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and decabromodiphenylethane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Fuhe River and Baiyangdian Lake,North China 被引量:20
1
作者 Guocheng Hu Zhencheng Xu +5 位作者 Jiayin Dai Bixian Mai Hong Cao Jianshe Wang Zhimin Shi Muqi X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833-1839,共7页
Nineteen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Baiyangdian Lake and its inflowing river (Fuhe River) in North China were analyzed for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and decabromodiphenylethane (DBDPE).... Nineteen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Baiyangdian Lake and its inflowing river (Fuhe River) in North China were analyzed for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and decabromodiphenylethane (DBDPE). The concentrations of PBDEs and DBDPE in sediments ranged from 5.5 to 300.7 ng/g dry weight (dw) and 1.1 to 68.2 ng/g dw, respectively. Their levels in sediments in Fuhe Riv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Balyandian Lake. Compared to data from other regions, the PBDE levels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Baiyangdian Lake and Fuhe River were in the medium to lower range. Among the PBDE congeners, BDE209 was predominant, with contributions to the total PBDEs ranging from 79.4% to 97.3% in sediment samples. For the lowly brominated congeners (tri- to hepta-BDE), BDE47 and BDE99 were the most abundant, which contributed 52.1% and 44.1% to the sum of tri- to hepta-BDEs in the sediments from Baiyangdian Lake and Fuhe River, respectively. The compositional patterns of PBDEs in Baiyangdian Lake sediments indicated that technical deca-BDE mixture was the major pollutant sources with a minor contribution of penta-BDE mixture.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importance of Fuhe River as a possibly potential sources of PBDEs contamination in Baiyangdian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decabromodiphenylethane CONTAMINATION profile Baiyangdian Lake fuhe river
原文传递
潏河设计洪水计算与分析
2
作者 何伟宁 马娇 霍星宇 《陕西水利》 2025年第1期45-47,共3页
潏河(长安通讯产业园段)河道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以清淤疏浚、提升防洪功能,整治河道、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主,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需对潏河(长安通讯产业园段)整治河段的设计年径流、设计洪水进行计算分析。通过选定高桥水文站为工程设计... 潏河(长安通讯产业园段)河道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以清淤疏浚、提升防洪功能,整治河道、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主,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需对潏河(长安通讯产业园段)整治河段的设计年径流、设计洪水进行计算分析。通过选定高桥水文站为工程设计代表站,沣河秦渡镇水文站为设计参证站,对高桥河段河道设计径流、设计洪水进行分析计算,并对成果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论证,进而推求治理河段设计洪水和分期洪水成果,结果可为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和组织实施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洪水 潏河 河道 分析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情变化的河流生态流量阈值及多时间尺度保障率计算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雪 徐富刚 +4 位作者 李琴 肖睿 谢亨旺 邓海龙 贾卓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6,156,共10页
为加强河流生态流量阈值及保障率计算对天然水文情势变化的适应性,提出了基于水文集合分位数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根据河流长序列实测径流数据,在年际和年内划分不同水文情景,基于生态流量水文集合的中位数和下四分位数确定年内汛期、... 为加强河流生态流量阈值及保障率计算对天然水文情势变化的适应性,提出了基于水文集合分位数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根据河流长序列实测径流数据,在年际和年内划分不同水文情景,基于生态流量水文集合的中位数和下四分位数确定年内汛期、非汛期生态流量阈值下限,以丰、平水年组的计算结果分别作为平、枯水年组的生态流量理想值,结合生态流量中长期和短期保障率,计算分析河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生态流量保障程度。抚河下游应用结果表明:综合水情变化的生态流量阈值和多时间尺度保障率分析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天然河流年际和年内水情变化,更准确识别河流水文健康状况;丰、平、枯水年组抚河下游年均生态流量阈值下限分别为156.49、90.43、29.54 m 3/s;不同时间尺度下抚河下游生态流量的保障程度均较低,中长期保障率大于短期保障率,中长期和短期保障率分别为63.64%~93.11%、42.50%~9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阈值 生态流量保障率 水文情势 抚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与社会经济变化下抚河流域氮磷负荷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媛 苏布达 +2 位作者 姜彤 王艳君 单敬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6,共12页
目前对氮磷预估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不变的假定,缺少考虑社会经济动态变化对氮磷负荷的影响。为研究气候和社会经济共同作用下氮磷负荷的变化,选取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情景完善的5个气候模式中的7个气候情景... 目前对氮磷预估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不变的假定,缺少考虑社会经济动态变化对氮磷负荷的影响。为研究气候和社会经济共同作用下氮磷负荷的变化,选取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情景完善的5个气候模式中的7个气候情景SSPs(SSP1-1.9、SSP1-2.6、SSP2-4.5、SSP3-7.0、SSP4-3.4、SSP4-6.0、SSP5-8.5),采用SWAT水文模型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变化共同作用下抚河流域2021~2050年氮磷负荷相对基准期(1995~2014年)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社会经济变化是氮磷负荷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1981~2020年气候对总氮负荷变化的贡献率从14.4%上升到18.2%,对总磷负荷变化的贡献率从13.5%上升到17.8%,表明气候变化对总氮总磷负荷的影响在增加,社会经济变化对总氮总磷负荷的影响减小。②抚河流域多年平均总氮负荷量约9333.4 t,1995~2014年以-113.7 t/a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对于基准期,流域总氮负荷量在2021~2050年预计呈显著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上,总氮负荷主要集中在流域中下游干流附近,中游东部和西部总氮负荷较低。③抚河流域多年平均总磷负荷量约1632 t,1995~2014年以2.1 t/a速率呈上升趋势;2021~2050年流域总磷负荷量相比基准期将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在流域出口及中下游总磷负荷浓度较高,中游东部和上游总磷负荷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负荷 未来预估 气候变化 社会经济 CMIP6 SWAT模型 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游干支流洪水相关性对下游洪水频率分布的影响——以鄱阳湖抚河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江聪 刘章君 温天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2-1240,I0028,I0029,共11页
较大流域下游的洪水往往是由上游干支流洪水叠加形成,而上游洪水变量一般会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为揭示流域不同来源洪水相关性对下游洪水频率分布特征的影响,本文选取江西省抚河流域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广义回归模型构建下游洪水变量... 较大流域下游的洪水往往是由上游干支流洪水叠加形成,而上游洪水变量一般会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为揭示流域不同来源洪水相关性对下游洪水频率分布特征的影响,本文选取江西省抚河流域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广义回归模型构建下游洪水变量对上游干支流洪水变量的条件分布,以此刻画上下游洪水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二维Copula函数建立上游干支流洪水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最后由全概率公式推导出下游洪水频率分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上游洪水变量相关性对下游洪水频率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洪水频率分布推导法对抚河李家渡站的洪水频率分布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上游洪水变量相关性是影响下游洪水频率分布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相关性的强度与尾部相关性对下游洪水频率分布的均值没有影响,但均对偏态系数C_(v)与峰度系数C_(s)等高阶统计特征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下游洪水频率分布的C_(v)值会随上游洪水变量相关性的增强呈现增加趋势,上尾相关性越强,C_(v)和C_(s)越大;流域上游洪水变量相关性强度及上尾相关性的增强都会导致下游极端洪水风险升高,此外,重现期较长的极端水文设计值对上游洪水变量相关性的变化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频率分布 洪水变量相关性 全概率公式 COPULA函数 抚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府河汛期生物多样性及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6
作者 吴浩 葛京 陈新永 《河北渔业》 2024年第2期29-33,共5页
以常年有水入白洋淀的府河为研究对象,从河流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鱼类、大型维管束植物等方面开展汛期府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通过府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FEQI结果显示:府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态为上游良好、中游... 以常年有水入白洋淀的府河为研究对象,从河流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鱼类、大型维管束植物等方面开展汛期府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通过府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FEQI结果显示:府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态为上游良好、中游和下游中等。研究发现,不同水文条件下水生生物密度及生物量存在局部差异;府河的生物多样性趋于平稳。总体来看,保定市府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态在中等-良好之间,上游段良好,中游下游河段水质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府河 水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抚河干流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7
作者 梁艳红 魏远栋 刘卫林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12期52-59,共8页
为研究变化环境下河川径流上下游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基于抚河干流沙子岭站1964~2022年,廖家湾和李家渡站1953~2022年实测径流系列,采用基尼系数、集中度及集中期等指标相互论证其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并通过Mann-Kendall检验和R/S分析对径... 为研究变化环境下河川径流上下游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基于抚河干流沙子岭站1964~2022年,廖家湾和李家渡站1953~2022年实测径流系列,采用基尼系数、集中度及集中期等指标相互论证其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并通过Mann-Kendall检验和R/S分析对径流年际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同时采用Morlet小波对各径流系列的周期规律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抚河干流上、中、下游河段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不均匀程度从上游向下游递增,各时期的年内分配过程主要为“单峰”型,集中期在5月份;各站径流序列存在显著的Hurst现象,且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上、下游年径流量将呈微弱下降趋势,中游呈微弱上升趋势;抚河干流各站全年径流序列具有丰-枯交替变化周期,整个研究时段抚河干流存在中下游39,16,6 a时间尺度、上游31 a和18 a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R/S分析法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周期特征 抚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河流域农业干旱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8
作者 刘明超 简鸿福 +1 位作者 韩会明 龙鹏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目的]探究抚河流域农业干旱特征及其驱动因子。[方法]基于SWAT模型模拟抚河流域1962-2019年逐月土壤含水率,在此基础上计算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SSI),利用游程理论分析农业干旱变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评估农业干旱的驱动因子。... [目的]探究抚河流域农业干旱特征及其驱动因子。[方法]基于SWAT模型模拟抚河流域1962-2019年逐月土壤含水率,在此基础上计算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SSI),利用游程理论分析农业干旱变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评估农业干旱的驱动因子。[结果]SWAT模型率定与验证的决定系数(R^(2))、纳什效率系数(ENS)均高于0.80,土壤含水率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为0.52;干旱历时范围在各子流域间介于3.60~4.31个月,干旱烈度范围介于4.91~5.61,二者均呈南北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气温、太阳辐射量和风速对农业干旱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程度(q)均超过0.30,不同环境因子对农业干旱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均具有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特征。[结论]SSI能够有效表征抚河流域农业干旱状况,流域农业干旱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气温、太阳辐射量和风速是决定流域农业干旱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农业干旱 地理探测器 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河流域氮磷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评价
9
作者 张燕 雷强 +2 位作者 孙燕 涂云飞 肖晨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101,118,共7页
及时掌握抚河流域氮、磷等营养盐浓度时空分布特征,是保障鄱阳湖水环境与水生态安全的关键。基于抚河抚州段干流及主要支流14个国控/省考监测断面近9 a的水质监测数据,研究抚河流域抚州段河流氨氮、总磷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单因... 及时掌握抚河流域氮、磷等营养盐浓度时空分布特征,是保障鄱阳湖水环境与水生态安全的关键。基于抚河抚州段干流及主要支流14个国控/省考监测断面近9 a的水质监测数据,研究抚河流域抚州段河流氨氮、总磷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单因素分析、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聚类分析法,对抚河抚州段干支流氨氮、总磷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抚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断面氨氮、总磷浓度达到Ⅱ类标准比例分别为91.29%和86.19%。(2)抚河流域河流氨氮、总磷浓度年际间变化较小,但年内季节、月际变化较大,氨氮、总磷浓度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3)抚河流域上游氨氮、总磷浓度普遍低于中下游地区。(4)抚河干流氨氮、总磷属轻度污染,支流临水、东乡水的氨氮、总磷属重度污染。研究成果对于抚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总磷 时空分布 单因素分析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聚类分析 污染状况评价 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河流域极端降水变化及其对输沙量的影响
10
作者 肖谷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3期3-10,共8页
本文基于抚河流域1960—2018年逐日降水和输沙量的历史数据,分析极端降水变化规律及其对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抚河流域8种极端降水指数均呈增长趋势;8种极端降水指数空间上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三种格局;... 本文基于抚河流域1960—2018年逐日降水和输沙量的历史数据,分析极端降水变化规律及其对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抚河流域8种极端降水指数均呈增长趋势;8种极端降水指数空间上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三种格局;抚河输沙量呈不显著减小趋势(Z=-1.48),人类活动是流域输沙量减小的主导因素;极端降水指数和输沙量呈正相关,总体上存在1年、4年、16年的周期性显著共振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输沙量 抚河流域 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抚河流域水文干旱特征分析
11
作者 龙鹏 简鸿福 +1 位作者 韩会明 刘明超 《人民珠江》 2024年第7期67-76,共10页
探究流域干旱特征对科学防旱有着重要意义。以抚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SWAT模型获取研究区31个子流域的径流序列并计算标准化径流指数(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SRI),采用游程理论和Copula函数条件概率方法对比分析流域水文干旱特征。... 探究流域干旱特征对科学防旱有着重要意义。以抚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SWAT模型获取研究区31个子流域的径流序列并计算标准化径流指数(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SRI),采用游程理论和Copula函数条件概率方法对比分析流域水文干旱特征。结果表明:抚河流域在1960—2019年共发生干旱事件51次,平均干旱历时和烈度分别为4.22月和4.70;单变量因素下,流域干流附近地区发生干旱的风险较高;Frank Copula函数能较好地拟合大多数子流域的干旱两变量联合分布,重旱以上同现重现期和联合重现期均小于8 a。总体上,抚河流域发生严重干旱的风险较高,流域抗旱能力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干旱 游程理论 COPULA函数 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抚河廖家湾河段冲淤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12
作者 王元 何力 +1 位作者 雷建平 刘海凤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2期68-72,共5页
廖家湾河段是江西省抚河中游重要控制河段,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冲淤变化剧烈,研究其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对涉水工程安全、洪涝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廖家湾河段1965—2022年大断面数据和1956—2022年水文数据,采用定量... 廖家湾河段是江西省抚河中游重要控制河段,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冲淤变化剧烈,研究其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对涉水工程安全、洪涝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廖家湾河段1965—2022年大断面数据和1956—2022年水文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确定河段冲淤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廖家湾河段冲淤具有明显的时段特征,1965—2004年河道总体稳定,2005—2018年急剧冲刷或淤积,2019—2022年河道趋于稳定;②河道采砂、上下游水利工程影响等人类活动是河道冲淤的主要驱动因素,径流变化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廖家湾河段 河道冲淤 驱动因素 非参数检验 趋势分析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主要来水河流之一:府河水环境治理效果评估
13
作者 周洲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4期16-18,共3页
府河作为白洋淀的主要来水河流,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了多项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本研究对修复后府河水质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基于获得数据,结合PCA分析及模糊层次评价法分析了府河水质现状和首要水质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 府河作为白洋淀的主要来水河流,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了多项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本研究对修复后府河水质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基于获得数据,结合PCA分析及模糊层次评价法分析了府河水质现状和首要水质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治理前后府河水质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河 水质评价 首要水质影响因素 治理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抚河流域明清祠堂建筑形制初探
14
作者 席伟杰 李久君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2期41-46,共6页
随着明代宗法礼制的改变和宗族势力的发展,江西地区宗祠大量兴建,这一现象在赣东抚河流域尤为典型。文章借助文献研读、田野调查与归纳比较等方法,分析抚河流域的明清祠堂的类型、选址布局、平面形制、构架式样与构造节点,对祠堂建筑形... 随着明代宗法礼制的改变和宗族势力的发展,江西地区宗祠大量兴建,这一现象在赣东抚河流域尤为典型。文章借助文献研读、田野调查与归纳比较等方法,分析抚河流域的明清祠堂的类型、选址布局、平面形制、构架式样与构造节点,对祠堂建筑形制与区域演变特征进行研究考证,为抚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域明清祠堂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流域 祠堂建筑 宗祠 建筑形制 享寝分离 享寝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府河-白洋淀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 被引量:39
15
作者 胡国成 许木启 +4 位作者 许振成 戴家银 曹宏 彭晓武 齐建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是水环境污染评价的重要内容,重金属含量水平常被作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掌握华北平原的府河和白洋淀中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研究了19个沉积物样品和3个土壤样品中7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利用地积累指数...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是水环境污染评价的重要内容,重金属含量水平常被作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掌握华北平原的府河和白洋淀中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研究了19个沉积物样品和3个土壤样品中7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利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生物效应浓度法评估了重金属的环境风险,并初步分析了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府河和白洋淀沉积物受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其中Zn、Pb、Cu和Cd污染较为严重,府河沉积物的潜在生态环境危害强于白洋淀。相关分析显示府河和白洋淀重金属污染具有相似污染源,保定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府河沿岸金属冶炼企业很可能是白洋淀地区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从城市环境管理、生态环境修复、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白洋淀区域重金属污染控制对策与建议,为白洋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沉积物 府河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府河和白洋淀沉积物中DDTs的分布特征和风险评估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国成 李凤超 +5 位作者 戴家银 罗孝俊 麦碧娴 陈社军 曹宏 许木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91-896,共6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了府河和白洋淀共计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W(DDTs)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W(DDTs)为1.74~51.33ng/g(以干质量计),平均值为11.01ng/g,其分布特征呈现从府河到白洋淀逐渐递减的趋势.与...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了府河和白洋淀共计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W(DDTs)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W(DDTs)为1.74~51.33ng/g(以干质量计),平均值为11.01ng/g,其分布特征呈现从府河到白洋淀逐渐递减的趋势.与国内其他地区沉积物相比,府河和白洋淀地区DDTs的污染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在所有沉积物样品中,P,P′-DDT所占比例较大,是最主要的异构体.大部分样品中W(DDD)/w(DDE)大于1,而W(DDT)/W(DDE+DDD)小于1,说明研究区DDT处于厌氧环境条件,且没有新的DDT输入.该地区DDTs主要来源于农田土壤侵蚀及工业废水排放.潜在风险评估表明,府河和白洋淀的表层沉积物中DDTs对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滴涕(DDTs) 分布特征 风险评估 沉积物 府河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抚河径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罗蔚 张翔 +1 位作者 邹大胜 黄燕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82,共8页
抚河是鄱阳湖流域第二大河流。其径流变化研究对揭示鄱阳湖水文情势演变规律和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采用鄱阳湖流域抚河上、中、下游8个主要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抚河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及变化规律;应用Mann—... 抚河是鄱阳湖流域第二大河流。其径流变化研究对揭示鄱阳湖水文情势演变规律和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采用鄱阳湖流域抚河上、中、下游8个主要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抚河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及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与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几十年内抚河年、月径流变化规律及与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1)抚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但不均匀性在流域内空间差异较小;(2)受水利工程调蓄影响,径流年内分配越来越均匀;(3)不同年代年径流特性存在差异,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径流相对稳定,90年代中期到2002年,呈较明显上升趋势,2002年后,表现为下降趋势;(4)月径流变化有增有减,基本规律为枯水期(11月一次年3月)月径流量基本呈上升趋势,洪水期(4~6月)月径流基本呈下降趋势;(5)抚河的年降水量在2002年附近发生突变减少,与年径流量突变时间基本吻合,说明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对近10年鄱阳湖流域抚河入湖径流的减少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抚河 Mann—Kendall 径流 年内分配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山洪预警临界雨量计算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淑雅 江善虎 +3 位作者 任立良 沈鸿仁 袁飞 郑巍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390,共7页
以抚河流域3个山丘小流域为例,采用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对小流域暴雨洪水进行精细化模拟,利用率定后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进行临界雨量试算,得出各流域不同初始土壤含水量、不同预警时段组合条件下临界雨量。将计算所得临界雨量与实测暴雨洪... 以抚河流域3个山丘小流域为例,采用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对小流域暴雨洪水进行精细化模拟,利用率定后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进行临界雨量试算,得出各流域不同初始土壤含水量、不同预警时段组合条件下临界雨量。将计算所得临界雨量与实测暴雨洪水过程和设计暴雨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临界雨量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说明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可应用于抚河流域山洪预警临界雨量确定,并为抚河流域山洪预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雨量 新安江模型 土壤含水量 山洪预警 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流域府河干流村落非点源负荷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添伟 陈家军 +1 位作者 王浩 史震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8-572,共5页
村落非点源污染是白洋淀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调查府河干流临河村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排放情况及相应污染物含量,研究了其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临河村落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的人均排放量分别为26.3 L/d和0.41 kg... 村落非点源污染是白洋淀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调查府河干流临河村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排放情况及相应污染物含量,研究了其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临河村落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的人均排放量分别为26.3 L/d和0.41 kg/d;临河村落非点源氮、磷污染中,生活垃圾贡献极大,在TN、TP年潜在入河负荷和年入河负荷中所占比例均接近70%;生活污水中的氮、磷以可溶态为主;生活污水与人粪尿的CODCr年入河负荷分别为10.9和2.30 t,生活垃圾的TOC年入河负荷为26.9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 非点源污染 潜在入河负荷 入河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环境监测的河流健康评估单元划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聚涛 温春云 +4 位作者 胡芳 楼倩 杨平 戴国飞 王法磊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5,共7页
河流健康评估单元划分是开展河流健康评估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基础,可以揭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特征差异。构建了河流健康评估单元的划分标准和方法,并以抚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环境监测点样本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甄别划分河... 河流健康评估单元划分是开展河流健康评估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基础,可以揭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特征差异。构建了河流健康评估单元的划分标准和方法,并以抚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环境监测点样本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甄别划分河流健康评估单元的关键指标,合理确定河流健康评估单元的划分标准,科学划分抚河健康评估单元。研究结果显示:①抚河水环境监测初始布局共布设40个监测点,分为7类,优化后的监测点数量减少为16个;②各水环境监测指标中,叶绿素a与监测点分类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4,并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由此确定叶绿素a为抚河健康评估单元划分的关键指标;③以叶绿素a的浓度(mg/m^(3))为分区指标,确定抚河健康评估单元的分区标准为(0,5)、[5,8)、[8,11)、[11,14)、[14,18)、[18,24)、[24,+∞);④抚河共分为16个健康评估单元,每个评估单元包含至少1个监测点,其中,相水源头区和相水干流两个相邻健康评估单元所包含的水环境监测点属于同一分类,其他相邻分区所含监测点均属于不同分类,表明所构建的河流健康评估单元划分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单元 划分方法 河流健康 水环境监测 抚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