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盘组织中Human Annexin V的表达及与HB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润驹 岳亚飞 +4 位作者 李淑红 石紫云 叶峰 归巧娣 石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Human AnnexinV(HAV)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胎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早孕绒毛,中孕和足月胎盘绒毛中HAV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观察HBV感染的胎盘组织HBsAg和HAV的分布... 目的观察Human AnnexinV(HAV)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胎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早孕绒毛,中孕和足月胎盘绒毛中HAV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观察HBV感染的胎盘组织HBsAg和HAV的分布及相互关系。结果①所有的标本绒毛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都有HAV的存在。②HBV感染的胎盘绒毛中只要是HBsAg阳性的部位同时一定有HAV的表达,阳性信号存在于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结论HAV可能作为HBsAg的特异性受体介导了HBV与胎盘组织各层细胞的粘附、内化等过程并最终导致了HBV对胎盘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病毒受体 人膜联蛋白(HAv) 乙型肝炎病毒(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相关蛋白Human Annexin-V在卵巢组织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叶峰 蔺淑梅 +3 位作者 李淑红 陈天燕 岳亚飞 张树林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806-1808,共3页
目的:观察HBV感染相关蛋白—人膜联蛋白V(Human Annexin-V,HA-V)在卵巢组织,特别是卵细胞上的表达,探讨其在HBV感染卵巢及卵细胞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A-V在引产胎儿卵巢及卵细胞,血清HBsAg阳性及阴性的成人卵巢... 目的:观察HBV感染相关蛋白—人膜联蛋白V(Human Annexin-V,HA-V)在卵巢组织,特别是卵细胞上的表达,探讨其在HBV感染卵巢及卵细胞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A-V在引产胎儿卵巢及卵细胞,血清HBsAg阳性及阴性的成人卵巢、卵细胞上HA-V的表达及分布。结果:①所有卵巢组织均有HA-V的表达,与HBsAg阳性与否及卵巢成熟无关。阳性表达分布于卵巢的卵细胞(包括原始卵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及成熟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及间质细胞。②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显示血清HBsAg阳性成人卵巢与血清HBsAg阴性成人卵巢及胎儿卵巢HA-V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HA-V是卵巢组织及卵细胞上的一种固有蛋白;HA-V可能作为HBsAg的特异性受体介导了HBV与卵巢组织各种细胞,特别是卵细胞的粘附、内化等过程并最终导致了HBV对卵巢及卵细胞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卵细胞 人膜联蛋白v(HA—v) 乙型肝炎病毒(HBv) SP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HBsAg/Annexin V检测在HBV宫内传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宝花 门可 +3 位作者 徐德忠 闫永平 张景霞 王文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81-583,共3页
目的 :揭示乙肝病毒 (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可能方式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 /膜联蛋白V(HBsAg/AnnexinV)检测在HBV宫内传播机制研究的意义 .方法 :收集血清学HBsAg阳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 39例 ,经SABC免疫组化方法在其... 目的 :揭示乙肝病毒 (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可能方式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 /膜联蛋白V(HBsAg/AnnexinV)检测在HBV宫内传播机制研究的意义 .方法 :收集血清学HBsAg阳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 39例 ,经SABC免疫组化方法在其中 2 3例中检测到HBsAg ,随机选取 7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HBsAg/An nexinV .结果 :血清学HBsAg阳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中HB sAg/AnnexinV共存于滋养层细胞胞质中 .结论 :提示在HBV宫内传播机制方面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 ,即AnnexinV结合并携带HBV进入滋养层细胞 ,从而使滋养层细胞受到HBV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双标记 肝炎病毒 乙型 膜联蛋白v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组织和滋养层细胞膜联素V的检测 被引量:4
4
作者 曹宝花 门可 +3 位作者 徐德忠 闫永平 张景霞 王文勇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8-389,共2页
目的 检测膜联素V(AnnexinV)在人胎盘组织的表达及其分布 ,探讨乙肝病毒 (HepatitisBVirus ,HBV)感染胎盘细胞的可能方式。方法 收集血清学HBsAg阳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 39例、血清学HBsAg阴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 4例 ,将培养的滋养层细... 目的 检测膜联素V(AnnexinV)在人胎盘组织的表达及其分布 ,探讨乙肝病毒 (HepatitisBVirus ,HBV)感染胎盘细胞的可能方式。方法 收集血清学HBsAg阳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 39例、血清学HBsAg阴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 4例 ,将培养的滋养层细胞制成细胞爬片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组织和滋养层细胞中的AnnexinV。随机选取 7例胎盘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对AnnexinV进行重测。结果 AnnexinV存在于人类胎盘组织中 ,位于滋养层细胞、间质细胞及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结论 胎盘中含有丰富的AnnexinV ,推测其可能是乙肝病毒进入滋养层细胞并感染胎儿的潜在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素v 胎盘 滋养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膜联蛋白在胎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峰 李淑红 +3 位作者 陈天燕 岳亚飞 张树林 白桂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观察HBV感染相关因子——人膜联蛋白(Human Annexin V,HA-V)在胎儿各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SP 免疫组化法检测HA-V在胎儿肝脏、心脏、肾脏、卵巢、输卵管、脾脏、胸腺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肝脏、肝内胆管系统、心脏、肾脏、卵巢、脾... 目的观察HBV感染相关因子——人膜联蛋白(Human Annexin V,HA-V)在胎儿各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SP 免疫组化法检测HA-V在胎儿肝脏、心脏、肾脏、卵巢、输卵管、脾脏、胸腺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肝脏、肝内胆管系统、心脏、肾脏、卵巢、脾脏、输卵管、胸腺中均有HA-V表达,HA-V分布于这些组织的实质细胞及间质细胞的胞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显示胎儿肝脏组织中HA-V表达显著多于其他组织(P<0.05),其余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HA-V是人体组织中的一种固有蛋白,分布于多种组织中,这种分布的广泛性可能与HBV泛嗜性感染相关,而肝脏组织中HA-V表达明显多于其他组织可能是HBV主要侵犯肝组织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膜联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微粒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敖林 陈军浩 方莹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建立CD61与Annexin V双染法检测外周血中循环血小板微粒的方法,探讨血小板微粒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1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微粒的含量。采... 目的建立CD61与Annexin V双染法检测外周血中循环血小板微粒的方法,探讨血小板微粒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1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微粒的含量。采用CD61与Annexin V双染法,CD61弱阳性并且Annexin V强阳性者定义为血小板微粒,分析血小板微粒的百分含量。结果CD61与Annexin V双染法能够清楚地区分出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微粒。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微粒为12.3%±5.4%,健康对照组为1.1%±0.3%,P<0.05,差异显著。结论CD61与Annexin V双染法能够准确检出外周血中循环的血小板微粒。血小板微粒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1 annexin v 血小板微粒 流式细胞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膜联蛋白Ⅴ在乙肝病毒感染胎盘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白桂芹 张凌燕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0年第3期360-361,共2页
目的 检测人膜联蛋白Ⅴ在乙肝病毒感染胎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乙肝宫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用SP法检测30例HBs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胎盘和2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的正常足月胎盘人膜联蛋白Ⅴ的表达、分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 目的 检测人膜联蛋白Ⅴ在乙肝病毒感染胎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乙肝宫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用SP法检测30例HBs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胎盘和2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的正常足月胎盘人膜联蛋白Ⅴ的表达、分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标本的绒毛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均可见棕黄色人膜联蛋白Ⅴ表达的阳性信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胎盘中人膜联蛋白Ⅴ的表达由母面绒毛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至胎儿面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逐层递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组人膜联蛋白Ⅴ比较,前者的平均灰度比后者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t=-2.558,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胎盘组织人膜联蛋白Ⅴ的表达上调,人膜联蛋白Ⅴ可能作为受体介导了乙型肝炎病毒与胎盘组织细胞的内吞和摄入等过程,从而导致了乙型肝炎病毒对胎盘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人膜联蛋白Ⅴ 胎盘 病毒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标突触结合蛋白I C2A片段和重组膜联蛋白作为凋亡分子探针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付彤 侯彦杰 +3 位作者 方纬 华子春 张明荣 王峰 《上海医学影像》 2012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制备两种凋亡分子探针氟标记突触结合蛋白I C2A片段(18F-C2A-GST)及带10个组氨酸标签的重构膜联蛋白V(rh-His10-annexin V),探讨其生物分布及与凋亡细胞结合能力的差异。方法用18F-SFB联接法分别制备18F-C2A-GST和18F-rh-His10-anne... 目的制备两种凋亡分子探针氟标记突触结合蛋白I C2A片段(18F-C2A-GST)及带10个组氨酸标签的重构膜联蛋白V(rh-His10-annexin V),探讨其生物分布及与凋亡细胞结合能力的差异。方法用18F-SFB联接法分别制备18F-C2A-GST和18F-rh-His10-annexin V,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聚丙烯胺凝胶电泳(PAGE)和放射自显影分析标记产物。将18F-C2A-GST和18F-rh-His10-annexin V分别与喜树碱诱导的Jurkat淋巴瘤细胞孵化,10 min后漂洗、测定两组放射性计数,并与未诱导的对照细胞比较;观察microPET动态显像18F-C2A-GST和18F-rh-His10-annexin V的体内生物分布。结果 18F-SFB易与C2A-GST、rh-His10-annexin V反应,纯化后18F-C2A-GST和18F-rh-His10-annexin V的放化纯均达95%以上,体内外稳定性好;这两种分子探针均可与凋亡细胞特异性结合。MicroPET及生物分布研究均显示,18F-C2A-GST和18F-rh-His10-annexin V主要经肾脏排泄,血液清除快,心脏、肝脾等脏器放射性摄取少。结论 18F-C2A-GST和18F-rh-His10-annexin V均可与凋亡细胞特异性结合,生物分布理想,体内外稳定性好,探测细胞凋亡有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A片段 细胞凋亡 分子显像 人重组膜联蛋白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锌指蛋白23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施媛萍 郑璐 +3 位作者 罗光华 魏江 张俊 于洋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1-326,共6页
目的 分析hZNF23在人HCC组织及HepG2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37例HCC患者(按Edmondson分为两组,Ⅰ+Ⅱ级17例,Ⅲ+Ⅳ级20例;按临床分为3组,HCC合并肝硬化和HB... 目的 分析hZNF23在人HCC组织及HepG2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37例HCC患者(按Edmondson分为两组,Ⅰ+Ⅱ级17例,Ⅲ+Ⅳ级20例;按临床分为3组,HCC合并肝硬化和HBV感染组31例,HCC合并肝硬化和HCC合并HRV感染组各3例)癌组织和其癌旁肝组织标本中hZNF23及内参GAPDH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体外培养HepG2细胞后,分为4组(对照组、1.25、2.5和5 μg/ml顺铂组)或6组(对照组、1.25、2.5、5、10和20μg/ml顺铂组).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和流式细胞仪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与观察HepG2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HepG2细胞在不同浓度的顺铂诱导凋亡后,hZNF23及内参GAPDH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37例HCC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hZNF2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84(3.59~15.05)和22.20(13.85~4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9.5,P<0.01).Edmondson Ⅰ+Ⅱ级HCC组织hZNF23 mRNA相对表达量为12.80(4.80~19.50),高于Ⅲ+Ⅳ级的5.01(2.88~11.6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9.00,P<0.05);合并肝硬化组为9.92(3.80~15.25),未合并肝硬化组为3.21(2.78~3.60)、合并HBV感染组为9.09(3.72~15.25),无HBV感染组为2.48(1.79~12.10),合并肝硬化组与未合并肝硬化组、合并HBV感染组与未合并HBV感染组比较,其hZNF23 mRNA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6.00和24.00,P均>0.05).顺铂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用MTT检测,顺铂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依次为(0.9±0.2)%、(4.2±0.3)%、(9.8±4.3)%、(23.0±6.0)%,顺铂显著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F=27.890,P<0.0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1.25、2.5、5μg顺铂诱导的HepGR细胞组hZNF23 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为(10.39±3.08)×10-5、(24.10±2.09)×10-5、(6.90±2.24)×1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48±1.80)×10-5,F=6.027,P<0.01].结论 HCC组织中hZNF23相对表达水平与Edmondson分级密切关联;顺铂对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可能与hZNF23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锌指蛋白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染色法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