,皮瓣的磨损优于其他两种皮瓣,患者对外观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区 腓肠肌皮瓣 小腿外侧皮瓣 足底内侧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底内侧皮瓣在小腿及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倩 陈勇 +2 位作者 王慜 余明薇 袁斯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足底内侧皮瓣对于小腿创面的修复鲜见报道。文中旨在研究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小腿及足踝伴骨、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19例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小腿和... 目的足底内侧皮瓣对于小腿创面的修复鲜见报道。文中旨在研究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小腿及足踝伴骨、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19例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多普勒超声、CTA或DSA检查,了解小腿血管情况,设计与受区缺损形状、面积相对应的足底内侧皮瓣。供瓣区即刻植皮修复,或移植真皮支架后二期植皮修复。术后随访皮瓣修复效果、供区愈合情况及足部感觉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及移植皮片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显示皮瓣外观较好,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无明显臃肿,患者较满意。足底供区植皮外观较差,踇趾及第二趾感觉丧失。植皮后行走时足底的耐磨性良好。结论足底内侧皮瓣血供可靠、位置隐蔽、血管蒂长,切取后对足部外观和功能影响小,是修复小腿和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内侧皮瓣 小腿 足踝 深度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