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中华稻蝗内生真菌Fusarium lateritium ZMT01的代谢产物
1
作者 房豪东 黄子辉 +4 位作者 李苏柠 黎杨倩 佘志刚 熊亚红 李春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7,共7页
研究一株中华稻蝗内生真菌Fusarium lateritium ZMT01的代谢产物,采用大米培养基发酵真菌,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单体,波谱分析鉴定结构,共从发酵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fusopoltide A(1)、fusopoltide B(2)、fusopoltide D(3)、solaniol... 研究一株中华稻蝗内生真菌Fusarium lateritium ZMT01的代谢产物,采用大米培养基发酵真菌,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单体,波谱分析鉴定结构,共从发酵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fusopoltide A(1)、fusopoltide B(2)、fusopoltide D(3)、solaniol(4)、javanicin(5)、(1S,4S,10S)-3,4-dihydro-6,9-dihydroxy-8-methoxy-10(-2-oxopropyl)-1,4-methano-2-benzoxepin-5(1H)-one(6)、2,2′‐methylenebis(4‐methyl‐6‐tert‐butylphenol)(7)、2-hydroxymethyl-5-isopropoxy-4-methoxynaphthalen(8)、β-sitosterol(9)和walterolactone A(10)。其中化合物8、10为首次从Fusarium属中得到,除化合物9外,其他化合物为首次从Fusarium lateritium中分离到。采用二倍稀释法测试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4和5对O6血清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有强抑制活性,MIC为6.25μg/mL,化合物4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显示中等抑菌活性,MIC为20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砖红镰刀菌 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镰刀根腐病菌(Fusarium lateritium)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磊 刘凡 +1 位作者 黄云 李文光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1期45-48,共4页
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以及光照等条件,白术根腐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落直径为4.23cm,产孢量为34.14×107个/皿,在淀粉培养基生长最差,在WA培养基上产孢最差;温度在10~30℃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菌丝生... 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以及光照等条件,白术根腐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落直径为4.23cm,产孢量为34.14×107个/皿,在淀粉培养基生长最差,在WA培养基上产孢最差;温度在10~30℃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菌丝生长和产孢最好,低于5℃或高于35℃均会对孢子产生及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甚至造成孢子畸形;碳源以葡萄糖和蔗糖生长最好,产孢最适为蔗糖,淀粉最差;氮源以硝酸钾生长和产孢最好,牛肉膏次之,硫酸铵上生长最差,而尿素上产孢最差;pH5~9适于病原菌的生长,最适pH7.5,pH过高或过低对病原菌的生长均产生不利影响;病原菌在荧光下生长最好,产孢量也最多。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湿度为相对湿度100%,孢子萌发的最适pH 7.5,高于pH 9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根腐病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红镰刀菌菌株Pa2对草莓黑斑病菌的抑制活性分析
3
作者 李晓倩 史冰柯 +5 位作者 王卓妮 覃艮红 王丽 涂洪涛 袁洪波 侯珲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目的】探究内生真菌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菌株Pa2对草莓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效果,为开发草莓黑斑病生防菌剂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草莓黑斑病为防治对象,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以及SYTOX绿... 【目的】探究内生真菌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菌株Pa2对草莓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效果,为开发草莓黑斑病生防菌剂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草莓黑斑病为防治对象,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以及SYTOX绿菁染色法分析菌株Pa2对草莓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离体果实与叶片测定砖红镰刀菌菌株Pa2对草莓黑斑病菌的防治效果,初步探讨砖红镰刀菌Pa2对草莓黑斑病的抑制活性与防效。【结果】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菌株Pa2对草莓黑斑病菌生长抑制效果达80.96%。菌株Pa2上清液不仅可以破坏菌丝细胞膜,而且对病菌菌丝生长以及孢子萌发的抑制能力随上清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菌株Pa2能够显著抑制草莓黑斑病菌在果实与叶片上的侵染能力。【结论】砖红镰刀菌菌株Pa2对草莓黑斑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草莓黑斑病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黑斑病 砖红镰刀菌 抑制活性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红镰刀菌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史冰柯 李晓倩 +6 位作者 王卓妮 覃艮红 范洋洋 王丽 涂洪涛 袁洪波 侯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5,共9页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严重降低食用以及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测定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 Pa2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防治效果以及草莓病...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严重降低食用以及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测定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 Pa2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防治效果以及草莓病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上清液可以破坏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泄露。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叶片灰霉病、草莓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54.29%。经菌株Pa2上清液处理24h后草莓果实病程相关基因FaPR1、FaPR4、FaGR分别上升19.05、24.64、3.69倍。综上所述,砖红镰刀菌菌株Pa2是一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型生防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灰霉病 砖红镰刀菌 病程相关基因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兰瓜果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优势病菌的毒性测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柴兆祥 李金花 +1 位作者 李敏权 郝风霞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71-674,共4页
对引起白兰瓜贮藏期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明确了FusariumlateritiumNees,Cephalotheciumroseum ,Aspergillusspp .,Penicilliumspp .,Rhizopusstolonifer等 5种引起白兰瓜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 ,其中以F .laterit... 对引起白兰瓜贮藏期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明确了FusariumlateritiumNees,Cephalotheciumroseum ,Aspergillusspp .,Penicilliumspp .,Rhizopusstolonifer等 5种引起白兰瓜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 ,其中以F .lateritiumNees的危害最为严重 ,为优势菌 ,其次为C .roseum .而F .lateritium在 pH 6的Richard培养液中 ,置 2 5℃黑暗静置培养 14d后获得的培养滤液对白兰瓜种子胚根的抑制率最强 .F .lateritium产生的毒素为非专化性毒素 .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兰瓜 果腐病 砖红镰刀菌 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红镰孢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柴兆祥 李金花 辛剑锋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9-413,共5页
砖红镰孢 ( F usarium lateritium)在 1 0种不同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固体培养基以燕麦片培养基上生长最好 ,水琼脂上生长较差 ,菌丝也最稀疏 ;液体培养基中以查氏酵母浸膏培养基上生长量最大 ,无菌水最差。砖红镰孢在 1 0~30... 砖红镰孢 ( F usarium lateritium)在 1 0种不同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固体培养基以燕麦片培养基上生长最好 ,水琼脂上生长较差 ,菌丝也最稀疏 ;液体培养基中以查氏酵母浸膏培养基上生长量最大 ,无菌水最差。砖红镰孢在 1 0~30℃均能生长 ,最适温度 2 5℃ ,低于 5℃或高于 35℃时不生长。在 p H 4.98~ 9.1 8的范围内都能生长 ,最适 p H 7.38。荧光下生长最好 ,菌丝干重也最多 ,紫外灯照射对砖红镰孢生长有不利影响。该菌能利用多种单糖、多糖及醇类作碳源和 L-丙氨酸等有机氮和硝酸钠等无机氮作氮源。病菌致死温度为 5 0℃ 1 0 min。大型分生孢子在 1 0~ 30℃、相对湿度 90 %~ 1 0 0 %和p H 4.98~ 9.1 8的范围内均能萌发 ,其中最适温度为 2 5℃、最适 p H为 7.38和相对湿度 100 %的萌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镰孢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枯梢病病原菌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姜子德 戚佩坤 翁群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54-58,共5页
首次报道了苦丁茶枯梢病。依病菌的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寄主专化性,该菌拟为一新的专化型──砖红镰刀菌冬青专化型(FusariumlateritiumNeesemendSnyd.etHans.f.sp.ilicicol... 首次报道了苦丁茶枯梢病。依病菌的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寄主专化性,该菌拟为一新的专化型──砖红镰刀菌冬青专化型(FusariumlateritiumNeesemendSnyd.etHans.f.sp.ilicicollaZ.D.JiangetP.K.Chif.sp.nov)。此专化型主要为害苦丁茶,刺伤接种可侵染鸡冠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枯梢病 砖红镰刀菌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红镰刀菌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琼珍 陈士华 +2 位作者 商谢谢 闫秀云 吴兴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6-70,共5页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尚未发病的玉米田和小麦田土壤里分离得到104株细菌,通过平板拮抗试验获得了5株对砖红镰刀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传统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确定这5株细菌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尚未发病的玉米田和小麦田土壤里分离得到104株细菌,通过平板拮抗试验获得了5株对砖红镰刀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传统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确定这5株细菌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发现,5株细菌的发酵液对砖红镰刀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其中,命名为BS-02的菌株拮抗活性最高,达到6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镰刀菌 拮抗作用 菌的筛选 鉴定 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序列测定 特性研究 生理生化 平板法 拮抗试验 拮抗活性 玉米田 形态学 小麦田 发酵液 稀释 土壤 涂布 命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桔蚜上分离的一种致病镰刀菌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70,共5页
从福建省南平市桔蚜虫尸上分离的一株镰刀菌 ,病原鉴定为镰刀菌属 (FusariumLinkexFn)的砖红镰孢 (FusariumlateritiumNees .)。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 ,10~ 3 5℃均可生长 ,生长适宜温度为 2 0~2 6℃ ,2 5℃下培养 3d后可产孢... 从福建省南平市桔蚜虫尸上分离的一株镰刀菌 ,病原鉴定为镰刀菌属 (FusariumLinkexFn)的砖红镰孢 (FusariumlateritiumNees .)。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 ,10~ 3 5℃均可生长 ,生长适宜温度为 2 0~2 6℃ ,2 5℃下培养 3d后可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2 0~ 2 5℃ ,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96%~ 10 0 %。对桔蚜若虫的毒力测定表明 ,砖红镰孢对桔蚜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其LC50 为 2 71× 10 7个孢子·L- 1 ,LT50 为2 2 1~ 6 3 4d(在 1 0× 10 1 1 ~ 1 0× 10 7个孢子·L- 1 浓度下 )。用砖红镰孢菌液田间防治桔蚜 ,死亡率达91 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蚜 砖红镰孢 分子孢子萌发 毒力测定 致病菌 镰刀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粒种咖啡新发砖红镰刀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病原生物学分析
10
作者 王倩 吴伟怀 +3 位作者 贺春萍 梁艳琼 陆英 易克贤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45-2355,共11页
针对引起海南省白沙农场中粒种咖啡成株叶片呈砖红色枯萎症状的一种未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分离得到菌株21BS02-1和21BS02-2。将分离菌株接种到叶片并观察症状,发现菌株21BS02-1的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通过再分离获得的菌株发病... 针对引起海南省白沙农场中粒种咖啡成株叶片呈砖红色枯萎症状的一种未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分离得到菌株21BS02-1和21BS02-2。将分离菌株接种到叶片并观察症状,发现菌株21BS02-1的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通过再分离获得的菌株发病症状也与初始病原菌症状一致,由此确定菌株21BS02-1即为致病菌。菌株21BS02-1的菌落主要呈白色,毡状,菌丝致密,菌落中央呈玫瑰色;其菌丝体细长,部分菌丝为有隔菌丝;大型分生孢子两端稍弯曲,形状似镰刀,其大小为(56.26~175.76)μm×(12.93~19.78)μm,有3~7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子较少,呈椭圆形,0~1个分隔;根据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该病原菌为镰刀菌(Fusarium sp.)。进一步对菌株21BS02-1的ITS、β-tubulin、TEF基因序列进行克隆测序,经Blast搜索表明,其ITS、β-tubulin、TEF序列与Fusarium lateritium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9.56%(MN686293)、100%(KJ00154)、99.68%(KF918550)。3个单基因聚类树均一致,表明菌株21BS02-1属于砖红镰刀菌(F. lateritium)。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致病菌21BS02-1最适合的培养基为OMA和CMA培养基;碳源为蔗糖时的利用率最高;牛肉浸膏为致病菌最适生长的氮源;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pH在7~9范围内最适合该致病菌生长。本研究是砖红镰刀菌(F. lateritium)侵染中粒种咖啡较为详细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叶枯病 病原鉴定 砖红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冠花镰刀菌叶疫病菌专化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任 戚佩坤 梁关生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23-27,共5页
本研究鉴定广州市鸡冠花叶疫病病原为砖红镰刀菌鸡冠花专化型(fusariumIateritiumNeesemendSnyd.&Hans.f.sp.celosiaeMatuoT.),此专化型为国内首次报道.该菌在20—3... 本研究鉴定广州市鸡冠花叶疫病病原为砖红镰刀菌鸡冠花专化型(fusariumIateritiumNeesemendSnyd.&Hans.f.sp.celosiaeMatuoT.),此专化型为国内首次报道.该菌在20—35℃下可以侵入并引起发病;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5—35℃,最适温度为25—30℃.每年9—11月份,广州市各公园普遍发生,为害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花 叶疫病 镰刀菌 专化型
全文增补中
内生砖红镰刀菌对番茄生长和抗病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青 李永杰 +4 位作者 汪健康 查兴平 黄建明 何张江 康冀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3-180,共8页
为探究内生真菌砖红镰刀菌在番茄生长及抗病过程中的作用,使用1×10^(7) CFU/mL砖红镰刀菌芽生孢子悬液浸根处理发芽的番茄,结果显示:处理50 d后番茄株高较对照组增加了1.15倍;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16倍和1.47倍... 为探究内生真菌砖红镰刀菌在番茄生长及抗病过程中的作用,使用1×10^(7) CFU/mL砖红镰刀菌芽生孢子悬液浸根处理发芽的番茄,结果显示:处理50 d后番茄株高较对照组增加了1.15倍;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16倍和1.47倍;根系生物量较对照增加1.38倍;砖红镰刀菌处理组对番茄枯萎病的病情指数(45.16%)较对照组(74.15%)下降;浸根处理20 d时植物生长素合成关键基因SlYUC5、水杨酸合成关键基因SlICS1表达水平与未处理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处理30及40 d后,SlYUC5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相比表达显著上升,SlICS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茉莉酸合成途径关键基因SlLOXD在20 d时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38.73%(P<0.01),而在30 d时其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40 d后,其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上调(2.33倍,P<0.01);试验组中植物抗性相关蛋白基因SlPR1a在20、30和40 d的表达量被显著上调了7.89倍、5.77倍和1.8倍(P<0.01)。进一步用GFP标记菌株进行荧光定殖观察并通过qPCR法计算其定殖率,14 h后在番茄根系观察到镰刀菌菌丝存在,并随处理时间延长定殖率逐渐上升。综上,推测砖红镰刀菌能够通过内生定殖于番茄根系介导植物激素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影响植株的长生发育和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砖红镰刀菌 番茄 促生 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槐溃疡病致病菌砖红镰刀菌毒素的寄主专化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良壮 刘南南 +1 位作者 袁凤英 王桂清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8年第4期15-18,共4页
砖红镰刀菌为国槐溃疡病致病菌之一,深入研究砖红镰刀菌的致病机理及其毒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毒素浸种法,考察砖红镰刀菌毒素对国槐和其他19种植物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槐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随... 砖红镰刀菌为国槐溃疡病致病菌之一,深入研究砖红镰刀菌的致病机理及其毒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毒素浸种法,考察砖红镰刀菌毒素对国槐和其他19种植物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槐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随毒素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即两者负相关;19种植物种子经毒素处理后,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生长或被促进、或被抑制、或不受影响,即表现出多样性,说明砖红镰刀菌毒素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该研究为国槐抗病品种选育和病害综合防控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槐 溃疡病 砖红镰刀菌 毒素 寄主专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兰花花茎萎蔫病的鉴定与处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家望 谢为龙 +2 位作者 莫晓凤 张建军 谭群英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17,共3页
进境大花蕙兰上发生萎蔫病,病原经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等试验鉴定为砖红镰刀菌Fusariumlateritium,用杀菌剂敌力脱处理病株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大花惠兰 萎蔫病 砖红镰刀菌 植物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轮纹病拮抗真菌Pa2的分离与鉴定
15
作者 史冰柯 王卓妮 +5 位作者 覃艮红 黄天祥 王丽 涂洪涛 袁洪波 侯珲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3-1125,共13页
为了分离和筛选对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有抑制效果的拮抗真菌,通过组织分离法从苹果轮纹病抗性品种的枝条上分离出内生真菌。结果从40个分离菌株中得到5个拮抗真菌菌株,其中鉴定为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的Pa... 为了分离和筛选对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有抑制效果的拮抗真菌,通过组织分离法从苹果轮纹病抗性品种的枝条上分离出内生真菌。结果从40个分离菌株中得到5个拮抗真菌菌株,其中鉴定为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的Pa2菌株对苹果轮纹病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7.49%。菌株Pa2上清液不仅可以破坏B.dothidea菌丝细胞膜,还可以诱导果实中致病相关基因MdPR1的表达。在苹果接种B.dothidea后5 d,菌株Pa2对苹果轮纹病的控制效果为6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 拮抗真菌 砖红镰刀菌 防效
原文传递
对马铃薯具促生抗病作用的砖红镰刀菌及其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健康 肖青 +2 位作者 查兴平 何张江 康冀川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08-2023,共16页
本研究从药用植物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的花瓣中分离获得了1株真菌,经形态学与ITS分子共同鉴定为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使用该菌处理马铃薯后发现,显著增强了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耐受性,处理组植株感染率为37.5%... 本研究从药用植物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的花瓣中分离获得了1株真菌,经形态学与ITS分子共同鉴定为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使用该菌处理马铃薯后发现,显著增强了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耐受性,处理组植株感染率为37.5%,相较对照组87.5%的感染率显著降低;植株生长测定发现,处理组的马铃薯生物量、株高、根系生物量和主根数相较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5、1.19、2.3、1.47倍,表明该真菌对马铃薯还具有促生作用。为探究砖红镰刀菌促生抗病的分子机理,检测了植物生长素合成和免疫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处理组植株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StYUC5)显著上调,而免疫相关激素茉莉酸和水杨酸合成相关基因(StPI-I、StPAL和StPR1A)也不同程度上调。由此推测,砖红镰刀菌通过调控植物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介导马铃薯的促生和抗病。为了进一步探究砖红镰刀菌对马铃薯促生抗病的分子基础,构建了其遗传转化体系,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GFP标记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砖红镰刀菌 抗病 促生长 遗传转化
原文传递
一株内生砖红镰刀菌促进烟草生长和增强青枯病抗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查兴平 李永杰 +4 位作者 汪健康 肖青 黄建明 何张江 康冀川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58-1671,共14页
课题组前期报道了一株对马铃薯具有促生防病作用的内生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FL617)。为拓展该菌株的应用范围,本研究以同为茄科作物的烟草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砖红镰刀菌对其生长和抗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叶... 课题组前期报道了一株对马铃薯具有促生防病作用的内生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FL617)。为拓展该菌株的应用范围,本研究以同为茄科作物的烟草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砖红镰刀菌对其生长和抗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叶表面积、主根数、叶片数、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提高了5.0、3.9、1.4、1.3和1.3倍;该结果表明砖红镰刀菌对烟草具有促生作用。生测结果表明,砖红镰刀菌增强了烟草对青枯病的抗病性,其青枯病病情指数下降约30%。植物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处理组植物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上调(1.6–39.9倍);用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感染寄主植物后分析其水杨酸(SA)、茉莉酸(JA)和R基因信号相关基因的转录模式,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SA、JA相关基因均显著上调(1.2–8.3倍),仅有一个R基因显著下调(50%)。进一步用GFP标记的菌株进行荧光定殖观察,发现植物根系周围簇生着带有绿色荧光信号的真菌菌丝,表明砖红镰刀菌可以定殖于烟草根系。综上所述,推测砖红镰刀菌F.lateritium能够通过定殖于烟草根系介导植物激素、免疫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和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砖红镰刀菌 定殖烟草 促生作用 抗病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