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2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Diversity of Chinese and Swedish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Analyzed by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s) 被引量:6
1
作者 MAChao-zhi StineTuevess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7-143,共7页
We have compared genetic diversity of 24 Chinese weak-winter, Swedish winter and spring B. napus accessions by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s). By cluster analysis (UPGMA) based on 125 polymorphism bands amplifi... We have compared genetic diversity of 24 Chinese weak-winter, Swedish winter and spring B. napus accessions by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s). By cluster analysis (UPGMA) based on 125 polymorphism bands amplified with 20 primers, the 24 accession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Six Swedish winter lines and eight Chinese weak-winter lines were in the group I and the groupⅡwere two Chinese weak-winter lines XiangyoulS and Bao81. The third group contained eight Swedish spring lines. 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 (PCO) showed similar groupings to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from cluster analysis and PCO analysis showed very clearly that Chinese weak-winter, Swedish spring and winter accessions were distinguished from each other and Chinese weak-winter accessions in this study were genetically closer to Swedish winter accessions than to Swedish spring accessions. The Chinese weak-winter accessions had larger diversity than Swedish spring or winter accessions did.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ISSR is a suitable and effective tool to evaluat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rapeseed germpla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L. Genetic diversity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Hybrid Performance and Genetic Diversity Based on SSRs and ISSRs in Brassica napus L. 被引量:3
2
作者 FUTing-dong YANGGuang-sheng SHENJin-xi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083-1090,共8页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GD) and hybrid performance, two types of molecular markers, microsatellites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 and intro-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s), were emp...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GD) and hybrid performance, two types of molecular markers, microsatellites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 and intro-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s),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3 double low self-incompatible lines and 22 male parental varieties of Brassica napu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s. Hybrids were produced in a NCⅡ mating design by hand-pollination.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25 parental varieties (lin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by Un-weighted Pair Group Mathematics Average (UPGMA) clustering based on GDs. SI-1300 and SI-1320 could be singly clustered into one group, respectively. Varieties from China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another group, SI-1310 and varietie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other three groups. The grouping wa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parental pedigrees and geographical origi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yield, quality and phenological period trait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se parent groups. Although hybrid yield/plant show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genetic distance based on SSR and ISSR markers, but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was low. It appeared to be unsuitable for using the genetic distance based on SSR and ISSR markers to predict heterosis and hybrid performance in Brassica nap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L. Genetic diversity Hybrid performance SSR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AP和ISSR标记的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3
作者 李晋华 汪志燚 +4 位作者 王少铭 冷家归 侯颖辉 罗莉斯 李德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30,共10页
为探究国内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本研究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花椒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6对SRAP、7条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43条、5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7... 为探究国内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本研究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花椒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6对SRAP、7条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43条、5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7.73%、88.89%;48份花椒种质材料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372,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217。根据不同来源地,对8个花椒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多样性排序表现为贵州省合肥市群体>陕西省群体>四川省群体>贵州省黔西南州群体>江西省群体>贵州省铜仁市群体>贵州省黔东南州群体>贵州省贵阳市群体;分子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在花椒种质资源总遗传变异中,92%的变异发生在种源内,只有8%的变异发生在种源间;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种源间存在中等程度的基因交流现象。利用SRAP和ISSR标记可以对花椒种质资源进行较高效的多态性检出,花椒种质资源的种间遗传分化明显,而同一种类不同来源地资源的遗传分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SRAP分子标记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和ISSR分析的5个核桃品种亲缘关系鉴定
4
作者 吴雨桦 李丕军 +6 位作者 熊福博 李润 刘华 白斌 郑崇文 王静 冯春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选择四川省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核桃品种“盐源早”(Juglansregia“Yanyuanzao”),探索“盐源早”的亲缘关系。[方法]选择“盐源早”、“三台泡核桃”(Juglanssigillata‘Santai’)、“漾濞泡核桃”(Juglanssigillata“Yangb... [目的]选择四川省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核桃品种“盐源早”(Juglansregia“Yanyuanzao”),探索“盐源早”的亲缘关系。[方法]选择“盐源早”、“三台泡核桃”(Juglanssigillata‘Santai’)、“漾濞泡核桃”(Juglanssigillata“Yangbi”)、“温185”(Juglansregia“Wen185”)、“新新2”(Juglansregia“Xinxin2”)5个核桃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单果重、果仁重、出仁率、坚果三径、果形指数、种壳厚以及果仁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等指标,通过方差、相关性、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等探索5个核桃品种的表型性状和果仁成分多样性;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探究“盐源早”等5个核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结果]果实的表型性状与果仁成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核桃品种的单果重、果仁重、出仁率、侧径、横径、纵径、果形指数、种壳厚及果仁成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之间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0.01或P<0.05)。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5个核桃品种聚为三大类群,第Ⅰ类为“温185”,第Ⅱ类为“新新2”“盐源早”“漾濞泡核桃”,第Ⅲ类为“三台泡核桃”。利用ISSR分子标记筛选出10条图谱条带清晰,背景明亮,重复性强,多态性较好,稳定性强的引物。通过对扩增图谱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核桃品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均值为1.337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1935,Shannon信息指数均值为0.2858。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盐源早”和“漾濞泡核桃”聚为一类,表明亲缘关系表现较近,且相同地区的“温185”和“新新2”聚为一类,“三台泡核桃”聚为一类。[结论]通过对5个核桃品种的果实表型性状、果仁成分及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得出,“盐源早”与“漾濞泡核桃”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品种 表型性状 果仁成分 I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油茶产区山茶炭疽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义勋 徐小文 +2 位作者 郑露 黄俊斌 谢先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12-217,共6页
以中国主要油茶产区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炭疽病优势种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16个地理种群168个菌株为供试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 以中国主要油茶产区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炭疽病优势种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16个地理种群168个菌株为供试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8.9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8,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s)为0.43,遗传相似度(I)平均为0.834,遗传距离(D)平均为0.183,表明山茶炭疽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且异质性较强,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相关性。湖北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和广西5个省级种群总基因多样度(Ht)为0.274 8,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17 4,基因流(Nm)为0.466 4,表明山茶炭疽菌5个省级种群虽然被分化,但是不存在基因流动现象(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ISSR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油茶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拮抗和ISSR标记鉴定64个金针菇菌株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珣 肇莹 +3 位作者 龚娜 刘国丽 马晓颖 肖军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16个野生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和48个栽培金针菇菌株为材料,评价不同菌株间体细胞不亲和性,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从细胞学水平和分子水平对金针菇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4个金... 以16个野生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和48个栽培金针菇菌株为材料,评价不同菌株间体细胞不亲和性,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从细胞学水平和分子水平对金针菇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4个金针菇菌株基于拮抗试验划分为7个类群,基于ISSR聚类分析划分为5个类群;栽培金针菇菌株之间亲缘关系普遍较近,野生金针菇菌株与栽培金针菇菌株大多具有较远的亲缘性;32号栽培菌株和49号野生菌株可以优先选作金针菇杂交育种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 体细胞不亲和性 ISSR分子标记 拮抗试验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无性系表型性状及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杨艳 李永进 +5 位作者 黎蕾 吴毅 杨柳 田野 唐洁 汤玉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目的】综合表型性状及分子标记多样性分析探明供试的62个杨树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为杨树进一步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地径、苗高、叶面积、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绿素、侧枝数、叶厚、单株总叶片、叶片干质量、叶片含水率... 【目的】综合表型性状及分子标记多样性分析探明供试的62个杨树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为杨树进一步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地径、苗高、叶面积、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绿素、侧枝数、叶厚、单株总叶片、叶片干质量、叶片含水率等12个表型性状和ISSR分子标记对杨树无性系个体间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opGen 32、SPSS 16.0及NTsys 2.10e等软件分别计算多样性指数、进行表型性状间的方差分析以及对各无性系进行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侧枝数、单株叶片数、叶片干质量、叶面积以及地径的变异系数均达到了10%以上,叶柄长、叶长、苗高的变异系数也达到了8%以上的水平。利用5条ISSR引物检测到62份杨树无性系多态性谱带百分率平均为89.04%,基因多样度平均为0.407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0.5304。采用UPGMA法构建的形态和分子标记聚类图将供试材料聚成的类群均有家系内聚为一类的趋势,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表型性状聚类分析主要是根据叶片的相关性状相似度越高的被聚为一个类群;分子标记聚类主要呈现出亲缘关系越近的无性系越容易聚为一个类群的聚类规律。【结论】供试的杨树无性系间表型性状分化程度高,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杨树种质资源的改良、种质创新及多元化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无性系 表型性状 I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PCR体系鉴别樟芝单核体交配型
8
作者 李晓晖 盖舒萍 +5 位作者 汪雯翰 琚建伟 张守兵 丁保安 李燕 贾薇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樟芝单核体,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鉴定,采用14个引物对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进行多态性扩增,筛选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樟芝... 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樟芝单核体,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鉴定,采用14个引物对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进行多态性扩增,筛选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樟芝单核体的交配型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31个樟芝单核体,经ITS序列分析确定获得的单核体为樟芝。以单核体S2、S10、S14、S27的DNA为模板,对14条ISSR引物进行初步筛选,得到4个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P7、P9、P21、P25用于交配型鉴定。单核体S9和S25为同一交配型,两者与S2为不同交配型,通过镜检进一步验证S9、S25可以与S2形成具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株。该方法可明显缩短樟芝单核体交配型的鉴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单核体 交配型 ISSR 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耳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高产多糖菌株筛选
9
作者 李红 刘岩岩 +1 位作者 刘俊杰 曹君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5期25-34,53,共11页
利用体细胞不亲和性分析、ISSR分子标记对东北三省地区主栽及收集的45份黑木耳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通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筛选高产多糖菌株。结果表明,其中9个菌株拮抗反应不明显,亲缘关系较近;其他36个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变... 利用体细胞不亲和性分析、ISSR分子标记对东北三省地区主栽及收集的45份黑木耳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通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筛选高产多糖菌株。结果表明,其中9个菌株拮抗反应不明显,亲缘关系较近;其他36个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4~0.96,遗传背景丰富。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时,供试菌株聚类为9个类群:黑山、黑丰、黑丰2、神8-7、黑威伴金、黑威15、黑保1号、2016-A、2016-B、2016-C、2016-E、2019-013、2019-192、新科10号、黑厚圆、华腾2号、华腾4号、春宝为第1类群;木29、长白7、新科1号、919为第2类群;高优王、1022、2019-003、918为第3类群;蕈丰黑、延丰13、半筋S1908、888、丰产王为第4类群;靖发13、89-1、丰收2号、2019-199、海元的遗传相似系数小于0.6,亲缘关系较远,单个菌株自成一类,分别为第5~9类群。经筛选,得到1株多糖含量高且丰产的黑木耳菌株黑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多糖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菇种质资源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10
作者 肇莹 马晓颖 +3 位作者 陈珣 龚娜 刘国丽 肖军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以26株滑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筛选到的11条ISSR-PCR反应引物从细胞学水平和分子水平对滑菇的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研究,同时对9种滑菇的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6株供... 以26株滑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筛选到的11条ISSR-PCR反应引物从细胞学水平和分子水平对滑菇的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研究,同时对9种滑菇的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6株供试菌种相似水平在0.76时,聚类分析划分为5个类群。农艺学表型相关性分析表明,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性状有6组,说明大部分表型性状间相互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7.366%,表明这5个主成分能够反映滑菇的9种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从特征值和贡献率来看,菌柄长度、菌菇颜色、菇蕾数量、产量和菌盖厚度是引起滑菇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10时,26份滑菇种质可聚为5个类群。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期为滑菇菌株新品种选育、优质种源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菇 ISSR 聚类分析 农艺学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of Jute Mallow (Corchorus spp.) Accessions Based on ISSR Markers
11
作者 Munguatosha Ngomuo Tsvetelina Stoilova +1 位作者 Tileye Feyissa Patrick A. Ndakidem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4年第5期316-328,共13页
Jute mallow is a nutritious leafy vegetable. The leaves are rich in proteins, vitamins and essential amino acids.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Jute mallow with focus on improvement of leaf yield is scarcely reported.... Jute mallow is a nutritious leafy vegetable. The leaves are rich in proteins, vitamins and essential amino acids.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Jute mallow with focus on improvement of leaf yield is scarcely repor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nter sequence simple repeats (ISSR) molecular markers were employed to assess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s of 83 accessions of Jute mallow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Africa and Asia conserved at the World Vegetable Center East and Southern Africa. A total of 89 bands were amplified by 8 ISSR primers. Number of polymorphic bands per primer ranged from 2 to 6 with an average of 2.75 bands per primer.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values ranged from 0.390 to 0.760 with average of 0.53. Average Nei’s gene diversity (h) and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I) were 0.335 and 0.494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pairwise genetic distance was 0.431 observed in a population from East Africa accessions. PC1 and PC2 axis explained 21.69% and 11.66% of the total variation respectively. UPGMA cluster analysis grouped the accessions into six main clusters at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0.53 as standard value for classification. 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jute mallow breeding and con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chorus spp. Genetic Diversity issrs Jute Mallow Leafy Vegetab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的96份兰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晓羽 刘红 +2 位作者 马辉 别同德 孙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99,共14页
为加强我国兰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本研究通过ISSR分子标记对96份兰属种质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1条可扩增清晰条带的多样性引物,在96份材料共检测6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比例为73.63%;等位基因数(... 为加强我国兰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本研究通过ISSR分子标记对96份兰属种质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1条可扩增清晰条带的多样性引物,在96份材料共检测6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比例为73.63%;等位基因数(Na)为1.9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77,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27,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PL,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为92.54%;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1934,基因分化度(Gst)为0.3009,总遗传多样性指数(Ht)为0.2767,种群间的平均基因流(Nm)为1.1619,种群间的两两遗传分化固定指数值范围为0.002~0.527,平均值为0.325。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兰属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8个种群可分为3类,春兰和墨兰为一大类,寒兰、春剑、蕙兰、莲瓣兰、建兰为第二类,杂交种独为一类,与其他两类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主坐标分析表明,莲瓣兰和春兰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本研究筛选出6对引物构建了96个品种的指纹图谱二维码。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兰属新品种选育及品种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属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PD和ISSR标记的云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SCAR标记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辰雨 陈小红 +3 位作者 陈薇 夏志兰 吴秋云 谢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2-1746,共5页
为了探究野生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基于RAPD、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18个不同种源的云芝菌株进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建立稳定性更好的SCAR标记。结果表明RAPD和ISSR引物均能扩增出较多条带,多态率分别为100... 为了探究野生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基于RAPD、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18个不同种源的云芝菌株进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建立稳定性更好的SCAR标记。结果表明RAPD和ISSR引物均能扩增出较多条带,多态率分别为100%和97.4%,说明RAPD和ISSR可以检测到供试菌株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能够对云芝菌株进行有效的区分。南方的长沙居群和宁乡居群的NPL、PPB、Na、Ne、He、I相近且偏高,北方的山东、辽宁和吉林居群偏低。从聚类结果看,整体上呈由南往北聚类的规律。获得的SCAR标记验证结果显示可能与云芝子实体边缘厚度基因相关。该研究完善了云芝遗传物质的分子标记,可为后续云芝品种选育、性状关联基因调控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 ISSR RAPD 遗传多样性 SCAR
原文传递
兰州百合多倍体离体诱导及其分子细胞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符勇耀 蔡莉 +4 位作者 李丰耀 杨文俊 徐文姬 姜思佳 杨利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181,共10页
兰州百合是我国最重要的可食用甜百合。为培育优质的百合新种质,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离体诱变兰州百合小鳞茎,通过不定芽诱导获得变异幼苗。利用染色体倍性分析、幼苗早期形态观察及I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用0.15%秋水仙... 兰州百合是我国最重要的可食用甜百合。为培育优质的百合新种质,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离体诱变兰州百合小鳞茎,通过不定芽诱导获得变异幼苗。利用染色体倍性分析、幼苗早期形态观察及I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用0.15%秋水仙素处理小鳞茎48 h诱导效果最好,变异率为58.06%。选择2个形态变异且生长较快的幼苗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和根尖压片计数,发现其中1个变异株系含36条染色体的细胞数比例达到了80%,接近纯合三倍体。形态学观察显示,2个变异幼苗的叶片、鳞茎及根系与对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且气孔保卫细胞大于对照,气孔密度降低。ISSR标记检测表明,2个诱变株系与对照相比均发生遗传变异,变异率分别为19.64%和20.91%。研究结果可为获得兰州百合三倍体新种质及秋水仙素诱变育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多倍体 秋水仙素 I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标记和ISSR分子标记的长瓣铁线莲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艳艳 邱玉鹏 +3 位作者 周欣莹 耿宇航 孙浩男 刘冬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6,共12页
为快速区分鉴定市场上繁多的长瓣铁线莲(Clematis macropetala)品种,了解长瓣铁线莲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本试验利用形态标记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25个长瓣铁线莲品种和1个野生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4个数量形状的变... 为快速区分鉴定市场上繁多的长瓣铁线莲(Clematis macropetala)品种,了解长瓣铁线莲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本试验利用形态标记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25个长瓣铁线莲品种和1个野生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4个数量形状的变异系数在0.24%~2.32%之间;15个假质量性状的信息多样性指数H在0~2.29%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D在0~0.94%之间;在欧式距离为15时,可将29个表型性状划分为七类,在欧式距离为15时,可将26个长瓣铁线莲划分为五类。12条引物共扩增出144个条带,多态性条带占比为100%。利用引物UBC815、UBC824和UBC836构建26个长瓣铁线莲的指纹图谱,可快速区分鉴定26个长瓣铁线莲。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可将26个长瓣铁线莲划分为八大类。形态标记结合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鉴别长瓣铁线莲种质资源,以期为长瓣铁线莲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创制新品种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瓣铁线莲 形态标记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份香蕉特色种质资源的ISSR分类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小玉 梁楠松 +5 位作者 董景辉 贾志伟 胡玉林 杨转英 胡会刚 肖伟军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37,共7页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香蕉种质资源圃所保存的23份特色香蕉种质(野生蕉和地方香蕉种质为主),进行ISSR分子标记及遗传关系分析,以期明晰这些香蕉种质的亲缘关系,为后续香蕉高产、抗病杂交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提取23份...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香蕉种质资源圃所保存的23份特色香蕉种质(野生蕉和地方香蕉种质为主),进行ISSR分子标记及遗传关系分析,以期明晰这些香蕉种质的亲缘关系,为后续香蕉高产、抗病杂交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提取23份香蕉种质嫩叶DNA,利用筛选得到的ISSR引物对其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和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4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个ISSR引物,对供试23份种质扩增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共126条,多态性条带占比均达到100%。其中,UBC807、UBC812和UBC820扩增的条带数最多,均为13条;UBC821扩增的条带数最少,为6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3份香蕉材料可分为8组,孟加拉大蕉、正果野生蕉、南亚指天蕉;高脚遁地雷、怒江野蕉5、志满粉蕉、怒江野蕉6、假金手指;天宝988、金手指、红河矮蕉、海南红蕉;宝山粉蕉、台湾8号、增城野生蕉、兴隆红蕉、黎母野生蕉;紫茎蕉、宝山野蕉;紫花野生蕉、宝山野蕉1;山芭蕉1号;中山龙芽蕉分别聚为一组。其中,中山龙芽蕉与其他种质的相似系数低,亲缘关系远,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其他组间的相似系数高,亲缘关系近,遗传背景相似。说明筛选的12个ISSR引物可对23份香蕉种质进行有效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ISSR 种质资源 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根肿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左丹丹 尚静 黄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79-83,115,共6页
[目的]研究来自全国范围内芸薹根肿菌的遗传多样性,并探索ISSR分子标记与Williams生理小种鉴定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引物对48株根肿菌DNA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的多态性条带建立根肿菌聚类分析图,对根... [目的]研究来自全国范围内芸薹根肿菌的遗传多样性,并探索ISSR分子标记与Williams生理小种鉴定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引物对48株根肿菌DNA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的多态性条带建立根肿菌聚类分析图,对根肿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与Williams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3条引物能扩增48株根肿菌DNA,获得清晰条带。ISSR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1号生理小种与其他生理小种区分开来,但不能以Williams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标准将根肿菌完全区分开来,并且根肿菌的地理来源与其遗传距离并无相关性。[结论]该研究为利用分子手段鉴别根肿菌生理小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根肿菌 ISSR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的航天香蕉新材料的遗传特异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金英 李华盛 +2 位作者 鹿金颖 蔡长福 蔡邦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将传统的育种技术与航天诱变技术相结合实现育种目标的方法已经得到育种专家的广泛认可。福建香蕉产业受到病害、寒害和风害的威胁,以及外来或进口香蕉的冲击,种植规模正面临着萎缩的处境,使香蕉新品种的选育成为香...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将传统的育种技术与航天诱变技术相结合实现育种目标的方法已经得到育种专家的广泛认可。福建香蕉产业受到病害、寒害和风害的威胁,以及外来或进口香蕉的冲击,种植规模正面临着萎缩的处境,使香蕉新品种的选育成为香蕉产业研究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前期以巴西蕉为母本,在航天空间诱变的基础上,经过连续栽培、筛选和观察,选育出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差异明显的2份材料。为鉴定自主选育的以上2份航天香蕉材料的遗传特异性,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30条引物中筛选出2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对2份航天香蕉种质和18份现有香蕉种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2条引物共扩增出17条清晰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条,占总条带数的76.47%,在DNA分子水平上显示出较高的多态位点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结合ISSR引物UBC881和UBC847,2份航天香蕉材料均存在特异性扩增条带,可区别于其他18份香蕉种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份香蕉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545~1.000之间,平均值为0.905;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960时,所选育的2份航天香蕉材料之间,2份航天香蕉材料与母本之间,以及2份航天香蕉材料与其他17份香蕉种质之间均有明显的遗传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航天香蕉新品种的选育和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育种 香蕉 ISSR 遗传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份藜麦种质农艺性状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19
作者 姚佳 杨发荣 +4 位作者 刘文瑜 黄杰 魏玉明 杨超 刘欢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3-51,共9页
【目的】筛选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不同利用价值藜麦种质,为藜麦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种植于甘肃临夏东乡县的31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其农艺性状,利用ISSR引物进行分子标记PCR扩增,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及特点。... 【目的】筛选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不同利用价值藜麦种质,为藜麦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种植于甘肃临夏东乡县的31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其农艺性状,利用ISSR引物进行分子标记PCR扩增,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及特点。【结果】株高、茎粗、鲜干比、茎叶比、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4.41%~63.30%,其中株高与茎粗、鲜干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粗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干比呈显著正相关。鲜干比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出8条多态性高且清晰的ISSR引物,扩增出6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5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3.7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15,基因多样性(H)为0.2731,香农信息指数(I)为0.4174。根据UPGMA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2时,31份藜麦种质可分为5个类群。第1类群为已选育的陇藜1号、陇藜7号,抗倒伏性、抗病虫害好;第2类群株高较低,可作为抗倒伏材料进一步选育;第3类群株高高、单株产量大、鲜干比适中、茎叶比小,可作为鲜喂材料进一步选育;第4类群鲜干比最大,且与台湾红藜LQ-223的亲缘关系相近;第5类群具有茎叶比最大、中熟品种的特性。【结论】31份藜麦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藜麦种质资源创新、遗传育种提供优质材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ISSR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高建昊 戴子淙 +4 位作者 张小杰 周天旺 王春明 洪流 郭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6-743,共8页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主要包括3种交配型,即A交配型、a交配型和Aa交配型,其比例约为8∶8∶1。2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36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3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8.53%。利用PopGen 32软件分析发现甘肃3个地区玉米大斑病菌间的亲缘关系更近,遗传距离均小于0.08;陇南地区与陕西省的菌株有更高的遗传相似度,为0.9338;用NTSYS-pc软件对陇东地区的菌株聚类分析,发现ISSR类群的划分与菌株交配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说明玉米大斑病菌遗传类群和交配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菌株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交配型 I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