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ing organic compounds in coking wastewater by SPME-GC /MS 被引量:1
1
作者 SONG Guoxin ZHU Chunyan +1 位作者 XIA Jianzhong HOU Wenjie 《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CAS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Th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was used to determine and analyze organic pollutants in coking wastewater.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main compound... Th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was used to determine and analyze organic pollutants in coking wastewater.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main compounds in the wastewater were organics, some key parameters of the SPME were optimized. The method has good linearity ( it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 0.99) in the range determined,its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 are less than 15%, and its recovery is from 87.9% to 128.1% with the lowest quantification limit of 5 ~g/L. This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measure 15 organic 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from a certain coking pla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it can save an hour in pretreatment time. It is a fast, low-cost, accurate, simple and efficient analytical method ind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cokingwastewater organic polluta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Arrow/GC-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不同批次爆珠香精组分差异
2
作者 刘琪 张华 +4 位作者 叶远青 刘昌泽 袁益来 廖惠云 吴君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以箭型固相微萃取(SPME-Arrow)为样品萃取手段,通过优化萃取头种类、氯化钠添加量、萃取温度、平衡时间及萃取时间等条件,构建了高效鉴定爆珠香精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化合物的箭型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Arrow/GC-MS)法... 以箭型固相微萃取(SPME-Arrow)为样品萃取手段,通过优化萃取头种类、氯化钠添加量、萃取温度、平衡时间及萃取时间等条件,构建了高效鉴定爆珠香精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化合物的箭型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Arrow/GC-MS)法。采用该方法对不同批次爆珠香精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及显著性F检验等多元统计分析手段,筛选显著性差异成分。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优选DVB/CAR/PDMS萃取头,添加2.0 g氯化钠,在60℃下平衡50 min,萃取时间为40 min;经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共鉴定出96种挥发性、半挥发性组分,目标物峰面积的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的色谱峰数量占总峰数量的92.7%,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较好;从不同批次爆珠香精中共筛选出17个潜在差异化合物,通过显著性检验,确定10种显著性差异化合物,分别为α-蒎烯、柠檬烯、桉叶油醇、异胡薄荷醇、薄荷酮(含异构体)、新异薄荷醇、乙酸新薄荷酯、三辛酸甘油酯和二辛酸单癸酸甘油酯。该法可有效区分不同批次爆珠样品的组分差异,具有客观真实、准确可靠、可视化强等特点,能够为爆珠产品质量检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型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多元统计分析 爆珠香精 差异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白玉兰花香和鲜花精油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研究
3
作者 黄积武 郭思妤 +4 位作者 王慧敏 周博文 王昊阳 郭寅龙 刘文 《化学试剂》 CAS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了比较上海白玉兰花香和白玉兰鲜花精油的成分差异,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技术(HS-GC-MS)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从白玉兰花香和白玉兰鲜花精油中共鉴定出44种成分,相同成分10种;白玉兰花香中共检... 为了比较上海白玉兰花香和白玉兰鲜花精油的成分差异,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技术(HS-GC-MS)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从白玉兰花香和白玉兰鲜花精油中共鉴定出44种成分,相同成分10种;白玉兰花香中共检测出26种成分,相对含量占其总量的96.29%,其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26.73%)、桧烯(23.29%)、β-蒎烯(18.77%)、β-月桂烯(12.22%)和α-蒎烯(6.83%);白玉兰鲜花精油中共检测出28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占其总量的79.46%,主要成分包括苯乙醇(35.48%)、桉叶油醇(10.09%)、α-松油醇(9.12%)、柳杉二醇(5.69%)和4-松油醇(5.52%)。白玉兰花香和白玉兰鲜花精油成分在类别及相对含量上均有所差异,这为白玉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兰 花香 精油 挥发性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变烟叶的GC-MS和FTIR分析及鉴别
4
作者 叶艳青 张海瑜 +8 位作者 沈迪 乐志伟 吴玉萍 孔光辉 张建荣 田孟玉 陈建华 张承明 王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采用GC-MS和FTIR分析,结合PCA、PLS等多元分析方法,对霉变烟叶进行评价鉴别。GC-MS分析筛选得到2-乙基己醇等9个烟叶霉变标记物。通过4-羟基丁酸内酯等9个关键化合物构建的线性判别方程,可以实现烟叶霉变准确识别,初始验证准确率100%和... 采用GC-MS和FTIR分析,结合PCA、PLS等多元分析方法,对霉变烟叶进行评价鉴别。GC-MS分析筛选得到2-乙基己醇等9个烟叶霉变标记物。通过4-羟基丁酸内酯等9个关键化合物构建的线性判别方程,可以实现烟叶霉变准确识别,初始验证准确率100%和留一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8.7%。FTIR研究表明,烟叶霉变过程中消耗了烟叶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等。GC-MS和FTIR,分别结合PCA和PLS-DA能实现霉变烟叶的有效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变烟叶 气相色谱-质谱联机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和E-nose分析不同温湿度贮藏条件下变质毛椰子果中椰肉的挥发性物质变化
5
作者 王媛媛 沈晓君 +5 位作者 陈华 阚金涛 宋菲 张建国 张玉锋 龚胜华 《现代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33,共14页
该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G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对未贮藏正常新鲜毛椰子果椰肉和三种不同温湿度(2... 该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G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对未贮藏正常新鲜毛椰子果椰肉和三种不同温湿度(25℃/70%、35℃/80%和45℃/90%)贮藏条件下的变质毛椰子果椰肉中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借助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差异和特征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显示,利用HS-SPMEGC-MS分析变质后椰肉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都有所增加(种类从30种分别增加到45、40和39种,总含量从50.51分别增加到53.32、50.21和90.16μg/g),而酯类物质含量却降低(从15.30μg/g分别降到7.71、7.94和13.92μg/g)。PCA和OPLS-DA均能将四种椰肉进行有效区分,并分别筛选出5、9、6和9种特征挥发性物质。E-nose结果表明变质果椰肉在W2W(对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敏感)的响应值(13.19、5.16和5.39)显著高于FCM(4.80)。通过利用E-nose对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的分析有望进行变质毛椰子果椰肉的筛选。该研究为探索变质毛椰子果快速筛选的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提高后续产品品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毛椰子果椰肉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不同浓度镉胁迫对川芎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6
作者 徐皖菁 赵豆豆 +10 位作者 张超 罗姣姣 杨鹃 孔艺娟 刘利 吴宇 毛常清 廖海浪 陶珊 徐正君 彭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以川芎为材料,通过建立适用于川芎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方法,探究不同浓度(0、1、3、6、10 mg/kg)镉胁迫对川芎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镉浓度下川芎大多数挥发性成分含量呈增长趋势,镉浓度... 以川芎为材料,通过建立适用于川芎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方法,探究不同浓度(0、1、3、6、10 mg/kg)镉胁迫对川芎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镉浓度下川芎大多数挥发性成分含量呈增长趋势,镉浓度为3 mg/kg和10 mg/kg时,川芎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差异显著。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川芎挥发性成分共33种,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53.36%、55.55%、52.66%、48.72%、48.10%;特有成分分别为7、7、11、4、17个。其中,桧烯、反式-β-金合欢烯、γ-松油烯在1 mg/kg镉胁迫下浓度增加,在3 mg/kg镉胁迫后则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镉胁迫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表征腐生葡萄球菌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7
作者 罗格格 杨明柳 +3 位作者 王浩 谢宁宁 郑海波 周迎芹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2-292,共11页
为探究臭鳜鱼源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鳜鱼为原料,设置鲜鳜鱼组(S1)、未接种发酵组(S2)、1%MF B8接种发酵组(S3)、2%MF B8接种发酵组(S4)4组实验,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 为探究臭鳜鱼源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鳜鱼为原料,设置鲜鳜鱼组(S1)、未接种发酵组(S2)、1%MF B8接种发酵组(S3)、2%MF B8接种发酵组(S4)4组实验,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并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定臭鳜鱼特征“臭味”物质。结果表明,GC-MS共鉴定出87种挥发性物质,包含醇类22种、醛类11种、酮类8种、酸类9种、酯类8种、碳氢化合物23种、含硫化合物2种、含氮化合物2种以及其他类化合物2种;与鲜鳜鱼相比,发酵样品中醛类和碳氢化合物数量减少,而酸类、醇类、酯类、酮类和含氮类化合物数量增加。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变量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和气味活性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鉴定得到吲哚、三甲胺、乙酸和二甲基二硫化物可能是腐生葡萄球菌MF B8接种发酵臭鳜鱼中的关键特征“臭味”物质。研究结果为发酵鱼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生葡萄球菌 臭鳜鱼 挥发性风味物质 gc-MS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和感官评价分析不同时期木枣的挥发性物质
8
作者 陈建英 吕迪瑚 杨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0-336,共7页
为了解不同时期木枣的香气成分及其差异,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幼果期(S1)、膨大期(S2)、绿熟期(S3)、白熟期(S4)... 为了解不同时期木枣的香气成分及其差异,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幼果期(S1)、膨大期(S2)、绿熟期(S3)、白熟期(S4)、半红期(S5)和全红期(S6)的木枣进行挥发性物质检测和风味感官评价,借助热图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而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建立模型,筛选差异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木枣共检测出121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酯类和烷烃类物质等;筛选出主要的差异挥发性物质有14种,有己酸乙酯、月桂酸甲酯、癸酸甲酯、壬醛、己酸、乙基己醇等;木枣的气味由青香转为果香,味道由涩味转甜,颜色由绿色转白又变红。此外,酸涩味与醛类、青香与醇类、脂香和甜味与酯类和酸类呈正相关。该文为木枣风味品质评价、食品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枣 感官评价 gc-MS 挥发性成分 不同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磨汤口服液挥发性成分GC特征图谱建立及4种成分含量测定
9
作者 胡先润 刘文康 +5 位作者 张思彤 杨华 高慧娟 谭泽云 程雪梅 王长虹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2-556,共5页
目的建立四磨汤挥发性成分GC特征图谱,并测定芳樟醇、4-萜烯醇、α-松油醇、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DM-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80℃;检测器温度300℃;载气氦气,体积流量0.98 mL/min;程序升温。... 目的建立四磨汤挥发性成分GC特征图谱,并测定芳樟醇、4-萜烯醇、α-松油醇、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DM-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80℃;检测器温度300℃;载气氦气,体积流量0.98 mL/min;程序升温。再进行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15批GC特征图谱中有8个特征峰,相似度均大于0.93,并指认出5个。各批样品聚为4类,去氢木香内酯、芳樟醇、4-萜烯醇和α-松油醇可作为质量标志物。4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7.7%~100.8%,RSD 0.7%~2.6%。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四磨汤口服液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口服液 挥发性成分 gc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清汁的GC-MS与电子舌分析
10
作者 刘天星 吴海虹 +5 位作者 牛丽影 蔡晨翔 朱涛 凌杰 刘春菊 李大婧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为探究鲜食玉米水溶性小分子化学组成及呈味特点,对7个品种鲜食玉米清汁经真空干燥和硅烷化衍生后采用GC-MS测定了其成分组成,并采用电子舌测定了甜味、鲜味、丰富度、咸味、苦味、酸味值。结果显示,GC-MS共检测到45种糖类物质,9种有机... 为探究鲜食玉米水溶性小分子化学组成及呈味特点,对7个品种鲜食玉米清汁经真空干燥和硅烷化衍生后采用GC-MS测定了其成分组成,并采用电子舌测定了甜味、鲜味、丰富度、咸味、苦味、酸味值。结果显示,GC-MS共检测到45种糖类物质,9种有机酸,20种氨基酸,另外检测到的其他成分为磷酸、吲哚乙酸、丙三醇、尿苷、腺苷。糖类成分中除蔗糖、果糖、葡萄糖和麦芽糖外,还检测到甘露醇、半乳糖等糖醇和松二糖、帕拉金糖、阿洛糖等微量稀有糖;有机酸则有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等;基于氨基酸组成的双向聚类分析显示甜味和鲜味氨基酸聚类,并与苦味和无味氨基酸区分,说明氨基酸组成可能与玉米清汁呈味相关。电子舌分析结果显示鲜食玉米清汁的甜味、鲜味、丰富度为正值,酸味、苦味、咸味为负值。将GC-MS测定的成分含量与电子舌测定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且二者与磷酸显著正相关(P<0.05);咸味与苦味氨基酸和腺苷显著正相关(P<0.05);咸味和丙三醇(P<0.05)、丰富度和总糖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丰富了鲜食玉米呈味物质组成数据库,为鲜食玉米风味形成的代谢机制乃至营养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水溶性小分子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电子舌 风味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T-GC-MS技术的甲醇试剂中苯系物本底研究
11
作者 王巧云 张海宇 +1 位作者 王海燕 马名扬 《化学试剂》 CAS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苯系物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水环境监测优先管控的主要污染物。生活饮用水,尤其水源地水中通常并不希望检出苯系物,这些水体中苯系物的含量一般不高,浓度在方法检出限附近。因此分析过程所用试剂,尤其是标样配制必不可少的甲醇... 苯系物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水环境监测优先管控的主要污染物。生活饮用水,尤其水源地水中通常并不希望检出苯系物,这些水体中苯系物的含量一般不高,浓度在方法检出限附近。因此分析过程所用试剂,尤其是标样配制必不可少的甲醇中是否存在苯系物杂质,存在情况如何,对水中低浓度苯系物的准确测定非常关键。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P&T-GC-MS)具有较好的分离度和灵敏度,且进样量少、干扰小,是水中痕量苯系物检测的优选方法。本研究基于P&T-GC-MS法,开展甲醇试剂的苯系物本底研究,探索实验室常用甲醇试剂中的苯系物杂质对定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为环境监测相关工作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试剂 苯系物 本底研究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P&T-gc-MS)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不同新鲜度大米挥发性物质
12
作者 周小龙 俞志敏 +1 位作者 白艳龙 邱然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9-276,共8页
基于目前大米新鲜度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率低、操作难度大、检测年限短等问题,该研究选用目前啤酒企业常用大米品种——空育131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加速大米陈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与Heracles NE... 基于目前大米新鲜度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率低、操作难度大、检测年限短等问题,该研究选用目前啤酒企业常用大米品种——空育131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加速大米陈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进行挥发性组分鉴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HS-SPME-GC-MS从不同新鲜度大米样品中均检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烷烃、醇类、醛类、酮类等化合物。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均检出21种挥发性化合物,气味描述显示大米气味主要集中在草本味和果香味。PCA和OPLS-DA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之间相对独立,根据P<0.05且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GC-MS筛选出2,3-庚二酮、辛醛等共10个差异性风味化合物,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筛选出乙烯基吡嗪、1-戊烯-3-醇等共7个差异性风味化合物。综上,GC-MS和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均可较好地分析不同新鲜度大米的气味特征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鉴别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新鲜度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GC-MS的黄精霉变前后VOCs变化规律和关键差异成分研究
13
作者 拱健婷 于淑琳 +6 位作者 赵艺萌 丛悦 徐媛媛 关佳莉 梁如 李莉 邹慧琴 《中医药学报》 2025年第2期37-42,共6页
目的:以黄精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霉变程度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变化和关键差异成分,筛选黄精霉变的特征标志物,为黄精霉变的快速识别和中药霉变的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通过人工促霉处理结合传统性状... 目的:以黄精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霉变程度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变化和关键差异成分,筛选黄精霉变的特征标志物,为黄精霉变的快速识别和中药霉变的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通过人工促霉处理结合传统性状鉴定法,制备不同霉变程度的黄精样品。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技术分析黄精样品中的主要VOCs。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主成分分析(PCA)探讨黄精霉变前后VOCs的变化规律和关键差异。结果:从未霉变、轻微霉变、严重霉变的黄精中分别鉴定出35、33、34种成分,包括醛、醇、酮、酯、酸、烃、胺、醚及其他类成分。PLS-D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霉变程度黄精样品之间VOCs存在显著差异,成功筛选出9个差异性成分:2-甲基丁醛、三甲胺、异戊醛、冰醋酸、正己醛、2,3-丁二醇、正戊醛、2,6-二甲基吡嗪、丙酮醛。其中,霉变后异戊醛和2,3-丁二醇含量降低,正己醛含量增加;三甲胺仅在严重霉变样品中出现;而2,6-二甲基吡嗪则仅存在于未霉变的黄精样品中。PCA分析进一步显示,正戊醛、2-甲基丁醛、正己醛、三甲胺、丙酮醛是霉变黄精的特征标志物。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关键差异成分可作为黄精霉变的标记物,为黄精及中药霉变的监测和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霉变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HS-gc-MS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霉变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技术分析金钱白花蛇蛇油不同脱腥方法差异
14
作者 胡祖成 董爽 +5 位作者 张馨雨 王浩捷 闫丽文 张芹 张丽群 陆洋 《中南药学》 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脱腥方法对金钱白花蛇蛇油的脱腥效果。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活性炭吸附、氧化脱腥法脱腥处理蛇油,对三种脱腥方法进行单因素试验优化,感官评价各方法的脱腥效果;通过气质联用(GC-MS)法检测各脱腥法脱腥前后蛇油的脂肪...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脱腥方法对金钱白花蛇蛇油的脱腥效果。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活性炭吸附、氧化脱腥法脱腥处理蛇油,对三种脱腥方法进行单因素试验优化,感官评价各方法的脱腥效果;通过气质联用(GC-MS)法检测各脱腥法脱腥前后蛇油的脂肪酸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分析各脱腥方法脱腥前后蛇油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分层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法(OAV)评价各挥发性成分对气味的贡献。结果腥味脱除效果:水蒸气蒸馏法>氧化脱腥法>活性炭吸附法,水蒸气蒸馏法脱腥后脂肪酸成分构成最接近脱腥前。结论水蒸气蒸馏法对金钱白花蛇蛇油影响最小,脱腥效果最优,建立的分析方法可为金钱白花蛇蛇油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白花蛇 蛇油 脱腥 气质联用 顶空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ROAV分析藜麦茶及藜麦芽茶的香气成分
15
作者 王琳琳 张佰清 +1 位作者 王萍 孙露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3期167-173,共7页
该研究以藜麦和藜麦芽为原料,各蒸制15 min,藜麦90℃烘烤20 min后200℃烘烤8 min,藜麦芽90℃烘烤15 min后160℃烘烤3 min;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 该研究以藜麦和藜麦芽为原料,各蒸制15 min,藜麦90℃烘烤20 min后200℃烘烤8 min,藜麦芽90℃烘烤15 min后160℃烘烤3 min;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两种茶的香气成分,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特征香气成分,最后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藜麦茶中有39种香气成分,主要香气成分为2-乙基-5-甲基吡嗪、苯甲醛、2-甲基吡嗪等,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26.49%;癸醛、壬醛、苯乙醛、反-2-辛烯醛为关键性风味物质,感官评分为83.76。藜麦芽茶中有49种香气成分,主要香气成分为苯乙醛、苯甲醛、棕榈酸等,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30.63%;癸醛、苯乙醛、丁香酚、壬醛、1-辛烯-3-醇为关键性风味物质,感官评分为85.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茶 藜麦芽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自动HS-SPME-Arrow-GC-MS的人体体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及性别推测研究
16
作者 邢凯宁 杨瑞琴 +4 位作者 董林沛 宋歌 李佳宜 张云峰 任昕昕 《中国司法鉴定》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高效、高灵敏度的人体体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分析方法,用于法庭科学领域的犯罪嫌疑人特征刻画。方法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箭型(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Arrow,HS-...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高效、高灵敏度的人体体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分析方法,用于法庭科学领域的犯罪嫌疑人特征刻画。方法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箭型(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Arrow,HS-SPME-Arrow)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优化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使用50μm/30μm DVB/CWR/PDMS萃取纤维头,设置孵化时间25 min,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5 min,解吸时间3 min。通过与传统SPME的对比实验,评估了SPME-Arrow的性能优势。结果SPME-Arrow的萃取效率约是传统SPME的1.6倍,展现出显著的自动化程度高、吸附容量大的技术优势。应用该方法成功识别出9种性别特征性VOCs标志物,基于该标志物组合进行性别推测的准确率达到93.3%。结论建立的人体体表VOCs分析方法具有高效、灵敏的特点,在法庭科学领域的犯罪嫌疑人特征刻画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个体识别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箭型 气相色谱-质谱法 人体体表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性别推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解析核桃雄花挥发性成分
17
作者 王纪辉 胡伯凯 周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0,共10页
检测分析核桃雄花的香气组分种类、相对体积分数,探明核桃雄花的呈香成分及香气特征。以鲜核桃雄花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串联气质技术(HS-SPME-GC-MS)对核桃雄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从核桃雄花中共鉴定出22种挥... 检测分析核桃雄花的香气组分种类、相对体积分数,探明核桃雄花的呈香成分及香气特征。以鲜核桃雄花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串联气质技术(HS-SPME-GC-MS)对核桃雄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从核桃雄花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胡桃醌、二甲硫醚2种化合物占总体积分数的62.18%±2.93%、醇类占19.03%±1.91%、烯烃类占10.32%±1.84%、醛类、酮类及酯类化合物占比较低;核桃雄花香气主要由芳樟醇、反松香芹醇、2-甲基丙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壬醛、十六烷酸乙酯及烯烃类所贡献;主成分分析将22种挥发性化合物归为2类。综合显示:贵州产区核桃雄花香气主要由醇类、醛类和烯烃类成分所构成,种类最为丰富的烯烃类化合物贡献了突出的水果类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雄花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串联气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PH联合GC-MS技术快速筛选棒毛络新妇油脂的抗氧化成分
18
作者 王诗雨 吕恒 +3 位作者 高萌 陈彤彤 赵晨曦 罗建蓉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1,I0014,共5页
目的建立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联合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快速筛选棒毛络新妇油脂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化学反应与GC-M... 目的建立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联合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快速筛选棒毛络新妇油脂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化学反应与GC-MS色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棒毛络新妇油脂与自由基反应前后色谱图的变化来筛选抗氧化成分,并以各化合物的色谱峰面积降低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同时进行方法学考察,并采用酶标仪法测定对照品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以验证DPPH-GC-MS方法的抗氧化成分筛选结果。结果从棒毛络新妇油脂中共鉴定出2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9.67%,主要为脂肪酸和脂肪酸酯,其中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相对含量较高。通过DPPH-GC-MS方法从中快速筛选到16个抗氧化成分,其中2,4-二叔丁基苯酚、硬脂酸乙酯、亚油酸、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的抗氧化能力较强。活性验证结果表明DPPH-GC-MS方法可靠,可对天然产物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快速筛选和鉴定。结论DPPH-GC-MS方法可简便高效地筛选出棒毛络新妇油脂中的抗氧化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棒毛络新妇资源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毛络新妇 油脂 DPPH-gc-MS 抗氧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 MS及GC-MS技术分析脑血栓专利方全成分
19
作者 刘畅 吴惠勤 +7 位作者 祁江博 梁红玲 刘之华 黄华强 杨素明 周熙 黄芳 罗辉泰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9,共14页
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脑血栓专利方的化学成分。对于非挥发性成分,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 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脑血栓专利方的化学成分。对于非挥发性成分,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对于挥发性成分,采用DB-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在程序升温下分离,EI离子源电离,质量扫描范围m/z 50~550。根据精确质荷比、二级质谱信息、NIST标准谱库检索及相关文献鉴定脑血栓专利方成分,并对化合物进行来源归属。结果表明,在脑血栓专利方中共鉴定出61种非挥发性成分以及2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14种黄酮类、13种萜类、9种苷类、5种有机酸类、17种烃类、3种醇类、1种醛类、1种酯类、3种酚类、2种萜烯类以及12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本研究可为揭示脑血栓专利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专利方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测定4-(2,4-二氟苯甲酰基)哌啶盐酸盐中14种基因毒性杂质
20
作者 孙灵敏 邢倩斌 +3 位作者 刘芳茹 董玥 王雪菲 梁敏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4-(2,4-二氟苯甲酰基)哌啶盐酸盐(SM1)中14种卤代苯类基因毒性杂质。方法以TRACE TR-FFAP(30 m×0.25 mm,0.25μm)毛细管柱为固定相,程序升温,高纯氦气为载气;进样口温度为260℃;分流比为5∶1;离子...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4-(2,4-二氟苯甲酰基)哌啶盐酸盐(SM1)中14种卤代苯类基因毒性杂质。方法以TRACE TR-FFAP(30 m×0.25 mm,0.25μm)毛细管柱为固定相,程序升温,高纯氦气为载气;进样口温度为260℃;分流比为5∶1;离子源为电子轰击源;离子源温度为250℃;数据采集条件为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elected ion monitoring,SIM)。结果14种卤代苯类杂质得到较好的分离,且在各自测定范围内其浓度与响应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8);精密度试验RSD均小于5%,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3.2%~102.2%内。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SM1中14种卤代苯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毒性杂质 gc-MS 卤代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