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因子IgM-RF、IgG-RF和IgA-RF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安斌 余立凯 沈凌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探讨 3种类风湿因子 (RF)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RA)、反映病情活动度和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关节痛 /关节炎 (A组 )、确诊的RA (B组 )、其它免疫结缔组织病 (C组 )患者和正常人 (D组 )共 6 18例用酶联免疫法进行 3种RF的动态检测... 目的 探讨 3种类风湿因子 (RF)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RA)、反映病情活动度和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关节痛 /关节炎 (A组 )、确诊的RA (B组 )、其它免疫结缔组织病 (C组 )患者和正常人 (D组 )共 6 18例用酶联免疫法进行 3种RF的动态检测并随访观察。结果  4组人群中 3种RF的阳性率和浓度以B组最高 [IgM RF为 92 4 % ,(182 5± 5 1 4 )IU/ml;IgG RF为 6 7 8% ,(2 2 9 7± 75 6 )IU/ml;IgA RF为 78 8% ,(2 35 8± 80 7)IU/ml],组间比较依次为B组 >A组 >C和D组 (均为P <0 0 5 )。B组中高活动期RA患者的 3种RF浓度明显高于其它 3组 (P <0 0 5 ) ,IgM RF和IgA RF在稳定期和低活动期较高活动期均明显降低 (均为P <0 0 5 ) ,而IgG RF变化无显著性。随访 3~ 18个月 ,A组中最后确诊为RA的比率以 3种RF同时阳性者最高 (10 0 0 % ) ,2种RF同时阳性者次之(90 9%~ 93 3% ) ,以单一RF作比较则IgG RF >IgA RF >IgM RF阳性者。结论 早期诊断RA以IgM RF的敏感性最高 ,以IgG RF的特异性最高 ,任何 2种以上RF阳性可提高RA诊断的可靠性 ,RF浓度可作为判断RA活动度及药物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IgM-RF igg-rf IgA-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IgM-RF、IgG-RF、IgA-R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蔡军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IgM-RF、IgG-RF、IgA-RF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价值。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设为病例组(n=80),另选取同时间段于我院进行...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IgM-RF、IgG-RF、IgA-RF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价值。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设为病例组(n=80),另选取同时间段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80),统计并对比两组受试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IgM-RF、IgG-RF、IgA-RF及CCP抗体抗体阳性率情况。结果病例组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病程≤3个月分别与病程≤12个月和病程≤24个月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M-RF、IgG-RF、IgA-RF及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类风湿因子的单项检测(P<0.05);特异度与抗CCP抗体单项检测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IgM-RF、IgG-RF、IgA-R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具有重要帮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防治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IgM-RF igg-rf IgA-RF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Technetium-99 Conjugated with Methylene Diphosphonate on IgM-RF,IgG-RF and IgA-RF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安斌 余立凯 沈凌汛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3年第3期266-268,共3页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echnetium-99 conjugated with methylene diphosphonate ( 99 Tc-MDP) on IgM-RF, IgG-RF and IgA-RF (RFs), 47 cases were selected for study, including 33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echnetium-99 conjugated with methylene diphosphonate ( 99 Tc-MDP) on IgM-RF, IgG-RF and IgA-RF (RFs), 47 cases were selected for study, including 33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nd 15 patients with joint pain/arthritis. After 99 Tc-MDP for drips model being given to the patients by intravenous drip 0.2 g daily for 5 days, the injection A and B models of 99 Tc-MDP were used to the patients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ne set daily for 10 days, that was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next course started after 10 days. Each case used it from 2 to 4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RFs in serum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enzyme-linked immunoabsorption assay (ELISA) before and after 2 and 4 courses of treatment. In the patients with RA, the concentrations of IgM-RF were 296.2±108.4 IU/ml, 189.5±92.3 IU/ml and 107.8±72.5 IU/ml; the concentrations of IgG-RF were 325.6±126.2 IU/ml, 209.7±98.2 IU/ml and 160.2±80.8 IU/ml; the concentrations of IgA-RF were 330.4±136.3 IU/ml, 210.7±89.2 IU/ml and 148.8±72.2 IU/ml before and after 2 and 4 courses of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above RF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2 and 4 courses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 P <0.05 and P <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Fs concentrations in the patients with joint pain/arthritis before and after use of 99 Tc-MDP. In the patients with positive RFs before treatment, the RFs concentration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2 and 4 courses of treatment ( P <0.05 and P <0.01).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of RFs concentrations in the patients with negative RFs after treatment of 99 Tc-MDP. It was concluded that 99 Tc-MDP could obviously reduce the abnormal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RFs, but not influence the normal RFs, which indicated that 99 Tc-MDP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controlling the activities of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etium-99 conjugated with methylene diphosphonate IgM-RF igg-rf IgA-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gG-RF检验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赵玉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604-1606,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预后判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类风湿因子(IgG-RF)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收治的IgG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0例,根据患者血清IgG-RF检验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血清Ig...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预后判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类风湿因子(IgG-RF)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收治的IgG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0例,根据患者血清IgG-RF检验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血清IgG-RF检测阳性)35例和对照组(血清IgG-RF检测阴性)35例,并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类风湿因子(RF)异常率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异常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预后判断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患者出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药物治疗,并对其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变化情况进行记录,研究组干预后FDP、DD水平及ESR、RF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出院后,接受为期6个月的药物治疗,研究组VAS评分、晨僵时间以及关节压痛个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gG-RF阴性患者在治疗期间症状以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更好,而血清IgG-RF阳性患者往往存在预后不良情况,因此可通过检验患者血清IgG-RF的方式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清igg-rf 预后判断 红细胞沉降率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CP抗体、RA33抗体和IgG-Rf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洪学 童涛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11期111-111,133,共2页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IgG—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65例、非RA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应用免疫透射比浊...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IgG—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65例、非RA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G—Rf。结果:抗CCP抗体、RA33抗体和IgG—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58.5%、33.9%、75.4%;特异性分别为98.0%、97.0%、81.0%。结论:抗CCP抗体、RA33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优于RF(P<0.05),可作为RA诊断的特异性血清学指标;RF与抗CCP抗体和RA33抗体同时检测用于RA的诊断是临床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RA33抗体 抗体和类风湿因子igg-rf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gG-RF、IL-1β和生存素对通痹胶囊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生钦钢 杨彩虹 +1 位作者 孙海军 刘小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3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类风湿因子(IgG-RF)、人白介素1β(IL-1β)和生存素对通痹胶囊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122例接受通痹胶囊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的RA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人类风湿因子(IgG-RF)、人白介素1β(IL-1β)和生存素对通痹胶囊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122例接受通痹胶囊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的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n=86)和无效组(n=36),调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入组时两组血清IgG-RF、IL-1β和生存素水平,分析类RA患者血清IgG-RF、IL-1β、生存素水平对对通痹胶囊联合托法替布治疗RA炎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关节功能、X线分期、年龄、IgG-RF、IL-1β、生存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1、4.484、t=2.158、5.646、8.091、6.18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IgG-RF、IL-1β与生存素的高水平均为通痹胶囊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IgG-RF、IL-1β、生存素水平级三项联合预测对通痹胶囊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预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847、0761、0.947,均有良好的预测效能(P<0.05),其中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单项。结论血清IgG-RF、IL-1β和生存素水平对通痹胶囊联合托法替布治疗RA疗效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三项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rf IL-1Β 生存素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RF定量测定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许荣 周丽萍 钟丽民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9年第4期228-228,共1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igg-rf 测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血清IgG-RF检验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晨 张旭丽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55-356,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血清IgG-RF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某院诊治的102例IgG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其均行血清IgG-RF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将其分成血清IgG-RF阳性组(A组50例)和血清IgG-RF阴性组(B... 目的:探讨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血清IgG-RF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某院诊治的102例IgG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其均行血清IgG-RF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将其分成血清IgG-RF阳性组(A组50例)和血清IgG-RF阴性组(B组52例),再选取同期行体检的50名健康者,将其列为对照组,对其均行FDP、DD水平检测,计算各组RF异常率、ESR异常率,分析各指标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以FDP、DD水平、RF异常率、ESR异常率为评价指标,A组均较高,其次为B组,对照组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血清IgG-RF阴性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的同时,其临床症状、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优,而类风湿关节炎血清IgG-RF阳性患者大都存在着预后不良的情况,临床诊断人员可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gG-RF水平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IGG RF FDP DD E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血清IgG-RF检验效果分析
9
作者 王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47-49,共3页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gG-RF检验效果。方法 从我院2020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选取46例,均给予血清IgG-RF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为研究组(检验阳性26例)与参照组(检验阴性20例),分析两组FDP与DD水平、RF与ESR异常...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gG-RF检验效果。方法 从我院2020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选取46例,均给予血清IgG-RF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为研究组(检验阳性26例)与参照组(检验阴性20例),分析两组FDP与DD水平、RF与ESR异常率以及治疗后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FDP、IgG-RF、DD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RF与ESR异常率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个数与VAS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节畸形与骨侵蚀比例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血清IgG-RF检验,同结果阴性患者相较,检测结果阳性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水平更高,该检验可为临床疾病诊断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igg-rf检验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MP-3检测对RA诊断的临床应用评价
10
作者 韩振格 陈觅蜜 +3 位作者 韩海荣 方忠俊 吴金涛 胡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A01期15-17,共3页
目的评价MMP-3在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1例健康者和94例确诊RA患者的血清,同时测定MMP-3、抗-CCP、IgM-RF、IgG-RF和IgA-RF,用SSPS软件评价这些方法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与抗-CCP检测相比,IgM-RF、MMP-3和IgG-RF,... 目的评价MMP-3在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1例健康者和94例确诊RA患者的血清,同时测定MMP-3、抗-CCP、IgM-RF、IgG-RF和IgA-RF,用SSPS软件评价这些方法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与抗-CCP检测相比,IgM-RF、MMP-3和IgG-RF,诊断RA的真阳性率较高,但同时假阳性率也高;抗-CCP特异性最高,IgM-RF、MMP-3敏感性最高;IgM-RF与MMP-3诊断RA的准确性最高,达80.1%。结论MMP-3与常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3 RA 抗-CCP IgM-RF igg-rf IgA-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RF-IgM和RF-IgG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罗改莹 王瑞 +1 位作者 周辉 来艳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3-45,49,共4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因子IgM(RF-IgM)、类风湿因子IgG(RF-IgG)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RA患者,将其中RF-IgM和RF-IgG阳性患者列为观察组(n=52),RF-IgM和RF-IgG阴性患者列为对... 目的观察类风湿因子IgM(RF-IgM)、类风湿因子IgG(RF-IgG)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RA患者,将其中RF-IgM和RF-IgG阳性患者列为观察组(n=52),RF-IgM和RF-IgG阴性患者列为对照组(n=46),健康体检者列为健康组(n=50),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检测各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以及在治疗6个月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min)及关节压痛数的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DD及FD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48~132.341,均P<0.05;t=46.307~113.222,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与健康组两两比较,ESR和RF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25~0.161,P>0.05;χ~2=0.572~2.842,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DP,DD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66.381,P<0.05)。观察组患者ESR和RF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2,4.104,P<0.05)。将两组患者间的VAS评分、晨僵时间(min)、关节压痛数(个)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66,23.530,25.516,均P<0.05)。结论 RF-IgM,RF-IgG阴性的RA患者在接受标准抗风湿治疗后各检测指标及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RF-IgM,RF-IgG阳性的RA患者,RF-IgM,RF-IgG检测能够为RA疾病的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IgM) 类风湿因子(IgG) 类风湿因子 D-二聚体 红细胞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对TOURch-IgM抗体检测干扰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慧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11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RF对TORCH-IgM抗体检测结果干扰。方法:对89例RF阳性血清先用捕获法进行TORCH-IgM抗体检测,然后再将所得阳性标本用变性IgG中和或标本稀释液再稀释,然后将这两种方法处理的标本再进行TORCH-IgM抗体检测。结果:89份RF阳性血清... 目的:探讨RF对TORCH-IgM抗体检测结果干扰。方法:对89例RF阳性血清先用捕获法进行TORCH-IgM抗体检测,然后再将所得阳性标本用变性IgG中和或标本稀释液再稀释,然后将这两种方法处理的标本再进行TORCH-IgM抗体检测。结果:89份RF阳性血清检出弓形虫IgM抗体8份,巨细胞病毒IgM抗体3份,风疹病毒IgM抗体1份,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2份;阳性标本被不同剂量变性IgG中和后,除1例TOX-IgM和CMV-IgM仍为阳性不被中和,同时这一例标本被稀释到1∶1600TOX-IgM和CMV-IgM仍为阳性外,其余标本在被中和和稀释后TORCH-IgM检测均转为阴性。变性IgG用量和标本的稀释度与RF值有相关性。结论:RF对检测TOX、CMV、RUV、HSV IgM抗体检测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对TOX-IgM的干扰最明显;TORCH-IgM抗体检测阳性标本用变性IgG中和时应考虑RF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CH—IgM RF 变性I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A、CCP、类风湿因子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薇薇 李欣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类风湿因子IgA、IgG、IgM抗体RF-IgA、RF-IgG、RF-IgM在临床诊断自身免疫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0年1月新疆库尔勒市巴州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的... 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类风湿因子IgA、IgG、IgM抗体RF-IgA、RF-IgG、RF-IgM在临床诊断自身免疫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0年1月新疆库尔勒市巴州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的370份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KA、CCP、RF-IgA、RF-IgG、RF-IgM水平。选取符合临床RA诊断患者225例,对照组113例分析AKA、CCP、RF-IgA、RF-IgG、RF-IgM在不同性别、年龄RA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在225份检测标本中,AKA、CCP、RF-IgA、RF-IgG、RF-IgM的阳性率分别为15.1%、20.9%、31.6%、29.3%、30.7%,男女比例分别为1:2.8、1:3、1:2.9、1:3、1:2.5。不同性别各指标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A、CCP、RF-IgA、RF-IgG、RF-IgM在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P均<0.01)。RA组和对照组AKA、CCP、RF-IgA、RF-IgG和RF-IgM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RA就诊患者中AKA、CCP、RF-IgA、RF-IgG、RF-IgM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角蛋白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IgA IgG IgM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荧光抗体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勇军 王娜 赵俊桃 《光明中医》 2013年第9期1822-1823,共2页
目的探讨实验室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0例女性RA患者进行寒热证分型,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血沉和C反应蛋白。结果炎性指标CRP和ESR在RA患者寒热证分型中有显著性... 目的探讨实验室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0例女性RA患者进行寒热证分型,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血沉和C反应蛋白。结果炎性指标CRP和ESR在RA患者寒热证分型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RP和ESR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寒热分型参考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病 类风湿关节炎 寒证和热证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C反应蛋白 血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类风湿因子ELISA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阚立新 李培成 +1 位作者 许荣 陶义训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3-175,共3页
本文建立了测定类风湿因子(RF)总量的双抗原夹心法和测定IgG-RF的间接法。用于临床检测表明,100名献血员中有3例RF总量测定为阳性。97例类风关患者中72例阳性(阳性率75.3%)。132例健康老年人中5人阳性... 本文建立了测定类风湿因子(RF)总量的双抗原夹心法和测定IgG-RF的间接法。用于临床检测表明,100名献血员中有3例RF总量测定为阳性。97例类风关患者中72例阳性(阳性率75.3%)。132例健康老年人中5人阳性(阳性率3.8%)。IgG-RF测定结果:120例正常人和132例健康老年人均为阴性,97例类风关病人中有7例阳性(阳性率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igg-rf ELISA
原文传递
IgG—RF ELISA定量检测法的建立和应用
16
作者 许荣 钟丽民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3-244,共2页
本工作以IgGFc片断为靶抗原,用自制抗人IgGFab-HRP标记物为第二抗休建立了定量测定血中IgG-RF的ELISA。经验证,本法可测范围为10-2560IU/ml,批内CV4.8%,RX UJ 艰1.7%。
关键词 igg-rf ELISA 类风湿性关节炎 应用
原文传递
6种抗体联合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韩叶光 许聪敏 +3 位作者 符生苗 符克英 蔡俊宏 王茹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比较类风湿因子(RF-IgM,IgA,IgG)、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抗环胍氨酸肽抗体(anti-CCP)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探讨6种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RF-3(RF-IgM,IgA,IgG)和抗CCP抗... 目的比较类风湿因子(RF-IgM,IgA,IgG)、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抗环胍氨酸肽抗体(anti-CCP)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探讨6种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RF-3(RF-IgM,IgA,IgG)和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和APF。共检测76例RA患者、98例非RA患者和30例健康者。结果 RF-IgM、RF-IgA、RF-IgG、AKA、APF和抗CCP对RA的敏感性分别为71.1%、44.7%、28.9%、42.1%、48.7%、68.4%,特异性分别为78.9%、85.9%、89.1%、89.8%、91.4%、93.8%。联合检测3种抗体、4种抗体、5种抗体和6种抗体,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RF-3(RF-IgG,IgA,IgM)为27.6%和92.2%,RF-3/AKA为19.7%和94.5%,RF-3/APF为23.7%和96.1%,RF-3/抗CCP抗体为26.3%和96.1%,RF-3/AKA/APF为18.4%和97.7%,RF-3/AKA/抗CCP抗体为15.8%和99.2%,RF-3/APF/抗CCP抗体为15.8%和99.2%,RF-3/AKA/APF/抗CCP抗体为13.2%和100.0%。结论诊断RA的6种相关抗体中RF-IgM的敏感性最高,但特异性最低;抗CCP的特异性最好,抗CCP最具诊断价值;RF与AKA、APF、抗CCP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RA诊断的特异性,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RF-IgM IgA IgG) 抗角蛋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原文传递
痹祺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素芳 赵阳 +1 位作者 贾彬 李俊芳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8期1727-1731,共5页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温水送服甲氨蝶呤片,7.5 mg/次,1次...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温水送服甲氨蝶呤片,7.5 mg/次,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温水送服痹祺胶囊,4粒/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滴度(RF)、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0%(P<0.05)。治疗后,两组CRP、ASO、ESR和R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风湿四项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G、IgA、IgM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gA、IgM、IgG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补体C3、C4组间对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痹祺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调节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祺胶囊 甲氨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C反应蛋白 类风湿因子 抗链球菌溶血素"O" 红细胞沉降率 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M 补体C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