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rphological and ISSR molecular markers reveal genetic diversity of wild hawthorns (Crataegus songorica K. Koch.) in Xinjiang,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SHENG Fang CHEN Shu-ying +5 位作者 TIAN Jia LI Peng QIN Xue WANG Lei LUO Shu-ping LI J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2482-2495,共14页
The wild hawthorn species, Crataegus songorica K. Koch., is an important wild germplasm resource in Xinjiang, China that has been endangered in recent years.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 songorica K. Koch. germplasm in... The wild hawthorn species, Crataegus songorica K. Koch., is an important wild germplasm resource in Xinjiang, China that has been endangered in recent years.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 songorica K. Koch. germplasm in five populations from Daxigou, Xinjiang, China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phenotypic traits and ISSR molecular markers to provide basic infor- mation on resource protection, 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The F-value for the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33 traits measured ranged from 0.266 to 15.128, and mean value was 13.85%. The var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was found to be lower than that within population. A total of 303 loci were detected within the five populations by 12 primers. Within 298,polymorphic loci, the polymorphism was 98.35%, showing a high genetic diversity in C. songorica K. Koch. The gene diversity within population, total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and gene flow were 0.2779, 0.3235, 0.1408, and 3.0511,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C. songorica K. Koch. from Xinjiang has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at both the phenotypic and molecular levels.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existed within population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trend showed a regional association. And in this study, in situ and ex situ conser- vation approaches were raised for wild hawthorn protection u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typic traits issr marker genetic diversity Crataegus songorica K. Koch. germplasm resources molecular mark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季黑斑病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郭加启 陈锋 +6 位作者 吕博 杨园园 过聪 宋居荣 杨捷 向发云 林建国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507,共12页
【目的】探讨我国月季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为月季种质黑斑病抗性鉴定及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来自全国7个大区15个省(区)27个市(县)的月季黑斑病病原菌,扩增菌株ITS序列确定病原菌种类,并经柯赫... 【目的】探讨我国月季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为月季种质黑斑病抗性鉴定及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来自全国7个大区15个省(区)27个市(县)的月季黑斑病病原菌,扩增菌株ITS序列确定病原菌种类,并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将扩增的条带数据记为0-1矩阵,并使用PopGene 32.0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和遗传距离等指标;利用NTsys-pc 2.1进行非加权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分离得到107株病原菌,按不同市(县)可划分为27个居群;经鉴定107株菌株均为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经筛选确定了ISSR-PCR扩增的3条引物,分别为UBC884、UBC885和UBC886,3条引物共扩增出84条条带,多态性条带数为84条,多态性比率为100%,显示出高多态性,可用于蔷薇盘二孢菌株的扩增。107株菌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居群间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336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431,平均Nei’s多样性指数(H)为0.1367,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1993,平均总基因多样性(Ht)为0.2827,平均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1368,平均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163,平均基因流(Nm)为0.4684。基于UPGMA聚类分析,107株蔷薇盘二孢菌株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7时划分为8个类群,类群Ⅰ~Ⅶ中来自各个地区的菌株相互混杂,Ⅷ中的部分菌株大致根据市(县)的地理位置聚在一起。【结论】107株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蔷薇盘二孢菌株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基因流动水平较低,遗传分化程度较高,且菌株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之间关联性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黑斑病 蔷薇盘二孢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AP和ISSR标记的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3
作者 李晋华 汪志燚 +4 位作者 王少铭 冷家归 侯颖辉 罗莉斯 李德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30,共10页
为探究国内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本研究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花椒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6对SRAP、7条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43条、5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7... 为探究国内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本研究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花椒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6对SRAP、7条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43条、5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7.73%、88.89%;48份花椒种质材料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372,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217。根据不同来源地,对8个花椒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多样性排序表现为贵州省合肥市群体>陕西省群体>四川省群体>贵州省黔西南州群体>江西省群体>贵州省铜仁市群体>贵州省黔东南州群体>贵州省贵阳市群体;分子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在花椒种质资源总遗传变异中,92%的变异发生在种源内,只有8%的变异发生在种源间;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种源间存在中等程度的基因交流现象。利用SRAP和ISSR标记可以对花椒种质资源进行较高效的多态性检出,花椒种质资源的种间遗传分化明显,而同一种类不同来源地资源的遗传分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SRAP分子标记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和ISSR分析的5个核桃品种亲缘关系鉴定
4
作者 吴雨桦 李丕军 +6 位作者 熊福博 李润 刘华 白斌 郑崇文 王静 冯春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选择四川省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核桃品种“盐源早”(Juglansregia“Yanyuanzao”),探索“盐源早”的亲缘关系。[方法]选择“盐源早”、“三台泡核桃”(Juglanssigillata‘Santai’)、“漾濞泡核桃”(Juglanssigillata“Yangb... [目的]选择四川省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核桃品种“盐源早”(Juglansregia“Yanyuanzao”),探索“盐源早”的亲缘关系。[方法]选择“盐源早”、“三台泡核桃”(Juglanssigillata‘Santai’)、“漾濞泡核桃”(Juglanssigillata“Yangbi”)、“温185”(Juglansregia“Wen185”)、“新新2”(Juglansregia“Xinxin2”)5个核桃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单果重、果仁重、出仁率、坚果三径、果形指数、种壳厚以及果仁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等指标,通过方差、相关性、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等探索5个核桃品种的表型性状和果仁成分多样性;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探究“盐源早”等5个核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结果]果实的表型性状与果仁成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核桃品种的单果重、果仁重、出仁率、侧径、横径、纵径、果形指数、种壳厚及果仁成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之间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0.01或P<0.05)。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5个核桃品种聚为三大类群,第Ⅰ类为“温185”,第Ⅱ类为“新新2”“盐源早”“漾濞泡核桃”,第Ⅲ类为“三台泡核桃”。利用ISSR分子标记筛选出10条图谱条带清晰,背景明亮,重复性强,多态性较好,稳定性强的引物。通过对扩增图谱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核桃品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均值为1.337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1935,Shannon信息指数均值为0.2858。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盐源早”和“漾濞泡核桃”聚为一类,表明亲缘关系表现较近,且相同地区的“温185”和“新新2”聚为一类,“三台泡核桃”聚为一类。[结论]通过对5个核桃品种的果实表型性状、果仁成分及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得出,“盐源早”与“漾濞泡核桃”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品种 表型性状 果仁成分 i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标记和ISSR分子标记的长瓣铁线莲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贾艳艳 邱玉鹏 +3 位作者 周欣莹 耿宇航 孙浩男 刘冬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6,共12页
为快速区分鉴定市场上繁多的长瓣铁线莲(Clematis macropetala)品种,了解长瓣铁线莲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本试验利用形态标记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25个长瓣铁线莲品种和1个野生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4个数量形状的变... 为快速区分鉴定市场上繁多的长瓣铁线莲(Clematis macropetala)品种,了解长瓣铁线莲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本试验利用形态标记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25个长瓣铁线莲品种和1个野生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4个数量形状的变异系数在0.24%~2.32%之间;15个假质量性状的信息多样性指数H在0~2.29%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D在0~0.94%之间;在欧式距离为15时,可将29个表型性状划分为七类,在欧式距离为15时,可将26个长瓣铁线莲划分为五类。12条引物共扩增出144个条带,多态性条带占比为100%。利用引物UBC815、UBC824和UBC836构建26个长瓣铁线莲的指纹图谱,可快速区分鉴定26个长瓣铁线莲。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可将26个长瓣铁线莲划分为八大类。形态标记结合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鉴别长瓣铁线莲种质资源,以期为长瓣铁线莲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创制新品种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瓣铁线莲 形态标记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份香蕉特色种质资源的ISSR分类 被引量:1
6
作者 任小玉 梁楠松 +5 位作者 董景辉 贾志伟 胡玉林 杨转英 胡会刚 肖伟军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37,共7页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香蕉种质资源圃所保存的23份特色香蕉种质(野生蕉和地方香蕉种质为主),进行ISSR分子标记及遗传关系分析,以期明晰这些香蕉种质的亲缘关系,为后续香蕉高产、抗病杂交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提取23份...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香蕉种质资源圃所保存的23份特色香蕉种质(野生蕉和地方香蕉种质为主),进行ISSR分子标记及遗传关系分析,以期明晰这些香蕉种质的亲缘关系,为后续香蕉高产、抗病杂交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提取23份香蕉种质嫩叶DNA,利用筛选得到的ISSR引物对其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和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4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个ISSR引物,对供试23份种质扩增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共126条,多态性条带占比均达到100%。其中,UBC807、UBC812和UBC820扩增的条带数最多,均为13条;UBC821扩增的条带数最少,为6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3份香蕉材料可分为8组,孟加拉大蕉、正果野生蕉、南亚指天蕉;高脚遁地雷、怒江野蕉5、志满粉蕉、怒江野蕉6、假金手指;天宝988、金手指、红河矮蕉、海南红蕉;宝山粉蕉、台湾8号、增城野生蕉、兴隆红蕉、黎母野生蕉;紫茎蕉、宝山野蕉;紫花野生蕉、宝山野蕉1;山芭蕉1号;中山龙芽蕉分别聚为一组。其中,中山龙芽蕉与其他种质的相似系数低,亲缘关系远,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其他组间的相似系数高,亲缘关系近,遗传背景相似。说明筛选的12个ISSR引物可对23份香蕉种质进行有效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issr 种质资源 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份藜麦种质农艺性状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姚佳 杨发荣 +4 位作者 刘文瑜 黄杰 魏玉明 杨超 刘欢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3-51,共9页
【目的】筛选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不同利用价值藜麦种质,为藜麦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种植于甘肃临夏东乡县的31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其农艺性状,利用ISSR引物进行分子标记PCR扩增,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及特点。... 【目的】筛选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不同利用价值藜麦种质,为藜麦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种植于甘肃临夏东乡县的31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其农艺性状,利用ISSR引物进行分子标记PCR扩增,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及特点。【结果】株高、茎粗、鲜干比、茎叶比、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4.41%~63.30%,其中株高与茎粗、鲜干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粗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干比呈显著正相关。鲜干比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出8条多态性高且清晰的ISSR引物,扩增出6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5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3.7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15,基因多样性(H)为0.2731,香农信息指数(I)为0.4174。根据UPGMA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2时,31份藜麦种质可分为5个类群。第1类群为已选育的陇藜1号、陇藜7号,抗倒伏性、抗病虫害好;第2类群株高较低,可作为抗倒伏材料进一步选育;第3类群株高高、单株产量大、鲜干比适中、茎叶比小,可作为鲜喂材料进一步选育;第4类群鲜干比最大,且与台湾红藜LQ-223的亲缘关系相近;第5类群具有茎叶比最大、中熟品种的特性。【结论】31份藜麦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藜麦种质资源创新、遗传育种提供优质材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issr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和TRAP分子标记的东北地区栽培黑木耳遗传多样性研究
8
作者 焦枥禾 张丕奇 +3 位作者 王凤利 张秀丰 岳欣 戴肖东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18,共7页
为探究东北地区黑木耳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采用ISSR和TRAP分子标记对50株栽培黑木耳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22条高多态性、高分辨率的ISSR和TRAP分子标记引物,对栽培黑木耳进行了DNA扩增。结果表明,黑木耳ISSR和TRAP... 为探究东北地区黑木耳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采用ISSR和TRAP分子标记对50株栽培黑木耳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22条高多态性、高分辨率的ISSR和TRAP分子标记引物,对栽培黑木耳进行了DNA扩增。结果表明,黑木耳ISSR和TRAP标记谱带多态性较高,分别占89.58%和84.71%,遗传相似系数为0.53~1.00;在ISSR标记的聚类图中相似系数大于0.96的菌株占44.0%,TRAP标记的聚类图中相似系数大于0.96的菌株占54.0%;STRUCTURE聚类结果显示,50株菌株可分为四大类;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黑木耳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群体间,黑木耳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欠丰富,生产菌种资源的同质化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issr T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苗药朱砂根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向豪杰 魏升华 +3 位作者 郎云虎 丁宁 简应权 严福林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3,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居群朱砂根遗传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以24份不同居群朱砂根为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筛选分析,结果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到14条扩增效果好、多态性高的ISSR引物,对24个朱砂根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75条... 为了探究不同居群朱砂根遗传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以24份不同居群朱砂根为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筛选分析,结果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到14条扩增效果好、多态性高的ISSR引物,对24个朱砂根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75条扩增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5.4个位点,74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PPB)为98.67%;其中,UBC841扩增位点最多(8个),UBC820、UBC821、UBC844、UBC887扩增位点最少(4个)。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868~2.0000,Nei's基因多样度为0.0799~0.5000,Shannon's指数最大,为0.6931;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朱砂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高,ISSR分子标记可用于朱砂根亲缘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eening and Identifying Two Specifi c Molecular Markers in Maintainer Line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auliflower (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
10
作者 C.G. Wang  J.M. Gao  +3 位作者 H. Li  Y. Gu  X.Q. Chen  W.Q. Song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9-270,共2页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is a maternally inherited trait that prevents the production of function pollen, but maintains female fertility.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breeding programs to product F_1 hybrid seed
关键词 分子标记 花椰菜 细胞质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薰2号薰衣草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遗传特征分析
11
作者 李瑞航 李婧 +7 位作者 马天意 郭佳欣 张梅娟 彭疑芳 王韬 闫爽 赵井泉 沙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3-68,88,共7页
为探究冰薰2号薰衣草的遗传特征,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优化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对冰薰2号薰衣草亲代及F1代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优化的最佳ISSR-PCR扩增体系为:在20μL体系中,dNTP(每种2.5 mmol/L)用量为1.4μL,引物(10μmo... 为探究冰薰2号薰衣草的遗传特征,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优化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对冰薰2号薰衣草亲代及F1代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优化的最佳ISSR-PCR扩增体系为:在20μL体系中,dNTP(每种2.5 mmol/L)用量为1.4μL,引物(10μmol/L)用量为0.7μL,DNA模板量为20 ng,Taq DNA聚合酶用量0.75μmol/min。选取8个ISSR引物对冰薰2号薰衣草亲代及F1代个体进行试验,根据扩增结果进行计算,并分析亲代及F1代个体间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冰薰2号薰衣草遗传多样性水平低,遗传变异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issr 分子标记 遗传特征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Soybean (<i>Glycine max</i>) Accessions from International Gene Pools Using RAPD Markers: Comparison with the ISSR System
12
作者 Kabwe Nkongolo Sarah Alamri Paul Michael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20年第9期1414-1428,共15页
Soybean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Glycine</span></i>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ax</span></i><span style=&qu... Soybean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Glycine</span></i>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ax</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ops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total production and usage. It is also among the least diverse species.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1) assess the level of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soybean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G.</span></i>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ax</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ccession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s and 2) compare 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 and RAPD marker systems in detecting polymorphic loci in soybeans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G.</span></i>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ax</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Genomic DNAs from 108 soybeans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G.</span></i>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ax</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ccessions from 11 different gene pools were analyzed using several ISSR and RAPD primers. The average level of polymorphic loci detected with the RAPD primers was 35%. The soybean accessions from the China, Netherlands, and Canada gene pools were the least genetically variable with 25%, 26%, and 30% of polymorphic loci, respectively. Accessions from Hungary (43%) and France (48%) showed the highest level of polymorphism based on the RAPD analysis. Overall, RAPD data revealed that the accession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64% genetic distance values below 0.40. The levels of polymorphic loci detected with the RAPD and ISSR marker systems were in general moderate and similar even if they target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genome.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arker systems that include RAPD/ISSR, microsatellites (SSR), and SNPs should provide the most accurate information on genetic variation of soybean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G.</span></i>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ax</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cce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Glycine max Genetic Variations issr RAPD molecular mark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血藤ISSR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13
作者 李金梅 王一婷 +4 位作者 潘丽梅 黄晓东 谭勇 汝梅 刘雯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06-211,共6页
以鸡血藤的入药部位藤茎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进行DNA提取,利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和构建。结果表明,鸡血藤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为DNA模板60 ng,Taq酶2.00 U,Mg2+浓度1.75 mmol/L,dNTP浓度0.25 mmol... 以鸡血藤的入药部位藤茎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进行DNA提取,利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和构建。结果表明,鸡血藤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为DNA模板60 ng,Taq酶2.00 U,Mg2+浓度1.75 mmol/L,dNTP浓度0.25 mmol/L,引物浓度0.20 μmol/L,最佳退火温度44.6℃。从100条ISSR引物筛选出20条适合鸡血藤的ISSR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issr 分子标记 引物筛选 正交设计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for Cymbidium ensifolium (Linn.) Sw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朝雯 孙小琴 杨柏云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3期37-40,共4页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imed to search a best method for extracting the genomic DNA of Cymbidium ensifolium and establish the optimized ISSR-PCR reaction system.[Method]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C.ensifolium ...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imed to search a best method for extracting the genomic DNA of Cymbidium ensifolium and establish the optimized ISSR-PCR reaction system.[Method]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C.ensifolium leaves by modified CTAB method.ISSR-PCR reaction system for C.ensifolium was optimized.[Result] High-quality genomic DNA was obtained from C.ensifolium.The 25 μl optimized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for C.ensifolium contained 2.5 μl 10× PCR buffer,2.5 mmol/L MgCl2,240 ng template DNA,160 μmol/L dNTPs,1.25 U Taq DNA polymerase,0.4 μmol/L primer and 15.78 μl ddH2O.The optimal PCR procedures were:94 ℃ pre-denaturation for 5 min and then 40 cycles,94 ℃ denaturation for 30 s,50-60 ℃ annealing for 30 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imers),72 ℃ extension for 50 s and a 72 ℃ extension for 7 min.[Conclusion] An optimized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for C.ensifolium was established,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C.ensifolium by using ISSR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bidium ensifolium issr molecular marker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标记技术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72
15
作者 孙洪 程静 +2 位作者 詹克慧 张相武 杨艳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ISSR(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标记技术是在SS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标记技术,由于其引物设计比SSR简单,不需要知道SSR两端的碱基序列,多态性高,重复性好,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已在多种动植物的种质鉴定、遗传作图、基因定位、... ISSR(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标记技术是在SS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标记技术,由于其引物设计比SSR简单,不需要知道SSR两端的碱基序列,多态性高,重复性好,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已在多种动植物的种质鉴定、遗传作图、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等研究方面得到应用。本文对ISSR技术的特点、实验操作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标记 作物遗传育种 种质鉴定 遗传多样性 基因定位 应用 标记技术 碱基序列 遗传作图 引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优良无性系ISSR分子鉴别 被引量:48
16
作者 张国武 钟文斌 +2 位作者 乌云塔娜 谭晓风 杜天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8-282,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以1个普通油茶实生苗作为对照,对我国南方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从99条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16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114个,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4.44... 采用ISSR分子标记,以1个普通油茶实生苗作为对照,对我国南方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从99条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16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114个,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4.44%。基因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GD)为0.419,其中优良无性系与对照之间的GD值相对较大,平均为0.58。聚类结果表明,油茶优良无性系与普通油茶实生苗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同时也较准确地进行了各优良无性系的分子鉴别,为油茶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 分子标记 油茶 优良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个油橄榄种质的ISSR分子鉴定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海云 宁德鲁 +4 位作者 李勇杰 吴涛 李瑞 毛云玲 陈少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7,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9个引种和国内选育的油橄榄(Olea euyopaea L.)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11条筛选出的引物一共扩增出106条DNA谱带,其中有9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9.60%。根据各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运用U...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9个引种和国内选育的油橄榄(Olea euyopaea L.)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11条筛选出的引物一共扩增出106条DNA谱带,其中有9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9.60%。根据各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运用UPGMA方法构建了所有品种的聚类图,59个油橄榄品种被聚成了4个大类。从聚类结果看,多数引种品种并没有按照地理起源而是依据引种材料来源地和主要用途进行聚类。另外,根据聚类结果对59个品种中可能存在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品种进行了分析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Olea euyopaea L )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和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18
作者 张立荣 徐大庆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4,共5页
SSR(SimpleSequenceRepeat)和ISSR (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技术是在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DNA多态性检测技术 ,已开始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领域。概述了SSR、ISSR反应的原理、特点 ,总结了其在植物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态性研究、... SSR(SimpleSequenceRepeat)和ISSR (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技术是在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DNA多态性检测技术 ,已开始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领域。概述了SSR、ISSR反应的原理、特点 ,总结了其在植物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态性研究、DNA指纹库的建立、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并肯定了S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遗传育种 应用 SSR issr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高产无性系的ISSR分子鉴别 被引量:44
19
作者 温强 雷小林 +5 位作者 叶金山 江梅 左继林 黄丽莉 江香梅 徐林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3,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江西25个每hm2产量达到750 kg的油茶高产无性系进行分子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9条具有多态性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108个位点,其中95个为多态位点,多态比率达87.96%;建立了25个油茶无性系... 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江西25个每hm2产量达到750 kg的油茶高产无性系进行分子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9条具有多态性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108个位点,其中95个为多态位点,多态比率达87.96%;建立了25个油茶无性系的DNA指纹库,并分析出这些油茶无性系分子鉴别的最优引物组合;聚类分析显示,各无性系遗传背景复杂.研究结果可为油茶新品种的登记和保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遗传育种学 油茶 优良无性系 issr分子标记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中华 林志坚 +5 位作者 李华伟 许泳清 李国良 邱永祥 邱思鑫 汤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92-2400,共9页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类型甘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传播途径分析、分类鉴定、有效利用及杂交亲本选择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利用其对...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类型甘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传播途径分析、分类鉴定、有效利用及杂交亲本选择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利用其对129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扩增,通过DPS 7.05计算不同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并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以筛选获得的20条ISSR引物对129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23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0条,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9.14%,平均每条ISSR引物扩增出11.60条条带。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5份野生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4637,124份甘薯栽培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805。野生种与地方品种、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688、0.4618和0.4643;而在124份栽培种中,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0.2024),引进品种与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1673),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在遗传距离为0.3200时可将野生种与栽培种完全区分开;5份野生种在遗传距离为0.3200时又被划分为4个类别;124份栽培种在遗传距离为0.2000时可划分为6个类别,其中,新种花、福菜薯18号和黄皮9号3个品种各自单独组成一个类群(第Ⅰ、Ⅱ和Ⅴ类),金山57、豫薯8号和瑞薯1号组成第Ⅲ类;第Ⅳ类包含93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第Ⅵ类由25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结论】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地的甘薯种质资源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以野生种与栽培种间的遗传差异最大,而栽培种间又以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间差异较大,即地方品种资源在我国甘薯育种亲本选择利用方面还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ISSR分子标记是一种适用于甘薯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理想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种质资源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