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SHP机组数学建模及仿真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慧 杨少刚 刘凤英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4-920,929,共8页
为实现地源热泵(Ground source heat pump,GSHP)系统仿真平台的建立,基于GSHP机组的机理知识和样本数据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GSHP机组半经验数学模型,开发GSHP机组仿真模块Type223,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块的准确性。利用Type... 为实现地源热泵(Ground source heat pump,GSHP)系统仿真平台的建立,基于GSHP机组的机理知识和样本数据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GSHP机组半经验数学模型,开发GSHP机组仿真模块Type223,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块的准确性。利用Type223模块搭建了GSHP系统TRNSYS(Transient System Simulation Program)仿真平台,研究了变频控制下地源热泵系统地源侧变流量的运行特性。结果显示:相对于定流量系统,变流量系统的GSHP机组运行能耗有所增加,但地源侧循环泵的运行能耗大幅度降低,整个制冷期地源侧总能耗的节能率可达7.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hp 数学模型 多元非线性回归 变频控制 能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HP垂直埋管换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贾永英 周正 +1 位作者 支艳 王志国 《低温建筑技术》 2015年第5期143-145,共3页
地下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换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地源热泵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能。本文结合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地下换热器的实验和模拟研究成果,对影响其换热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为地源热泵系... 地下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换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地源热泵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能。本文结合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地下换热器的实验和模拟研究成果,对影响其换热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为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地源热泵 工作效率 经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式热平衡NG-CHP与GSHP耦合分布式系统集成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丽芳 李洪强 +1 位作者 康书硕 李念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278-3284,共7页
针对浅层地热能应用过程中尚未解决的热平衡控制、天然气基分布式能源系统含硫低温烟气余热无法回收利用两个关键问题,基于能的综合梯级利用以及主动式热平衡思想,提出基于主动式热平衡集成机理的燃气轮机与热泵耦合一体化应用分布式热... 针对浅层地热能应用过程中尚未解决的热平衡控制、天然气基分布式能源系统含硫低温烟气余热无法回收利用两个关键问题,基于能的综合梯级利用以及主动式热平衡思想,提出基于主动式热平衡集成机理的燃气轮机与热泵耦合一体化应用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借助新型集成方式将含硫低温烟气余热回收与土壤源热泵一体化应用,不仅同时解决含硫低温烟气余热回收以及热失衡问题,并大幅提高系统热力性能与系统运行稳定性。采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plus完成新型系统以及参比系统性能对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较之参比系统,该新型系统总能系统效率达到82.7%,较参比系统73.8%,提高8.9个百分点;?效率为28.8%,较参比系统25.8%,提高3个百分点。该新型统的集成方法与思路为中低温烟气余热的高效应用提供一种新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系统 热电联产系统 土壤源热泵 余热回收 能源系统集成方法 热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ing GSHP Performance with ICT and RETScreen Plus
4
作者 Euy-Joon Lee Andrew Putrayudha +1 位作者 Eun-Cheol Kang Ivor Francis Da Cuha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4年第4期677-681,共5页
Under the RHO (renewable heat obligation), public building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must achieve an 11% overall reduction to therm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buildings more than 10,0O0 m^2. RETScreen Plus is a freely ... Under the RHO (renewable heat obligation), public building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must achieve an 11% overall reduction to therm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buildings more than 10,0O0 m^2. RETScreen Plus is a freely available software tool developed by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which can be used to develop energy baselines of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Using curve-fitting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like CUSUM, the software can combine actual energy performance with near real time weather information from NASA. We developed a method to simul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GSHP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The three distinct energy zones involve heating, no-energy, and cooling. RETScreen Plus methodology is used to develop curve fits for each distinct zone as it builds a correlation with NASA satellite data. The model then factors the impact of ICT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as a means to improve and lower the building's energy consumption. Two values of 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are used--the first is a standard ICT COP, while the second is an improved ICT COP with a smart controller. This methodology can then be expanded to incorporate current and future smart meter technologies, time of use rates, energy price signals, demand response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options. In summary, this methodology enables a building owner or energy conservation official to quickly and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baseline energy for a building and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smart ICT technologies, especially for buildings equipped with GSHP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Screen energy modeling gshp ICT HYBRID optimization method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地下埋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新国 薛玉伟 赵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9-42,共4页
针对不同方式地下埋管换热器建立实验系统 ,并分别对砂石回填的单U型和双U型井埋管进行夏季排热和冬季取热实验。整理分析了冬、夏季节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实验数据 ,在此基础上 ,以单位管长换热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埋管方式的换热性能进行... 针对不同方式地下埋管换热器建立实验系统 ,并分别对砂石回填的单U型和双U型井埋管进行夏季排热和冬季取热实验。整理分析了冬、夏季节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实验数据 ,在此基础上 ,以单位管长换热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埋管方式的换热性能进行分析比较 ,得出排热工况和取热工况下 ,单U型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高于双U型。同时对埋管换热器的流量和进口水温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流量的增大 ,排热工况与取热工况下 ,单位管长换热量均增加 ;随着进口水温的升高 ,单位管长排热量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埋管换热器 砂石回填 单U型井埋管 双U型井埋管 换热性能 地源热泵 gs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雪冰 丁勇 刘宪英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76-80,共5页
介绍了地源热泵地下埋管(套管式和U型管式)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其中重点对管群换热器的修正系数η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对使用GSHP.HTM主程序需要输入的已知参数... 介绍了地源热泵地下埋管(套管式和U型管式)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其中重点对管群换热器的修正系数η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对使用GSHP.HTM主程序需要输入的已知参数及某些基础数据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对JSW.HTM子程序的计算公式及其数据的取值做了介绍。最后还对使用计算程序时应注意的问题做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埋管换热器 传热模型 gshp.HTM主程序 JSW.HTM子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技术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孟华 龙惟定 《节能与环保》 2003年第9期22-25,共4页
从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和分类着手,详细介绍了各种地源热泵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情况,对其优缺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地源热泵是节能环保型暖通空调技术,大有发展前景。
关键词 地源热泵 暖通空调 应用 节能环保型 gshp 清洁无污染 热交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源热泵冬夏暖冷联供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宪英 张素云 丁勇 《制冷与空调》 2000年第2期20-25,共6页
介绍了自建的10KW浅层竖埋套管式换热器地热源热泵系统试验装置及测试仪表,试验内容及试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一年多的夏季供冷,冬季供暖连续运行测试,得到了大量测试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地热源热泵具有重大的节能意义... 介绍了自建的10KW浅层竖埋套管式换热器地热源热泵系统试验装置及测试仪表,试验内容及试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一年多的夏季供冷,冬季供暖连续运行测试,得到了大量测试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地热源热泵具有重大的节能意义和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源热泵(gshp) 冷暖联供 试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形态对浅层地温能开发潜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吕鑫 祝文君 杨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3-903,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改进地源热泵技术在城市中应用的区位适宜性评价,以换热瞬时供需比和全年冬夏累计比为标准,采用现行规范算法,以北京市西城区平房区为样本,分析微观空间形态对浅层地温能供需平衡及开发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建筑密度... 为了进一步改进地源热泵技术在城市中应用的区位适宜性评价,以换热瞬时供需比和全年冬夏累计比为标准,采用现行规范算法,以北京市西城区平房区为样本,分析微观空间形态对浅层地温能供需平衡及开发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建筑密度和层数、容积率、埋管深度、建设模式对瞬时供需比结果有显著影响,且冬夏累计比始终处在0.8~1.04的较均衡区间。当埋管深度达到30~50 m时,98%的地块满足瞬时供需比不小于0.5~1.0的适宜开发门槛,节能率为59%~74%。表明城市低密度建设区的浅层地温能的总体供给能力较好;结合空间形态分析供需平衡指标能够改善地温能评价的可靠性,可进一步采用动态模拟、测试和工程示范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浅层地温能 地源热泵(gshp) 供需平衡 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土壤含湿特性对传热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高青 李明 +2 位作者 于鸣 玄哲浩 乔广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针对于地源热泵地能换热系统在具有热源条件下土壤热湿迁移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实验,并对模拟计算应用可行性进行了认证。土壤含水静态传热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土壤含湿程度对传热能力的影响,以及地下含水程度对换热区域换热性能的影响... 针对于地源热泵地能换热系统在具有热源条件下土壤热湿迁移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实验,并对模拟计算应用可行性进行了认证。土壤含水静态传热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土壤含湿程度对传热能力的影响,以及地下含水程度对换热区域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土壤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传热性能,从而推断含水率在工程中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热影响 地源热泵 应用可行性 热湿迁移 换热系统 初步分析 模拟计算 传热实验 传热能力 换热性能 传热性能 影响程度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冬季运行测试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江章宁 胡平放 +5 位作者 雷飞 孙启明 许杨 於仲义 孟庆丰 马友才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对武汉市清江花园小区地源热泵空调系统2007—2008年度冬季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机组与系统的性能系数、地下土壤温度、地埋管换热量以及机组进出口水温等参数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武汉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使用地源热泵系统节... 对武汉市清江花园小区地源热泵空调系统2007—2008年度冬季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机组与系统的性能系数、地下土壤温度、地埋管换热量以及机组进出口水温等参数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武汉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使用地源热泵系统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冬季运行 测试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1):综述 被引量:49
12
作者 袁艳平 雷波 +2 位作者 余南阳 曹晓玲 张丹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32,共8页
综述了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传热问题分析解、数值解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埋管之间的热干扰、管井回填材料、土壤含水量以及埋管内循环流体流量对地源热泵运行特性的影响,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传热 分析解 数值解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温规律及其可恢复特性增强传热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高青 乔广 +2 位作者 于鸣 李明 白金玉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41,共4页
利用间歇过程 ,恢复地下温度 ,弥补土壤传热慢特点。在地源热泵地能应用中 ,提高地下换热能力 ,减少井数 ,最大地发挥每一换热单元的换热能力。实验是在建造的两口分别为 10 0m和 2 0 0m竖直换热井的地源热泵系统上完成 ,并分别进行了... 利用间歇过程 ,恢复地下温度 ,弥补土壤传热慢特点。在地源热泵地能应用中 ,提高地下换热能力 ,减少井数 ,最大地发挥每一换热单元的换热能力。实验是在建造的两口分别为 10 0m和 2 0 0m竖直换热井的地源热泵系统上完成 ,并分别进行了自然状况地下温度分布、连续运行地温变化规律和间歇性地温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工作。着重对间歇性恢复过程地温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间歇时间可以改变温度变化规律和趋势 ,实现更佳的热泵运行工况。因此 ,文中提出的可控间歇技术对未来发展利用地能供热供冷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规律 可恢复特性 地源热泵 换热能力 土壤 间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管埋地换热器三维传热模型及实验对比分析 被引量:32
14
作者 赵军 张春雷 +2 位作者 李新国 余乐渊 宋德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针对U型管埋地换热器的传热特点,考虑了两管脚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起非稳态传热模型。采用数值解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将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变化趋势一致,但理论计算结果比实验测试值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针对U型管埋地换热器的传热特点,考虑了两管脚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起非稳态传热模型。采用数值解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将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变化趋势一致,但理论计算结果比实验测试值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换热器与土壤间的热交换不是纯导热过程,还应该进一步考虑土壤中热湿迁移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型管埋地换热器 管脚 数值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高新宇 范伯元 +2 位作者 张宏光 于湲 邹元霖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5-1193,共9页
结合已施工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在收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和地源热泵项目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和20个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点。通过布设温度传感器以及数据... 结合已施工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在收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和地源热泵项目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和20个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点。通过布设温度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动态监测,采用GPRS无线传输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对所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评估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认为土壤温度场变化与深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地温的变化与系统的换热功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监测站 监测点 地源热泵 温度传感器 GPRS无线传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2):传热过程的完全数学描述 被引量:16
16
作者 袁艳平 雷波 +2 位作者 余南阳 曹晓玲 张丹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2,共4页
建立了管内流体换热和土壤换热的耦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地面热泵模型耦合的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型。给出了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计算参数包括:流体与管内壁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地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大气温度、不同埋深... 建立了管内流体换热和土壤换热的耦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地面热泵模型耦合的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型。给出了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计算参数包括:流体与管内壁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地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大气温度、不同埋深土壤温度、多孔介质土壤有效导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传热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地源热泵并联热水系统冬季运行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雁生 王成勇 +2 位作者 陈文明 胡映宁 林俊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0-74,共5页
利用笔者设计的太阳能+地源热泵并联热水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该系统在冬季太阳能辐照量不足的情况下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太阳能+地源热泵并联热水系统不但可以满足学生公寓对生活热水的需求,而且总体效率保持在4.0以上,其中地源... 利用笔者设计的太阳能+地源热泵并联热水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该系统在冬季太阳能辐照量不足的情况下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太阳能+地源热泵并联热水系统不但可以满足学生公寓对生活热水的需求,而且总体效率保持在4.0以上,其中地源热泵系统在日均运行时间达16h的冬季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性能,其COP值均值为3.0。太阳能+地源热泵并联热水系统在冬季宜采用地源热泵为主热源、太阳能为辅助热源或完全采用地源热泵制热的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系统 太阳能 地源热泵 并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太阳能—季节性土壤蓄热热泵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韩宗伟 郑茂余 孔凡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4-580,共7页
为了缓解在严寒地区长期应用土壤源热泵系统(GSHP)进行供暖所出现的系统供暖性能系数逐渐降低、出力不足等问题,同时考虑到冬夏太阳能资源的不均匀性,着重介绍了太阳能季节性土壤蓄热热泵供暖系统(SAG- SHP)以及系统冬、夏两季的主要运... 为了缓解在严寒地区长期应用土壤源热泵系统(GSHP)进行供暖所出现的系统供暖性能系数逐渐降低、出力不足等问题,同时考虑到冬夏太阳能资源的不均匀性,着重介绍了太阳能季节性土壤蓄热热泵供暖系统(SAG- SHP)以及系统冬、夏两季的主要运行模式,并建立了系统各个部分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系统各运行模式的转换条件。在上述基础上,分别对SAGSHP和GSHP供暖系统进行了瞬态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了这两个系统的全年运行特性。由分析可知,SAGSHP能保持土壤温度场以年为周期的热平衡,同时可以提高系统的供暖性能系数以及供暖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季节性土壤蓄热 供暖性能系数 数值模拟 热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U型埋管换热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胡平放 康龙 +3 位作者 江章宁 於仲义 孙启明 徐菱虹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68,共5页
用GAMB IT软件建立了单U形管换热器与周围土壤换热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了网格划分,用FLUENT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土壤的导热性能、回填材料的导热性能、换热器进口水温及流速大小、钻井深度、管腿中心距和换热器管材等因素对换热器性能的影... 用GAMB IT软件建立了单U形管换热器与周围土壤换热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了网格划分,用FLUENT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土壤的导热性能、回填材料的导热性能、换热器进口水温及流速大小、钻井深度、管腿中心距和换热器管材等因素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一些对工程实践有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形换热器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桩换热过程中结构响应原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124
20
作者 桂树强 程晓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7-1094,共8页
目前关于在桩基中埋设换热管作为地源热泵换热器(即所谓"能源桩"技术)在制冷或供暖过程中对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的影响的信息十分有限。在河南省信阳市一项地源热工程中开展了保持桩顶加载条件下施加温度荷载并进行桩身结构响应... 目前关于在桩基中埋设换热管作为地源热泵换热器(即所谓"能源桩"技术)在制冷或供暖过程中对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的影响的信息十分有限。在河南省信阳市一项地源热工程中开展了保持桩顶加载条件下施加温度荷载并进行桩身结构响应量测的试验。试验持续了4周的时间,在常规静载试验的基础上叠加了温度循环,以模拟能源桩在实际运行时的工况。沿桩身深度方向布设了振弦式应变计和其它量测仪器,获取了桩身的应变和温度曲线剖面。同时获得了桩顶加载量、桩顶位移、桩身中换热管的进出口水温以及环境温度等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又推导出桩身的附加温度荷载。在此试验的基础上,又探讨了能源桩结构响应的简化规律。对桩体进行加热或制冷后,桩体中相对于结构加载产生了附加温度荷载(拉力或压力),且受制于桩端和桩周约束,结构荷载和温度改变引起的附加荷载的合力可能会超出桩基设计规范的限值,在能源桩设计中应给予充分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能源桩 换热 结构响应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