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airage after transport on post mortem muscle glycolysis,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nd lamb meat quality 被引量:2
1
作者 LI Xin XIA An-qi +4 位作者 CHEN Li-juan DU Man-ting CHEN Li KANG Ning ZHANG De-q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2336-2344,共9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airage after transport on post mortem muscle glycolysis,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nd lamb meat quality.Two preslaughter animal treatments,transport for 3 h ...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airage after transport on post mortem muscle glycolysis,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nd lamb meat quality.Two preslaughter animal treatments,transport for 3 h and lairage for 0 h(T3L0)and transport for 3 h and then lairage for 12 h(T3L12),were compared with a control treatment of 0 h transport and 0 h lairage.Data obtained showed that preslaughter transpor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lamb meat quality.Loins from lambs of the T3L0 treatment showed higher(P=0.026)pH24 h and higher(P=0.021)pH48 h values,but lower(P〈0.001)drip loss and lower(P〈0.05)glycolytic potential at 0 h post mortem than those of the T3L12 and control groups.Muscle samples of the T3L0 group showed higher(P=0.046)shear force and lower(P=0.005)b* value than those of the T3L12 group.Muscle glycogen concentration at 0,2,4 h post mortem were lower(P〈0.05)in the T3L0 group than in control.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in most meat quality parameters was determined between the T3L12 group and control,showing lairage for 12 h allowed lambs to recover from the effects of transport for 3 h and resulted in similar mea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to no transport.Lairage after transport did not affect most meat quality indices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but increased the meat drip loss and b*value of lambs possibly through decreasing glycogen concentration and glycolytic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b TRANSPORT LAIRAGE meat quality glycolytic metabolite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下半胱氨酸氧化位点鉴定及对滩羊肉嫩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瑞 陶迎梅 +2 位作者 高钰茸 王素也 刘敦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61,共8页
以宁夏滩羊肉为材料,借助半胱氨酸氧化修饰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0℃(对照)和-2、-18、4℃条件下贮藏7 d滩羊肉的品质指标(剪切力和质构特性(硬度、弹性和咀嚼性))进行测定,同时对半胱氨酸氧化修饰位点进行鉴定,结合Pearson法对显著差异... 以宁夏滩羊肉为材料,借助半胱氨酸氧化修饰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0℃(对照)和-2、-18、4℃条件下贮藏7 d滩羊肉的品质指标(剪切力和质构特性(硬度、弹性和咀嚼性))进行测定,同时对半胱氨酸氧化修饰位点进行鉴定,结合Pearson法对显著差异氧化位点(significantly differential oxidation sites,SDOS)的氧化强度与冷藏滩羊肉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贮藏组的剪切力和质构特性均显著下降(P<0.05),25个SDOS对应的蛋白(10个结构蛋白、8个代谢酶、2个降解酶和5个其他蛋白)与至少1个品质指标显著相关(P<0.05),可作为羊肉贮藏期间嫩度和质构变化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肉 嫩度 半胱氨酸氧化修饰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氧化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烹饪加工方式对羊肉品质和电子感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美珍 张德权 +4 位作者 李少博 付佳宁 杨奇 刘维华 陈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61-170,共10页
为了探究蒸制、煮制、炒制、烤制、涮制等不同烹饪加工方式羊肉的品质特性,对不同烹饪加工方式羊肉的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进行了全面测定,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进行综合分析... 为了探究蒸制、煮制、炒制、烤制、涮制等不同烹饪加工方式羊肉的品质特性,对不同烹饪加工方式羊肉的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进行了全面测定,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烹饪加工方式羊肉的品质特性呈现显著差异。在营养品质方面,涮制羊肉的水分含量最高,烤制羊肉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炒制羊肉的脂肪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在食用品质方面,煮制羊肉的pH值最大,炒制和烤制羊肉的保水性最差,炒制和涮制羊肉的L*值较高,烤制羊肉的a*值最高,涮制羊肉的嫩度最好,蒸、煮羊肉的咀嚼性最强。电子鼻W1C、W3C、W5C和W2W传感器对烤制羊肉的响应值最大,表明烤制羊肉的芳香类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更高;电子舌传感器CTS、NMS和CPS对煮制羊肉的响应值较大,表明煮制羊肉的滋味更丰富。PLS-DA分析结果显示,5种烹饪加工方式的羊肉样本相互分离,表明不同烹饪加工方式羊肉的品质差异较大,主要的品质差异表现在弹性、SCS传感器、咀嚼性、ANS传感器、W3C传感器和硬度等方面。研究结果旨在为深入探究烹饪加工后羊肉的品质特性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加工方式 羊肉 品质 电子感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合粗饲料对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形态及肉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李林 陈群 +3 位作者 纪传来 蔡鑫毓 王金宇 邱玉朗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3-58,共6页
为探讨不同组合粗饲料对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形态及肉质的影响,试验选择1.5月龄左右小尾寒羊4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及试验3组的粗饲料分别为:50%揉丝干秸秆,35%微贮秸秆+15%揉丝干秸秆,35%氨化秸秆+15%揉丝干秸秆,1... 为探讨不同组合粗饲料对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形态及肉质的影响,试验选择1.5月龄左右小尾寒羊4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及试验3组的粗饲料分别为:50%揉丝干秸秆,35%微贮秸秆+15%揉丝干秸秆,35%氨化秸秆+15%揉丝干秸秆,17.5%微贮秸秆+17.5%氨化秸秆+15%揉丝干秸秆。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1组>对照组,试验2组与试验3组较试验1组分别提高10.78%和14.18%(P<0.05),试验2组与试验3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组均为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采食量,试验3组较试验1组及对照组分别升高11.38%和18.20%(P<0.05)。料重比,试验2组较对照组降低13.19%(P<0.05)。瘤胃乳头长度,试验1组和试验3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3.39%和36.95%(P<0.05)。瘤胃乳头宽度及肌层厚度,试验3组较对照组提高48.59%和12.95%(P<0.05)。宰前重与眼肌面积,试验3组较对照组提高9.36%和11.74%(P<0.05);胴体重与屠宰率,试验2组及试验3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4.20%、6.21%和17.29%、7.23%(P<0.05);胴体脂肪含量值(GR),试验3组较对照组及试验1组分别降低了24.91%和18.22%(P<0.05)。肌肉亮度L*,试验1组高于对照组9.84%(P<0.05);肌肉红度a*,试验1组较对照组及试验2组分别提高了8.99%和5.75%(P<0.05);剪切力及失水率,试验1组较对照组及试验2组,分别降低了19.02%、8.74%和12.31%、7.23%(P<0.05);熟肉率,试验1组较对照组及试验2组分别提高了7.47%和5.21%(P<0.05)。以上结果说明,氨化秸秆与氨化+微贮秸秆在提高羔羊生长性能方面效果较好;氨化+微贮秸秆在改善羔羊瘤胃形态发育及屠宰率方面效果较好;微贮秸秆在改善羔羊肉品质方面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饲料 羔羊 生长性能 瘤胃形态发育 屠宰率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和补饲水平下呼伦贝尔羊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季晶 杨欢 +5 位作者 徐民乐 张英俊 赵新钢 李贞 张博彦 罗海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73-2282,共10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和补饲水平下羊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选取3月龄呼伦贝尔羊72只,采用双因素(放牧强度和补饲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放牧强度包括适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补饲水平包括不补饲(NS...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和补饲水平下羊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选取3月龄呼伦贝尔羊72只,采用双因素(放牧强度和补饲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放牧强度包括适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补饲水平包括不补饲(NS)、1%体重补饲量(S1)和2%体重补饲量(S2),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MG羔羊肌内脂肪(IMF)含量显著高于HG;S2羔羊IMF,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NS。HG和S2羊肉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MG和NS;相较于NS,S2羊肉中山萮酸和二十三碳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7.14%和20.59%,t 10,c 12共轭亚油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增加了30.91%和21.97%,n6/n3比值小于5。综上,适度放牧结合补饲的饲养策略,有利于生产具有优质蛋白质和脂肪酸组成的羊肉,并有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补饲水平 羊肉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远羊羔肉品质特征评价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孔园园 王生华 +7 位作者 李发弟 许艳丽 孟宪珺 王帅 贾欢欢 田琛 马娇莉 乐祥鹏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8期20-33,共14页
为探究靖远羊羔肉品质和产地环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以靖远羊羔肉核心产区的土壤、水和饲草各15份以及15只70日龄左右靖远滩羊公羔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和肉品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靖远羊羔肉主产区水呈中性... 为探究靖远羊羔肉品质和产地环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以靖远羊羔肉核心产区的土壤、水和饲草各15份以及15只70日龄左右靖远滩羊公羔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和肉品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靖远羊羔肉主产区水呈中性,土壤呈弱碱性,饲草中富含粗蛋白质、粗纤维等营养成分。土壤、水和饲草富含铁、镁、钾等矿物质,且重金属残留均低于国家标准的规定。羊只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分别为21.83 kg、11.29 kg、51.74%。羊肉肉色鲜亮,pH45 min值为6.15,失水率和剪切力分别是19.50%和75.57 N。羊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胆固醇含量分别为20.10%、1.55%、45.47 mg/100g。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8.61%、7.01%、11.46%,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67%和61.17%。羊肉中钾、镁、钙含量分别为906.73、193.33、60.31 mg/kg,高于同类羊肉产品。羊肉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0.91 g/100g,其次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分别为0.05和0.04 g/100g。肉中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是3-羟基丁酮(奶油香味)、乙酸甲酯(水果香味)、2-甲基丙酸乙酯(水果香味),其含量分别为2.76%、1.47%、1.77%。羊肉肌纤维直径小且密度大。产地环境饲草中的钙、钴、钼、铜、锌、水、粗灰分含量显著影响羊肉中的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含量,饲草中的钠、氯化物及水中的铝和铁含量显著影响C18:2n6t、C18:3n6等脂肪酸含量。可见,靖远羊羔肉产地环境安全,环境和饲草料中富含有益矿物质,进而造就出富含矿物质、氨基酸组成良好、低胆固醇的羊羔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远羊羔肉 产地环境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脂肪酸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董莹蕊 张暄梓 +2 位作者 杨代毅 郝小燕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7-1095,共9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B)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3月龄、体重[(22.82±1.67)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公羔,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B)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3月龄、体重[(22.82±1.67)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公羔,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5×10^(7)(LCB组)、5×10^(8)(MCB组)、5×10^(9)CFU/kg(HCB组)CB。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CB有提高羔羊终末体重的趋势(P=0.060),并呈二次和线性升高(P<0.05);MCB、HCB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有降低羔羊料重比的趋势(P=0.070),并呈二次和线性降低(P<0.05)。2)饲粮中添加CB有提高羔羊胴体重的趋势(P=0.053),并呈线性和二次增加(P<0.05);MCB、HCB组的净肉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CB后羔羊的眼肌面积呈线性升高(P<0.05)。3)饲粮中添加CB有降低羔羊背最长肌24 h亮度(b^(*))值的趋势(P=0.080),并且45 min b^(*)值呈线性降低的趋势(P=0.064);MCB、HCB组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CB添加组的背最长肌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HCB组背最长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羔羊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CB能提高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并改善肉品质。本试验中,饲粮中CB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10^(9)CF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羔羊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副产品全混合发酵饲料对育肥羔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毛利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沭洋 杨成 +5 位作者 朱振宇 俄广旭 王明根 王继姝 卢冬 郭雪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喂不同比例棉副产品全混合发酵饲料对育肥羔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毛利润的影响。试验选取36只健康、2~3月龄、体重(26.0±2.2) kg的卡拉库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饲喂100%的棉副产品全... 试验旨在探究饲喂不同比例棉副产品全混合发酵饲料对育肥羔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毛利润的影响。试验选取36只健康、2~3月龄、体重(26.0±2.2) kg的卡拉库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饲喂100%的棉副产品全价饲料,50%组饲喂50%棉副产品全混合发酵饲料+50%棉副产品全价饲料,80%组饲喂80%棉副产品全混合发酵饲料+20%棉副产品全价饲料。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组和80%组羔羊的胴体重、净肉重、胴体净肉率、屠宰率显著升高(P<0.05),眼肌面积显著增加(P<0.05);50%组和80%组羔羊的瘤胃、小肠和大肠的重量显著增加(P<0.05),但其瘤胃指数、小肠指数、大肠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50%组和80%组羔羊背最长肌的pH_(24 h)值、亮度值(L^(*))、红度值(a^(*))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50%组和80%组的毛利润分别提高1.81%和25.00%。研究表明,饲喂50%和80%棉副产品全混合发酵饲料能够提高育肥羔羊的屠宰性能,促进瘤胃、小肠和大肠的发育,改善肉品质,提高毛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副产品全混合发酵饲料 育肥羔羊 屠宰性能 肉品质 毛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粉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婷婷 邢哲炜 +3 位作者 叶丽婷 温晴 魏威振 尹福泉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1-76,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菊粉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4只60日龄体况相似的雷州山羊羔羊,并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基础日粮,C组)、试验Ⅰ组(基础日粮+0.1%菊粉)、试验Ⅱ组(基础日粮+0.3%菊粉)、试验Ⅲ...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菊粉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4只60日龄体况相似的雷州山羊羔羊,并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基础日粮,C组)、试验Ⅰ组(基础日粮+0.1%菊粉)、试验Ⅱ组(基础日粮+0.3%菊粉)、试验Ⅲ组(基础日粮+0.5%菊粉),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预试期7 d和正式期40 d。试验结果显示:①与C组相比,试验Ⅱ、Ⅲ组料重比(FCR)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显著增加(P<0.05)。②试验Ⅱ组胴体重量和试验Ⅲ组屠宰率相比于C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Ⅱ、Ⅲ组GR值相比C组显著升高(P<0.05),但Ⅰ、Ⅱ、Ⅲ组间GR值差异不显著(P>0.05)。③试验Ⅲ组脾脏质量显著高于C组(P<0.05),其他各组间器官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④试验Ⅰ、Ⅱ、Ⅲ组剪切力均显著低于C组(P<0.05),试验Ⅰ、Ⅱ、Ⅲ组pH1h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Ⅰ、Ⅱ、Ⅲ组pH1h相比较C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组蒸煮损失显著低于C组(P<0.05);其他各组间羊肉pH24h、亮度(L*)、红度(a*)、黄度(b*)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菊粉能够提高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降低料重比,脾脏指数呈上升趋势,改善了肉品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菊粉的适宜添加量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粉 羔羊 生长特性 屠宰特性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割羊肉冰温保鲜及其预制肉品开发
10
作者 吴治材 郭中华 +4 位作者 曹春平 郭晓霞 文永平 邹强 刘达玉 《食品工程》 2024年第3期56-60,共5页
以大耳羊鲜肉为原料,采用真空预冷和冰温保鲜技术,探讨了羊肉的预冷效率和保鲜效果;集成西式肉品注射腌制、真空滚揉等技术,结合川菜烹饪调味技艺,开发了羊肉预制重组肉品;利用防腐保鲜、包装材料、热力杀菌等保藏因子的协同作用,形成... 以大耳羊鲜肉为原料,采用真空预冷和冰温保鲜技术,探讨了羊肉的预冷效率和保鲜效果;集成西式肉品注射腌制、真空滚揉等技术,结合川菜烹饪调味技艺,开发了羊肉预制重组肉品;利用防腐保鲜、包装材料、热力杀菌等保藏因子的协同作用,形成了肉品成套的柔性杀菌技术,产品风味与质构得到保持,保质期能满足营销流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真空预冷 冰温保鲜 重组肉品 柔性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传因素提高湖羊肉品质的途径和机理初探
11
作者 冯琳婧 颜芷莹 +3 位作者 王笑语 吴攀 王承丽 岳万福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3期55-58,共4页
湖羊以其优良适应性,服务于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遗传选择和精细营养管理被广泛用于提高湖羊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湖羊产羔数稳定提高,生长速度和体质也得到提升,但瘦肉率提升幅度不大。该文试图通过对湖羊养殖场的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解... 湖羊以其优良适应性,服务于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遗传选择和精细营养管理被广泛用于提高湖羊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湖羊产羔数稳定提高,生长速度和体质也得到提升,但瘦肉率提升幅度不大。该文试图通过对湖羊养殖场的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解析非遗传因素提升湖羊瘦肉率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成活率 产羔数 7月龄体重 瘦肉率 维生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市肉羊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
12
作者 张元强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4期65-68,共4页
定西市肉羊存栏量大、分布广,但种质资源匮乏,繁殖率低、羔羊生长速度慢。开展肉羊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实现由常规肉羊生产升级为优质肥羔生产,即通过品种择优引进、精准功能定位、关键繁殖技术、科学杂交改良技术及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共同... 定西市肉羊存栏量大、分布广,但种质资源匮乏,繁殖率低、羔羊生长速度慢。开展肉羊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实现由常规肉羊生产升级为优质肥羔生产,即通过品种择优引进、精准功能定位、关键繁殖技术、科学杂交改良技术及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共同集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肉羊发展的档次和水平,有效增加养殖环节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 四群建设 肥羔生产 技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物元素指纹的羊肉产地溯源技术 被引量:37
13
作者 孙淑敏 郭波莉 +1 位作者 魏益民 樊明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37-243,共7页
为探讨矿物元素指纹对羊肉产地溯源的有效性,找寻表征地域特性的元素指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3个牧区,及重庆市和山东省菏泽市2个农区脱脂羊肉和土壤样品中4种常量元素(K... 为探讨矿物元素指纹对羊肉产地溯源的有效性,找寻表征地域特性的元素指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3个牧区,及重庆市和山东省菏泽市2个农区脱脂羊肉和土壤样品中4种常量元素(K、Ca、Na、Mg)和13种微量元素(V、Mn、Fe、Cr、Ni、Cu、As、Be、Sb、Zn、Se、Ba、Tl)的含量,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羊肉中矿物元素含量组成在地域间有明显差异,农区元素含量普遍高于牧区。脱脂羊肉中Ca、Zn、Be、Ni、Fe、Ba、Sb、Mn和Se9种元素含量的地域差异与土壤相关,它们对农牧区的正确判别率达90%以上,对5个地域的正确判别率在70%~100%之间。利用羊肉中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可鉴别和追溯羊肉的产地来源,为羊肉及其他食品的产地溯源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矿物质 地理区域 羊肉 原产地 溯源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指纹分析在羊肉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14
作者 孙淑敏 郭波莉 +1 位作者 魏益民 樊明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37-941,共5页
为寻求低廉、快速有效地鉴别羊肉产地来源的方法,对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和阿拉善盟三个牧区,及重庆市和山东省菏泽市两个农区共99份羊肉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线性判别分析(PCA+LDA),以及偏... 为寻求低廉、快速有效地鉴别羊肉产地来源的方法,对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和阿拉善盟三个牧区,及重庆市和山东省菏泽市两个农区共99份羊肉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线性判别分析(PCA+LDA),以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光谱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羊肉产地来源的定性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在全光谱范围(950~1 650 nm)内,经二阶求导(Savitzky-Golay,9点)和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后,五个地区羊肉的近红外光谱有显著差异。其中农区和牧区之间的差异最为明显,两种判别模型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均为100%;PCA+LDA法对五个地域来源样本的整体正确判别率为91.2%,优于PLS-DA法的判别效果(76.7%)。此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作为羊肉产地溯源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羊肉 产地来源 PCA+LDA法 PLS-D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烹调方式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任国艳 曹利 +6 位作者 王玉琴 郭金英 宋娅 康怀彬 崔国庭 吴影 韩树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4-30,共7页
研究不同烹调方式(蒸煮、烘烤和煎炸)对羊肉品质的影响,分别对样品中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质构指标以及肌肉微观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蒸煮方式的损失率最低,对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最小;在3种... 研究不同烹调方式(蒸煮、烘烤和煎炸)对羊肉品质的影响,分别对样品中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质构指标以及肌肉微观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蒸煮方式的损失率最低,对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最小;在3种烹调方式对肉样处理过程中,肉样的氨基酸模式和脂肪酸模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煎炸肉样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为55.33%,显著高于蒸煮肉样呈味氨基酸含量(50.67%)和烘烤肉样呈味氨基酸含量(49.33%);烘烤肉样呈味核苷酸含量最低;蒸煮、煎炸和烘烤对肉样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虽有影响,但组间并无差异显著性。烘烤肉样咀嚼性优于煎炸肉样和蒸煮肉样。在3种烹调方式处理过程中,烘烤肉样肌纤维束变形、肌束膜破坏、肌间脂肪受损程度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烹调方式 氨基酸 脂肪酸 核苷酸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氢同位素在羊肉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孙淑敏 郭波莉 +1 位作者 魏益民 樊明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050-5057,共8页
【目的】探讨稳定性氢同位素在羊肉产地来源鉴别中的作用,为羊肉产地同位素溯源指标体系的确定和构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测定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呼伦贝尔市3个牧区,重庆市和山东... 【目的】探讨稳定性氢同位素在羊肉产地来源鉴别中的作用,为羊肉产地同位素溯源指标体系的确定和构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测定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呼伦贝尔市3个牧区,重庆市和山东省菏泽市2个农区脱脂羊肉中的δ2H值,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稳定性氢同位素组成的地域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合C、N同位素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进一步了解氢同位素在羊肉产地来源判别中的作用。【结果】不同地域来源羊肉中的δ2H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其δ2H值主要与当地饮水中的δ2H值高度相关。判别分析结果表明,δ2H值可使δ13C、δ15N指标对羊肉产地的正确判别率由80.8%提高到88.9%。【结论】稳定性氢同位素能够提供可靠的地域信息,可作为追溯和鉴定羊肉产地来源的一项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原产地 溯源 稳定性同位素 δ2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肉超声波嫩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正英 陈锦屏 +1 位作者 陈忠军 杨俊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3-416,共4页
嫩化处理是提高羊肉质量的关键技术,本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羊肉的嫩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W/cm2超声波处理羊肉30min,可以获得较好的嫩化效果,然后在10±2℃条件下放置8h,可进一步提高羊肉的嫩化效果。
关键词 羊肉 超声波 嫩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草型全混合日粮对羔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庭玉 贾玉山 +1 位作者 格根图 刘燕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8-382,共5页
为探讨不同配方饲粮饲喂羔羊时对其肉质的影响,选用巴彦淖尔市较为丰富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秸秆、玉米(Zea mays)秸秆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渣等饲草资源,结合饲草GI分级指数和饲草组合效... 为探讨不同配方饲粮饲喂羔羊时对其肉质的影响,选用巴彦淖尔市较为丰富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秸秆、玉米(Zea mays)秸秆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渣等饲草资源,结合饲草GI分级指数和饲草组合效应理论,配制出羔羊育肥专用饲草型全混合日粮(TMR),通过人工模拟瘤胃法筛选出消化率较高的2种。以传统日粮(优质青干草+精料型)为对照,通过饲喂巴寒F1羔羊对2种全混日粮影响羔羊屠宰性能和肉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饲喂TMR1和TMR2组日粮均改善了羔羊的屠宰性能,各项屠宰指标显著优于饲喂CK组日粮羔羊(P<0.05);饲喂TMR2的羔羊比CK组沉积了更多的粗脂肪,失水率较低(P<0.05);饲喂TMR1的羔羊其肉质中沉积了更为丰富的必需氨基酸(43.84%)和肉味氨基酸(44.68%);与饲喂CK组相比,TMR1组和TMR2组羔羊肉质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更为鲜嫩多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混合日粮 羔羊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羊不同部位肌肉脂肪酸分析及特征风味指纹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芳 杨晓玲 +5 位作者 席斌 王宏博 李维红 陈潘 何晓娜 高雅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91-198,共8页
选择6月龄滩羊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3个部位肌肉为实验材料,进行挥发性化合物和脂肪酸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滩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建立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在滩羊肉中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 选择6月龄滩羊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3个部位肌肉为实验材料,进行挥发性化合物和脂肪酸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滩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建立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在滩羊肉中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15种、醇类11种、酮类9种、酯类6种、噻唑类2种和呋喃类1种,主要风味化合物为己醛、壬醛、1-辛烯-3-醇、3-羟基-2-丁酮和乙酸乙酯。依据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部位羊肉样品进行分析,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贡献率之和达到了90%,3个部位羊肉样本特征风味物质具有明显的差异。滩羊肉中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0.84、0.92、0.93,均接近于营养协会推荐人体摄入脂肪酸的组成比例1∶1。其中,背最长肌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臂三头肌,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对羊肉风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肉 挥发性风味物质 脂肪酸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羊妊娠后期营养限制对羔羊肉质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端钦 贺志雄 +2 位作者 汤少勋 韩雪峰 谭支良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对怀孕山羊妊娠后期进行关键营养素(蛋白、能量)限制,试验分为3个组:对照组、蛋白限制组和能量限制组,考察母羊妊娠后期营养限制对羔羊肉质及肉质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母羊妊娠后期营养限制对羔羊背肌肉色、pH值以及滴水损... 对怀孕山羊妊娠后期进行关键营养素(蛋白、能量)限制,试验分为3个组:对照组、蛋白限制组和能量限制组,考察母羊妊娠后期营养限制对羔羊肉质及肉质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母羊妊娠后期营养限制对羔羊背肌肉色、pH值以及滴水损失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2)母羊妊娠后期营养限制对羔羊肉质3个相关基因(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相对表达量影响较大,对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来说,蛋白限制组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低于另外两个组;而对于超氧物歧化酶基因和过氧化氢酶基因来说,能量限制组分别显著(P<0.05)高于与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和蛋白限制组.试验表明,对母羊妊娠后期进行营养限制,不论是对其蛋白限制或者能量限制,均对羔羊肉品质及相关基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营养限制 羔羊 肉质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